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诗刊发表诗歌

诗刊发表诗歌

发布时间:

诗刊发表诗歌

《诗刊》常务副主编叶延滨;副主编:李小雨;副社长:王青风。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邮编:100026  刊号:CN11-1512/I  扬子江诗刊  刊号:CN32-1602/I 《星星》(上半月)诗刊地址: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星星》(下半月)诗刊为诗歌理论版,全力打造汉语诗歌理论第一刊。欢迎各类诗歌理论文章(不受理非诗歌的理论稿)。来稿请寄往北京组稿处:北京东城区王府井灯市口大街33号国中商业大厦911室。 《绿风》诗刊地址:(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21号艾青诗歌馆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010-65729778  电子信箱: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DFBOLECOM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  ☆《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  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  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  电话联系:010-64907253  电子信箱:   ☆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 王立忠收  诗参考论坛: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  ☆《放弃》民刊  投稿地址:365400 福建宁化地税局 鬼叔中收  ☆《年度诗选》主编  投稿地址:250014 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清华收  ☆《诗歌与人》民刊  投稿地址:510500 广州市沙河顶新一街14号 黄礼孩收  ☆《新城市》民刊  投稿地址:200435 上海临汾路1320弄13号404室 达陆收  ☆《诗前沿》民刊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5号大楼407室 孙文涛收  ☆《在人间》民刊  投稿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新华路湖州师院598号信箱 王平收  ☆《寄身虫》民刊  投稿地址:深圳福田皇冈村三龙花园13幢803室 农夫收  ☆《存在》民刊  投稿地址:四川内江市艺术馆(邱家咀干校内) 刘泽球或陶春收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投稿地址: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编辑部收  ☆《艺术广角》期刊  投稿地址: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8经街74号 编辑部收  ☆《上海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编辑部收  ☆《中华诗词》期刊  投稿地址: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编辑部收  ☆《文学自由谈》期刊  投稿地址:300040 天津市新华路237号文学自由谈杂志社 编辑部收  ☆《作品与争鸣》期刊  投稿地址:100025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编辑部收  ☆《中西诗歌》期刊  投稿地址:510510 广州市同和邮局121信箱 编辑部收  ☆《中国新诗刊》民刊  电话联系:010-89594064  投稿地址:101100 北京通州区龙旺庄23幢141室 飞沙收  网上论坛:  ☆《香稻诗报》民刊  投稿地址:124010 辽宁盘锦市邮政218信箱 编辑部收  ☆《翼》民刊  投稿地址: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文学所 周瓒收  ☆《槎诗刊》民刊  投稿地址:517000 广东河源市华达街1号《河源青年》编辑部 东方舟收  ☆《第三说》民刊  投稿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 康城收  电子信箱:   ☆《方向》民刊  电话联系:0953-6012685(办)0953-6011261(宅)  投稿地址: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化馆美术室《方向》诗社 何武东  ☆《黄河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150004 银川市民生街23号 编辑部收  ☆《山花》期刊  投稿地址: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编辑部收  ☆《芙蓉》期刊  投稿地址:410006 长沙银盆南路67号 主编:萧元  ☆《大家》双月期刊  投稿地址: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  电子信箱:MasterMAG  ☆《作品》期刊  投稿地址: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7楼 编辑部收  ☆《台湾诗学》期刊  投稿地址:台中逢甲邮局25-427号信箱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  电话联系:0911-132371  ☆《葡萄园诗刊》期刊  投稿地址:239莺歌镇莺桃路182巷96弄37号4楼 (注:地址用繁体写)  ☆《诗艺文出版社》  投稿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三民路75巷2弄3号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P  ☆《扬子江》诗刊  投稿地址:21003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编辑部收  ☆《绿风》诗刊  投稿地址: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编辑部收  ☆《诗选刊》月刊  投稿地址: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双月刊  投稿地址: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编辑部收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  ☆《墓草工作室》不定期编辑网刊或民刊选集等  通信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7信箱 苏向辉(墓草)收

简单的回答:找邮箱投稿。

你好,一般情况下,不会给发表的!

