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四川日报编辑待遇

四川日报编辑待遇

发布时间:

四川日报编辑待遇

如果你是人资专业生,可以考虑人事专员/助理,最好是大企业如果你非人资专业,同样考虑专员/助理职位,大企业机会不多,小企业应该问题不大,做一段时间再转到大企业至于人资主任\主管\经理\总监职位,应届生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懂

四川医学编辑部待遇

不是,当然可以。如果有正式编制,待遇会随时间而增加。

工资待遇一般都保密的呀

谈不上适合不适合!医学编辑跟文学编辑查不多!不过,这一行业的内容一定要全面,更新的速度也很快!目前来看,国民经济在恢复期间!各行各业待遇比同期往年都要差点!不过,路是自己选择的,只要喜欢,就勇敢的走下去!支持!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待遇

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只要投稿成功,发行成功的话,就会收到稿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四川师范大学。审稿时间为1-3个月。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数学文摘、CA化学文摘(美)、Pж(AJ)文摘杂志(俄)、国家图书馆馆藏、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四川大学理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包括数学, 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线电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光电技术及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内容 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有关的教学、科学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繁荣学术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为教学、科研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经济振兴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她创刊于1955年, 经1966年停刊, 1975年再复刊, 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她是全国高校中创刊较早的学报之一 1990年以前, 本刊一直由我国资深院士柯召教授担任, 现任主编为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 自1955年创刊以来, 本学报刊登的研究论文等近4000篇, 对促进四川大学学术队伍的成长,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 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水平, 还是编辑印刷质量都有稳步提高,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 国家“双效”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1999)四川省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名称:Si Chuan Da Xue Xue Bao (Zi Ran Ke Xue Ban)期刊外文名称: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刊期:双月刊创办日期:1955年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主编:刘应明副主编:陈向荣(常务)责任编辑:李富河, 白林含, 周兴旺, 伍少梅编务:杜小蓉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 610064国内统一刊号:CN 51-15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0-6756国内总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处:全国各地邮政局国内邮发代号:62-127国际邮发代号:BM5974国内定价:00元/本

宁夏日报编辑待遇

男,汉族,河南孟县人,1917年6月出生,1938年7月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下半年在孟县师范任教,同时从事抗战群众工作。1938年7月投奔陕甘宁边区,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参加革命。1939年1月至1947年5月,先后在晋察冀军区锄奸干部培训班、晋察冀边区中学和陕甘宁边区三边师范、三边公学任教员、校务处长。(1946年带领三边公学部分教职学员在吴旗县五区参加土改试办工作,土改工作队改为“战地服务团”后任团长,做战勤动员工作。)1947年5月至1949年9月任《三边报》副社长兼总编辑。1949年至1954年8月,任宁夏军管会新闻科长,具体负责创办了中共宁夏省委机关报《宁夏日报》和新华通讯社宁夏分社,任《宁夏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1954年8月至1958年自治区成立前,任《甘肃日报》副总编辑。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负责创办《宁夏日报》,组建新华社宁夏分社、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宁夏人民出版社,曾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宁夏日报总编辑,并分管全区新闻出版工作 。1979年10月,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83年4月,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88年5月离休。1993年9月27日逝世。 男,汉族,1942年5月生于宁夏永宁县李俊镇。1966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分配隆德县工作,先后做中学教师、县党校教员、县委宣传部干事。1977年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在办公室、干部处、理论处工作。1983年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1990年任宣传部副部长,1996年12月至2002年4月兼任宁夏日报总编辑。是自治区党委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党委八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政协第七届常委,自治区政协第八届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曾为宁夏诗词学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 男,汉族,陕西宜川人,1951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高级编辑。1969年1月至1970年1月,在宁夏泾源县下乡插队;1970年1月至1977年8月,西北轴承厂工人;1977年8月至1985年10月,宁夏日报社编辑、部门副主任;1985年10月至1997年4月,在宁夏隆德县任政府副县长、县长;1997年4月至2002年4月,任宁夏日报社副总编辑;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任宁夏日报社委会委员、宁夏日报社社长;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党委书记、社长。1993年至1997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至今,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委员、后补委员。 男,汉族,1950年6月23日出生于宁夏平罗县,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记者。1968年12月,被原煤炭工业部第79工程处招收为工人,先后从事掘进工、运输工、电工,后担任原石炭井矿务局卫东煤矿宣传科新闻干事。1979年底调入宁夏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工交部、经济部记者、编辑;1990年10月至1993年10月,任宁夏日报社经济部副主任;1993年11月至1995年2月,任宁夏日报社经济部主任;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任宁夏日报社总编辑助理、编委;1998年6月至2002年3月,任宁夏日报社编委委员、副总编辑;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任宁夏日报社社委会委员、副社长、总编辑;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总编辑。200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自治区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男,回族,甘肃平凉人,1959年11月出生,北京广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结业,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1月参加工作,高级记者。1966年7月至1976年11月,甘肃省平凉市学习;1976年11月至1978年9月,甘肃省平凉市大秦公社下乡插队;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西北民族学院中文系学习;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甘肃省平凉地区人事局干事;1983年9月至1992年11月,宁夏日报记者部记者、周末编辑室负责人;1992年11月至1995年3月,宁夏日报文艺部副主任;1995年3月至2001年3月,宁夏日报总编辑助理、新消息报总编辑;2001年4月至2006年7月,宁夏日报副总编辑兼新消息报总编辑;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新消息报总编辑;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宁夏吴忠市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2008年1月至今,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

