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您好,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省属公办师范院校,其前身是原湛江师范学院于2014年更名到现在的校名。

先去红学网上看看吧也许上面有什么途径呢一般文学类的杂志都可以发表吧,去书报亭,书店看看,上面应该都有的吧

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报的。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询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0年创刊,曾用刊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乇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及时反映学院和国内外学术前沿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设的“康德美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等专栏专题,反饷强烈,深受专家学者好评,为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简介里面有详细的投稿要求,希望对于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财务会计创新方法与措施

1、浅议知识转型视界中的课程变革,《现代教育科学》(核心),2003(4);(独撰)2、论课程的德性境界,《教育探索》(核心),2004(11);(独撰)3、简析创新精神的基本结构,《教育探索》(核心),2001(12);(独撰)4、兼利育德论,《上海教育科研》(核心),2005(7)(独撰)5、新时期呼唤教师角色转变,《教育探索》(核心),1999(6);(独撰)6、活动德育论,《教育导刊》(核心),2000(6);(独撰)7、浅谈学科课程研制的人化取向,《沈阳炮兵学院学报》,2003(2);(独撰)8、爱心教育的基本范式,《小学德育》,2000(8)(独撰)9、简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独撰)10、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独撰),11、活动课程的本质探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独撰)12、简析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独撰)13、《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三作者)14、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革新背景下高师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分支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师资培养研究》;(主持)15、生命智慧对大学生耐挫素质影响的研究,广东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6、《粤西地区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研究》,湛江师范学院教研课题,(主持)17、《小学道德教育活动课程的建构及实施》,湛江师范学院科研课题,(主持)

学术堂整理了五十多个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一:  [1]邢赢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元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吕岳林 基于时间阈值的SF公司快递超网络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  [3]林楠 O2O背景下传统零售业的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4]崔欢欢 公众网络诉求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5]吴小满 ST跨境电商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  [6]周姣岚 服务型制造业网络的成本控制及优化[D]广西科技大学,  [7]赵广坤 可优宝贝网络商城融资方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8]赵圆 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优化及风险管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  [9]宋杨 远程教育环境下多模式财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  [10]钟文韬 肉类加工企业销售物流成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11]张婉婷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  [12]范超群 芜湖市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  [13]汪灏 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财务风险研究[D]安徽大学,  [14]蔡翠 B2C网上超市成本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  [15]章锦华 J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  [16]张妍 服装网络定制个性化服务成本及定价模型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7]李佳琦 电子商务下B2C企业会计收入确认时点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18]杨洁 第三方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费定价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19]黄义成 CQ公司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  [20]罗浩 O2O商业模式下的交易成本问题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  [21]张婷 "互联网+"神州租车的盈利模式及财务效果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  [22]陈沈升 网络交易C2C模式的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  [23]钟明君 高维因果网与高校资产管理的模糊推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4]文勇堂 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的通信设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大学,  [25]徐文静 电商环境下协同配送模式的协同效率及成本节约值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6]陈维煌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7]苏伟 市场竞争环境下供电企业购售电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8]张文梦 C2C模式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9]纪彩峰 B2C电商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0]胡芳 基于B2C模式下D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31]熊亚楠 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价值创造驱动因素与传导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  [32]何珊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  [33]江楠 考呀呀线上会计培训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34]杨芬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  网络会计论文参考文献二:  [35]沈威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  [36]黄诚 苏宁云商营运资金管理的OPM策略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  [37]戴宙松 P2P网络借贷相关会计核算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  [38]贺书品 B2C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的W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  [39]饶萌 网络环境下差异化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构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40]李芳 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决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41]郝震 B2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  [42]彭菁菁 Black-Scholes与DCF模型在B2B商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互补应用[D]云南大学,  [43]张腾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控制[D]云南大学,  [44]张美琳 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体商铺价值评估[D]云南大学,  [45]高喆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46]康爱冰 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47]贺璐 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持续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48]李祖福 我国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盈利能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49]樊华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0]安校良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  [51]顾永明 电子商务零售企业价值评估[D]昆明理工大学,  [52]邬蕊竹 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AIS可信需求演化传播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  [53]陈诚 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AIS产品可信性结构及其演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54]王涛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5]冯康进 电网企业集团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及数据挖掘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56]李玉 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数据下载

