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名单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名单

发布时间: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名单

姓名 性别 专业 徐飞 女 行政管理 尹艳秋 女 教育学 阎力 男 心理学 陈亦强 女 行政管理 甘忠伟 男 教育技术学 黄辛隐 女 心理学 陈晓红 女 教育学 吴继霞 女 心理学 周成军 男 心理学 陈炳亮 男 行政管理 李西顺 男 教育学 孔明 女 心理学 刘稚颖 女 心理学 彭彩霞 女 教育学 张芸 女 思想政治教育 黄启兵 男 教育学 蒋晓虹 女 行政管理 宋玲玲 女 行政管理 杨炯 男 思想政治教育 周川 男 教育学 洪芳 女 教育学 吴铁钧 男 心理学 王莹彤 女 心理学 付亦宁 女 教育技术学 杨双 男 心理学 肖卫兵 男 教育学 许庆豫 男 教育学 唐斌 男 教育学 徐红彩 女 教育学 陈羿君 女 心理学 丁威 男 行政管理 曹永国 男 教育学 王平 女 心理学 陶新华 男 心理学 王海燕 女 教育学 赵蒙成 男 教育学 陈京 女 行政管理 刘电芝 女 心理学 丁芳 女 心理学 何华 男 心理学 李莹丽 女 心理学 李健宁 男 教育学 谢竹艳 女 教育学 王青 女 行政管理 王静 女 行政管理 宋维红 女 教育学 秦炜炜 男 教育技术学 张阳 男 心理学 范庭卫 男 心理学 和汇 男 教育技术学 疏德明 男 心理学 李宏利 男 心理学 冯成志 男 心理学 邱晓婷 女 行政管理 徐世平 男 艺术 陈贝贝 女 思想政治教育 曹莉萍 女 心理学 段锦云 男 心理学 童辉杰 男 心理学 宁宁 女 心理学 杨滨 女 心理学 张明 男 心理学 孙冀宁 女 教育技术学 薛卫军 男 行政管理 王燕 女 管理学 崔玉平 男 教育学 吴荣先 男 心理学 夏骏 男 教育学 彭彦琴 女 心理学 马忠虎 男 教育学 杜敏 女 教育技术学 李利 女 教育技术学 冯文锋 男 心理学 张润来 男 教育技术学 朱月龙 男 心理学 王明洲 男 教育学 刘江岳 男 教育技术学 徐爱兵 男 心理学 廖渝 女 心理学导师: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 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 周 川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许庆豫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教育法学、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母小勇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 崔玉平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 教育经济学 朱永新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教师教育研究 尹艳秋 女 教授 博士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赵蒙成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曹 健 男 教授 博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管理学 沈美媛 男 教授 学士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江 涌 男 教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 唐 斌 男 副教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宋维红 女 副教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 马忠虎 男 副教授 博士 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比较教育学 洪 芳 女 副教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李健宁 男 副教授 博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统计学 黄水林 男 副教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张建初 男 教授 硕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学 朱 跃 男 副教授 博士 职业技术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 曹永国 男 副教授 博士 教育学原理 教育哲学 王海燕 女 副教授 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黄启兵 男 副教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李西顺 男 副教授 博士 教育学原理 王明洲 男 讲师 博士 教育管理与教育理论 夏 骏 男 讲师 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 谢竹艳 女 讲师 博士 教育史 陈晓红 女 讲师 学士 教师教育技术 徐世平 男 三级美术师 学士 教师教育技术(书法) 肖卫兵 男 讲师 博士 高等教育学‍‍‍‍‍‍‍‍‍‍ 彭彩霞 女 讲师 博士 课程论 课程论

苏大档案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张照余(教授)、王珉(教授)、蒋为荣(副教授)、胡燕(教授)、张建华(副教授)、吴品才(教授)

谭铮培 教授 档案学理论研究 周 毅 副教授 档案学基础理论与信息经济学 谭铮培,教授,男,1946年6月生,上海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现为我校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国档案学会理事。发表过著作、教材8部,论文9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著有《档案学原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周 毅,副教授,男,1966年1月生,江苏海安县人。198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档案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现为我校档案专业(挂靠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档案学基础理论与信息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有:《信息学导论》、《信息化与苏南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等。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跨世纪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信息产业发展研究》等。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类核心期刊表1、物理教学 2、中学物理

