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海洋地质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海洋地质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发布时间:

海洋地质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的文献你去看看,或者世界生态学这本刊,能找到不少关于海洋赤潮的文献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太空探索。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类在热衷研究其他星球的同时,对地球本身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的海洋来说,正如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所说,“我们关于海底的知识还不如对火星的多”。星际探索短期内可能不会给人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而深海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造福。  日本在海洋探索方面走在了各国的前列。比如“海沟”号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曾在1995年潜入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潜深达到10911米。但不幸的是,“海沟”号最终却在日本沿海失踪了。  “海沟”号的生命历程  1986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开始研制“海沟”号无人驾驶潜艇,于1990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制造。“海沟”号长3米,重6吨,耗资1500万美元。它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上面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呐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是世界上惟一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的探测器。  2003年5月29日,日本科学家利用“海沟”号在日本高知县东南大约130公里左右的海域进行海底调查作业,当时“海沟”号的下潜深度为4673米。由于当年的4号台风已经开始接近这一海域,操作人员当天下午1时29分提前结束调查作业。但是在回收“海沟”号时,工作人员发现不知何原因“海沟”号已无法回到母船的发射架中。1分钟后,海面控制船与“海沟”号的光缆通信和高达3000伏的电力供应突然中断,控制船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  当天下午4时17分,控制船的卷扬机只回收到了“海沟”号的母船发射架,“海沟”号则因电缆断裂而不知去向。操作人员大吃一惊,连续用方位测定器向“海沟”号发射了3次信号,但控制船没有接收到“海沟”号的任何信号。  “海沟”号上搭载的电波发射器可以连续工作240小时,而电波发射器的发射范围仅在4公里左右。当时由于台风已经接近该海域,控制船上的操作人员推测认为,“海沟”号没有反应,可能是它受海浪冲击与控制船距离已经超过了4公里的范围。  此后,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决心找回“海沟”号,并进行了一个月的搜索,但一无所获。直至当年6月30日,日本方面才向外界公布了“海沟”号失踪的消息。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于当年7月4日开会研究后认为,在大片海域中即使动用声呐仪也不可能找到久已失去联系的“海沟”号,于是宣告搜索结束。  “海沟”号失踪使不少科学家痛心不已。对日本的深海科研来说,这次的损失无法估量。一些科学家甚至将“海沟”号比作航天界的“哥伦比亚”号。他们认为,这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探测器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失踪对科学研究是一个重大损失。  到深海去看看  大海正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召唤着人类。“海沟”号的失踪并不能阻止人类进行深海探测,正像“哥伦比亚”号失事不能阻止人类的航天事业一样。  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陆地上的资源正日益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寻找新的物质来源,海洋应当是首选。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深海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要比那些耗资庞大的太空计划实惠得多。  此外,深海生物新物种的发现,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深海探测中的技术问题  在短期内,人类乘坐潜水器潜入深海还不太现实。因为在海洋中,每下潜100米就增加10个大气压,几毫米厚的钢板在1万米洋底就像大气中的鸡蛋壳一样易碎。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从事深海探测的大部分科学家都已从有人驾驶潜水器转向机器人潜水器的研究。现在,称为“遥控潜水器”(ROV)的有绳潜水探测器和小型的计算机控制蓄电池驱动潜水器(AUV)可以由任何合适的船只操纵。此外,它们的造价也比较便宜,而且不会给操纵它的人带来任何危险。  另一种可能解决的方案是开发出能取代适于海洋最深处压力的船壳。美国海军已成功试验过利用新型的陶瓷材料制成有浮力的深潜船壳,这类船壳具有人乘坐时所需的安全可靠性。目前这种陶瓷材料的数据资料已经解密,此举必然会促进其商用开发。  而对于潜水器的浮力材料,不仅要求它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而且要求它的渗水率极低,以保证其密度不变,否则机器人就会沉入海底。在高压环境下,耐高水压的动态密封结构和技术也是水下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机器人上任何一个密封的电气设备、连接缆线和插件都不能有丝毫渗漏,否则会导致整个部件甚至整个电控系统的毁灭。  由于无线电波在水中的衰减太快,所以在水中不能使用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导航及无线电定位系统。“海沟”号与控制船之间就是利用光缆进行通信的。由控制船发出的信号以及由“海沟”摄像机拍摄到的实时图像信号均可通过光缆传输,操作人员可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在控制船上对“海沟”号进行操作。  这些技术问题如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海底这块最后未开发的“处女地”必将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届时,人类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可有望迎刃而解。