回答 亲,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刊的具体情况,对作者的投稿作如下约定。 (一) 投稿请寄《诗刊》上半月刊编辑部或下半月刊编辑部,稿件统一由编辑部阅处,请勿寄私人,以免延误。投稿地址是:100026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上半月刊或下半月刊编辑部收。 (二) 凡是投稿请用正楷详细写清固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作者姓名。准备用笔名发表作品的作者请一定在稿末注明真实姓名(与本人身体证一致),便于作品发表后邮寄样刊及领取稿费。 (三)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决定刊用的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内,请勿一稿两投。 (四) 限于人力、财力、稿件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 (五) 本刊可以对准备发表的作品酌情修改删节,不愿本刊对其作品修改删节者,请在稿件中注明。 (六) 本刊已在“中国作家网”开办《诗刊》网页,因此,凡给本刊投稿者,就被视为其稿件可以在本刊和本刊网页上发表,所发稿费包括在网页上刊登的稿费。如不同意其作品在《诗刊》网页上发表者,请在稿件中注明。 (一) 投稿请寄《诗刊》上半月刊编辑部或下半月刊编辑部,稿件统一由编辑部阅处,请勿寄私人,以免延误。投稿地址是:100026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上半月刊或下半月刊编辑部收。 提问 在内容上有什么方向侧重? 回答 文档Word版即可,一般要求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清晰,字体的话没有要求,因为社里后期会统一进行排版。 教育为主 更多9条 

诗刊发表诗歌作品

现在很多报社以及相关的杂志都有自己的投稿邮箱,如果不清楚可以搜索相关的公众号或者官网,获取相关的投稿途径,然后发表自己的作品。

发电子邮件或者邮寄过去。地址见诗刊的封二位置。

1、凡是有工商注册登记在册的新闻、出版、报社、文学网站都可以发表诗歌2、发表之前可先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或者寄送作品。

其官网上可以在线投稿采纳哦

诗刊发表诗歌有用嘛

网站在线投稿和寄过去是一样的,都可以被刊用的。

可以查出来,只要是投稿成功且通过审核的,就可以在诗刊的发行的某一期上查出来。《诗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社编辑出版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是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的优秀品牌期刊。于1957年1月创刊于北京。“文革”期间停刊,1976年1月经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复刊。月刊,意思是按月印刷发行的杂志。

