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一般化的大专而已。不过相对混日子的大专略好一点

0202020202020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艺术系、中文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体育部、师资培训中心等学院、系部和中心,开设了6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双专科专业22个,开设近千门课程,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大门类。

有。不过比较便宜。直接给编辑部投稿。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

0202020202020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艺术系、中文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体育部、师资培训中心等学院、系部和中心,开设了6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双专科专业22个,开设近千门课程,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大门类。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镇江高专”),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校。学校坐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镇江的宝塔山麓、古运河畔,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1992年3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镇江职业大学、镇江教育学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合并组建镇江高专。2001年5月,江苏省劳动经济学校成建制并入。2003年3月,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同年,镇江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并入。省丹阳师范学校的前身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学校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学校现占地661亩,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8个,电子阅览室2个,计算机房20个(学生用教学计算机1563台),多媒体教室57个(总座位数为3164个)、语音教室12个(座位数为753个)。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开辟了网上办公系统,校园网覆盖所有的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等,全校信息点总数近1200个。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图书藏量5万册(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共设4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旅游与酒店管理,全省高职院校中7个品牌专业之一),5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二类精品课程,4门课程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门课程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精品教材和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学校成立了23个专业(大类)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大类)覆盖率100%。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邀请校外专家特别是来自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论证、课程开发、考核标准制定、就业指导,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2300多人。  学校以人为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实施“十名教授百名硕士培养工程”,选派教师到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23人,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180人,中级职称279人,“双师”素质教师170人。学校聘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为学校发展建设顾问,聘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原司令员李元喜将军为兼职德育教授,还聘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兼职教授,聘请行业技术能手为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定期为学校提供咨询服务,为师生作报告,指导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历来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年来,学校一直以省、校级“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市“169工程”为抓手,培养了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市“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1人、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59人。  学校坚持“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坚持 “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积极实施“2+1”培养模式,实行“双证制”培养方案,扎实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先进行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称职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依靠科研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教职工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计11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出版的专著35部、通用教材54部,发表的省级以上学术论文699篇(其中核心期刊78篇),获国家、省市级成果奖138项。据《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统计,2005年全校在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八。《镇江高专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荷兰学院、澳大利亚亚历山大科技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等学校联合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经理”、“市场营销与广告管理”等6个专业共12个国际合作教育班,其中,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已有三届学生毕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006年,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努力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学校获得并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单位” 称号,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创业能手。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要求,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为办学宗旨,巩固规模,优化内涵,强化特色,服务基层。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特色鲜明的“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提高与学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双师”队伍素质;形成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和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雅和谐的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园林校园。努力做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特色更鲜明。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  附:  1、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讲训并重、学练结合、质量至上、特色领先,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  2、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开放创新,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谐发展。  3、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优化内涵、提高水平,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开放教育和教师培养培训,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在校全日制高职生人数达8000人左右、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努力跻身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办学类型和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专业建设定位: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适度体现超前性。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着力建设工科类专业,积极开发现代服务业等新型行业急需的新型专业,逐步做到以工科类专业为主,文经管等专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不断彰显专业特色,用专业特色打造学校特色。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既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需要(满足学生就业谋生或生存需要),又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满足人的发展和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  办学形式定位: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及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和技能型岗位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办学思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这一办学宗旨,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形成了“就业导向,面向基层,特色领先,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明确了“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创新、质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4、校训、校风和教风、学风的含义表述  校训:正则格致  含义的简要表述:  正则:“正则”源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离骚》,“正则”是屈原的名,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我校丹阳校区前身——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的校名。含义为公正而有法则,这是对做人的要求。  格致:“格致”源于《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一词的省称,意蕴崇尚科学和实践,探求真知,提高智能,掌握本领,力求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这是对求知求学的要求。  校风:务实创新  含义的简要表述:  务实:即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力戒空谈,扎实工作。  创新:是指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创造。  教风:严谨至爱  含义的简要表述:  严谨:严密谨慎,一丝不苟。体现在为人、治学、教学等方面。  至爱: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做到敬业爱岗爱校爱生。  学风:勤学笃行  含义的简要表述:  勤学:指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探索,体现人的学习态度,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笃行:潜心探索,身体力行,崇尚实践,学以致用。  5、校标内涵:  蓝色图案:深沉严肃,富于深邃和科学理性,蕴含探索寰宇奥秘的科学意识。  中心图案:由字母“CP”组成三个小图案,字母“C”是创新(Creation)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蕴含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字母“P”是实践(Practi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蕴含学校人才培养要彰显高职特色。而中心图案又由“人”字图案支撑,蕴含学校的根本是育人,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整个图案像一个车轮,预示着学校事业蓬勃发展,滚滚向前。又似一朵花,蕴含学校事业发展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望。

