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怎么写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怎么写

发布时间: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怎么写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论文任务书怎么写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作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  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考学校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样本。 4、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分3-4或4-6个阶段写,将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写上。例如:进度计划的开始时间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5月如:2017年3月至5月:查阅资料、试验准备工作;2017年5月到7月:进行试验。  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列出参考文献、资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考文献、资料2-3篇。此处参考文献、资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一致,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数量。拓展资料:学年论文一译“课程论文”。指高等学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学期内,在教师指导下就给定的课题独立进行研究所写出的小论文。其撰写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与理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接受查阅、评述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及计算、论证、撰写论文等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论文题目由教师下达,因人而异,应是学生在掌握已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解决的小型综合性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撰写期间,教师须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

你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做个参考吧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使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更能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 选取河南郑州市在校的流动儿童400例和本地儿童20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记录评分数据。结果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受到社会支持的波动值较高。结论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关键字】流动儿童 心理适应性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5-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现象。伴随着这一新趋势,我国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的总数开始不断上升,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现象。我国相关法律中指出,流动儿童是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非户籍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6至14岁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而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能否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很大因素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而社会支持是一种外部资源,是个体在应激过程中借以获得保护的要素。本文探讨在流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社会支持是否能够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性提供合理恰当地帮助。一、研究背景和资料方法儿童的心理形成是一项社会化过程,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中,获得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并逐渐适应整个城市大环境,这种过程伴随着儿童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据调查发现,我国的流动儿童中有将近25%的数量长期认为自己受到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平等对待,这种可能来自学校、邻里、公共场所甚至城市制定的方方面面的歧视给流动儿童带来身心的伤害。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违和感使儿童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缺乏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认可,致使流动儿童产生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情绪,造成社会角色混乱。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其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帮助个体与社会状态相适应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支持的主体进行分析,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城市儿童的社会支持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而社会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之前对大龄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老师、父母等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成长过程中的危机,更好的适应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能力,而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适应能力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状态与自身得到的社会支持成正比。另外,社会支持往往也会作为中介变量在学校环境对精神健康中起着影响。通过对河南郑州的在校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获得包括200名当地儿童和400名流动儿童在内的问卷结果。问卷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涉及10岁到15岁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且流动时间在1年内、1至5年、6至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儿童数据分别为97、144、83、76人。在问卷中分别就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调查,采取5分制,"完全不适应"得1分,"完全适应"可得5分。所有的问卷均采用统一答卷方法,当场收卷,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二、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的生理情绪和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这个阶段下的女孩子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因此在生活中注重外表和他人的看法,导致心理波动较大。据相关学术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不同因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下表1所示。其中,母亲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中贡献最大,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解释高达百分之七十多,是他们的主要社会支持者,其次发挥作用的是老师,在回归分析中,同学和父亲的支持相对前两者而言,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相对要小。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这些进城谋求生活机会的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压力,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主要劳动力,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付出劳动以供养家庭支出。而母亲则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或者直接在家中整理家务。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母亲相比于父亲而言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无形甚至有形中使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来自于母亲方面。同样,在数据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性,相对差异值见表2(其中A表示成绩优秀B为较好C为中等D为较差,F即差异性统计比较值)。可见,学校是流动儿童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在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调整心理适应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下,被城市居民贴上了偏见的标签,导致流动儿童的心理承受着自卑的压力,感受着城市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平等对待。而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以及校园环境的单纯性给流动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流动儿童能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流动儿童在家庭以外的情感需求,降低社会消极情绪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社会支持在此时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大,心理适应也就越好。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多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和加强心理课程的互动,给予流动儿童更好地平台进行人际关系的联系,是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当中,而流动儿童需要更好地去适应学校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通过与城市儿童的面对面交流,加强彼此双方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个城市对某种现象的重视和改进工作关键在于国家和政府的态度。唯有建立了健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制度上的肯定和保障,流动儿童才能从心里肯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从造成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其源头归根究底在于不合理的城乡户籍制度。取消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为流动儿童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等,都能够深化城市及社会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大众能够平等地接受流动儿童,从而对流动儿童的心理以正能量的指引。三、结语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支持较低,缺乏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地成长,最终成为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社会人,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努力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参考文献[1]许松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59-[2]胡芳芳;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3]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0-[4]卢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的作用[D]湖南科技大学,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

