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语音学报

中国语音学报

发布时间:

中国语音学报

论文2004 天津话声调的变异,《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  2006a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第1期。(第二作者)   2006b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当代语言学》第4期。(第二作者)  2008a 北京话一级元音的统计分析,《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  2008b 北京话二合元音/ai/、/au/、/ia/、/ua/韵腹/a/的听感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独撰)  2008c 试说当代汉语新方言,《中国北方方言与文化》,首尔:韩国文化社。(第三作者)  2009a 天津话声调新变化的再考察,《汉藏语学报》第3期,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  2009b 汉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二作者)  2010a 论语音格局,《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第三作者)  2010b 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一作者)  2010c 元音的三维空间,《当代语言学》第3期。(第一作者)  2011a 试论语调研究格局的研究方法,《当代外语研究》,第5期。(第一作者)  2011b 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一作者)  2012a 普通话陈述句中的音高下倾和降阶,《中国语音学报》,第3期。(第一作者)  2012b 声调统计研究中的T值演算法和偏分布演算法,《实验语言学》创刊号。(第一作者)专著2009 北京话声调和元音的实验与统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独撰)

不懂,,

中国语音学报第12辑

论文2004 天津话声调的变异,《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  2006a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第1期。(第二作者)   2006b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当代语言学》第4期。(第二作者)  2008a 北京话一级元音的统计分析,《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  2008b 北京话二合元音/ai/、/au/、/ia/、/ua/韵腹/a/的听感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独撰)  2008c 试说当代汉语新方言,《中国北方方言与文化》,首尔:韩国文化社。(第三作者)  2009a 天津话声调新变化的再考察,《汉藏语学报》第3期,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  2009b 汉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二作者)  2010a 论语音格局,《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第三作者)  2010b 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一作者)  2010c 元音的三维空间,《当代语言学》第3期。(第一作者)  2011a 试论语调研究格局的研究方法,《当代外语研究》,第5期。(第一作者)  2011b 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一作者)  2012a 普通话陈述句中的音高下倾和降阶,《中国语音学报》,第3期。(第一作者)  2012b 声调统计研究中的T值演算法和偏分布演算法,《实验语言学》创刊号。(第一作者)专著2009 北京话声调和元音的实验与统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独撰)

