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

刊名: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5489CN:22-1340/O邮发代号:12-1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曾用刊名: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5 所院校新组建的吉林大学于 2000 年 6 月 12 日 成立,原各院校所属的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长春邮电学院学报》)经过整合,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 2002 年 1 月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分 5 个版本出版 :《吉林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啊

《论经济法责任的特征》,《当代法学》1993年04期。  《试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及对策》,《当代法学》1994年03期。  《论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0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6-05-01转载。  《对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7-02-01全文转载。  《经济法学体系的开拓与创新》,《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1期。  《我国经济法立法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我国与韩国经济法立法技术的比较与借鉴》,《东北亚论坛》1997年02期。  《略论经济法立法的模式和体例结构》,《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人权的民法保护机制》,《社会科学探索》1997年03期。  《经济立法概念的重新界定》,《当代法学》1997年04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9-07-01转载。  《建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人口学刊》1997年04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于1997-12-01全文转载。  《我国经济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5期。  《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与深化》,《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5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8-01-01转载。  《我国经济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行政与法》1998年01期。  《论占有与善意取得》,《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3期。  《略论经济法立法权》,《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于1999-07-01全文转载。  《经济法立法的协调性原则简析》,《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4期。  《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0-02-01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2000-02-01全文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论民事活动—兼论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结构的设计》,《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0-07-01全文转载。  《论妨碍型侵犯著作权行为形态》,《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4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1-01-01全文转载。  《先占制度简析》,《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论表见代表及其运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论俄罗斯民法典总则的特点与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借鉴》,《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1-02-01全文转载。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1-08-01全文转载。  《法人表见代表制度三题》,《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论中国民法的现代性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2-05-01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2002-04-01全文转载。  《论私法自治与我国民法典》,《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于2003-07-01全文转载。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3-08-01全文转载。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的立法选择》,《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我国土地用益物权体系的立法构造》,《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4-08-01全文转载。  《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文集)》2004-01-01。  《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立法构造》,《当代法学》2004年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4-08-09全文转载。  《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4-06-09全文转载。  《论我国法定抵押权制度的立法模式》,《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我国土地用益物权体系重构的逻辑思路》,《中国物权法的理论探索(文集)》2004-09-01。  《论物权变动的便捷与安全原则》,《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5-06-01全文转载。  《地役权制度的价值分析及框架设计》,《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罗马法教学改革与民法课程建设》,《高等研究与实践》2005年01期。   《专家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兼论德国新债法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论我国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6-02-01全文转载。  《我国法定抵押权制度的若干立法构想》,《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论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兼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以人为本与中国民法典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权的立法思考——兼评《物权法(草案)》(四审稿)的相关规定》,《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6-12-01。  《我国〔物权法〕立法技术若干缺陷的分析与完善》,《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我国民法典总则编中私权的立法设计》,《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9期全文复印。  《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当代法学》2008年第6期。  《侵权责任法立法研讨会综述》,《当代法学》2009年第3期。  《我国民法典基本原则表述的立法技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论侵权责任法(草案)结构体例设计之不足》,《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中国民法典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载于吉林省法学会编《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中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编私法责任一般条款的立法设计》,《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1期。  《论商铺业主经营权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冲突的司法处理》,《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界定及其强化》,《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  《善意转让合同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论民事权益——民法保护对象的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  《论财产性民事责任优先承担规则》,《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处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司法适用——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及其判决的评判和反思》,《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构筑私权的类型体系》,《当代法学》2012年第2期。  《我国民法典总则编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设计》,《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0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4期转载。   中国民法典应构建老年监护制度——兼论中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完善》,《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1期。  《大规模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法学杂志》2013年第3期。  《我国食品侵权潜在损害医疗检查费制度的构建》,《经济纵横》2013年第5期。

刊名: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5489CN:22-1340/O邮发代号:12-1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曾用刊名: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5 所院校新组建的吉林大学于 2000 年 6 月 12 日 成立,原各院校所属的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长春邮电学院学报》)经过整合,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 2002 年 1 月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分 5 个版本出版 :《吉林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呀

任露泉,男,汉族,1944年1月20日出生,江苏铜山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拖拉机专业,1981年获吉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学院院长、科研处处长、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职,2000年五校合校后任吉林大学副校长。现任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兼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副主席,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ISTVS)中国国家代表,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工学一部副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地面机器系统分会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吉林省现场统计学会理事长,吉林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生态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还兼任“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主编,《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编,《农业机械学报》副主编,《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是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仿生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在仿生科学方面,发现生物脱附减阻特征规律,提出生物形态、柔性、电渗、构形和组成等多因素综合脱附减阻理论和生物非光滑理论,开拓农业机械、地面机械仿生设计方向。在仿生工程方面,建立农业机械、地面机械仿生设计准则,发明多项不同于传统理念的脱附减阻仿生技术,并拓展到非土壤介质多个工程领域,进行自洁、耐磨、抗疲劳和降噪等耦合仿生研究,研制出减粘犁壁、防粘镇压辊、减摩活塞、耐磨轧辊和钻头等多种仿生产品。 作为第一获奖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申请和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1项,已转让和实施17项;出版著作2部,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培养跨学科博士(后)36人,其中15人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殊贡献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男,生于吉林省东丰县,现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

顾 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中树 孙正聿 张文显 林 沄主 任:  吴振武副主任:  李俊江 贺 来 崔月琴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胜今 田毅鹏 付景川 朱 泓 刘文山  刘金全 刘德斌 孙长智 孙利天 杜 莉  杨海蛟 李 洁 李俊江 李培林 吴振武  宋连胜 宋宝安 张屹山 张福贵 周光辉  赵秉志 赵树宽 姚建宗 贺 来 耿振生  徐传谌 高 翔 崔月琴 韩喜平 蔡 莉  霍存福 布兰德利 · 沃迈克[美]  阿·潘·杰烈维扬科[俄]

吉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

林学钰,女,汉,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上海,福建省福州市人。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院士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1980-1982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进修。1983年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系主任。1985年-1991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1990年在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研究所(CSIRO)做高级访问学者。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和国际水文科学委员会委员。1992年和1997年分别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地质勘探、矿业、石油)成员。曾任和现任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以及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是《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编以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水资源保护》、《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西北地质》、Journal of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等期刊的编委。林院士长期从事环境地质和地下水管理研究,在地下水模型研究、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地下水污染机理和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共出版学术专著1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作为国家水文地质学首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迄今已经和正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约130多名。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1980-1982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进修, 1990年在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研究院(CSIRO)任高级访问学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

  • 索引序列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啊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是谁呀
  •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 吉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