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在哪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在哪

发布时间: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在哪

外事学院,是中国,西安,所有垃圾学校中的战斗鸡。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25万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著作:《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主流诗学视域下的安徽文艺思想家》(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2013年——《百年西方美育中国化的理论反思》,《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滕固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论宗白华的文化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13/《朱光潜美学:在艺术与人生的交融地带》,《美与时代》2013/《宗白华艺术批评的思想、方法及其实践》,《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德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宗白华与现代中国艺术学演进之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13/ (CSSCI)《压抑语境下的美学“重建”——朱光潜美学思想前后期的逻辑关系》,《艺术百家》2013/(CSSCI)《“艺术美学”的当代诠释》,《美与时代》2014/《朱光潜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从<世说新语>旷观魏晋士人的生活美学》,《文艺评论》2014/(核心)《百年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反思——以宗白华为例》,《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14/(核心)

《国际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国际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联合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参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法》(参编,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条约法与实践》(译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法——基础、结构与挑战》(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演变中的国际法问题》(专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联合国专门机构法律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国际法》(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有效控制’原则在领土与海洋争端中的适用动向”(合著),《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6期;“全球治理与联合国的改革问题”,《国际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联合国改革背景下国际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合著),《国际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外交评论》,2010年第1期;“反措施与国际司法:变化中的国际法实施机制”,《中国国际法年刊》,2008年卷;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echanism: Universal Periodc Review, AALCO Quarterly Bulletin, V 4, 2008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法律机构探析”,《外交评论》2006年第3期;“《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一个并不完美的最好结果”,《法学家》2005年第6期;“反恐、保护人权与世界和平”,《外交评论》2005年第5期;“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论国际法的性质与当今的发展”,《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辑;“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法学家》2003年第5期;“国际法与伊拉克问题”,《人民日报》,2003年3月8日第3版;“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民主与法制出版社03年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WTO规则的实施机制:国内层面的考察”,《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世纪之交的西方国际法思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略论主权与两岸关系”,《法学评论》2001年第3期;“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条约的缔结程序”,《中国人大》2000年第10期;“恪守宪章实质精神,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光明日报》1999年7月19日;“人权高于主权——新炮舰政策的旗帜”,《人民日报》1999年5月14日;“科索沃、北约与国际法”,《民主与法制》1999年第9期;“格林伍德国际人道法(战争法)报告述评”,《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国际法与皮诺切特的豁免权”,《法制日报》1998年12月9日;“保护人权:现代法治的一个主题”,《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国际体制理论介评”,《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3期;“联合国财政危机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评论》1991年第4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程序与改革问题”,《中国国际法年刊》1990年卷。

