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化学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化学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发布时间:

化学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你好,请看我给你发的的私信

找杂志社编辑直接投稿就可以的

中央人民日报社

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做这行很多年了,需要的可以私信我

你可以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投稿,这个是专门搞气象的专业,有许多资深的教授,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权威网站?好像没有一个标准去评价吧。只能说是找靠谱的论文发表网站

发论文是不分你是不是教师的。要投稿的话,直接登录杂志社主办的网站,注册投稿。或查阅期刊的征稿启事,按要求投稿。

语文教学投稿平台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hina-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chn/cbw/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ducatio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海盐教育科研 H 海盐新课改杂志 H 嘉兴教育 中国教师报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 EMAIL—AB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直接向需要投稿的媒体编辑部电子邮箱投稿就行了,如果文章写的好的话,很快就会被选用的。《语文报》系列报刊投稿邮箱号码如下:语文报-初一版--0351-6378128,练习-测试平台 ,语基-汉语魔方 ,书法-初中生作品  ,实践-高兴活动 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媒体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扩展资料:近年来,在新闻出版署所组织的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审读工作中,《语文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6年,“语文报”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媒体界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语文教学通讯》是全国中语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对外交流首选语文期刊。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方毅、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钱伟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于友先,国家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苏步青,著名文学家冰心、臧克家、王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都曾给语文报社题词。有的还亲自参加了报社所举办的大型活动。2004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在山西考察期间,第一站就来到语文报社,对报社的办报理念、经营思路等予以了高度肯定。2012年5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在北京举行全国教辅类报纸管理工作会议,并颁发了《教辅类报纸2011年度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情况通报》(新出厅字[2012]246号文件),各有关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处和报刊社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语文报》被评为一级报纸,语文类报纸中位居第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文报

<中学课程资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天地>等!投稿邮箱:QQ:5838964

《文艺理论》、《文艺争鸣》、等很多可以直接到期刊网上搜

物理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去,百度学术,谷歌学术上看看

自学物理~意思是你的专业不是物理专业的对吗~这个对发表论文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只要你的论点足够创新~语言逻辑正确~那你可以试试物理学的期刊投下呗~像(现代物理)、(应用物理)等等这样的都可以呀,投稿前选择跟你论文领域是一样的期刊就行了

你学到什么程度了?

