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意思啊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意思啊

发布时间: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意思啊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相对于大肆追捧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并无实践效果的‚概念‛和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妄自菲薄‛,太瞧不起自己了。1.注重‚导入‛环节。 涂荣豹指出,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引入新课‛往往是数学教师最为精心设计的部分①。注重‚导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数学导入‛上,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 国外引进的、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臵‛,只是‚导入‛的一种。事实上,就数学课堂而言,能够设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只能是少数。大多数的数学课,尤其是大量的‚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程序性数学内容,多半没有现实情境可言。例如,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幂和指数运算等,很难设臵现实情境。但是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导入。比如,用‚整数的质因数分解‛导出‚因式分解‛、用‚同类归并‛的朴素思想导入‚合并同类项‛、用‚连加为乘‛导出‚连乘为幂‛等都是可行的。中国数学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独特的导入方式,除了现实‚情境呈现‛之外,还包括‚假想模拟‛、‚悬念设臵‛、‚故事陈述‛、‚旧课复习‛、‚提问诱导‛、‚习题评点‛、‚铺垫搭桥‛、‚比较剖析‛等手段。 这些导入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正确的,但是,人不能事事都直接经验,大量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启发式的‚导人‛的一种加强和补充,不能取消或代替‚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臵。2.‚尝试教学‛。 1980年代,顾泠沅通过群众性地总结当时的数学教育优秀个案,提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策略,风靡大江南北。小学数学教育界,则有邱学华倡导的‚尝试教学法‛,具有全国性影响。他们的经验中都有‚尝试‛二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创造‛。 西方相应的理念是‚探究、发现、创造‛。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中,要在短短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把人类几千年来反复思考、经过实践检验的最基础的知识‚探究、发现、创造出来‛,那是难以做到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尝试‛,比较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尝试的含义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对,也可以不对;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可以做到底,也可以中途停止。尝试,不一定要‚自己‛把结果发现出来,但是却要有所设想、敢于提问、勇于试验。让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讲课时,根据自己或对或错的‚尝试‛进行对照,并通过师生互动,最后把握知识的真谛,这是有效的可以操作的自主学习方式。3.解题变式演练。 变式教学为我国各科教学所采用,但以数学教学中运用更为普遍。尤其是数学解题过程中采用变式练习,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色。数学的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数学对象的某些内涵以及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使数学内容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变式教学使学生做练习时的思维过程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将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为学生提供尝试发展的阶梯;练习题的组合应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解题的技能和方法。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教师编制成顺序排列的训练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个的阶梯。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每一个变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又能夯实基础,实现‚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循序前进‛。在面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时,曾经有‚小坡度,小转弯,小步走‛的‚三小‛教学法;考试辅导书中大量编制的各种水平的变式练习题,这些都和数学变式练习密切相关。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教师编制成顺序排列的训练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个的阶梯。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每一个变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又能夯实基础,实现‚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循序前进‛。在面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时,曾经有‚小坡度,小转弯,小步走‛的‚三小‛教学法;考试辅导书中大量编制的各种水平的变式练习题,这些都和数学变式练习密切相关。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教师编制成顺序排列的训练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个的阶梯。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每一个变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又能夯实基础,实现‚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循序前进‛。在面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时,曾经有‚小坡度,小转弯,小步走‛的‚三小‛教学法;考试辅导书中大量编制的各种水平的变式练习题,这些都和数学变式练习密切相关。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是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学重视概念的理解、证明的过程、解题的思路,提倡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这些都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念。1980年代,徐利治先生正式提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用来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这一构想,迅速在中国数学教育界获得热烈反响,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除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类比‛等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之外,还使用‚数形结合‛、‚化归方法‛、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关系一映射一反演原理以及‚几何变换‛、‚等价转换‛、‚逐步逼近‛、‚特例解剖‛等解题策略。至于‚变量替换‛、‚待定系数法‛、‚十字相乘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一向都有,现在更加丰富起来。最可贵的是,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付诸实践,成为每一个中国数学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师普遍具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将数学思想方法用于解题,并能够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不仅会解题,而且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熏陶,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一道多么亮丽的教育风景! 到现在为止,西方的数学教育界还没有提出能够直接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对应的数学教育研究领域。至于‚过程性‛教学目标的提法,则比较笼统。(张奠宙)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1]”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10个重要能力,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把这10个重要能力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达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把它们理解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2]。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关键要素的表达是基本一致的。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史宁中认为,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所依靠的思想”。“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3]。数学基本思想是研究数学科学不可缺少的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所应追求和达成的目标。可见,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反映的是数学基本思想,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另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可以理解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和方法。当然,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并非截然分开的,抽象、推理和建模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上述10个方面或6个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同时,这些素养又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技能,进而体会数学学科本质,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一般发展,都有重要作用。[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9.[2]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3]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1):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4)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参考资料搜狐搜狐[引用时间2018-4-29]学科网官网学科网官网[引用时间2018-4-29]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意思

