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所有以中山大学作为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在投稿前

所有以中山大学作为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在投稿前

发布时间:

所有以中山大学作为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在投稿前

我在逸仙中大考研网上看到的2018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实施细则,给你参考一下:二、资格审查复试时各位考生必须提供以下材料进行资格审查,不论是否录取,所交材料一律不予退还。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对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1、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2份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内,考生须在其中1份的空白处书写“授权中山大学代本人申领工行灵通卡,并从本人指定账户扣收学费”并签名)。2、应届生的学生证或往届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未获学位证者可不提供)原件和复印件。3、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须有“原件复印”并加盖原件存档单位公章)。4、往届生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有效的学籍、学历验证书面报告的原件和复印件。(注意:以上材料3需要提交原件;材料1、2、4需要按要求提交复印件,原件备查。)综上所述,在复试阶段的资料审查中,并没有提及需要四六级证书、所以学院并没有严格要求四六级,最终还是要看你复试口语和笔试面试的发挥。另外,双非可以报考的,每年都有人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你付出的努力足够大,录取完全不成问题。

2020年中山大学MPA招生MPA招生考试报名已经开始,请各位考生务必仔细阅读2020年中山大学MPA招生公告,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以及认真备考。2020年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中山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良治理念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华南地区唯一取得全国第一批MPA研究生招生权的单位,其行政管理专业连续多年评估全国领先,也是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的现任职单位。自2001年招生以来,依托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悠久的学科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居龙头地位的学术研究等优势,中山大学MPA教育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中山大学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双证MPA学生的院校;2010年,中山大学MPA项目被教育部选定为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19年7月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等;在第一届、第三届的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均获得冠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山大学MPA项目已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和竞争力的MPA项目之一。一、招生人数及招生方式(一)招生人数2020年,中山大学拟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研究生225名。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上线生源情况等对招生人数作适当调整。(二)招生方式初试需参加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联考,复试分为“提前面试”和“常规复试”两种形式。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提前面试”的招生人数视申请人数量及其综合素质决定。2020年通过“提前面试”招入的人数不超过MPA招生总计划的30%。二、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工作年限计算截止于2020年9月1日):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五)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六)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目前就读学校同意,中山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七)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采取非全日制的学习形式。(八)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申请参加“提前面试”(不接受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提前面试”将优先考虑以下条件的考生:在公共部门有更长工作年限的申请人;综合考虑考生的工作业绩,优先(但不限于)考虑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上有突出表现者(如在国内外优秀院校获得公共管理或相关专业学位、曾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公共管理关联议题的论文等);优先(但不限于)考虑在公共领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或在相关领域获得重大荣誉称号的申请人(如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九)报考人员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查证为不属实,将取消准考、录取或入学资格,已入校的取消学籍。三、考试流程(一)提前面试考试对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提前面试”(不接受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提前面试”将安排在全国联考(初试)之前,面试成绩仅在该招生年度有效,考核方式为面试。“提前面试”时间安排申请提前面试的考生进行网上报名按报考点要求完成网报信息确认等工作资格审查、申请材料评审公布评审结果及提前面试名单现场材料审查,开展面试公布提前面试结果8-31以各报考点公布为准,15前15前15前8前16前报名所需材料申请者需提交以下报名材料,请以“申请人姓名+提前面试”命名,并用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mpa_:1)2019年MPA提前面试考生报名表(见附件1);2)详细工作简历或自传(2000字以内);3)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自行撰写一个公共管理问题相关的案例(编写建议请参见附件2),选题内容自定,字数不限;提交案例时需同时包含一段案例主要内容的摘要(不超过200字)。4)证明材料(提交时请按顺序整合在1个PDF文档中)A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B教育背景相关资料(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阶段成绩单复印件);C获奖情况证明材料;D其他辅助材料(可自愿提交,如工作单位有关领导的推荐信、各类资格证书、语言考试证书等)。资格审查考生所提交的材料须真实。我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若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则不得参加考试。材料评审全国统一网上报名结束之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评审,评审将围绕公共部门工作年限、在公共领域中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择优确定面试名单。面试的方式、内容面试环节将围绕考生在报名阶段提交的案例进行,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运用。考生需对所提交的案例进行陈述,而后面试官围绕考生提交的案例进行提问,根据考生的表现对考生进行评价。面试结果的确定面试满分值为120分。“提前面试”成绩达到总分的60%(即72分)为合格。我校将根据成绩排名高低和当年计划招生人数列出“有条件录取资格”和“递补资格”结果。(二)全国联考(初试)考试对象所有考生均需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即初试。报名(1)全国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2)考生请于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考生网报时选择的报名点的规定完成缴费和报名信息确认。(3)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报名信息确认时须将认证报告提交给报考点核验。(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考生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初试科目初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门,均为全国联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英语二”满分100分。