诗刊发表诗歌的目的

《诗刊》首创每年一届的“青春诗会”,已连续举办25届。“诗刊社诗歌艺术培训中心”,为中国诗坛输送了浩浩荡荡的诗歌生力军。与陈毅陈毅元帅,在中国革命的疆场上,金戈铁马,号令千军,纵横捭阖,威名赫赫,成一代名将;在诗坛上,他倚马纵笔,挥洒自如,畅志抒怀,不拘一格,开别样境界。“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当之无愧。全国解放后,陈毅元帅在担任国家高级领导人期间,虽工作繁忙,却从未放下诗笔,为中国诗苑奉献一派奇葩。同时,他还关心诗歌的发展,对当时最重要的诗歌刊物《诗刊》,投注了很大心力。这,是人们难以忘怀的。1957年1月,解放后第一个全国性的诗歌杂志《诗刊》诞生。热爱诗歌的陈毅元帅,为此也特别高兴。在多种场合,甚至外事活动间隙,只要遇见《诗刊》的人,陈毅都要过问过问。对《诗刊》的内容,艺术形式,甚至版式、字号大小……直截了当发表看法;更重要的,他以自己的多首作品,支持《诗刊》。陈毅元帅的作品在《诗刊》发表,不仅产生了颇大反响,还引发了一些特别机缘。其中几件事,至今还值得人们回味。与雅相和《诗刊》诞生的当年,陈毅元帅有多首诗歌在上面发表。其中有一首新诗《赠郭沫若同志》,与郭沫若的一首七律《赠陈毅同志》,同时发表在当年9期《诗刊》。引发了读者浓厚的兴趣。1952年7月,陈毅元帅到浙江北部德清县西北的莫干山探视病友。小住十日,“喜其风物之美,作莫干山七首”。这组诗,极生动描绘出莫干山的清丽景致,同时表现出陈毅纯净而阔达的胸怀。这组精美的小诗,郭沫若在1955年5月见到。一读之下,喜不自禁。他立即作出一首七律,对陈毅元帅的诗才表达感佩。 诗写好后,郭沫若直接以《赠陈毅同志》为题写给陈毅。诗人之间,相互赠答唱和,历来被视为雅事。可陈毅“久欲回答,每每因不能成篇而罢”。直到两年后的1957年5月,郭沫若作《五一节天安门之夜》一首,描述当时壮丽景色。此诗发表后,陈毅读到。一读之下,引发诗情。诗情冲撞,陈毅抛开自己娴熟的格律形式,“特仿女神体回赠”。写成新诗《赠郭沫若同志》,他将郭沫若的赠诗和自己赠郭沫若的此诗,一并交给《诗刊》,供他们同时发表。由此,人们不仅看到了陈毅元帅多面的诗才,同时随大诗人郭沫若的赞语,“将军本色是诗人”,也成了人们认识陈毅精神、情采的最佳表征。与王统照的诗情1957年11月,我国著名现代作家王统照因病逝世。王统照与诗人臧克家是亲近的同乡,相互交谊极深。王统照的家人便将几件遗物赠送给臧克家,作为永久的纪念。在这些遗物中,有一件用彩色笺纸工整正楷写的四首诗,引起臧克家的特别注意。诗的题目:《赠陈毅同志》。臧克家当时担任《诗刊》主编。为纪念王统照这位著名作家,他便将这篇《赠陈毅同志》,发表在1958年2月号的《诗刊》杂志上。王统照与陈毅是有着长久交谊的。事实的确如此。1923年冬天,陈毅到北京入中法大学学习;此时的王统照,正在北京从事编辑工作;他们便彼此相识了。此次相见后不久,为纪念友谊,王统照写下了《赠陈毅同志》诗四首。但是,他却没有将诗作真正“赠”送到陈毅手中,而是以彩色笺纸工整正楷抄录下来,大约是想在一个合适的机会,亲手交给陈毅吧?不料,不过两三年时间,王统照便病逝。他再也无法亲手将这饱含情谊的赠诗送到友人手中。臧克家在《诗刊》发表了这几首诗,陈毅见到后,异常激动:“顷读《诗刊》二月号载有剑三赠我诗,生前并未寄我,读后更增悼念。”虽然先前闻知王统照逝世时,他“不胜悼惜”。“剑三”,是王统照的字。以字相称,既含有尊重之意,更有关系亲近相知一层的意味。有感于此,陈毅便赋《剑三今何在?》诗篇五节,表达悼念之情。陈毅这首诗寄到《诗刊》后,臧克家感于王、陈之间的交谊,便将王统照家人赠自己保存的《赠陈毅同志》彩笺诗稿,送给了陈毅。王统照与陈毅间长久的友谊,便有了一份真诚而精美的实证。谈诗1959年4月,全国政协及人大召开会议。乘文艺界同志来京开会的机会,“诗刊社”在南河沿文化俱乐部举行了有数十位诗人及文艺界领导参加的诗歌座谈会。陈毅元帅听说后,表示一定要参与。开会当天,陈毅元帅到得特别早。见到诗人,便热情握手招呼,满面带笑。会议开始,他一再请别人先发言。大家都想听听陈毅对文艺,尤其对诗歌的看法,便一致推他先讲。陈毅也以文艺界普通一员身份,谈了许多重要的意见看法。他还引用毛泽东的诗歌,谈及诗的特质:“艺术就是艺术,写诗就是写诗。上海有人在毛主席诗中找战略思想,就有些穿凿附会。毛主席诗词有重大政治意义,但还是诗。有人问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不是超过了历代所有的人?毛主席回答:作诗就是作诗,不要那么去解释。‘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完全是说,这支军队得救了,将要胜利到达陕北了。”“我说:作诗还是作诗。”因为这次座谈会是“诗刊社”主办,陈毅元帅最后把话题转到了《诗刊》上。他说:“我是拥护《诗刊》的。《诗刊》变为通俗性群众的《诗刊》,不好。