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魏晋南北朝的文献

魏晋南北朝的文献

发布时间:

魏晋南北朝的文献

《魏晋南北朝史(全二册)》 出版社:中华书局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作者:蒙思明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术丛书》作者:李传印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作者:万绳楠 整理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大家说历史: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 作者:朱大渭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稿》绝对推荐;此外《不容青史尽成灰—南北朝篇》也不错,这个比较通俗,我都看过,很适合喜爱魏晋南北朝史的人

小说的话《世说新语》是最具代表性的。其历史还原度非常之高,而且采用南北朝时期的白话,比较通俗易懂。《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人物言行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建议亲这类文献看实体书更美~妙~我买过不少版本的《世说新语》,其中中华书局的《世说新语译注》最好~此外还有一部小说文献是《晋阳秋》。不过不太好找。还蛮建议亲看看《名士传》的~但并不是只讲魏晋要想研究史料的话,《晋书》也是可以的。但个人认为不如《世说新语》好。《晋书》目前只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行倒翻版本的,且无注释,不太好读,并且《晋书》文学价值不高,语言不严谨,问题不少……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元〕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6年版 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炫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初学记,〔唐〕徐坚等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 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版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 唐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版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金石萃编,〔清〕王昶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 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撰,文物出版社1985年(据吴兴刘氏希古楼刊本影印)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版(据上海文瑞楼版影印) 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南朝陈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据广州广雅书局刻本复制重印) 全唐文,〔清〕董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三国志集解,卢弼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 晋令辑存,张鹏一撰,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献资料

如果只要大概了解,建议陈致平的《中华通史》系列,中有各朝历史事件简述和风俗文化等多方面介绍。若想详细研究,建议《魏书》《宋书》《陈书》等等~权做参考~~~

东晋以后,中国再次成为分裂局面,就是合久必分的道理,有点像汉末三分天下。但与之不同的是,魏蜀吴是同时期并列,而南北朝是南北对立,南朝宋齐梁陈,是后者灭前者,北朝也差不多,但是南北两端势均力敌,谁也没法统一。直到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羽翼丰满,逼着北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杨坚以前就是随国公)。杨坚统一北方之后,北朝覆灭,转而南下灭了陈国,天下统一。

建议看看《资治通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的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占了整本书一半的篇幅,比较详细,且绝对贴近史实

从魏晋开始,人们多崇尚山水,愿到山林去居住,过那种悠闲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名胜”一词,也是这个时候产生的。据《北史•韩晋明传》说:“朝廷欲处之贵要地,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美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披反故纸乎?’”从文字资料中可知,当时的住宅不但仍为院落形式,而且庭院形态开始考究起来,主要的是布置绿化,享受大自然的情趣(这也许是私家园林的萌芽)。鲍照(414~466)《梅花落》,描述中庭院子的景观:“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到了隋唐五代,文献资料及文学作品中描述当时的住宅就更多了。只说一例:李商隐的《正月崇让宅》: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气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这虽是一首悼亡诗,但诗中描述建筑幽曲华美,却似园林建筑一般的美。在绘画上,如晋代画家展子虔画的《游春图》,画中把住宅设在风景秀美的山水环境之中;唐代大画家诗人王维有《雪溪图》,描述的也是这种居住环境的思想境界。后来中国山水画,大多数的题材和主题都是这种思想的居住环境。追求与大自然在一起,还可以说一说最典型的东晋的陶渊明。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已众所周知,读这种作品,眼前仿佛出现理想的“可观、可游、可居”的人居环境。这种境界,至今仍为人歆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这些诗句,都表现出他看破红尘,愿构筑一种理想的乌托邦式的居住环境。到了唐代,如王维、孟浩然诸人,也同样表现出这种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居住建筑形式,我们只能在一些画中见到了。但如果要证实当时住宅形态的比较可靠的形象,还须寻找当时所画的画。隋唐、五代时期的住宅也还是不见实物,据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说,“当时文献所述的贵族,只能从敦煌壁画和其他绘画中得到一些旁证。贵族宅地的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室内有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但也有房屋位置不完全对称的,可是用回廊组成庭院则仍然一致。”无论是城市住宅、乡村住宅,还是官僚宅第、民间房屋,其建筑结构形式统一,空间的内庭式布局形式也统一,直到近代民居形式仍然如此,可以说三千余年不变。这就是中国文化内向性的特征的建筑表述。

