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中国外交六十年》(王逸舟谭秀英)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MOeqf8GAw 提取码:skyt    书名:中国外交六十年作者:   王逸舟 / 谭秀英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280内容简介《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内容简介:由于种种原因,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外交,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究;在若干领域,中国学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国同行的后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中国学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话,它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及大国博弈过程的讨论。理论研究是与实际进程一致的。过去的外交基本上局限在“高政治”领域,多半是围绕战争与和平、重要国家的关系调整和主要领导人的“大手笔”推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和推进,中国外交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目标的前提下,公众有了更多了解和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交工作有了更多的使命、动力和目标,呈现多元、多样的“树状”形态,在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政治与经济、军事安全、社会文化、体育及贸易往来、地方与中央关系、民族区域特色等——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夸张地讲,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史卷的壮观与多彩,不只在中国自身历史上少有,即便从世界史范围观察也不多见。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本丛书是一种“弥补空白”的尝试,是中国学者自己而非外人对“自家事务”的理论述说。作者简介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等职。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波兰危机》(1988)、《当代国际政治析论》(1995)、《西方国际政治学》(1998)、《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2003)、《中国外交新高地》(2008)。译著包括:《经济体制》(1987)、《政治与市场》(1992)、《政治学概论》(1993)、《权力精英》(1994)。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先后到过四十多个国家访学、研究和参会;其中,1996年到1997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做访问学者。

《大外交》([美国] 亨利·基辛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PNNF书名:大外交作者:[美国] 亨利·基辛格译者:顾淑馨豆瓣评分:9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年份:1997页数:778内容简介:《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简介:亨利·基辛格,1973年9月22日就任美国第56任国务卿,直到1977年1月20日卸任。1969年1月20日至1975年11月3日,任总统国家安全助理。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中国外交六十年》(王逸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og 提取码:p0ty书名:中国外交六十年作者:王逸舟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9-9页数:280内容简介:《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内容简介:由于种种原因,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外交,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究;在若干领域,中国学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国同行的后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中国学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话,它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及大国博弈过程的讨论。理论研究是与实际进程一致的。过去的外交基本上局限在“高政治”领域,多半是围绕战争与和平、重要国家的关系调整和主要领导人的“大手笔”推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和推进,中国外交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目标的前提下,公众有了更多了解和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交工作有了更多的使命、动力和目标,呈现多元、多样的“树状”形态,在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政治与经济、军事安全、社会文化、体育及贸易往来、地方与中央关系、民族区域特色等——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夸张地讲,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史卷的壮观与多彩,不只在中国自身历史上少有,即便从世界史范围观察也不多见。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本丛书是一种“弥补空白”的尝试,是中国学者自己而非外人对“自家事务”的理论述说。

《摩登时代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世界》([英]保罗·约翰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QA 提取码:SKBB    书名:摩登时代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世界作者:  [英国] 保罗·约翰逊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品方: 甲骨文副标题: 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世界原作名: Modern Times: The World from the Twenties to the Nineties译者: 秦传安出版年: 2016-1页数: 1180豆瓣评分:8内容简介  · · · · · ·本书英文原名Modern Times: The World from the Twenties to the Nineties ,是保罗·约翰逊较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美国版全书厚达近900页。全书分为20章,从科学革命的划时代事件“相对论”提出讲起,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批判意味、怀疑意味。迄今为止可以说最为我们熟知的的20世纪历史,在他的笔下时常呈现的是另外一种面貌,比如对于相对论及其提出者、贡献者、追捧者的新认识,以及他对于诸多被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等等。保罗·约翰逊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其后的洋洋百万言讲述或曰剖析的实质上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和裂变——欧洲在1914-1918年自杀式的迷狂、1939-1945年歇斯底里的虐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的迷醉和理性微声、美国从世界一隅的天命崛起及其一代代个性迥异的领导人的表现、1930-1940年代旧欧洲东西两部分的分道扬镳和惊人类比、亚洲的日本在二战前的“地狱神权国家”面貌、中国自晚清开始的一系列无力挣扎……20世纪每个年代都被赋予了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来自他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势力力量对比和全球形势演变的深刻洞察。与在《知识分子》一书中一样,保罗·约翰逊到处挖苦讽刺,以充满批判的冷嘲热讽描绘20世纪,特别是各时代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没有人云亦云的评论、跟从、赞颂,这部1991年修订完成的巨著现在读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启发意义极大。20世纪的历史,不能没有《摩登时代》这一精彩的注脚。一部真正卓越的历史著作……《摩登时代》把历史意识和批评意识结合了起来。它远不止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虽说里面充满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流要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智性愉悦。——罗伯特•尼斯贝特(Robert Nisbet)《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一本才华横溢、质地厚密、在智力上颇有挑战性的书,其看待历史事件的新观点,以及观照60年来世界上那些重要行动者和影响力人士的性格特征的崭新视角,频繁地让我们讶异,甚至是震惊,这些人分布于政治、军事、经济学、科学、宗教和哲学等各个领域。——埃德蒙•富勒(Edmund Fuller)《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这部我们时代(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涵盖深广,曲径通幽,击中了所有的亮点和热点: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迄至1980年代。……真是一位当代门肯,约翰逊妙趣横生,泥沙俱下,其可读性之强,令人欲罢不能。——《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就其惊人的新鲜感而言,约翰逊的洞察力常常是卓越的,而且很有价值。——彼得•洛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一部不可思议地敏锐而综合的记述。——戴维•格雷斯(David Gress)《评论杂志》(Commentary)一部引人注目的著作。……它是一部有力、鲜活、引人入胜、很有刺激性的1917年以来的世界史。——休•托马斯(Hugh Thomas)《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这是一份包罗万象的解释,诠释了自1919年凡尔赛调停失败以来的世界史。其中心主题是道德相对主义的破产,社会工程学,以及极权主义政权,这些全都在他的分析中联系起来了,还有开放社会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本书注定要引起争议。……然而,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约翰逊的知识视野渊博浩淼,他的引文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适当的问题,他很有窍门。他把这个世纪看作是一个屠戮的时代,但也是一个人类进步的时代。——《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保罗•约翰逊的《摩登时代》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是当代世界一部包罗万象的叙事史,与此同时,也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以及特殊意义上的当代史所作的持续而热情的思考。——《美国旁观者》(American Spectator)作者简介  · · · · · ·保罗·约翰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大人物。1928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毕业。他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任《新政治家》编辑,但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思想右转,并成为支持英国政治保守主义的著名知识分子代表。他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论知识分子》、《犹太人史》、《摩登时代》、《美国人民史》、《英国人民史》、《艺术:一段新历史》等。他定期为全球最著名的报纸及杂志写稿,包括英国《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现为《观察家报》、《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

