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方音乐史论文1000字

西方音乐史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西方音乐史论文1000字

音乐的发展及评价 关键词:英文流行音乐发展史 西方流行歌曲简史 关于我们的调查

你想知道的里面都有!!

公元11-13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盛行,反映封建骑士文化的诗歌与音乐---游吟诗人歌曲,从12、13世纪在法国流传起来。游吟诗人的发源地是法国南部,特别是南部文化中心的普罗旺斯,南部的游吟诗人“特罗巴多”用奥克语演唱,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北部的游吟诗人“特罗威尔”用奥依语演唱。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段落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游吟诗人的成分是贵族,后来也有出身较低而有出色才能的艺人。游吟诗人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他们自作词曲,自己演唱,歌曲的内容大部分是爱情歌曲,爱情歌曲的题材有康佐(宫廷之恋)、晨歌(恋人幽会,清晨惜别,通常以骑士与守夜人对话形式,守夜人不断发出“天将黎明”的告诫)、田园歌(骑士与牧羊女在在乡间不期而遇的浪漫故事,有时加入二三人,成为音乐剧),在这些爱情歌曲中妇女成为崇拜的对象。中世纪法国文学一直是欧洲文学的摇篮,游吟诗人的艺术渊源于礼仪圣咏,保留了传统的教会音阶,甚至是礼仪原形的母题。中世纪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游吟诗人,如南方的文塔多恩,他著名的作品是《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北方著名的游吟诗人有嘎什•布吕勒,他写了大量的各类歌曲,有传统的单声形式,也有如回旋歌、经文歌等多声部复调歌曲。游吟诗人歌曲是以游吟诗体谱写的,与格里高利圣咏相比,它的旋律乐句清晰而且具有诗韵的节奏。虽然采用的是中世纪教会调式,但运用了变化音而近似于近代的大小调。对后世调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音乐史在我的记忆当中就是以一些歌剧高雅艺术为主。

西方音乐史论文3000字

1899:Buddy Bolden乐队在新艾尔良街区和开放公园开始爵士乐演出;Eubie Blake在Baltimore进行Ragtime演出;Scott Joplin的《Original Rags》和《Maple Leaf Rag》在Sedalia问世。 生日:Duke Ellington 4/29。 音乐:《Banjo Rag Time》;《Belle of the Creoles》。 1900:Bunk Johson与PG Loral一起巡演;King Oliver出现在了儿童爵士乐团体乐队。 生日:Wilbur DeParis 1/11; Walter Page 2/9; Tommy Ladnier 5/28; Louis Armstrong 7/4; George Lewis 7/13; Don Redman 7/29; Ethel Waters 10/31。 音乐:《The Voodoo Man》,《Blackville Strutters Ball》(Bert Williams-GWalker)。 1901:生日:Paul Barbarin 5/5; Edmond Hall 5/15。 音乐:《Chocolate Cream Cake Walk》;《Hunky Dory Characteristic Walk March》。 1902:Jelly Roll Morton在新艾尔良的Tenderloin District开始演出。 生日:Jimmie Lunceford 6/6; Buster Bailey 7/19。音乐:《Naked Dance》(Tony Jackson); 《The Rag Time Dance》(Joplin);《Bill Bailey》;《Won’t You Please Come Home?》。 1903:Scott Joplin的Ragtime剧《A Guest of Honor》在圣路易斯上演。 生日:Bix Beiderbecke 3/10; Ben Pollack 6/22; Jimmy Rushing 8/26。 音乐:《S Louis Rag》(Turpin);《Ida》。 1904:国家Ragtime竞赛在圣路易斯举行。 生日:Eddie Lang; Pete Johnson; Jimmy Dorsey 2/29; Glenn Miller 3/1; Bing Crosby 5/2; Fats Waller 5/21; Pinetop Smith 6/11; Count Basie 8/21; Joe Venuti 9/1; Eddie Condon 11/16; Coleman Hawkins 11/21。 音乐:《Red Devil Rag》;《The S Louis Tickle》。 1905:生日:Meade Lux Lewis; Red Nichols 5/8; Jack Teagarden 8/20; Tommy Dorsey 11/19; Earl Hines 12/28。 音乐:《My Gal Sal》。 1906:George Baquet与Superior乐队合作。 生日:Barney Bigard 3/3; Frank Teschemacher 3/14; Pee Wee Russell 3/27; Bud Freeman 4/13; JCHigginbotham 5/11; Johnny Hodges 7/25; Vic Dickenson 8/6; Muggsy Spanier 11/9。 音乐:《Dill Pickles Rag》;《Chinatown》;《My Chinatown》