四川文理学院创建于1976年,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行列,定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四川文理学院,是目前川东地区唯一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位于四川省东部重镇达州市,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此交汇,210、318国道和达渝、达成高速公路贯通全境,河市机场可直航成都、西安、武汉、广州等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学院占地总面积近800亩,老校区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新校区位于风光旖旎的莲花湖风景区。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8000多人,成教函授学生1800多人,在职教职工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08人,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117人,客座教授42人,外籍教师4人。设有中文、外语、社科、数学、物理与工程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初等教育、体育、教育科学与技术、管理系、思政部等14个系部15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和53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有巴渠文化、川陕苏区历史文化、高等教育、心理健康、应用电子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外语语言及应用、书法艺术等10个研究所。学校主要面向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江西、湖南、湖北、新疆、青海、黑龙江、海南、山东、河南、广西等15个省市招生,是一所融文理工经管学科于一体的省属普通高校。 建校3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人才立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狠抓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课程和专业设置日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自1995年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先后有17个队6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15项,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和电子设计大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被评为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高校文明校园单位”。2003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同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2004年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2006年被授予“十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主办有省级公开刊物《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在全国高校及学术界拥有大量读者,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SCI、EI等全文转载和收目。近三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0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15部,获得市厅级以上社科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7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 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了30000多名合格大学生,该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敬业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骨干,不少人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些人已成为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的教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著名作家、诗人、企业家等,学院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办学声誉。 在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购置了价值40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47间,馆藏图书66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学院在新区修建了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和运动场馆,学生宿舍全部实行了公寓化管理,每套寝室配备了独立的学习室和洗手间,安装了校园宽带网,部分寝室安装了空调和闭路电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当前,学院正抓住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达州市建设西部能源、化工基地的机遇,按照“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高举改革旗帜,不断研究和探索本科办学的新路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托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学院办成具有影响力的合格本科院 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川外”(SISU),始建于1950年4月,是在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创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和四川外语学院等五个发展时期。郭沫若亲笔题写“四川外语学院”校名。学校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坐落在嘉陵江畔、歌乐山麓,占地1000余亩,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学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专业单一的俄语专科学校发展成为拥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印地语和翻译、法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语种和专业,包括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19个系部(二级学院),2个独立学院,22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等国家级考试点,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外语教育优势,以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建校以来,为国家已培养8万余名高级涉外人才,许多校友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及所在单位的精英或骨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现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65%,多数教师曾在国外讲学、进修或研习。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一批专家学者和先进模范。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执教。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建设课程与重庆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古巴、埃及等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兄弟院校在师资培训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学校有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重庆市一级期刊,是外语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出版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著、词典、译著和教材;部分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教育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CSSCI、SSCI、A&HCI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学校图书馆藏有外国语言文学原版图书、语言类工具书等各类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近3000种。学校拥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努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四川轻化工学院始建于1965年,前身是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1983年更为现校名,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结合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省属本科院校。 四川轻化工学院位于四川省自贡市,校园占地41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四川省命名的园林式高等院校。学院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中外文专业期刊1500余种。在校学生7500人,其中本科生5500人,专科生1000人,成人学生1000人,研究生20余名。 四川轻化工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法律系、基础课教学研究部、外语部、体育部、计算中心等教学系部及成人教育学院。有信息与控制、化工设备设计、腐蚀与工程、机械工程、食品发酵、痕量分析等10余个研究所40余个实验室。开办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轻化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等本科专业及相应的专科专业。 四川轻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教师近500人,教授30人,副教授150余人。四川轻化工学院对外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高等学校建立了校际关系。 四川轻化工学院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学院每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类竞赛中取得国家级和省级优异成绩。学院倡导“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建院35年以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广泛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 川外语学院是我国建国初期首批创办的、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专业外国语学院,是西南地区外语教育与科研基地和外语资料与信息咨询中心,也是外交部在西南地区录用毕业生的定点院校。五十多年来,四川外语学院集聚了众多外语教育与科研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外语教育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外语科研成果,构建了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凝聚了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四川外语学院举办、四川德瑞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校园面积530余亩,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现有英语翻译系、英语经贸系、英语旅游系、英语外事管理系、英语师范系、日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法语系等9个教学系和1个外语教育培训中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拥有一支以高职称教师为学科带头人、高学历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在300多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43%,部分教师曾在国外学习、进修、讲学,常年聘有外籍教师和专家任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在秉承四川外语学院光荣传统、吸纳四川外语学院文化底蕴、应用四川外语学院教育资源的同时,坚持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确立了“中国同类高校中以外语学科为主、相关学科互相交叉、互为渗透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学应用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传播世界先进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时代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将“成人”与“成才”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崇尚严谨的治学精神、严密的教学组织、严格的学生管理,按照品德是灵魂、学识是根本、才能是基础、体质是保障的指导思想,建立了“1+N”(一个文凭+多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教学方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参照四川外语学院的标准,并根据生源的多元性、师资的特殊性、专业设置的市场性,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规程和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计划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采用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增强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常年聘请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任教,大多数专业课实行外语讲授。此外,还经常开展外语朗诵比赛、快速阅读王擂台赛、单词大王擂台赛、外语电影配音竞赛、外语晚会、外语角等活动。在按国家教学大纲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学院开办了翻译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导游资格认证、汽车驾驶、教师上岗证、普通话等级测试等7个人才培养项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这些培训,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多方面的职业技能,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好的自我发展能力。毕业生分别被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海南、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市用人单位录用,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的招生统一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从2004级开始,学生毕业成绩合格者由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颁发毕业证书,取得学位的本科学生由四川外语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2006年,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招生专业包括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其中,英语专业包括翻译、经贸、旅游、外事管理、师范、国际物流管理、涉外法律、电子商务、酒店管理、涉外文秘等专业方向,共有五个语种、十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二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二、学院全称: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院校国标码:13673)三、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银河东路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年的开拓进取,经历了短训、中专、大学三个阶段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下,昔日的训练大队已从初创时期仅有教员4人,学员49人的短训班发展到拥有专职教师500多人,在校学生10000余人,并形成了以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近年来,学院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创办了绵阳校区;并将原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在成都龙泉建立龙泉校区;占地800亩的成都航空港校区正在建设中,三年后学院在校学生将达到20000余人。 学院设立有电子系、计算机系、地球环境科学系、计算科学系、光电技术系、电子商务系、统计系、管理系、外语系等9个系和两课与公共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部,以及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开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气科学、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统计学、英语等本科专业,可授予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学士学位。同时,学院还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学院等国内知名大学长期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此外,学院还开办了多种层次、多种专业的成人学历教育。同时学院也非常重视非学历继续教育,设立了剑桥信息技术CIT培训中心,印度NIIT软件工程师培训点,中国气象局VSAT卫星通信培训中心,以及国家软件(成都)基地培训中心。 学院教学条件完备、设备先进。建立了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与微机接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信号处理(DSP)、通信原理、卫星通信、天气雷达、图象处理、电子商务模拟、会计电算化、金融电子化模拟等专业实验室,以及气象综合实习台。设立了计算机中心、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室等公共教学设施。校园网网管中心通过1000Mbps光纤与各大楼相连,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均可与因特网高速相连,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化办公、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学院图书馆在保留纸质图书的同时,还建有电子阅览室,新增了大量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已初具规模。 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52人,副教授190人,讲师140人,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60余人。一大批出国深造回国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我院还长期聘有外国专家从事英语课教学和部分专业课教学。 学院设有信息科学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图新技术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许多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高速数字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应用与开发、天气雷达数字化研究、生态监测系统研究、多媒体通信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GPS与GIS的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与单片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气象卫星信息处理与应用、环境评价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大气科学、电子商务等。 多年来,学院坚持理、工、文、管多学科发展,以工为主,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办学方向。学院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正在创建三个省级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优良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培养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0%,他们在我国的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环境保护、能源交通、教育科研、金融保险、农林水利、气象等行业和部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大部分已成为业务、管理骨干或者科学技术带头人,他们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调整和拓宽专业学科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重视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致力于培养面向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科技人才1956年10月建院,名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5月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多学科性综合大学。设有16个系,20个研究所,50个专业,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正、副教授500多名。馆藏图书80万册。本科专业 法学、社会学、英语、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地质学、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球物理学等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