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  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  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

数学教学:从双基到学科核心素养我国近现代的数学教育走过了一段复杂曲折的历程。上世纪初,主要“仿日”,通过日本间接地学习西方教育,以“癸卯学制”为标志,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辛亥革命后,这个学制废止,转而“仪美”,系统学习美国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被广为传播,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学苏”,机械移植和翻译苏联教材,缩短学制,减少教学内容。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学习和模仿中,有收获,也有教训。虽然鲜有自己的特色,但 “遍尝各家风味”,对世界各主要国家数学教育的优缺点都有所了解和体会。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双基教学”为特征的我国数学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双基教学即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基础,注重教法,具有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的特征。双基教学理论既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扬,又深受中国传统考试文化的影响。在重视“双基教学”的口号下,一些学校大搞题海战术,只顾成绩,不管其它,加重了师生负担,造成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后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三基教学”和“四基教学”的概念相继出现,目的是在继承双基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和体现时代的要求。三基教学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技能之外,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四基教学则指在三基之外再增加一项“基本活动经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思潮和观点不断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是素质教育的口号,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围绕这两个主题,多年来,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素质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较为宏观的概念,如何使其落到实处,便于操作,易于实施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中国学生数学学习应培养好六大核心素养11月6日下午,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基地校数学学科课程纲要建设推进研讨会主办者,请来了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作了“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这个报告内容新鲜深刻,昭示了高中数学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思想,也映射出整个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王尚志教授首先介绍了高中数学课程修订的三大背景: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21世纪对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教育的深入发展逐步建立法制化、制度化的标志。他阐述了高中课程修订的思路,切入点为国家教育立德树人工程;这一工程要求落实到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所有课程中。而且,高中课程的修订作为了突破口。王教授指出,1962年的大纲提出了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三大能力;本世纪初的高中数学的课改大纲发展为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大能力。而数学建模目前仍然是短板。短板应当补齐。数学建模强调应用。数学有对思维训练、实用价值以及备考训练的三大作用。数学对思维的训练,主要是演绎与归纳的逻辑推理能力。近代统计学的发展促进了对归纳推理的发展。演绎在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的展现形式就是运算。直观想象非常重要。证明的思路是看出来的,要教育学生学会用图形来探测与表达结果。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要继续改革发展。小学、初中的数学教育也要贯彻课改精神,做好过渡。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王教授指出,必修课程要减少。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修与钻研时间。学有余力者让他们先修大学课程。加拿大等教育先进的国家,高中生已经达到大二水平。而且都是自学的。中国高中数学教学大量刷题练速度的风气要扭转过来。教师的思路要开,胸怀要大。数学教学中不要无原则地搞一题多解。数学高考要延长考试时间,或者减少题量。考试要着眼于能力,不能变成考技巧。让平时拼命刷题、反复复习、机械操练的考生占不了便宜。高考出的题目要有弹性,要出一些背景题。要进一步减少选择题。增加点阅卷成本,为了真正培养好学生,也是值得的。再说,数学运算题、背景题的阅卷再烦,也烦不过语文考试的作文题。修订组向浙江省考试院提出建议,得到认可。王教授说,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共同声音,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部长也认同了,以后不设考纲,高考以课标为标准。王教授举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有一所“985”高校,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分在125以上,入学后的10月份组织学生做过的高考题目的考试,平均分降到100;到同一年的12月再考一次同样的题目,平均分只有及格。这说明很多题目学生做过就忘了。考那样的题目,高中那样的教法,没有多大积极意义。高考制度与高中课程的改革,要给学生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等形式,让学生的才华呈现出来。以后高校录取不会斤斤计较一分两分,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

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  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  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1]”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10个重要能力,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把这10个重要能力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达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把它们理解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2]。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关键要素的表达是基本一致的。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史宁中认为,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所依靠的思想”。“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3]。数学基本思想是研究数学科学不可缺少的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所应追求和达成的目标。可见,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反映的是数学基本思想,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另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可以理解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和方法。当然,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并非截然分开的,抽象、推理和建模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上述10个方面或6个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同时,这些素养又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技能,进而体会数学学科本质,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一般发展,都有重要作用。[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9.[2]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3]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1):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4)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参考资料搜狐搜狐[引用时间2018-4-29]学科网官网学科网官网[引用时间2018-4-29]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内容啊

