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名字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名字

发布时间: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名字

简介《物理通报》创刊于1951年,是建国后最早出版的物理类期刊之一,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学生和其他科技工作者的喜爱。“文革”导致《物理通报》停刊了16年。1982年,《物理通报》重新出版,王淦昌院士和谢希德院士在第一期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物理通报》已发展成一本以教学研究为主,横跨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意科学文化品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综合性物理杂志。本刊文章被“万方数据”(本刊被列为物理类(遴选)核心刊物)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的组成部分)全文收录、“中学物理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维普资讯”等国内著名数据库重点收录或转载。物理通报 Physics Bulletin物理通报曾多次改版,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2005年,由原来的小16开变为大16开,页码由48页增至64页,同时增加一些栏目,如复习与考试研究、研究性教学案例等,还首次确定了封面题字;第二次重大改版是2010年,杂志装订方式由原来的骑马钉式变为无线胶装,页码由64页增为96页,栏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扩充,接着在2011年又重新设计了封面,页码又增为128页。其刊载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和广泛。

1995年,参编国家教委统编教材《物理》(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受山东省教委高教处聘请,参加国家教委“关于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第三批改革研究课题”(教贷办(1996)088号文)《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践》课题研究,历时2年,该项目于1998年获教育部三等奖。2000年,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物理学习指导》(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2001年6月,论文《用F0做物理课件》发表在《物理通报》杂志第6期。2001年8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编。2002年7月,参编《物理教学参考》(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主编。2002年7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版)配套教材《物理练习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主编。2003年10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4年11月,论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的特色》发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第31期,第二作者。2005年7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版)(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任第二主编。2005年7月,参编《物理教学参考》(基础版)(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第二主编。2005年7月,参编《物理练习册》(基础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2004年主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制工作,担任主编。该网络课程已于2005年10月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出版中心验收,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在线”网站上发布。2006年7月,参加了《物理实验》光盘的研制工作,完成脚本编写、动画设计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起受教育部职成教司邀请,全程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为大纲修订工作组主要成员。新版《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已由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施行。2009年3月3日,主编《物理》(通用类)教材已通过教育部立项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划于2009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主编《物理》(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 000字。2009年6月,主编《物理》(电工电子类),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 000字。2009年7月,主编《物理教学参考书》(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10 000字。2009年7月,主编《物理》(通用类)电子演示文稿光盘(随《物理教学参考书》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主编《物理练习册》(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80 000字。2009年11月1日,主编的《物理》网络课程,获得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名单

王建忠,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启东中学。2002年评为南通市首批名教师;2004年获南通市人民政府首届“园丁奖”,同时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南通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称号;2005年获启东市人民政府首届“英才奖”,被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聘为“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教学委员会中学分委会执委委员”; 2006年3月被南通市教育局聘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他的事迹在2005年启东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优秀党员的典型作了演讲。 该同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对物理特长生的培养。1995年开始从事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连续送走的三届实验班,均有学生获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所辅导的陈宇翱同学以“总分第一”、“实验第一”摘取第29届(1998年7月)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获“绝对冠军”称号,填补了中国学生国际物理竞赛个人实验成绩第一的空白;施陈博同学获第32届(2001年7月)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李真同学夺得第五届(2004年5月)亚洲物理奥赛金牌和第35届(2004年7月)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他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培养出三位学生获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的老师。他所总结出的物理特长生培养的经验多次在省内外作了专门介绍。多次被聘为省科协、省物理学会举办的“高中物理竞赛高级教练员培训班”的辅导教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为提高江苏省的高中物理竞赛教练员的水平和物理竞赛成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11月,因台湾省科协的邀请,中国科协组团前往台湾省,参加“两岸数学与科学教育研讨会”,会上他作为大陆代表,作了“物理特长生的培养”专题报告。作为学校奥赛中心的主任,全方位抓好学校的各科竞赛,积极做好对新教练的传帮带工作,使启东中学的学科竞赛成绩始终处于江苏省的领先地位。 重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实验,撰写教科研论文。主编了《高中物理奥林匹克集训教材》、《高中物理奥赛训练教程》多本教辅用书。在《国际物理教育通讯》、《物理通报》等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还被聘为《物理通报》杂志社教育部立项的新课标配套教材编写组的成员,参加了2004年江苏省首次高考自主命题工作。作为南通市教育系统首批学科带头人及南通市高中物理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一直参与南通市高三调研考试的命题及南通市高三物理教学资料的编审工作,为南通市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高位走强作出了贡献。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所辅导的多名青年教师,现都已胜任重点中学的教学,有的已成为学校的骨干,他和卢一新老师结成师徒,被启东市教育局评为“青蓝工程”先进。卢益新老师2006年被评为启东市“科技拔尖人才”,卢益新老师辅导的朱力同学入选2006年度亚洲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和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并获第37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第7届亚洲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

