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题目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题目

发布时间: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题目

建议找个小的切入点写,因为毕竟专科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多,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参考一下我国当前的遭遇反倾销现状;美国(欧盟、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能,,,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最新的国贸论文题目,供大家选择:  1、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  2、反倾销战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3、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化解途径  4、两岸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  6、美国贸易政策问题  7、美国贸易保护的机制和途径  8、美国经济问题  9、美国利益集团机制  10、中国的贸易政策目标研究  11、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  1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13、汇率变动与中国工业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14、中韩贸易(或投资)关系分析  15、新时期中日经贸关系分析(可具体到某一行业)

客气客气,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

东盟自由贸易区从196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虽然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盟经济合作的评价不一,但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出台使东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摘要:美国制造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飞速发展,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保持了近一百二十年世界第一的位置之后,2010年被我国赶超。近年来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美国制造业回归,这一政策的影响就是重构全球价值链,并且对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及其地位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原因及政策,接下来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随后分析美国制造业回归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美国制造业回归;技术创新6结论目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限制了中国的出口增长,导致其出口企业陷入不稳定的市场环境。由于出口市场发生变化或者进口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贸易条件会恶化到某种程度,导致贸易缺口增加。中国政府应该可以鼓励企业利用创新的出口市场结构的高科技出口温和调整和发展新兴贸易和邻近的经济体为重点,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促进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当中国的出口依赖于少数大市场的时候,出口垄断就存在,而中国的出口价格就容易受到垄断企业的控制。因此,如果中国想要保持其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就必须实施一个多样化战略。虽然近年来,“中国制造”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与世界上工业转移和德国工业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的缺陷逐渐出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很差,尖端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外国制造和创新系统;产品水平不高,缺乏品牌;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先进制造业发展能力不足,产业国际化水平低。制造业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这方面来看中国迫切地需要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和现代化。参考文献:[1]Jing C McKinsey: US could undergo manufacturing 2017, 179(3)[2]Scott M American Made: The Coming Renaissance in US M 2018, 74(11):48-[3]Abadie,A,Diamond,A,Hainmueller,J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10,105(490):493-[4]Chunjiao Yu, Zhechong L What are China's real gains within global value chains? Measuring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China's exports of 2018, 47:263-[5]肖肖美国如何实现经济转型[J]企业观察家,2018(12):116-[6]潘辉,汤毅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最新进展及对华经济效应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39(04):66-[7]马光远高端制造业回美国,低端制造业去东南亚,中国还剩下什么?[J]资源再生,2017(02):20-[8]阮晓东美国启动“制造业回归”的思考[J]新经济导刊,2017(06):56-[9]蔡礼辉,任洁,朱磊中美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与地位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价值链分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20(03):39-[10]吕晨星 中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比较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11]王岩,何山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升级问题的几点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J]大庆社会科学,2020(03):92-[12]丁明磊,陈宝明美国制造业回归及相关政策走向分析[J]中国工业评论,2017(05):12-[13]潘辉,庹小钰,饶霏霏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上海先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理论视角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8(18):47-致谢 在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那一刻,意味着一段短暂的4年学习生涯即将过去,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我也明白到新的学习与生活也随之铺展开来,在这4年的时间里,我非常感激我身边的老师、舍友、朋友,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意义深重。本次的论文撰写,由初建环老师担任我的指导老师,从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大纲、论文修改等其他方面都是在初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学习上感谢初老师在授课期间的无微不至和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在面临一些抉择上,感谢初老师对我的真诚建议,在本次论文上,感谢初老师对我论文的严格把关和专业指导。最后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以及给予我支持的朋友,你们的无私和付出,点亮了我的生活。

中国东盟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七个月前,中国与东盟达成了设立自由贸易区重大共识,这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这一相邻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将进入一个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预示着为相互间企业经贸合作提供了更新、更多的机遇。  1.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激活双方经贸  1.1 设立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后的这短短七个月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就有十多次国家领导人互访、领导人们在会见会谈中都特别强调发展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伴随着高层共识,我们也看到一项项行动接踵而至:中国一东盟商务理事会宣布成立,为中国与东南亚企业之问的合作又搭起了一座桥梁;全长1709公里的中国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为同中国加强合作.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经济部长纷纷来访: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一东盟谈判委员会成工、云南、厂西、厂东等与东南亚邻近的省(区)政府将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作为契机.将发展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作为今年本地区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辽宁、江西、河南、四川、湖南等省政府分别组团.由省领导带队前往东南亚进行了商务访问:四川省全面启动了东南亚战略;本次国际研讨会在昆明成功召开。  