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发布时间: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2012

国家地理是美国的一个杂志另外有一个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 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学会成立于1888年,以“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学会资助了对世界最远的角落的探索,同时还发行了数百种获奖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舰出版物-《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组织和教育机构之一,它拥有一千万会员。 美国国家地理在一个世纪中的探索与发现,覆盖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各项主题,比如:陆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学-从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图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贵的瞬间和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这些极富魅力的图片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师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 国家地理频道于1998年在亚洲成功开播后,业绩卓著,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其24小时收视户已突破3900万,成为亚洲有线电视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频道之一。 在中国内地,国家地理频道与国内40多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两档节目,这些节目均为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节目中的精华制作,他们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并吸引数以万计的内地观众。 集合国家地理电视的精华之作,国家地理频道将国家地理深造广博的资源,无与伦比的质量和真正的英雄带给全世界。其黄色长框标识己成为探险发现的代名词,深入千家万户。迄今为止,该频道的节目已用25种语言、在144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现在,国家地理的本地语言版本已经在全球大大扩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波兰文、印度尼西亚文、韩文、葡萄牙文、繁体中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兰文、瑞典文与克罗地亚文。中文环境中第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译版,是在台湾发行,使用繁体中文编辑,创刊号是2001年1月号。2005年4月,印尼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开始被雅加达发行。现在在中国内地也可以买到《国家地理》杂志,但只有繁体和英文版,现在还没有简体中文版。而中国内地的《华夏地理》杂志则会从每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中选择文章发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什么是“国家地理”?“国家地理”是一种刊物类型,适合高素质成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许多国家都创办了这类杂志,如《地球》(GEO、德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地球》(The Earth、美国)、《地理》(Geographical、英国)、《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亚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学与生活》(Science et Vie、法国)、《世界》(World、美国)、《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美国)、……。这些杂志都是以传导自然关怀和人文情感为己任,精美绝伦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会的主流阶层。《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杂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了适应时代转变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国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的领导下,经与中学地理教师多次座谈,一致认为需要一份知识性和自我教育的学习刊物。这个刊物首先要刊载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弥补当时缺乏完善地理教科书的不足;其次为各级干部和大中学生、广大群众提供必需的地理新闻和必须具备的地理知识;第三,作为广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学习的园地。但在当时,百业待兴。要创办一个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几位热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吴传钧、高泳源、施雅风、李旭旦、胡豁成、杨纫章、王熙柽等,经过多次热烈的商讨,决定编辑出版定名为《地理知识》的普及刊物。推选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编。在出版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出版印刷费没有着落。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大家自愿捐款,并物色价格低廉的小印刷厂印刷,同时以科协地理组的名义向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申请了登记证。经过紧张的筹备,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识》创刊号终于在1950年1月问世了。这份“创刊号”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讯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风写的发刊词。创刊号仅印刷了600册,形式简陋,但出版后,立即受到地理学界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随着刊物影响的不断扩大,文章质量和编辑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上海亚光舆地学社社长金擎宇的青睐,主动表示愿意出资承印。于是从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亚光舆地学社出版销售,印数扩至2000份以上。郭沫若院长为《地理知识》题写刊名,后改名为《地理》,1966年又恢复原刊名亚光舆地学社接印不久,由于印刷质量得到提高,备受读者欢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视。1951年初编辑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函,盛赞这个刊物办得好,并索要已经出版的各期。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徐特立同志还约见施雅风面谈,对《地理知识》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鞭策。编辑部每月召开1-2次编委会,商量组稿、审稿事宜。参与办刊的几位积极分子,积极写稿,充实稿源,以保证稿件的质量,外来投稿数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开明书店及其后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识》编辑部挂靠在地理研究所内。郭沫若院长亲自为《地理知识》题写了刊名。从1954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郭老题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识》主要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国民经济建设。