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唐朝酒文化参考文献

唐朝酒文化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唐朝酒文化参考文献

相信很多都听说过杯酒释兵权这个故事吧,据酿酒大师汪兴松了解该事情发生在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之后,时常担心武将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下定决心解除大将的兵权。某晚,宋太祖宴请了他的大臣们,对他们说出怕别人夺他的皇权而寝食难安的忧虑,诸将听完惊恐不安,次日便都递上辞呈,由此宋太祖便收回了兵权。”

唐朝的酒文化可以追述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以及后来的陶渊明等人,只是到后来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发展到了高峰。因此要找应从源头找起。

这个题目太大了 推荐你去 中国知网 看相关论文

在唐朝的时候,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一些大臣,他们都喜欢去喝酒,而且还会去宣传,受到了陶冶,有直接的关系,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酒文化,有的人在喝完酒之后就会创造出来一些文学。

唐朝文化参考文献

诗歌

唐代政治与经济《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永年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X- Q$ F" _* o: A/ j2 A《唐史十二讲》 黄永年著 中华书局 2007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著 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三# C1 h0 w* W* W) [; E+ o& V3 G( q6 l《隋唐五代史纲要》 杨志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B( h- Y7 t8 N6 t; @2 c! 《汉唐史论稿》 汪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胡如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历史与文化部分:《新唐书 西域传》 欧阳修 宋祁撰 中华书局 2003年版。《贞观政要》(唐)吴兢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五代)王仁裕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5 P& N8 u' ?0 T《唐国史补 因话录》(唐)李肇 赵璘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o! o: L b3 z9 ~0 w8 H6 `( V n《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唐代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既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朱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9 o0 [7 ]& g3 ]& F% X* p《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爱宕元著,京都同朋舍,1997年2月。《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唐代的外来文明》 (美)爱德华•谢弗/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A) a3 @& J1 U: _6 Z/ I《唐朝文化史》 徐连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S {0 G- R3 S% R) m《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 三联书店 1988年版 - k1 ?* e0 k4 ]0 w' O1 o9 C* U5 R《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 三联书店 2001年版 (政治学院)《幻术奇谈》 周楞伽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 ?* b1 F& m! a3 F《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介南著 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 R/ T' A! I" e9 E' N《唐代文化史研究》(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之九十二) 罗香林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年(据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影印)《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 孙映达 单周尧主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 2004年版《中外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王永平著 社会社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王金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徐 芳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6年《西域文化史》,余太山主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2月* f* J* Z; Y7 o% Y《移民与中国文化》 范玉春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 c$ K! j6 - d1 M$ T3 j《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李喜所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唐代九姓胡与突劂文化》 蔡鸿生 0 x$ ]% o( _1 }民俗研究部分:《中国民俗研究史》 王文宝著 合龙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及其对隋唐的影响》,吕一飞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10月唐代对外关系研究:$ j s& |# M ~5 N& G/ ^( h《汉唐中日关系论》,王贞平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3月《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吴玉贵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R) X9 G' F8 a6 f7 t《突厥史》林干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突厥史》薛宗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g; g/ a7 U % ]《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 王小甫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张星烺著 中华书局 2003年6月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林梅村著 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林梅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F1 [3 Z$ Z7 K6 B; t! v《岑仲勉史学论文集》国学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1990年版。 x/ i2 P3 `# g/ I2 ?《岑仲勉史学论文续集》/Z5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2004年版。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民族交通卷》4 刘俊文主编 中华书局 1993年版。 ,D中《唐史论丛》2、3、6、7辑 史念海主编《唐研究》(1-9卷) 荣新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卢华语主编 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 / n' _8 z# E9 ?% H- o《唐史研究丛稿》严耕望著 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版。8 s4 V" j8 K B- y- c" t0 E+ K; L! t7 D3 _6 `其他:6 w/ R( ?+ ^$ K- x' d8 M+ |& c7 m0 H6 b《隋唐文选学研究》 汪习波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w+ l( W; b! k7 Q《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王汝涛著 岳麓书社,2005年版。8 h8 d( H' l* x《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荣新江主编b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孟宪实著 齐鲁书社,2004年版。《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学黄正建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5李孝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7O《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唐代美学史》 吴功正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8 b- C& u Z4 ?1 q) J% o1 ?《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 梁鸿飞 赵跃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q+ }+ S4 ]- s+ c/ m; D《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唐朝的住宅没有实物遗留下来。当时文献所述的贵族宅第,只能从敦煌壁画和其它缯画中得到一些旁证。贵族宅第的大门有些采用鸟头门形式。宅内有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但也有房屋位置不完全对称的,可是用回廊组成庭院则仍然一致。至于乡村住宅见于展子虔(游春图}中,不用回廊而以房屋围铙,构成平面狭长的四合院;此外,还有木篱茅屋的简单三合院,布局比较紧凑,与上述廊院式住宅形成鲜明的对比。  值得往意的是这些园画所描写的住宅多数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无疑地,这是当时住宅建筑中比较普遍的布局方法。 这时期贵族官员,不仅继承南北朝传统,在住宅后部或宅旁掘池造山,建造山池院或较大的园林,还在风景优美的郊外营建别墅。这些私家园林的布局,虽以山池为主,、可是唐朝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往往将其思想情调寄托于"诗情画意"中,同时也影响到造园手法。以官员而兼诗人白居易暮年因洛阳杨氏旧宅营建宅园,宅广十七亩,房屋约占面积三分之一,水占面积五分之一,竹占面积九分之一,而园中以岛、树、桥、道相间;池中有三岛,中岛建亭。  以桥相通;环池开路;置西溪、小滩、石泉及东楼、池西楼、书楼、台、琴亭、涧亭等;并引水至小院卧室阶下;又于西墙上构小楼,墙外街渠内叠石植荷,整个园的布局以水竹为主,并使用划分景区和借景的方法]。至于社会上层人士欣赏奇石的风气,从南北朝到唐朝,逐渐普遍起来,尤以出产太湖石的苏州,园林中往往用怪石夹廊或叠石为山,形成咫尺山岩的意境。  五代卫贤所绘(高士图)中的山间住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房屋、山石、花木相结合的情况。在家具方面,从唐代,席地而坐与使用床(榻)的习惯依然广泛存在。床(榻)下部,有些还用壶门作装饰,有些则敢为简单的托脚。嵌钿及各种装饰工艺已进一步运用到家具上。  但另一方面,垂足而坐的习惯,在隋唐时期从上层阶级起逐步普及全国。据敦煌壁画和五代韩熙载夜宴图所示,已有长桌、方桌、长凳、腰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椅和闪形平面的床"在大型宴会的岭合,出现了多人列坐的长桌及长凳。可见后代的家具类型,在唐末五代之间已经基本具备。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桌椅的构件有些做成圆形断面,既切合实用,线条也柔和流利。五代王齐翰(勘尝图)中的三折大屏风附有木座,置于室内后部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与席地而坐的建筑已迥然不同了。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述之。[编辑本段]一、襦裙服