下午6点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上班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6点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宁夏日报》为主体,已经发展为拥有《新消息报》、《华兴时报》、《法治新报》、《现代生活报》、《新知讯报》、《小龙人学习报》、《看天下》杂志、《理财世界·馨家》杂志等七报两刊和一网站一手机报的报业传媒集团,资产总额达到9亿元,年收入4亿元,报刊发行总量达到40万份,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1949年12月21日 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宁夏日报》书写报头,这个报头沿用至今 。1961年至1962年 本报连续两次精简机构。全社职工由800名减为600名。1972年2月 自治区党委批准本报改为事业单位,印刷厂为企业管理单位。当年补贴事业费5万元。1980年5月 本报分批派出采编人员到兄弟省市取经。根据学习经验,编委会重新抓了短新闻和来信(开办《银湖明镜》)、评论(开办《谈心会》),编辑部各部开会讨论了报纸改革。制定了采编人员超定额发稿酬的办法、编排校印一条龙的工作制度,以及编辑部各部抽出三分之一的人员作机动记者加强调查研究的决定。1982年8月7日 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宁夏新闻学会同时成立。两会一个办事机构,挂靠宁夏日报社。1983年5月25日至26日 宁夏新闻学会举行首次新闻改革讨论会。1990年8月19日至26日 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充分发挥形象新闻在报纸宣传中的特殊优势”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1994年12月16日 编委会决定:为充实一线记者和加强驻地记者站领导力量,从各专业部抽调10名编采人员当驻地记者;同时抽调4名专业部正副主任分别担任固原、银南、石嘴山、银川四个记者站站长,1995年1月起实行,一年一换。1998年1月1日 《宁夏日报》实行自办发行。全区共设26个发行站,9条投递专线,聘用475名分报、投递人员,共设183个直投点,全区县城和川区乡镇均能看到当天 《宁夏日报》,银川地区70%的订户在上午9时即能看到当天《宁夏日报》。《固原日报》、《银南报》同时由宁夏日报社投递发行。1999年1月18日 宁夏日报社创办的《新消息报》试刊第一期面世。2000年1月1日正式出刊。2000年10月23日 宁夏日报社新闻编采网络系统正式启动全面运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进入激光照排,实现网上编、写、发的过程,是一次重大的报业革命。2005年 宁夏日报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首次获得一等奖。消息 《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获一等奖,评论《不要卖掉穷人的饭碗》获二等奖,9月22日一版版面获三等奖。宁夏日报对作者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重奖。2006年7月26日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挂牌。宁报集团的成立,在宁夏新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7年11月8日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马文锋获得全国“第八届长江韬奋奖”,成为宁夏新闻界首次获此殊荣者。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第一时间组织记者和工作人员奔赴灾区采访、慰问,先后有18名记者请命到达灾区。在灾难面前,集团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所属各报网在5月13日至5月27日的仅半个月时间里,共开辟抗震救灾专栏13个,编发有关消息、通讯稿件1793篇,图片1140幅,专版177块。集团员工共为灾区捐款130多万元。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 奥运圣火在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传递,《宁夏日报》连续3天出版《号外》,报道圣火在宁夏传递盛况。

