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投稿要求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要求

能进去读书,。就是好的。。。。。培养从事作战指挥与火力控制系统的使用、维修、监造、研究的工程技术军官。其主干课程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网络工程、武器系统工程等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对火力的打击力度,火力点的控制、军事装备系统的研究和控制、协调性等等、武器火力的研究,自动化,导弹追踪技术总体还不错,主要从事武器装备、系统的研究毕业后,大概会分配到空军部队上的武器研究所、比如310研究所。望楼主采纳。

军事类专业都是应国家要求开办的前景都是很好的,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是培养从事作战指挥与火力控制系统的使用、维修、监造、研究的工程技术军官,毕业后可以参军。专业主要学习政治理论、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军事基本理论和技能,使学员具有电子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也就是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为强军目标给国家输送新鲜血液。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网络工程、武器系统工程等。扩展资料:李臣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称呼——火箭研究所所长。这是该院为推动火箭武器技术与运用发展,专门为他设立的特殊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怡昕教授担任名誉所长。2013年10月,李臣明应邀参加总部组织的“远火群和防空群实弹战术演练”活动。透过弥漫硝烟,他发现,传统射击保障方式相对繁琐,射击准备和校正耗时过长。遇到复杂电磁环境,炮兵部队很难实现精确打击和全域打击。“现代战场高度透明,发现即摧毁。炮兵火力如果不能抢占先机,很难赢得制胜权。”在专题研讨会上,李臣明的发言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时隔不久,一个特殊攻关小组便宣告成立。李臣明作为技术骨干,积极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经过数百次反复试验和科学论证,创造性提出基于弹道轨迹测量技术的精确打击与评估概念,研制出“某型炮兵精确打击与评估系统”。令人诧异的是,成果出炉后,他们并没有急于报奖,而是带着成果辗转多个演兵场,接受了10余场实战检验,火力反应时间缩短近30%,首群覆盖率提高28%,“闭环校射、连续打击”等新型战法备受官兵青睐。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火力在创新之路延伸

不用担心。进去前两年是在理学院学基础,基本是大三了才上专业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投稿要求

当然是核心期刊!!既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更是 CSCD核心期刊。

不是

谔谔

截止到2013年4月,《兵工学报》英文刊还不是核心期刊。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抗拒的当今时代潮流。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中国政府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 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望改善。各主要力量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和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局部战乱时起时伏,一些地区热点短期内难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和社会领域扩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上升。国际恐怖势力依然猖獗,重大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严重疫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危害越来越大。 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重大挑战。少数国家强化军事同盟、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有新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改善。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平等、多元、开放、互利的地区合作局面正在形成,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逐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务实发展的新阶段,为开创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作出了贡献。东盟稳步推进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以东盟与中日韩(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已成为内容日益丰富、机制不断完善的合作体系,在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东亚峰会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南亚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印巴关系相对缓和。 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复杂因素继续增多。战略力量和大国关系开始新的调整,热点问题有新的变化。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仍然动荡,中东形势更加复杂。解决伊朗核问题进程曲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仍影响着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内部矛盾趋于上升。 中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中国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局面得到巩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提高。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务实合作继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形势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但是,中国的安全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国内和国际因素关联性增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台湾当局实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通过推动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立场,但是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先进军事装备,并与台湾加强军事联系和往来。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周边复杂而敏感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仍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依据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安全战略思想,对内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谋求国家综合安全和世界持久和平;统筹发展与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安全。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科学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和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的综合集成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创新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国防是我们伟大祖国对外的基本国策,也就是说不侵略

论文投稿期刊选择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原上草论文了解。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投稿

《名枪》、《轻兵器》、《特种兵》、《世界军事》、《兵器》、《兵器知识》、《坦克》、《军事科技》、《舰载武器》、《枪手》、《军事特刊》、《世界名枪》这是我每月都买的,不知楼主能不能买得起

谔谔

《微计888

论文投稿期刊选择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原上草论文了解。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

《信号检测与估值》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Xiaowei Li, Hong Liang, Xiang-Gen XA Robust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With Its Applications in Frequency Estimation From Undersampled W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9,57(11):4314- 梁红,张恒空时欠采样下多目标频率和方位联合估计新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30(5):694- Hong Liang , Heng Zhang A Generalized Robust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for Multiple Real Numbe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ple Frequency Estimation With Low Sampling R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ICSPCC 2011, September 14, 2011 - September 16, 2011 Xi'an, C 梁红,张琦,杨长生广义稳健的中国剩余定理及其在欠采样率下频率估计中的应用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8):1802- 梁红,张琦,杨长生广义稳健中国剩余定理及其在空间欠采样信号DOA估计中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8(3):409-Liang Hong,Liang Hong, Hong Kang,Yang C Lattice Structure Adaptive IIR Notch Filter Based on Least Square K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09,20(6):1188- Li Xiaowei , Xia Xiang-GAdaptive frequency estimation with low sampling rates based on robust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and IIR notch Advances in adaptive Data A2009,1(4):587- 梁红,杨长生局部平稳高斯色噪声混响模型下的宽带信号检测算法鱼雷技术,2009,17(3):18- 梁红,侯颜平,余建宇一种稳健的自适应IIR陷波器复数级联算法 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34(1):66- Hong Liang, Chang-sheng YSinusoid Signal Enhancement in Colored Noise Based on Least Square Kurtosis IIR Adaptive Notch F ICSC08,2008年10月10-12日,北京 梁红几种自适应IIR陷波器的复数算法及其应用应用声学2008,27(1):49- 梁红,杨长生一种基于4阶累积量的信号检测方法鱼雷技术2007,5:48- 梁红空间相关高斯噪声中基于四阶累积量的自适应时延估计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25(3):416- 梁红,胡旭娟,朱云周 基于RSPWVD-Hough的多分量LFM信号检测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3):3030-