《外交》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中国外交六十年》(王逸舟谭秀英)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MOeqf8GAw 提取码:skyt    书名:中国外交六十年作者:   王逸舟 / 谭秀英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280内容简介《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内容简介:由于种种原因,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外交,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究;在若干领域,中国学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国同行的后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中国学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话,它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及大国博弈过程的讨论。理论研究是与实际进程一致的。过去的外交基本上局限在“高政治”领域,多半是围绕战争与和平、重要国家的关系调整和主要领导人的“大手笔”推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和推进,中国外交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目标的前提下,公众有了更多了解和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交工作有了更多的使命、动力和目标,呈现多元、多样的“树状”形态,在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政治与经济、军事安全、社会文化、体育及贸易往来、地方与中央关系、民族区域特色等——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夸张地讲,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史卷的壮观与多彩,不只在中国自身历史上少有,即便从世界史范围观察也不多见。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本丛书是一种“弥补空白”的尝试,是中国学者自己而非外人对“自家事务”的理论述说。作者简介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等职。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波兰危机》(1988)、《当代国际政治析论》(1995)、《西方国际政治学》(1998)、《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2003)、《中国外交新高地》(2008)。译著包括:《经济体制》(1987)、《政治与市场》(1992)、《政治学概论》(1993)、《权力精英》(1994)。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先后到过四十多个国家访学、研究和参会;其中,1996年到1997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做访问学者。

《向和平宣战》([美]罗南·法罗(Ronan Farrow))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Lvg 提取码: bh3x书名:向和平宣战作者:[美]罗南·法罗(Ronan Farrow)译者:李茸豆瓣评分: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9页数:680内容简介:外交政策正在经历一种可怕的转变,永久地改变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国务院里的办公室里空荡荡,原本充斥着经验丰富的顾问和外交官们的国务院,如今却只剩下一些实战经验不足的新手和外行;国务院也距离重要的外交决定制定过程越来越远,五角大楼、中情局等机构的介入却日益加深。作者简介:罗南•法罗(Ronan Farrow)是美国的一位调查报道记者,现任《纽约客》杂志撰稿人及HBO电视网的纪录片制作人,曾任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和全国广播公司(NBC)新闻节目的主播和记者,其作品还经常在《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刊上发表。他获得过诸多奖项,其中包括普利策奖、乔治•波尔克奖(George Polk Award)和美国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并且入选过《时代》杂志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法罗还是一名有执业资格的律师以及前任美国国务院官员,现居纽约市。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大外交》([美国] 亨利·基辛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PNNF书名:大外交作者:[美国] 亨利·基辛格译者:顾淑馨豆瓣评分:9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年份:1997页数:778内容简介:《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简介:亨利·基辛格,1973年9月22日就任美国第56任国务卿,直到1977年1月20日卸任。1969年1月20日至1975年11月3日,任总统国家安全助理。

