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怎么写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怎么写

地形贵州省地形图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5] 气候贵州兴义万峰林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8℃,比上年提高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5] 水文河谷 (16张)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6]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贵州喀斯特地貌 (11张)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24亿吨;磷矿储量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6]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28亿吨,居全中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能源兴义万峰湖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土地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5%。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生物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7%。黔金丝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0%,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5] 2014年,全省共有林业系统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个。

找到一篇类似的。朋友你可以参考下!  改革开放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历程,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年~1999年)。这一阶段资源开发模式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低,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各种资源联合开发的层次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如青海钾肥厂、格尔木炼油厂和地方企业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真正起到带动盆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盆地自我发展能力弱。  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是这一阶段资源开发的主要特征,导致盆地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外部推动性。受制于旧的地域分工格局和价格体系的双重影响,盆地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和高级化进程极为缓慢,采掘工业比重远远大于加工工业比重,轻重工业及其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这样的产业结构格局是一种典型的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表现为:一是资源漏出型,盆地所采掘的大部分资源产品销往区外,而所需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设备的90%以上由区外调入,这种贸易格局使盆地始终处于双重失利的境地。二是价值漏出型,盆地销往区外的产品多为平价调出,而区外进入盆地的日用工业品又多数为议价购进,这种一高一低的价格体制使盆地工业创造的价值不断流向区外。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的形成归咎于盆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资源深加工增值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等,而所有这些原因又都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所致。由于投入严重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长期不到位,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滞后,地方财政自我积累能力差,这种情况最终导致各行业投资额的80%以上来自省和中央,从而形成了盆地经济发展对域外资金和对域外劳动力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域外资金来源一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和倾斜投资,二是靠域外企业资金流入,前者因国家有限财力投资缓慢西移短期内无从指望,后者资金流入的目的在于寻求更高的利润报酬,可柴达木盆地的资金利润率远低于沿海平均水平,因而缺乏对域外资金的吸引力和良好的附着地,域外资金流入的门槛高,这使得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最后不得不改变投资去向和投资区位。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倾斜,地方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以及资源紧缺而引发的新一轮全球性资源开发热潮兴起,作为全省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海西州经济社会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发地域由点向面全面扩展。多年来,海西一直是全省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 但开发地域主要集中在察尔汗、锡铁山等点上,而在这一阶段已拓展到东西台吉乃尔、木里、鱼卡、新源、察汗乌苏等地区,甚至连一直缺乏产业支撑和财政来源的德令哈市也有了青海碱业这样的大型项目。二是开发领域由盐湖资源、油气资源向其它资源扩展。长期以来,除了油气资源外,海西州的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盐湖资源的开发上,而盐湖资源的开发也主要集中在钾资源的开发上。这一阶段,柴达木盐湖资源的开发已实现了由单纯的钾资源向综合开发利用钾、锂、锶、硼、镁等资源转型,向盐湖和油气资源联合开发、综合利用转型。同时,煤炭资源、铁矿资源等成了新的开发热点。这为海西州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兴产业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投资主体开始由省内中小型投资者为主向省外战略投资者为主的转变。前些年,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海西资源对省外大的战略投资者一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资源开发主要由省内的中小型投资者来进行,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些省外战略投资者纷纷进入海西,如中信国安、浙江玻璃、河南义马、内蒙古庆华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些投资者的进入,使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的领域、规模、档次和技术含量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4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五年。海西州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西部大开发的工作部署,利用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资源开发力度,增加财政收入,使海西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3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2004年比1999年年均增长6%,居全省第一;工业增加值2004年完成32亿元,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8%,居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004年完成51亿元,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3%,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1亿元,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8%,居全省第七。  第三阶段( 2005年~2008年)。2005年10月,柴达木被列入我国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州委、州政府依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实际状况,按照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配置、循环发展的要求,树立了产品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大循环大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州情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认识。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有效地推进了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集团、中信国安科技公司、庆华集团等大中型企业也积极开展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循环经济工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庆华集团乌兰焦化项目一期、青海锂业3000吨碳酸锂、鱼卡煤矿90万吨矿井、大柴旦矿业公司滩间山黄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青海碱业纯碱二期、庆华集团肯德可克铁矿开发、木里煤业聚乎更煤炭开发、西台钾锂硼资源开发、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青海盐湖科技公司万吨级碳酸锂、冷湖滨地钾肥公司大盐滩钾资源开发、义海公司大煤沟煤炭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工程、盐湖集团元通钾肥综合利用项目、庆华集团120万吨球团项目、庆华煤业洗精煤一期300万吨工程开工建设。