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大量刊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介绍东欧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号召下,《地理知识》的编辑方针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于1960年8—12月停刊整顿。1961年1月,《地理知识》以新的面貌出现,并改名为《地理》。整顿后的《地理》成为一份中级刊物。经过5年的实践,认为未能认真贯彻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编辑方针,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专,既不像中级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读物。有一段时期,还采取由各地理机构轮编的形式,各机构之间又缺乏紧密的沟通,致使刊物质量下降,读者为此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他们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对冗长繁琐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为此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66年第2期起又恢复《地理知识》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识》和其他刊物一样,遭到停刊的厄运。文革中最早复刊的刊物之一,发行量曾高达40万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识》,顶着“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风浪,率先复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张庆祥、郑平、李志华组成编辑部,高泳源任主任负责进行筹备,首先兵分两路,到京广、京沪沿线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岛偷乩硌芯克��樯芨纯�囊庖搴妥谥迹�髑笠饧��橹�寮�T诘笔比嗣强是笾�丁⒖释��暗那榭鱿拢�兜乩碇�丁返母纯��玫搅说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鲜�陀泄夭棵诺娜惹橹С帧L乇鹗求每设甯痹撼せ裣ぁ兜乩碇�丁犯纯�南�ⅲ��中牢浚�春�婊�鲜Ψ堆г旱乩硐翟�谚�淌冢�龈嬷С帧暗乩斫逃�钡睦改俊?《地理知识》的复刊,是紧密结合了当时的形势,正如复刊号上编者话所阐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学普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向广大工农兵群众、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普及地理知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务。并规定刊物的内容为: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介绍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帮助人们对国际事物的了解和关心;介绍大自然发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一般规律;交流地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等,同时还把批判地理学领域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列为内容之一。 复刊后的《地理知识》,分三大栏目运作:国内地理、外国地理和基础知识。每期32页,为月刊,订价13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当时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纸张短缺,稿源不足,在复刊的第二年即改为双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后又恢复为月刊,订价为15元,这一订价一直稳定了6年。广大读者认为《地理知识》是一本物美价廉的刊物。当时发行的刊物较少,《地理知识》在被列为限制发行刊物的情况下(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邮局列为限制发行),发行量还迅速增加到近40万册,被称为一花独秀。是为《地理知识》的火红年代。期刊如林,竞争激烈;《地理知识》艰难开拓 进入80年代,随着各种老刊物的复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现,装帧简单、坚守老传统的《地理知识》逐渐被淹没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发行量下降到20多万份,到1988年时仅剩下10几万份了。为了走出困境,编辑部全体同仁努力开拓思路,寻求改革,1989年实现了四封彩色印刷。为了摆脱旧的体制,在主办单位未给任何经济支持下,于1993年第一个从科学出版社脱离出来,成立了《地理知识》杂志社,开始自己设计,自己排版,自己联系印刷厂。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础上又增加4个彩色插页,页面由32页增加到48页。然而,刊物质量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仍没跳出传统的老框框,加上新潮杂志的不断涌现,本刊发行量继续下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地理知识》的编辑们并没有被发行不景气吓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准了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在编辑会上,不时谈论起美国《国家地理》的编辑风格和内容,探讨如何能将《地理知识》办成一本高水平的杂志。此时一些读者也通过电话、信件传达了这样一种希望:中国能有一本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杂志就好了!编辑的愿望、读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个目标:要办一本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国家地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5月地理所调曾到南极、北极进行科考研究,登过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员来杂志社任社长,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全面改版工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事记1949年9月以《地理知识》为名在南京创刊, 1950年1月正式发行,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发行量曾高达400,000册998年1月,改为全彩色进口铜版纸精印,版面扩至84页;1999年1月,扩版至100页;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6月,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其他大陆以外地区发行;2001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成立;2002年1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发行日文版;2002年1月,扩版至132页;2002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版推出;2002年3月,“世界华人地理学会”成立;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少年版》问世;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2002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系列图书”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改版完成;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网开通;2004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馆”奠基。