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围炉夜话>评注》,中华书局2009年9月版,独著;《凌濛初考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独著;《江苏名人辞典》,参撰4万字;《话说李汝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奕欣与慈禧太后失和原因探析》,《安徽史学》2000年第4期,独撰;《凌濛初与汤显祖》,《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独撰;《论中国古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长篇小说之基本特征》,《江淮论坛》2003年第2期,独撰;《<三言>释道观的文化阐释》,《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独撰;《凌濛初研究的新突破》,《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3期,独撰;《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3年第5期,独撰;《凌濛初戏曲小说中的侠义作品考释》,《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独撰;《凌濛初著述考》,《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总第46期),独撰;《浅析清廷对洪承畴的评价变化》,《安徽史学》2005年第1期,独撰;《宋代文人的治生与商化》,《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独撰;《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考》,《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独撰;《“二拍”与冯梦龙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独撰;《凌濛初死事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独撰;《凌濛初生平事迹典籍辨误》,(台湾)《书目季刊》2006年第4期,独撰;《凌濛初家世研究及其新资料的发现》,《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独撰;《“二拍”与<太平广记>渊源关系考》,(台湾)《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7年第2期,独撰;《明清时期苏州文人与教育市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独撰;《长三角的艺术流派》,《2007年长三角年鉴》,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凌濛初与晚明刻书业》,《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合撰,第一作者;《凌濛初<红拂>杂剧创作考》,《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独撰;《越文化概述》,《2008年长三角蓝皮书》;《“二拍”与<青泥莲花记>》,《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独撰;《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文人与书画治生》,《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独撰;《<镜花缘>与旅游文化》,《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独撰;《明清时期杭州的文人治生》,《安徽史学》2010年第3期,独撰;《明清时期江南文人治生及其“变异”现象》,《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独撰;《江苏学者与明清小说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独撰;《明清时期文人的治生观念》,《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独撰;《明清时期扬州与文人治生》,《安徽史学》2011年第6期,独撰;《晚清时期上海与文士治生》,《学海》2011年第6期,独撰。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收录期刊。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徐州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学术性、创新性的论文。其办刊宗旨是“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弘扬学术,发展教育”,服务学院的教育科研,服务于浙江的经济繁荣。办刊方针是“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发扬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建设与发展。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胡 宏

胡宏,男,1977年9月生,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理学硕士,讲师,现任教师。2000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代数与概率统计。主讲过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代数、高等几何、近世代数等。主持参与过的科研项目有:1.主持市级防盗式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化科研项目。2.参与市级生物制氢菌的分离及应用研究科研项目……。 参与校级抽象空间奇异脉冲方程的非线性边值问题科研项目。 参与市级都市型设施园艺高新栽培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科研项目 参与市级菌果复合汁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科研项目获得奖项与荣誉: 徐州工程学院课件大赛三等奖(2008) 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 [1] 胡宏,分析函数在不等式证明上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2月23期 [2] 胡宏,扁矩阵,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12月 [3] 胡宏,刘维尔边值问题的可解性的特例,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12月[4] 胡宏,工科院校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探索,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5] 胡宏,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欧共体竞争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独著2、欧共体竞争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3、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4、欧共体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5、国际私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6、民商法英语学习,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其中,前三部著作合称为“欧共体竞争法研究丛书”,共170万字,以欧共体竞争法为依托,从立法、理论与实务三方面全方位阐述反垄断法学科体系,完整阐明了反垄断法的内容,系统揭示了反垄断法的法律与经济分析方法,为我国反垄断法学理论建设做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丛书于2010年获得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联邦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律及其实践,译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4万字。该书为目前美国最权威的反垄断法著作,其翻译历时28个月,本人实际投入4500个小时以上,是所经历过的工作中最艰苦的一项。此外,副主编若干部,参编十余部。 