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报的。

1、浅议知识转型视界中的课程变革,《现代教育科学》(核心),2003(4);(独撰)2、论课程的德性境界,《教育探索》(核心),2004(11);(独撰)3、简析创新精神的基本结构,《教育探索》(核心),2001(12);(独撰)4、兼利育德论,《上海教育科研》(核心),2005(7)(独撰)5、新时期呼唤教师角色转变,《教育探索》(核心),1999(6);(独撰)6、活动德育论,《教育导刊》(核心),2000(6);(独撰)7、浅谈学科课程研制的人化取向,《沈阳炮兵学院学报》,2003(2);(独撰)8、爱心教育的基本范式,《小学德育》,2000(8)(独撰)9、简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独撰)10、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独撰),11、活动课程的本质探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独撰)12、简析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独撰)13、《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三作者)14、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革新背景下高师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分支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师资培养研究》;(主持)15、生命智慧对大学生耐挫素质影响的研究,广东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6、《粤西地区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研究》,湛江师范学院教研课题,(主持)17、《小学道德教育活动课程的建构及实施》,湛江师范学院科研课题,(主持)

岭南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学院介绍岭南师范学院,简称“岭南师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636年创办的雷阳书院,1903年,学校改建为雷阳中学堂,1904年始设师范科教育,1935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正式改建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并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为岭南师范学院。截至2018年12月,岭南师范学院校本部占地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7个,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多人。2022年4月29日,岭南师范学院团委荣获2021-2022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                                    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3月,岭南师范学院设有32个(含8个挂靠)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500多名,其中教授150多名、博士320多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4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约90;“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51人,28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58名教师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21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1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不完全统计)。教学建设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师培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4个,建有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师培基地:中小学教师师培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师培基地、幼儿园园长师培基地、学前教育师资师培基地。省级实验教学平台(部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机电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实验室。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特色学科及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英语(师范类)、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电技术教育等。省优势重点学科:教育学、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交流合作根据2016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已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尼、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近50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3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研习。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于2015年4月获国家汉办审批通过,于2016年春季开始招收学员。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11月,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级协同创新培育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省级重点提升平台1个,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1个。科研成果2012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1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资助,总经费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项,资助经费总额141万元。有14项成果获湛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共获资助经费215万元;另有1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校共有15项科研成果获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0个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立项。2016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4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累计获资助金额360万元;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16项、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5项、协同创新与平台建设专项3项。 年内共有16项成果获湛江市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共16项。馆藏资源根据2017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1万余册,电子图书115万多种,纸质中外文期刊2200多种;各类光盘9万多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41个;自建有“岭师文库”、“广州湾专题资源库”、“粤西文献资源网”等特色数据库12个。特藏阅览室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道藏》、《万有文库》、《申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等一批新印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粤西地区地方志、地方文献、本校师生、校友的著作、学位论文以及中小学和高校教材等。学术期刊《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于1980年9月创刊,1992年起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文科主要反映文学、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理科主要反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工农业技术等自然科学各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研究。学报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被评为“CAJ-CD执行优秀期刊”。