儒教三经——易经  编辑推荐:  《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易经》的原初,就是一部占筮的书,所以必须从占筮的本身去理解,才能够有所契入和收获。但是,它又是一部反映先民的思想与人生观、世界观的书,所以应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本,甚至可以说支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作者简介:  李安纲,1959年生于山西河东、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先唐文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博士后。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化复兴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西游记》文化学会会长、《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图书介绍:  古代先民认识事物,总是先从自身开始的。所以,《易经·系辞传》会说: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 物之情。  且不论这位包羲氏是真有其人,还是一个部落的名字,但至少说明了古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和发现。一切文明的发源,都是与人类的自身活动分不开的,一切的学问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和幸福生活。所以,《易经》应该说是人类最早的认识世界与人生的百科全书,是最最简单的,又是包罗万象的,可以说是一切文明的源头。  可见,《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  《易经》最难懂,就在于它的卦象与文字。讲义理的人往往鄙薄象数,玩象数的人往往不懂义理,所以造成注家芸芸,但却常常不通文字的现象。  古人认为《易》有三义,简易、变易和不易。学会了《易经》,也就掌握了这三种简易、变易、不易的人生、自然大道。用简易的方法,去看待变易的事物,得到不易的真理,这才是真正把握了《易经》的真谛。  目 录:  序言  前言  易经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贵卦第二十二  复卦第二十三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系辞传上  系辞传下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李安纲,1959年生于山西河东、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先唐文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博士后。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化复兴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西游记》文化学会会长、《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图书介绍】  《论经》即是《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儒家祖师孔丘与弟子们对话的语录集,由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根据孔丘当时的言行记述整理而成,大约在战国前期。  本书共二十篇,均以前首句前二或者三字命名,约二万余字。反映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修养仁德从而成就圣贤君子的思想,反映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为人处世、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反映了多闻阙疑、述而不作的学术思想,反映了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种方面,都得到了深入和卓有成就的探讨,可以说是人生百科全书。虽然有时只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警微妙,发人深省。  此书还选用了历史上影响最大而又简明扼要的何宴《论语集解》作为原注,加以白话译释和要义探究,尽量符合原义,稍加阐发,以便指导当今人们的道德伦理重建和感情操性陶冶,培养智慧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从而真正感受到人的尊严和幸福。  【目 录】  序言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在儒教三经里《礼经》可以说是人们进入儒家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在对秩序的遵守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和幸福的感受。书中《礼记》之中抱括了古代所谓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古人的生活指南,所以从小必读。其中有两篇很重要,即是《大学》与《中庸》。前者讲成人的必修课,后者是人生的智慧术,都代表了东方文化的精魂,所以为历代大师所倾心与实践。本书采用最具有权威性的注释本,加以校勘标点,简体横排,译作白话,标明要义,古为今用,启迪智慧,丰富人生。  【作者简介】  李安纲,1959年生于山西河东、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先唐文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博士后。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化复兴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西游记》文化学会会长、《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图书介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需要雕琢,才能够成就各种各样的宝贝器玩;人类应该学习,从而成就各式各样的栋梁之材。  儒教注重社会的秩序,自然强调每一个人都能够仁者爱人,义者合宜,所以要求全社会的认真学习,修养自身,遵守礼乐。  要人学习,首先得有人去教导;有人去教导,首先得有教材和内容。所以,儒家的典型代表孔子一生所推行的,便是仁义礼乐。仁是核心,义是对于仁的体现和实践;礼是对仁的规定,乐是对义的宣扬。  仁义,是孔子教人学习的内容;礼乐,是他教人学习的教材。通过对礼乐的学习和修养,使人们获得对于仁义的理解和觉悟,从而成为新社会的新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在我们选择的儒教三部经书《易经》、《礼经》和《论经》中,《礼经》可以说是人们进入儒家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对于秩序的遵守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和幸福的感受。  《礼记》之中,包括了古代所谓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古人的生活指南,所以从小必读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25万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著作:《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主流诗学视域下的安徽文艺思想家》(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2013年——《百年西方美育中国化的理论反思》,《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滕固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论宗白华的文化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13/《朱光潜美学:在艺术与人生的交融地带》,《美与时代》2013/《宗白华艺术批评的思想、方法及其实践》,《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德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宗白华与现代中国艺术学演进之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13/ (CSSCI)《压抑语境下的美学“重建”——朱光潜美学思想前后期的逻辑关系》,《艺术百家》2013/(CSSCI)《“艺术美学”的当代诠释》,《美与时代》2014/《朱光潜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从<世说新语>旷观魏晋士人的生活美学》,《文艺评论》2014/(核心)《百年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反思——以宗白华为例》,《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14/(核心)

