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

浅论幼儿园安全管理

春学前教育的不足和展望农村学前教育现在面对的现状是比较贫困,农村学前教育不是很理想,碰到的困难比较多

二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婴儿出生率,如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学前教育成为了教育行业今后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整体来看,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向前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数量相应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城乡之间学前资源差距巨大,师资数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各学段教师资源都存在一定失衡。所以,在学前教育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扩大幼儿园的覆盖率,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幼儿园数量逐年上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城镇和乡村的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我国学前教育覆盖率逐步提升。2019年,城区幼儿园数量为89576所,相比2015年,增长了78%;镇区为92910所,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04%;乡村幼儿园数量为98688所,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73%。虽然我国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乡村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由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学前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分配上并不均衡。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城镇相比,我国乡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也较为薄弱。教师资源不平衡,城乡教师数量差距较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区、镇区与乡村幼儿园班数分别为13万、26万、47万,占比分别为83%、44%、73%;城区、镇区、乡村专任教师数量分别为64万、83万、84万,占比分别为37%、40%、23%。从幼儿园数量上看,乡村幼儿园数量略高于城区、镇区,但数量差距并不明显;从幼儿园的班数看,虽然乡村的幼儿园数量要略高于城镇,但是在班级数量的设置上要小于城镇,可见,乡村幼儿园规模较小;从专任教师数量上看,城区教职工与专任教师数量约为乡村的3倍,约为镇区的5倍。若以每个班30名幼儿计算,城区、镇区、乡村的生师比分别为1:07、1:79、1:75,城乡教师资源差距较大。此外,这一比例在西方国家一般为1:7-1:10,我国幼儿师资分配与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质量不平衡,城乡教师学历结构差距较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前教育教师学历情况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专科学历教师数量为62万,占比49%;其次为本科学历教师,数量为44万,占比04%;高中及以下、研究生学历教师较少,分别占比27%、20%。整体来看,在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专任教师学历主要以专科与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较少。结合国家教育部之前公布的其他学段的教师结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均以本科生为主,随着学段的上升,高学历教师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师资力量都分布在初中或者高中,婴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再看城乡之间的教师学历结构情况,2019年,城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比82%,其次为本科学历,占比86%;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比72%,其次为本科,占比88%;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教师占比27%,其次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占比11%。可见,乡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与城镇相比较为落后。设施配置不平衡,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在幼儿园办学条件上,乡村幼儿园洗手间、睡眠室、保健室以及图书室的面积均小于城镇。在幼儿园基本设施的配置上,城市幼儿园在园舍面积、硬件设施上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由于设施、场地的限制,农村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很少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更容易出现“小学化”倾向。——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论文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特点学前教育机构分布比较集中。从分布状况看,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即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成反比。在调查中,有3%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同时我们也发现,在7%的自然村都没有基本的学前教育机构,这明显的体现出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中的矛盾。教育内容小学化。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教育。幼儿从小班就开始学习写字、数学等学科性知识,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没有完善的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农村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借鉴或照搬别的城市或省、市的教材,其中许多目标、内容与当地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及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等严重不符。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机构以民办教育为主。农村学前教育办学基本都是个人,其身份有农民、工人、商人等,他们发现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而教育机构又不足。为此,他们开办以营利为目的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管理水平、教育观念等都非常落后。学前教育师资水平落后。在县、乡一级政府或私人幼儿教育机构中,其教师来源大都是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年青教师。而在镇村一级的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方,教师大都来源于高中、初中毕业生,所以,整体师资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二、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对于农村教育方面,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尽管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给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我国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总有些偏僻地区的教育环境是非常落后的,学前教育甚至直接被忽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物质基础的农村教育很难再涉及到“学前教育”那就更别谈发展了。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大问题,留在偏僻地区教学的年轻的教师并不多,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需求,都让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的质量理所当然的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上面分析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并不尽人意,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整个的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管是知识基础还是心理铺垫都是要在教育目的中表现出来的。农村教育并没有这样一直专门负责学前教育的专业队伍,有的老师直接负责整个学校的全部教学过程,实属不易。当然,就算一个老师再怎么优秀,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如此长的战线,谁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呢?学前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孩子的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事,对于很多父辈而言,“学前教育”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自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是我国农村教育历史遗留下的恶性循环。作为家长,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忽视心理的承受能力,大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味道。可见,学前教育在整个农村教育中并有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国的农村教育想要有所突破,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啊!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对策明确政府职责,履行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在农村幼教发展中的职责,不可以出现推诿现象。比如:县级人民政府应该抓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幼教的规划及建设、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园长的培训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该尽力筹措经费,并指导各行政村改善办园条件;而各行政村负责好本区域的幼儿入学工作,组织家长也能够积极参加一些早期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县、乡以及村等各级职责明确了,职能认真履行了,才能真正承担起推动农村幼教发展的任务。注重幼儿特点,形成农村幼教体系。首先,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特点。由于受到农村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娇气。因此,农村幼儿在入园后,老师应更加注重坚强、勇敢以及不畏困难的品质,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理活动;其次,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区性及季节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农村生活作为参照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班集中教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而户外的时间也不应该任意缩短与取消,应该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交替、个人与小组活动替换等模式进行幼儿教育,真正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幼教体系。加强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目前,农村地区的幼教人员匮乏已经是较难改变的现状,因此对于在岗的农村幼教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及培训的机会,这才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农村幼教机构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一些职专或者幼师函授毕业生。幼教人员的培训主要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技巧等方面。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借助于灵活的方式,多提供一些带有学历提升的培训,能够根据幼儿特点及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组织符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凝聚着许多人的期盼,我们在追问“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在农村行得通”的过程中,独立性问题理应成为一个研究的主题。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文献