1.2规模盛大的东盟一中国合作论坛将于8月下旬在马来西亚首都专隆坡举行,届时11个国家的政界要人、商界领袖、知名学者将会聚一堂,共商分工整合、强化优势。这一由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主办的论坛将讨论:中国兴起如何改变亚洲经济秩序,并评估对东盟经济和商业的影响;东盟和中国企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政策.以便在这一拥有17亿消费者的共同市场增进合作、共同发展。论坛上将针对若干个企业重点关汪的专题进行演讲和对话,内容主要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投资、电子与资讯科技、金融、城市基础建设、农业、旅游、医药等,尤其是自贸区建立的政策和所带来商机的分析。论坛上还将专门召开中国和东南亚投资环境介绍会和项目洽谈会。论坛期间将举办中国高科技与新产品展。  1.3 面对设立自由贸易区目标的确定,今年以来企业问的合作尤显活跃,仅举几例:中国五矿集团和菲律宾联合冶金公司签署了两份重要的贸易合作合同: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亘布试营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买下了印尼5个区块的油气开采权,该总公司将成为在印尼最大的海上作业石油公司:IO台国产铁路机车首次走出国门进入越南市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庞大的企业家考察团来中国寻找商机、洽谈合作;新加坡交易所致力于招揽中国的私营中型企业到新加坡上币。  1.4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7%,其中:中国向东南亚出口值增长14.2%;中国从东南亚进口值增长6.4 %。由此可以预见,今年将是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有突破性发展的一年。   东南亚商机何在  2.1 中国与东南亚的地域优势和经济互补性为我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由贸易区这一新的贸易机制,将使得企业在区内17亿人口大市场选择新的经营发展方向,开展新的经营合作,实现新的跨国投资和国际营销,来共同分享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机会和利益。  2.2 中国生产的许多商品在东南亚都十分畅销。以越南为例,中越贸易额十年来增长了9O倍。现越南大量需要中国商品。越南小家电销量上升而现尚少有企业生产。越南服装加工所需的高级面料以进口为主,为降低进口成本,越南企业倾向于从我国进口面料,同时还进口丝绸、毛绒等。越南进行中、南部地区电力网的改造对设备需求大,乡村地区电力需求也在大幅增加。越南市场不锈钢厨房用具十分畅销,目前厨具市场上的外国高级陶瓷和玻璃制品价格较为昂贵,我企业可抓紧进入。越南每年需进口5000多万美元的产品或半成品皮革,皮革市场潜力巨大。  2.3现在边境办张证件,即可开着中国牌照的汽车前往老挝首都万象经商,在中老边境口岸装载中国商品的卡车正不断增多地驶入老挝。虽然老挝仅有500万人口,但它还与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接壤,我国产品通过老挝可延伸至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市场。我国许多企业家不了解老挝。这种陌生意味着老挝市场竞争小、商机多,使其成为我企业寻求海外发展的新空间,而国际市场竞争就是抢占市场新空间。   4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了一倍以上。今年前四个月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已经取代香港,成为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84亿新元,同期增幅是16%。虽然新加坡仅有400万人口,市场容量有限。但我对新出口产品中有40%以上转口到他国市场。我企业可充分利用新加坡是国际贸易中心之一的条件,通过与新加坡企业的合作,将我国产品带入更厂阔的国际市场,因为新加坡商人毕竟有着长期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和渠道,而新加坡政府也表示愿意成为中国对外窗口,新加坡企业也愿意经销中国商品。  3.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企业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营造合作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的交流.可促使相互间企业了解市场、掌握商机,有利于开发合作,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关系有效、快速、健康的发展。  3.1建议一:中国和东盟企业家应强化合作意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市场、政策、企业运作机制  3.1.1.增进了解相互间市场的特点、供求变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家开发市场、抓住商机和创造商机。  我们欢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能更多地走进中国,考察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应多了解和掌握东南亚市场.那里商机层出,比如,东南亚许多国家是农业国,需要中国的农机产品、化肥、农药等。中国的机电产品质量性能价格比在东南亚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如在印尼中国的橡塑胶加工机械、家电、缝纫机、机床等产品都拥有较大市场。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的中药也具有较大的市场。  3.1.2.增进了解相互间国家的政策和政府导向信息、,这是企业比较商机、有效合作的基础条件。  中国企业现在进入东南亚成本较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在一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其他东南亚国家.享受关税优惠。如果现在进入办厂。经一两年筹建试产,正式生产销售时将受益匪浅。掌握这一关税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商机.对于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我国企业在寻求“走出去”的同时,应了解和利用我国的有关优惠政策。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办厂组装销售,可以设备、技术为主,资金上可利用有关金融支持的优惠政策。在东南亚设厂正可绕开整机出口的较高关税.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将生产与市场更加紧密的结合,有利占领市场。以家电产品为例,我国产品有竞争优势,东南亚一些国家又需要.如果一些知名家电企业避开国内竞相压价竞争的经营万式,前往东南亚开辟拥有五亿人口的市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经营策略。  中国正在积极买拖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西部开发商机。同样,东南亚在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变化中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企业应及时关汪,比较政策优势,积极进入东南亚。  正如前面所述,目前新加坡政界商界均看好中国.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已成为新加坡政府振兴经济的重大选择。对此类政府信息、我企业应有较高的敏感度,如对新加坡则可不失时机的主动出击,招商引资。  3.1.3.增进了解相互问企业运作机制.这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  过去在中国与东南亚企业合作中有不少失败的例子,就是合作双方相互间对对方的企业运作机制了解不到位,结果决策时意见不一、运作时多处不合。所以说,“入多问俗”、“入乡随俗” 才能左右逢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运作机制、经营理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东南亚企业应了解目前中国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领导体制、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新特点。同样,经济复苏中的东南亚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善经营管理,与中国企业的运作模式有一定差异,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与其企业合作经营、生产,则也必须先了解其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2建议二: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府积极地指导和引导,可极大促进相互间企业的经贸合作  在市场经济和企业自主经营中,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它可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闲置而有效促进企业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它可减少企业决策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它可为企业调整经营导向提供信启、参考。在现阶段中国和东南亚政府对其企业的指导、引导作用则更显重要。对此建议:  3.2.1.各国政府定期公布其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商情分析报告。  2 各国政府有关部门经常与有代表性企业家们交流,听取意见,向对方企业家介绍投资环境和可合作项目。  3.2.3.开设权威性中国与东南亚商务网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便于企业查询资料,企业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找经贸合作伙伴。  3.2.4.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家,前往对方国家考察、招商、洽谈,增进相互间企业接触和企业对考察国市场的接触。此种形式是大家所熟悉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的。  3.3.建议三:在增进相互间企业交流和合作中,应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中,政府应发挥和利用各方面力量和渠道的作用和优势,同时,企业也应借助多种渠道来取长补短。  3.3.1.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均有许多商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绝大多数企业加入了有关商会。这些组织具有工作的灵活性和桥梁性、组织成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政府利用其,可了解企业所思所想,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所以应有效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所加。商会的活动,反映问题.交流在经贸合作中的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协作开发市场。  3.3.2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商会之间应建立厂泛、密切、长期的合作关系,可共同举办促进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为企业厂开通商之路。同时,应经常、及时地为其会员企业提供商务信息,为企业提供中介服务,向政府部门反映经贸合作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  我们相信,在中国和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时期必将早日到来。