以前轻视工人、农民,以后完全颠倒过来,也不好。好诗就登,选得严一点,我赞成。编辑要有一点权限,有取舍。对群众如此,对诗人也应如此。群众意见登一些也好。《诗刊》印得美观一点嘛,太密密麻麻,不像话。”对诗,陈毅元帅真是有兴会。一谈起来便放不下。这次诗歌座谈会,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196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诗人们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了一个人数众多,盛大热烈的诗歌座谈会。诗人之外,朱德、郭沫若、周扬等人都来出席。陈毅元帅当然积极参加。朱德、郭沫若发言之后,陈毅又发表了自己的主张:“写诗要写使人家容易看懂,有思想,有感情,使人乐于诵读。”联系到自己,他谦虚地说,“我写诗,就想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诗中各取其长,弃其所短,使自己所写的诗能有些进步。”陈毅在这几次有关诗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许多都发自一个诗作者的体悟和感受,不仅精辟,也切实可行。十几年后,《诗刊》老主编臧克家还认为:“他(陈毅)讲的关于诗的精辟见解,爽直语句,不但对当时,即使在十几年之后的今天,也觉得正确,有的正中时弊,令人三思,令人警醒,令人钦佩!”亲密联系正因为陈毅元帅对诗歌有很高的热情,又有精辟见解,他对自己诗歌的要求,也悬得很高。在《诗刊》发表诗作,他总是十分认真,并且一再希望《诗刊》能将他作为一个普通诗人看待。1959年2月,陈毅接到《诗刊》的催稿函。虽然很忙,他还是将刚写成不久的几首诗,交给《诗刊》。他在附信中说:“立即上机赴朝鲜,把近来写的三首诗,仓猝定稿,送《诗刊》凑趣。如蒙刊载,要求登在中间。我愿作中间派,如名列前茅,十分难受,因本诗能名列丙等,余愿足矣。”信末署“陈毅倚装”。1961年,由于国家出现经济困难,纸张供应不足,《诗刊》只好改出双月刊。陈毅元帅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着急,在一次集会上,见到《诗刊》主编臧克家,便把他叫到跟前:“《诗刊》出双月刊,在国际上影响不好。全国只有一个诗的刊物呀,得赶快改回来。”遵从陈毅的意见,《诗刊》经过很大努力,在全国经济条件略有好转时,立即恢复了月刊。但那已经是1963年7月号了。1960年12月时,冬夜时分,有感于家国变迁,陈毅元帅精神充沛,诗情油然而生。在很短时间,他写出一组12题19首的《冬夜杂咏》。这组诗,洒脱清朗,内容丰富,借物抒怀,气概浩然。但是,组诗写出近一年,陈毅也没有拿出来。1961年底,《诗刊》催稿,陈毅才将稿子整理抄出,寄到编辑部。编辑部同仁一看,十分珍爱。其中多首,发表出后传诵一时。如:《青松》《一闲》等。这组诗,确实显示了陈毅元帅熔铸古今诗句,囊括万千世界的充分表达能力。但是,在附给《诗刊》编辑部的信里,他却亲切风趣地说:“为《诗刊》凑趣,得旧作《冬夜杂咏》,抄来塞责,仍请按旧例放在中间或末尾为妥。此诗乱杂无章,杂则有之,诗则未也……”这组《冬夜杂咏》发表在1962年1期《诗刊》上。受到读者的普遍喜爱。许多人摘录吟诵。今天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仍能脱口而出其中数首,可见其当年影响。反观陈毅元帅信里的话,又显现了其谦诚的性格。陈毅元帅诗才敏捷,写出的诗,量是很大的。但是,对发表,他却十分谨严。不达到相当水准,他决不拿出。当年《诗刊》编辑,因为与陈毅元帅熟了,催他写稿的函很多,可陈毅却并非次次寄稿。在回信里,他常有推辞。例如,他在回《诗刊》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近来想作几首诗,未搞好,暂作罢,搞好再呈教。我的旧作,整理尚未就绪,愈整理愈觉得诗是难事,就愈想放下了事。这只有看将来兴会来时再说。”另一封复《诗刊》的信,仍是推辞:“苦于事忙,写诗不能不作放弃,以至未定稿太多,此乃无可如何之事,彼此均有此经验,公等当不以托词视之。”陈毅元帅对诗歌十分珍爱,但同时又非常自谦,这里还可以举出一个典型事例。他的多首作品在《诗刊》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衷心喜爱。为满足读者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些诗作收集起来,又将陈毅当年在革命战争中所作的诸如《梅岭三章》、《赣南游击词》等从各处抄出,打算集中出版。出版前,出版社将这些诗作交陈毅元帅审定,希望获得出版授权。没想到,陈毅婉拒了出诗集的请求。