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系统仿真学报主编审定

系统仿真学报主编审定

发布时间:

系统仿真学报主编审定

刘楠嶓: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刘楠嶓,男,教授,工学硕士。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240)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先进制造技术,机械CAD/CAPP/CAM等。截至目前,先后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7项,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出版教材4部;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第二作者论文17篇,外文期刊5篇,国际会议论文集1篇,核心期刊9篇,EI、SCI收录5篇;负责、参加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研奖项4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从沛杰:中共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委员会书记从沛杰,男,管理学硕士,副教授,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的建设、党校及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从事高校党务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研究工作。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编撰著作5部,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多次荣获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李秀娟:电气工程学院正处级调研员李秀娟,女,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吉林省乾安县人。河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河南工业大学先进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与微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等。近三年主持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冲击式小麦硬度快速检测仪的研究”、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虚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粮库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以及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奖1项。发表论文16篇,EI、ISTP检索8篇。张 石:中共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委员会副书记张石,男,讲师,理学硕士。2001年7月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发表论文4篇,参与《大学生成功学》等著作2部,参与项目5项。负责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工会工作,对外宣传工作,协助书记、院长做好党务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王 威: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威,男,教授,硕士,商丘市人。现任河南工业大学“智能检测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河南工业大学---美国MICROCHIP微控制器联合实验室、----美国FREESCALE(原摩托罗拉)MCU\DSP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理事。自2001年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宁 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宁祎,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控制理论与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中组部直接联系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863项目负责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荣获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孙丽君: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孙丽君,女,民进会员,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自动化、机械电子、信息与通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盲信号处理、自适应技术、数字通信等。先后以第一作者在《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仿真学报》、《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IEEE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EI收录12篇、ISTP收录2篇。作为主编/副主编正式出版专业教材3部。现主持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0余项。卢 涛: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卢涛,男,副教授,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子学(Bio-photonics),具体研究领域为:光声检测与成像(photoacoustic measurement and imaging),医学超声检测与成像。近5年,主持完成省级鉴定项目3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

丁辉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说话人识别这一生物识别技术。已成功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部级奖1项。近年来在《AutomaticControlandComputerSciences》、《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统仿真学报》等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且EI收录的研究论文4篇。主编国家“十五”规划专业教材一部,并主编该教材第二版、第三版。

系统仿真学报主编审定会被拒吗

你明确告诉他拒绝投增刊, 然后立即修改修改后重新投别的期刊! 会议论文最好不要直接重投!

系统仿真学报编委终审

1981年在瑞典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系学位委员会主席,上海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协会理事,《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机器人》、《系统仿真学报》及《Machine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 Control》编委,《KIEE International T on System and Control》顾问,IEEE高级会员,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副主席。曾任计算机系副主任(95-01),863计划航天领域遥科学及空间机器人专家组成员、组长(93-01),IEEE北京分部委员(97-01)。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遥科学及空间机器人专家组组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北京分部执行委员。

在海事四年,上过了这么多的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几门课了,真的是受益匪浅,很值得学习这几门课,也很值得向老师们学习。1、朱公志大二的时候他给我们讲的工程力学,其实也就是航海力学。他每次上课都会查人数,上课的时候会关注你是不是玩手机,是不是走神了,一但被发现就会喊你起来回答问题。看似严格其实确实某种宽松吧!上课的时候会让我们做例题,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题,最后期末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觉得很简单的题却能把别人折磨的不行,他的考试也轻松应对了。他之前有十年的工程经验,之后才来海事做老师。学校给他的评价是“在课堂中灵活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务实、高效、轻松的学习。”我觉得这个评价是相当准确的。2、王志平海事的很多学生应该都认识他,毕竟他教的是高数,那个我们怎么学都学不会的高数。但是他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问题驱动式”以及“总结式”等教学方法,善于将复杂、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贯通于点滴的生活中,让学生时时刻刻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奥秘与魅力。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3、张映辉大学物理实验相信是大家最为头疼的课了,每天不是写预习报告,那就是在写实验报告,在期末的时候还有一场让人胆战心惊的闭卷考试。而张老师注重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我被这堂课吸引(尽管实验报告还是让人脑壳疼)。她在传授物理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善于运用物理学的精确运算、普适原理和美妙方法去激发思维引导实践。

多年来一直从事航海动态仿真、实时图形处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就:(1)“多本船功能完备的航海模拟系统及其开发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多功能航行安全仿真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高品质航海模拟器及其开发平台”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2)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了 “多功能航行安全仿真系统”、“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交通部项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多本船功能完备的航海模拟系统及其开发平台”以及“公安海警船艇操纵仿真系统”、 “潜艇航海综合训练系统”等科研项目40余项,并成功推广到包括新加坡海军在内的国内外50余家单位,合同总金额超过9000余万元。(3)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的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基础理论、算法与实现》子课题“海上搜救虚拟训练系统” (项目编号:2002CB312100)2008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现正承担 “混合现实的理论和方法”973项目(项目编号:2009CB320800)子课题 “虚实混合环境的驱动引擎技术与系统”(课题编号:2009CB320805)的研制任务。(4)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7篇被EI检索,6篇被ISTP检索,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9次,应邀作会议特邀报告4次;2008年10月作为 “系统仿真和科学计算可视化” 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和“第八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国内会议的分会主席、“全国教育游戏与虚拟现实学术会议” 程序委员会委员;(5)2008年获大连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2006年获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4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千层次人才;2004年9月大连市教育局授予“大连市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交通部授予“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2000年被大连市科协评为“金桥工程有突出贡献人员”。2006年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学术创新团队(船舶系统虚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 并成为其骨干成员。(6)2007年成为核心期刊《系统仿真学报》的编委。2008年成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7)培养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研究生5人。已毕业硕士18人,博士1人。

系统仿真学报审稿

我最近一篇论文刚被系统仿真学报录用了。当初两个外审都是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的,要具体看外审专家是什么意见。单纯的说只用了两天,不太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系统仿真学报》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会刊,国家一级高科技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并被美国《工程索引》(Ei)检索数据库(2009年已被EI除名),英国科学文摘(SA)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所录入,同时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系统仿真学报审稿费

核心期刊可以很容易查到,但是否需要审稿费就不太清楚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技术应用信号处理光通信研究通信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系统仿真学报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你可能没有达到人家的创新的要求吧,这个是初步的要求 啊,

如果作者名气 不够大,或者文章质量不是非常高,自己投稿录用的概率很低

  • 索引序列
  • 系统仿真学报主编审定
  • 系统仿真学报主编审定会被拒吗
  • 系统仿真学报编委终审
  • 系统仿真学报审稿
  • 系统仿真学报审稿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