西方音乐史在我的记忆当中就是以一些歌剧高雅艺术为主。

鉴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帕格尼尼精妙绝伦的演奏技巧和火热的演奏风格正是浪漫派作曲家渴求的境界,激发了许多音乐家的热情,追随效法者甚众。他们一方面在技巧和演奏风格上提高精进,另一方面直接从帕格尼尼的音乐里获取灵感,把他的作品改编成其它乐器的独奏曲,或者是以他的音乐主题为素材创作出自己的音乐。在大量的改编曲里,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几位大作曲家的手笔,其中包括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作为音乐会曲目至今还频繁演出的当推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狂想曲是这样一种曲式:它以烈焰般的激情歌颂狂傲不羁的英雄气概,用饱满的热情表现民族精神。狂想曲不是从古典时期继承来的形式,它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激情锻造出的曲式,音乐内容一气贯通的单乐章作品。拉赫玛尼诺夫写的这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可以称之“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音乐取材于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铺衍成一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这24个变奏前后分成三组,很像是不间断连续演奏的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且独奏钢琴与乐队展开炫技性的竞奏,又很符合协奏曲。但是从音乐狂热的激情和艰深的技巧看,还是应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标题理解为狂想曲。  作为一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首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而且技巧精湛,风格健朗,他的名字被列入伟大钢琴家的行列,他在当时唱片录制技术已经很完善,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听到他的演奏艺术。如此说来,拉赫玛尼诺夫要比他的老师柴科夫斯基幸运得多,他不必像柴科夫斯基那样拿着新完成的协奏曲去征求钢琴家的意见,结果触了霉头,一部不朽之作被说了个一无是处。拉赫玛尼诺夫写钢琴音乐从不担心技术问题,有些技巧艰深的部分,音乐甚至是在跟着飞舞的手指奔跑,听凭它把音乐带到哪里,浪漫派音乐里充满的热情往往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部狂想曲的同时就在考虑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剧情构思,编舞导演当然又是芭蕾大师福金。

你想知道的里面都有!!

西方音乐史论文2000字

1.布艮第乐派  15 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布艮第(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等)宫延的音乐家群体.该乐派音乐风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的影响,音响上趋于优美细腻,悦耳和谐,尤以三度的旋律音程,布艮第乐派也被称作第一尼德兰乐派。乐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第一代作曲家杜费(Guillaume Dufay 约1400-1474)和班舒瓦(Gilles Binchis 约1400-1460),创作了大量表现宫廷爱情的三声部的歌谣曲(在三声部中,高音部最为突出)  2、佛兰芒乐派  15、16世纪活跃在佛莱芒的音乐家群体。佛兰芒乐派使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把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而且常采用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佛兰芒是历史地区,也称作尼德兰地区,即今天比利时及法国西北部。音乐史上称佛兰芒乐派为第二 、第三尼德兰乐派。佛莱芒第二代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 Pres,约1440-1521),第三代作曲家奥兰多迪拉索(Orlando di Lasso,约1532-1594)等人。影响很大。  3、罗马乐派  代表音乐家帕勒斯特里那(Palestrina,约1525-1594)。与同时代相比音乐风格较为保守,很少用变化音,即使用变化音和不协和音也是非常谨慎地进行解决,因此音响纯净和谐。采用模仿式复调。旋律平稳流畅,很少大跳,采用自然音阶教会调式,在拉丁文歌词的处理上注重重音及其含义,整体结构清晰。基本不用乐器伴奏,只有少量使用管风琴。  4、威尼斯乐派  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音响恢弘,色彩绚丽,采用双合唱队(甚至达到五个合唱队),有乐器伴奏,如管风琴、号角、维奥尔琴等。器乐以庄严、灿烂,对比鲜明为特点。威尼斯城内的马库斯教堂为其活动中心,该乐派对欧洲器乐的形成和主调音乐的早期发展,有较大影响。 威尼斯乐派作曲家:维拉尔特(Willaerte,约1485-1562),加布里埃利(叔AGabrieli,约1515-1586、侄GGabriele,约1557-1612)。