摘要:幼儿的告状行为指的是把同伴某种与教师规定不一致的行为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学前期,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学前期的幼儿,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向老师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我们只有正确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探寻幼儿的心理动机,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从而提供对幼儿有利的教育,使幼儿更加快乐的成长。5、6、7岁的幼儿告状的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处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幼儿告状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幼儿教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引言学前期的大多数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都会向老师告状,而这种告状行为发生的次数又非常的频繁,教师应对幼儿告状策略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习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针对不同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在应对策略中不断地提醒幼儿,减少或避免同一告状形象的再次发生。本文是研究者在与幼儿的相处和互动中,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幼儿告状的起因、经过、类型和特点,分析进行分析这种现象,探究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丰富了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社会性内容的发展。一、幼儿告状行为的概述5、6、7岁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的大班,而且他们的道德认知已经开始发展,知道受表扬是好事,受批评了坏事,这个阶段的幼儿告状常常不是因为自己,而是看到同伴违反了规则,如哪个小朋友没有好好排队,哪个小朋友没有坐坐好,哪个小朋友不好好吃饭。他们想在老师心中建立一个好的形象,做一个好孩子。大班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行为规范,也形成了自控能力的雏形,对一些事情有了一些自己的判断和是非标准,他们的告状主要变现为思想的分歧。例如:谁表现得好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发大红花,谁今天值日,没有把卫生打扫干净,谁今天做错事情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这是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二、幼儿告状行为典型案例及分析由于5、6、7岁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得发展都是有差异的,还不能向成人一样进行独立思考,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都会表露在外面,和同伴之间有一点点事情的时候都会对彼此很不满,所以他们会经常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的告状行为就越来越多,这就使告状的种类也变得多了,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告状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总结出几种典型的告状类型。具体有一下几种:(一)“求助”型告状求助型告状主要是由于幼儿在受到同伴的伤害向教师寻求帮助所做出的互动行为,这种告状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身不受伤害。5、6、7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个性的萌芽,经常会由于各种小事而发生打架行为,一些受到其他同伴攻击的幼儿经常会因此找到老师告状,他们告状并不是为了惩罚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告状经常出现在,幼儿争夺玩具的时候,或者集体活动中,例如,“老师,他抢了我的板凳”,“老师,他自己不好好吃点心,要来抢我的”等等这些,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典型案例:在游戏活动时,明明和丽丽都在区角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旁边的淘淘看见了,也想过去玩,可是明明和丽丽似乎不愿意皮皮的加入,淘淘刚挤到她们中间就被推了出来,可是淘淘似乎还不愿意放弃,又往她们中间挤去,还想抢她们手中的玩具,这时明明就敲了一下淘淘,淘淘开始大哭了起来,紧接着就跑到我这里来告状了,“老师,他们不和我玩,还打我”,他见老师没有反应又开始哭了起来,老师还是没有理会皮皮,他哭了一会后就自己离开了。案例分析:淘淘向老师告状是希望老师可以帮助他,他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渴望得到友谊,渴望和小朋友们一起。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些事情对幼儿来说看似很难解决,但是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安心,可见老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幼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喜欢向老师求助和告状。(二)“检举”型告状检举型告状是幼儿为了维护教师宣布的规矩,或者是看到其他同伴的行为不符合规范而采取的与教师的互动,他们告状是为了老师能够对这种行为进行惩罚,而对遵守规范的幼儿进行表扬。因此他们看到对方做了自己认为不符合规范的事情就会和老师说,虽然对方做的事情并没有对他造成影响或伤害。比如,在放松的时候,教师会让幼儿自由探索玩具,平平会突然跑过来跟老师说:“齐齐不好好玩玩具,他把玩具扔在了地上!”这是幼儿萌发了道德责任感,想通过老师让他人改正这种不好的行为。典型案例:当班里要准备盥洗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们都排好队一起开小火车进厕所时,开开就一直抱着欣欣,还时不时地从队伍中走出去,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到厕所门口,就往里面冲,还没有小便就开始在冲水,这时候欣欣就开始和我说:“老师,开开不好好小便,一直在冲水。”我试图去制止他,和他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可以浪费水,但是开开好像对冲水的那个很感兴趣,还是不肯放手,欣欣又开始和我说:“老师,你和他说了,他还不听话,一点都不乖”。案例分析:开开还没上厕所就开始冲水,在欣欣看来这是不符合常规的,是开开违反了规则,老师试图制止开开之后,他还是没有停下来,欣欣看到这种情况又开始向老师告状了,她觉得开开这样是违背了老师说的话,是不对的,暖暖检举了开开的行为是希望老师可以去批评对方的这种做法来满足自己的心理。(三)“求赏”型告状这种告状是幼儿向老师告状后,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和表扬自己的行为。如班里的小鱼,经常向老师告状:“老师,淘淘每次吃完东西都不扔垃圾,我每次吃完都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就会把淘淘桌上的垃圾拿去扔掉;“老师,他每次去厕所都不排队,我都是排队的”,这种告状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典型案例:中班下午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会把蜡笔发给坐坐好的,小嘴巴不讲话的小朋友”。佳佳表现得非常好,当她看到丽丽在说话时,就对老师说:“她还在说话,我都没有说话了”,案例分析:他们知道老师所要求的和所喜欢的,他们和老师说没有像违反规定的小朋友一样,其目的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并不是真正的要检举谁或让老师知道同伴违反了规则。他们只是和违反规定的小朋友来对比自己的表现,以此来得到老师的赞赏。老师对他们的微笑点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5、6、7岁的幼儿之所以会告状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遇到问题时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想通过教师和家长寻求帮助,其次,很多幼儿告状是想吸引教师的关注,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会可能乏安全感,每个幼儿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这样才得以产生幼儿告状行为的不同。(一)幼儿自我保护的本能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防御的本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寻找各种方法摆脱困境,幼儿也是一样的。5、6、7岁的幼儿虽然身体和心理发育没有大人成熟,但是他们也有被保护的愿望,因此,他们从家庭走向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园他们不能再寻求父母的帮助了,所以他们会向自己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老师来寻求帮助,幼儿告状就是想通过老师来保护自己,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每一个幼儿都想做大人心中的“好孩子”,他们想要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表现自己,得到赞赏和肯定。幼儿们在园里得到大红花,就是一件非常开心和值得炫耀的事情。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他们一些好的表现,给他们进行表扬,他们就会出于渴望被老师认可的心理,向老师举报比自己做的差的同伴,希望老师能够认可他对他肯定和表扬,想办法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二)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幼儿园里,在幼儿的眼中老师就是最大的,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5、6、7岁的幼儿会把老师说的话当成一种命令或者是标准,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会很少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会经常表扬那些表现得特别好的幼儿,批评不听话的幼儿,表现好的幼儿为了突出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向老师告状。教师往往只是对幼儿的告状做出回应,却没有对幼儿告状这一行为进行很好的指导,所以幼儿认为自己告状都是一种对的行为,会越来越频繁。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会很多专业知识,会做很多事情,也是一个维护秩序的人,是一个集“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于一身的人。老师会每天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并且是要根据老师的指示来完成的,如果没有按照老师说的来做,老师就会进行适当的阻止和引导,幼儿觉得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对老师的话都非常服从,所以有些幼儿看到同伴没有按照老师的话去做,就觉得他违反了集体规则,违背了老师的要求,这是基于对教师权威的服从。