元帅英魂性格耿直,光明磊落的陈毅元帅,在“文革”中受到极大冲击,并在1971年经受了肠癌切除手术。但是,他靠着乐观的性情和结实的体格,从这精神和病况的打击下恢复过来。之后他依然如往常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之中。但不久,病魔再一次袭击了他。1972年元月6日,一代才华横溢的名帅,与世长辞。由于生前的婉拒,陈毅元帅创造的大量优秀诗篇,未能汇合成集。为不使这些涵容丰富的诗作散佚,元帅夫人张茜,抱病整理,成一部后来风靡一时的《陈毅诗词选集》。可是,这部著作,当时却没有机会与世人见面。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人们的精神,从那个被严重异化、压抑的状态中挣脱。此时,表达这种精神状态最快、最充分的艺术形式,无疑是诗歌了。《诗刊》编辑部顺应民愿,他们立即从陈毅大量的诗词作品中,择选出各个时期的诗词二十篇,以最快的速度,在当年《诗刊》第十二期,大篇幅地刊载出来。陈毅元帅此时已辞世近五年,这些诗,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他的诗词风采,纪念意义不言而喻。同时,陈毅元帅诗词表现出来的积极奋进精神,又激励国人能够在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情况下,对前途充满信心;诗词里分明的爱憎态度,又是人们认识“文革”中极左一套,批判“四人帮”的利器。《诗刊》编辑部为使读者更好领会这批诗词,特别请参加过陈毅诗词编选,深通诗中三昧的学者赵朴初先生,以《淋漓兴会溢行间——读陈毅同志诗词》为题,对陈毅元帅诗词的诞生、特点,以及在此时发表的意义,作了精辟的解说。这篇文章,随陈毅元帅这批作品,一并发表在1976年12期的《诗刊》杂志上。这期刊有多首陈毅诗词的《诗刊》一面世,便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大量还在工厂、农村接受“再教育”的青年,几乎个个以能吟诵陈毅这批诗词为荣。《诗刊》不足,人们便辗转传抄。这样的抄件抄本,有的又被刻成蜡纸油印,形成多种印本。陈毅元帅的诗在《诗刊》的再一次辉煌亮相,是在1978年1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左风”受害最重的灾区文艺界,一时还不能将思维调整过来。仅仅艺术作品的创作,是“理性思维”,还是“形象思维”,甚至有没有“形象思维”,在当时都成了问题,并由此在文坛引发了很大论争。这些论争,虽然激烈,但由于人们心有余悸,总不能归到一个正确和恰当的结论上。按当时思维模式,权威出来说话,可以截断众流,起到迅速一致的效用。所以,1978年1期《诗刊》,发表了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在这封写于1965年7月的信里,毛泽东为陈毅改定了一首五律诗作《西行》;此外,毛泽东对诗的许多见解,在当时起到了影响文艺界的重要作用。譬如:“又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后面四个字,毛泽东打了重点号)这些虽属友人函件间的随谈,却使当时关于有无“形象思维”的争论偃旗息鼓。这些看法,无论今天看来或值得商议,或可以更加系统化,但在当时,却起到了将文艺回归文艺,摆脱理念先行旧套子的重大作用。在这封信里,引用了毛泽东为陈毅改定的五律,也使这首诗为人们广泛认知。《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4年率政府代表团出访多国时的作品。一组《六国之行》,共七首,毛泽东改定的是其中第一首。1965年春,陈毅将这组诗送毛泽东指正。毛泽东改了第一首后,复了陈毅这封信。这当然可以看出毛泽东与陈毅间战友、诗友的情谊。但是,这封信在两位领导人逝世后,又在文艺界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大约是他们当时不曾料想的吧!“将军本色是诗人”,从以上简略介绍陈毅与《诗刊》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充分感知郭沫若的这句赞语。通过陈毅元帅对《诗刊》的支持和关怀,我们更能看到元帅别具的诗人风采。在今天,诗歌,依然是文学艺术领域有突出影响的式样。回想当年,一位曾驰骋疆场,横刀立马的将军,运笔成风,信手挥洒,成天格华章诗人,真让人衷心感佩。这样的先例,应当对我们今人有所启示:热爱生活,丰富精神,追求理想,钟情艺术,对于人的价值的充分表达和认知,不可或缺。在生活中,追求和保持这种精神状态,是一个欲使生命全面发展的人应当不懈努力的。陈毅元帅对诗的终生热爱,追求,葆有了他的赤子之心和生命热忱,这也是我们后来者应当学习和永远向往的。

