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农工民主党中央主管,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医学期刊。可以通过杂志铺了解更多相关资料。。。。

药物化学,oa核心

药物化学,药物资讯

药物资讯吧,oa刊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看

医药进医阮,刚开始可能会难做一些,不过许多我们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医药资讯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份药物经济学领域的专业心学术期刊,国内公开发行,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于2006年6月正式创刊。在业内评价非常高,为我国药物经济学新学科的推广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知道有本《药物资讯》 但是是普刊额

R9药学    最新的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第七版)共有 16种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仅是 CSCD扩展期刊!连CSCD核心期刊都不是!但也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啊

药物化学,oa核心

药物资讯吧,oa刊

似乎没有《医药卫生》月刊。只有:《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简称医药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09年4月8日批准的国家级电子学术医学期刊,由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主办。期刊刊号CN 50-9235/R,国际刊号ISSN 1671-5837。每月出版一期,16开,公开发行,维普网全文收录,是评定职称的正规CN 专业学术期刊。《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社成立于1985年,现下设编辑部和综合部。杂志社主营的《现代医药卫生》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经国家科技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综合类期刊。《现代医药卫生》由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主办(2013年起)。国际刊号:ISSN1009-5519;国内刊号:CN50-1129/R;邮发代号:78-47。《现代医药卫生》现为半月刊,全年24期,每期160页,每月15、30日出刊。

汉斯的药物资讯可以参考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投稿

医药卫生是正规期刊《医药卫生》是国家级期刊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09年4月8日批准的国家级电子学术医学期刊。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医药卫生》坚持以充分利用丰富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的办刊宗旨。《医药卫生》是通过邮箱方式投稿的,投稿邮箱是:

这还用问呀,想投哪一份报纸,就找他们的网站,每个版面都有自己的投稿方式,让别人帮你找那么多怎么能找得过来呀,还是自己帮自己吧,路帮你指明了,看你是不是厚道了!看来你还是个写手呢,祝你运气好喽!

R9药学    最新的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第七版)共有 16种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仅是 CSCD扩展期刊!连CSCD核心期刊都不是!但也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投稿要求  1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编辑部,442000  2 来稿请用电子邮件投送,文档以WORD格式保存,并附作者个人有效联系方式(邮箱及手机号码)。  3 来稿请附单位正式推荐信,除对稿件内容注明评审意见外,还应包括: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及其他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优先发表。  4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炼,标点准确。  5 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主要内容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采用者收取一定的论文发表费,同时付给作者相应的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作品在发表之日起3年内获取任何成果奖请来函告知,以便备案和酌情增补稿酬。请作者自留底稿,不用稿件恕不退还,但会以电子邮件方式告知。  6 本刊被《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科技期刊群》、《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华首席医学网》、全文收录。凡在本刊登载的稿件,均视为同意入编期刊,不愿入编者,请在来稿中注明。作者稿酬中已包含上述著作权使用费。

医药产业资讯杂志怎么样

刊名: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周期: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3-7210CN:11-5539/R邮发代号:80-37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医药导报曾用刊名:医药产业资讯;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创刊时间:1980《中国医药导报》 杂志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科技核心期刊,每月上、中、下旬各出版一期,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发布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学分授予标准,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II类学分6-4分。 读者对象为广大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学工作者和其他医药卫生人员、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