(三)家庭教育的影响5、6、7岁的幼儿主要是家里成长,幼儿园只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驿站。因此,对幼儿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幼儿园的影响,而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想要什么都会被满足,而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幼儿,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给孩子包办了。忽视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的良好品质的培养。这就会使幼儿有依赖性,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不会思考,也不懂怎么和同伴进行沟通,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这会使幼儿在幼儿园中也以家中的这一套来做,产生争抢玩具、大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会使幼儿对集体生活更加难以融入。而对这样不融入集体,与其他幼儿同伴不能建立友谊的幼儿来说,就会被其他幼儿排斥,这就促使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四教师应对策略的建议(一)教师要对幼儿有足够的保护和关爱幼儿在得到老师关注和认可的同时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爱,幼儿在和教师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依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不能对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细致的照看,不能集中精力去关注某一个幼儿,但是教师一定要理解幼儿告状的背后原因。有些幼儿是出于寻求保护来向老师告状,这些幼儿是感觉受到了欺负寻求保护,那么教师一定要做出保护幼儿的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够使幼儿信任教师,不仅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而且对幼儿的明确是非观念,知道欺负别人是不对的,这对今后成长十分有利。在幼儿园里,有些幼儿遇到一些小事都会向老师告状,他们只是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而如果幼儿是由于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的,因为老师的爱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安全感,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心态,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二)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有利于幼儿更好的接受,比如,讲读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来引出幼儿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最后,教师可以多种形式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其进行换位思考,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幼儿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和他人分享,所以就会经常发生和他人争夺零食和玩具的事件。(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和观念的不改变,仅仅只是依靠学校和老师并不能完全改变幼儿的行为方式。所以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不能什么事都宠着孩子,应给予他们最少的帮助。一方面,家长要用言语、故事、动画片、漫画人物的方式,用积极正面的形象培养孩子诚实、勇敢、敢作敢当等可贵的品质。教会孩子如何与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偶遇争执时,他们会本能的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当孩子正确处理问题之后,家长得知有感到安慰并要鼓励表扬孩子的做法。另一方面,幼儿的告状并没有什么恶意,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符合规则的人事如何处理,所以大人最好不要随意表态,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的目的、原因区别对待,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以身作则。五结论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虽然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幼儿的教育中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需要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及时地进行处理,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幼儿更好的帮助和引导,让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张博南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5(02):53-54[2]郭云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D]华中:华中师范大学,20[3]顾燕萍谈幼儿的“告状”行为与疏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4)138-140[4]王蕾、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N]经验荟萃,2016:31[5]刘莹琦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68-169[6]李静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J]淄博师专学报,2010(03):22-24

《论革命传统精神在新时代的嬗变和升华》王臣申,刘海红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八卷第一期

论文任务书怎么写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作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  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考学校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样本。 4、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分3-4或4-6个阶段写,将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写上。例如:进度计划的开始时间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5月如:2017年3月至5月:查阅资料、试验准备工作;2017年5月到7月:进行试验。  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列出参考文献、资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考文献、资料2-3篇。此处参考文献、资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一致,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数量。拓展资料:学年论文一译“课程论文”。指高等学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学期内,在教师指导下就给定的课题独立进行研究所写出的小论文。其撰写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与理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接受查阅、评述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及计算、论证、撰写论文等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论文题目由教师下达,因人而异,应是学生在掌握已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解决的小型综合性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撰写期间,教师须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导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阳光大学生网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一、主要任务与目标: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三、计划进度:9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5 完成开题报告6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21完成英文翻译22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20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20提交论文初稿15提交论文修改稿28完成论文全文四、主要参考文献:[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2] 丁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5] [4-5][ [3] 胡军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4-56][4] 马晓静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启示 [J ][新疆]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4] [21-23] [5] 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72-78],[113-116][6] 刘爱菊,屠巧平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J ][北京][企业活力管理实务] [2005,2][11-15] [7] Tim S McLaren , Milena M Head, Yufei 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lectronics [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Springer-Verlag ][2004,5][208-212]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系 主 任 (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系部: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生: 易山明 指导教师: 左攀峰 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将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简要介绍作者笛福的人生经历和《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探讨人文主义的由来、影响和它在文中的体现,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撰写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同时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还要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关键词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最后附上参考文献目录和致谢辞。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的研究,我将着重从作者笛福的生平、小说创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人文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等。