湖北日报编辑待遇

我也是荆楚网,到现在还没等到通知。昨天打电话问那边,说这周之内会出结果。等的我心都死了啊。有谁收到结果的告诉一声啊,免得大家都遭罪

那你肯定是能进了,恭喜~~

湖北日报《湖北日报》为湖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7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系列报刊中的龙头报纸,“责任造就公信力”是其办报宗旨;政策宣传、经济报道、时事评论、舆论监督是其重要功能;典型宣传、深度挖掘、报道追踪等影响深远。《湖北日报》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政府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宣传报道的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深入人心;《湖北日报》特别重视经济报道,经济领域的深度报道被各级领导视为驾驭经济工作的思想宝库;作为大众传媒,她及时、准确地报道省内外、国内外各类新闻,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其内容权威、真实、有效,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湖北日报》不断创新和改扩版,在9个新闻版的基础上,设有《东湖》、《理论》、《监督》、《焦点》、《产经》等10多个专、副刊,形成了更加鲜明的特色。 楚天都市报《楚天都市报》以其敏捷简炼的报道风格,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公正强大的监督力量和倾心呵护百姓冷暖的无限真情,深受湖北人民的喜爱。日发行量过百万,被列为湖北省着力打造的重要文化品牌。荣获湖北省首届政府出版奖、湖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连续多年进入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40强;上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都市报10强。办报理念:责任媒体 百姓情怀楚天金报《楚天金报》是一张市民生活类综合性日报,创刊以来,通过办报理念创新、新闻策划创新、公益活动创新和骨干品牌创新,楚天金报在湖北暨武汉报业市场后来居上,快速崛起,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一举成为第二代都市报的领军媒体。主要读者为:时尚男女、女性读者、知识分子、财富人物、白领阶层等社会主流人群。办报理念:负责 实用 好看 新闻创新 特色立报 农村新报《农村新报》是湖北省唯一面向农村的综合性报纸。着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以三农要闻,科技信息、政策资讯、健康生活资讯、社会新闻等为纲要,为广大农村读者提供丰富的资讯和前瞻性的观点。2009年推出全新的周末版,更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贴近性和实用性。办报理念:事事处处为农民说话,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事。 三峡晚报《三峡晚报》是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时,由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宜昌市报》演化而来,是宜昌历史上首张晚报。于2003年9月划转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2005年11月正式接管。《三峡晚报》定位于市民生活报,全方位报道市民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时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服务本土,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关注民生,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日出版32-64版。是目前宜昌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是辐射三峡区域的强势主流报纸。报纸日发行量近7万份,在宜昌名列第一。有1500多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市级好新闻奖励,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并作为全国地市级晚报的首家代表成为全国晚报协会副会长单位。办报理念:关注民生,彰显公信。 楚天快报《楚天快报》(原《楚天都市报·襄阳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省内副中心城市创办的一份具有独立刊号的报纸地方版,由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和襄阳分社共同承办,于2009年3月正式创刊,2011年5月27日更名为楚天快报。楚天快报的诞生,为楚天都市报实施品牌输出,立足襄阳,进一步整合集团新闻资源,服务“襄十随”城市群,进一步繁荣襄阳乃至鄂西北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扩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媒体传播覆盖面,增强省级党报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期发行量7万多份,是襄阳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平面媒体。办报理念:关注百姓生活,引领文明新风。 楚天时报2010年12月28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又一张都市报——《楚天时报》在黄石正式创刊。这是该集团继宜昌、襄阳之后,布局地级市的第三张都市报,由黄石籍国际小姐季军袁思怡担任形象大使。 2010年12月28日,《楚天时报》以96个版的强大阵容亮相鄂东。当天上午,《楚天时报》创刊庆典仪式在黄石磁湖山庄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发来贺信,全国30多家报业集团、报纸致电祝贺。2011年3月10日,《楚天时报》官方网站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楚天时报》将以更丰富的新闻、更多样的互动“回报鄂东”。时报网站还特别设置了时报微博、编读往来和报料台等栏目,旨在加强和读者的互动,倾听网友的声音。同时,《楚天时报》电子版今天也将在时报网站上正式亮相。 楚天民报《楚天民报》(原《体育周报》)系湖北省唯一的体育专业报。以足球报道为重点,主要栏目有绿茵中国、绿茵世界,以及竞技类比赛的报道竞技天下。体育周报编辑部与湖北日报体育部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周报记者也是湖北日报记者,外出采访时必须向上述两张报纸供稿。2011年12月29日停刊。2011年11月8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同意《体育周报》更名为《楚天民报》。《楚天民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决定创办楚天都市报系的第三个地方版。《楚天民报》将立足荆州,辐射天门、仙桃、潜江等地,为江汉平原一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摇旗呐喊,鼓劲助威。2012年2月29日,《楚天民报》正式创刊。

湖北地级市唯一省级晚报,是湖北日报集团旗下!不是机关报!可从荆楚网得知,发行量貌似是宜昌地区第一!

  • 索引序列
  • 四川日报编辑待遇
  • 四川医学编辑部待遇
  •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待遇
  • 宁夏日报编辑待遇
  • 湖北日报编辑待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