您好,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省属公办师范院校,其前身是原湛江师范学院于2014年更名到现在的校名。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数据查询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0年创刊,曾用刊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乇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及时反映学院和国内外学术前沿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设的“康德美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等专栏专题,反饷强烈,深受专家学者好评,为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简介里面有详细的投稿要求,希望对于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主持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探索”、等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学术专著《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修订重版插图本),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年。《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书院与中国文化》,与刘琪合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主编著作《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中加合作上海工作坊》,与王枬共同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聆听新知: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经典演讲》,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聆听世界:多元社会中的教育领导》,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书中章节“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和应用”,载郝文武主编《教育学人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3-129页。“教育Ÿ文化Ÿ社会”, 载丁钢主编《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4-409页。“教学技能、方法与教师专业素养”,载丁钢主编《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第45-70页。“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教育叙事探究”,载《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14-45页。“我与教育文化研究20年”,《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50-562页。“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载凤凰卫视编著《世纪大讲堂(第10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优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2004年。“序论”,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8。“民族化与国际化:中国教育的世纪转捩”,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78-195。“新的选择:中国大陆师范教育趋向探析”,载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编《愿景与承诺:展望新世纪的师范教育培育》(台湾:台湾书店,2000),页39-“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行动策略”,载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页149-155。“中国道德教育的源流”,载钟启泉、黄志成编《西方德育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页33-40。“近世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宗族经济与教育”,载丁钢主编《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页3-25。“文化与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兼谈反传统主义者的缺失”,与傅铿,载刘海虎等主编《教育——跨世纪工程的思考》(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页46-62。“自然主义教育与儒道互补”,载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页291-405。“中国宗教教育问题”,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45-161。“文化和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代前言)”,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7。学术论文“把握教育本质培养未来教师——卷首语”,《中国教育学刊》(北京),2013年第 期。“教授治学的边界及其作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湛江),2013年第4期。“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3年第5期。“新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变革的核心”,《现代远距离教育》(哈尔滨),2013年,第1期。“别样的历史叙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育影像”,与毛毅静,《教育研究》(北京),2013年第1期。“教育史研究的知识图景”,《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12年第11期。“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丁钢等,《教育研究》(北京),2011年第3期第3-12页。“校长培训基地专业规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10年第24期。“杰出人才培养:一个制度文化的分析视角”,《探索与争鸣》(上海),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4期第111-112页全文转载。“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瓶颈问题”,《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9年第9期“时评”栏。“教育叙事练习:从生手到熟手”,《中国教师》(北京),2009年第15期。“叙事范式与感知:教育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教育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隐藏的文化”,《当代教育与文化》(兰州),2009年创刊号。“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2期。“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8年第1期。“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8年第3期。“无所不在技术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1期。“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现代大学教育》(长沙),2008年第1期,10-16。“教师教育的使命”,《当代教师教育》(西安),2008年第1期。“历史叙事的辩证”,《史林》(上海),2007年第2期。“教师教育研究数据与政策分析”,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北京),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电化教育研究》(兰州),2006年第8期。“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学》(大连),2006年第6期。“日本殖民教育与香港:一个比较分析”,《教育评论》(福州),2006年第6期。“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0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37页“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解释”,《教育展望》(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中文版),2005年第1期(总第133期)。“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2005年第12期。“大学发展的教育使命”,《探索与争鸣》(上海)2005年第11期。“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10期。“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9期。“学校环境中的教育平等——基础教育中男生性别弱势的调查及思考”,与岳龙合著,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6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页1-70“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选择与失落:一个比较视角”,《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4年第3期。“教育与日常实践”,《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1期。“学校文化与领导”,《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4期。“教育对话:生活质量与优质教育”,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5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教育创新的突破点:提高教育的适应性效率”,《思想·理论·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同侪互助: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课程与教学》(台南),2003年6卷2期。“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2003年第1卷第1期。“教育亟待关注的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与岳龙,《探索与争鸣》(上海)2002年第5期。“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发展:1978-1998”,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页163-“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页50-“走向2010年的上海基础教育行动策略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中小学校长的双重专业角色与培养”,《中学教育》(上海),1997年第5期。“学生为本: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上海教育》,1997年第1期。“国际社会中的日本大学——访加拿大海霍教授”,《全球教育展望》(上海),1997年第2期。“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域外中国教育研究:一个待关注的领域”,《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上海),1996年第5期。“国外学者谈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6年第1期。“来自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高教的改革与行动建议”,《教育发展研究》(上海),1996年第1期。“西方学者论朱熹及新儒家教育”,《教育研究》(北京),1995年第7期。“域外评论:早期儒家教育的历史内涵”,《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5年第6期。“域外书院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1995年第4期。“儒家教育现代性的域外探索”,《教育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3期。