4、主要参考文献[1]笛福 义海译 鲁宾逊漂流记[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展文婕 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开封大学学报,[3]张莉 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4]虞雅芬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发展[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5]张玲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6]杨浩勇,杨保利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许昌师专学报,[7]徐德林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体现出的西方价值观[J] 渝州教育学院学报,[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9]刘友古 论人文主义概念形成及其意义[J] 兰州学刊,[10]王淑娟 从《鲁滨孙漂流记》看十八世纪西方文化[J] 芒种,[11]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2]马玉梅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的文化价值刍议[J] 作家,[13]刘菲菲,丁爱侠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的时代特征[J] 北方文学(下半月),[14]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15]查新舟 《鲁宾逊漂流记》之人性问题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16]刘冰洁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17]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18]李少伟 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进度安排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样本看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的人还看了: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范文毕业设计免费下载心理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标准格式

你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做个参考吧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使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更能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 选取河南郑州市在校的流动儿童400例和本地儿童20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记录评分数据。结果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受到社会支持的波动值较高。结论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关键字】流动儿童 心理适应性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5-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现象。伴随着这一新趋势,我国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的总数开始不断上升,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现象。我国相关法律中指出,流动儿童是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非户籍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6至14岁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而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能否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很大因素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而社会支持是一种外部资源,是个体在应激过程中借以获得保护的要素。本文探讨在流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社会支持是否能够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性提供合理恰当地帮助。一、研究背景和资料方法儿童的心理形成是一项社会化过程,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中,获得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并逐渐适应整个城市大环境,这种过程伴随着儿童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据调查发现,我国的流动儿童中有将近25%的数量长期认为自己受到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平等对待,这种可能来自学校、邻里、公共场所甚至城市制定的方方面面的歧视给流动儿童带来身心的伤害。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违和感使儿童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缺乏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认可,致使流动儿童产生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情绪,造成社会角色混乱。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其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帮助个体与社会状态相适应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支持的主体进行分析,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城市儿童的社会支持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而社会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之前对大龄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老师、父母等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成长过程中的危机,更好的适应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能力,而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适应能力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状态与自身得到的社会支持成正比。另外,社会支持往往也会作为中介变量在学校环境对精神健康中起着影响。通过对河南郑州的在校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获得包括200名当地儿童和400名流动儿童在内的问卷结果。问卷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涉及10岁到15岁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且流动时间在1年内、1至5年、6至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儿童数据分别为97、144、83、76人。在问卷中分别就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调查,采取5分制,"完全不适应"得1分,"完全适应"可得5分。所有的问卷均采用统一答卷方法,当场收卷,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二、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的生理情绪和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这个阶段下的女孩子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因此在生活中注重外表和他人的看法,导致心理波动较大。据相关学术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不同因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下表1所示。其中,母亲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中贡献最大,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解释高达百分之七十多,是他们的主要社会支持者,其次发挥作用的是老师,在回归分析中,同学和父亲的支持相对前两者而言,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相对要小。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这些进城谋求生活机会的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压力,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主要劳动力,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付出劳动以供养家庭支出。而母亲则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或者直接在家中整理家务。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母亲相比于父亲而言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无形甚至有形中使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来自于母亲方面。同样,在数据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性,相对差异值见表2(其中A表示成绩优秀B为较好C为中等D为较差,F即差异性统计比较值)。可见,学校是流动儿童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在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调整心理适应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下,被城市居民贴上了偏见的标签,导致流动儿童的心理承受着自卑的压力,感受着城市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平等对待。而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以及校园环境的单纯性给流动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流动儿童能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流动儿童在家庭以外的情感需求,降低社会消极情绪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社会支持在此时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大,心理适应也就越好。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多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和加强心理课程的互动,给予流动儿童更好地平台进行人际关系的联系,是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当中,而流动儿童需要更好地去适应学校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通过与城市儿童的面对面交流,加强彼此双方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个城市对某种现象的重视和改进工作关键在于国家和政府的态度。唯有建立了健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制度上的肯定和保障,流动儿童才能从心里肯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从造成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其源头归根究底在于不合理的城乡户籍制度。取消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为流动儿童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等,都能够深化城市及社会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大众能够平等地接受流动儿童,从而对流动儿童的心理以正能量的指引。