魏晋南北朝文献综述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时代,“三曹 ”“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 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2)慨叹历史人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3)表现自己的胸怀、志向、气概。 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卓、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缺少诗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其特点一是皆平典似道德沦,建安风力尽矣;二是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东晋建立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诗歌才重新焕发艺术的生机,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界,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作的先锋。他成功的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移、民族纷争与名族融合,不亲促进了中国各族关系的进一步密切,而且也存进了更大规模的政治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稳交流进一步夸大,中国通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更广泛的、更大规模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历史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前,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

第一、门阀政治严重,尤其是东晋。经数代专政王室削弱。更使东晋灭亡。二、五胡乱华虽然破坏了北方的经济,但开发了北方。三、府兵制在西魏出现。四、汉族与鲜卑融合,更影响了后来隋唐两代。 我是新手,多多指教。

1、政局:战乱2、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3、思想:思想活跃,百家争鸣4、玄学的兴起和发展5、上承秦汉下启隋唐6、建安风骨 7、门阀士族控制经济和政治

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

《资治通鉴》

首先推荐古代官方修订的史书,如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二十四史中又以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写得最为严谨。但是读这些原著需要较深的文言文素养,一般需要配有现代白话文注释的作为辅助。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略》都是有关于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但这是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经名存实亡。而且正是在这20年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着后代的新趋势和新因素。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长,所以楼主真的想研究的话,要看的书是很多的。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 》、《南齐书》 、《梁书 》、《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 隋书 》研究书目:《十六国春秋》《魏晋南北朝史》《三国史话》《魏晋南北朝史略》《南北朝史话》《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读史存稿》《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五朝门第》《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南朝经济试探》《北朝《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汉一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魏晋清谈思想初论》《道教源流考》《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以上是做学术研究必看的。如果楼主只想想大致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那就看今人写的普及读物吧。比如《五胡录》、《华丽血时代》、《两晋演义》、《纵横十六国》。至于楼主说的《世说新语》则是一本文学著作,不过也可以参考。楼主若对文学有兴趣建议看《世说新语》,鲁迅先生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魏晋南北朝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惜因为民族之间的问题被现在人冷落!

魏晋南北朝文献整理

二十四史里三国志一直到北史这部分

如果只要大概了解,建议陈致平的《中华通史》系列,中有各朝历史事件简述和风俗文化等多方面介绍。若想详细研究,建议《魏书》《宋书》《陈书》等等~权做参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长,所以楼主真的想研究的话,要看的书是很多的。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 》、《南齐书》 、《梁书 》、《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 隋书 》研究书目:《十六国春秋》《魏晋南北朝史》《三国史话》《魏晋南北朝史略》《南北朝史话》《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读史存稿》《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五朝门第》《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南朝经济试探》《北朝《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汉一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魏晋清谈思想初论》《道教源流考》《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以上是做学术研究必看的。如果楼主只想想大致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那就看今人写的普及读物吧。比如《五胡录》、《华丽血时代》、《两晋演义》、《纵横十六国》。至于楼主说的《世说新语》则是一本文学著作,不过也可以参考。楼主若对文学有兴趣建议看《世说新语》,鲁迅先生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魏晋南北朝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惜因为民族之间的问题被现在人冷落!

东晋以后,中国再次成为分裂局面,就是合久必分的道理,有点像汉末三分天下。但与之不同的是,魏蜀吴是同时期并列,而南北朝是南北对立,南朝宋齐梁陈,是后者灭前者,北朝也差不多,但是南北两端势均力敌,谁也没法统一。直到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羽翼丰满,逼着北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杨坚以前就是随国公)。杨坚统一北方之后,北朝覆灭,转而南下灭了陈国,天下统一。

  • 索引序列
  • 魏晋南北朝的文献
  • 魏晋南北朝文献资料
  • 魏晋南北朝文献综述
  • 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
  • 魏晋南北朝文献整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