1995年,参编国家教委统编教材《物理》(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受山东省教委高教处聘请,参加国家教委“关于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第三批改革研究课题”(教贷办(1996)088号文)《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践》课题研究,历时2年,该项目于1998年获教育部三等奖。2000年,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物理学习指导》(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2001年6月,论文《用F0做物理课件》发表在《物理通报》杂志第6期。2001年8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编。2002年7月,参编《物理教学参考》(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主编。2002年7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版)配套教材《物理练习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主编。2003年10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4年11月,论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的特色》发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第31期,第二作者。2005年7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基础版)(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任第二主编。2005年7月,参编《物理教学参考》(基础版)(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第二主编。2005年7月,参编《物理练习册》(基础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担任副主编。2004年主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制工作,担任主编。该网络课程已于2005年10月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出版中心验收,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在线”网站上发布。2006年7月,参加了《物理实验》光盘的研制工作,完成脚本编写、动画设计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起受教育部职成教司邀请,全程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为大纲修订工作组主要成员。新版《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已由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施行。2009年3月3日,主编《物理》(通用类)教材已通过教育部立项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划于2009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主编《物理》(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 000字。2009年6月,主编《物理》(电工电子类),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 000字。2009年7月,主编《物理教学参考书》(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10 000字。2009年7月,主编《物理》(通用类)电子演示文稿光盘(随《物理教学参考书》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主编《物理练习册》(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80 000字。2009年11月1日,主编的《物理》网络课程,获得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

简介《物理通报》创刊于1951年,是建国后最早出版的物理类期刊之一,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学生和其他科技工作者的喜爱。“文革”导致《物理通报》停刊了16年。1982年,《物理通报》重新出版,王淦昌院士和谢希德院士在第一期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物理通报》已发展成一本以教学研究为主,横跨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意科学文化品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综合性物理杂志。本刊文章被“万方数据”(本刊被列为物理类(遴选)核心刊物)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的组成部分)全文收录、“中学物理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维普资讯”等国内著名数据库重点收录或转载。物理通报 Physics Bulletin物理通报曾多次改版,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2005年,由原来的小16开变为大16开,页码由48页增至64页,同时增加一些栏目,如复习与考试研究、研究性教学案例等,还首次确定了封面题字;第二次重大改版是2010年,杂志装订方式由原来的骑马钉式变为无线胶装,页码由64页增为96页,栏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扩充,接着在2011年又重新设计了封面,页码又增为128页。其刊载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和广泛。

出版地:河北省保定市语种: 中文邮发代号 18-54主编:傅广生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是谁