有。不过比较便宜。直接给编辑部投稿。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2006年5月9日,镇江市民政局批复同意成立“镇江市吕凤子研究会筹备组”(镇民民管复[2006]6号),2006年7月7月,即吕凤子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日,“镇江市吕凤子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度学术年会”在镇江高专丹阳校区隆重召开。从事吕凤子研究的专家、教授等80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戴江澄、市社科联副主席严忠沛、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丁伟民、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蒋青、丹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钢生及吕凤子先生的孙女吕芬芬女士等到会祝贺。省社科联信息、《镇江日报》、《镇江高专报》、《镇江高专学报》、镇江高专校园网等媒体对会议作了报道。

肯定有版面费的

中国教育在线 看看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查看

陈星 目录·1、 陈星· 陈星,画家·3、陈星 林业管理·4、陈星(1924-3) 阜东县政治指导员·5、陈星 编辑·陈星 气象学家·陈星 茶叶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青年报社社长1、 陈星性别:女年龄:1983-12-4 身高:165 cm职业:广告模特… 学校:中央戏剧学院 陈星,画家1985年拜师于湖北著名画家尹道新教授学习中国画技法,1987年考入中国花鸟画院学习花鸟画技法,同年学习中国山水画家吴雅明的绘画风格。1990年作品《一剪梅》发表在中国花鸟画刊,1993年在山东胜利油田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书画展。近几年来,作品《天山红叶》编入《世界美术集》、《虾图》编入《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展精集》、《蜀中山水图》编入《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书中。他传略也被编入《世界美术家传》、《二十世纪中国人物大典》、《科学中国人· 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传世名画书法鉴赏》、《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第五卷)、《世界华人英才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等书中。作品《虾趣》被挪威友人收藏。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评为二级美术家和二级书法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民间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3、陈星 林业管理 男,1959年10月生于福州市,汉族,中共党员。200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学信息图谱、城市化与城市GIS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陈述彭院士。 教育背景: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福建林学院森林工业系森林采伐与运输机械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1月,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采运工程系木材采伐运输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1978年1月参加工作,工人;1982年8月至1986年8月,福建林学院森林工业系,教师(助教);1989年5月至今,福建省林业厅(曾负责林业企业管理、木材流通管理、林业工业行业管理、科技管理等工作)和县政府工作。 参加项目和主要研究领域:数字福建(林业),福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木材生产工艺与机械设备及其参数最优化设计,林业经济和管理,林业发展规划等。在公开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陈星(1924-3) 阜东县政治指导员 原名熊凌云,北坍乡熊洼村人,大学文化,地主家庭出身。 民国29年(1938),日军侵华,熊凌云在扬州、上海读书,目睹日军暴行,国破家亡,无比愤恨。在地下党员、哥哥熊梯云的熏陶、影响下,他拥护共产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斗争,于民国31年(1942)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叛徒告密,党员身份暴露,奉组织指示,转回故乡,参加地方抗日武装河防大队;民国33年(1944)在县青年救国会工作;民国34年(1945),被组织上保送到华东建设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清江市搞公安和翻译工作。抗战胜利后,调回阜东县公安部门工作。 民国35年(1946),陈星报名参军,任阜东县总队三连政治指导员,他关心战士,团结干部,严格训练。要求战士带着敌情练兵,搞射击、刺杀等科目训练一丝不苟,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空余时间,他教大家读书识字,对粗识字的通讯员沈忠友、文书周甫山等进行重点辅导,教他们读书、写日记、写书信、打借条、领条,学写战地小短文,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民国36年(1947)初,陈星晋升为营副教导员。是年3月的一天,驻阜宁城国民党军48旅和还乡团一部到阜城以北”扫荡”,阜东总队三连在中三灶、前三灶和砖桥一线进行阻击,陈星率二排占领了大坟茔,敌军亦抢占坟茔西侧,两军相距仅20多米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猛烈的战斗。上午七时半,陈星抬头察看敌情,头部被敌人子弹打中,副连长刘正清视此,果断决定组织火力边打边掩护撤离,经过若干次艰苦反击和臼刃拼搏,才得以安全转移。 陈星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于当日不幸牺牲,时年24岁。5、陈星 编辑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9 民 族: 汉族 198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著有《功德圆满——护生画集创作史话》、《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丰子恺新传》、《重访散文的家园》、《李叔同歌曲寻绎》、《白马湖作家群》、《孤云野鹤苏曼殊》、《隐士儒宗马一浮》、《广陵绝响》、《清凉世界—丰子恺艺术研究》等三十余部。正撰写《弘一大师浙江影踪》、《丰子恺研究史论》。《功德圆满——护生画集创作史话》,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此为一部研究《护生画集》的专著。《重访散文的家园》,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最高奖),此为一部研究中国现代散文名作的专著,重点寻绎散文名作中提到的场景。 陈星 气象学家基本情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4月 籍贯:江苏镇江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78-1982:南京大学气象系本科,气候学学士学位 1982-1985: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气候学硕士学位 1998-200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第四纪地质学博士学位 1985-: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5:美国堪萨斯大学进修访问,进行灾害性气候研究 7-8:德国马普研究所,古气候模拟合作研究 10-12:日本气象研究所,东京大学,古气候模拟比较研究 9-2,德国GKSS研究中心,历史气候模拟合作研究 2:美国夏威夷大学,古季风变化合作研究 主讲课程: 现代气候学基础(本科生) 气候物理学(研究生) 专业及研究方向:全球变化、古气候动力学及模拟、区域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 主要成就:在古气候动力学和古气候模拟,主要对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暖期、小冰期和新仙女木气候突变期的气候成因和机制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此外在区域性气候灾害、干旱和洪涝气候异常原因和机制、季风长期演变规律等方面也做了深入研究。主持和参加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SCI(E)刊物、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合作出版教材和专著三部。 陈星 茶叶学家祖籍四川,1959年出生于江西婺源。高级讲师。勤奋好学,追求完美。先后毕业于婺源茶校茶业专业,沈阳农大农学师资专业,江西师大教育管理专业。从1981年起执教至今。主讲《土壤肥料学》、《茶树栽培学》、《遗传学》、《美育与艺术欣赏》。1989年荣获农业部“全国中等学校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普通中专“优秀学生管理干部”,参研的“茶芽粗腿象研究”获2002年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现任江西省婺源茶校副校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江西省教育厅第二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高级专家库》。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 女,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1975年考进甘肃省艺术学校声乐班,1978年进入甘肃省歌舞团歌队工作,1981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学习,1986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留校。 曾获甘肃省首届青年演员声乐比赛一等奖;上海音乐学院“中国歌曲比赛”一等奖;第五届“上海之春”优秀表演奖;1992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93年至94年在香港演艺学院进修歌剧,获高级歌剧文凭,主演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汉泽尔与格雷特”中的母亲、“苏珊娜的秘密”中的苏珊娜;担任“贝多芬次小调弥撒曲”中女高音领唱;录制了夏季音乐会“艺术歌曲专场”,其中演唱了舒伯特、勃拉姆斯、罗德利戈等作曲家作品;曾为上海电影乐团长期特邀演员,演唱和录制了中外电影。近几年主要从事声乐教学及负责担任系里部分工作,主抓教学任务,曾获2001~2002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所教学生曾获全国听众喜爱的最佳歌手奖——“金号奖”。青年报社社长陈星,本公司董事。曾任北京日报社记者、主任、副总编辑。现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党委书记。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有。不过比较便宜。直接给编辑部投稿。