初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时间和地点1)初试时间: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1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2)考生须根据教育部、各省级招办、报名点的规定选择报名点,初试考场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的报名点安排。3)考生应当在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1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三)常规复试复试对象和复试考核范围以下四类考生可进入“常规复试”:1)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未参加过“提前面试”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2)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已参加“提前面试”但未在“提前面试”中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3)已参加“提前面试”并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或通过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全国联考分数达到国家A线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中的笔试考核;4)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达到具体专项分数线要求后,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复试科目、方式及时间复试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运用。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具体如下:复试形式具体内容及方式分值合格分数占复试成绩比例笔试(闭卷)专业课:回答论述题60分36分20%思想政治理论:回答论述题60分36分20%外语应用能力:翻译或概述英文材料60分36分20%面试抽取试题,根据所给问题回答,考察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120分72分40%四、录取“常规复试”在每年3月中下旬进行,地点设在中山大学东校园(大学城)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大楼内。“常规复试”的具体安排请见届时公布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20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录取实施细则》。(一)获得“拟录取资格”的前提条件为:面试成绩合格;“常规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思想政治理论笔试及外语应用能力笔试成绩均合格。学校将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提前面试”和“常规复试”的考生按各自的招生计划进行分类录取。必要时将根据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二)拟录取资格 参加“提前面试”并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或通过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全国联考分数达到国家A线的考生,若参加“常规复试”中的笔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拟录取资格”;对未报名参与“提前面试”的考生、“提前面试”不合格或未通过递补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其联考成绩达到学院分数线并参与“常规复试”的笔试和面试环节,我校将根据2020年MPA“常规复试”计划招生人数,按照考生的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由高到低依序确定拟录取资格名单(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录取)。(三)所有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均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予录取:体检、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政审均合格;无其他不符合国家或中山大学相关录取政策的情况。五、体检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在指定时间(2020年3月中下旬)到我校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时间及具体事项以学院公布的复试实施细则为准。六、学习年限、方式和学位授予(一)学制3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和周日;上课地点为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大学城)。(二)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中山大学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七、收费标准(一)每人每学年人民币32000元。按学年收取,逾期不交学费者,将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2017年8月修订)处理。(二)学生来校上课和接受老师指导期间的食宿及交通费,由个人自理。(三)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不负责非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它福利待遇。八、奖励制度(一)按照学年成绩参评中山大学MPA奖学金;(二)参评全国MPA优秀论文奖;(三)学院相关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制度。九、联系方式(一)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E-mail:网址:地址: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中山大学东校园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D101室)。(二)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网址:十、声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中山大学2020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附件3)开展MPA招生工作,具体事务由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负责完成,招生过程中所有环节均以教育部及中山大学最新文件要求为准。学院未与任何机构合作,也未委托任何机构举办相关培训。附件1:2019年中山大学MPA提前面试考生报名表附件2:案例编写参考附件3:中山大学2020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以上是环球青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年西北大学MPA招生MPA招生考试报名的相关信息,如果不想错过报名和考试等重要事件时间,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该服务会在信息发布后给您短信提醒。希望各位同学认真复习备考,考取到自己理想的专业。环球青藤友情提示:更多2020MPA考研各科目精华复习备考资料、MPA考研英语5500考纲词汇,面试精要请点击文章下方“免费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学习。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无线局域网路SCI论文,世界第1依据美国海军研究室D Ronald N Kostoff等人发表“科学与科技文献钻研:无线局域网路”论文指出,2004年至2005年期间中山大学一共发表三十六篇无线局域网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数量居于全球之冠。国际电子商务论文,亚洲第1依据《Business Research Yearbook》于2006年评选之国际电子商务论文排名显示,中山大学位居亚洲第1,全球第5。全球高阶经营管理硕士课程(EMBA),全台第一依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7年的“全球高阶经营管理硕士课程(EMBA)排名调查”显示,中山大学独办的EMBA项目获评为台湾第1,亚洲第5,全球第43。全球商学管理硕士,全台第2依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8年的“全球商学管理硕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调查”显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挤进全球前50大,为台湾学校首度入榜,同时也是亚洲地区学校首次上榜,为台湾第2,亚洲第2,全球第49。世界350大高教领导机构,全台第3依据2008年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之“世界大学专业排名”的“世界350大高教领导机构”显示,以《财富杂志》所列出之“世界500大企业”的CEO所选出的学校为范围,中山大学与成功大学并列世界排名第212,为台湾第3。进入ESI学门排名世界前1%,全台第3依据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公布的国内大学ESI学门排名(2008年5月)显示,全台湾仅24校进入ESI学门排名,其中10所大学仅进入1个学门,进入ESI排名即表示该学门学术水平进入世界前1%。中山进入ESI全球排名之学门共有6门(与交大及中大相同),为台湾第3,仅次于台大及成大。进入排名的学门为:计算机科学、工程、材料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临床医学。进入WOS自然科学排名全台前20%依据 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 公布的2002年至2006年WOS(Web of Science)收录自然科学期刊当中各学门论文数与被引次数表现在台湾前20%的学校名单统计,以中山大学一共有12个学门列入前20%排名(总学门数为20)。同时,全台约有7成的国立大学未有任何一门学门进入排名。