鉴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帕格尼尼精妙绝伦的演奏技巧和火热的演奏风格正是浪漫派作曲家渴求的境界,激发了许多音乐家的热情,追随效法者甚众。他们一方面在技巧和演奏风格上提高精进,另一方面直接从帕格尼尼的音乐里获取灵感,把他的作品改编成其它乐器的独奏曲,或者是以他的音乐主题为素材创作出自己的音乐。在大量的改编曲里,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几位大作曲家的手笔,其中包括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作为音乐会曲目至今还频繁演出的当推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狂想曲是这样一种曲式:它以烈焰般的激情歌颂狂傲不羁的英雄气概,用饱满的热情表现民族精神。狂想曲不是从古典时期继承来的形式,它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激情锻造出的曲式,音乐内容一气贯通的单乐章作品。拉赫玛尼诺夫写的这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可以称之“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音乐取材于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铺衍成一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这24个变奏前后分成三组,很像是不间断连续演奏的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且独奏钢琴与乐队展开炫技性的竞奏,又很符合协奏曲。但是从音乐狂热的激情和艰深的技巧看,还是应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标题理解为狂想曲。  作为一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首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而且技巧精湛,风格健朗,他的名字被列入伟大钢琴家的行列,他在当时唱片录制技术已经很完善,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听到他的演奏艺术。如此说来,拉赫玛尼诺夫要比他的老师柴科夫斯基幸运得多,他不必像柴科夫斯基那样拿着新完成的协奏曲去征求钢琴家的意见,结果触了霉头,一部不朽之作被说了个一无是处。拉赫玛尼诺夫写钢琴音乐从不担心技术问题,有些技巧艰深的部分,音乐甚至是在跟着飞舞的手指奔跑,听凭它把音乐带到哪里,浪漫派音乐里充满的热情往往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部狂想曲的同时就在考虑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剧情构思,编舞导演当然又是芭蕾大师福金。