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later shortened to National Geographic, i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 It published its first issue in 1888, just nine months after the Society itself wa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magazines and is immediately identifiable by the characteristic yellow border running around the edge of its There are 12 monthly issues of National Geographic per year, plus additional map On rare occasions, special editions are also It contains articles about geography, popular science, history, culture, current events, and The current Editor-in-Chief of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is the renowned photographer, Chris Johns, who has photographed extensively in A The foreword to Johns' own illustrated book on Africa was written by Nelson MSociety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John Q Griffin, and President of the Magazine Group,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magazines at National G Terry B Adamson, Society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who also is the Society's chief legal officer and heads governmental relations,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ciety's international With a worldwide circulation in all languages of nearly nine million, more than fifty million people read the magazine every In May, 2007,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won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 prestigious General Excellence Award in the over two million circulation category and the best photography award for three issues of the magazine in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事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的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百万的读者。

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1、是的就是这本。2、《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以33种不同的语言全球发行:英语,保加利亚语,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克罗地亚语,捷克语,丹麦语,荷兰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日文,朝鲜语,挪威语,波兰语,两种葡萄牙语版本,罗马尼亚语,俄文,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两种西班牙语版本,瑞典语,泰文和土耳其语。    中国的《华夏地理》在2007年7月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与国家地理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3、《中国国家地理》每月1期,每期20元,每月7号出刊。全年共12期。订阅半年120元、全年240元。4、《时尚旅游》《新旅行》《旅游天地》《户外》《中国旅游》等等可供参考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之后,国家地理的本地语言版本已经在全球大大扩展,包括:简体中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波兰文、印度尼西亚文、韩文、葡萄牙文、繁体中文、日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兰文、瑞典文与克罗地亚文。中文环境中第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译版,是在台湾发行,使用繁体中文编辑,创刊号是2001年1月号。2007年以后在中国内地也可以买到《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内地的《华夏地理》于2007年7月与《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华夏地理》在采用《国家地理》稿件的同时,保持一半内容为本土原创)2009年,《国家地理》少儿版正式由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开始运营,2010年1月在国内上市。 时 间 事 件 1888年1月13日 33名始创人在华盛顿特区的“宇宙俱乐部”聚会,组建“一个增进与传播地理知识的学会”。 1888年10月 向200名会员寄出第一期《国家地理》杂志 1890-91年 国家地理学会首次资助探险队,对阿拉斯加圣伊莱亚斯山地区进行地图测绘;发现加拿大最高峰洛根山。 1898年1月7日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出任国家地理学会总裁。 1903年2月 吉尔伯特·H·格罗夫纳成为《国家地理》主编。 1905年1月 格罗夫纳用整整11页刊登西藏拉萨的照片。他本以为自己将因此被解职,不料却得到学会成员的称赞。 1906年7月 格罗夫纳刊登了乔治·西罗斯三世首创的闪光灯拍摄夜景动物照片;两名学会委员愤而辞职,指责杂志正在变成一本“图画书”。 1909年4月6日 在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罗伯特·E·波尔利和马修·A·汉森首次到达北极。 1912-15年 在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由海勒姆·宾汉领导的探险队对秘鲁安第斯山中印加王朝消失的山顶古城马丘比丘进行发掘。 1920年 吉尔伯特·H·格罗夫纳成为国家地理学会总裁(直至1954年)。 1926年 《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查尔斯·马丁和科学家W·H·朗利首次拍出自然色彩的水下照片。 1929年11月29日 理查德·E·伯德完成人类首次飞越南极的航行;从空中拍摄6万平方英里的南极照片。 1930年 梅尔维尔·贝尔·格罗夫纳首创刊登自然色彩的航拍照片。 1941年 国家地理学会向罗斯福总统和美国军队开放自己的照片、地图和其他制图数据库,协助军事行动。 1952年10月 杂志开始刊登雅克-伊夫·库斯托介绍海底世界的文章。 1956年8月 杂志刊登大西洋中部海底5万英尺的罗曼希海沟照片,是当时最深的海底摄影。 1959年9月 杂志封面开始定期采用彩色照片。 1960年9月 《国家地理》报道路易丝·李基和玛丽·李基发现年代超过175万年的南方古猿。 1961年 简·古道尔在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开始在坦桑尼亚的贡比河国家公园从事黑猩猩研究。 1962年2月 杂志出版了第一期全彩杂志。 1962年6月 约翰·格伦携带国家地理学会会旗完成美国首次绕地轨道飞行。 1963年5月 首批美国人在国家地理学会支持下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5年 国家地理电视节目在CBS上首播,推出国家地理专题“美国人在珠峰”。 1967年 戴安·弗西在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开始对卢旺达高山大猩猩进行长期研究。 1969年7月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将国家地理学会会旗带上月球。 1975年 《国家地理世界》取代《校刊》杂志成为国家地理的青少年出版物,1976年发行量已达130万。 1979年4月 玛丽·李基报告在坦桑尼亚一处河床的火山灰中发现距今360万年的脚印,据信是现代人行动缓慢的祖先留下的。 1984年 海底考古学先驱乔治·F·巴斯在学会资助下,在南土耳其海域发现一艘4万年前的沉船遗骸,其中有有史以来海底发现的最大一批青铜器时代贸易物品。 1984年 学会的旅行杂志《国家地理旅行者》创刊。 1984年3月 《国家地理》封面上出现一张鹰的全息照片,这是全息照片在大发行量杂志中首次使用。 1985年 国家地理学会在吉尔·格罗夫纳的领导下推出“地理教育项目”,旨在改善学校系统内的地理教学。 