只需要题目吗

首先最好是能针对某个行业、某个地区、甚至是某个企业的经济现象做出调查、分析、论述、研究,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解决方法的题目:如下:以汽车行业为例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方法以 及作者提出的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框架。第四章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就贸易自由化背景卜汽 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与住房、旅游、汽车、教育、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相 关的服务业特别活跃。①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状况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先行开放。制造业在竞争中迅速发 展壮大,使服务业相对短缺。 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国际间的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其他旅游、通讯等方面的劳务和服务输出,还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贸易均为广义概念。 (二)国际技术贸易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日益增多的贸易摩 擦和不断出现的因绿色贸易壁垒导致的贸易冲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 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形势下,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入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绿色 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而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又从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二,在众多的国际贸易条约中,涌现出许多环境条款,从而使国际贸易活动受到更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约束。 关于环境政策与贸易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 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汽车产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955年,日本发表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制、外汇等方面扶植各汽车厂家引进底特律大批量自动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加速实现国 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接下来研究了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与环境?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国际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跨国界的内部贸易(以下简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经占到世界贸易的1/3,约80%的技术转让费支付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其巨大的规模及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东道国、投资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自己逐个主观的阐述清楚 提高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部分。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将直面国际挑战。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方向

东盟自由贸易区从196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虽然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盟经济合作的评价不一,但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出台使东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我是才毕业的国贸专业的。。。我写的是浅析江苏省对外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非洲各国和各地区是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战略上的重要依托力,是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非洲的崛起为中非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中非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可忽视。首先,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非洲国家中,除一些资源富集国外,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其次,非洲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影响,发展并不稳定。近十年以来,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更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但基础设施匮乏极大束缚了非洲可持续性发展与包容性增长。自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处于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如果说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在欧亚大陆,那么非洲大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向西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非洲地区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当前如何推进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基础设施建设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促进经济增长、减轻贫困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和政府政策的努力方向。据非洲基础设施联合会(ICA)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非洲基础设施融资达到10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长约25%,比2015—2017年平均值增长38%,其中非洲国家和中国的投资分别增长了33%和65%,其他多边组织的贡献使2018年非洲基础设施融资增长了24%。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背景

发展的背景是二战结束各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开始着手发展经济。原因是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金融危机是由于经济过热和国外资本大鳄的投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较其他地区更快的增长率。尽管70年代中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但在70年代东南亚经济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80年代上半期,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但到80年代中期之后,东南亚经济出现了快速复苏。直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南亚经济均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起伏。1997年东南亚国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1998年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1999年和2000年却出现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而到2001年多数国家经济又急转直下,甚至呈现负增长。2002年后,东南亚经济再次出现复苏的态势。(见图1)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东南亚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严重衰退、迅速复苏、再陷衰退和又呈复苏的增长轨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急剧波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受到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和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拖累。 