教育类报刊杂志投稿地址: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hina-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chn/cbw/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  《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ducatio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海盐教育科研 H  海盐新课改杂志 H  嘉兴教育   中国教师报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 EMAIL—AB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赵鹤鸣,男,汉族,1957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1993年6月参加致公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为无锡县甘露中学代课教师。1978年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1982年后任苏州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其间: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教进修班进修;1988年10月至1990年5月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修并合作研究)。1995年任苏州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1997年任苏州大学工学院副院长。1999年任苏州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系副主任、教授。2001年后任致公党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兼通信与电子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致公党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兼通信与电子工程系主任。2002年8月任致公党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同年12月任致公党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08年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2年6月在政协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赵鹤鸣同志是苏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苏省九届、十届政协委员,苏州市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委员,苏州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1934年暑假,朱正元考取江苏省公费留学生。1935年2月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同窗留学生中有袁家骝、谈家桢等人。赴美留学生中多为20多岁年轻人,而朱正元已年过35岁。作为同学中的年长者,朱正元处处关心与爱护年轻的同学,因而受到年轻同学的尊敬,被年轻人称为“老夫子”、“老先生”。1938年10月,朱正元以“电离氦的λ4686谱线的精细结构”的实验研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于1939年发表。在朱正元实验以前,约1932—1934年间,谢玉铭与豪斯顿合作曾研究过氢光谱巴耳末系的精细结构,他们以实验测定了精细结构常数α。结果发现,实验光谱线间距要小于相对论性理论计算值,其差异超出实验误差的可能范围,要解释这种差异,需要将理论计算的α值从1/137改为1/139.9。要作出这么大的修改,在当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对此,谢玉铭及其合作者大胆提出,产生这个差异的根源可能是理论计算中忽略了电子和辐射场之间的相互作用。15年后,兰姆等人以微波共振法证实了谢玉铭及其合作者的提议的正确性。这个提议也是1947—1948年间关于重整化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放电管1937—1938年间,豪斯顿指导朱正元再做实验,他们以液态空气冷却放电管的空心阴极,用干涉仪测量该管所发射的电离氦的λ4686谱线的精细结构,具体测定组线间的相对强度和位置。其结果是,实验值与理论预言大致符合,再一次证实谢玉铭提议的正确性。朱正元等人的实验有其特色,如采用电离氦为研究对象,电离氦的谱线的精细结构与氢或氘的同样重要,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却相对地少些;实验中用Fabry-Perot干涉仪代替通常所用的衍射光栅,大大提高了实验精度;为克服谱序重叠的困难,使用不同间距的干涉波片,可能使由此引起的误差达到最小。朱正元的博士论文从实验目的、方法、测量手段、理论计算与结果的论`证等一系列工作看,是当时流行科学观下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 1939年朱正元回国,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任教于处在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物理系,同时兼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1944年起,又兼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从此开始,他日愈热心于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工作。抗战时期,教学与生活条件甚为艰苦。浙江大学师范学院学生也不甚安心,以为读师范不如读理科,学理科不如学工科。朱正元对学生循循善诱,以身说教,得到学生们的尊敬。在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期间,从教务到总务,以至校办农场,他都事必躬亲。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他向教师们提出“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每逢佳节、除夕,学生们大都无家可归,朱正元总要邀请学生们到他家里吃团圆饭,学生们对老师也倍感亲切。40年代末50年代初,朱正元同时执教于江南大学和之江大学,每周往返于无锡和杭州两地,为培养人才而奔波于旅途之中。1952年院系调整,朱正元十分重视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50年代,在全国普遍通用苏联教材的大潮中,他主张博采苏联和西方教材之长,结合中国实际,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1959年,他组织几位中学教师,编写大学物理教材。他大胆尝试,融合普通物理与理论物理内容,编写并出版了《力学讲义》和《电磁学讲义》。70年代末,有鉴于高考落榜而又立志自学大学课程的青年们缺乏适当的自学书籍,他又编写了《大学物理自学丛书》,一套共7册。在这些教材的编写中,他十分注意物理学的应用,并反映最新科技成就。1959年,鉴于苏联两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他在《力学讲义》中以一定篇幅叙述变质量力学问题;1979年,鉴于静电应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他在《大学物理自学丛书》中,又编进了有关静电测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章节。