外事学院,是中国,西安,所有垃圾学校中的战斗鸡。

太多了,你还是自己去书店买吧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国际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国际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联合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参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法》(参编,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条约法与实践》(译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法——基础、结构与挑战》(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演变中的国际法问题》(专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联合国专门机构法律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国际法》(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有效控制’原则在领土与海洋争端中的适用动向”(合著),《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6期;“全球治理与联合国的改革问题”,《国际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联合国改革背景下国际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合著),《国际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外交评论》,2010年第1期;“反措施与国际司法:变化中的国际法实施机制”,《中国国际法年刊》,2008年卷;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echanism: Universal Periodc Review, AALCO Quarterly Bulletin, V 4, 2008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法律机构探析”,《外交评论》2006年第3期;“《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一个并不完美的最好结果”,《法学家》2005年第6期;“反恐、保护人权与世界和平”,《外交评论》2005年第5期;“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论国际法的性质与当今的发展”,《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辑;“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法学家》2003年第5期;“国际法与伊拉克问题”,《人民日报》,2003年3月8日第3版;“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民主与法制出版社03年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WTO规则的实施机制:国内层面的考察”,《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世纪之交的西方国际法思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略论主权与两岸关系”,《法学评论》2001年第3期;“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条约的缔结程序”,《中国人大》2000年第10期;“恪守宪章实质精神,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光明日报》1999年7月19日;“人权高于主权——新炮舰政策的旗帜”,《人民日报》1999年5月14日;“科索沃、北约与国际法”,《民主与法制》1999年第9期;“格林伍德国际人道法(战争法)报告述评”,《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国际法与皮诺切特的豁免权”,《法制日报》1998年12月9日;“保护人权:现代法治的一个主题”,《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国际体制理论介评”,《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3期;“联合国财政危机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评论》1991年第4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程序与改革问题”,《中国国际法年刊》1990年卷。