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切实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性探究活动。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培养的,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相对于大肆追捧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并无实践效果的‚概念‛和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妄自菲薄‛,太瞧不起自己了。1.注重‚导入‛环节。 涂荣豹指出,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引入新课‛往往是数学教师最为精心设计的部分①。注重‚导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数学导入‛上,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 国外引进的、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臵‛,只是‚导入‛的一种。事实上,就数学课堂而言,能够设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只能是少数。大多数的数学课,尤其是大量的‚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程序性数学内容,多半没有现实情境可言。例如,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幂和指数运算等,很难设臵现实情境。但是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导入。比如,用‚整数的质因数分解‛导出‚因式分解‛、用‚同类归并‛的朴素思想导入‚合并同类项‛、用‚连加为乘‛导出‚连乘为幂‛等都是可行的。中国数学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独特的导入方式,除了现实‚情境呈现‛之外,还包括‚假想模拟‛、‚悬念设臵‛、‚故事陈述‛、‚旧课复习‛、‚提问诱导‛、‚习题评点‛、‚铺垫搭桥‛、‚比较剖析‛等手段。 这些导入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正确的,但是,人不能事事都直接经验,大量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启发式的‚导人‛的一种加强和补充,不能取消或代替‚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臵。2.‚尝试教学‛。 1980年代,顾泠沅通过群众性地总结当时的数学教育优秀个案,提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策略,风靡大江南北。小学数学教育界,则有邱学华倡导的‚尝试教学法‛,具有全国性影响。他们的经验中都有‚尝试‛二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创造‛。 西方相应的理念是‚探究、发现、创造‛。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中,要在短短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把人类几千年来反复思考、经过实践检验的最基础的知识‚探究、发现、创造出来‛,那是难以做到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尝试‛,比较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尝试的含义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对,也可以不对;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可以做到底,也可以中途停止。尝试,不一定要‚自己‛把结果发现出来,但是却要有所设想、敢于提问、勇于试验。让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讲课时,根据自己或对或错的‚尝试‛进行对照,并通过师生互动,最后把握知识的真谛,这是有效的可以操作的自主学习方式。3.解题变式演练。 变式教学为我国各科教学所采用,但以数学教学中运用更为普遍。尤其是数学解题过程中采用变式练习,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色。数学的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数学对象的某些内涵以及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使数学内容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变式教学使学生做练习时的思维过程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将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为学生提供尝试发展的阶梯;练习题的组合应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解题的技能和方法。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教师编制成顺序排列的训练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个的阶梯。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每一个变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又能夯实基础,实现‚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循序前进‛。在面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时,曾经有‚小坡度,小转弯,小步走‛的‚三小‛教学法;考试辅导书中大量编制的各种水平的变式练习题,这些都和数学变式练习密切相关。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教师编制成顺序排列的训练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个的阶梯。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每一个变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又能夯实基础,实现‚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循序前进‛。在面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时,曾经有‚小坡度,小转弯,小步走‛的‚三小‛教学法;考试辅导书中大量编制的各种水平的变式练习题,这些都和数学变式练习密切相关。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教师编制成顺序排列的训练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个的阶梯。练习题虽重复但不呆板,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每一个变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又能夯实基础,实现‚在坚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循序前进‛。在面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时,曾经有‚小坡度,小转弯,小步走‛的‚三小‛教学法;考试辅导书中大量编制的各种水平的变式练习题,这些都和数学变式练习密切相关。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是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学重视概念的理解、证明的过程、解题的思路,提倡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这些都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念。1980年代,徐利治先生正式提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用来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这一构想,迅速在中国数学教育界获得热烈反响,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除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类比‛等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之外,还使用‚数形结合‛、‚化归方法‛、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关系一映射一反演原理以及‚几何变换‛、‚等价转换‛、‚逐步逼近‛、‚特例解剖‛等解题策略。至于‚变量替换‛、‚待定系数法‛、‚十字相乘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一向都有,现在更加丰富起来。最可贵的是,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付诸实践,成为每一个中国数学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师普遍具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将数学思想方法用于解题,并能够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不仅会解题,而且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熏陶,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一道多么亮丽的教育风景! 到现在为止,西方的数学教育界还没有提出能够直接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对应的数学教育研究领域。至于‚过程性‛教学目标的提法,则比较笼统。(张奠宙)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课程

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  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  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1]”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10个重要能力,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把这10个重要能力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达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把它们理解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2]。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关键要素的表达是基本一致的。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史宁中认为,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所依靠的思想”。“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3]。数学基本思想是研究数学科学不可缺少的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所应追求和达成的目标。可见,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反映的是数学基本思想,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另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可以理解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和方法。当然,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并非截然分开的,抽象、推理和建模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上述10个方面或6个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同时,这些素养又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技能,进而体会数学学科本质,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一般发展,都有重要作用。[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9.[2]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3]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1):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4)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参考资料搜狐搜狐[引用时间2018-4-29]学科网官网学科网官网[引用时间2018-4-29]

  • 索引序列
  •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意思啊
  •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意思
  •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
  •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内容啊
  • 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啥课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