三、结语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支持较低,缺乏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地成长,最终成为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社会人,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努力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参考文献[1]许松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59-[2]胡芳芳;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3]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0-[4]卢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的作用[D]湖南科技大学,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摘要:幼儿的告状行为指的是把同伴某种与教师规定不一致的行为向老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学前期,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学前期的幼儿,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向老师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我们只有正确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探寻幼儿的心理动机,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从而提供对幼儿有利的教育,使幼儿更加快乐的成长。5、6、7岁的幼儿告状的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处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幼儿告状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幼儿教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引言学前期的大多数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都会向老师告状,而这种告状行为发生的次数又非常的频繁,教师应对幼儿告状策略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习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针对不同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在应对策略中不断地提醒幼儿,减少或避免同一告状形象的再次发生。本文是研究者在与幼儿的相处和互动中,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幼儿告状的起因、经过、类型和特点,分析进行分析这种现象,探究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丰富了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社会性内容的发展。一、幼儿告状行为的概述5、6、7岁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的大班,而且他们的道德认知已经开始发展,知道受表扬是好事,受批评了坏事,这个阶段的幼儿告状常常不是因为自己,而是看到同伴违反了规则,如哪个小朋友没有好好排队,哪个小朋友没有坐坐好,哪个小朋友不好好吃饭。他们想在老师心中建立一个好的形象,做一个好孩子。大班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行为规范,也形成了自控能力的雏形,对一些事情有了一些自己的判断和是非标准,他们的告状主要变现为思想的分歧。例如:谁表现得好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发大红花,谁今天值日,没有把卫生打扫干净,谁今天做错事情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这是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二、幼儿告状行为典型案例及分析由于5、6、7岁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得发展都是有差异的,还不能向成人一样进行独立思考,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都会表露在外面,和同伴之间有一点点事情的时候都会对彼此很不满,所以他们会经常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的告状行为就越来越多,这就使告状的种类也变得多了,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告状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总结出几种典型的告状类型。具体有一下几种:(一)“求助”型告状求助型告状主要是由于幼儿在受到同伴的伤害向教师寻求帮助所做出的互动行为,这种告状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身不受伤害。5、6、7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个性的萌芽,经常会由于各种小事而发生打架行为,一些受到其他同伴攻击的幼儿经常会因此找到老师告状,他们告状并不是为了惩罚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告状经常出现在,幼儿争夺玩具的时候,或者集体活动中,例如,“老师,他抢了我的板凳”,“老师,他自己不好好吃点心,要来抢我的”等等这些,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典型案例:在游戏活动时,明明和丽丽都在区角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旁边的淘淘看见了,也想过去玩,可是明明和丽丽似乎不愿意皮皮的加入,淘淘刚挤到她们中间就被推了出来,可是淘淘似乎还不愿意放弃,又往她们中间挤去,还想抢她们手中的玩具,这时明明就敲了一下淘淘,淘淘开始大哭了起来,紧接着就跑到我这里来告状了,“老师,他们不和我玩,还打我”,他见老师没有反应又开始哭了起来,老师还是没有理会皮皮,他哭了一会后就自己离开了。案例分析:淘淘向老师告状是希望老师可以帮助他,他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渴望得到友谊,渴望和小朋友们一起。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些事情对幼儿来说看似很难解决,但是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安心,可见老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幼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喜欢向老师求助和告状。(二)“检举”型告状检举型告状是幼儿为了维护教师宣布的规矩,或者是看到其他同伴的行为不符合规范而采取的与教师的互动,他们告状是为了老师能够对这种行为进行惩罚,而对遵守规范的幼儿进行表扬。因此他们看到对方做了自己认为不符合规范的事情就会和老师说,虽然对方做的事情并没有对他造成影响或伤害。比如,在放松的时候,教师会让幼儿自由探索玩具,平平会突然跑过来跟老师说:“齐齐不好好玩玩具,他把玩具扔在了地上!”这是幼儿萌发了道德责任感,想通过老师让他人改正这种不好的行为。典型案例:当班里要准备盥洗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们都排好队一起开小火车进厕所时,开开就一直抱着欣欣,还时不时地从队伍中走出去,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到厕所门口,就往里面冲,还没有小便就开始在冲水,这时候欣欣就开始和我说:“老师,开开不好好小便,一直在冲水。”我试图去制止他,和他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可以浪费水,但是开开好像对冲水的那个很感兴趣,还是不肯放手,欣欣又开始和我说:“老师,你和他说了,他还不听话,一点都不乖”。案例分析:开开还没上厕所就开始冲水,在欣欣看来这是不符合常规的,是开开违反了规则,老师试图制止开开之后,他还是没有停下来,欣欣看到这种情况又开始向老师告状了,她觉得开开这样是违背了老师说的话,是不对的,暖暖检举了开开的行为是希望老师可以去批评对方的这种做法来满足自己的心理。(三)“求赏”型告状这种告状是幼儿向老师告状后,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和表扬自己的行为。如班里的小鱼,经常向老师告状:“老师,淘淘每次吃完东西都不扔垃圾,我每次吃完都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就会把淘淘桌上的垃圾拿去扔掉;“老师,他每次去厕所都不排队,我都是排队的”,这种告状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典型案例:中班下午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会把蜡笔发给坐坐好的,小嘴巴不讲话的小朋友”。佳佳表现得非常好,当她看到丽丽在说话时,就对老师说:“她还在说话,我都没有说话了”,案例分析:他们知道老师所要求的和所喜欢的,他们和老师说没有像违反规定的小朋友一样,其目的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并不是真正的要检举谁或让老师知道同伴违反了规则。他们只是和违反规定的小朋友来对比自己的表现,以此来得到老师的赞赏。老师对他们的微笑点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5、6、7岁的幼儿之所以会告状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遇到问题时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想通过教师和家长寻求帮助,其次,很多幼儿告状是想吸引教师的关注,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会可能乏安全感,每个幼儿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这样才得以产生幼儿告状行为的不同。(一)幼儿自我保护的本能和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防御的本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寻找各种方法摆脱困境,幼儿也是一样的。5、6、7岁的幼儿虽然身体和心理发育没有大人成熟,但是他们也有被保护的愿望,因此,他们从家庭走向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园他们不能再寻求父母的帮助了,所以他们会向自己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老师来寻求帮助,幼儿告状就是想通过老师来保护自己,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每一个幼儿都想做大人心中的“好孩子”,他们想要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表现自己,得到赞赏和肯定。幼儿们在园里得到大红花,就是一件非常开心和值得炫耀的事情。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他们一些好的表现,给他们进行表扬,他们就会出于渴望被老师认可的心理,向老师举报比自己做的差的同伴,希望老师能够认可他对他肯定和表扬,想办法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二)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幼儿园里,在幼儿的眼中老师就是最大的,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5、6、7岁的幼儿会把老师说的话当成一种命令或者是标准,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会很少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会经常表扬那些表现得特别好的幼儿,批评不听话的幼儿,表现好的幼儿为了突出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向老师告状。教师往往只是对幼儿的告状做出回应,却没有对幼儿告状这一行为进行很好的指导,所以幼儿认为自己告状都是一种对的行为,会越来越频繁。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会很多专业知识,会做很多事情,也是一个维护秩序的人,是一个集“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于一身的人。老师会每天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并且是要根据老师的指示来完成的,如果没有按照老师说的来做,老师就会进行适当的阻止和引导,幼儿觉得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对老师的话都非常服从,所以有些幼儿看到同伴没有按照老师的话去做,就觉得他违反了集体规则,违背了老师的要求,这是基于对教师权威的服从。(三)家庭教育的影响5、6、7岁的幼儿主要是家里成长,幼儿园只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驿站。因此,对幼儿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幼儿园的影响,而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想要什么都会被满足,而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幼儿,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给孩子包办了。