1985年9月 罗伯特·D·巴拉德在国家地理学会宣布发现泰坦尼克。 1986年5月1日 斯蒂格尔国际极地探险队的六名成员(包括一名女性)在1909年波尔利和汉森之后首次乘狗拉雪橇、无补给抵达南极。 1986年1月 资深副主编约瑟夫·加吉经过多年研究,报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地点是在巴哈马群岛的萨马纳岛。 1988年1月 国家地理学会庆祝自己的百年诞辰。 1988年12月 全息封面的百年纪念专刊专题讨论“我们能否拯救这脆弱的地球?” 1989年1月 “国家地理小蜜蜂”首次举办。到第10年,每年有500万学生参与。 1989年7月 整期杂志为法国专题,庆祝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1993年1月 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利诺在学会总部宣布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恐龙。 1995年4月 《国家地理》杂志日文版开始出刊,是杂志的首个地方语言版本。 1995年8月 “国家地理电视”成为独立纳税的子公司。 1996年5月 在秘鲁高山上发现的一具冰冻的印加女孩木乃伊在学会的探索堂首次展出,观众达到创纪录的5万人。 1996年6月 学会推出网站 1996年8月 整期杂志集中关注墨西哥。 1997年7月 罗伯特·D·巴拉德在学会宣布在地中海海底发现八艘古代沉船。 1997年8月 古人类学家李·贝格尔介绍在南非发现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现代人足迹。 1997年9月 “完全国家地理:《国家地理》杂志108年”光盘推出。 1997年9月 国家地理国际频道开播;到2002年7月,收视超过15亿户,在140个国家用23种语言播出。 1997年10月 《国家地理》杂志西班牙语版在西班牙发刊。 1997年11月 《国家地理》杂志拉美西班牙语版发刊。 1998年2月 《国家地理》杂志意大利语版发刊。 1998年3月 探险项目委员会成立。第一年就出资约1百万美元,用于对地球上一些最有魅力、少有人知的地点进行考察。 1998年4月 国家地理制作了自己第一部大幅面电影《埃及之谜》。 1998年5月 罗伯特·巴拉德在国家地理资助下对中途岛进行考察,在太平洋下3英里多的海底发现美军的二战时期的“约克城”号航母。 1998年6月 国家地理宣布在中国发现有明显羽毛的恐龙化石,进一步巩固了恐龙与鸟类关系理论。 1998年6月 《国家地理》杂志希伯来语版在以色列发刊。 1998年9月 学会向美国和加拿大赠送千禧纪念礼:每个学校一幅新版世界地图。 1998年10月 《国家地理》杂志希腊语版发刊。 1998年11月 保罗·塞利诺在学会宣布,在西非尼日尔共和国境内撒哈拉沙漠发现巨型食肉恐龙。这种叫做“似鳄龙”的食鱼恐龙头颅状若鳄鱼,指长盈尺。 1999年1月 伊恩·贝克领导的小组在西藏南部的藏布峡谷发现瀑布。这条19世纪以来传说中的“隐身瀑布”落差115英尺,数百年来,门巴猎人们严守着它的秘密。 1999年3月 高海拔考古学家约安·雷恩哈德在世界上最高的考古发掘场所、阿根廷尤耶亚科山顶墓穴中发现三具冰冻木乃伊和精美的印加器物。 1999年4月 海洋生物学家希尔维亚·厄尔开始“可持续性海洋考察”的探索阶段,这是国家地理学会一个为期5年的美国海洋保护区探索和记录项目。 1999年4月 《国家地理探险》杂志创刊。杂志以国家地理学会遍布全球的探索家和探险家撰写的独家专稿为特色。 1999年6月 罗伯特·巴拉德领导的考察队在东地中海发现两艘古腓尼基沉船。 1999年9月 《国家地理》杂志的法语、德语和波兰语版发刊。 1999年11月 著名的山地摄影师/探险家布拉德福德·沃什伯恩宣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正式修正高度为29,035英尺(8,850米),比此前在1954年确定的高度高出7英尺。 1999年11月 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在学会为一只巨型素食恐龙揭幕,这只叫做“泰鸠敦龙”的史前长颈恐龙重约20吨,长成有70英尺(21米)长。 1999年11月 罗伯特·巴拉德宣布,1999年7月的一次考察中发现支持7000年前黑海大洪水的证据。 2000年1月 《国家地理》杂志韩语版发刊。 2000年4月 国家地理召集第一届驻会探险家聚会,为新千年的探险事业重新规划。他们是斯蒂芬·安布罗斯、罗伯特·巴拉德、韦德·戴维斯、希尔维亚·厄尔、简·古道尔、约安·雷恩哈德和保罗·塞利诺。 2000年4月 古斯塔夫斯·麦克劳德在《国家地理》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驾驶开放式驾驶仓飞机飞越北极的壮举。 2000年5月 《国家地理》杂志巴西葡萄牙语版发刊。 2000年8月 国家地理资助的考察小组使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装置,在秘鲁的内瓦多-米斯密山中发现亚马逊河源的精确位置。 2000年9月 《国家地理》杂志的丹麦、瑞典、和挪威语版发刊。 2000年10月 《国家地理》杂志第一期荷兰语版出刊。 2000年11月 罗伯特·巴拉德宣布在黑海发现一只保存完好的1500年前古木船。 2001年1月 进入21世纪,国家地理学会有新的目标:鼓励人们更好保护地球。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国土面积 中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伸向内陆。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纵横经纬跨度大。东西之间,自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经13503'至西端帕米尔高原喀拉湖东岸的东经7322',跨经度约62度5200公里,东西时差4小时以上。南北之间,自南端曾母暗沙附近的北纬351',至北端漠河县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的北纬5334',跨纬度约50度间距5500公里。 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地势的最高台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山峻岭,号称“世界屋脊”。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越过边缘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级台阶,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组成。越过中级台阶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级台阶,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闽粤丘陵组成。低级台阶的东南边缘多属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国地形格局多以山脉为基楞线,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②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地貌区;③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区。 疆界与四邻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8万公里,毗邻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5国。东和东南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与大陆架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约8万公里。加上岛屿海岸线,总长约3万公里。沿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浅海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岛屿与海峡 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长山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 内海、领海与毗邻海域 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其中,渤海是中国内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 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完整齐备。 中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领海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12海里的线。 中国的毗连海域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毗连海域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24海里的线。 中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中国有权在毗连海域内,对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制权。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优劣势如下《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大陆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去图书馆看,学到了很多地理知识,也为我后期工作提供了很多素材。而且杂志的风格我很喜欢。喜欢地理 喜欢旅游的可以关注它。良心杂志,科普中国,为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努力。