一般吧,学校太小了,在山上,爬的比较累啊,里面住宿条件小公寓还行啊,1200一年,大宿舍条件很差,没电,10多个人一间宿舍,大一部分是在丹阳校区的。镇江高专快合并到江科大了,艺术系的就在江科大上课了

0511-84422859

学校不大,专科学校。软硬件设施都很一般。学校一校三区(校本部、北校区、丹阳校区)以普通大专教育为主体,有五年制高职教育。]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不咋地,硬件设施太破旧了,我就是在那里离校的,现在专转本考到南京去了。不过学校挺支持我们专转本的,这点我很感谢学校。女生宿舍环境还可以,晚上不断电,这个是小公寓的待遇,大宿舍的条件差的,不是人住的。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也小的可怜,学校食堂是才建的,里面的伙食还可以了,豆腐和凉面挺好吃的,嘿嘿~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设有全面素质教育研究所、吕凤子研究所、沈括研究所和赛珍珠研究所等。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设有装备制造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卫生护理学院,丹阳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化学材料学院,旅游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基础部12个系部,设有41个专业。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3个,江苏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基地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9项。有校内实训基地58个,建有数控、自动化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校内实训实验室134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46个。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连续多年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获得了“全国高职创新教育杰出贡献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镇江高等专科学校_百度百科_w6VX3VBSvzy49uKo4NDPZzx2k8qXIMB8oJ9FxfN7woLFpcLHVkDV_p_3mpnT8AFw12RFhFvmhK

0511-84422859

  • 索引序列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镇江高专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