朱正元特别强调物理教师应当透彻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方能教好学生,不致误人子弟。从50年代初开始,他撰写了几十篇文章,作了上百次报告,以帮助中学教师了解并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他的认真程度是惊人的:每篇文章的写作要经过长时间、甚至一年的思考,伏案书桌,几易其稿,有的还自己动手实验,经验证后方公开发表。他生前撰写了《中学物理教材选论》一书,从60年代开始,就在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生中试用,深受学生和中学教师欢迎。但直到他逝世前,虽已5次修改,却始终未能正式出版。该书中对于中学教师常常误解或混同的“重量、重力、万有引力”概念,讲清来龙去脉,说理透彻。60年代初,朱正元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请,曾任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写顾问。对于课本初稿,他不厌其烦地仔细审阅多遍,然后逐句逐字提出修改意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收的几十份意见书中,朱正元的意见最为详尽,从而得到人们的称赞。他说:做事就怕认真。像这样的事,稍不认真,错误就要流传几代呀!朱正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风范为几代人所敬仰。他平生深恶痛绝公私不分、计较报酬和其他不正之风,常告诫学生:“如若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他平时要求学生多背熟一些自然数据,而他自己能背出上百个自然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值,甚至连火车铁轨的标准轨距也记得一清二楚。他认为,作为教师,不能每遇常用数据就查阅手册。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致上课时衣着仪表、擦黑板手势都不会放过。他认为,教师的某种不良习惯,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坏影响。因此,他特别重视纠正学生中写错别字或不规范字的行为。在他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期间,曾要求系秘书在系公告栏中每周公布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一段时间后,果然效果极佳。此事曾在校内传为佳话,连中文系师生也都赞叹不已。他坚持主张,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是大学质量的基础。因此,他还注重初级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直至耄耋之年,还为中小学生夏令营表演物理实验,作科普报告。为使报告有针对性,他亲临小学,认真阅读小学课本。1980年,年届80高龄的朱正元创办了《物理教师》期刊,给全国中学物理教师开辟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和争鸣场所。1981年,他又倡议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并且被该研究会推举为名誉理事长。1982年,江苏师范大学改为综合大学——苏州大学,他被推举为物理系名誉系主任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仍一再强调,虽然学校体制变了,但培养出色的好师资这一条不能变。1984年10月,他还坐着轮椅出席《物理通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致开幕词。直至1985年2月27日,因心力衰竭去世,临终之前,他一直关心着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朱正元热爱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和鼓励了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他的10个子女媳婿中,有8位是教师。在他去世前,他的孙子也当了教师。朱正元一家的“教师世家”美名,曾传遍苏州大街小巷。 早在20年代于东南大学念书时,朱正元就对简陋的仪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胡刚复在东南大学建立了物理实验室,一改过去物理系学生光读书不动手的教学法。在这实验室里,学生们以简便材料自制教具与仪器,进行实验。例如,以普通导线绕制螺线管作磁学实验,以一些导线、磁铁作成电动机教具。这个实验室,影响了朱正元的终生。20年代后期,当朱正元在南京安徽中学执教时,恰值中国早期教育改革家陶行知任校长。陶行知3次聘任朱正元为教务主任,协助自己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子。陶行知的思想也给朱正元以巨大影响。早年的熏陶,使朱正元终生受益。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从事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和物理实验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他依据国家贫穷落后,农村、山区中学缺乏教具、仪器的特点,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并为此终生以示范作用影响并带动了几代人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朱正元历来主张,物理学的教学应当师生动手制教具仪器,加强物理实验。1977年冬,他以毕生的教学实践在教育部召开的物理教学仪器研讨会上报告说:“物理、物理,必需就物论理。离开具体的物,仅凭教师的语言和书本讲抽象的理,学生学到的就只能是口头的和字面上的物理。”他长期倡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强调这种动手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以为,这是学生进一步学好现代科学技术和在未来工作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基础。要做实验,又无仪器,这个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朱正元力主自制教具仪器。他说:“不要迷信只有工厂制造的仪器才是仪器。”他提倡物理教师要设法不花一文钱而能做物理实验。以一枚硬币和一张废纸可以表演重力加速度相等的实验;用废旧针筒做大气压实验;用一只塑料杯可以做物体的惯性、水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力、摩擦力、热的传导和辐射、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反射与折射等10多个实验。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含义。1972年,朱正元和他的助手带了10箱自制仪器,走遍了十几个省市,在短短8个月中作了近30场的报告,并演示他的以“坛罐”为仪器的物理实验,听者有一万多人次。他的创造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得到教育部门和物理学界的推崇,更受到广大物理教师和农村中学教师的欢迎。之后,朱正元又以“勤俭做实验”为题,将这些报告连续登载于报刊上。在自制仪器中,朱正元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某些适当标准,使仪器制作不仅“土”且能用,又美而可供观赏。对于工厂制做的演示仪器,他提出要注意“简单、明了、尺寸够大”。“简单”可以省工省料,符合勤俭办学的方针;“明了”可以突出重点,避免物理现象繁杂,造成主次不分;“尺寸够大”,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苏州大学物理教师期刊官网