望采纳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PPT

国家地理是美国的一个杂志另外有一个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 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学会成立于1888年,以“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学会资助了对世界最远的角落的探索,同时还发行了数百种获奖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舰出版物-《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组织和教育机构之一,它拥有一千万会员。 美国国家地理在一个世纪中的探索与发现,覆盖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各项主题,比如:陆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学-从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图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贵的瞬间和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这些极富魅力的图片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师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 国家地理频道于1998年在亚洲成功开播后,业绩卓著,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其24小时收视户已突破3900万,成为亚洲有线电视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频道之一。 在中国内地,国家地理频道与国内40多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两档节目,这些节目均为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节目中的精华制作,他们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并吸引数以万计的内地观众。 集合国家地理电视的精华之作,国家地理频道将国家地理深造广博的资源,无与伦比的质量和真正的英雄带给全世界。其黄色长框标识己成为探险发现的代名词,深入千家万户。迄今为止,该频道的节目已用25种语言、在144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现在,国家地理的本地语言版本已经在全球大大扩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波兰文、印度尼西亚文、韩文、葡萄牙文、繁体中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兰文、瑞典文与克罗地亚文。中文环境中第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译版,是在台湾发行,使用繁体中文编辑,创刊号是2001年1月号。2005年4月,印尼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开始被雅加达发行。现在在中国内地也可以买到《国家地理》杂志,但只有繁体和英文版,现在还没有简体中文版。而中国内地的《华夏地理》杂志则会从每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中选择文章发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什么是“国家地理”?“国家地理”是一种刊物类型,适合高素质成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许多国家都创办了这类杂志,如《地球》(GEO、德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地球》(The Earth、美国)、《地理》(Geographical、英国)、《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亚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学与生活》(Science et Vie、法国)、《世界》(World、美国)、《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美国)、……。这些杂志都是以传导自然关怀和人文情感为己任,精美绝伦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会的主流阶层。《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杂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了适应时代转变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国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的领导下,经与中学地理教师多次座谈,一致认为需要一份知识性和自我教育的学习刊物。这个刊物首先要刊载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弥补当时缺乏完善地理教科书的不足;其次为各级干部和大中学生、广大群众提供必需的地理新闻和必须具备的地理知识;第三,作为广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学习的园地。但在当时,百业待兴。要创办一个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几位热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吴传钧、高泳源、施雅风、李旭旦、胡豁成、杨纫章、王熙柽等,经过多次热烈的商讨,决定编辑出版定名为《地理知识》的普及刊物。推选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编。在出版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出版印刷费没有着落。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大家自愿捐款,并物色价格低廉的小印刷厂印刷,同时以科协地理组的名义向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申请了登记证。经过紧张的筹备,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识》创刊号终于在1950年1月问世了。这份“创刊号”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讯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风写的发刊词。创刊号仅印刷了600册,形式简陋,但出版后,立即受到地理学界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随着刊物影响的不断扩大,文章质量和编辑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上海亚光舆地学社社长金擎宇的青睐,主动表示愿意出资承印。于是从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亚光舆地学社出版销售,印数扩至2000份以上。郭沫若院长为《地理知识》题写刊名,后改名为《地理》,1966年又恢复原刊名亚光舆地学社接印不久,由于印刷质量得到提高,备受读者欢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视。1951年初编辑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函,盛赞这个刊物办得好,并索要已经出版的各期。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徐特立同志还约见施雅风面谈,对《地理知识》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鞭策。编辑部每月召开1-2次编委会,商量组稿、审稿事宜。参与办刊的几位积极分子,积极写稿,充实稿源,以保证稿件的质量,外来投稿数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开明书店及其后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识》编辑部挂靠在地理研究所内。