中国语音学报是哪一类

魏建功在音韵学方面造诣很深,成就也最大。1935年发表的《古音系研究》这部研究音韵学史的专著是他的代表作。全书约30万字,分别就古音系的分期,古音系的内容,研究古音系的材料、方法和条件,以及古音系研究的实际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历来讲音韵沿革将古音、今音和等韵绝对分开是不对的。所以他在本书的开始便有三点说明:一、凡是在今日国音以前的音韵研究皆属于古音系的研究;二、凡是中国语言文字所表示的音的内容都是古音系研究的对象;三、古音系的研究担负着中国语音语言史的研究任务。这也是他写这部书的指导思想。对于古音系的研究材料,魏建功认为古音系时间悠久,地域广阔,取材范围应该包罗古今,细大不捐,兼收中外,畛域无限。在取材方面,他提出利用现代方音作为构拟古音的旁证;他强调了活语言和各种语言材料对研究古音的重要作用,在分部中提出“声韵兼顾”、“时地划清”、“着重语言”等原则;在审音中提出“沿革比较”、“连绵词及古成语释音”、“语根转变考释”等方法,都是发前人所未涉及。至于在“论变”中提出的“音轨原则”更是他的独创。这部书在音韵学研究上独具特色,是魏建功多年来研究音韵学和从事教学工作所积累的成果。它不但汇集了前人研究音韵学的经验,也为后人继续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之外,它对研究方言学和文字训诂学也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在汉语语音的研究上同样占一席地位,博得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和赞赏。 这一期间,魏建功先后开设了声韵学概论、方言研究、等韵研究、民间文艺讲话、声韵学史、古音系研究等8门课程。20世纪30年代北大中文系有“三大概要”的说法,就是指胡适的《中国文学史概要》、沈兼士的《文字学概要》和魏建功的《声韵学概要》。 在研究韵书系统方面,魏建功是继王国维后较有成就的人之一。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如根据《切韵》与六朝韵书关系来研究《切韵》性质的《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根据唐宋两系韵书的差异说明《广韵》与《切韵》关系的《唐宋两系韵书体制之演变》等,这些研究成果补充、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在音韵学研究中,魏建功非常注重考据,提倡“朴学”精神,他利用经典中的韵文、汉字谐声偏旁以及其他材料来考证古音,讲求材料的翔实和方法上的严谨。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切韵〉韵目次第考源》、《〈切韵〉韵目四声不一贯的解释》都反映了他做学问的这一特点。 魏建功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参加新文化、新思想运动,曾在鲁迅领导的《莽原》、《语丝》等刊物上,以行的名字发表过不少杂文。解放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魏建功,搜集歌谣应全注音并标语调之提议,歌谣(增刊),1923。 2魏建功,歌谣表现法之最要紧者——重奏复沓,歌谣周刊,1923,(41)。3魏建功,拗语的地方性,歌谣周刊,1924,(51)。 4魏建功,吴歌声韵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925,1~2。5魏建功,新史料与旧心理,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1926,2。 6魏建功,蒙文四印考音,新晨报·文化特刊,1928年8月25日。7魏建功,秋梦庵藏畏吾儿文印识语,新晨报·文化特刊,1928年10月14日。魏建功,古阴阳入三声,国语旬刊,1929,1。 魏建功,释年,辅仁学志,1930,2。 魏建功,科斗说音,女师大学术季刊,1931,2。11魏建功,中国古音研究上些个先决问题,国学季刊,1932,3。12魏建功,唐宋两系韵书体制之演变,国学季刊,1932,3。 13魏建功,说辙儿,世界日报·国语周刊,1933。14魏建功,中国纯文学的形态与中国语言文字,文学,1934,2。15魏建功,古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组,1935。16魏建功,论切韵系的韵书,国学季刊,1935,5。 17魏建功,辽陵石刻哀册文中之入声韵,益世报·读书周刊,1936,(69)。18魏建功,为汉字安排计议,中央日报·文史,1936,(6~7)。19魏建功,张洵如北平音系十三辙序,世界日报·国语周刊,1937。 20魏建功,读天壤阁甲骨文存及考释,辅仁学志,1940,9。21魏建功,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序,女子师范学院学术季刊,1945,(1)。22魏建功,草书在文学上之新认识,辅仁学志,1940,9。 23魏建功,文法学的理论与实际——实用国语文法序,国文月刊,1949,(76)。24魏建功,故宫完整本王昫刊谬补缺切韵续论之甲,国学季刊,1951,7。25魏建功,祖国语文的特点,语文教学,1951,(2)。26魏建功,汉字发展史上简化字的地位,中国语文,1952,(4)。 27魏建功,从汉字发展的情况看改革的条件,新建设,1952,(2)。28魏建功,对文字改革的提法和看法的问题,新建设,1955,(12)。29魏建功,汉字简化的历史意义和汉字简化的历史基础,中国语文,1955,(2)。30魏建功,切韵韵目次第考源,北京大学学报,1957,(4)。 31魏建功,迎接新的文化高潮的前奏——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帮助汉字通读正音的重大意义,中国语文,1957,(12)。32魏建功,切韵韵目四声不一贯的解释,北京大学学报,1958,(2)。33魏建功,“国语”运动到汉语规范化——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中国语文,1959,(4)。34魏建功,参加辞书编辑和古籍整理工作的体会,中国语文,1961,(3)。

IEEE T on Affective Computing,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ultimodal Interfaces, Associate Edi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ynthetic Emotions, Associate EditorISCA SIG-CSLP, Vice-ChairHUMAINE Association,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中国语音学报副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学术委员副主席(2010-2011)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言语音乐听觉分会委员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语音学报是C刊吗

山大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A类。

中国语音学报(第一辑)书籍

论文2004 天津话声调的变异,《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  2006a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第1期。(第二作者)   2006b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当代语言学》第4期。(第二作者)  2008a 北京话一级元音的统计分析,《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  2008b 北京话二合元音/ai/、/au/、/ia/、/ua/韵腹/a/的听感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独撰)  2008c 试说当代汉语新方言,《中国北方方言与文化》,首尔:韩国文化社。(第三作者)  2009a 天津话声调新变化的再考察,《汉藏语学报》第3期,商务印书馆。(第一作者)  2009b 汉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二作者)  2010a 论语音格局,《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第三作者)  2010b 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一作者)  2010c 元音的三维空间,《当代语言学》第3期。(第一作者)  2011a 试论语调研究格局的研究方法,《当代外语研究》,第5期。(第一作者)  2011b 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第一作者)  2012a 普通话陈述句中的音高下倾和降阶,《中国语音学报》,第3期。(第一作者)  2012b 声调统计研究中的T值演算法和偏分布演算法,《实验语言学》创刊号。(第一作者)专著2009 北京话声调和元音的实验与统计,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独撰)

  • 索引序列
  • 中国语音学报
  • 中国语音学报第12辑
  • 中国语音学报是哪一类
  • 中国语音学报是C刊吗
  • 中国语音学报(第一辑)书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