我们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曲笑)  大洋探秘从海洋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记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 曲国斌  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未开拓的疆域,她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还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绝好窗口。位于日本横须贺市海滨的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就是一所专门从事这一科研活动的规模最大的机构。  从开发资源到进一步了解地球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1971年,30年来它走过了3个发展阶段。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立这所科研机构的目的在于开发海洋大陆架资源。它通过实施“海洋计划”开发出了可在300米的深海的高水压、黑暗和低温等严峻条件下进行作业的技术以及潜水技术和潜水系统等。80年代,为展开对深海及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它研制了有人潜水考察船“深海2000”号、海中作业实验船“海洋”号、3000米级无人潜水器“海豚3K”号等。到90年代,它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海洋的全面考察和研究,为此建造了6500米级潜水考察船“深海6500”号、深海考察船“海岭”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海沟”号、海洋地球考察船“未来”号、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号,最新研制的工具是远程航行型自律无人潜水器“AUV”等。  1998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制定了新的“海洋开发长期计划”,提出“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目标,并设定了五大研究领域:揭示海洋和气候的变化机制、调查海洋海底的动态、探索海洋生态系、解析地球系统及研究新的海洋开发技术等。其中提出,21世纪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为此,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还启动了“深海生态环境”和“深海地球钻探计划”两个研究项目。  发现地下生物圈  1977年,美国的“阿尔宾”号潜水考察船最早在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岛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热水(温度高达90℃)喷出孔周围存在着“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以此为契机,1984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深海2000”号在距东京不远的相模滩1200米海底深处也发现了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其中有在壳质形成的栖管内生活的虫类以及蜗牛、贝纲、甲壳纲、多毛纲、海葵目等的多种生物。据研究,这些动物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把从地球内部喷出的硫化氢和甲烷等还原性低分子化合物作为初级能源,依靠由以硫酸化细菌、甲烷化细菌等为主的化学合成细菌构成的食物网供应能源。不仅如此,在相模滩及日本列岛附近的日本海沟及南海海沟等处,还发现了“冷水涌出带生物群落”。它们同样是通过化学合成而诞生的生物群落。到目前为止,在日本列岛周围海底,已经发现了18处冷水涌出带生物群落和13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  自从发现了存在于海底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之后,各国科学家竞相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寻找深海生物。结果发现,这种热水喷出孔生物大多生存在地质构造上是活动着的海岭的两侧。而且,它们之间还有某种共同之处。在考虑到海底扩大的不连贯性和海底扩大的历史过程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家对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提出如下假说:“生活在大西洋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里的生物是从东太平洋派生出来的,而最有可能的传播路线可能就是东南印度洋海岭和西南印度洋海岭。”  1996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无人探测器“海沟”号又在世界最深的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深度约1万米处采到了海底泥沙的标本,从中分离出来大约3000株微生物,并发现了新的微生物种类,如在1000个大气压下能够生存的超喜压性细菌、超好热性细菌、可制造有用酶的蛋白质分解酶及新的糖质分解酶的微生物等。  2000年8月,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深海考察船“海岭”号又在印度洋的中央海岭、东南海岭和西南海岭的交接处(南纬25°19′10〃、东经70°2′24〃,水深2420米)发现了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共有20多种生物,其中许多都是第一次发现。这表明,即使在深海海底那样的极限环境里,也存在着多样性的生物世界。科学家们设想:地球诞生初期的微生物有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照原样生存下来;既然海底地壳下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还有生物生存,那么,在火星等星球上也会有生命存在;如果热水喷出孔生物是适应地球诞生初期高温环境的生物的话,那么,这就有可能使我们解开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  进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  海底堆积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层,保存着有关地球的各种历史资料,由此也可以了解地球气候的变化过程。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80万年来,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超过现在的高温(40℃)和寒冷(-40℃)的时代。而从1万年前开始到现在,地球在气温上处于“异常的稳定期”。更有意义的是,上述谈到的“地下生物圈”,正是探索生命起源的绝好场所。把它与地球外行星上的生命现象进行比较,将加深人类对生命、对自身的了解。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为此进行超临界水中的氨基酸聚合观察实验、微生物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实验、压力生理学实验等。科学家们发现,色氨酸能够使酵母菌在高压环境(250个大气压~300个大气压)下安然无恙地生存、发育,高等生物细胞(HeLa细胞)在400个大气压下会大大改变其骨骼形态等。  为了进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日本将从2003年起,与美国联合实施“统一国际深海地球勘探计划(IODP)”。为此,日本建造了“地球”号地球深部勘探船,并于今年1月在三井造船公司冈山公司厂举行了“进水式”。这条船长210米,宽38米,高116米,深2米,吃水6米,排水量约6万吨,船员150名,能够从海底向下钻探达到5公里~7公里(这是地壳到地幔的最短距离)处的地幔。  为了实施这一国际性研究活动,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设立了“深海生物风险中心”,开发了“深海微生物实验系统”,其中包括地壳岩芯标本的防止微生物污染技术、地壳岩芯及岩石标本的微生物解析法、微生物分离法和培养法等技术。人们对这个计划寄予了极大期望,期待着能够在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等方面获得进展。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去找下汉斯的(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吧