10万吨联二脲、盐化综合利用、10万吨铅冶炼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一是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在省政府、中科院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试验区组建了以中科院盐湖研究所、青海经济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开展了10个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二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以提高整体装备水平、提升科技含量为重点,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选定了盐湖集团、中信国安、青海锂业、西部矿业、庆华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快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盐湖集团、盐湖镁业公司等镁资源开发重点工业化中试装置建成试车,青海锂业公司盐湖提锂技术获得成功,乌兰100万吨焦化项目在高海拔地区成功建成投产。三是围绕柴达木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冶金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依托州职业技术学校,设置相关专业,开展适应于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同时青海碱业、庆华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定向定点人才培训,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成绩。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柴达木盆地虽然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多具有不可再生性,且96%的资源是盐类矿产,储量大的如氯化钠在全国的需求量有限,市场相对较好的又限制于提取技术,从而使大多数的优势矿产难以充分利用。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黑色金属矿产和部分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不足。  水资源方面,柴达木盆地实有水资源96亿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资源占有量(6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的 23%。全州水利工程可供水能力为2亿立方米,总需水量为59亿立方米,年总缺水39亿立方米,。随着一大批工业项目的陆续上马,工业用水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10年用水缺口将增至3亿立方米。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柴达木盆地深居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盆地内的河流都为内陆河,自净能力很弱。一旦污染将直接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农牧业生产造成威胁。因此,保护好盆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能有一个不被污染的人居环境,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绿色的食物,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显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全州有土地面积31万亩, 其中未利用土地31103万亩,占79%。未利用土地面积大,荒漠化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柴达木盆地,风蚀地、风砂地、盐碱地、砾石、戈壁分布广泛。重点是盆地西北部的茫崖至冷湖;盆地南部的乌图美仁至察汗乌苏、夏日哈;盆地北部的希里沟至怀头他拉。矿产资源多集中于盆地的西北部,是盆地的主要工业基地。该区域的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盆地内的工业多为资源开发型,采掘工业比重大。据资料,全州每年有200多万吨尾矿,其中180万吨随意堆放,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30%的采矿点分布在荒漠治理重点区。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产量来提高。粗放式开发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土壤和空气受到污染。特别是柴达木盆地还未建立水资源污染防治体系,水资源污染问题从长远看已不容忽视。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水、矿物等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三、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探讨  (一)绿色战略。绿色战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资源开发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作为生产经营理念,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即将绿色理念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等方面,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柴达木这一具有重要环保意义的地区,企业实施绿色战略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振兴地区经济;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出口贸易额;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必须综合开发利用。如盐湖资源要重点进行钾、硼、锂、镁、锶、溴等盐湖资源的分离提取工艺、技术的系统工程学研究;开展盐湖高值、系列化工产品的开发研究。察尔汉盐湖提钾过程中副产大量氯化钠(NACI含量70%~80%),提钾后的老卤中含有大量镁、锂、溴、硼、碘,其含量分别达MGCI,33%、LIC10,2~3%、B203,03%左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远远高于钾盐。青海钾肥二期工程年产100万吨氯化钾, 将副产氯化钠200多万吨,排放老卤5000万吨(其中含MGCI2 1600万吨UCl约8万吨),如果综合利用其中的50%,初步计算其产值将比主产品100万吨氯化钾产值高数倍。很显然,从富含多种矿物的卤水中,单一提取一种产品是不合适的,况且卤水中有益组份分别提取后,在其原料成本、产品本身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有益的互补关系,实践表明,钾、镁、硼、锂分别提取的生产工艺过程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为了使盐湖资源开发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结合起来,必须走综合利用、深度加工的路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能力。  (三)国际化战略。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例,国内生产、国外进口、国外生产国内销售是我国钾肥供应的三大支柱,在扩大国内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国家的钾盐,通过不同方式合作开发,有利于保证我国对钾盐的需求,泰国的呵劝高原,老挝的万象平原,俄罗斯的上卡姆盆地, 土库曼和乌兹别克的中亚盆地等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以可开采钾石盐为主。以我国东、南部为主要市场,经济效益要好,同时可形成部分稳定供应的进口钾肥。在条件成熟时,盐湖集团可以参与对外钾资源合作项目的建设,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走出去”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满足国内需求,拓宽企业生存空间,走国际化道路,向跨国公司方向发展。  (四)人才战略。二十一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这样说,没有高质量人才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没有高素质人才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行千里者、三月聚粮”,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多,要实行特殊优惠的人才政策,要从长远考虑做好人才培养储备,耍积极探索“只求所用,不求所在”的用人机制。要在积极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在对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发挥上,一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筑巢引凤;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科技水平,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联盟战略。盆地内的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可以与国内大型公司或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在全球供应链的分工环节中找到最佳位置和出路。参与国际化竞争。同时,也可以以地域为中心,集结同行业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选择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作骨干,以它为先锋开拓市场来带动企业联盟实施国际化战略。战略联盟中的大企业可以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从而形成综合优势,而且产品由于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免去了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而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