唐朝参考文献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且从谏如流,知人善任。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在位的时候,唐朝的版图最大。唐宣宗史称小太宗,开创中兴之治。

纠正题主的说法,不能说“唐朝中国面积有多大”,只能说“唐朝时期疆域有多大”。唐朝也分为不同时期,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截取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的疆域作为唐朝历史疆域的代表。这三年情况各有不同:1、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这一时期唐朝疆域达到历史上的最大值,西北到中亚的河中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及咸海东南岸,西南到今天云南省和越南北纬15°以北地区,东北到今吉林省南部同时还包括今朝鲜全境和韩国全罗南道以北地区,北方名义上通过安北都护府羁縻今蒙古高原地区甚至最北到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这一时期唐朝疆域大约有1100万~1200平方公里左右。2、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这一年唐朝名义上通过建立渤海都督府羁縻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政权,另外西南乌蛮(彝族祖先)建立的南诏国政权也接受了唐朝“云南王”的封爵。因此这一年唐朝疆域西北到今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东北到今俄罗斯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但不包括库页岛),西南到今滇西南西双版纳州一带,北部已退缩到唐长城(今内蒙古南部地区)以内。疆域面积大约有700万~800万平方公里左右。3、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这一年唐朝已经完全丧失了西域(今中亚)和陇右地区(今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华北地区处于藩镇割据局面但名义上还是唐朝疆域的一部分,北方回纥、黠戛斯、渤海、契丹、库莫奚和西南南诏均不再接受唐朝羁縻。所以这一时期唐朝名义疆域大约300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地区已不足100万平方公里。参考文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唐朝极盛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领土范围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 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及湟水地区,而河套地区则仍由天德军与振武军管辖。直到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并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溃吐蕃,使其分裂为一百多个部落。

因为任何妃子侍寝皇帝的时间是有限的,到了时间妃子必须要离开皇帝房间。

唐朝论文参考文献

唐代皮日休《茶具十咏》唐代陆羽《茶经》

童趣

楼主你还是直接要一篇论文得了

唐代酒文化参考文献综述

有直接的关系,非常的发达,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夜生活比较丰富,所以人们的饮酒量比较大,在饮酒的过程中也会作诗,之后就可以推动文学发展。

唐朝的酒文化非常盛行,唐朝由于文化经济的大力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他们都喜欢饮酒作乐,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所以对于唐朝来说,酒的受众群体比较多,更文化的促进了酒文化的散播;唐代文学和酒文化息息相关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所以文学和酒文化,在唐代来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