矿山地质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上地大数字图书,论文应有尽有

你多找下像(矿山工程)这样的期刊,找下里面的参考论文~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吧~

工程硕士来源于工程实践,服务于工程建设,因此,其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具体选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地质工程管理项目或研究课题;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水资源的预测、勘查与评价;综合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地质解释,如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计算机模拟等。论文必须有必要的实验或分析数据,有第一手的实际资料和独立完成的工作量。论文成果水平应不低于工学硕士研究生。

广西百色XX金矿地质勘察报告一、 矿区先期地质工作XX金矿地处百色市XX乡XX村,距百色市50多公里,距凌云县城约80公里。1990年广西第X地质大队对XX矿田进行了多金属异常二级检查,在辉绿岩与下石炭统岩关组硅质岩接触破碎蚀变带中发现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体,当时共圈出四支金矿体,金金属储量313Kg。1991~1993年,广西第X地质大队对XX金矿进行了地质普查,探获了D+E级储量:矿石量320916t,金属量88Kg,平均品位78g/t。《编写了广西百色市XX金矿普查地质报告》。但这次去考察过程中没见到该报告。据悉,在XX矿田范围内现已办理了四个矿权,这次我们考察了其中的一个勘探矿区。该探矿区的矿权为南宁一家公司拥有。二、 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西林~百色断裂褶皱带东部的巴合背斜南西翼上,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灰岩组成。岩浆岩主要不燕山期酸性侵入岩——石英斑岩组成,沿北西向、北东向断裂顺层侵入,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区域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次为南北向。主要构造为龙川背斜,背斜长20Km,宽2~15 Km,短轴状,轴向北西向,倾向南西。区域内断裂构造以北西、近南北向为主,近南北向断裂是本区域内的主要导矿构造,走向350~360�0�2,倾向北东东,断裂性质以逆断层为主。三、 矿区地质及构造特征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下统逻楼组浅灰色灰岩和泥质灰岩,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色灰岩和泥质灰岩,石灰系下统硅质灰岩。出露的岩体为石英斑岩。矿区的主要构造:田东至逻楼大裂贯穿矿区,区内典型的褶皱是短轴背斜穹窿构造,在断层带的边缘和穹窿构造四周,广泛分布着大小不一的辉绿岩,辉绿岩与下石炭系硅质灰岩的接触蚀变带成为矿区形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即卡林型金矿床)的有利空间。四、实地考察情况本次考察的矿权范围为8 Km2,为一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地表氧化矿的氧化程度较高,而且矿体保持完整,之前基本上没有开采,因此氧化矿所占的比例较其它矿山大。中深部的半氧化矿和原生矿没有做过地质工作。我们考察了出露地表的三处矿点,其中一处为矿区之东部的西边,紧靠正在开采的相邻矿区(另一矿权区),属同一支矿体的一端,为。相邻矿区正采矿体的取样品位为93g/t,矿体厚度约30m。而进入到我们考察的矿区,因地表浮土太深难以采样和观察,但可见许多以前民采留下来的平硐和氰化池,据从前开过矿的老乡介绍,平硐所见矿体的厚度和品位都很不错。第二处考察点为矿区之东部的东边,亦为9号矿体,与上一考察点之间的距离约1500 m。该处有两个民采平硐,可见矿体厚度分别为15 m和10 m(都未揭穿矿体厚度),取样结果分别为76 g/t和 54 g/t。由以上两证明,9号矿体在本矿区内的走向长度不少于1500m。第三处考察点位于矿区的东北部,可见地表两处矿体露头,矿体厚度分别为5m和4m,取样结果分别为61 g/t和 56 g/t。因地表含泥浮土较多,取样结果偏低。据介绍该矿体为3号矿体。因走向上露头少,故3号矿体的走向长度和厚度难以确定。其它还有几支矿体,因路途较远和时间关系,没有去考察。五、综合分析本考察矿区的地质工作基本没做,要弄清矿区矿脉的分布、厚度、品位及岩层构造等情况,必须投入一些探矿工程,包括探槽、平硐、浅井及物化探等手段。如果要弄清中深部的情况,以还要采用钻探的手段。

地质灾害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写的不好,不要见怪!关于泥石流的灾害预防知识暑假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有做外出旅游的计划。但经过了去年二月份的雪灾和五•一二大地震后,我们对自然灾害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认识到了解自然灾害及预防知识的深刻意义。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由于对泥石流没有足够的认识与防范意识,造成了另人惋惜的不必要的损失。虽然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仍是可以减轻的。因此,了解并学习泥石流的预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泥石流的征兆。要及时掌握气象部门降雨量预报,特别注意暴雨天气;当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左右时常有泥石流的发生。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河水上涨或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泥石流马上就要发生,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可以为防范泥石流灾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都应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当遇到泥石流,逃生时不要顺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以免被泥石流掩埋吞没。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学习灾害预防的知识,哪怕是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都能克服下去。