《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以发表当代诗人诗歌作品为主《星星》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中国社科院评定的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诗选刊》杂志于2000年创刊,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协主办,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

应该是《诗刊》吧。。。

诗刊发表诗歌的意义

诗歌的意义在中国的诗歌史上,都表现出了“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的观念。就诗歌来说,其意义就是常说的“诗言志”,这个“志”不但思想的表现,也是情感的表现。因而,诗歌的意义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写宇宙天地,忧国忧民,抒写怀抱,人情事理等思想情感,主旨意蕴。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就是《香菱学诗》。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这里,林黛玉就强调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也就是说,诗歌还是弄清楚意义重要。在诗歌中,通常说的意,就是诗人的立意。立意是诗的主旨,就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也就说我们常说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情感,甚至说明什么道理等。总之,诗歌的立意是诗的灵魂。

诗歌之所以存在,我认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主要人们需要他们来表达一种心情,寄托情感。

诗歌 1.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 谈谈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说的诗词,则是指诗和歌词。 诗歌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中国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 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近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近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分类情况,当我们面对一首具体作品时,就很容易辨识其体裁类型了。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日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有人说是律诗(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第222页),但按律诗特点看,这二首诗无论如何,不能算作律诗。其实,陈诗题目已明示:这是一首歌行体诗;至于白诗,仔细分析,则应是一首三言、七言错杂运用的新乐府诗。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几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的前两篇可以作为大家写赏析文章的参考,第三篇可以做大家考试中回答作品分析题的参考。 一曲哀歌动古今 ——《诗经·谷风》赏析 韦卓 《谷风》这首诗属于《诗经·邶风》。“邶”原来是周初的封国。朱熹《诗集传》说:“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今河南汤阴南),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后来不久,卫国尽得邶、鄘之地。所以《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实际上都是“卫风”。 卫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地处中原,是周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卫国的劳动人民又特别爱歌唱,所以收在《邶风》、《鄘风》和《卫风》中的民歌比起其他各地的“风”诗要多,其中约有一半是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的内容。因此,后世的一些卫道士们就说郑、卫之风好淫,多桑间濮上之音,故而反对《郑风》、《卫风》中的一些表现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篇,或者从经学的角度来曲解它们。 《谷风》是首弃妇诗,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对子女已不能顾及的悲痛;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已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第五、六章写女主人公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善良的。她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不以夫家的艰苦生活为苦,而以在艰苦中与丈夫共创家业为乐,“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反映了她在与丈夫共患难时享受到的爱情欢乐。在邻里关系上,不管谁家有大灾小难,她都尽力用心去帮助。“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匍匐”一词,使女主人公救人急难的善良心地跃然纸上。女主人公善良的性格还表现在被弃后对子女的挂念。诗中并未用揪心摧肠的语言正面描写她与儿女离别的场面,仅仅说:“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我自己尚且顾不上,哪里还有功夫顾及留在夫家的儿女呢?在这话语的背后,潜藏在女主人公善良的心底的却是对儿女牵肠挂肚的思念和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担忧! 诗中也多方面地描写了女主人公性格的温柔。这首先表现在她对故夫的一片痴情上。诗中没用多少字句表现他们的爱情结合,但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自叙,读者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结合,仍是有一定的爱情基础的。尽管他可能仅仅是迷恋着她的美丽,或者还加上她的能干,而她对他却是真情实意。她在夫家穷困之时嫁过来,与丈夫艰难地缔造这个贫穷的家。“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日子稍微好过,他却变了脸,另有新欢。但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力图劝说他回心转意。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诗用泾浊渭清作比,径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妇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故妇罢了。