郭沫若院长亲自为《地理知识》题写了刊名。从1954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郭老题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识》主要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国民经济建设。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大量刊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介绍东欧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号召下,《地理知识》的编辑方针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于1960年8—12月停刊整顿。1961年1月,《地理知识》以新的面貌出现,并改名为《地理》。整顿后的《地理》成为一份中级刊物。经过5年的实践,认为未能认真贯彻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编辑方针,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专,既不像中级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读物。有一段时期,还采取由各地理机构轮编的形式,各机构之间又缺乏紧密的沟通,致使刊物质量下降,读者为此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他们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对冗长繁琐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为此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66年第2期起又恢复《地理知识》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识》和其他刊物一样,遭到停刊的厄运。文革中最早复刊的刊物之一,发行量曾高达40万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识》,顶着“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风浪,率先复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张庆祥、郑平、李志华组成编辑部,高泳源任主任负责进行筹备,首先兵分两路,到京广、京沪沿线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岛偷乩硌芯克��樯芨纯�囊庖搴妥谥迹�髑笠饧��橹�寮�T诘笔比嗣强是笾�丁⒖释��暗那榭鱿拢�兜乩碇�丁返母纯��玫搅说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鲜�陀泄夭棵诺娜惹橹С帧L乇鹗求每设甯痹撼せ裣ぁ兜乩碇�丁犯纯�南�ⅲ��中牢浚�春�婊�鲜Ψ堆г旱乩硐翟�谚�淌冢�龈嬷С帧暗乩斫逃�钡睦改俊?《地理知识》的复刊,是紧密结合了当时的形势,正如复刊号上编者话所阐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学普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向广大工农兵群众、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普及地理知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务。并规定刊物的内容为: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介绍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帮助人们对国际事物的了解和关心;介绍大自然发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一般规律;交流地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等,同时还把批判地理学领域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列为内容之一。 复刊后的《地理知识》,分三大栏目运作:国内地理、外国地理和基础知识。每期32页,为月刊,订价13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当时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纸张短缺,稿源不足,在复刊的第二年即改为双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后又恢复为月刊,订价为15元,这一订价一直稳定了6年。广大读者认为《地理知识》是一本物美价廉的刊物。当时发行的刊物较少,《地理知识》在被列为限制发行刊物的情况下(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邮局列为限制发行),发行量还迅速增加到近40万册,被称为一花独秀。是为《地理知识》的火红年代。期刊如林,竞争激烈;《地理知识》艰难开拓 进入80年代,随着各种老刊物的复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现,装帧简单、坚守老传统的《地理知识》逐渐被淹没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发行量下降到20多万份,到1988年时仅剩下10几万份了。为了走出困境,编辑部全体同仁努力开拓思路,寻求改革,1989年实现了四封彩色印刷。为了摆脱旧的体制,在主办单位未给任何经济支持下,于1993年第一个从科学出版社脱离出来,成立了《地理知识》杂志社,开始自己设计,自己排版,自己联系印刷厂。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础上又增加4个彩色插页,页面由32页增加到48页。然而,刊物质量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仍没跳出传统的老框框,加上新潮杂志的不断涌现,本刊发行量继续下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地理知识》的编辑们并没有被发行不景气吓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准了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在编辑会上,不时谈论起美国《国家地理》的编辑风格和内容,探讨如何能将《地理知识》办成一本高水平的杂志。此时一些读者也通过电话、信件传达了这样一种希望:中国能有一本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杂志就好了!编辑的愿望、读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个目标:要办一本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国家地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5月地理所调曾到南极、北极进行科考研究,登过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员来杂志社任社长,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全面改版工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事记1949年9月以《地理知识》为名在南京创刊, 1950年1月正式发行,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发行量曾高达400,000册998年1月,改为全彩色进口铜版纸精印,版面扩至84页;1999年1月,扩版至100页;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6月,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其他大陆以外地区发行;2001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成立;2002年1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发行日文版;2002年1月,扩版至132页;2002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版推出;2002年3月,“世界华人地理学会”成立;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少年版》问世;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2002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系列图书”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改版完成;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网开通;2004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馆”奠基。