1934年暑假,朱正元考取江苏省公费留学生。1935年2月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同窗留学生中有袁家骝、谈家桢等人。赴美留学生中多为20多岁年轻人,而朱正元已年过35岁。作为同学中的年长者,朱正元处处关心与爱护年轻的同学,因而受到年轻同学的尊敬,被年轻人称为“老夫子”、“老先生”。1938年10月,朱正元以“电离氦的λ4686谱线的精细结构”的实验研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于1939年发表。在朱正元实验以前,约1932—1934年间,谢玉铭与豪斯顿合作曾研究过氢光谱巴耳末系的精细结构,他们以实验测定了精细结构常数α。结果发现,实验光谱线间距要小于相对论性理论计算值,其差异超出实验误差的可能范围,要解释这种差异,需要将理论计算的α值从1/137改为1/139.9。要作出这么大的修改,在当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对此,谢玉铭及其合作者大胆提出,产生这个差异的根源可能是理论计算中忽略了电子和辐射场之间的相互作用。15年后,兰姆等人以微波共振法证实了谢玉铭及其合作者的提议的正确性。这个提议也是1947—1948年间关于重整化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放电管1937—1938年间,豪斯顿指导朱正元再做实验,他们以液态空气冷却放电管的空心阴极,用干涉仪测量该管所发射的电离氦的λ4686谱线的精细结构,具体测定组线间的相对强度和位置。其结果是,实验值与理论预言大致符合,再一次证实谢玉铭提议的正确性。朱正元等人的实验有其特色,如采用电离氦为研究对象,电离氦的谱线的精细结构与氢或氘的同样重要,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却相对地少些;实验中用Fabry-Perot干涉仪代替通常所用的衍射光栅,大大提高了实验精度;为克服谱序重叠的困难,使用不同间距的干涉波片,可能使由此引起的误差达到最小。朱正元的博士论文从实验目的、方法、测量手段、理论计算与结果的论`证等一系列工作看,是当时流行科学观下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 1939年朱正元回国,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任教于处在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物理系,同时兼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1944年起,又兼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从此开始,他日愈热心于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工作。抗战时期,教学与生活条件甚为艰苦。浙江大学师范学院学生也不甚安心,以为读师范不如读理科,学理科不如学工科。朱正元对学生循循善诱,以身说教,得到学生们的尊敬。在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期间,从教务到总务,以至校办农场,他都事必躬亲。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他向教师们提出“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每逢佳节、除夕,学生们大都无家可归,朱正元总要邀请学生们到他家里吃团圆饭,学生们对老师也倍感亲切。40年代末50年代初,朱正元同时执教于江南大学和之江大学,每周往返于无锡和杭州两地,为培养人才而奔波于旅途之中。1952年院系调整,朱正元十分重视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50年代,在全国普遍通用苏联教材的大潮中,他主张博采苏联和西方教材之长,结合中国实际,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1959年,他组织几位中学教师,编写大学物理教材。他大胆尝试,融合普通物理与理论物理内容,编写并出版了《力学讲义》和《电磁学讲义》。70年代末,有鉴于高考落榜而又立志自学大学课程的青年们缺乏适当的自学书籍,他又编写了《大学物理自学丛书》,一套共7册。在这些教材的编写中,他十分注意物理学的应用,并反映最新科技成就。1959年,鉴于苏联两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他在《力学讲义》中以一定篇幅叙述变质量力学问题;1979年,鉴于静电应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他在《大学物理自学丛书》中,又编进了有关静电测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章节。朱正元特别强调物理教师应当透彻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方能教好学生,不致误人子弟。从50年代初开始,他撰写了几十篇文章,作了上百次报告,以帮助中学教师了解并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他的认真程度是惊人的:每篇文章的写作要经过长时间、甚至一年的思考,伏案书桌,几易其稿,有的还自己动手实验,经验证后方公开发表。他生前撰写了《中学物理教材选论》一书,从60年代开始,就在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生中试用,深受学生和中学教师欢迎。但直到他逝世前,虽已5次修改,却始终未能正式出版。该书中对于中学教师常常误解或混同的“重量、重力、万有引力”概念,讲清来龙去脉,说理透彻。60年代初,朱正元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请,曾任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写顾问。对于课本初稿,他不厌其烦地仔细审阅多遍,然后逐句逐字提出修改意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收的几十份意见书中,朱正元的意见最为详尽,从而得到人们的称赞。他说:做事就怕认真。像这样的事,稍不认真,错误就要流传几代呀!朱正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风范为几代人所敬仰。