我就是西安外事学院的,校园环境很不错,学风也还行,现在学校有2本专业,不过三本的还是很多。专科也有。建议你可以还学校看看具体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 西安外事学院挺好的。 1、西安外事学院的主校区,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是众多大学中难得一见,有特色校区。地理环境优越,学区硬件设施配备完善,生活环境优良,才子佳人甚多,是学习生活的理想学院。 2、南校区位于西辛庄西安西高新,环境很不错,校园的建筑都是欧式风格,设施齐备完善。交通也很便利。 3、西安外事学院是西安市唯一一所位于三环以内的普通民办高等院校,交通便利,周围繁华。学校建于原鱼化公园旧址,校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现在建有三座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和西校区。师资力量很好,老师都很负责。 提问 西安外事学院环境设计怎么样老师 回答 环境设计不是很热门,但是毕业找工作好找 在这个学校里面环境设计专业一般般 不算太好 但也不坏 提问 谢谢老师,知道环设在哪个校区么? 回答 环设在南区,不知道今年会不会转去主校区 提问 主校区的环境比南区好呗 回答 对的 更多11条 

我觉得民办院校不见得比公办院校差,民办也有民办的特点,学校设施会好很多,地方比较大,外事的学校建的也挺漂亮,但教学质量一般,比较适合享乐,如果你分数还可以,建议你看一下西安翻译学院,进行比较一下!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查询

我就是西安外事学院的,校园环境很不错,学风也还行,现在学校有2本专业,不过三本的还是很多。专科也有。建议你可以还学校看看具体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外事学院,是中国,西安,所有垃圾学校中的战斗鸡。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25万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著作:《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主流诗学视域下的安徽文艺思想家》(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2013年——《百年西方美育中国化的理论反思》,《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滕固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论宗白华的文化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13/《朱光潜美学:在艺术与人生的交融地带》,《美与时代》2013/《宗白华艺术批评的思想、方法及其实践》,《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德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宗白华与现代中国艺术学演进之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13/ (CSSCI)《压抑语境下的美学“重建”——朱光潜美学思想前后期的逻辑关系》,《艺术百家》2013/(CSSCI)《“艺术美学”的当代诠释》,《美与时代》2014/《朱光潜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从<世说新语>旷观魏晋士人的生活美学》,《文艺评论》2014/(核心)《百年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反思——以宗白华为例》,《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14/(核心)

虽然大部分期刊现在都要收版面费,还是有些杂志免收版面费,小编我收集了一些,供大家参考:1、经济研究2、世界经济3、改革4、经济管理5、经济学家6、经济学动态7、管理世界8、中国工业经济9、《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10、《企业研究》、《企业管理》、《经济管理》11、经济导刊12、商业经济与管理13、国际经贸探索14、南开管理评论 15、审计与经济研究16、财经科学17、财经问题研究18、证券市场导报19、探索,给稿费,并且喜欢那些具有创新性的文章,这对于年青的作者有很多机会20、上海经济研究21、中国改革22、投资研究23、财会月刊24、上海会计25、经济研究参考26、财政研究27、经济科学28、财经研究29、新疆农垦经济30、石河子大学学报31、改革32、中国改革报•理论周刊33、经济学消息报34、决策咨询35、经济评论36、上海保险37、世界经济文汇38、当代经济科学39、经济管理40、北方论丛41、财经研究42、管理科学43、金融教学与研究44、中国经济问题45、中国国情国力46、企业管理47、银行家48、统计研究49、江苏企业管理50、广东商学院学报51、消费导刊5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53、教育科学研究54、中国教育报55、远程教育杂志56、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57、教育技术研究58、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潍坊教育学院学报60、西安外事学院学报61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62、军事经济研究(中文核心) 63、社会科学64、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无版面费,有稿费 65、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不要版面费,而且还给稿费66、宁夏社会科学(核刊),不收版面费,且主编很正直67、中国教育报 不收版面费,稿费按字数计算。各个版面电子邮箱不同,杂志社有。68、远程教育杂志 不收版面费,没有稿费。69、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不收版面费,没有稿费。70、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不收版面费,稿费100多。71、教育科学研究 不收版面费,稿费200左右。72、中国远程教育 不收版面费,有稿费。73、浙江社会科学74、浙江学刊 ,不收,给稿费。 75、浙江社会科学76、浙江学刊,不收,给稿费。 77、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不收版面费,千字50元稿费78、天津社会科学79、人文杂志。80、学术交流81、山东经济网址: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电话