忽视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的良好品质的培养。这就会使幼儿有依赖性,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不会思考,也不懂怎么和同伴进行沟通,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这会使幼儿在幼儿园中也以家中的这一套来做,产生争抢玩具、大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会使幼儿对集体生活更加难以融入。而对这样不融入集体,与其他幼儿同伴不能建立友谊的幼儿来说,就会被其他幼儿排斥,这就促使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四教师应对策略的建议(一)教师要对幼儿有足够的保护和关爱幼儿在得到老师关注和认可的同时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爱,幼儿在和教师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依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不能对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细致的照看,不能集中精力去关注某一个幼儿,但是教师一定要理解幼儿告状的背后原因。有些幼儿是出于寻求保护来向老师告状,这些幼儿是感觉受到了欺负寻求保护,那么教师一定要做出保护幼儿的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够使幼儿信任教师,不仅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而且对幼儿的明确是非观念,知道欺负别人是不对的,这对今后成长十分有利。在幼儿园里,有些幼儿遇到一些小事都会向老师告状,他们只是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而如果幼儿是由于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的,因为老师的爱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安全感,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心态,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二)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有利于幼儿更好的接受,比如,讲读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来引出幼儿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最后,教师可以多种形式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其进行换位思考,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幼儿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和他人分享,所以就会经常发生和他人争夺零食和玩具的事件。(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和观念的不改变,仅仅只是依靠学校和老师并不能完全改变幼儿的行为方式。所以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不能什么事都宠着孩子,应给予他们最少的帮助。一方面,家长要用言语、故事、动画片、漫画人物的方式,用积极正面的形象培养孩子诚实、勇敢、敢作敢当等可贵的品质。教会孩子如何与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偶遇争执时,他们会本能的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当孩子正确处理问题之后,家长得知有感到安慰并要鼓励表扬孩子的做法。另一方面,幼儿的告状并没有什么恶意,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符合规则的人事如何处理,所以大人最好不要随意表态,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的目的、原因区别对待,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以身作则。五结论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虽然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幼儿的教育中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需要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及时地进行处理,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幼儿更好的帮助和引导,让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张博南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5(02):53-54[2]郭云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D]华中:华中师范大学,20[3]顾燕萍谈幼儿的“告状”行为与疏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4)138-140[4]王蕾、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N]经验荟萃,2016:31[5]刘莹琦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68-169[6]李静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J]淄博师专学报,2010(03):22-24

【导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阳光大学生网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一、主要任务与目标: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三、计划进度:9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5 完成开题报告6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21完成英文翻译22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20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20提交论文初稿15提交论文修改稿28完成论文全文四、主要参考文献:[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2] 丁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5] [4-5][ [3] 胡军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4-56][4] 马晓静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启示 [J ][新疆]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4] [21-23] [5] 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72-78],[113-116][6] 刘爱菊,屠巧平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J ][北京][企业活力管理实务] [2005,2][11-15] [7] Tim S McLaren , Milena M Head, Yufei 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lectronics [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Springer-Verlag ][2004,5][208-212]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系 主 任 (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系部: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生: 易山明 指导教师: 左攀峰 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将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简要介绍作者笛福的人生经历和《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探讨人文主义的由来、影响和它在文中的体现,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撰写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同时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还要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关键词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最后附上参考文献目录和致谢辞。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的研究,我将着重从作者笛福的生平、小说创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人文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等。4、主要参考文献[1]笛福 义海译 鲁宾逊漂流记[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展文婕 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开封大学学报,[3]张莉 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4]虞雅芬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发展[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5]张玲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6]杨浩勇,杨保利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许昌师专学报,[7]徐德林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体现出的西方价值观[J] 渝州教育学院学报,[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9]刘友古 论人文主义概念形成及其意义[J] 兰州学刊,[10]王淑娟 从《鲁滨孙漂流记》看十八世纪西方文化[J] 芒种,[11]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2]马玉梅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的文化价值刍议[J] 作家,[13]刘菲菲,丁爱侠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的时代特征[J] 北方文学(下半月),[14]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15]查新舟 《鲁宾逊漂流记》之人性问题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16]刘冰洁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17]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18]李少伟 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进度安排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样本看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的人还看了: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范文毕业设计免费下载心理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标准格式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高吗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赤峰学院学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大学学报 等