此话发表于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此时改革开放刚刚举步,农村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风行,而在城市,一切显得十分冷清,钱信忠这时的讲话,显得大胆而前卫。 事实上,卫生部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预热”这一改革,当年3月召开的南昌会议,卫生部已经明确要对医院进行经济管理,但真正发动,却一直等到1979年。 “当时钱信忠部长、季宗权副部长是主要的推动者,”一位卫生部的老干部回忆,“他们轮番对此讲话,鼓动卫生系统‘放手干’。” 标志性的事件是,卫生部等三部委当年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并且开始尝试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5所医院被列为“示范”。 对于这一改革,钱信忠认为“对推动医药卫生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但对此持反对意见者,大有人在。 几乎从一开始,这项改革就已经争论甚烈,卫生部下属的《健康报》,在1979年11月16日的《情况反映》中,就汇编了7篇持“不同意见”的文章。 “这些文章的主要立意,就是从医院的根本属性出发,认为医疗卫生应该是社会公益事业,不应该强调其经济属性。”一位卫生系统的老干部回忆。 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医院管理,这时已显露出诸多弊端,改革已成大势,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正是在这一政策下,1985年成为医改的启动年,而此前的则只能算是医院改革,卫生部的一位老干部说,“正式启动的医改,核心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基本上是复制国企改革的模式”。 尽管在这一文件中也提出,中央和地方要逐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在实际中情况正在微妙地变化。 卫生部原政策法规司一位领导告诉本报记者,当时的大背景是百废待兴,医疗卫生还不能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于是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给政策不给钱”。 这一时期因此而产生了两个改革典型,一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协和经验”,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昆明经验”,在全国卫生系统备受推崇。 从当时的统计数据来看,医院的效率、卫生总量在持续增长,1985年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并一直维持到1990年代初,而在农村,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批农村卫生室承包给乡村医生经营,据1988年统计,村或群众集体办的村医疗点占7%,个体办的村医疗点占8%。 这一过程中,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在整个比重中开始逐步减少,以江苏省为例,省财政补助占医院工资总额比例,1985年为39%,1988年降至31%。 全国的情况同样如此,统计表明,1980年,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1/3,到1990年降为1/4。 “事情往往是这样,开始做积极性很高,一旦全局铺开时,弊端也出来了。”卫生部原政策法规司的一位领导承认。 当时开始出现一系列乱相,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成为当时议论的热门话题。 “但这一时期的争论并不激烈,”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于宗河回忆,“其他部委看到医院服务不好,见到陈部长(陈敏章)时,往往发牢骚,不少人就说,这是市场化不够彻底造成的。” 1990年代:大争论 1992年春,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医改在这一背景下再次提上日程。“如果等一二年,其他部门、行业各种产业部搞起来了,甚至你自己的领地都被人家挖走了,市场、群众就不需要你的产品了。”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在华东七省市卫生厅局长座谈会上说。”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此时风行各个行业,卫生系统也加入了这个队伍。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正是在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在卫生部内部,政策法规司和医政司成为两种意见的代表部门,按照程序,政策法规司负责起草文件,“那是部长的秘书班子,负责的是宏观思路,而医政司主要抓医院管理,负责的是实务。”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于宗河说。 于宗河反对医疗服务市场化,他认为经济领域的做法不能简单移植到卫生服务上,“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什么环节赚钱资源就往哪里投,谁钱越多谁就能享受越好的医疗服务,而无法顾及医疗的大众属性和起码的社会公平。” 这种争论已经不局限于内部了,他的观点后来发表在1993年12月21日的新华社内参中,呈上了国家领导人的案头。 争论的集中爆发,是在1993年5月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殷大奎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反对医疗服务市场化,这番表态随即被认为“思想保守,反对改革”。两派观点在会议上吵得不可开交。 一个颇有意思的插曲是,这次卫生会议的争论甚至传到国外,哈佛大学教授萧庆伦闻讯从美国飞到中国,专程向卫生部部长陈敏章进谏:“中国千万不能走美国的路,美国医疗业的商业化太严重了,普通美国人苦不堪言。” 此时究竟医疗界出现了什么状况,导致这么大的争论?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事例中看出一些端倪。 《医药产业资讯》杂志社副社长张浩臣,当时在河南的一家公立医院工作。“那个乱啊,办民营医院就像办乡镇企业,公立医院就到处合作办专科,医生专家就到处走穴。” 1993年投身于医疗器械生意的李益,适逢药品流通渠道市场化,“这医药一放开,不知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李益按“行规”,给医生和医院提成,转眼间暴富,积下数千万元身家。 医学专家丁会文当时任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业务院长,那时政府的财政补贴已经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像他所在三甲医院情况还比较稳定,但不少中小医院就面临着工资都发不出的窘境。 医院分级管理,正是为了抵消一些负作用,在医政司的力推之下开始实行,时任卫生部长的陈敏章告诉于宗河:“这是一个好办法,卫生部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可以通过评审反映出来,医院还形成了政府控制下的有序的合作与竞争。” 但分级管理只是技术性的手段而已,如何解决“路线”之争?整个1990年代,市场化的声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并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高速发展。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有32万家。

  • 索引序列
  •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
  •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看
  •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啊
  • 药物资讯杂志怎么样投稿
  • 医药产业资讯杂志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