学前教育论文投稿平台

学前教育论文,一般省级、国家级刊物,正规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点 击 头 像联系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操作定义和所要观察的行为 ��根据学前儿童的行为特点,我们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具体地讲,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助人:儿童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如帮小朋友扣纽扣、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2)分享:儿童与同伴分玩玩具、分吃食物等;(3�)合作:儿童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合作游戏等;(4�)安慰:在他人遭受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时,儿童给予安慰;(5�)公德行为:该类行为无明确的行为对象,是有利于集体、社会的良好行为,如关紧龙头、清扫拉圾等。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观察记录维度,编制观察记录表 ��在本观察研究中,我们对每一亲社会行为做4�维度的观察记录:(1)行为者的姓名、性别;(2)行为对象的姓名、性别;(3�)亲社会行为的形式或类型与过程:亲社会行为大致包括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和公德行为5种类型,�亲社会行为的过程是指行为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观察者通过观察记录亲社会行为的整个过程,研究者则据此确定亲社会行为的类型;(4�)亲社会行为的反馈信息:是指亲社会行为对象在接受该行为后所做出的积极、消极或中性反应。 ��制定观察细则,培训主试 ��研究者制定出详细、科学、可行的观察细则。选用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该研究的观察记录者,依据观察细则进行为期一天的集中培训。 ��预备观察 ��主试对所选取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为期1�周的预备观察(每一主试观察一个班),以训练主试的观察、记录能力。 ��正式观察 ��预备观察后,立即进入正式观察阶段。正式观察为期2�周(有效观察时间为10天)。每天观察时间是从上午8:00到下午儿童离园时,�观察范围是儿童在园的全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观察者信度 ��正式观察结束后,随机抽取2�名主试对该研究的一个幼儿园小班进行一天的观察,获得有共同记录的15件亲社会行为。两位主试的观察一致性为:行为者的性别100%;行为对象的性别100%;亲社会行为类型5%;对行为的反应7%。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01软件包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 ��3个年龄组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情况见表1。对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次数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X[2]=21,df=1,P>05)。对3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的3×2((年级×性别)列联表X[2]检验表明,男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3个年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41,df=2,P>05)。 ��表1�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分布 ��性别��年龄组 ��小班��中班��大班 ��男��97��128��253 ��女��82��105��277 ��表2�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 ��年龄组��同伴��教师��无明确对象 ��小班��154��12��13 ��中班��184��35��14 ��大班��498��14��18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比较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能指向同伴、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如拣起地上的废纸)。各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见表2。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不同指向对象X[2]检验,结果表明,�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08,df�=2,P<0001)。进一步对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小、中、大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X[2]=72,X[2]=21,X[2]=74,df�=2,P<0001)。 ��(三)亲社会行为者与行为对象之间的性别关系 ��942件有效事件样本中,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亲社会行为事件为836件。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同伴和异性同伴的次数分布情况见表3。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进行2×2�(亲社会行为者的性别×行为对象的性别)列联表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1,df=1,P<0001)。进一步对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进行X[2]检验的结果表明,小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05,df=1,P>05),中班和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57,X[2]=72,df=1,�P<001)。 ��表3�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 ��亲社会行为者��行为对象 ��男��女��男女 ��小班��男��46��31��4 ��女��28��38��7 ��中班��男��75��15��4 ��女��21��66��3 ��大班��男��175��41��22 ��女��40��214��6 ��(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比较 ��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分布见表4。对儿童5�种亲社会行为类型进行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23,df=4,P<0001)。�为了考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分布是否因年龄而变化,又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了3×5�(年龄组×亲社会行为类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3�个年龄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76,df=8,P<0001)。 ��表4�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 ��年龄组��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为 ��小班��52��33��67��14��13 ��中班��71��47��91��11��13 ��大班��50��107��343��13��17 ��表5�同伴、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同伴��524��11��301 ��教师��35��0��26 ��(五)亲社会行为对象的不同反应 ��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伴和教师的事件中,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5。对表5中的数据进行2×3(行为对象×对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之间不存在差异(X[2]=03,df=2,P>05)。�为了考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下面又对同伴之间的4种亲社会行为及行为对象的反应(见表6)进行4×3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的类型不同,行为对象所做反应也不同(X[2]=51,df=6,P<0001)。进一步的X[2]�检验表明,同伴对儿童的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安慰行为所做的中性反应显著多于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X[2]=05,X[2]=58,X[�2]=14,df=2,P<001)。�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多于消极反应和中性反应(X[2]=87,df=2,P<�001)。儿童指向教师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及教师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6。�对教师对儿童的帮助、分享行为(另2种行为太少,�不作进一步检验)的不同反应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教师对儿童的帮助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10,df=1,P>�05),�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高于中性反应(X[2]=33,df=1,P<01)。 ��表6�同伴、教师对儿童4种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行为类型��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助人行为��26��4��99 ��同��分享行为��41��2��132 ��伴��合作行为��452��5��38 ��安慰行为��5��0��32 ��助人行为��22��0��20 ��教��分享行为��11��0��1 ��师��合作行为��1��0��2 ��安慰行为��3��0��4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论小班、中班和大班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我国一些通过家长、教师的评定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这些研究认为,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其实,这一结论与人们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女孩更富有同情心、更敏感,因此应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教师、家长在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评定时难免受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现实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小。 ��学前儿童在园的亲社会行为中7%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和无明确指向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较少,仅5%、8%。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儿童的交往对象基本上是同伴,而且同伴之间地位平等、能力接近、兴趣一致,因此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与教师之间是服从与权威、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关系。在儿童与教师的交往中,儿童一般是处于接受教育的地位,更多是表现出遵从行为,而较少有机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因此,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教师的也较少。 ��在学前儿童所做出的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中,既有指向同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也有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人次之间不存在差异,而在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人次显著多于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认为,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这一年龄特点与其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柯尔伯格、斯拉贝(Slaby,�1975)[6]关于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4—5岁以前,�儿童仅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自认,处于“基本性别同一性”阶段;5岁—7岁,儿童不仅能稳定、准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而且能正确识别他人的性别,其性别认知达到“稳定性阶段”。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水平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行为。斯麦特纳(Smetana,1984)[6]研究发现,获得性别稳定性的女孩比获得性别同一性的女孩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玩耍伙伴。在本研究中,小班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处于同一性阶段,他们并不严格地根据性别来选择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别伙伴和异性别伙伴的人次之间也就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从中班起,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已相当稳定,他们开始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自然也就更多指向同性伙伴。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多种类型,国外的有关研究(Iannotti�,1985;�Eisenberg�&�Lennon,1980等)[3][4]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而其它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相当低。本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学前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占亲社会行为的2%,其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分布占8%和4%,公德行为和安慰行为很少,仅占�0%和6%。大、中、�小班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分布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为大班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为儿童间自发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儿童的合作行为的增多与主要在于他们之间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增多。儿童间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他们的一定水平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等。研究表明[7],�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小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较差,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玩耍,合作性的规则游戏较少;中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有一定发展,但还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合作游戏有所增多;从大班起,随着儿童合作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迅速增多。据此,我们可以说随着学前儿童合作意识和自制力的不断发展,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也不断增多并在亲社会行为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同伴对其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何种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Eisenberg(1981)[8]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仅对学前儿童的一少部分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同伴对儿童的近一半亲社会行为做中性反应,再次为积极反应,而消极反应极少。因此,她认为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积极强化。��本研究与Eisenberg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变化。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上是做出积极反应,即回报以积极的社会互动—合作游戏,对儿童的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和安慰行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应,一少部分做出积极反应,在极少情况下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错误解释时则做出消极反应。因此,从本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看,除合作行为外,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部分并未获得及时的积极强化,如感谢、赞许、积极的社会互动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做出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 ��四、结论 ��本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多数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的公德行为较少。 ��(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中、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 ��(四)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最常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助人、分享行为次之,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最为少见。 ��(五)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是做出积极反应,对助人、分享、安慰行为一般是做出中性反应。除合作行为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并未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积极强化并不是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 索引序列
  • 化学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 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 语文教学投稿平台
  • 物理教学论文投稿平台
  • 学前教育论文投稿平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