1) 李波,高晓光,空空导弹通用仿真模型研究,系统仿真学报,V20, N22, pp:6290-6262, 6287,112) 李波,高晓光,编队空战中协同电子干扰的功率分配,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30, N7, pp1298-1300, 073) 李波,高晓光,单机多目标火力/电子战攻击综合决策,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30, N5, pp:872-875,05。4) 李波,高晓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载武器系统综合决策,系统仿真学报,V19, N4, pp:886-889,02。5) Li Bo and Gao Xiaoguang,Bayesian Network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of Airborne Weapon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ICICIC'06),09,BeiJing6) 李波,高晓光,空空导弹后射火控截获区仿真,计算机仿真,V27, N3, pp:81-84, 037) 李波,高晓光,基于UML的空空导弹仿真建模,飞行力学,V28, N1, pp:61-64, 02。8) 李波,高晓光,高劲松,“后射”火控系统作战效能分析,火力与指挥控制,V33, N4, pp:16-19,04。9) 李波,高晓光,越肩发射火控系统的鲁棒性研究,火力与指挥控制,V32, N11, pp:24-26, 30,11。

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卫星定位导航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GPS在飞行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中国宇航出版社,方群、王军武、袁建平,利用GPS系统确定小卫星姿态的一种算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方群,丁滢颖、袁建平,机载导弹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飞行力学,柴霖、袁建平、方群,神经网络辅助的组合导航系统信息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魏玉乐、方群,弹目信息在纯方位末制导中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柴霖、方群,SITAN系统中量测值的不同选取,弹箭与制导学报,V22 N3,柴霖、方群,基于MATLAB/Simulink的鱼雷导引弹道仿真,系统仿真学报,V15 N2,柴霖、袁建平、方群,基于STK的星座设计与性能评估,宇航学报,V24,2005,17(5)Chai Lin, Yuan Jian-ping, and Fang Q Neural Network Aid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 for Multi-sensors Integrated 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CI源)Fang Qun, Wang Jun-wu, and Chai L The Accuracy Analysis for Difference Baseline Length Micro-Satellit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GPS/GYRO System[A] (IAC-02-A04) 53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 2002年10月 Chai Lin, Fang Qun, and Yuan Jian- GPS/Equations of Motion IntegratedNavigation System[A] 200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PS/GNSS 2002年11月 Fang Qun, Li Liu Ping, A New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ugment System ----Space Station Utilization,13th Space Flight Mechanics Conference,2002.马辉、方群,空间拦截修正比例导引律研究,飞行力学V24,N罗珊、方群,弹道导弹反动能机动突防研究,弹箭与制导学报,V26,N 蔡艳芳、方群,基于信息融合的SINS/ESMPS/ST组合导航系统研究,弹箭与制导学报, V26,N方群、陈记争,广义Rodrigues参数姿态描述方法,自然科学进展,Mahui、YuanJianPing、FangQun ,An analytical dynamic model of generic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AIAA 2006- 万松、方群、朱战霞,航天器上升段轨道快速重构算法,飞行力学,2007年,V25,N陈记争、袁建平、方群,Rodrigues参数的推广形式,自然科学进展,5,V18,N523.马辉、袁建平、方群,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分析,宇航学报,5,V28,N 陈记争、袁建平、方群,双Rodrigues参数方法及其在姿态确定中的应用,宇航学报,2,V29,N方群、李新三,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无动力滑翔飞行器最优轨迹及制导研究,宇航学报,5,V29,N马辉、袁建平、方群,高超声速飞行器最优周期巡航轨迹优化,飞行力学,2008年,V26,N陈记争、袁建平、方群,基于Rodrigues参数的姿态估计算法,航空学报,4,V29,N张巍、方群、袁建平,最小燃料消耗的有限推力轨道转移优化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V26,NChen Jizheng、Yuan Jianping、Fang Qun,Flight Vehicl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Modified Rodrigues Parameter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V21,No5,October 母方欣、方群、罗建军,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月球探测器自主导航,计算机仿真,方群、朱战霞,突出课程特色和技术发展的实验教学设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校教育研究,李新三、方群、梁轲,基于实时优化的轨迹快速重构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6,V27,N夏忠楠、方群,被动雷达抗两点源干扰的改进聚类分析法研究,计算机仿真,方群、陈记争、马辉,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4,V28,N欧岳峰,方群,王乐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计算机仿真, 28(7), pp 孙冲,方群,王乐 基于泰勒展开非线性修正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态特性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9(6), pp 927-933, (EI收录)方群、王乐、孙冲 具有非线性扰动运动特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弹道学报1,(EI收录)蒋其英,方群航天器中性浮力实验体外形设计与仿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9(6), pp751-郭广明,方群变论域策略在导弹模糊制导律设计中的应用,火力与指挥控制,王祥,方群一种基于θ-D次优控制的三维制导律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30(2), pp 196-200, (EI收录)方群,任义元基于当前统计模型的变结构制导律设计,航空科学技术,方群,夏忠楠主动雷达抗拖曳式诱饵干扰的角度提取方法,航空科学技术,2

  • 索引序列
  •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要求
  •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投稿要求
  •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
  •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投稿
  •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