1、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非仲裁地化趋势,《法学评论》1992年第2期2、论最密切联系利弊得失,《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3、经济法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4、欧洲共同体竞争法研究,《经济法论丛》1999年第2期5、欧共体竞争法哲学的新发展,《经济法论丛》2001年第5期6、竞争法视角下的公法冲突,《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2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7、行政垄断并非反垄断法上的特殊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8、欧共体委员会汽车销售协议成批豁免条例,《经济法论丛》2003年第8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9、经济越权代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10、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竞争法的协调,《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11、论合法垄断,《湖南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12、论国际惯例,《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13、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14、限制竞争协议的违法性标准,《经济法论丛》第10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15、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宁夏大学学报》2004所第9期16、合法垄断、适用除外与豁免,《竞争法评论》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欧共体理事会1/2003条例,《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18、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时代法学》2004年第3年19、英国1997年不公平合同条件法,《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20、“合理原则”及其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21、企业合并的竞争法分析,《时代法学》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22、论竞争法上的“相关企业”,《湖南大学学报》2006第6期,人大复印23、欧共体竞争法的实施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4、欧共体竞争法实施机制的现代化,《中国竞争立法探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5、《反垄断法(草案)》中关于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反垄断立法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26、论反致的不合理性,《时代法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27、纵向协议的竞争法调整,《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8、竞争法上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比较研究,台湾《月旦财经法杂志》2007年11期29、著作权拒绝许可行为的竞争法调整,《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5期30、美国反托拉斯法上的行业协会,《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31、《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32、关于《反价格垄断规定(草案)》的修改建议,载《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8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33、《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34、《关于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35、美国《谢尔曼法》意义上的垄断化,《时代法学》2010年第5期36、知识产权在反垄断法上引起的特殊问题,《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3期37、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法分析,《政法论丛》2011年第4期38、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39、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11期40、法律理性之美的探求——《质检法教程》的评价与建议,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21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41、竞争经济学对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影响,《东北亚法研究》(韩国),2012年版42、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制度,《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1、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共体竞争法研究,20012、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比较研究,20043、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竞争法理论体系的构建,20054、湖南省社科基金:限制竞争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2006;项目编号06YB18,结项证书号2012004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垄断协议的法律调整,2007;批准号07JA820037,结项证书编号:2011JXZ12706、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软件产业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认定及其救济,2009;批准号: 09SFB20467、国家社科基金:企业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法调整,2012;批准号12BFX098

【国内外讲学】  2012年:  应肇庆学院文学院邀请,于2012年4月28日在该校作“‘重读’文学经典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演讲。  应暨南大学邀请,做客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第143期,于2012年6月13日在该校作“‘重说’故事与文学研究新视野”的学术演讲。  应广州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12年6月13日在该校作“‘重说’故事与文学研究新视野”的学术演讲。  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12年9月28日在该校作“‘重说’故事与文学研究新视野”的学术演讲。  2011年:  由德国弗里茨蒂森基金会(Firitz-Thyssen-Foundation)的资助,并由波恩大学中国文史哲系(A Sprache & Geschichte Chinas)邀请,于2011年5月24-7月22日,在该校进行研究工作。  接受澳门大学中文系邀请,从2011年8月15--2012年6月15日以访问教授身份在该系讲学。  2010年:  应澳门大学邀请,于2010年9月26-29在该校中文系访问并作学术演讲《“重读”文学经典》。  2009年:  应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邀请,于2009年3月31日在该校文史哲研究院大楼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会议室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  应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邀请,于2009年4月13日在该校作“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文本分析”的演讲。  2008年:  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邀请,于2008年5月8日-12日在该系学术访问并演讲。  应暨南大学暨南百年学术大讲堂邀请,于2008年5月14日在该校作“在公共空间中约见文学经典”的演讲。  