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左晓光,男,汉族,1956年3月生,河北省邱县人。1978年2月入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2006年11月当选为七届省委委员。党的十七大代表。历任河北省委办公厅副处长、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保定地区行署党组成员、秘书长兼行署办公室党组书记,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河北省委省直工委委员、副书记,张家口市委副书记。2004年3月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近四年来,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8篇。 孙汉文,1945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分析化学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主要从事光学分析、分离科学技术、环境分析化学与农兽药残留分析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较大影响。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篇,出版《原子光谱分析》和《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论著,“导数原子光谱新技术与痕量分析研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了3部学术专著。兼任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专家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学会理事长,河北省食品安全协会会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学报》主编。

《河北大学学报》最早创刊于1960年7月,当时只有社会科学版,1962年创刊《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文革后停刊,1973-1976年恢复为校内交流刊物,1975年正式建立学报编辑部,1979-1981年开始公开发行,1989年向世界发布。《河北大学学报》在河北高校学报首屈一指,位列全国前列,是河北省唯一的综合性学报。并在世界有一定影响,是河北唯一,全国大学学报的世界论文收集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现用刊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河北师院学报 & 河北师大学报创刊时间:19561996年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个院校合并,组建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1998年1月合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3个版出版,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均被评为“双效期刊”。2002年起,3个版学报均改为双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合并而成。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分别创刊于1957年和1956年,“文化大革命”均停刊,1978年和1979年先后复刊。经批准,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于1982年公开向全国发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79年公开向全国发行;1988年又都被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两刊均由学校走向了社会,由国内走向了世界。随着原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的合并,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也于1998年1月正式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该刊是教育类专业性学术理论刊物。提倡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倡导探索创新,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该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2 该刊对校内外来稿一视同仁,以内稿外审、外稿内审、作者和专家双匿名的方式进行稿件评审,专家通过后再由该刊编辑部实行三审制。取稿标准重在学术建树。3 来稿须言之有物,求实创新,并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可靠,切忌内容空洞、语言晦涩,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4 该刊提倡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文稿开头应概略说明本选题研究状况,明确交待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将要解决的问题。5 该刊已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应参照本刊载文的格式,誊抄或打印文稿,并提供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6 来稿须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等方面的法规、技术要求和该刊规定。引文必须核对无误,注明详细出处。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各项说明如作者、篇名、书刊名、卷次、期次、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月、版次、起止页码等等均应完备。文内外国人名请注明外文原名。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请使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列宁选集》1995年版,《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1994年版等。7 来稿若属省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连同项目名称和批号一并注明,并附证明一份。八、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该刊有权对来稿行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删节,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对内容作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以不歪曲原作主要观点为准则。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务必在来稿中说明。所刊文章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该刊意见。8 该刊对拟采用的文稿将向作者寄用稿通知或发电子邮件、用电话通知,作者须确认稿件系首次刊发,并承诺该稿刊出前不再交其他刊物发表。9 来稿严禁抄袭剽窃和重复发表,从2002年第一期起,凡发现载文有此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者,五年内该刊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由于人手所限,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详细审稿意见。作者请自留底稿,寄出四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10 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家级或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索引,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函告该刊责任编辑。11 来稿请寄: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邮编:050016 。