留美两年即获博士学位1933年后岭南大学选送褚圣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得到洛克菲洛基金会奖学金的资助。他到达芝加哥大学后就去拜谒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A.H.康普顿(Compton)教授,这位教授十分热情地为他介绍了著名的质谱计专家A.J.坦普斯特(Dempster)教授作为他的导师。褚圣麟在坦普斯特指导下从事高频火花离子质谱分析研究,同时选修了康普顿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各种课程。他看到康普顿教授亲自下实验室检查实验课的准备情况、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漏气等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使他深受感染。R.S.缪立根(Mulliken)教授的分子光谱课以及坦普斯特教授的精辟指导也是他终身难忘的。由于他的勤奋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他的离子质谱计研究的博士论文的全部实验和论文写作,包括亲自到金工车间加工各种仪器零件,只用了2年时间就完成了。这在当时从事实验研究的研究生中是少见的。1935年7月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不久就离美回国。他不忘岭南大学物理系选派他出国深造的恩情,决心回岭南大学物理系,为祖国教育事业效力。桃李遍及海内外褚圣麟回国后应岭南大学之聘任副教授。当时的系主任是一位在哈佛大学从事多年无线电电子学实验研究的美籍教授。当时,岭南大学已从国外购进很多实验设备和元器件,正计划开设电子学实验课,缺乏得力的教师来完成此项任务。褚圣麟的到来给这位系主任带来了希望。他要求褚圣麟按美国哈佛大学无线电电子学实验课的大纲建立电子学实验室,并要求他对每一个实验都记录详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积累教学资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美国教授回国,临行前推荐褚圣麟代理物理系主任,并且把所有的实验器材和资料,包括他亲自记录的实验数据和备课笔记本都交给褚圣麟。他在离华前还对褚圣麟说要继续进行实验课建设。无线电电子学课程的关键是实验教学。褚圣麟懂得,当时的中国,许多普通的实验器材都要从国外进口,这些电子器件和仪器是何等宝贵。他认真地保管好这些器材,并认真地按老教授的嘱咐进行教学实验建设。这对他一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实验研究,在教学中一贯教导青年学生要重视实验观察与研究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遗憾的是,1938年秋,日本侵略军逼近广州,他只能痛心地把这些实验器材装箱存放在实验室里,和几位教员转往内地。历尽千辛万苦,经广西、贵州,于1939年初到达云南昆明。当时在后方找工作十分困难,1939年2月他应聘到刚从上海迁来的同济大学任兼职教授,讲授物理学课程。岭南大学当时迁到香港,由于大量难民涌入香港,住房和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岭南大学无法正常开学。当他得知北平燕京大学仍继续开办,而且需要物理学教师时,遂下决心返回北平。他从昆明出发,经越南、香港到上海,接家眷后乘船经天津到北平,任燕京大学副教授。1940年和1941年褚圣麟都在北平燕京大学教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校园,迫令学校停课,学生一律离校,教职工不能在校园内任意活动。不久又命令教职工必须全都迁出校园。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1942年起褚圣麟到城内德国天主教教会办的辅仁大学数理系任副教授。在辅仁大学的3年多时间里,他教过“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与“宇宙线”等课程,还指导研究生,其中有王光美和吕烈扬等人。当时他还兼任中国大学教授。经常是上午在辅仁大学讲课和指导研究生,下午又赶到中国大学讲课,工作十分辛苦。1945年抗战胜利,燕京大学在北平复校,褚圣麟被请回燕京大学任教授,并兼任物理系主任,后又兼任理工学院院长。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接管燕京大学后,他被任命为燕京大学副教务长。195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3校的物理系合并为北京大学物理系,褚圣麟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物理系主任。从此他一直在此岗位上工作达30年之久。褚圣麟及其同事努力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组建基础课教研室和各专门化教研室,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基础课的教学,鼓励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他作为系主任,始终站在基础课教学的第一线。在这一时期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导论等基础课。他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绘声绘色,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还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科学研究的经验,给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宇宙射线”和“铁磁学”等专业性选修课。他对教学一贯十分严肃认真,在出席重要会议与讲课有冲突时从不请人代课或停课,而总是赶回上课。他领导的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导论课程的教学小组,虽然教师人数不多,但坚持了经常的教学讨论会制度,分析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60年代初期,结合《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对“原子物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他重新改写了教材的部分章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主张“讲授原子物理学不能从玻尔理论讲起”,似乎原子物理学课程必须从量子力学理论讲起才可以避免人为的“量子化”假设,才能使原子物理学成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褚圣麟根据自己教课几十年的经验,认为无论从青年学生学习新的微观理论的规律,还是从原子物理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人类的认识总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经典理论到量子理论,这种认识上的飞跃总是以实验现象的事实为根据,由浅入深,由不系统的假设逐步发展到系统、完整的理论。况且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任何一种完整的理论还要受到不断涌现的新现象的挑战,这种矛盾正是促进人类认识不断进步、不断深化的基本动力。在他的领导下,教学小组内讨论十分热烈,最后大家一致认识到,教学改革绝不能背离人的认识规律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褚圣麟在学术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体现着我国老一辈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共同本质。他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1964和1965年连续完成了《原子核物理学导论》和《原子物理学》两本书的书稿,前者于1965年7月出版。不久,学校即被迫停课,他的书基本上积压在书店的仓库里。“文化大革命”中,这位洁身自好、清白无辜的老教授也遭到冲击,他问心无愧,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泰然处之。但是,他对多年辛勤耕耘的经验结晶、尚未出版的《原子物理学》一书的书稿被扔进了废纸堆实在痛心。直到1979年,该书稿才得以重新整理出版,整整耽误了14年。《原子物理学》一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非常适合教学而被国家教委指定为高等学校教学推荐用书,现已多次重印出版。该书于1988年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原子物理学导论》一书经修改后于1987年出版了第二版,该书的新版本内容更新,重点突出,注意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全书内容的系统安排也较适合教学需要,1992年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二等奖。另外,他曾与戴道生、陈银桥、史凤起等合作编写专业教材《铁磁学》一书,197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褚圣麟统稿,由于当时历史条件,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铁磁学》编写组”名义出版。坚持实验研究褚圣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虽然回国后他的工作和生活处于很不安定的状态,但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仍始终坚持开展实验研究。他把科学研究看作是提高教师科学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他在岭南大学与赵邦俊一起从事大气电学研究,写成《中国广州地面以上电势梯度和大气电流密度的测量》一文,发表在1938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昆明出版的集刊第12卷上。在沦陷区的北平辅仁大学,他又指导研究生,并亲自动手安装设备研究宇宙线,他和F.Oster、吕烈扬合作写的论文《在地磁纬度28°31′处宇宙线的东西不对称性和极区及赤道区吸收定律指数差的估算》发表在1946年美国《物理评论》第69卷上。50年代院系调整前后,他继续指导研究生从事离子质谱计和宇宙线中高能粒子的研究。我国建立博士研究生制度后,他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批被批准的几位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从事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他与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孙德兖合作进行胁变岩盐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的研究,所写论文发表于1948年第一期《结晶学报》(Acta Cryst。)上。1985年他和吴自勤以及他们指导的研究生张仁济进行Ge-Au双层膜与Ge-Au合金膜中非晶态Ge的结晶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此外,他在1975年第三届全国磁学会议上作《稀土元素在磁学领域中的应用》的综述报告。1985年,已届80高龄的褚圣麟还应邀赴美参加第19届国际宇宙线讨论会。热心于物理学会与科普工作褚圣麟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78—1987)、名誉理事(1987— ),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长(1963—1986)、名誉理事长(1986— ),中国物理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78—1987)、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63),民盟中央委员兼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58—1986)、中央参议委员(1986— )。他经常应邀到教学讨论会或科普报告会上作报告,例如在1982年全国原子物理学暑期教学讨论会上曾作《原子物理学发展史》、《近代原子物理学的新发展》和《关于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的一些问题》等讲演,曾面向社会作原子能和平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以及物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科普报告。他的报告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比喻恰当、深入浅出,很受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的欢迎。在科普书刊的出版方面,褚圣麟曾任《物理通报》编委和《物理基础知识丛书》主编,后者共19册。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的编委兼原子物理学分支学科主编。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热心于物理学会的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物理学会于1990年分别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对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做出的贡献国家和人民对这样一位在高校物理学教学战线上辛勤耕耘逾50年,为我国物理学领域培养了几代人才的老教授是不会忘记的。褚圣麟对我国高校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物理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10月,国务院为表彰他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授予他“特殊津贴”。(作者:许祖华)