找到一篇类似的。朋友你可以参考下!  改革开放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历程,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年~1999年)。这一阶段资源开发模式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低,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各种资源联合开发的层次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如青海钾肥厂、格尔木炼油厂和地方企业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真正起到带动盆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盆地自我发展能力弱。  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是这一阶段资源开发的主要特征,导致盆地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外部推动性。受制于旧的地域分工格局和价格体系的双重影响,盆地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和高级化进程极为缓慢,采掘工业比重远远大于加工工业比重,轻重工业及其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这样的产业结构格局是一种典型的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表现为:一是资源漏出型,盆地所采掘的大部分资源产品销往区外,而所需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设备的90%以上由区外调入,这种贸易格局使盆地始终处于双重失利的境地。二是价值漏出型,盆地销往区外的产品多为平价调出,而区外进入盆地的日用工业品又多数为议价购进,这种一高一低的价格体制使盆地工业创造的价值不断流向区外。投入漏出型产业结构的形成归咎于盆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资源深加工增值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等,而所有这些原因又都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所致。由于投入严重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长期不到位,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滞后,地方财政自我积累能力差,这种情况最终导致各行业投资额的80%以上来自省和中央,从而形成了盆地经济发展对域外资金和对域外劳动力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域外资金来源一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和倾斜投资,二是靠域外企业资金流入,前者因国家有限财力投资缓慢西移短期内无从指望,后者资金流入的目的在于寻求更高的利润报酬,可柴达木盆地的资金利润率远低于沿海平均水平,因而缺乏对域外资金的吸引力和良好的附着地,域外资金流入的门槛高,这使得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最后不得不改变投资去向和投资区位。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倾斜,地方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以及资源紧缺而引发的新一轮全球性资源开发热潮兴起,作为全省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海西州经济社会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发地域由点向面全面扩展。多年来,海西一直是全省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 但开发地域主要集中在察尔汗、锡铁山等点上,而在这一阶段已拓展到东西台吉乃尔、木里、鱼卡、新源、察汗乌苏等地区,甚至连一直缺乏产业支撑和财政来源的德令哈市也有了青海碱业这样的大型项目。二是开发领域由盐湖资源、油气资源向其它资源扩展。长期以来,除了油气资源外,海西州的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盐湖资源的开发上,而盐湖资源的开发也主要集中在钾资源的开发上。这一阶段,柴达木盐湖资源的开发已实现了由单纯的钾资源向综合开发利用钾、锂、锶、硼、镁等资源转型,向盐湖和油气资源联合开发、综合利用转型。同时,煤炭资源、铁矿资源等成了新的开发热点。这为海西州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兴产业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投资主体开始由省内中小型投资者为主向省外战略投资者为主的转变。前些年,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海西资源对省外大的战略投资者一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资源开发主要由省内的中小型投资者来进行,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些省外战略投资者纷纷进入海西,如中信国安、浙江玻璃、河南义马、内蒙古庆华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些投资者的进入,使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的领域、规模、档次和技术含量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4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五年。海西州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西部大开发的工作部署,利用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资源开发力度,增加财政收入,使海西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3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2004年比1999年年均增长6%,居全省第一;工业增加值2004年完成32亿元,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8%,居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004年完成51亿元,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3%,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1亿元,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8%,居全省第七。  第三阶段( 2005年~2008年)。2005年10月,柴达木被列入我国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州委、州政府依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实际状况,按照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配置、循环发展的要求,树立了产品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大循环大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州情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认识。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有效地推进了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集团、中信国安科技公司、庆华集团等大中型企业也积极开展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循环经济工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庆华集团乌兰焦化项目一期、青海锂业3000吨碳酸锂、鱼卡煤矿90万吨矿井、大柴旦矿业公司滩间山黄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青海碱业纯碱二期、庆华集团肯德可克铁矿开发、木里煤业聚乎更煤炭开发、西台钾锂硼资源开发、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青海盐湖科技公司万吨级碳酸锂、冷湖滨地钾肥公司大盐滩钾资源开发、义海公司大煤沟煤炭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工程、盐湖集团元通钾肥综合利用项目、庆华集团120万吨球团项目、庆华煤业洗精煤一期300万吨工程开工建设。10万吨联二脲、盐化综合利用、10万吨铅冶炼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一是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在省政府、中科院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试验区组建了以中科院盐湖研究所、青海经济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开展了10个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二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以提高整体装备水平、提升科技含量为重点,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选定了盐湖集团、中信国安、青海锂业、西部矿业、庆华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快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盐湖集团、盐湖镁业公司等镁资源开发重点工业化中试装置建成试车,青海锂业公司盐湖提锂技术获得成功,乌兰100万吨焦化项目在高海拔地区成功建成投产。三是围绕柴达木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冶金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依托州职业技术学校,设置相关专业,开展适应于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同时青海碱业、庆华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定向定点人才培训,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成绩。