应中山大学文艺学邀请,于2008年5月13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  应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08年11月28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  应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于2008年12月1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  应河北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08年11月7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  应吉林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08年11月21日在该校作“文学经典与文本分析”的演讲。  2008年之前:  曾经应兰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文学院邀请前往讲学。  应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邀请,2007年3月——5月,前往访问讲学,在台期间,还应台湾成功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静宜大学、元智大学邀访问讲学。  【学术专著】  《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独立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独立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新时期小说人物论>>,独立完成,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独立完成,花城出版社1994年出版  <<新文学与乡土中国>>,合作完成,本人排名第二,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颓败与拯救>>,独立完成,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隐秘的历史河流》独立完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谈笑之中说逻辑>>(译著)二人合作完成,本人排名第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学术论文】  2013年:  《说书体小说中“故事”的人文关怀与叙事策略——以冯梦龙的《滕大尹鬼断家私》为中心》,《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2期  2012年:  《汉语散文艺术价值形成机制与语文教学——以《历代散文选》为中心》,收入《国语文教学理论与务实的多元探索》,台湾五南出版社2012年1月版  《后现代视野与文学经典问题域的新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07期摘编约4000字,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7期复印)  《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5期  2011年:  《我的学术选择及反思》,粤海风2011年2期  《从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系列故事叙事看其介于口头艺术和作家文学之间的特性——以凌濛初的《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为例 》,文学与文化2011年2期   2010年:  《大历史观与历史文化散文的价值》,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2期  《文学人类学写作的性质与作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1期  《“美人之美”为宗旨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几个论域》,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1期  《叙事探究与文学经典研究》,文艺报2010年3月19日2版  《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我国白话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李渔《合影楼》为例》,南开学报2010年5期  2009年:  《从西方叙事学的“多叙法”看唐传奇的艺术机制——以沈既济的《任氏传》为例》,文学与文化第10辑  《“美人之美”:多民族文化的战略选择》,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5期  《比较视野中的唐传奇叙事学分析——以韦瓘《周秦行记》文本分析为中心》,南开学报2009年5期  《汉语写作如何造就了少数民族的优秀作品——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学术研究2009年4期  《唐传奇《古镜记》的叙事学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4期  《建设当代意义的民族文学理论——我国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前瞻》,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6日,第5版,改版第376期(总1176期)  2008年:  《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文学评论2008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11期复印  《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收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编辑《文化与诗学》(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9期复印  2007年: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与历史文化典籍运用》,南开学报2007年5期  《日记何以成为小说——以施蛰存《上元灯》文本分析为例》,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10期复印  《多层叙述的艺术魅力与“幸福”话题的当代延伸——巴金《复仇》艺术价值构成机制》,中州学刊2007年2期  2006年:  《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经典文本分析的理论视点》,学术研究2006年11期  《“不传!不传!”的魅力与“最后一个”的阐释空间——老舍《断魂枪》的文本分析》,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4期  《学术生命在本科生教学中闪烁与延伸》,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0期  《《女人成为流通物与文学意味的产生——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艺术价值构成探寻》,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5期  《今天怎样阅读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催粮差》的文本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6年8期复印  《李健吾评价《九十九度中》“最富有现代性”的原因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4期  《永远的故乡与鲁迅的返乡之路—— 鲁迅《故乡》的文本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1期  2005年:  《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白先勇《游园惊梦》艺术价值机制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6年3期复印  《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方法论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  《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南开学报,2005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中》2005年9期复印  《西方文学感受研究略论》,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期  《论整体观照中的文学阅读》,学术研究2005年10期  《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2期  2004年:  《跨学科视野中的文本批评学构想》原载《学术研究》2004年3期  《叙事性文本批评:层次递进现象及其意义》,原载《学术研究》2004年10期  《假设命题式批评与“难以解释的符号”》,原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7期复印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原载《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5期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原载《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004年2期复印  《聚焦于文本的愉悦》,原载《东方丛刊》2004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10期复印  2003年:  《历史观: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与方法》,原载《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10期复印  《《厄歇尔府的倒塌》的现代阐释》,原载《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11期复印  《心里展开的故事与人的痛苦——哈代《彼特利克夫人》解读》,原载《外国文学》2003年5期  《社会学方法在文本研究中的广阔空间——以戈德曼的社会学方法为个案》,原载《南开学报》2003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1期复印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与艺术描写的空间》,原载《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4期“冬之卷”。  