论文等科研成果以中山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

比如你曾经在浙大上过学,现在清华工作,那么你用浙大老板做的东西发的文章第一署名单位应该写浙大,这篇文章对于你在清华凭职称等不好使

第一署名单位是指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标注a的单位是第一单位,或者出现在前面的单位是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会默认排在首位的单位就是第一署名单位了。在SCI论文发表中,作者的署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作者的切身利益,SCI论文的署名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作者,的确,SCI论文的署名问题比较复杂,其实论文的署名理应当按照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名,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在SCI论文发表中,第一单位很关键。扩展资料硕士生毕业一般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相对出去合作比较顺利。博士生出去就麻烦了。很多学校不仅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时候“博士生为第一作者”还得“博士生所在学校为第一单位”,个别团队甚至还要求“博士生的导师为通讯作者”。此外,很多单位在考核科研人员成果的时候往往也都只承认“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本单位”或者(以及)“通讯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本单位”的文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论文等科研成果以中山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学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包括国际重大科学计划)15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类项目58项,理工医科领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项目189项。2011年,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1项,立项数在全国高校并列*9。“十一五”以来,全校文科共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10项,其中,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6项,2007年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1项;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2011年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5项;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5项,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第一署名单位是指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标注a的单位是第一单位,或者出现在前面的单位是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会默认排在首位的单位就是第一署名单位了。在SCI论文发表中,作者的署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作者的切身利益,SCI论文的署名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作者,的确,SCI论文的署名问题比较复杂,其实论文的署名理应当按照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名,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在SCI论文发表中,第一单位很关键。扩展资料硕士生毕业一般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相对出去合作比较顺利。博士生出去就麻烦了。很多学校不仅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时候“博士生为第一作者”还得“博士生所在学校为第一单位”,个别团队甚至还要求“博士生的导师为通讯作者”。此外,很多单位在考核科研人员成果的时候往往也都只承认“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本单位”或者(以及)“通讯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本单位”的文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比如你曾经在浙大上过学,现在清华工作,那么你用浙大老板做的东西发的文章第一署名单位应该写浙大,这篇文章对于你在清华凭职称等不好使

凡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论文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

写个中西方医疗监督发展的对比

南京医科大学不仅仅是比南京中医药大学好一点,不知道要好多少点。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中医的博士生将来的前途和西医的本科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本科生。我有发言权,因为我是学中医的,谁学了中医,谁将来会后悔一辈子的!

回答 南京医科大学基本很多方面强过南中医大,南京中医药大学也有少数强过南医的。 推荐:当你选择医学的时候,请选择南医。除非你想学中医,那南中医就是首选。而且这两所在上古时期也是一家,渊源深厚。(而且还有另外一种问法:药大和南中医谁好?答案也差不多,药大稳胜,想药学请去药大,学中药来南中医。南中医真是稳稳的南京医药圈第3,在中医药大学圈也是第3,可真难受。) 看牌子:南中医(双一流学科)>南医(四非) 论实力:南医(顶尖211)>南中医(双一流学科) 南医没有985,211,双一流的牌子,但其实力我认为单论可以算是顶尖211,估计在第二次双一流评选很大可能就会入选。 南中医也没有985,211的牌子,但2017年凭借中药学进入双一流,与其他学校比估计是坐稳了末尾双一流的宝座。 看排名:南医>南中医 选了软科,其他几个排行榜我就不找了,因为结果都一样。2020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南医第3,南中医第14 更多6条 

论文等科研成果以中山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被接受

简单一点说吧。中大的文科都还比较不错,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在全国都挺好的,至于就业嘛,好像中文系的还不错。比较高。此外岭南学院经济类的在华南地区也算是首屈一指了。中大的学科建设有点重复,比如经济类的吧,有岭南学院,有国际商学院,还有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是四年都在广州大学城东校区,就是番禺啦。岭南学院是一二年在珠海校区,三四年回广州南校区本部,至于国商嘛,就是四年都陷在珠海了。中山医的是一二年在珠海,三四年回广州北校区去,也就是以前的中山医科大。多嘴一下,一楼的别做免费广告了,鲁迅还不是在中大任教过,不过只待了一个月就走了。其实那些名气大点的教授什么的,给本科生上课时间也很少啦,都当硕导博导去了,不过中文系好像还能见到挺多教授的,呵呵。

比如你曾经在浙大上过学,现在清华工作,那么你用浙大老板做的东西发的文章第一署名单位应该写浙大,这篇文章对于你在清华凭职称等不好使

按理说吧,第一单位应该是获得学位的单位,最好问清楚,看有没有合约之类的,说明署名单位的情况。你拿联培单位作为第一单位的文章是不可能获得你学籍单位的学位的,否则联培就失去了其意义了。我不清楚两边拿学位的情况,问清楚吧,不然以后拿不到学位就麻烦了。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学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包括国际重大科学计划)15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类项目58项,理工医科领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项目189项。2011年,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1项,立项数在全国高校并列*9。“十一五”以来,全校文科共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10项,其中,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6项,2007年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1项;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2011年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5项;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5项,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 索引序列
  • 所有以中山大学作为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在投稿前
  • 论文等科研成果以中山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
  • 论文等科研成果以中山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
  • 凡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论文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
  • 论文等科研成果以中山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被接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