一、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1)在教育目标方面,出现两个误区: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其二,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本身的独立体系。殊不知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的任务是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又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把握世界。(2)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和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儿童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幼儿园里、一个班级里,甚至在儿童作品展览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固然,学龄前儿童从自我中心转化到以客体意识为主的过程中,概念画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也发现教师、家长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依靠学前儿童自身的能力和自发性发现是很难有“好”的作品出现的,为了“早出成果”,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的临摹方式,用孩子的手,画出成人期望的画,不断地临摹,造成儿童思想僵化,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社会上充斥于市场的儿童图书、练习册、电视中的动画片又为儿童提供了绘画范例,于是,大量的儿童失去了他原有的稚拙天性,有些儿童画在成人的加工下,故作“天真”,仍然会令人感到失去了真正的童趣。(3)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在美术教育中,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为标准模式,给儿童临摹学习,让其画出各种形状。教师是美术活动的中心,教师提供的形象是孩子们的典范,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没有“自我”和“感觉”。教师为了寻找大量的模式给孩子临摹,于是“简笔画”应运而生,它的影响几乎席卷全国,为灌输法大开方便大门。现在,关于“简笔画”的功过,还在热烈争辨之中。我们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观,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用简笔画提供的种种图式直接灌输给孩子,从表面上看,孩子的画面内容丰富。但是,孩子们学得被动了,画出来的画就模式化了,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造意识的摧毁。二、我们对学前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结合我国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笔者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在实施艺术综合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对美术教育进行了全面革新,现概括如下:1、以培养深层次的审美心理结构为中心美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儿童的审美心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审美感官,在遗传获得和以往实践中形成的原先的心理结构基础上,通过同化作用,形成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关系,融人新的艺术对象,丰富了原有的心理结构,或者在新旧信息相互比较、分析、综合中发生顺应作用,充实、改组和重构原有的心理机构,使之发生质的变化。审美心理结构以系统结构的方式内化,沉淀于人的心理构成审美心理的整体结构系统。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审美感知,形成完整的心理结构。美术实践使儿童产生了审美的需要,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个性,只有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和审美环境才能使一个普通的人建构和发展较为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变为审美和创造美的人。从这种意义上看,美术教育就是塑造个体审美、创美的个性教育。(1)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幼儿的审美感和特点:一是直觉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在他们的心目中的事物就是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那个样子。二是整体性。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是从笼统到分化。幼儿的视、知觉一开始把握的材料,是对事物整体的粗略的结构,先认识树,再进一步认识它是由树干、树枝、树叶构成的整体。三是同一性。幼儿常常拟人化地观看世界,把外部的一切都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生命力,认为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物也一样能感受到。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具有增强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激活幼儿对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例如:我们见到火光就会有温暖、热烈的感觉,见到月光,就会产生安静、温柔的感觉。儿童知觉能力比成人强,这是因为他们不受理性思维的干扰。再如,一个圆形,儿童会说:“这是太阳”、“这是扣子”,而成人可能会凝视它,注意它的弯曲弧度,非规则性等。由此,我们推论儿童与艺术家更有相似之处。他们表现的足根据他内心的流动的感受中获得的线条、形状和韵律。依据上述分析,在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上应更加重视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利用审美直觉,强化儿童对事物包含力的式样的感知。例如:我们组织的线条练习课题“小雨和大雨”,不仅仅要求儿童画出雨线,更重要的是体验下大雨时,黑压压的感觉。启发孩子们将这种不同力度的体验用或粗或细的线条、轻和重的色彩表现出来。(2)培养丰富的审美情感在美术活动中,只有渗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儿童画从自然表现步人艺术表现,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引发儿童灵感的动力。因为审美愉悦产生于生命的自我表现,在生命的体验过程中发生艺术活动,艺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必须要充满活力,带有适中程度的紧张以获得生命的动态平衡。利用主客体的对立、矛盾,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如“运动和静止、勇敢和懦弱、快乐和悲伤”等差异明显的矛盾,使幼儿在完全相反的精神状态下,出于无意识的冲动,唤起情感和美感。如课题“打针”,儿童都有亲身体验,打针时既要表现出勇敢地面对现实,又有止不住的疼痛,儿童在画面上表现的那种哭笑不得、惶恐的表情,正是他内心的写照。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快乐与悲哀、胜利与失败、勇敢与懦弱等儿童内IL,抗争引起强烈的美感体验。(3)发掘与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潜力儿童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他们年龄小,认识不完整,常常会毫不费力地把局部的不同特征不同属性的事物杂乱地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现象。他们依靠直觉、瞬问的和真心地感觉表现事物,因而比成人更能接近意象隐喻。1岁半的孩子会把“小雨”和“面条”联系在一起。3岁的孩子能在无意的色彩涂鸦时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能在观察了煎蛋的全过程后,用成人意想不到的紫色、橙色、蓝色和深色的渐变,画出一幅奇妙而生动的作品。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意味着低幼儿童对色彩象征的理解和应用。

