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气象科技编辑部

气象科技编辑部

发布时间:

气象科技编辑部

1、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2、国家气象局与国土资源部属于平级关系,没有隶属关系。扩展资料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气象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二)组织拟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 ,组织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编制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三)承担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负责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和重大气象保障;组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气象局

气象局?。。。

工作室叫做气象台

气象局,是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在中国,一般指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气象局,指从事气象业务的政府单位。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职责包括:(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 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 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 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 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 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 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 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 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 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 源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 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 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 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 明建设。 (九)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京东提示: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尤其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就餐前做好手部清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等。来自美国的进口高级医用口罩普卫欣,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传播的细菌,而且佩戴舒适,不憋气、无勒痕,与皮肤接触的材质经过防过敏处理,适合春季佩戴。

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

刊名: 气象科技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1-6345CN: 11-2374/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气象科技创刊时间:197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甘肃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处是甘肃省气象局领导下的主管气象事业及科研发展规划(计划)、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气象科技创新中心运行管理、区域协调等工作的职能处室。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处长1人、副处长1人、助理调研员1人、其他工作人员2人。一、科技发展与管理 负责建立面向研究型业务发展需求的科技立项与管理机制。 针对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负责编制和组织区域气象科技发展规划、计划。 以项目为支撑,提升气象业务科技服务能力,培养创新型科研和业务带头人,负责组织实施气象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和管理。 负责组织建立科技和业务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及新技术、新业务的中试与推广工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业务转化。 负责科技成果的登记、管理。二、区域协调 负责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负责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管理。 负责组织落实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 负责组建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并负责落实相关工作。 负责协调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各业务实体科技合作。 承办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区域中心日常工作。 1、贯彻国家人事、劳动、工资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制定气象部门人事、劳动、工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组织开展气象行业人事劳动政策调研工作。2、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方轩、政策的部署,组织制定本省气象部门机构编制方案,并按批准后的方案组织实施。3、负责气象部门科级以上机构和领导职数的监督和管理;承办有关机构撤并、规格升降等的审核和报批。4、负责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地市州气象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局管干部的考核任免。5、负责局机关、局直属单位地市州气象局领导班子后备干部考察、选拔和管理协助各单位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6、组织实施气象行业的中、高级专业职称评审办法。指导协本省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气象行业技术工人等级培训考核管理工作;负贡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管理工作。7、负责气象部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部门特殊津贴和其他人才的选拔、报批和管理。8、负责各类人员总量控制,组织拟定气象部门人员需要规划和劳动工资计划并指导实施。9、负责劳动工资、劳保福利、安全生产、工资基金管理的指导;调整本省艰苦台站和其他津贴的挥准,报批后监督执行。10、负责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归口管理,研究拟定本省气象部门事业单位奖惩、辞退等管理力、法的实施意见,负贡局机关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11、负责招工、聘干和社招学生来源计划和分配工作、复转军人接收安置,和援藏人员内调安置工作。12、负责省局内部人才交流工作,协调本部门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13、负责指导人档案工作。承办局机关和局管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出国人员政审和日常人事工作。l4、负责侨务和落实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贡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l5、承办中国气象局人事劳动司和省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甘肃省政府挂靠在甘肃省气象部门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机构。内设综合管理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室、人影技术开发实验室(高山地区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实验室)、飞机增雨基地 4个正科级单位。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指导;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组织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培训和开展经验交流;承担气象科技与人工影响天气开发试验工作;承担高炮火箭增雨、防雹作业点的审核、作业人员上岗证核发、人影作业工具、弹药和作业人员的管理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开展相关的科研和观测试验研究工作。

气象科技编辑部待遇

现在就业的待遇都是很不错的,因为学历很高,能够找到很合适的工作,薪资也很高,一般都会去气象局和空管局工作,也有选择去一些专业的科研所,这些都是国企,待遇很好。

2011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名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3 高原气象4 应用气象学报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6 气象7 热带气象学报8 气象科学9 气候与环境研究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就业待遇是非常好的,而且现在的就业单位是非常喜欢研究生和博士的,学历高的话,出来找工作也会特别容易。

【定义】气象局,是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类型划分】在中国,一般指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中国气象局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不是行政机构,不列入政府序列。但是,中国气象局这类事业单位因其承担的事务专业性特别强、事务特别重要,具有特殊性,因此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列入国务院机构序列。【主要职责】(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 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 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 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 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 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 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 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 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 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 源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 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 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 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 明建设。 (九)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其他】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气象业务主管部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日本称“气象厅”,美国称“美国国家气象局”,英国称“英国气象局”。

气象科技编辑部网站

中国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

你可以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投稿,这个是专门搞气象的专业,有许多资深的教授,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怎么说呢,唯一一个敢说真相的节目,关键还不准。

2011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名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3 高原气象4 应用气象学报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6 气象7 热带气象学报8 气象科学9 气候与环境研究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象科学编辑部