国土面积 中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伸向内陆。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纵横经纬跨度大。东西之间,自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经13503'至西端帕米尔高原喀拉湖东岸的东经7322',跨经度约62度5200公里,东西时差4小时以上。南北之间,自南端曾母暗沙附近的北纬351',至北端漠河县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的北纬5334',跨纬度约50度间距5500公里。 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地势的最高台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山峻岭,号称“世界屋脊”。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越过边缘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级台阶,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组成。越过中级台阶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级台阶,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闽粤丘陵组成。低级台阶的东南边缘多属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国地形格局多以山脉为基楞线,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②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地貌区;③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区。 疆界与四邻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8万公里,毗邻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5国。东和东南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与大陆架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约8万公里。加上岛屿海岸线,总长约3万公里。沿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浅海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岛屿与海峡 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长山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 内海、领海与毗邻海域 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其中,渤海是中国内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 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完整齐备。 中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领海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12海里的线。 中国的毗连海域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毗连海域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24海里的线。 中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中国有权在毗连海域内,对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制权。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不好意思,我是复制来的

国家地理杂志英文介绍

如果是国家地理的话,应该是national geography。但是如果你要问国家地理频道的话,那就是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同样的还有国家地理杂志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国家地理频道常常还用缩写 NAT GEO希望有用。不对的也请指正。

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later shortened to National Geographic, i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 It published its first issue in 1888, just nine months after the Society itself wa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magazines and is immediately identifiable by the characteristic yellow border running around the edge of its There are 12 monthly issues of National Geographic per year, plus additional map On rare occasions, special editions are also It contains articles about geography, popular science, history, culture, current events, and The current Editor-in-Chief of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is the renowned photographer, Chris Johns, who has photographed extensively in A The foreword to Johns' own illustrated book on Africa was written by Nelson MSociety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John Q Griffin, and President of the Magazine Group,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magazines at National G Terry B Adamson, Society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who also is the Society's chief legal officer and heads governmental relations,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ciety's international With a worldwide circulation in all languages of nearly nine million, more than fifty million people read the magazine every In May, 2007,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won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 prestigious General Excellence Award in the over two million circulation category and the best photography award for three issues of the magazine in 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事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的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百万的读者。

no, you are wrong, it`s name is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 索引序列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 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PPT
  • 国家地理杂志英文介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