图1 1996-2005年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率(%)资料来源:根据ASEAN Secretariat ASEAN Statistical Database数据编制。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也增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密切,经济增长波动的同步性愈益增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相关系数为4。[1] 在东南亚国家,这种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性更大。例如,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最大,美国经济每增长1%,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96%。[2] 另据美国著名的所罗门美邦公司的研究,日本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分别为:日本经济每增长1%,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24%、泰国经济就会增长17%、马来西亚经济就会增长13%。[3] 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向东南亚国家的传导,是通过世界市场扩散的。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向发展中国家传导,是通过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变化实现的。但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制成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该类产品已占东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50—90%。因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传导已经从初级产品价格为主转向以制成品为主。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下降,不但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包括高技术产品。东南亚国家紧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发展新经济的步伐,大力扩展以芯片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该类产品出口比重分别高达65%和6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高达25%和19%。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的相应比重也很高。据计算,1992—1999年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造成的损失部分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71%、31%、13%和96%。[4] 2000—2001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从年增长30%到下跌30%,导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急剧波动。例如,2000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为6%,而2001年则下降2%,其中约有12个百分比的大幅波动。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世界半导体工业每下降1%,新加坡经济增长就会下降12%。而2001年全球半导体工业增长波动达60个百分点,它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的影响高达8个百分点。[5] 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流入这些国家的资本流量减少,更在于金融资产价格,主要是股价和汇率变动的传导。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引进外资的规模持续萎缩,它对以投资—出口推动的东南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近年国际股票市场价格和美、日货币汇价的剧烈波动,也引发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危及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据美国所罗门美邦公司的研究,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分别为:日元每贬值10%,泰国经济就会下降3%、新加坡经济就会下降22%、马来西亚经济就会下降21%。 二、全球化下东南亚经济运行的特征 随着东南亚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大各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而且对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东南亚经济的运行看,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的进程。 在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下,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放宽贸易管制,大幅降低关税水平。东南亚9国(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1])均为WTO成员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均承诺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它们也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并在协定中均作出了相应的承诺和提交了承诺项目表。[6] 目前,新加坡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和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均为0%,文莱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为98%;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普遍低于10%,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也都低于5%;泰国、越南、柬埔寨的平均关税率都在10%以上。不少国家在取消非关税壁垒方面取得进展,逐步消除了进口许可证、配额制度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不过,各国关税水平和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取得进展,但各国的发展仍不平衡。作为国际性金融、海运、空运中心的新加坡,它在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度均是最高的;马来西亚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电信服务、离岸金融和保险、运输服务、旅游都已对外开放;印尼、泰国、菲律宾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但仍有诸多部门限制;文莱的服务部门多为政府管理,但某些部门的开放程度较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经济比较落后,服务部门的开放也相对滞后。 80年代中期后,卷席西方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证券化浪潮在东南亚国家渐次出现,东南亚国家金融深化的国际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均以放宽政府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加速金融国际化为特征。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率先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起步较晚。1968年,新加坡率先设立亚洲美元市场,以此带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加快国内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放松对利率的控制,放宽信贷限制。1990年设立了纳闽岸外金融中心,加快金融国际化的进程。1983年6月,印尼颁布新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程。1988年10月,政府又制定一套新的全面改革方案。印尼逐步取消对贷款利率的限制,放宽国内私人银行的经营领域,允许外资持有印尼上市银行不超过49%的股权。从1990年开始,泰国实施了空前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其广度和深度均是前所未有的。1990年5月泰国实行外汇管制自由化措施,1991年4月解除与资本项目有关的外汇管制,1993年泰国建立曼谷国际金融机构(BIBF),以推动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90年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参与指导下,菲律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金融改革。政府再度取消了外汇管制,放宽外资银行的进入限制。由于金融自由化过快和金融改革政策失误,导致了90年代中期的严重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大力进行国内金融体系的重组与改革,实施银行金融机构的合并,处理不良金融资产,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以应对金融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随着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涌入,东南亚国家的生产一体化得以不断发展,并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工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从衡量国际化生产的一些重要指标看,东南亚国家的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发展。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还是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与国内固定投资的比重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表明这些国家的生产国际化程度的迅速提高。