《中国外交六十年》(王逸舟谭秀英)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bMOeqf8GAw 提取码:skyt    书名:中国外交六十年作者:   王逸舟 / 谭秀英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280内容简介《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内容简介:由于种种原因,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外交,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究;在若干领域,中国学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国同行的后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中国学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话,它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及大国博弈过程的讨论。理论研究是与实际进程一致的。过去的外交基本上局限在“高政治”领域,多半是围绕战争与和平、重要国家的关系调整和主要领导人的“大手笔”推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和推进,中国外交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目标的前提下,公众有了更多了解和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交工作有了更多的使命、动力和目标,呈现多元、多样的“树状”形态,在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政治与经济、军事安全、社会文化、体育及贸易往来、地方与中央关系、民族区域特色等——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夸张地讲,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史卷的壮观与多彩,不只在中国自身历史上少有,即便从世界史范围观察也不多见。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本丛书是一种“弥补空白”的尝试,是中国学者自己而非外人对“自家事务”的理论述说。作者简介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等职。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波兰危机》(1988)、《当代国际政治析论》(1995)、《西方国际政治学》(1998)、《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2003)、《中国外交新高地》(2008)。译著包括:《经济体制》(1987)、《政治与市场》(1992)、《政治学概论》(1993)、《权力精英》(1994)。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先后到过四十多个国家访学、研究和参会;其中,1996年到1997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做访问学者。

外交学者杂志中文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中国1945》([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gg4VJVyZD4gVeHv_cY-Yw 提取码: p5yd书名:中国1945作者:[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译者:季大方豆瓣评分: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3-1页数:480内容简介: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之年,也是中国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对日作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最终的和平,内战的阴影开始在中国上空笼罩,原本就复杂的国共两党关系更因美国和苏联的介入而增加了更多变数。《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用引人入胜的笔调描述了这个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他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在《中国1945》一书中,作者从1944年年底至1945年年初的畹町战役写起,然后回顾了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接着对二战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变化、中国通们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议及争论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考察,讲述了有关1945年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精辟地分析了其中纷繁杂乱的构成要素,如美国外交官、军事领导人和舆论制造者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为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交锋,等等。作者,在1945年所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作者在书中挑战了我们熟悉的现代中美关系起源的看法。他认为,以下两种观点,即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之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并且,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A riveting account of the watershed moment in America’s dealings with China that forever altered the course of East-West If you read only one book on this crucial period, M Bernstein’s work should be —The Washington TimesElegant and compelling…This thoughtful book moves decisively beyond sterile old debate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end, China’s fate in 1945 wa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not Americans, to —Foreign AffairsExtensively researched… [Bernstein’s] findings about the limits of US influence in China are relevant to more recent American interventions in Iraq and A—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Stimulating…A timely analysis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realities of American engagement in A—Publishers Weekly目前美国与中国在东亚主导角色上的竞争,根源可追溯到1945年时的那段复杂历史。理查德•伯恩斯坦对二战期间和之后美中两国关系所做的引人瞩目并令人激动的深入研究,为那个时代的悲剧事件和多彩个性增添了熠熠发光的新鲜见解。对于非专业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历史著作的典范,它唯一的缺点是,一旦开始阅读就会让你手不释卷。——史蒂芬•I莱文(Steven I Levine)1945年年初,美国是有机会来构建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良好关系的。理查德•伯恩斯坦就所发生的事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重要故事,并为创造性的外交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在处理与中国以及与世界各地的关系上,这个教训现在依然是十分中肯的。——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当美国和中国正在探索大国关系的“新模式”时,理查德•伯恩斯坦的这本激动人心、内容详实的著作为更好地理解导致了今天的挑战的那个时代,提供了必要的诠释。《中国1945》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意识到美国卷入东亚事务的令人憎恶的复杂性,历史的重要性,以及那些制定重大决策的人物的有限视野。——杰罗姆•A科恩(Jerome A Cohen)在这本研究深入透彻、行文清晰明了的书中,理查德•伯恩斯坦描述了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分水岭:1945年。在这一年中,如万花筒般瞬息万变的中国政治和该国与美国以及整个世界之间反复无常的关系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1945》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人物,他们为此后半个世纪的游戏制定了规则。——奥威尔•谢尔(Orville Schell),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作者简介:理查德 •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合著),《终极之旅》(Ultimate Journey,《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走出忧伤》(Out of the Blue,《波士顿环球报》2002年度好书)等。季大方,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等,撰写及翻译著作十余部。

《美国十讲》(资中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vYODQs_Xg 提取码:w3xv    书名:美国十讲作者:资中筠豆瓣评分:5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4-1页数:328内容简介:这不是美国通史,也不是学术著作,是作者多年观察美国的心得,尽量用浅显的“大白话”讲出来。这些个人心得却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的结果。本书作者对美国的论述,是把美国作为一种文明或者西方文明的变异来研究的,特别是把美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作为一种人类正常的迥异于我们传统的政治文明来研究。作者简介: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1947年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仍继续著述,并应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专业为国际政治与美国研究,旁涉中西历史文化,近年来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2006年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选集)等。随笔集:《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学海岸边》(与陈乐民合著)等。译著:(法)巴尔扎克《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美)薇拉•凯瑟《啊,拓荒者!》,(英)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等。

  • 索引序列
  •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 《外交》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 《外交》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 外交学者杂志中文版电子版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