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心理学中的许多分支都有谈到这一现象例如 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等就看一般的教科书就行了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1、《四书五经简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10月;2、《三言简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0月;3、《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与人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4、《社会学概论》(与人合著,军事谊文出版社1995年7月;5、《中国社会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与人合编,第一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7、《法句经释译》、佛光出版社会1997版8、《那先比丘经译释》、佛光出版社会1997版9、《墨子与世界和平》(第三作者)中国书店1997年版;10、《郑板桥的诗与画》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11、《诸子学志》(第二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会1998年版12、《鲲化鹏飞——传统价值的当代透视》(第二主编)2001年9月版;13、《自由的表演与与力——中国人的自由观》,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14、《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译)JSpence(中国名史景迁);2001年12月版;15、《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会议论文集)(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16、《中国辩证法史》,(第二作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17、《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丛书,2004年出7月版 1、老庄生命哲学略论 《哲学研究》1990年第10期。2、一个道德批判的早产儿——〈金瓶梅〉》主题探论《新东方》1992年第3期;3、《易经》——中国历史哲学之滥觞 《易经研究》(季刊)1992年第4期。4、《龙舟会》道德启蒙意义浅绎 《船山研究》1993第1期。5、试论明清之际“求真”与“崇公”价值观对近世中国的影响 《江汉论坛》 1994年第6期。6、试论戴震“新理观”的历史定位 郭齐勇 萧汉明主编《不尽长江滚滚来》论文集 东方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7、葵心不改完美志 慧境芳心两护持 (同上书)。8、中国易学发展史纲要 《羑里易学》第一辑 中州出版社1994年9月版。9、批判哲学的批判 《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1994年第5期。10、缘命复性,超切中道--唐力权场有哲学终极关怀浅绎 (台湾)《哲学杂志》1995年第三期。11、再论今日国民性之改造 《新东方》1995年第5期。12、场有哲学学术讲座综述 《哲学动态》1995年第9期。13、徐复观与新儒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哲学动态》1995年第12期。14、明清启蒙学说新论 《东方论坛》1995年第5期15、一本深化明清启蒙学说的力作——读许苏民《李光地传论》《福建学刊》1996年第4期。16、缘起性空说述评 《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7、一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做人理想——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浅绎 《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18、从个人宗教到社会宗教 萧捷父 黄钊主编《“东山法门”与禅宗》论文集1996年4月出版。19、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贞爱”自杀形象研究 罗萍主编《女性与社会》论文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20、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申论 《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21、文化批评与社会进步——读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化矛盾的哲学反思》《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2期;22、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化矛盾的哲学反思》给我们的启示 《福建学刊》1997年第4期;23、世纪之交的哲学回顾与展望 《哲学动态》1997年第4期;24、批判的武器与批判的目的《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4期;25、人文知识分子:思想的教练与精神的探险者 《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第3期;26、板桥家书中的仁爱思想 《人文论丛》1998年卷(创刊号);27、人性与神性的交响曲——读赵林《西方宗教文化》《现代哲学》1998年第4期;28、“恒德”追求与自由意志——传统中国人道德自由意志鸟瞰 《科学·经济·社会》1999年第4期;29、乡土中国如何中走向现代化《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30、分理与自由——戴震伦理片论《哲学研究》1999年第4期;31、现代人文精神内在架构寻绎》《人文论丛》1999年卷;32、科学精神、个性原则与人文素养——试评当前大学教育理念《新东方》1999年第5期;33、道论在楚简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帛、王本中含义异同初探《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2期全文转载)34、个人自由与理想社会——殷海光与冯契自由思想之比较《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第9期全文转载)35、近十年美国儒学儒学研究综述,《光明日报》2001年;36、近十年欧美东亚儒学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1年第8期;37、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等新解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38、走向多元对话的中国哲学——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侧记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39《从人道主义看儒家“仁学”与自由主义对话的可能性》(见《儒家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40、熊十力“明清学术史观斠评” 《船山学刊》2001年第4期;41、《先秦学术原貌的重构——读郭沂〈郭店楚简与先秦学术〉一书》,《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42、《从一国宪政到万民宪政——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逻辑理路浅绎》,《武汉大学学报》2002的第六期。43、《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换——对冯友兰哲学史范式演变之反思》,收入胡军主编《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44、戴震哲学“道论”发微——兼评村濑浴也《戴震的哲学——唯物主义和道德价值》,《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45、《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探论——兼论儒、道《易》的语言哲学思想之异同,《周易研究》2003年第1期。46、现代中国人际信任的传统资源《伦理学研究》(双月刊)2003年第3期;47、21世纪中国哲学主题:创造性转化(郭齐勇、陈来、吴根友等)《新华文摘》2003第4期48、我们如何建立现代人际信任?《长江日报》2003年6月5日第11版。49、《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读《观念的选择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文汇读书报》2003年2月21日第9版。50、全面反映佛教大发展《光明日报》7月15 日星期二,理论周刊,第二作者,与萧先生合作。51、儒家“君子人格” 及其现代意义《价值论与伦理学》第2期,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52、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内部的现代性因素之分析《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53、李大钊的社会理想述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论文集第3集《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54、《思想的出口国与进口国》,《长江日报》2003年6月19日,第11版。55、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国家吗?《长江日报》2003年7月10日,第11版。56、简论早期梁启超的自由观 《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57、试论西译“自由”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由”观念的价值改写 刘可风主编:《哲学伦理学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6月版。58、《二十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的三种范式》(《哲学门》2004年第二册,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59、《明清之际三种人性论与中国伦理学的近代转向》(《学术月刊》,2004年第5期)60、《20世纪戴震哲学思想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2年卷)。61、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兼论康德等人有关“世界和平”的思想(郭齐勇 吴根友编:《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62、创造的诠释学:一条通向未来中国哲学的可能之路——傅伟勋的哲学思想探析(吴根友 欧崇敬 王立新主编:《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3、《哲学理诗心船山魂》,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64、《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65、仁者爱仁,施由亲始——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现代转化,(加拿大)《文化中国》2004年第4期。