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的统计,1980-2005年,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从14亿美元增至33亿美元,增长4倍;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从22亿美元增至14亿美元,增长2倍。2005年,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国内固定投资比重为3%,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均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7] 在东南亚国家的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不仅仅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还包括供应商、分包商、经销商、零售商、研究开发联盟以及各类合作协议。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国家的电子信息工业、石化工业、汽车工业的渗透率较大,这些工业部门多数企业由跨国公司所主导,并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的生产体系中。例如,东南亚国家是世界办公和通讯设备产品的重要生产与出口基地,跨国公司在当地形成了庞大的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产品生产的区域网络。它们把精密元件加工制造和研究开发等价值链的高尖端环节留在母国进行,将绝大部分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组装和中低档元件的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欧美石化公司在90年代大举进军东南亚石化市场,美、欧的石油跨国公司纷纷在当地的炼油与石化工业投下巨资。这些跨国公司在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当地取得廉价石油,按照合理的区域分布,跨国界组织炼油加工,定点生产,定向销售,它们在新加坡所设的子公司则是把它作为石油加工转运的一个区域中心;进入90年代,日、美、欧的著名汽车制造商大举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汽车工业。由于泰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度集中,产品质量高且制造成本低,许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开始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生产转移到泰国,使之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与出口基地。[8] 三、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区域一体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浪潮,东南亚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前,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东盟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二是东盟与区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三是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过程。自1978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15年的时间。从1993年起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随后这一进程不断加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不断扩大,涵盖的领域逐步深化。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由6个增加到10个,自由贸易区也逐步从贸易扩展至服务、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合作领域。到2002年,原有6个成员国初步建成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在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各国同意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2004年11月,第10次东盟首脑会议确定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稳定、繁荣、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内货物、服务、熟练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确定原有6个成员国在2007年之前率先实施11个优先领域的产品关税削减为零,新成员国将在2012年前实现这一目标,这11个领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品、航空以及旅游等。[9] 2007年1月,第12次东盟首脑会议确定将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0年提前至2015年。同时,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蓝图联合宣言》,决定成立高级别特别小组负责起草东盟宪章。[10] 东盟宪章将成为东盟成立40年来最重大的成就,它是东盟区域性组织的第一个宪法,并将为东盟摆脱松散机制、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区域性组织提供法律架构。 进入21世纪,东盟与区外国家的区域贸易自由化迅速兴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相继涌现。2000年11月,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构想。时隔一年后,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20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12月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二次修订议定书》和《<货物贸易协议>修订议定书》,2007年1月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这些都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继中国之后,东盟与印度宣布将在2011年建成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东盟与日本也确定了在2012年建成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现目标也订在2010年。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已全面启动,[2] 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协定已正式签署,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进行,日本-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一定进展。 与此同时,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取得较快进展。目前,新加坡已与新西兰(2000年11月)、日本(2002年1月)、欧洲自由贸易协会(2002年6月)、澳大利亚(2003年2月)、美国(2003年5月)、约旦(2003年6月)、印度(2005年6月)、韩国(2005年8月4日)、巴拿马(2006年3月)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泰国已与印度(2003年10月)、澳大利亚(2004年7月)、新西兰(2005年4月)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马来西亚已与日本(2005年12月)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新、马、泰与区外一些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在进行,其他东盟成员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相继展开。与以往区域贸易自由化形式不同,新兴的双边贸易自由化形式的目标和内容更为广泛而多样。除商品贸易自由化外,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重要方面。它突破地区和距离的限制,协定双方的非对称性,强调与WTO规则相一致,所承诺开放的程度超过WTO成员国之间的协议范围。[11] 四、结语 综观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各国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国际经济机构的权威研究显示,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愈益增强。作为高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各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加大,同步性也随之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尽管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是双向的,但它并不意味着相互依赖的双方是对称的和均衡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属于非对称和非均衡的相互依赖。战后,虽然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总体上有所缩小,但未根本消除。东南亚经济的开放经验表明,全球化使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对各国的生产流程、产业升级、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政策均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和金融开放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国家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实施积极的全球化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最佳答案检举 (一)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1、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方面发展很快,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东贸易额从1990年的91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效果。  (1)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  首先,通过关税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通过静态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1%,如果考虑到其他动态因素,可能还会不止于此。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将带来中国出口的扩大。UNCTAD(1994)研究报告指出,仅与通关相联系的各种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值的7%?10%,如果在这些领域协调一致,那么这些成本将减少25%,也即将增加相当于贸易总值75%-50%的收益,以2003年的数据计算,中东自贸区建立后通关程序的协调简化将使中国至少增加7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标准和认证的差别也阻碍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美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1998年的研究指出,与标准和认证相关的技术条例造成的出口损失占总出口值的75%?25%。因此,如果中东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使标准和认证统一,以2003年数据计算,则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因此增加60亿美元。因此,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规模扩大。  (2)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据相关资料,到2010年中东自贸区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3)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具体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从而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4)降低出口市场波动,实现多元化战略  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 (待续)  2、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双边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今年6月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累计34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协议投资额近10亿美元。  (1)促进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东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2)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以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但仍然落后于东盟对中国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东自贸区的启动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而且中国企业赴东盟投资达到一定比例,还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关税优惠政策,并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这些都将促进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3、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从而有力地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毗邻,历史上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今后它们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贸区在物流、商务、投资等方面的中心,从而发挥独特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4、中-东自贸区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中-东自贸区将从以下方面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  首先,中-东自贸区启动后,将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的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据东盟专家“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模型的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GDP将增加3%,达35亿美元。  其次,中-东自贸区启动后,通过关税的降低,可以增进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且通过东盟市场化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从而促进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最后,通过启动中-东自贸区,可以在东亚地区可以构建新的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并加强中国与东亚地区经济的互动增长关系,进?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5、中-东自贸区将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与东盟将政治安全也作为自贸区协议的重要内容纳入,通过启动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能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二)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关税降低冲击国内产业,扩大中东贸易逆差  首先,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此,自贸区启动后关税的降低,不仅会加剧中国与东盟同类产业与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如“早期收获”安排中,有些是双边互免关税,但更多的是单方面的关税减让,这就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对南方水果蔬菜的冲击更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已连续11年维持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将对双边的贸易平衡及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自贸区启动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会导致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的增加,从而逆差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压力。  2、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  由于我国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东盟部分国家如新加坡就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后,对这些行业将会放开,东盟将会进入中国同国内相关行业产生竞争,从而对国内服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3、投资替代作用可能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竞争力加剧可能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在东盟投资  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将产生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作用。例如,原来一些东盟企业之所以到中国来投资,是因为存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现在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就无需再将工厂搬到中国,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即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自贸区可能会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  同时,欧、美、日等国一直是东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资国,其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如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加工,基本上为英国、荷兰、美国的石油公司所垄断,日本的企业基本上控制了东盟各国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在中-东自贸区的压力下,欧、美、日等国的跨国公司正进一步加紧调整生产布局,以图享受到自贸区内的互惠。面对区外众多强势竞争对手,我国企业竞争力本身就较弱,因此,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更加难以进入东盟市场。  4、东盟经济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中-东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关系上更加紧密,双方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目前东盟的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存在相当多的变数,因此,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 索引序列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题目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方向
  •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背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