中国唐酒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大明宫酒,研制开发了具有中国盛唐文化的扛鼎之作——“大明宫酒”,产品分为六大品系,分别以:贞观之治(634年)、开元盛世(741年)、将进酒(李白)、盛世中华(2010年)、和谐珍藏、典藏大明宫为名,她们代表了唐朝到现代不同的几个鼎盛时期及故事。

诗酒情——唐诗中的酒文化诗,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诗中情也尽化酒中。历数之当以魏晋、唐宋为最。诗中有诗仙、诗圣、诗丐、诗魔,酒中也不乏酒圣、酒痴,更有酒中八仙,分别是贺知章、李王进、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均为唐朝人)。杜甫在其《饮中八仙歌》中对此八人均有具体描述。古之文人离不开酒,古之诗人离不开酒,古之诗词也离不开酒。魏武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就体现了酒对文人的影响。到了唐代,文人饮酒做诗,更是蔚然成风,可谓无酒不成诗。酒之千秋功过,在文人来说大都充当了一种情感的消遣、排解之物,他们借酒吟诗,也借酒抒情。古之送别有酒,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亦有酒:范仲淹“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古之愁也有酒: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之悲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古之壮怀也有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至于《自遣》中著名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表现了抛却人生得失的旷达情怀。酒,有英雄之酒,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酒,有莽汉之酒,如张飞牛饮,李逵豪灌。就连赵匡胤一代帝王,也借酒一用,于是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酒好,酒的佳话更好。汉之郦食自号“高阳酒徒”,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杯酒功劳。卓文君当垆卖酒,可谓千古流传。“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更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并作《酒德颂》。而将诗与酒二者连为一体的,始于陶渊明,他以酒入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梁萧统)。著名的“白衣送酒”更是体现了陶渊明对酒的如痴如狂。进入唐代,酒香之浓郁更是在诗人们笔下发挥到了及至。历数之,当有孟浩然、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李白常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倾饮三百杯”。《饮中八仙歌》这样称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世人皆知李白是诗中仙,殊不知他也是酒中仙。而杜甫也是如此,每做诗常借助酒力,自称“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对酒的痴狂钟情,到老年为甚,但常常因囊中羞涩,不得已典衣沽酒,其死说法之一,也与酒有莫大的关系。白居易是饮者之中长寿的一位,在诗酒方面,白居易几乎是陶渊明再世,著名的酒赋《酒功赞》便是他嗜酒如命的最好见证。他的《劝酒》之作,更是让饮酒之人酒兴倍增,不饮酒之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品尝酒味。至于张旭的醉中狂草更是少酒不可。酒能使人的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活跃的状态,调动起人的记忆和平时积淀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催发灵感。因而古之文人骚客若杯酒不沾,清醒理智,那么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将进酒》、《月下独酌》、《饮酒》等诗篇,概不会出现。时过境迁,古人如此,那现代人又当如何看待酒,如何看待古诗中的酒意呢? 又如何看待酒意中的情怀呢?酒对诗可以说是一种发扬,诗对酒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与情感的抒发。“ 来源秋雁南回( ) 原文: _9_html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诗人多嗜酒,杜就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丰酒。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诗人们常常以此来代表豪纵风流的气魄。王维在《少年行》中就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而增色。再者,传说古时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始醒,于是又有了中山浆。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产的葡萄酒,而诗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还提到过一种酃禄酒,据说是湘东酃县的酃水能酿出一种美酒,此酒酒气扑鼻,香味历时不散,因此得名。还有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而成的,带有醇浓的香味和金黄色如琥珀般的光艳,难怪李白喝过后要“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诗中多把那些精致的酒器称为金樽,而事实上酒器的品种实在是种类繁多。最朴实的是葫芦,古诗文习称瓢。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壶、琉璃锺能在品酒时衬托出酒的色泽,相传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可谓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阳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鸬鹚勺,这是一种形如长颈水鸟鸬鹚的长柄酒勺,还提到了形状和颜色像鹦鹉嘴的螺壳制成的鹦鹉杯及金雷等等。古代还有一种叫金屈卮的名贵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古人饮酒还有一些与今人不同的说法。比如,他们把饯别之酒称为别筵,把劝酒称为催,把酒肆称为旗亭,还有粕醅是指重酿而未过滤过的酒。诗人在诗句中有时也以绿来代替酒字,这是因为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着一层微绿色的酒渣,远看似蚂蚁,称为绿蚁,用得多了,就变成绿了。除此之外,当酒斟满时,捧觞必蘸指甲,故古人称斟满酒为蘸甲。那些不喝浊酒的人还被叫做避贤。这些词,在现代都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我以为,唐诗所包含的酒文化正如一个巨大的宝藏,想让人永远探索下去,更不用说其他文化了。也许通过多读多看,每个人都可从中看到很多珍贵的古文化,蕴含其中。

  • 索引序列
  • 唐朝酒文化参考文献
  • 唐朝文化参考文献
  • 唐朝参考文献
  • 唐朝论文参考文献
  • 唐代酒文化参考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