目 录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一)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偷税现象比较严重 1(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1(三)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2(四)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2(五)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3(六)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3二、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4(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4(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4(三)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4(四)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5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措施 6(一)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 6(二)按国际惯例,尽量减少减免范围,只保留少量减免税项目 6(三)个人所得税应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 6(四)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配套条件 7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绪论:所得税作为一种“良税”在世界上广泛推行,是当今最流行的一个税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的变化;由入向居民个人倾斜并呈累进态势,居民收入形式多样化、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这种变化表明,居民已成为巨大潜在的税源,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使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必要性日益迫切。另一方面,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税以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其调节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有关。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所得税制,建立一个设计科学、规范合理、调控力强的个人所得税已成当务之急。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一)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偷税现象比较严重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还是采用源泉扣缴和主动申报的方式,税务部门对于纳税人的收入来源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也为纳税人逃税提供了空间。其次,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比如说毛阿敏偷税事件和刘晓庆偷税漏税案件等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就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再者,受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我国个人纳税只知服从官管,依法纳税意识薄弱,这是历史原因。(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采取了分类课征的方式,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使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的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例如: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20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2000元,劳务报酬收入为2000元,稿酬收入为2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00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4000 元,却要纳175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只有甲的收入的一半,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175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很难体现公平合理。(三)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过去的20年是我国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走在世界前列,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1998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为4%,2007年这一比重提高为7%,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40%。我国周边的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一般在10—20%之间)均超过我国水平。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测算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一千亿元以上。其理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水平的30%,发展中国家是15%。我国去年税收总收入一万七千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一千二百亿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但是,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低,如此过低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世界上实在并不多见。可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令人堪忧。 (四)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在扣除项目和标准上。在分类课征的模式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只有计税工资,一定比例扣除等方式,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无法反映纳税人的真正纳税能力和负担水平。而国外个人所得税,比如美国的税制是以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纳税单位设计,税务部门综合考虑家庭的收入状况,费用状况,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扣除规定。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 (五)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在一些发达国家,到每年4月的报税季节,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还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该交的税额算清楚,如实报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则随机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为,不管是谁,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入狱,身败名裂。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要富贵,去偷税”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诀。 (六)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一是在纳税人中的工薪层与高收入阶层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现象。虽然在理论上,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以工薪为惟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的税负不轻,且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及富人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和红利、期权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高收入者和富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更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二是在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同样存在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经济学把税收理解成“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意思是说,政府收了税,就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如果交完税之后,对怎么花这些税款毫无发言权,甚至被贪官污吏们挥霍浪费时,纳税人也无权置喙,那么,不要说人们纳税的自觉性无法提高,连政府向民众收税的合法性都有问题。公民有交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只有当这两方面都“依法办事”的时候,社会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二、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目前我国采用的税制模式是分类征收税制模式,这种课税模式既缺乏弹性,又加大了征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考虑到我国目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手段等都还不是很健全,因此主张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因此应该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实行“少档次、低税率”的累进税率模式。首先,税率档次设计以五级为宜。其次,考虑通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几次修正,减除费用的标准调整到2000元,这显然与现今社会状况不太相符。我们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扣除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扣除项目。这样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仍以前文所举例子作比,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如果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增加合理的扣除项目,甲的计税收入应低于乙,并且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对甲课税适用的税率应等于或小于对乙适用的税率,所以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小于乙。从而避免现行税制下,甲的税负大于乙的不合理现象。 (三)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隐蔽化且支付方式现金化的情况下,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征管,首选要加强税源控制。具体措施为: 一户式“锁定每个人。新《办法》第四条规定:省以下(含省级)各级税务管理机关将逐步对中国境内的每个纳税人建立收入和纳税档案,实施”一户式“动态管理。税务部门还将与金融等部门协作,通过评估分析找出收入与纳税异常的个人实施重点检查。人人都将双向申报 ,“双向申报”是新办法的一个特色。用人单位要申报扣缴情况,雇员个人也要申报各项收入。通过双向申报一方面由个人自行申报各项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与扣缴信息的比对发现问题,并要求纳税人及时修正申报,这体现了一定的人性化理念。高收入人群被重点锁定。新办法详细规定了,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房地产、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体育俱乐部等高收入行业人员;以及民营经济投资者、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模特等高收入个人,将被纳入重点纳税人范围,同时还规定对知名度较高、收入项目较多者等六类人实施重点管理。