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

不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 1979年2月,为了及时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高医科院医药卫生工作水平,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创刊号作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于1979年9月20日问世。 创刊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以下简称《学报》)为季刊,64克凸版纸,64页。设有论著、研究工作报告、经验总结、综述、学术讨论、学术活动消息和专题讲座、纪要等栏目,每期附英文目录,论著附英文摘要。封面为蓝色,刊头为陈毅同志亲笔题名。1979年为赠阅,1980年始在国内公开发行,1980年3期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2年为适应院校科研成果快速增长的需要,《学报》改为双月刊。1982年为体现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从第4期开始将学报主办单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4年《学报》封面改为网纹米黄色,中文刊名改用长体美术字;正文改用80克胶版,并增至80页。1985年随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名,《学报》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1988年为保证学报质量,并加强责任制,从第4期开始刊登责任编辑姓名。同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促进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以适应开放和竞争的需要,《学报》开始向国内外开放,吸收院校外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论文在学报发表。自此,《学报》便由仅刊登本院校来稿的“校自为战”的办刊模式改为面向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的“开放模式”。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学报》已办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性生物医学期刊。目前《学报》已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网络版)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 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等世界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同时, 还被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检索期刊及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其《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收录。1992及1996年在国家科委、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举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二等奖;是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被引频次最高的500种科技期刊之一;在2001年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期刊展”中入选代表我国高水平期刊的“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4 年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

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影响因子的产生和应用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 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目前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目前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除影响因子外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刊名缩写(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国际统一刊号(ISSN)、总引用数(Total Cites)、及时性索引(Immediacy Index)、总文章数(Total 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

CHINESEMEDICAL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2113(英文5261版)月刊ISSN:0366-6999影响因子393CELL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1653版)双月刊1001-729中西医版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权药理学杂志

HNO HERZ IRBM B-ENT CUTIS PFLEGECHIRURGIN VIVOIN VIVOJBR-BTR NOTARZT给你一些四区的IF<1的医学SCI期刊,你自己琢磨下

临床医学进展,不过是核心不是SC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月刊 ISSN:0366-6999 影响因子393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双月刊 1001-0602 729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影响因子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流感有“性别歧视”!男人不仅更易得病,症状也比妹子严重……《哈姆雷特》里那句“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早已被进步的社会观念唾弃,但在某些健康问题上,性别歧视却一时消除不了,只不过歧视的对象是常以身强体壮自矜的男性。譬如,“男性流感”(man flu)便有可能是其中一例。根据牛津词典对“男性流感”的解释,该词专门用于讽刺那些打个喷嚏就号称罹患流感,并且要求特别照顾的男性。不过在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博士凯尔•休(Kyle Sue)看来,男性流感可能并非男性的自怨自艾,面对流感病毒,男性不仅更易感染,而且症状也尤为严重。可以说,在流感面前,男人的名字才是“弱者”。男性流感或许确有其事休博士的综述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BMJ)圣诞特刊上。近年来,这本影响因子高达786的学术杂志每年临近圣诞时都会推出一期特刊,上面刊登的论文选题常常令人莞尔,不过研究深度并未注水。谈及撰写这篇综述的缘由,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就是“男性流感”的受害者。有几次因为罹患流感而抱怨病情时,就曾被指责在夸大症状,故而感到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检索和研究。休希望能够搞清楚,流感对人体的影响究竟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如果真的存在差异,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演化依据。为了确保研究结论有足够的说服力,休对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CINAHL,Web of Science,Scopus和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检索。休在几项基于实验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在暴露于流感病毒时,雌性小鼠拥有高于雄性的免疫反应。这不由得令研究者假设,性激素或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雌二醇(一种雌性激素)能够帮助雌性小鼠的肺部富集更多对抗病毒的免疫细胞,同时还可以减少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小鼠中观察到的现象毕竟难以直接推论到人体。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人类细胞水平开展了相关研究,不过针对的是普通感冒。研究者从健康志愿者体内提取到单核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并将其暴露于鼻病毒(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毒之一)环境当中。结果发现,未绝经女性的单核细胞对鼻病毒的免疫反应要强于同年龄段的男性,而绝经女性与同年龄段男性进行比较时,未观察到这种差异。这意味着,在细胞水平,男性的确对鼻病毒易感,而且性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流感病毒。图片来自:Nature在一些基于人类群体的研究中,科学家也观察到了流感的性别差异。比如2004~2010年间,香港地区的季节性流感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成年男性因流感入院的风险要更高。而一项1997~2007年间在美国开展的观察性研究发现,与同年龄段女性相比,男性因流感而死亡的比率更高。另外,男性和女性对流感疫苗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女性的接种反应更加敏感。在问卷中报告局部和全身反应的案例中,女性占据了大多数。对此,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二醇会促进免疫保护作用,而男性体内的睾酮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从演化中寻找答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组织多年的调查统计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男性平均寿命普遍要比女性短5~10年。现在,根据休的这篇综述,连流感都要“欺负”男性。男性为何如此悲催,在演化上能找到答案么?根据休的检索,既往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一直以来,男性之间存在强烈的性内竞争,第二性征的显著与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名男性能否赢得这些竞争。这其中,睾酮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竞争获胜的收益大于睾酮抑制免疫带来的损失,故而这一特征一直遗传到现在,男性也不得不时常面对疾病带来的“性别歧视”。有研究者认为,免疫力下降对于史前男性而言其实并不重要。那时人类生活在hard模式下,男性的主要任务是渔猎与征战,获胜并得到更多食物与地盘是更加重要的事。在感染疾病之前,更多男性是因为创伤而毙命。这样的生存压力使得机体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构建和维护第二性征。此消彼长之下,对免疫系统所投入的资源自然会相应减少。另有科学家猜测,男性疾病的增加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这不但会减少能量的消耗,而且还降低了遭遇捕食者的风险。不过,上述研究者的看法目前仍属猜想,尚未得到研究实证的支持。休也承认,男性流感究竟是心理因素在作祟,还是生理因素在发挥作用,仍需更高质量的对照研究加以证实。要不要根据这篇综述,对家里生病的男人好一点儿呢?鉴于证据相对薄弱,科学界对休的观点不无反对的声音。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塞布拉•克莱因(Sabra Klein)认为,在青春期或老龄时,男性罹患流感的风险可能的确大于女性,但人到中年,女性的风险反而会更高。因此总体而言,流感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效应。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理事会主席斯托克斯•兰帕德(Stokes Lampard)对此干脆就表示:“大部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显示,没有‘男性流感’这回事儿。”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不知道会不会和我一样有几分转瞬而逝的“丧”的情绪——又是一个没有结论的研究。不过,科学探索从来都是这样,从现象到结论,中间的路径堪称一座迷宫,只有通过一个个坚实的证据作为敲门砖方能抵达出口。更何况流感究竟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还是两说。我们还是耐心点儿,等待更多研究吧。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多少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月刊 ISSN:0366-6999 影响因子393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双月刊 1001-0602 729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杂志