他平生深恶痛绝公私不分、计较报酬和其他不正之风,常告诫学生:“如若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他平时要求学生多背熟一些自然数据,而他自己能背出上百个自然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值,甚至连火车铁轨的标准轨距也记得一清二楚。他认为,作为教师,不能每遇常用数据就查阅手册。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致上课时衣着仪表、擦黑板手势都不会放过。他认为,教师的某种不良习惯,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坏影响。因此,他特别重视纠正学生中写错别字或不规范字的行为。在他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期间,曾要求系秘书在系公告栏中每周公布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一段时间后,果然效果极佳。此事曾在校内传为佳话,连中文系师生也都赞叹不已。他坚持主张,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是大学质量的基础。因此,他还注重初级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直至耄耋之年,还为中小学生夏令营表演物理实验,作科普报告。为使报告有针对性,他亲临小学,认真阅读小学课本。1980年,年届80高龄的朱正元创办了《物理教师》期刊,给全国中学物理教师开辟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和争鸣场所。1981年,他又倡议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并且被该研究会推举为名誉理事长。1982年,江苏师范大学改为综合大学——苏州大学,他被推举为物理系名誉系主任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仍一再强调,虽然学校体制变了,但培养出色的好师资这一条不能变。1984年10月,他还坐着轮椅出席《物理通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致开幕词。直至1985年2月27日,因心力衰竭去世,临终之前,他一直关心着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朱正元热爱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和鼓励了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他的10个子女媳婿中,有8位是教师。在他去世前,他的孙子也当了教师。朱正元一家的“教师世家”美名,曾传遍苏州大街小巷。 早在20年代于东南大学念书时,朱正元就对简陋的仪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胡刚复在东南大学建立了物理实验室,一改过去物理系学生光读书不动手的教学法。在这实验室里,学生们以简便材料自制教具与仪器,进行实验。例如,以普通导线绕制螺线管作磁学实验,以一些导线、磁铁作成电动机教具。这个实验室,影响了朱正元的终生。20年代后期,当朱正元在南京安徽中学执教时,恰值中国早期教育改革家陶行知任校长。陶行知3次聘任朱正元为教务主任,协助自己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子。陶行知的思想也给朱正元以巨大影响。早年的熏陶,使朱正元终生受益。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从事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和物理实验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他依据国家贫穷落后,农村、山区中学缺乏教具、仪器的特点,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张,并为此终生以示范作用影响并带动了几代人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朱正元历来主张,物理学的教学应当师生动手制教具仪器,加强物理实验。1977年冬,他以毕生的教学实践在教育部召开的物理教学仪器研讨会上报告说:“物理、物理,必需就物论理。离开具体的物,仅凭教师的语言和书本讲抽象的理,学生学到的就只能是口头的和字面上的物理。”他长期倡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强调这种动手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以为,这是学生进一步学好现代科学技术和在未来工作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基础。要做实验,又无仪器,这个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朱正元力主自制教具仪器。他说:“不要迷信只有工厂制造的仪器才是仪器。”他提倡物理教师要设法不花一文钱而能做物理实验。以一枚硬币和一张废纸可以表演重力加速度相等的实验;用废旧针筒做大气压实验;用一只塑料杯可以做物体的惯性、水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力、摩擦力、热的传导和辐射、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反射与折射等10多个实验。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含义。1972年,朱正元和他的助手带了10箱自制仪器,走遍了十几个省市,在短短8个月中作了近30场的报告,并演示他的以“坛罐”为仪器的物理实验,听者有一万多人次。他的创造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得到教育部门和物理学界的推崇,更受到广大物理教师和农村中学教师的欢迎。之后,朱正元又以“勤俭做实验”为题,将这些报告连续登载于报刊上。在自制仪器中,朱正元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某些适当标准,使仪器制作不仅“土”且能用,又美而可供观赏。对于工厂制做的演示仪器,他提出要注意“简单、明了、尺寸够大”。“简单”可以省工省料,符合勤俭办学的方针;“明了”可以突出重点,避免物理现象繁杂,造成主次不分;“尺寸够大”,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能发表在普通期刊上就不错了,核心很难上的。《中学物理》高中版是核心,但太难录用了。