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柴达木盆地虽然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多具有不可再生性,且96%的资源是盐类矿产,储量大的如氯化钠在全国的需求量有限,市场相对较好的又限制于提取技术,从而使大多数的优势矿产难以充分利用。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黑色金属矿产和部分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不足。  水资源方面,柴达木盆地实有水资源96亿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资源占有量(6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的 23%。全州水利工程可供水能力为2亿立方米,总需水量为59亿立方米,年总缺水39亿立方米,。随着一大批工业项目的陆续上马,工业用水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10年用水缺口将增至3亿立方米。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柴达木盆地深居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盆地内的河流都为内陆河,自净能力很弱。一旦污染将直接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农牧业生产造成威胁。因此,保护好盆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能有一个不被污染的人居环境,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绿色的食物,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显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全州有土地面积31万亩, 其中未利用土地31103万亩,占79%。未利用土地面积大,荒漠化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柴达木盆地,风蚀地、风砂地、盐碱地、砾石、戈壁分布广泛。重点是盆地西北部的茫崖至冷湖;盆地南部的乌图美仁至察汗乌苏、夏日哈;盆地北部的希里沟至怀头他拉。矿产资源多集中于盆地的西北部,是盆地的主要工业基地。该区域的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盆地内的工业多为资源开发型,采掘工业比重大。据资料,全州每年有200多万吨尾矿,其中180万吨随意堆放,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30%的采矿点分布在荒漠治理重点区。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产量来提高。粗放式开发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土壤和空气受到污染。特别是柴达木盆地还未建立水资源污染防治体系,水资源污染问题从长远看已不容忽视。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水、矿物等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三、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探讨  (一)绿色战略。绿色战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资源开发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作为生产经营理念,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即将绿色理念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等方面,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柴达木这一具有重要环保意义的地区,企业实施绿色战略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振兴地区经济;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出口贸易额;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必须综合开发利用。如盐湖资源要重点进行钾、硼、锂、镁、锶、溴等盐湖资源的分离提取工艺、技术的系统工程学研究;开展盐湖高值、系列化工产品的开发研究。察尔汉盐湖提钾过程中副产大量氯化钠(NACI含量70%~80%),提钾后的老卤中含有大量镁、锂、溴、硼、碘,其含量分别达MGCI,33%、LIC10,2~3%、B203,03%左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远远高于钾盐。青海钾肥二期工程年产100万吨氯化钾, 将副产氯化钠200多万吨,排放老卤5000万吨(其中含MGCI2 1600万吨UCl约8万吨),如果综合利用其中的50%,初步计算其产值将比主产品100万吨氯化钾产值高数倍。很显然,从富含多种矿物的卤水中,单一提取一种产品是不合适的,况且卤水中有益组份分别提取后,在其原料成本、产品本身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有益的互补关系,实践表明,钾、镁、硼、锂分别提取的生产工艺过程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为了使盐湖资源开发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结合起来,必须走综合利用、深度加工的路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能力。  (三)国际化战略。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例,国内生产、国外进口、国外生产国内销售是我国钾肥供应的三大支柱,在扩大国内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国家的钾盐,通过不同方式合作开发,有利于保证我国对钾盐的需求,泰国的呵劝高原,老挝的万象平原,俄罗斯的上卡姆盆地, 土库曼和乌兹别克的中亚盆地等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以可开采钾石盐为主。以我国东、南部为主要市场,经济效益要好,同时可形成部分稳定供应的进口钾肥。在条件成熟时,盐湖集团可以参与对外钾资源合作项目的建设,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走出去”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满足国内需求,拓宽企业生存空间,走国际化道路,向跨国公司方向发展。  (四)人才战略。二十一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这样说,没有高质量人才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没有高素质人才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行千里者、三月聚粮”,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多,要实行特殊优惠的人才政策,要从长远考虑做好人才培养储备,耍积极探索“只求所用,不求所在”的用人机制。要在积极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在对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发挥上,一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筑巢引凤;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科技水平,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联盟战略。盆地内的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可以与国内大型公司或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在全球供应链的分工环节中找到最佳位置和出路。参与国际化竞争。同时,也可以以地域为中心,集结同行业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选择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作骨干,以它为先锋开拓市场来带动企业联盟实施国际化战略。战略联盟中的大企业可以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从而形成综合优势,而且产品由于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免去了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而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地形贵州省地形图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5] 气候贵州兴义万峰林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8℃,比上年提高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5] 水文河谷 (16张)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6]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贵州喀斯特地貌 (11张)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24亿吨;磷矿储量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6]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28亿吨,居全中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能源兴义万峰湖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土地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5%。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生物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7%。黔金丝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0%,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5] 2014年,全省共有林业系统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个。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开头