sci的分值也成为IF分,IF=前两年文章引用数/前两年文章收录数,看到公式你应该就一目了然了。高低只是一个比值而已,当然分越高发表难度越高,权威越高。最低分值是0~1分,高的到10分,甚至几十分。投递的时候先对自己的文章评估,选择适宜的区间,提高成功率是最需要考虑的。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一般来说学术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影响因子通常越高,也就是说杂志被关注的越多impact factor 就越高,医学类好多杂志如《新英格兰杂志》、《柳叶刀》等因为看的人比较多,影响因子有些是很高的,尤其是综述类杂志。 但是,问题也不是绝对的。不能单单凭影响因子(IF)的高低来判断期刊的权威性,如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虽然每年的IF在0 左右,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与等IF在0左右的杂志几乎旗鼓相当。 而且几乎每个学术领域都有自己的顶尖杂志,如糖尿病学、肝脏学等,暂且不管其影响因子大小,公认的权威杂志就是含金量最高的。 而古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等领域的很多杂志也有SCI收录的,由于专业性太强,很少有人看懂,也基本没什么应用价值,IF就很低。但是在其自己的领域,也有可能是最权威的。

临床医学进展,不过是核心不是SCI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是中国唯一英文百年老刊 ,创刊于1887年,当时名称为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后经数次更名,最终于1932年正式定名为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该刊为中华医学会会刊,目前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我国唯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该刊2013年11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6年8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类项目。 1)载文范围CMJ 主要刊载医学领域与健康、伦理和社会问题有关的技术和临床研究。 2)载文情况CMJ 每年载文均未超过1000篇;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999篇),随后逐年下降;2016年至今年发文量均未超过600篇;2020年至今已发表427篇。作为一本旨在传播中国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英文期刊,每年中国作者载文量一般都在90%以上。 3)影响因子:CMJ作为百年老刊,近3年影响因子一直稳定在6左右。 4)据2019 JCR报告,CMJ 位于医学:综合性和内科Q3。据2020年1月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CMJ位于医学三区、医学:内科三区 。 论文翻译润色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凭借在这一领域内多年的经验,和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已经拥有的一个值得信赖并高质量的编辑队伍,可以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英语母语化润色服务。 回答参考资料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查询

一、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二、查找: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2、中文的用中国知网。三、主要查找办法:1、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为查询影响因子的官方网站,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不准确。

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 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 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不准确。

太专业了。。。。

  • 索引序列
  •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
  •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
  •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影响因子
  •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多少
  •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影响因子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