儒教三经——易经  编辑推荐:  《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易经》的原初,就是一部占筮的书,所以必须从占筮的本身去理解,才能够有所契入和收获。但是,它又是一部反映先民的思想与人生观、世界观的书,所以应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本,甚至可以说支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作者简介:  李安纲,1959年生于山西河东、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先唐文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博士后。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化复兴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西游记》文化学会会长、《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图书介绍:  古代先民认识事物,总是先从自身开始的。所以,《易经·系辞传》会说: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 物之情。  且不论这位包羲氏是真有其人,还是一个部落的名字,但至少说明了古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和发现。一切文明的发源,都是与人类的自身活动分不开的,一切的学问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和幸福生活。所以,《易经》应该说是人类最早的认识世界与人生的百科全书,是最最简单的,又是包罗万象的,可以说是一切文明的源头。  可见,《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  《易经》最难懂,就在于它的卦象与文字。讲义理的人往往鄙薄象数,玩象数的人往往不懂义理,所以造成注家芸芸,但却常常不通文字的现象。  古人认为《易》有三义,简易、变易和不易。学会了《易经》,也就掌握了这三种简易、变易、不易的人生、自然大道。用简易的方法,去看待变易的事物,得到不易的真理,这才是真正把握了《易经》的真谛。  目 录:  序言  前言  易经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贵卦第二十二  复卦第二十三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系辞传上  系辞传下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李安纲,1959年生于山西河东、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先唐文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博士后。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化复兴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西游记》文化学会会长、《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图书介绍】  《论经》即是《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儒家祖师孔丘与弟子们对话的语录集,由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根据孔丘当时的言行记述整理而成,大约在战国前期。  本书共二十篇,均以前首句前二或者三字命名,约二万余字。反映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修养仁德从而成就圣贤君子的思想,反映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为人处世、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反映了多闻阙疑、述而不作的学术思想,反映了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种方面,都得到了深入和卓有成就的探讨,可以说是人生百科全书。虽然有时只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警微妙,发人深省。  此书还选用了历史上影响最大而又简明扼要的何宴《论语集解》作为原注,加以白话译释和要义探究,尽量符合原义,稍加阐发,以便指导当今人们的道德伦理重建和感情操性陶冶,培养智慧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从而真正感受到人的尊严和幸福。  【目 录】  序言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在儒教三经里《礼经》可以说是人们进入儒家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在对秩序的遵守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和幸福的感受。书中《礼记》之中抱括了古代所谓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古人的生活指南,所以从小必读。其中有两篇很重要,即是《大学》与《中庸》。前者讲成人的必修课,后者是人生的智慧术,都代表了东方文化的精魂,所以为历代大师所倾心与实践。本书采用最具有权威性的注释本,加以校勘标点,简体横排,译作白话,标明要义,古为今用,启迪智慧,丰富人生。  【作者简介】  李安纲,1959年生于山西河东、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先唐文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博士后。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化复兴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西游记》文化学会会长、《运城学院学报》主编,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图书介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需要雕琢,才能够成就各种各样的宝贝器玩;人类应该学习,从而成就各式各样的栋梁之材。  儒教注重社会的秩序,自然强调每一个人都能够仁者爱人,义者合宜,所以要求全社会的认真学习,修养自身,遵守礼乐。  要人学习,首先得有人去教导;有人去教导,首先得有教材和内容。所以,儒家的典型代表孔子一生所推行的,便是仁义礼乐。仁是核心,义是对于仁的体现和实践;礼是对仁的规定,乐是对义的宣扬。  仁义,是孔子教人学习的内容;礼乐,是他教人学习的教材。通过对礼乐的学习和修养,使人们获得对于仁义的理解和觉悟,从而成为新社会的新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在我们选择的儒教三部经书《易经》、《礼经》和《论经》中,《礼经》可以说是人们进入儒家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对于秩序的遵守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和幸福的感受。  《礼记》之中,包括了古代所谓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古人的生活指南,所以从小必读

