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地卷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地卷

发布时间: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地卷

1,地质分析(土壤,深度,附近地壳地貌)2,元素分析(高中学的那个)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放射性测量法(Radiometric Dating Method) A1 放射性测量法的原理 在测量时间方面, 常用的放射性测量法有: (1)铀-铅法/铀铅侧年法(uranium-lead dating method); (2)铷-锶法/铷锶侧年法(rubidium-strontium dating method); (3)钾-氩法/钾氩侧年法(potassium-argon dating method) 这些母元素(element)或简称元素(铀、铷、钾)在衰变(decay)时, 就会变成其本身系统中的子元素(铅、锶、氩) 根据这个原理, 用一种称为分光计的仪器, 便可测量出母元素与子元素有关的放射线 按照放射性测量法所测出的元素系统之衰变率, 便可决定已经衰变的年代有多久, 例如铀衰变成铅 科学家测量一块岩石样本内铅的份量, 并铀变成铅的衰变率, 便可计算出石头的年龄[2] A2 放射性测量法的弱点 这种测量年代的技术是基于下列三个“假设”(assumptions): (1) 元素系统最初都是由母元素组成, 绝不含子元素; (2) 从开始衰变以来, 其衰变率是恒久不变的; (3) 元素系统是关闭性的, 没有任何增减 以上三个假设, 没有一项经得起实验的证明 例如, 没有人知道这些元素系统最初的成分; 认为这个系统一开始时就是百分之百的母元素, 绝不含一点子元素, 纯粹是一项假设 其次, 没有证据显示过往和现今的衰变率完全相同不变 自然界中的一切过程, 其速度都受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 在辐射质变的过程中, 极端的高热就会大大地改变它的动率[3] 第三, 在自然界根本没有所谓关闭性系统; 认为在长时间变化过程中, 不会有任何外界的影响, 这想法更是假想 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主张一个母元素或子元素在数十亿年中, 在数量上从没有增加或减少 因此, 建立在这三个备受质疑之假设的放射性测量法, 是不可靠的, 因为它纯属推测, 并有许多矛盾的地方 A3 放射性测量法的矛盾 放射性测量法有许多缺乏一致性的地方, 叫人置疑其准确性与可靠性 例如, 阿波罗11号从月球带回来的土壤, 科学家曾用四种不同的放射性测量法推算其年代, 但却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结果: (1) Pb207-Pb206法 = 46亿年; (2) Pb206-U238法 = 54亿1千万年; (3) Pb207-U235法 = 48亿9千万年; (4) Pb208-Th232法 = 82亿年 从同一个地点取回的月球岩石, 用钾-氩法的方式推算, 年代则为23亿年 再用另外五种不同的方法推算, 又得到五个不同的年代 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这些资料曾在1970年1月30日《科学杂志》(Science)第167期上发布 此外, 科学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来推算阿波罗16号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 其结果是由70亿年至180亿年的差距 负责研究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年代都不正确, 因为这些样本含铅量过高 过后, 他们将这些样本以酸性处理的方法, 把铅去掉, 推算的结果为38亿年, 这样的结果才较可以考虑接受 这是1973年1月30日《科学杂志》(Science)第916页上的报道 再者, 第三个假设(即元素系统是关闭性的)表示在铀衰变成铅的例子中, 所有石块中的铅都是由同一石块中的铀衰变而来 这导至推算出来的年岁, 远超出实际的年岁 库克博士(D Melvin Cook)是研究这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 他发现铅并非如“假设”所说, 只从铀衰变而来 他应用中子反应(Neutron reaction)修改了放射性测量法 结果, 一块曾被测定为6亿高龄的质寒武纪时代石块(Cambrian Rock), 经修定测试后, 只有数千年的年岁[4] 我们若质疑某种推算方法的准确性, 那么最好的验证方法, 便是用它来推算一种已知其年龄的材料 若推算的结果与已知的年龄相符, 这就证明此推算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现在我们就拿一个已知其年代的火山岩样本, 用放射性测量法推算它的年龄 1968年7月15日在《地球物理研究专刊》(Th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第73期报道, 1800年及1801年(即大约200年前)在夏威夷的水中所形成的火山岩, 曾以钾-氩法推算其年代, 结果显示它为1亿6千万年至30亿年前形成的岩石 这足以证明放射性测量法所推算出来的年代, 与实际形成的年代, 有令人惊讶, 非常离谱的差距 科学刊物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例证, 显示这放射性测量法将近代才形成的火山岩, 推算为千万年至万万年前形成的年龄 显而易见, 