海洋地质论文题目大全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是对近年来世界地质工作的总结。它既可反映目前地质工作现状,也可分析出当前各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内容。海洋科学作为大会16个综合讨论会的重点议题之一,分多个学科进行分组讨论。一、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分类和主题在主题为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议上,澳大利亚Peter Barrett教授利用δ18O等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并对未来气候进行了预测。德国Hubertus Fischer教授利用取自75°06′S,123°23′E的冰心进行了δD、SO4、CH4等成分的测试,分析和论述了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除安排在主题会议等交流的成果外,与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关的学科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和交流成果统计如下:在冰期与气候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内容:气候变化特征、芬诺斯堪迪亚隆起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基于微体化石的古气候重建、冰期—间冰期植被带动力学、峡湾—气候与环境变化等。在海洋科学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海洋地球物理最新进展、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平积岩沉积物、白垩纪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等。其中,在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领域有26篇论文,9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海洋地球物理领域有12篇论文,1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边缘海和海岛海底运移领域有30篇论文,2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平积岩、白垩纪海洋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领域分别有15篇、14篇和11篇论文。二、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问题,目前已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如挪威和巴西地质学家利用海底地质取样、地球物理(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工程地质(测定海底沉积物的密度、孔隙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等综合调查手段开展工作,利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海岸带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国地质学家Nabil Sultan在最近20年内,基于产、学、研的联合攻关,在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定量观测和描述来多学科进行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地质灾害评估,对几内亚海湾和地中海地区沉积物变形进行对比,通过现场测量和在线监测、因子分析、数值模拟以及非确定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手段对海底气体化合物以及高强度地震等进行综合研究。美国科学家Derek Sawyer通过地震—钻孔剖面综合分析来说明墨西哥湾北部Ursa沉积盆地中表层沉积物运移主要受控于沉积物孔隙度而不是沉积物的地层岩性。在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Haflidi Haflidason等研究者总结了最近20年来利用先进手段和方法,结合先进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来解译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中地质作用过程。由于峡湾沉积作为陆地和海洋物质输送的源汇交叉点,研究峡湾沉积物的沉积运移过程和沉积环境变化意义重大。峡湾沉积学作为海洋地质学的一部分,在本次大会上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展示和发言。其中,来自挪威的Matthias Paetzel教授通过海湾沉积物来揭示局地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海湾中水的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地矿源物质,而海洋对海湾中水的营养盐影响较小,沉积序列可以直接用来解释小冰期全球环境变化,峡湾盆地沉积物受局地系统环境影响显著,而现代峡湾盆地沉积物更是研究陆源侏罗纪黑色油页岩的理想场所。Suzanne Mac Lachlant等学者研究发现在高纬度地区运用内陆向海洋输送沉积物的过程来研究冰川沉积物运移机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峡湾水深测量数据来表征末次冰期以来峡湾沉积物的地理及环境变化状况。而Kongsfjordeng峡湾的近海水深测量结果显示,近海的水下地形地貌主要受控于冰川的运动。三、结语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地质考察对于了解和认识特殊地质作用过程乃至于提高科学的认知水平都显得十分重要。地质研究没有国界。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国外的同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建立联系,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于我们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高茂生执笔)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海洋科学前沿这本期刊上肯定有你想看的文献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  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  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  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  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  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  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  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海洋地质学论文题目大全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太空探索。