二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婴儿出生率,如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学前教育成为了教育行业今后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整体来看,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向前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数量相应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城乡之间学前资源差距巨大,师资数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各学段教师资源都存在一定失衡。所以,在学前教育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扩大幼儿园的覆盖率,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幼儿园数量逐年上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城镇和乡村的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我国学前教育覆盖率逐步提升。2019年,城区幼儿园数量为89576所,相比2015年,增长了78%;镇区为92910所,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04%;乡村幼儿园数量为98688所,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73%。虽然我国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乡村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由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学前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分配上并不均衡。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城镇相比,我国乡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也较为薄弱。教师资源不平衡,城乡教师数量差距较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区、镇区与乡村幼儿园班数分别为13万、26万、47万,占比分别为83%、44%、73%;城区、镇区、乡村专任教师数量分别为64万、83万、84万,占比分别为37%、40%、23%。从幼儿园数量上看,乡村幼儿园数量略高于城区、镇区,但数量差距并不明显;从幼儿园的班数看,虽然乡村的幼儿园数量要略高于城镇,但是在班级数量的设置上要小于城镇,可见,乡村幼儿园规模较小;从专任教师数量上看,城区教职工与专任教师数量约为乡村的3倍,约为镇区的5倍。若以每个班30名幼儿计算,城区、镇区、乡村的生师比分别为1:07、1:79、1:75,城乡教师资源差距较大。此外,这一比例在西方国家一般为1:7-1:10,我国幼儿师资分配与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质量不平衡,城乡教师学历结构差距较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前教育教师学历情况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专科学历教师数量为62万,占比49%;其次为本科学历教师,数量为44万,占比04%;高中及以下、研究生学历教师较少,分别占比27%、20%。整体来看,在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专任教师学历主要以专科与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较少。结合国家教育部之前公布的其他学段的教师结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均以本科生为主,随着学段的上升,高学历教师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师资力量都分布在初中或者高中,婴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再看城乡之间的教师学历结构情况,2019年,城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比82%,其次为本科学历,占比86%;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比72%,其次为本科,占比88%;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教师占比27%,其次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占比11%。可见,乡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与城镇相比较为落后。设施配置不平衡,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在幼儿园办学条件上,乡村幼儿园洗手间、睡眠室、保健室以及图书室的面积均小于城镇。在幼儿园基本设施的配置上,城市幼儿园在园舍面积、硬件设施上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由于设施、场地的限制,农村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很少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更容易出现“小学化”倾向。——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的论文

一、写这个题目的目的和意义二、对“农村教育”做个定义三、介绍和解释你所使用的手机农村教育的方法四、分别叙述农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五、针对这几个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设想注意:叙述的问题,应该是教委宏观的,活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设想应该是政策层面的。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简析: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社会中感染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呼吁社会各界要做好对各类学生的监督力度,不要让学生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比如学生的抽烟习惯的养成,如果社会各界监督得当,没有人卖烟给未成年人,他们会养成抽烟的习惯吗?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社会、家长要经常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农村教育的现状论文

家庭态度的转变直接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带动了农村创办学校的积极性。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范围要小很多,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半数以上的人口都愿意到城市生活,而农村的学校也只开设至初中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要到镇上或县城上高中,因此,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就是要加强对小学初中教育的投资,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免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凡适龄儿童都必须履行这项义务,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子女也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一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二是提高农村基层学生的教育质量。以陕西省为例,每年会组织大学毕业生参加“振兴计划”考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医、从教,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相应的其他省市,也有“三支一扶”等政策,不断为农村培养基层人才。每年定额分配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全面的知识,使得农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大学毕业生对农村孩子的教学方式很先进,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年轻教师会用更为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也更吸引学生的集中力,再加上国家对农村教育设备的大力投资,让农村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计算机、体育运动等课程,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村教育的改变是全面的,从农民家庭态度的转变、学费全免到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再到课程范围的全面扩大,这些改变是有目共睹的,未来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觉得一定要往农村配备一些教学设备以及优秀的师生资源,才可以改善的。

教育局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农村教育上,也应该多给农村学校提供一些设施设备,也要提供一些比较不错的老师,老师也要多关心学生,这样才可以改善现在的农村教育。

中国农村教育现在处睡眠状态,由于农村能出门的都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了 村子里留下孤寡老人带的孩子,出不了门,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农村教育力度。

  • 索引序列
  •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
  •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论文
  •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文献
  • 农村教育现状的论文
  • 农村教育的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