这些测量法的可靠性出了问题, 绝非人们所谓的那样准确 但科学家就是用这种备受质疑的方式来推测, 并错误地断定地球和地层有数十亿年的历史 A4 放射性测量法的误导 科学刊物里的专题报道, 提出对年代的一些重要发现, 以支持进化论者对太初的看法 这些年代许多是以放射性测量法推算出来的 但很可惜, 许多读者都盲目地接受这些“推测的年代”, 从不过问其测量法的可靠性 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在1973年6月《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里有一篇重要的专题“头颅骨1470”, 报道在非洲由李察里基(Richard Leakey)发现的一个人类头颅骨 这篇专题指出, 这个头颅骨, 经推算有280万年历史 第824页说明其确定年代的方法, 便是放射性测量法中的钾-氩法, 是先推算一些头颅骨附近的火山岩的年代, 过后才以它来推算头颅骨的年代 另一篇专题就是1976年12月, 在《国家地理杂志》里报道有关由强生(Donald Carl Johnson)所发现的一些人体骸骨 他把这副人体骸骨称为“露西”, 认为“露西”就是猿与人之间非常可信的关连 第801页指出, 这副骸骨大约有300万年之年龄 这年代的确定是就此化石周围的火山岩, 采用钾-氩法推测而来的 此外, 在1979年4月《国家地理杂志》上, 刊登了一篇题为“灰烬时期的脚印”的文章, 作者玛丽里其(Mary Leakey)认为这些脚印是360万年以前, 像人猿的人类所留下的 她也是用钾-氩法的放射性测量法, 来测量火山岩而推算出此年代 在这三个例子之前, 我们已经研讨过, 借着对已知其年代的火山岩而作的推算, 证实放射性测量法是非常不准确的 因为放射性测量法竟把200年前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火山岩层, 推算到有数十亿年的历史 此外, 奥士顿博士(D S Austen)于1992年10月在美国地质学会的会议上, 发表大峡谷溶岩的最新研究报告 他指出从近期流动的溶岩中发现有系统性的同位素比率(isotope ratios)变化, 这是以前各类放射性测量法所忽略的 如忽略这些改变, 会导至许多亿年的误差[5] 证据昭彰, 我们必须质疑放射性测量法的可靠程度! B 碳-14年代测定法(Radiocarbon Dating Method): 以上所讨论的放射性测量法, 是用来推算无机体或无生命的物质之年龄 现在让我们看另一种放射性测量法, 即碳-14年代测定法(radiocarbon or carbon dating method) 它通常用来推算有机体或曾经是生物一部分的物质之年代 B1 碳-14年代测定法的原理 一切有生命的组织内, 都含有碳-14(carbon-14) 这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碳-14年代测定法就是计算这种元素的多寡来推算其年代 当副射穿过地球上的大气层, 普通的氮原子就变成放射性的碳-14, 部分与二氧化碳分子相结合, 然后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会吃这些植物, 所以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无论是植物或是动物, 都会有相当成分的碳- 一个有机物死后, 就不再吸取碳-14, 其原有的放射性元素就开始衰变(decay), 再变成氮 借着测量样品内放射性碳的含量, 就可以知道它死亡的年代 碳-14含量越高, 其年龄就越轻; 含量越低, 则年龄越大 B2 碳-14年代测定法的弱点 可是, 这种碳-14年代测定法有如其他几种用放射性来测量年代的方法, 都建立在几种主要的“假设”上 为了使这种方法得以实施, 首先, 我们必须假定地球大气层中放射性碳的含量, 必须恒久不变 换言之, 被推算的样本在活着的时候, 其所含放射性碳的形成率与衰变率相等 其次, 我们要假定过往和现今的形成率和衰变率完全一致 第三, 样本死后, 必须从未被放射性物质污染 为公平地判定碳-14年代测定法是否准确, 让我们思考几项明显可见的证据 这些环境因素的证据显示, 放射性碳在过去与现今的形成率并不一致: (1) 过去130年, 地球磁场大约衰减了百分之十四 磁场衰减令穿过地球大气层的宇宙辐射增多, 也就提高了碳-14的形成率 这个现象证明碳-14在过往的形成率并不一致; (2) 以往的火山活动也是重要的因素 火山爆发的主要结果之一, 是放出二氧化碳 在火山爆发猛烈的时期, 碳-14的均衡便被扰乱, 因而影响这年代测定法的价值; (3) 太阳光会增加放射性碳的形成率; (4) 过去几十年的核子试爆, 会增加放射性碳的形成率; (5) 流星及陨石在地球上空中的碰撞, 会促使放射性碳的形成率激烈增加 例如, 1908年在西伯利亚的东古斯加河谷(Tunguska)发生的大爆炸, 正是流星或陨石在地球大气层中爆炸使然 世界各地树木上的年轮(annual growth rings), 都显示西伯利亚大爆炸后的一年, 放射能的度数比平常增加了很多 以上几点推翻了“过往和现今的碳-14之形成率和衰变率是一致”的假设 此外, 现代的研究指出, 碳-14的形成比它的衰变少24% 这点获得发明碳-14年代测定法的利比博士(D Libby)所证实 因此所有用这方法算出的年代, 必须加以调整, 而这调整足以使其年岁大为减少 《放射性碳》期刊(Radiocarbon)曾刊载数个例证, 例如产自俄罗斯的煤, 曾被认为有3亿年之久, 经调整后只有1,680年而已[6] B3 碳-14年代测定法的矛盾 在刊物上发表的各种科学文章, 用碳-14推算出来的年代, 到底有多可靠呢? 许多科学家认为用这种方法计算年代非常可靠, 像瑞士生产的钟表那么精确 不过, 让我们客观地思考几个例证, 来看出这个方法的可靠性, 其实大有疑问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