外事学院,是中国,西安,所有垃圾学校中的战斗鸡。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25万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著作:《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与宛小平合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主流诗学视域下的安徽文艺思想家》(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论文:2002—2012年:《论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东南大学学报》2011/ (CSSCI)《“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CSSCI)《从<林泉高致>看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名作欣赏》2011/(北大核心)《生命与境界:宗白华美学的本体与方法》,《山西师大学报》2011/(北大核心)《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电影文学》2011/(北大核心)《西方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美学的世界化》,《扬州大学学报》2011/(北大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01全文转载。《从人生艺术化到人道主义——朱光潜人生美学的世纪境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CSSCI扩)《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寻根》2011/《城市美学批判与艺术“出场”》,《现代城市》2011/《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美与时代》2010/《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下),《美与时代》2010/《美学结构与生命境界——论宗白华哲学精神》,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上),《文化中国》2010/《重估“宗白华范式”——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与方法》(下),《文化中国》2010/《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艺术学研究》第4集,南京大学出版社《技术批判视域下的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艺术学界》第3期,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发生学与艺术学学科建构》,《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素质教育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7/《“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技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美学理论的人学转向与文化建构——读<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美与时代》2007/《论<南田画跋>的境界美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2008/《论恽南田的画学与美学》,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8/《论恽南田的境界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08/《朱光潜论诗的境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合肥学院学报》2002/《<史记>的三重意蕴及其文化学意义》,《合肥学院学报》2003/《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巢湖学院学报》2005/《“游”与嵇康美学》,《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理想及其人文底蕴》,台湾《东方人文学志》2006/《百年中国美学对叔本华的接受和扬弃》,《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合肥学院学报》2005/《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及其现代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城市美学与“艺术在场”》,《艺术学》丛刊第5卷第2辑,学林出版社《方东美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之比较》,《美与时代》2012/《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东方艺术史的“重建”——现代艺术教育家常任侠的艺术学思想》,《民族艺术研究》2012/2013年——《百年西方美育中国化的理论反思》,《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滕固与宗白华艺术学思想比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论宗白华的文化美学思想》,《美与时代》2013/《朱光潜美学:在艺术与人生的交融地带》,《美与时代》2013/《宗白华艺术批评的思想、方法及其实践》,《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德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宗白华与现代中国艺术学演进之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13/ (CSSCI)《压抑语境下的美学“重建”——朱光潜美学思想前后期的逻辑关系》,《艺术百家》2013/(CSSCI)《“艺术美学”的当代诠释》,《美与时代》2014/《朱光潜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从<世说新语>旷观魏晋士人的生活美学》,《文艺评论》2014/(核心)《百年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反思——以宗白华为例》,《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14/(核心)

李安纲,1959年2月生于山西芮城,教授,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共产党党员。   山西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南京大学唐宋诗专业、先唐文学专业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唐宋元明清文学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马列主义原理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山西大学文学院、外语学院教授,运城学院中文系教授;国际蒙代尔企业家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兼职教授,西安外事学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大雷音策划室主任,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特约编审。《西游记文化学刊》、《运城学院学报》主编。 内容简介《南华经》本名《庄子》,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城漆园吏,不久辞去,逍遥独处,一生闲居。正因为闲居无事,所以才对人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与探索,以至于纵横捭阖,谈道论德,讲天述地,穷理究性,深有所得,从而成就庄子学派。  《庄子》一书,乃是庄子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汉书�6�1艺文志》载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乃为庄子所著,外篇多数为庄子所著,但间有弟子所篡补者;杂篇多为后学弟子所推衍。  司马迁著《史记》,因为庄子多谈“无己”、“无为”之论,故而列庄子与老子之后,写成《老庄列传》。之后班固作《汉书》,采用刘歆《七略》,更把庄子列入道家者流。自此以后,老庄并称,均为道家领袖,更被道教视为教祖。隋唐之际,《庄子》一书因为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而尊称为《南华真经》。  细观《庄子》一书,书中多次提到老聃,的确谈无为无己之论,但是更多的是谈论孔子、颜渊之流,且不如前人所说讽刺儒家、肯定道家,而是将儒家学说加以发挥,与道家加以结合,从而成就了真正的庄学。  庄学的基本构成,应该是儒家,他反对那些死守礼法的儒士,赞赏那些精神超越如孔子所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儒士。庄子之所以成为历代知识分子所钦仰效法的楷模,原因在于他真正是一个儒家的典范。

  • 索引序列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在哪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查询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官网入口地址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