66、政治的民主化与民主的中国化——对当前中国社会制度建设与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冲突突问题的思考 《东方财经周刊》2005年第1期67、如何在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对刘、郭、穆有关儒家伦理争论的哲学史方法论之反思 《儒学争鸣集》郭齐勇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68、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69、21世纪宋元明清哲学综合研究突破的可能性之探寻,《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70、关于宋元明清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的思考,《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双月刊)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71、读庄献疑——莫若以明新解,《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72、徐复观与儒家政治哲学 《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73、“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74、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语词、概念与观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75、“保合太和,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 《周易研究》,2006年第2期;76、如何说不可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 《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77、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哲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根芽?——从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的三种新动向谈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78、On the Idea of Freedom and Its Rejection in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 Asian philosophy NNovember 3, 200680、直面问题寻方法,重铸“经世”新精神 《求是》,2006年第6期。81、网络时代与经典的价值 《武汉大学学术讲坛》第2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82、进步观念——理解中国现代性的一把钥匙——读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1、 4月6日至11日,出席在杭州、上海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年会,提交论文为:中国民主政治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分组会议上发言。2、5月12—13日,出席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当代新道家会议,提交论文:“上博简《恒先》篇哲学思想探析”,并在大会上发言。3、6月12日,出席了由湖北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为:“从‘无之以为用’到‘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试论老、庄哲学的价值发现及其当代启示意义”。4、 6月14—17日,出席四川大学宗教所主办的第十届中美哲学——宗教对话小型会议(同行者有郝长墀博士),提交英文论文:Education of Moral Sentiment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Modern Appropriation of Confucian Family-E该论文受到美方学者Huntington College William Hasker教授, 和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的 Michael Murray教授的肯定。作为评论人,还对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Lee H Yearley教授的论文Pride’s Place in Picturing Person 作了学术评论。5、8月8日—12日,在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哲学大学会,提交论文:《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开放性》在分组会议上发言。6、8月20—23日,在武汉组织并主持了“我们的时代问题与此我们时代的知识”小型学术讲座会,提交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与民主政治的中国化》论文初稿。7、9月10—11日,出席了南京大学哲学系与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西社会哲学对话”的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我们为什么拒斥自由的观念?——从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概念与自由观念谈起”,8、10月8日—12日,出席北京纪念孔子诞辰2255周年国际儒学研讨会,提交论文为:清代前期民主政治理想与儒家政治哲学的近化转化。9、10月20—23日,出席安徽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为: 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并主持一次分场会议。10、12月20—23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为:徐复观与儒家政治哲学。11、12月25—27日出席深圳大学“西方学术背景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提交论文为: 试论严复、梁启超对中国传统自由观的价值改写。 1、7月12—19日,澳大利亚悉尼,第十四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提交论文:徐复观的政治哲学2、9月9—12日,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提交论文:第七届当代新儒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人类文明的一体与两面——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杜维明“文明对话论”的政治哲学检视3、11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道德的真诚如何推动真理的发现——从冯契先生论“真与人生理想”说开去4、12月9—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儒学论坛2005——儒学与亚洲人文价值,提交论文:“保合太和,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 2006年2月19日——3月9日,应美国Weslyan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东亚研究中心认任Steve Angele的邀请,出席“新儒家与全球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短期访问。提交论文为:“明清时期儒家政治制度改革理想与当代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3月17—19日,在武汉市和田会所,出席哲学学院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的会议,提交论文:“庄子论真人与真理关系——《大宗师》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命题的现代诠释”。3月25—26,出席“首届中国式医院管理研讨会 ——文化的管理学价值和功能的思考”,作为特邀专家,作“儒家人性论与士君子的责任伦理”专场报告。4月1—3日,出席“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6月26—28日,出席武汉大学传统文化中心举办的国际楚简会议,提交论文:“传贤不传子”的政治权力转移程序——上博简《容成氏》篇政治哲学及其学派归属问题初探9月17日—18,出席武汉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明清之际”价值观念的变化看现代性的内在张力11月9—12日,出席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转型与思想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晚明以降解放女性的思想11月24—26日,出席北京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儒家传统的修身理念与人格塑造”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明清时期新人格理想12月12—14日,出席深圳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哲学建构的当代反思与未来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 提交论文:道义论—兼论荀子的“圣王观”及其对王权合法性的论述12月15—16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内部讨论会,提交论文:唐诗中“自由”一词的语义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北京大学学报由《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三本期刊组成。

一般来讲,一篇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有这样的几个部分,比如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

所指的是同一事物,解释如下: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位作者的多篇文章编辑而成,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朋友你好,直接向你要投稿的媒体编辑部电子邮箱投稿就行了。如果你的文章写的好的话,很快就会被采用的。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左晓光,男,汉族,1956年3月生,河北省邱县人。1978年2月入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2006年11月当选为七届省委委员。党的十七大代表。历任河北省委办公厅副处长、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保定地区行署党组成员、秘书长兼行署办公室党组书记,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河北省委省直工委委员、副书记,张家口市委副书记。2004年3月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近四年来,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8篇。 孙汉文,1945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分析化学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主要从事光学分析、分离科学技术、环境分析化学与农兽药残留分析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较大影响。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篇,出版《原子光谱分析》和《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论著,“导数原子光谱新技术与痕量分析研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了3部学术专著。兼任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专家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学会理事长,河北省食品安全协会会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学报》主编。

  • 索引序列
  •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 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 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是什么
  •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