2002年:  《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5期复印  《在魔鬼和拉比之间,该听谁的话?——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原载《名作欣赏》2002年3期  《论建立当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3期  《走近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原载《民族研究》2002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12期复印  《追求与探索——读《意义阐释》》,原载《书屋》2002年10期  2001年:  《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1年7期复印  《论萨义德〈东方学〉的文艺学方法论意义》,原载《东方丛刊》2001年1辑  《传统在全球化中的意义》,原载《人民论坛》2001年3期  《从歧途到正途: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价值何在?》,原载《南开学报》,2001年3期,上海《戏剧艺术》2001年第4期作文摘。  《摄影文学的互文性与阐释空间》,原载《文艺报》2001年10月26日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1年6期复印  2000年:  《后殖民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原载《南开学报》2000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8期复印  《书写他者的困境与批评的失语》,原载《文艺争鸣》2000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0年11期复印  2000年以前:  <<老舍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参照意义>>,原载<<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1期(创刊号)  <<在认识的深化中逐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关于《文学概论》课程的思考和探》,原载<<西北高等教育>>1998年4期  <<走向自觉:90年代中国小说的可能和必然>>,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1期 (<<人民日报>>1998年2月20日作了论点摘编)  <<真正的诗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原载<<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1期  <<对历史独具特色的审视>>,原载<<小说评论>>1998年2期  <<民间之于新诗:新诗的思考>>,原载<<兰州学刊>>1998年3期  <<侏儒的拳击与西北文学>>,原载<<文学自由谈>>1998年5期  <<论近年来小说创作中对知识分子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模式的演变>>,  原载<<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6期(<<新华文摘>>1999年4期论点摘编)  <<消逝于小说深处>>,原载<<小说评论>>1997年1期  <<论小说与媚俗>>,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  <<我们和小说--对小说的追问>>,原载<<小说评论>>1997年5期  <<西部的人文体验和艺术表现>>,原载<<中国作家>>1997年4期  <<真实的现代感受>>,原载<<文艺报>>1997年12月25日  <<人与历史的复杂缠绕>>,原载<<文艺报>>1998年12月3日  <<世纪之交的中国小说艺术精神>>,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1期  <<流浪汉小说:由浪漫到深沉>>,原载<<小说评论>>1996年2期  <<走向形式的西部人文情感>>,原载<<文学评论>>1996年4期  <<论小说作家的创作间歇>>,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4期  <<近年小说创作与发展的文艺学思考二题>>,<<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2期复印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社会心理学考察>>, 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5年1期复印  <<崇高与悲壮的艺术世界>>,原载<<小说评论>>1994年1期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伦理道德考察>>,原载<<烟台大学学报>>1993年1期  <<西部小说作家的审美情感与现代意识>>,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3年6期复印。  <<关于文化形态小说的话题>>,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5期  <<新时期小说人物形态的考论>>,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0年12期复印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考察>>,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2年1期复印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文化学考察>>,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1年10期复印  <<我们向小说要求什么>>,原载<<河北文学>>1992年2期  <<杨绛散文的独特视角>>,原载<<文论月刊>>1991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1年6期复印  <<新时期小说观念演变的思考>>,原载<<飞天>>1991年4期  <<柏原的小说世界与西部文学>>,原载<<小说评论>>1991年6期  <<西部汉子形象及其思考>>,原载<<绿洲>>1992年5期  《弥散于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观问题》,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  《文艺理论:应答当代文学的挑战与出路》,原载《文艺报》1999年9月21日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悄悄变动着的历史观》,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9年9期复印  《精深博涉的研究--读莫芝宜佳的《管锥编与杜诗新解》》,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  【获奖情况】  1、专著<<新时期小说人物论>>曾先后获多项省部级奖,主要有:   1993年度获兰州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  甘肃省高校1992--199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甘肃省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1995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优秀成果奖(1996年)  2、专著<<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曾先后获多项奖励  甘肃省高校1994--199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甘肃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1997年)  