王建忠,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启东中学。2002年评为南通市首批名教师;2004年获南通市人民政府首届“园丁奖”,同时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南通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称号;2005年获启东市人民政府首届“英才奖”,被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聘为“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教学委员会中学分委会执委委员”; 2006年3月被南通市教育局聘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他的事迹在2005年启东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优秀党员的典型作了演讲。 该同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对物理特长生的培养。1995年开始从事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连续送走的三届实验班,均有学生获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所辅导的陈宇翱同学以“总分第一”、“实验第一”摘取第29届(1998年7月)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获“绝对冠军”称号,填补了中国学生国际物理竞赛个人实验成绩第一的空白;施陈博同学获第32届(2001年7月)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李真同学夺得第五届(2004年5月)亚洲物理奥赛金牌和第35届(2004年7月)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他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培养出三位学生获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的老师。他所总结出的物理特长生培养的经验多次在省内外作了专门介绍。多次被聘为省科协、省物理学会举办的“高中物理竞赛高级教练员培训班”的辅导教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为提高江苏省的高中物理竞赛教练员的水平和物理竞赛成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11月,因台湾省科协的邀请,中国科协组团前往台湾省,参加“两岸数学与科学教育研讨会”,会上他作为大陆代表,作了“物理特长生的培养”专题报告。作为学校奥赛中心的主任,全方位抓好学校的各科竞赛,积极做好对新教练的传帮带工作,使启东中学的学科竞赛成绩始终处于江苏省的领先地位。 重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实验,撰写教科研论文。主编了《高中物理奥林匹克集训教材》、《高中物理奥赛训练教程》多本教辅用书。在《国际物理教育通讯》、《物理通报》等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还被聘为《物理通报》杂志社教育部立项的新课标配套教材编写组的成员,参加了2004年江苏省首次高考自主命题工作。作为南通市教育系统首批学科带头人及南通市高中物理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一直参与南通市高三调研考试的命题及南通市高三物理教学资料的编审工作,为南通市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高位走强作出了贡献。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所辅导的多名青年教师,现都已胜任重点中学的教学,有的已成为学校的骨干,他和卢一新老师结成师徒,被启东市教育局评为“青蓝工程”先进。卢益新老师2006年被评为启东市“科技拔尖人才”,卢益新老师辅导的朱力同学入选2006年度亚洲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和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并获第37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第7届亚洲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

求是杂志历届主编名单

《求是》杂志社秘书长 刘彦华

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3月至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1958年6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求是》的前身《红旗》杂志创刊。1988年6月16日《红旗》杂志停刊。1988年7月1日,《求是》杂志正式创刊。《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题写。

  • 索引序列
  •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名字
  •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名单
  •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
  • 物理通报杂志历届主编是谁
  • 求是杂志历届主编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