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类在热衷研究其他星球的同时,对地球本身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的海洋来说,正如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所说,“我们关于海底的知识还不如对火星的多”。星际探索短期内可能不会给人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而深海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造福。  日本在海洋探索方面走在了各国的前列。比如“海沟”号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曾在1995年潜入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潜深达到10911米。但不幸的是,“海沟”号最终却在日本沿海失踪了。  “海沟”号的生命历程  1986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开始研制“海沟”号无人驾驶潜艇,于1990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制造。“海沟”号长3米,重6吨,耗资1500万美元。它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上面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呐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是世界上惟一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的探测器。  2003年5月29日,日本科学家利用“海沟”号在日本高知县东南大约130公里左右的海域进行海底调查作业,当时“海沟”号的下潜深度为4673米。由于当年的4号台风已经开始接近这一海域,操作人员当天下午1时29分提前结束调查作业。但是在回收“海沟”号时,工作人员发现不知何原因“海沟”号已无法回到母船的发射架中。1分钟后,海面控制船与“海沟”号的光缆通信和高达3000伏的电力供应突然中断,控制船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  当天下午4时17分,控制船的卷扬机只回收到了“海沟”号的母船发射架,“海沟”号则因电缆断裂而不知去向。操作人员大吃一惊,连续用方位测定器向“海沟”号发射了3次信号,但控制船没有接收到“海沟”号的任何信号。  “海沟”号上搭载的电波发射器可以连续工作240小时,而电波发射器的发射范围仅在4公里左右。当时由于台风已经接近该海域,控制船上的操作人员推测认为,“海沟”号没有反应,可能是它受海浪冲击与控制船距离已经超过了4公里的范围。  此后,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决心找回“海沟”号,并进行了一个月的搜索,但一无所获。直至当年6月30日,日本方面才向外界公布了“海沟”号失踪的消息。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于当年7月4日开会研究后认为,在大片海域中即使动用声呐仪也不可能找到久已失去联系的“海沟”号,于是宣告搜索结束。  “海沟”号失踪使不少科学家痛心不已。对日本的深海科研来说,这次的损失无法估量。一些科学家甚至将“海沟”号比作航天界的“哥伦比亚”号。他们认为,这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探测器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失踪对科学研究是一个重大损失。  到深海去看看  大海正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召唤着人类。“海沟”号的失踪并不能阻止人类进行深海探测,正像“哥伦比亚”号失事不能阻止人类的航天事业一样。  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陆地上的资源正日益减少。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寻找新的物质来源,海洋应当是首选。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深海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要比那些耗资庞大的太空计划实惠得多。  此外,深海生物新物种的发现,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深海探测中的技术问题  在短期内,人类乘坐潜水器潜入深海还不太现实。因为在海洋中,每下潜100米就增加10个大气压,几毫米厚的钢板在1万米洋底就像大气中的鸡蛋壳一样易碎。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从事深海探测的大部分科学家都已从有人驾驶潜水器转向机器人潜水器的研究。现在,称为“遥控潜水器”(ROV)的有绳潜水探测器和小型的计算机控制蓄电池驱动潜水器(AUV)可以由任何合适的船只操纵。此外,它们的造价也比较便宜,而且不会给操纵它的人带来任何危险。  另一种可能解决的方案是开发出能取代适于海洋最深处压力的船壳。美国海军已成功试验过利用新型的陶瓷材料制成有浮力的深潜船壳,这类船壳具有人乘坐时所需的安全可靠性。目前这种陶瓷材料的数据资料已经解密,此举必然会促进其商用开发。  而对于潜水器的浮力材料,不仅要求它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而且要求它的渗水率极低,以保证其密度不变,否则机器人就会沉入海底。在高压环境下,耐高水压的动态密封结构和技术也是水下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机器人上任何一个密封的电气设备、连接缆线和插件都不能有丝毫渗漏,否则会导致整个部件甚至整个电控系统的毁灭。  由于无线电波在水中的衰减太快,所以在水中不能使用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导航及无线电定位系统。“海沟”号与控制船之间就是利用光缆进行通信的。由控制船发出的信号以及由“海沟”摄像机拍摄到的实时图像信号均可通过光缆传输,操作人员可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在控制船上对“海沟”号进行操作。  这些技术问题如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海底这块最后未开发的“处女地”必将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届时,人类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可有望迎刃而解。我们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曲笑)  大洋探秘从海洋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记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 曲国斌  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未开拓的疆域,她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还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绝好窗口。