3、论文<<真正的诗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1998年获第四届全  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  4、1997年获甘肃省优秀青年教师成材奖  5、2001年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贰等奖  6、论文《摄影文学的“互文性”与阐释空间》2002年获冰心摄影文学奖  7、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九届优秀成果奖  8、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获天津市第九届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  9、2009年12月“文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得南开大学2009年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0、2009年5月论文《学术生命在本科教学中闪烁与延伸》,获得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  11、论文《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获天津市第十二届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  【承担研究课题】  1、1996年承担题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看甘肃小说创作的现状与发展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已经结项。标志性成果为发表于《文学评论》等刊物的系列论文。  2、1997年开始承担题为当前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历史观问题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已经结项。标志性成果为学术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  3、2001年6月开始承担题为小说的文本分析的南开大学校内教材项目,最终成果是题为《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的专著,已经出版。  4、2002年1月开始承担题为文学研究方法的相通与转换研究的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已经完成并结项。  5、2003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题目是《叙事性文本研究中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的新拓展》,已经完成并结项。  6、2006年获得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题目是《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经典文本研究》,已经完成并结项。  7、2006年作为主持人获得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青年论坛资助项目“文学经典的当代理解与价值”,已经成功举行并且结项。  8、2006年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当代读法研究”,已经完成并结项。  9、2012年9月获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张爱玲研究的若干当代文学理论问题”,在研。  10、2012年10月获得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资助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在研。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围炉夜话>评注》,中华书局2009年9月版,独著;《凌濛初考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独著;《江苏名人辞典》,参撰4万字;《话说李汝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奕欣与慈禧太后失和原因探析》,《安徽史学》2000年第4期,独撰;《凌濛初与汤显祖》,《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独撰;《论中国古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长篇小说之基本特征》,《江淮论坛》2003年第2期,独撰;《<三言>释道观的文化阐释》,《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独撰;《凌濛初研究的新突破》,《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3期,独撰;《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3年第5期,独撰;《凌濛初戏曲小说中的侠义作品考释》,《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独撰;《凌濛初著述考》,《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总第46期),独撰;《浅析清廷对洪承畴的评价变化》,《安徽史学》2005年第1期,独撰;《宋代文人的治生与商化》,《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独撰;《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考》,《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独撰;《“二拍”与冯梦龙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独撰;《凌濛初死事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独撰;《凌濛初生平事迹典籍辨误》,(台湾)《书目季刊》2006年第4期,独撰;《凌濛初家世研究及其新资料的发现》,《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独撰;《“二拍”与<太平广记>渊源关系考》,(台湾)《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7年第2期,独撰;《明清时期苏州文人与教育市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独撰;《长三角的艺术流派》,《2007年长三角年鉴》,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凌濛初与晚明刻书业》,《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合撰,第一作者;《凌濛初<红拂>杂剧创作考》,《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独撰;《越文化概述》,《2008年长三角蓝皮书》;《“二拍”与<青泥莲花记>》,《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独撰;《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文人与书画治生》,《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独撰;《<镜花缘>与旅游文化》,《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独撰;《明清时期杭州的文人治生》,《安徽史学》2010年第3期,独撰;《明清时期江南文人治生及其“变异”现象》,《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独撰;《江苏学者与明清小说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独撰;《明清时期文人的治生观念》,《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独撰;《明清时期扬州与文人治生》,《安徽史学》2011年第6期,独撰;《晚清时期上海与文士治生》,《学海》2011年第6期,独撰。

徐州教育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师范性高等专科院校。 区位环境优越 学校创办于1959年,目前有4个校区,永安校区坐落在文人墨客徜徉的苏子堤旁,湖滨校区位于徐州的西门户,南湖校区坐落在郁郁葱葱的云龙山麓、美丽的云龙湖畔,而新校区则位于徐州新城区高职集聚区内,坐落在浩瀚壮阔的大龙口水库边,与京福高速、连霍高速、筹建的京沪高速铁路毗邻,总占地面积600亩。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徐州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学术性、创新性的论文。其办刊宗旨是“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弘扬学术,发展教育”,服务学院的教育科研,服务于浙江的经济繁荣。办刊方针是“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发扬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建设与发展。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号