fale

地形贵州省地形图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5] 气候贵州兴义万峰林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8℃,比上年提高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5] 水文河谷 (16张)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6]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贵州喀斯特地貌 (11张)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24亿吨;磷矿储量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6]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28亿吨,居全中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能源兴义万峰湖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土地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5%。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生物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7%。黔金丝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0%,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5] 2014年,全省共有林业系统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个。

多看看优秀的文章就懂了水声通信在水下定位中的应用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基于产业能级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潮州自然村村通GSM无线网络规划方案设计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基于Encase平台下的计算机犯罪勘查的研究及应用黄土塬区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与实例研究EH4系统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与改进预测反褶积在专用雷达检测冻土路基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研究基于ARM9的交通事故道路数据采集系统

矿产资源论文

地形贵州省地形图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5] 气候贵州兴义万峰林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8℃,比上年提高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5] 水文河谷 (16张)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6] 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贵州喀斯特地貌 (11张)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24亿吨;磷矿储量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6]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28亿吨,居全中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能源兴义万峰湖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土地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5%。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生物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7%。黔金丝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0%,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5] 2014年,全省共有林业系统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个。

如果是毕业论文,写起来比较难,但是把握的好的话,也不怎么难,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可以去找一个叫品学论文网的帮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之前我的论文也是想自己写,但是写到第三章写不下去了,我是采用建模的方法做的,连建模软件都不会,要重新学至少得一个多月啊,哪有时间,还好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了忙,特别省心,呵呵,如果没找他们,肯定又得拖一年了。建议自己不会的话,最好找品学论文的高手参谋下。

关于矿产资源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在写论文摘要的时候,字数不需要太多,大家要把握一个原则:精简,能一句话讲完的事,大家不要用2句或3句来讲述,这样不仅占字数,还会显得你很啰嗦  另外,如果是中文摘要的话,一般300个字以内就够了,英文摘要的话,则在250个实词以内即可还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中,不能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东西哦~  摘要主要有四部分,分别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其中,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大家要慎重对待每一部分

前景广阔!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从最近几年的各种矿石的需求和价格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件作品的矿产资源,未来的职业前景,无限!

国土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的含领土、领海、领空、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在内的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它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狭义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国土资源具有整体性、区域性、有限性和变动性等特点。  以国家行政来讲,即国土与资源,通俗讲即土地与矿产。  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  其特性为:①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属于可持续不断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能、风、水力、潮汐能及地热等;有些属于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几乎全部矿物资源;有些资源现有数量虽有限,但可在短期内繁殖、再生和发展,称可更新资源,如动植物、地下水、劳动力等;②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③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中国国土资源绝对数量大,种类齐全,其中有不少在世界上居优势地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广义角度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称。对自然资源有多种定义,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即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应该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理解范围会不断扩大,过去被认为不能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变为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各种固定资产,如: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建筑资源等;社会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   狭义的国土资源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疆域的总称,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认为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理地域内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国土资源有一定的空间地域的限定,也就是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即为狭义的国土资源。

前景广阔!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从最近几年的各种矿石的需求和价格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件作品的矿产资源,未来的职业前景,无限!

  • 索引序列
  •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怎么写
  •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
  • 矿产资源论文3000字开头
  • 矿产资源论文
  • 关于矿产资源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