“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的民族性”,《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5年第3期。“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探索与争鸣》(上海),1995年第1期。“传统文化在人文课程设置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12期。“建立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教师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2期。“少数民族与书院述略”,《民族教育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传统与创造:论书院与学术文化的推进”,《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上海),1992年第2期。“论旧学重整与颜元、阮元的书院改革”,《教育评论》(福州),1992年第02期。“略论教育传统与变革”,《中国教育学刊》(北京),1992年第2期。“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教育史研究》(北京),1992年第1期。“新的选择:教育区域推进论”,《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1992年第1期。“书院与后期儒学的推进”,《孔孟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63期。“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建构”,《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1992年第5期。“作为智力活动的德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0年第1期。“先秦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品格的建构:儒道心理思想之比较”,《心理科学》(上海),1989年第2期。“教育与生产力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1期。“魏晋南北朝佛教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长春),1989年第6期。“寺院和书院的组织:一个比较研究”,《内明》(香港),1989年第205期。“内涵与功能:中国传统乐教研究”,《教育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儒与道:两种美育理论的评判”,《教育评论》(福州),1989年第1期。“乐与乐教溯源”,《现代教育论丛》(广州),1989年第1期。“关于建立教育银行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8年第5期。“关于我国教育目标和体制改革之探讨”,《社会科学》,1987年第12期。“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2期。“儒佛教学制度之比较研究”,《教育评论》(福建),1987年第3期。“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构、特性和文化的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7年第12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质疑——教学主体的再认识”,《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87年第3期。“近代中国的居士佛教”,《内明》(香港),1987年第184期。“当代中国的哲学变革”,《学术月刊》(上海),1985年第4期。“廖平治学观点的若干考察”,《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4年第6期。英文论文“NewTheoretical Approach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Frontiers ofEducation 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PossibleInterpretation of Disciplinary Issues in Education”, Frontiers of Education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Project-BasedOnline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Jianxia Du, ByronHarvard, James Adams and Wei-Chieh Yu, in Lawrence Tomei Integrating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to the Classroom,188-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TheQual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Force inChina”,in Richard M Ingersoll ed, A ComparativeStud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in Six Nations,Philadelphia: CPR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dership:Professional Team Projec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ISEA, Volume 34, Number 2 of “Nationalization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wo Turning Points of Education in Twentieths CenturyChina”, in G Peterson, R Hayhoe and Y LU (), Education, Culture andIdentity in Twentieth-CenturyChina(Ann 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 Press, 2001), 161-“Teacher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roduction”, in Ding, G(Guest Editor)“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2001,N2, V4), 1-“TheIntegration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ases of Shanghaiand Jiangsu”, in Ding, G(Guest Editor) “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 2001,N2, V4), 61-“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China”,in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Curriculum Reform inHong Kong: Encounter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0), 1-“The Shuyuan and development of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n RuthHayhoe and Julia Pan(eds,)East-West Dialogue in Knowledgeand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M,E,Sharpe,Inc,1996。报刊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未来教师”,《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北京),2013年9月6日。“20世纪上半叶哥大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文汇报》学人周刊(上海),2012年11月26日11版。“从非均衡走向相对均衡:一个转变教育方式的新思考维度”,《中国教育报》(北京),2012年7月13日第6版《理论周刊Ÿ教育科学》。“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上海教育》(上海),2011年/4A。“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下)”,《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8期。“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上)”,《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7期。“面向未来须先了解教育对象”,《文汇报》(上海),2010年4月11日。“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力作——评《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文汇读书周报》(上海),2010年4月9日。“积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解放日报》(上海),2010年3月25日。“教育研究的叙事浪潮——对话丁钢教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9年7月22日第8版。“让叙事作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育参考》(上海),2006年第8期。“专家视点:网络应是学习伙伴而非教师”,《文汇报》(上海),2006年7月22日头版。“今日教师五题”,《教育参考》(上海),2005年第12期。“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华东师大教育学院院长丁钢访谈录”,《社会观察》(上海),2005年第11期。“怎样看待大学生公众形象”,与李宏图,解放日报2005年10月8日。“把握国际前沿,实现引进教材本土化”,《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11月3日。“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和对策”,与胡兴宏,《上海教育》(半月刊),2004年11A。“现代学校的核心是服务”,《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4年第1期。“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10月21日。“现代学校教育如何构建新的学校文化”,《教育参考》(上海),2004年第6期。“铸造中国教育研究的新纪元——访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2月18日。“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新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广西教育》,2004年第1期。“关切自身的课程改革”,《上海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优质教育是一种优质生活”,《文汇报》(上海),2003年10月24日。“生活质量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访谈录),《探索与争鸣》(上海),2003年第8期。“文化教育的瑰宝”,《光明日报》(北京),2003年6月3日。“学科的功夫在学科外”,《教育参考》(上海),2003年第2期。“教育叙述何以可能”,《教育参考》(上海),2002年第10期。“提升中国教育的理论张力”,《中华读书报》(北京),2002年1月23日。“面向21世纪的教学思想探索——第一次《教育论坛》活动综述”,《上海教育》(上海),1998年第4期。“教育跨世纪的发展主题”,《中国图书评论》(北京),1996年第11期。“国际中国教育研究概论”(上)、(下),《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0-11期。“教育:免入误区”(访谈录),《南京日报》,1995年4月11日。“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目标体系研究”,《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2期。“我的治学经历和治学体验”,《教育评论》(福州),1990年第3期。“现代化中的人格反思”,《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6期。“人类学与都市研究”,《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3期“文化人类学”,《科学画报》(上海),1986年第2期。译文“叙事探究”(译文),《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3年第4期。“尼赫鲁和甘地论教育──一种比较研究”( 译文),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第24卷: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台湾的道德教育”(译文),《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9年第1期。“《易经》与绘画艺术”(译文),《文艺研究》(北京),1986年第2期。