1、欧共体竞争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独著2、欧共体竞争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3、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4、欧共体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5、国际私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6、民商法英语学习,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其中,前三部著作合称为“欧共体竞争法研究丛书”,共170万字,以欧共体竞争法为依托,从立法、理论与实务三方面全方位阐述反垄断法学科体系,完整阐明了反垄断法的内容,系统揭示了反垄断法的法律与经济分析方法,为我国反垄断法学理论建设做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丛书于2010年获得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联邦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律及其实践,译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4万字。该书为目前美国最权威的反垄断法著作,其翻译历时28个月,本人实际投入4500个小时以上,是所经历过的工作中最艰苦的一项。此外,副主编若干部,参编十余部。 1、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非仲裁地化趋势,《法学评论》1992年第2期2、论最密切联系利弊得失,《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3、经济法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4、欧洲共同体竞争法研究,《经济法论丛》1999年第2期5、欧共体竞争法哲学的新发展,《经济法论丛》2001年第5期6、竞争法视角下的公法冲突,《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2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7、行政垄断并非反垄断法上的特殊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8、欧共体委员会汽车销售协议成批豁免条例,《经济法论丛》2003年第8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9、经济越权代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10、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竞争法的协调,《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11、论合法垄断,《湖南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12、论国际惯例,《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13、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14、限制竞争协议的违法性标准,《经济法论丛》第10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15、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宁夏大学学报》2004所第9期16、合法垄断、适用除外与豁免,《竞争法评论》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欧共体理事会1/2003条例,《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18、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时代法学》2004年第3年19、英国1997年不公平合同条件法,《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20、“合理原则”及其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21、企业合并的竞争法分析,《时代法学》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22、论竞争法上的“相关企业”,《湖南大学学报》2006第6期,人大复印23、欧共体竞争法的实施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4、欧共体竞争法实施机制的现代化,《中国竞争立法探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5、《反垄断法(草案)》中关于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反垄断立法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26、论反致的不合理性,《时代法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27、纵向协议的竞争法调整,《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8、竞争法上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比较研究,台湾《月旦财经法杂志》2007年11期29、著作权拒绝许可行为的竞争法调整,《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5期30、美国反托拉斯法上的行业协会,《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31、《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32、关于《反价格垄断规定(草案)》的修改建议,载《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8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33、《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34、《关于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35、美国《谢尔曼法》意义上的垄断化,《时代法学》2010年第5期36、知识产权在反垄断法上引起的特殊问题,《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3期37、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法分析,《政法论丛》2011年第4期38、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39、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11期40、法律理性之美的探求——《质检法教程》的评价与建议,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21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41、竞争经济学对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影响,《东北亚法研究》(韩国),2012年版42、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制度,《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1、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共体竞争法研究,20012、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比较研究,20043、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竞争法理论体系的构建,20054、湖南省社科基金:限制竞争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2006;项目编号06YB18,结项证书号2012004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垄断协议的法律调整,2007;批准号07JA820037,结项证书编号:2011JXZ12706、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软件产业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认定及其救济,2009;批准号: 09SFB20467、国家社科基金:企业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法调整,2012;批准号12BFX098

这个是院长信箱!

  • 索引序列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