位于日本横须贺市海滨的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就是一所专门从事这一科研活动的规模最大的机构。  从开发资源到进一步了解地球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1971年,30年来它走过了3个发展阶段。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立这所科研机构的目的在于开发海洋大陆架资源。它通过实施“海洋计划”开发出了可在300米的深海的高水压、黑暗和低温等严峻条件下进行作业的技术以及潜水技术和潜水系统等。80年代,为展开对深海及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它研制了有人潜水考察船“深海2000”号、海中作业实验船“海洋”号、3000米级无人潜水器“海豚3K”号等。到90年代,它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海洋的全面考察和研究,为此建造了6500米级潜水考察船“深海6500”号、深海考察船“海岭”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海沟”号、海洋地球考察船“未来”号、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号,最新研制的工具是远程航行型自律无人潜水器“AUV”等。  1998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制定了新的“海洋开发长期计划”,提出“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目标,并设定了五大研究领域:揭示海洋和气候的变化机制、调查海洋海底的动态、探索海洋生态系、解析地球系统及研究新的海洋开发技术等。其中提出,21世纪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为此,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还启动了“深海生态环境”和“深海地球钻探计划”两个研究项目。  发现地下生物圈  1977年,美国的“阿尔宾”号潜水考察船最早在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岛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热水(温度高达90℃)喷出孔周围存在着“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以此为契机,1984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深海2000”号在距东京不远的相模滩1200米海底深处也发现了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其中有在壳质形成的栖管内生活的虫类以及蜗牛、贝纲、甲壳纲、多毛纲、海葵目等的多种生物。据研究,这些动物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把从地球内部喷出的硫化氢和甲烷等还原性低分子化合物作为初级能源,依靠由以硫酸化细菌、甲烷化细菌等为主的化学合成细菌构成的食物网供应能源。不仅如此,在相模滩及日本列岛附近的日本海沟及南海海沟等处,还发现了“冷水涌出带生物群落”。它们同样是通过化学合成而诞生的生物群落。到目前为止,在日本列岛周围海底,已经发现了18处冷水涌出带生物群落和13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  自从发现了存在于海底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之后,各国科学家竞相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寻找深海生物。结果发现,这种热水喷出孔生物大多生存在地质构造上是活动着的海岭的两侧。而且,它们之间还有某种共同之处。在考虑到海底扩大的不连贯性和海底扩大的历史过程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家对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提出如下假说:“生活在大西洋的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里的生物是从东太平洋派生出来的,而最有可能的传播路线可能就是东南印度洋海岭和西南印度洋海岭。”  1996年,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无人探测器“海沟”号又在世界最深的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深度约1万米处采到了海底泥沙的标本,从中分离出来大约3000株微生物,并发现了新的微生物种类,如在1000个大气压下能够生存的超喜压性细菌、超好热性细菌、可制造有用酶的蛋白质分解酶及新的糖质分解酶的微生物等。  2000年8月,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深海考察船“海岭”号又在印度洋的中央海岭、东南海岭和西南海岭的交接处(南纬25°19′10〃、东经70°2′24〃,水深2420米)发现了热水喷出孔生物群落,共有20多种生物,其中许多都是第一次发现。这表明,即使在深海海底那样的极限环境里,也存在着多样性的生物世界。科学家们设想:地球诞生初期的微生物有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照原样生存下来;既然海底地壳下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还有生物生存,那么,在火星等星球上也会有生命存在;如果热水喷出孔生物是适应地球诞生初期高温环境的生物的话,那么,这就有可能使我们解开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  进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  海底堆积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层,保存着有关地球的各种历史资料,由此也可以了解地球气候的变化过程。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80万年来,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超过现在的高温(40℃)和寒冷(-40℃)的时代。而从1万年前开始到现在,地球在气温上处于“异常的稳定期”。更有意义的是,上述谈到的“地下生物圈”,正是探索生命起源的绝好场所。把它与地球外行星上的生命现象进行比较,将加深人类对生命、对自身的了解。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为此进行超临界水中的氨基酸聚合观察实验、微生物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实验、压力生理学实验等。科学家们发现,色氨酸能够使酵母菌在高压环境(250个大气压~300个大气压)下安然无恙地生存、发育,高等生物细胞(HeLa细胞)在400个大气压下会大大改变其骨骼形态等。  为了进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日本将从2003年起,与美国联合实施“统一国际深海地球勘探计划(IODP)”。为此,日本建造了“地球”号地球深部勘探船,并于今年1月在三井造船公司冈山公司厂举行了“进水式”。这条船长210米,宽38米,高116米,深2米,吃水6米,排水量约6万吨,船员150名,能够从海底向下钻探达到5公里~7公里(这是地壳到地幔的最短距离)处的地幔。  