“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固执地留恋着对丈夫旧情。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末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以前的日子你都忘记了吗?你以前也曾经是爱过我的呀!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这种笔墨,把女主人公的温柔痴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劳动妇女温柔美丽的动人形象。 作者还写出了勤劳善良、温柔多情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 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当然,文学作品正是要描写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这软弱固然是女主人公性格的弱点,但却正是这篇作品的成功之处。作者正是要描写一个具有温柔而软弱的特殊性格的特殊人物形象。正象《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性格既温柔而又刚强一样,都是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各自的不同性格,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诗中的另一人物就是女主人公的丈夫。这是一个以色取人、冷酷无情的奸邪之徒,但是全诗没有一句对他作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虚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悲苦的倾诉来隐现他的性格。当他处在贫困之时,他看上了美丽善良、温柔多情而又能干的女主人公,取了她对他的爱情。即使在那时,他也不过把她当作过冬的干菜,冬天一过,他便过河拆娇,又迷恋上了在他看来更美丽漂亮的新人。为了达到遗弃妻子的目的,他无故掀起夫妻间的纠纷,从开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比兴中,可以感到他阴沉沉的脸色,怒气冲冲。他不听妻子哀哀劝说,反用各种卑鄙残忍的手段从身体上和感情上折磨妻子。作者把丈夫新婚之欢乐与妻子遭遗弃之悲苦对照起来写,写出了弃妇苦楚之深重,更反衬出丈夫绝情到了残忍冷酷、全无心肝的地步。这些都没有做正面的具体描写来体现,只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如泣如诉的陈述,将这个登徒子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这就是艺木上的虚写。在这方面,《谷风》较之《氓》有不同之处,虽然都是刻画了性格基本相同的男主人公的形象,但《氓》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近乎指着丈夫鼻子的控诉来正面表现的,而《谷风》则是用侧面和反面的衬托来表现的,两者都收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真可谓异曲同工。 这篇名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除了以一实一虚的写法刻画了两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之外,还用了其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善于运用气氛的渲染。开头两句比兴烘托出整个作品的哀怨悲若的基调,以冷雨阴风交加的天气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一曲哀歌的悲剧性的调子,使读者一开始就沉浸在这种悲剧的艺术境界中。关于这两句诗,朱烹说:“比也。习习,和舒也。东风谓之谷风。……言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如夫妻和而后家道成。“(《诗集传》)但我们考察诗意看,下文以“以阴以雨”来形容“谷风”,正是说明“谷风”造成了阴雨不断的恶劣气候,明显地描绘出了—派凄风苦雨的景象,象征着下文的丈夫之“怒”,所以“谷风”应解为“来自溪谷的风,即大风”。 (余冠英《诗经选》)而“习习”也不是如朱烹说的“和舒也”,而应是“大风声”。 (高亨《诗经今注》)此二句不仅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气氛,而且这两句本身也是丈夫狂暴性格的象征,其含蕴就丰富深远得多。但是这首诗确实用了比,而且所用的几个比喻,不仅比喻得贴切,而且有变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形象。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比喻丈夫只重颜貌而不重品德。“葑”和“菲”这两种植物可食用的主要是长在地下的根茎,而不是长在地上的叶。所以人们采“葑”、“菲”主要是采其“下体”。而女主人公的丈夫所重的是女人的容貌而轻其德行。所以“采药采菲,无以下体”,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好色的品格特征。“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两句是女主人公自比其苦的,朱烹说:“言荼虽甚苦,反甘如荠,以比己之见弃,其苦有甚于荼。”(《诗集传》卷二)但这个比喻与前一个比喻不同,是用反话的形式提出,很深刻地表现出了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巨大痛苦。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点是只提出用作比喻的事物,而没有提出被比喻的事物,比喻的意思是借用作比的事物来表现的,这是借喻,形象与事物结合得隐约而更密切。但第二个比喻中又用了一个“其甘如荠”的比喻,用荠的甘甜比“荼”之“甘”(当然荼是苦的,但在女主人公看来,仍然是甜的),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明喻。可见其用比方法是同中有变。用明喻的还有“宴尔新婚,如兄如弟”,不仅写出了丈夫新婚之乐,而且对比了自己之苦。用借喻的还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比喻自己的容貌与新人相比较也不见得丑,也很生动形象。仅从以上几个例子即可看出,本诗的比喻是同中有变,灵活而不呆板,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性格,加强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其次,本诗所用的比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诗歌对于我们,就像生命一样丰富多彩。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所有文学的创作和流传除了本身的美感外,都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有很大意义,而诗歌相比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更易于传颂,这或许就是诗歌的社会功用。

  • 索引序列
  • 诗刊发表诗歌
  • 诗刊发表诗歌作品
  • 诗刊发表诗歌有用嘛
  • 诗刊发表诗歌的目的
  • 诗刊发表诗歌的意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