充分发挥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作用。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这是我国现行税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适合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专业化征管力量不强、急需形成社会征收网络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前些年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现实,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规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督导纳税人正确使用扣税凭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宣传明白其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税款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代扣代缴税。(四)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因此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楚,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措施(一)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目前世界上普遍实行的是综合所得税制或混合所得税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实行纯粹的分类所得税制。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在我国的实践表明,这种课税模式既缺乏弹性,又加大了征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完全放弃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可能会加剧税源失控、税收流失。因此建议在未来个人所得税制的修改、制定中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并且,个人的纳税支付能力的高低只有经过较长时期才能全面反映出来,因此要改革按月和按次征收的方法,实行以年度为课征期更符合量能纳税的原则。按照这种混合所得税模式,要对不同所得进行合理的分类。从应税所得上看,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票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宜实行分类所得征税;属于劳动报酬所得和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承包承租、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财产转让等项目,宜实行综合征收。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既有利于解决征管中的税源流失问题,又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公平。 (二)按国际惯例,尽量减少减免范围,只保留少量减免税项目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一个基本趋势就是扩大税基,把原先一些减免的项目纳入了征税的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税源流失,杜绝征收漏洞。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保留的减免项目应包括:1、失业救济金或其他救济金、抚恤金、保险赔款;2、法律规定予以免税的各国使、领馆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所得;3、按国际惯例,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定的各种协定中规定的免税所得;4、经国务院、财政部批准免税的所得。此外,适应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调整应税项目,扩大税基,严格控制减免税,同时,减少累进税率级距,合并和降低部分税(三)个人所得税应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个人所得税的最基本目标是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其主要体现也就在家庭收入水平的差距上,个人收入的差距最终要体现在家庭收入差距上,因此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全可以集中到对家庭收入的调节上。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最重要之处就是可以实现相同收入的家庭纳相同的个人所得税,以实现按综合纳税能力来征税;并且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如对老年人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对无生活能力的儿童采用增加基本扣除的方法,对有在校学生的、贷款购房的、购买保险的、捐赠的家庭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现行个人所得税以个人为纳税单位主要是从收入角度来设计的,它不能对特殊的项目采用因素扣除,因而不能起到预定的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分配的作用。另外,我国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如果实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则家庭的实际收入将有所增加,必然鼓励低收入的家庭成员自愿放弃原有的工作,从而减轻全社会的就业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纳税单位选择的转换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如我国的核心家庭与西方的核心家庭结构不完全一样,即西方的核心家庭是三口或四口之家,包括夫妻双方及孩子。一般很少有几代同堂的情况,这样以家庭为单位比较容易设计税率水平,因为家庭结构基本是同质的。我国的家庭结构要比西方复杂得多,至少存在3种结构,即核心家庭为三口之家;占很大部分的是三代同堂的家庭,这与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有关;还有一些四代同堂的,这部分家庭正趋于减少。设计税率时一般以核心家庭为基本出发点,对于一个家庭生活有两对夫妇(即典型的三代同堂家庭)以上的可以采取分拆方式,即纳税单位不是以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为单位,而是以婚姻关系为基本单位,即以夫妇为一个纳税单位,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联合申报和单身申报的不同税率,这需要对税负水平作一些测算,原则上应对联合申报稍优惠一些,以利于实现纳税单位的转换。当然,其差别也不能太大,否则个人所得税会成为一种对婚姻有较大影响的税收,破坏了它的中性原则。(四)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配套条件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低效,逃、避税现象十分普遍,税收流失严重,其前提原因就是税基隐性问题,为此应采取措施尽可能使个人收入显性化,而解决这个问题并非税务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各种配套措施来进行,尽快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可以界定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还可使税务机关加强对财产税、遗产税等税源控制。结论:由上可知,一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全国税收规模比重跟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与完善,劳动分配制度的日益多元化,课征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越来越宽,税源越来越广,其在我国整体税制构成体系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及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调整以使其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应急功近利也不应坐视不管。而应让个人所得税真正起到既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又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会逐渐完善起来,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体税种。谢 辞经过长时间的撰写,此篇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由于时间仓促等原因,这篇文章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也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甄国玲的精心指导。在此我要感谢在这篇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给过我建议及帮助的老师和同学,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1]王亚芬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D]财贸经济,2007,(04):[2]吕建锁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启示[N]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4): [3]蒋黎敏浅议个3人所得税的调控职能[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张芬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J]审计月刊,2007,(08):[5]宋辉我国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之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6]王浩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M]辽宁经济,2007,(08):[7]李怀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质疑[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8]周军透视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弊端[J]金秋,2007,(07): [9]李爱华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06):[10]陈香珠公平视角下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11]陈燕辉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会计与税务处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8):[12]蔡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03): [13]方雅丽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与完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03): [14]徐晔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的几点建议[R]税务研究,2007,(02):[15]李学翠对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16]韩真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管见[R]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17]刘蕊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07):[18]Robert SKaplan,Anthony AA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J]prentice Hall,I,[19]SMark YReading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J]Prentice Hall I, 2007,(22):

  • 索引序列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怎么写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要求高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