为了实施这一国际性研究活动,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设立了“深海生物风险中心”,开发了“深海微生物实验系统”,其中包括地壳岩芯标本的防止微生物污染技术、地壳岩芯及岩石标本的微生物解析法、微生物分离法和培养法等技术。人们对这个计划寄予了极大期望,期待着能够在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等方面获得进展。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是对近年来世界地质工作的总结。它既可反映目前地质工作现状,也可分析出当前各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内容。海洋科学作为大会16个综合讨论会的重点议题之一,分多个学科进行分组讨论。一、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分类和主题在主题为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议上,澳大利亚Peter Barrett教授利用δ18O等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并对未来气候进行了预测。德国Hubertus Fischer教授利用取自75°06′S,123°23′E的冰心进行了δD、SO4、CH4等成分的测试,分析和论述了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除安排在主题会议等交流的成果外,与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关的学科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和交流成果统计如下:在冰期与气候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内容:气候变化特征、芬诺斯堪迪亚隆起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基于微体化石的古气候重建、冰期—间冰期植被带动力学、峡湾—气候与环境变化等。在海洋科学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海洋地球物理最新进展、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平积岩沉积物、白垩纪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等。其中,在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领域有26篇论文,9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海洋地球物理领域有12篇论文,1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边缘海和海岛海底运移领域有30篇论文,2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平积岩、白垩纪海洋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领域分别有15篇、14篇和11篇论文。二、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问题,目前已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如挪威和巴西地质学家利用海底地质取样、地球物理(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工程地质(测定海底沉积物的密度、孔隙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等综合调查手段开展工作,利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海岸带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国地质学家Nabil Sultan在最近20年内,基于产、学、研的联合攻关,在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定量观测和描述来多学科进行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地质灾害评估,对几内亚海湾和地中海地区沉积物变形进行对比,通过现场测量和在线监测、因子分析、数值模拟以及非确定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手段对海底气体化合物以及高强度地震等进行综合研究。美国科学家Derek Sawyer通过地震—钻孔剖面综合分析来说明墨西哥湾北部Ursa沉积盆地中表层沉积物运移主要受控于沉积物孔隙度而不是沉积物的地层岩性。在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Haflidi Haflidason等研究者总结了最近20年来利用先进手段和方法,结合先进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来解译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中地质作用过程。由于峡湾沉积作为陆地和海洋物质输送的源汇交叉点,研究峡湾沉积物的沉积运移过程和沉积环境变化意义重大。峡湾沉积学作为海洋地质学的一部分,在本次大会上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展示和发言。其中,来自挪威的Matthias Paetzel教授通过海湾沉积物来揭示局地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海湾中水的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地矿源物质,而海洋对海湾中水的营养盐影响较小,沉积序列可以直接用来解释小冰期全球环境变化,峡湾盆地沉积物受局地系统环境影响显著,而现代峡湾盆地沉积物更是研究陆源侏罗纪黑色油页岩的理想场所。Suzanne Mac Lachlant等学者研究发现在高纬度地区运用内陆向海洋输送沉积物的过程来研究冰川沉积物运移机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峡湾水深测量数据来表征末次冰期以来峡湾沉积物的地理及环境变化状况。而Kongsfjordeng峡湾的近海水深测量结果显示,近海的水下地形地貌主要受控于冰川的运动。三、结语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地质考察对于了解和认识特殊地质作用过程乃至于提高科学的认知水平都显得十分重要。地质研究没有国界。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国外的同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建立联系,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于我们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高茂生执笔)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 索引序列
  • 海洋地质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 矿山地质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 地质灾害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 海洋地质论文题目大全
  • 海洋地质学论文题目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