<<中学物理>>是所有物理教学类期刊中收版面费最高的。其他同类期刊不收或像征性收,甚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还给稿费。这样说你明白了吧。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推荐

教育类报刊杂志投稿地址: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hina-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chn/cbw/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  《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ducatio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海盐教育科研 H  海盐新课改杂志 H  嘉兴教育   中国教师报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 EMAIL—AB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谭铮培 教授 档案学理论研究 周 毅 副教授 档案学基础理论与信息经济学 谭铮培,教授,男,1946年6月生,上海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现为我校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国档案学会理事。发表过著作、教材8部,论文9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著有《档案学原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周 毅,副教授,男,1966年1月生,江苏海安县人。198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档案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现为我校档案专业(挂靠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档案学基础理论与信息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有:《信息学导论》、《信息化与苏南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等。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跨世纪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信息产业发展研究》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类核心期刊表1、物理教学 2、中学物理

对于大学四年的选修课,我考虑得最多的是其对我今后职业的塑造以及对我综合素质的提高。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即我的本学院),所修的油画教授王鹭老师的综合材料绘画和我在传媒学院修的陈霖老师的当代社会媒介。王鹭老师是艺术油画专业的教授,她的粉画也尤为出名。在我大三上学期时我修了她的综合材料课。这是个有趣的课程,可以运用任何你想尝试的材料去构造一件属于苏大的产品。我们班对自己或小组合作做出来的各种玩意都感到很有成就感。以下是王老师的粉画作品)王鹭老师不仅给我们许多手作制作的技巧使我们受益颇大,而且她作为艺术家的生活态度我们对其也是尤为的喜爱。她热爱生活,心思细腻,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我们可以从她的画里感受到生活的美。这也是她这课堂吸引我的地方。陈霖老师是传媒学院的教授,有趣的是,我从陈老师身上也找到了王老师的影子共性—都是情感丰富,把知识慢慢耐心融入你脑海里的细心老师。他的当代社会媒介探讨课以小组合作为主。在陈老师的课堂,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的最新媒介咨询,同学们围成一圈,探讨自己的看法见解,是个蛮有趣的过程。(以下是陈老师推荐的在上海媒介的艺术展照片同时,陈老师是个慈祥可爱的老师。他永远带着慈祥笑容迎接课堂。期末布置的ppt汇报和论文他都会细心分析优缺点,让你在今后的学科汇报中更上一层楼。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招聘

想当苏大老师啊,难的很

教职人员。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不设特等奖的二等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5周岁以下(即1974年9月7日以后出生)的省教学名师、地级市名教师、名校长。40周岁以下(即1979年9月7日以后出生)的地市级学科带头人或省教育厅“青蓝工程”等培养对象。①《2020年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补充招聘事业编制教师资格审查登记表》(见附件);②身份证;③户籍证明(户口簿首页+个人页);④全部学段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⑤在职在编证明(如最新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社保证明、上年度考核表等);⑥骨干称号证书、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各类荣誉证书、论文及教科研成果等;⑦学校管理业绩材料。

物理教学(上海)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西安)另外,你还可以百度一下。

  • 索引序列
  •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名单
  •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
  • 苏州大学物理教师期刊官网
  •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推荐
  • 苏州大学期刊物理教师招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