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报的。

岭南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学院介绍岭南师范学院,简称“岭南师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636年创办的雷阳书院,1903年,学校改建为雷阳中学堂,1904年始设师范科教育,1935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正式改建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并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为岭南师范学院。截至2018年12月,岭南师范学院校本部占地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7个,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多人。2022年4月29日,岭南师范学院团委荣获2021-2022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                                    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3月,岭南师范学院设有32个(含8个挂靠)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500多名,其中教授150多名、博士320多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4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约90;“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51人,28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58名教师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21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1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不完全统计)。教学建设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师培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4个,建有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师培基地:中小学教师师培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师培基地、幼儿园园长师培基地、学前教育师资师培基地。省级实验教学平台(部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机电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实验室。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4月,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特色学科及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英语(师范类)、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电技术教育等。省优势重点学科:教育学、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交流合作根据2016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已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尼、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近50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3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研习。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于2015年4月获国家汉办审批通过,于2016年春季开始招收学员。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11月,岭南师范学院建有省级协同创新培育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省级重点提升平台1个,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1个。科研成果2012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1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资助,总经费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项,资助经费总额141万元。有14项成果获湛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共获资助经费215万元;另有1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校共有15项科研成果获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0个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立项。2016年,岭南师范学院共有24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累计获资助金额360万元;其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16项、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5项、协同创新与平台建设专项3项。 年内共有16项成果获湛江市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共16项。馆藏资源根据2017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1万余册,电子图书115万多种,纸质中外文期刊2200多种;各类光盘9万多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41个;自建有“岭师文库”、“广州湾专题资源库”、“粤西文献资源网”等特色数据库12个。特藏阅览室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道藏》、《万有文库》、《申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等一批新印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粤西地区地方志、地方文献、本校师生、校友的著作、学位论文以及中小学和高校教材等。学术期刊《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于1980年9月创刊,1992年起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文科主要反映文学、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理科主要反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工农业技术等自然科学各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研究。学报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被评为“CAJ-CD执行优秀期刊”。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数据分析

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报的。

1、浅议知识转型视界中的课程变革,《现代教育科学》(核心),2003(4);(独撰)2、论课程的德性境界,《教育探索》(核心),2004(11);(独撰)3、简析创新精神的基本结构,《教育探索》(核心),2001(12);(独撰)4、兼利育德论,《上海教育科研》(核心),2005(7)(独撰)5、新时期呼唤教师角色转变,《教育探索》(核心),1999(6);(独撰)6、活动德育论,《教育导刊》(核心),2000(6);(独撰)7、浅谈学科课程研制的人化取向,《沈阳炮兵学院学报》,2003(2);(独撰)8、爱心教育的基本范式,《小学德育》,2000(8)(独撰)9、简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独撰)10、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独撰),11、活动课程的本质探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独撰)12、简析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独撰)13、《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三作者)14、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革新背景下高师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分支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师资培养研究》;(主持)15、生命智慧对大学生耐挫素质影响的研究,广东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6、《粤西地区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研究》,湛江师范学院教研课题,(主持)17、《小学道德教育活动课程的建构及实施》,湛江师范学院科研课题,(主持)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0年创刊,曾用刊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乇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及时反映学院和国内外学术前沿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设的“康德美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等专栏专题,反饷强烈,深受专家学者好评,为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简介里面有详细的投稿要求,希望对于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 索引序列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询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数据下载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数据查询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数据分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