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

发布时间: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许嘉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527g书名: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作者:许嘉璐豆瓣评分:2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2002-1页数:198内容简介:《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作者简介:许嘉璐,1937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语言学组组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应用语言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许嘉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527g书名: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作者:许嘉璐豆瓣评分:2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2002-1页数:198内容简介:《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作者简介:许嘉璐,1937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语言学组组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应用语言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五对照检字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6万字)《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29万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4万字)《训诂类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万字)《中古文献语言论集》 (巴蜀书社,2000年版,30万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0万字)《坐禅如斯》(山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共45万字,董志翘等三人译,排名第二)《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年版,ISBN:978-7-101-05840-6;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年版,ISBN:7-80659-071-4,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ISBN:7-8-643-575-1,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献学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董志翘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60馀篇,计120万字;翻译论文7篇,计5万字。现举其要目如下(未特别注明者,均独立完成):《郭璞训释中的“轻重”“声转”“语转”》 (《中国语文》1980年6期)《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4期)《〈范文正公集〉读后》 (《书评》1980年4期)《从“通感”谈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教学与研究》1980年6期)《也谈“旋其面目”》 (《学术研究》1981年3期)《“君既若见录”考》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9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一)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二) (《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1期)《释“兮”》(《学术研究》1982年5期)《“名词动用”今译时的对应规律》 (《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6期)《再说“很如羊”》(《语言文学》1983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三)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期)《“狗马病”辨》 (《学术研究》1984年1期)《〈汉书〉拾诂》 (《活页文史丛刊》总171期)《高师协编本〈古代汉语〉有关问题的商榷》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然疑”释义》 (《中国语文》1984年4期)《名词使动用法的两种情况》 (《中学语文》1984年1期)《释“可得”“可得而”》 (《中学语文》1984年8期)《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 (《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脚”有“足”义始于何时》 (《中国语文》1985年5期)《“叹惋”新解》 (《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12期)《“挥霍”释义》 (《学术研究》1986年6期)《“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别解》 (《语文知识》1986年4期)《〈汉书〉旧注辨证》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借物表意--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习》1986年5期)《中世汉语的三类特殊句式》 (《中国语文》1986年6期)《训诂三题》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7年1期)《也说“治”》 (《中国语文》1987年3期)《读书琐记》 (《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1期)《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看“隶变”》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4期)《〈资治通鉴〉标点疑误》 (《古汉语研究》1988年1期)《古文献中多音节同义复词》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1期)《〈盐铁论〉诂训拾疑》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8年5期)《训诂札记》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3期)《〈汉书〉旧注辨证》(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2期)《“〈庄子杂篇〉旧注辨证”之辨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3期)《〈太平广记选〉语词训释商兑》 (《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而弃规矩”臆解》 (《文学遗产》1989年1期)《中世汉语“被”字句的发展及衍变》 (《河南师大学报》1989年1期)《校点本〈汉书〉标点举误》 (《古汉语研究》1989年3期)《〈汉书〉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9年1期)《魏晋南北朝词语溯源》 (《中国语文天地》1989年6期)《“佝偻承蜩”与古人的食蝉习俗》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9年7期)《〈五灯会元〉语词考释》 (《中国语文》1990年1期)《〈汉书〉校点赘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续) (《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2期)《〈辞源〉(修订本)书证刍议》 (《辞书研究》1990年4期)《中华版古籍标点献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1期)《中古汉语虚词选释》 (《古汉语研究》1992年1期)《〈宋高僧传〉语词札记》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3年第35号)《试论古汉语词汇与日本语词汇的比较研究》(日本《花园大学社会福利学部研究纪要》创刊号1993年)《〈太平广记〉语词拾诂》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宋高僧传〉标点献疑》(日本《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993年第25号。全文收入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5号,1993年版)《无著道忠的学术贡献》(译)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中日友好千家诗》叙、后记(译) (学林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太平广记〉语词考释》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4年第36号)《〈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言语》(日本《佛教史研究》1994年第37卷第1号。全文收入《日本史学年次别论文集》1994年版)《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 (《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语言研究》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2号,1995年)《白居易诗的口语表达》(译)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一)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3号,1996年)《关于近代汉语词语的几点思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6年第38号)《〈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5期)《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著》 (《学术集林》 总第9卷,1996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二)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4号,1997年)《〈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疑难词语考释》 (北京大学《唐研究》第3卷,1997年)《近代汉语指代词札记》 (《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敦煌文书词语考释》 (《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 (《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三)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5号,1998年)《评〈行历抄校注〉》 (《学术集林》总第13卷,1998年)《也论中古汉语词汇的溯源问题》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1998年)《〈洛阳伽蓝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 (《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高僧传〉校点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试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 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地位》(《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切韵〉音系性质诸家说之我见》 (《川东学刊》1999年第1期)《说“椅”、“椅子”》 (《语文建设》1999年第3期)《“指的”“指适”“指实”“诣实”探义》 (《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读李维琦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董志翘、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唐五代语言词典〉读后》(张永言、董志翘) (《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敦煌文书语词杂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9年第41号)《〈高僧传〉语词通释》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1999年)《敦煌文书词语琐记》 (《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评〈宋语言词典〉》 (《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高僧传〉校点商榷(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太平广记》词汇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笺 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基金项目《高僧传》校注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语料库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研究型语料库” (08BYY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韩非子全译》(韩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_zPIEMfxbCgw 提取码: ew36     书名:韩非子全译作者:韩非译者:张觉豆瓣评分:0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1995-03页数:116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觉:男,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乡。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韩非子导读》、《商君书、韩非子》(点校)、《白话搜神记》。此外,还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辞书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学术研究》、《东岳论丛》、《东南文化》等62种刊物上发表了各种文章136篇。通讯处:200433上海市7809信箱

中国训诂学报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冯达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 5fkp     书名:新编中国哲学史(下)作者:冯达文豆瓣评分:2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7-1页数:395内容简介:《新编中国哲学史(下)》编著者冯达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在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维、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训诂和现代诠释等方法,以文献史料为主,兼顾考古发掘史料,尽力摆脱和打破以往哲学史简单分类、教条化及西方模式,凸显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围绕中国哲学史每一历史时期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思想来展开有重点性的梳理、阐发、探讨、分析,力求准确地诠释和通俗地表达传统哲学思想的意蕴,并充分注意传统哲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全面展示其哲学本体论、价值论、人生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各个侧面,从而建构和撰写出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由冯达文、郭齐勇两教授主编。全书约70万字,时间跨度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共分为先秦时期的哲学、汉唐时期的哲学、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等五编。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MGI-gEGlujlO24lyGZlwA 提取码: a39d书名:古代汉语(第一册)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2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1999-5页数:370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选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选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选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文选部分执笔人:萧璋(北京师范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常用词部分执笔人: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祝敏彻(兰州大学)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文选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并且随着文选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王力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法国留学期间,王力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有大量的散文。

  • 索引序列
  •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
  • 中国训诂学报第四辑电子版下载百度网盘
  •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下载百度云
  • 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电子版百度云下载
  • 中国训诂学报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