百年以来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近百年以来地球表面温度呈波动上升的特点。原因有自然原因,即:目前处于第四纪冰期的间冰期,处于温暖期,故气温升高。人为原因,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发达国家开始发展工业,使用了大量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以下为地球环境变化土壤遭到破坏 目前,有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以前,酸雨问题只涉及到欧洲和北美的老工业国。但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气污染还打乱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加速房屋的损坏,导致气候反常变化。 淡水受到威胁 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或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现在,每天有5万名男人和妇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森林面积减少 在过去数百年里,温带地区国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森林了。 生物品种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生物存在的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物种的绝迹。 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了污染。 混乱的城市化 人口的爆炸和农业土地的恶化、贫穷,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有些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饥饿的威胁。 极地臭氧层空洞 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会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欢迎采纳,有问题可以追问!!!!

地球物理学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和应用地球物理学。前者着重在于理论研究,后者偏向于应用,比如勘探地球物理学。

黄石市没有火山。即使有,它也是一座绝种的火山,永远不会爆发。

人会一年一年长大,动物和植物也会随着时间年年长大,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会不会随着时间长呢?地球,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一般说,没有生命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大小的变化吧?可是,实际上并不是全对的,比如:我国长江口崇明岛不可思议的就是从水里“长”出来的——由江水中所夹带的泥沙慢慢淤积而成的。上海,这个建筑着高楼大厦的大城市,在许多年前,也是个鱼类悠游的地方。虽然地球没有生命,但它却没有停止过变化。它究竟是在变大,还是变小呢?目前,各有各的说法。有些人说,地球本来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刚开始也是一团炽热的熔体,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冷凝后,就收缩成有现在硬壳的地球了,因此地球应该是在缩小。有些科学家对阿尔卑斯山作了调查后,推断地球的半径比2亿多年前(即阿尔卑斯山开始形成时)缩短了2千米;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每年大约缩短了1%毫米。又有的人说,依据阿尔卑斯山的情况,还可以给整个地球的发展作出正确结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是复杂的,比如现在人们还发现沿赤道一带,地球的半径有加长的痕迹,他们认为这是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球一直以来就在膨胀,因为它把本来包住整个地球的大陆撑裂了,现在这些裂缝还在加宽,说明它还在继续膨胀,但是膨胀的真正原因,他们还没说得非常清楚。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在大量的减少,也有人认为这是地球内部本身放射性物质因散热而引起的。另外有些人说,地球是由宇宙尘埃堆积而成的,这种尘埃还在不停地向地球上聚集,经常有陨星落到地球上来,据科学家计算,一昼夜间进入地球大气中的尘埃,大约会有10万吨之多;而地球上的大气层物质也在不停地向宇宙太空散失,不过他们的数量非常微小。地球的形状是在长大、还是在缩小呢?目前,还是一个谜,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过,不论是哪一种看法,都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但是实际观测结果表明:现在地球的变化是十分微小的,还没有显出什么缩小和增大的现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过去28年中,地球形状发生明显的变化似乎都与气象事件(如厄尔尼诺现象等)有关系。 据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网站2005年1月10日报道,得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的康·程博士和拜伦D·塔普利博士利用美国航天局大约30年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数据,分析地球两极变平坦,赤道地区增宽的程度。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南方震荡现象 (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和太平洋10年振荡现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等会影响到世界上流入海洋、大陆和进入大气的水量的大小。 研究者发现,地球赤道凸起的两次大变化与1986年至1991年以及1996年至2002年的两次强厄尔尼诺-南方震荡现象有关。 尽管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被与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增高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还会引起气象模式和海洋流动的方式发生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信风减弱,暖水东移,给东太平洋地区带来大量降雨,同时使秘鲁等国家陷于洪涝,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则苦于干旱。与厄尔尼诺现象相比,太平洋10年振荡现象则会持续20年至30年的时间。太平洋10年振荡现象是太平洋一个长期的温度波动现象。它同样会影响到冷、暖水团的分布,同时也会使喷射气流的路线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则会使海洋中的水团,大气中的水汽和陆地土壤中的水重新分布,从而可以引起地球重力场发生轻微的,但是可以察觉的变化。 程博士和塔普利博士同时还发现,这些引起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陆地,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海洋的变化。 报道说,这一研究结果还被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固体地球》上。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只能说我们对自己的家园了解是非常的少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地加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

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就是说岩浆在高压状态下很可能会喷发,然后岩浆就会溢出到地面上,而美国的黄石公园就是一个岩浆的活跃地带,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大自然的神秘我们怎样也无法全部窥测,宇宙中的奥秘颇多等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去探索,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科学技术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地球,很重要。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

地理索引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physics is a peer-reviewed, open access journ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as well as review articles in all areas of ” 网站介绍原话,可能是地质学专业人士用的搜索网站,通过这可以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地球,很重要。

如果仅美欧日三个发达地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代表性期刊应该是美国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欧洲(德国)的《Annales Geophysicae》和日本的《Earth, Planets and Space》等。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 索引序列
  •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地卷
  •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
  •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
  •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