(一)气象资料生产与分类气象数据资料信息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气象信息中心收集管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利用气象仪器、气象雷达、气象火箭、气象卫星及其他遥感、遥测设备对大气进行综合观测,并用计算机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在各个地方还有大量气象人员收集气象信息。气象数据是指我国按照气象业务要求布设的各类气象台站(含气象卫星)观测、积累的及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存档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气象资料及其整编、分析成果。按照国家和中国气象局保密规定,气象数据的共享和提供利用划分保密的等级包括绝密、机密、保密、内部、公开五级。根据气象数据内容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气象数据具体分成了15类:高空气象资料、地面气象资料、气象辐射资料、海洋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资料、冰雪圈资料、大气化学与大气物理资料、水文气象资料、日地物理资料、分析资料、气象灾害资料、历史及替代资料、土壤与植被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卫星资料。(二)气象资料的服务机构由于服务机构的不同,气象资料数据信息的服务内容不一样。当前,气象资料数据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及中国气象局图书馆。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主要是在线提供天气信息、灾害预警、气象科学知识、气象政策信息、气象产品信息等资料的浏览、下载,国家气象中心主要是在线或离线提供各类气象科学数据资料。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专题服务包括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图书馆文献资料通讯、中国暴雨动态、城市环境动态,特色馆藏包括WMO出版物、AMS连续出版物;顾客天地包括咨询台、图书荐购、常用科学数据、世界主要城市气象数据;网络导航包括网上数据库连接、专业图书馆连接、气象类教育机构连接;书刊检索包括馆藏书刊检索、维普中文期刊、MGA文摘数据库、全国期刊联合目录、中文气象科技文献和气象期刊文摘;数字资源包括书生电子图书、AMS会议全文数据库、AMS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级气象基础信息、计算机、骨干网络和通信资源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及服务任务,同时它还承担着WMO亚洲区域气象通信中心、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和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中国中心[WDC-D(M)] 的任务,与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以下简称“气象资料室”)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分中心(北京)[WDC(M)for Beijing]是“一个单位,三块牌子”,是全国气象数据中心,也是国家专业档案馆之一,隶属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作为中国气象学科的国家级数据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骨干计算机网络系统、CMA-Internet系统和气象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和服务;负责承担全国和全球范围的气象数据及其产品的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服务;研究与应用最新数据处理技术;加工和开发各类气象数据产品;承担国家级气象档案馆的任务职责,负责全国气象记录档案和工作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和服务;承担数据和档案业务对省级的技术指导。各省级气象资料室开展本辖区范围的气象资料社会化服务,及时向国家气象数据中心上报气象数据等具体业务。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08年5月成立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国家级媒体气象服务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服务以及全国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技术指导等任务。下设三个管理机构和产品服务室、网络服务室、科普宣传室三个业务机构,承担国家级公共气象信息收集、产品加工、制作和服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服务;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等公共气象服务门户网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科普宣传以及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公众满意度调查等业务。为各级政府、公众、行业和专门顾客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不断提高气象服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中国气象图书馆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气象专业文献收藏中心和气象专业文献检索中心。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的职能与任务是全面收藏国内外(尤其是国外)气象专业的各种出版物(期刊、图书、技术报告、会议文集、WMO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利用各种手段(传统借阅、刊物编辑、计算机检索、网络服务)向全国气象部门及国家有关部门(海洋、农业、环境、民航和大学等)的科研、业务单位提供专业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现有藏书2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0万余册,期刊100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700余种,中文期刊300余种,馆藏书刊70%为外文书刊,语种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馆藏书刊覆盖了80%的专业出版物。读者凭个人有效证件办理借书证,即可入馆借阅。近年来图书馆引进了荷兰Kluwer Online外文期刊数据库、ScienceDirect外文期刊数据库、书生中文电子图书、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文摘等网络数据库,开发了中文气象科技文献库、外文气象期刊文摘库、美国气象学会会议文集数据库等多种文献数据库,图书馆馆藏书目资源信息也通过网络为顾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与文献提供服务。

中国气象局局直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行政管理局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报社 气象出版社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气象学报 高原气象 气象 应用气象学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学 中国农业气象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浙江气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四川气象 陕西气象 山西气象 山东气象 气象与环境学报 气象科技 气象教育与科技 内蒙古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气象与减灾研究 吉林气象 暴雨灾害 黑龙江气象 气象与环境科学 贵州气象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东气象 干旱气象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青海气象 共34个%5Ee_name%5Ec_name&Value=%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NaviLink=%e6%a3%80%e7%b4%a2%3a%e6%b0%94%e8%b1%a1具体你点击上述网址上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看看,你看到每个期刊的信息及其全文内容。

  • 索引序列
  • 气象科技编辑部
  • 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
  • 气象科技编辑部待遇
  • 气象科技编辑部网站
  • 气象科学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