中西方音乐史论文800字

1899:Buddy Bolden乐队在新艾尔良街区和开放公园开始爵士乐演出;Eubie Blake在Baltimore进行Ragtime演出;Scott Joplin的《Original Rags》和《Maple Leaf Rag》在Sedalia问世。 生日:Duke Ellington 4/29。 音乐:《Banjo Rag Time》;《Belle of the Creoles》。 1900:Bunk Johson与PG Loral一起巡演;King Oliver出现在了儿童爵士乐团体乐队。 生日:Wilbur DeParis 1/11; Walter Page 2/9; Tommy Ladnier 5/28; Louis Armstrong 7/4; George Lewis 7/13; Don Redman 7/29; Ethel Waters 10/31。 音乐:《The Voodoo Man》,《Blackville Strutters Ball》(Bert Williams-GWalker)。 1901:生日:Paul Barbarin 5/5; Edmond Hall 5/15。 音乐:《Chocolate Cream Cake Walk》;《Hunky Dory Characteristic Walk March》。 1902:Jelly Roll Morton在新艾尔良的Tenderloin District开始演出。 生日:Jimmie Lunceford 6/6; Buster Bailey 7/19。音乐:《Naked Dance》(Tony Jackson); 《The Rag Time Dance》(Joplin);《Bill Bailey》;《Won’t You Please Come Home?》。 1903:Scott Joplin的Ragtime剧《A Guest of Honor》在圣路易斯上演。 生日:Bix Beiderbecke 3/10; Ben Pollack 6/22; Jimmy Rushing 8/26。 音乐:《S Louis Rag》(Turpin);《Ida》。 1904:国家Ragtime竞赛在圣路易斯举行。 生日:Eddie Lang; Pete Johnson; Jimmy Dorsey 2/29; Glenn Miller 3/1; Bing Crosby 5/2; Fats Waller 5/21; Pinetop Smith 6/11; Count Basie 8/21; Joe Venuti 9/1; Eddie Condon 11/16; Coleman Hawkins 11/21。 音乐:《Red Devil Rag》;《The S Louis Tickle》。 1905:生日:Meade Lux Lewis; Red Nichols 5/8; Jack Teagarden 8/20; Tommy Dorsey 11/19; Earl Hines 12/28。 音乐:《My Gal Sal》。 1906:George Baquet与Superior乐队合作。 生日:Barney Bigard 3/3; Frank Teschemacher 3/14; Pee Wee Russell 3/27; Bud Freeman 4/13; JCHigginbotham 5/11; Johnny Hodges 7/25; Vic Dickenson 8/6; Muggsy Spanier 11/9。 音乐:《Dill Pickles Rag》;《Chinatown》;《My Chinatown》

公元11-13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盛行,反映封建骑士文化的诗歌与音乐---游吟诗人歌曲,从12、13世纪在法国流传起来。游吟诗人的发源地是法国南部,特别是南部文化中心的普罗旺斯,南部的游吟诗人“特罗巴多”用奥克语演唱,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北部的游吟诗人“特罗威尔”用奥依语演唱。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段落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游吟诗人的成分是贵族,后来也有出身较低而有出色才能的艺人。游吟诗人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他们自作词曲,自己演唱,歌曲的内容大部分是爱情歌曲,爱情歌曲的题材有康佐(宫廷之恋)、晨歌(恋人幽会,清晨惜别,通常以骑士与守夜人对话形式,守夜人不断发出“天将黎明”的告诫)、田园歌(骑士与牧羊女在在乡间不期而遇的浪漫故事,有时加入二三人,成为音乐剧),在这些爱情歌曲中妇女成为崇拜的对象。中世纪法国文学一直是欧洲文学的摇篮,游吟诗人的艺术渊源于礼仪圣咏,保留了传统的教会音阶,甚至是礼仪原形的母题。中世纪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游吟诗人,如南方的文塔多恩,他著名的作品是《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北方著名的游吟诗人有嘎什•布吕勒,他写了大量的各类歌曲,有传统的单声形式,也有如回旋歌、经文歌等多声部复调歌曲。游吟诗人歌曲是以游吟诗体谱写的,与格里高利圣咏相比,它的旋律乐句清晰而且具有诗韵的节奏。虽然采用的是中世纪教会调式,但运用了变化音而近似于近代的大小调。对后世调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音乐的发展及评价 关键词:英文流行音乐发展史 西方流行歌曲简史 关于我们的调查

自己到书店买啊,到那有好多好多上面的答案不是很准都是,不是回答你的答案

中西方音乐史论文1500字

西方音乐史在我的记忆当中就是以一些歌剧高雅艺术为主。

16世纪末、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camerata,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 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如西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史,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 第二,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 第三,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如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

  • 索引序列
  • 西方音乐史论文1000字
  • 西方音乐史论文3000字
  • 西方音乐史论文2000字
  • 中西方音乐史论文800字
  • 中西方音乐史论文15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