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满族文化参考文献资料

满族文化参考文献资料

发布时间:

满族文化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特色这个范围太大了, 你指哪一方面啊?

满族,现有人口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通古斯:内蒙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旧称“通古斯”。语族。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满族人大量入关以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影响。� 17世纪初,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除旧称“诸申”(女真),改族称为满洲,次年即帝位,定国号为"清"。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辽东总兵吴三桂请求清入关镇压,清摄政王多尔衮于当年4月率清军入关,5月进入北京,10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 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房舍窗户多用纸糊,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听 着母亲的摇篮曲安睡。�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头顶后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脚着呈船形的双鼻皮条布鞋。妇女则多喜穿旗袍,梳京头或"盘盘髻",戴耳环,腰间挂长手帕。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经过不断改进,旗袍的样式逐渐成为直领、窄袖、右大开襟、钉扣袢、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穿上后既能体现身姿,又可显示女性的高雅大方。�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满族在历史上精于狩猎和征战,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此相关。清朝历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就是骑马、射箭和举重。如今骑射已经衰落,但举重一直沿袭至今。此外,还有八旗兵训练中的跳马和跳骆驼。跳马就是在马飞跑时,骑手纵身跳到马背上;跳骆驼有所不同,骑手要从奔跑的骆驼后面纵身而上。摔跤满语称作“善扑”,摔跤时双方两臂交叉、顺肩至腰相互抱住,然后尽力拼摔。如今,这些跃上敌骑、擒拿敌人的军事技巧已变为饶有风趣的传统体育活动。�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在科学工艺方面具有很大的成就。康熙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帝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水利专家撰写的《河工器具图说》是中国最早的水利专著;陶瓷专家唐英在清代创立了"唐窑",其工艺奠定了中国现代陶瓷业的基础;复旦大学教授满族人秉志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 满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同样是人才辈出,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的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此外还有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我们熟悉的有文学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节日 满族在岁时节日及风俗上受汉族影响最多,因而其节日与汉族大同小异。 春节 满族历来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年”,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至翌年正月初五。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都要请灶王爷上天、写大字、做豆腐、吃猪肉、宰年鸡、把面发、贴道西(对联、挂彩、福字),支油炸小食品,同时还要大扫除,做萨其玛,贴窗花、挂笺、送荷包。三十日是除夕,是日,下午祭祀,晚上一宿不醒,谓之“守岁”,接“财神”,挡恶鬼。民间院内于二米高的灯笼杆上挂红灯。宫廷中则从腊月廿四开始挂“天灯”。午夜,全家一起包饺子,饺子中放铜钱,吃到者象征来年吉利。正月初一,合家穿戴一新,晚辈向长辈拜年。初二至初五相互串亲访友,问候新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满族人家在这一天里要挂彩灯、制作冰灯。农村有“蒸面灯”预测来年旱涝、冷暖之俗。东北地区还有做冰灯与闹冰灯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一般多举行灯会,并有踩高跷、跑早船、闹秧歌、演灯官戏等各种表演。此外,元宵节,满族也有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与“照贼” 走百病是满族特有的岁时风俗。正月十六日,满族妇女日暮结伴至空地,连袂打滚以脱晦气。入夜,满族的习俗是点燃灯火,提起灯笼照遍屋内庭院各处,称为“照贼”,据说是由金代女真人在这一日纵偷习俗演变而来。 添仓节 正月廿五,满族人家将高粱秸扎成马、锄,放在粮囤上。有的将一盆干饭放在仓里,连添三日,谓之“添仓”,以求丰年。 领龙节 又称中和节。二月初二,满族人家清早以灶灰撒院中,左右作大圆圈,从水缸洒至井边,谓之领龙治水,可保风调雨顺。院中撒五谷杂粮,谓之“打灰囤”,祈求五谷丰登。妇女用棉布制成鸡形挂于室中,以驱虫避害。这一天,男子剪发,谓之“龙抬头”,是以此日又称“龙抬头日”。满族这天要吃的食物通常有龙鳞饼、龙须面、猪头肉。 清明节 满族接受汉族家祭扫墓的节日,每到三月的一天,他们抬供果上祖坟烧纸,添土,此外,“新坟插佛朵,旧坟插柳枝,皆示有后之意”,祭佛托妈妈是满族的特色。 端午节 也称端阳节,因为是五月初五,所以又称五月节。“五月到,插艾蒿”,满族过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避瘟防疫,并不是纪念屈原。这天“人家檐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劲腕缠五色丝线。又以黄布制小猴、青麻制小帚佩胸际”。角黍即粽子。有的地方还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元节 又称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满族人家扫墓祭奠先人。按佛教中此日为超度亡灵之日,各寺庙举行“盂兰盆会”,燃灯诵经。 七月七节 相传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满族妇女晚上供巧姐,意为七夕乞巧。有的满族人家“卡巧馃”、生豆芽、做发面包子。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又叫八月节或团圆节。晚上,满族人家在院中摆供桌,吃瓜果月饼,拜月赏月。有的地方还玩一种兔面人身、面贴金、穿盔插旗、黄泥捏成的“兔儿爷”。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满族无论宫廷、民间都吃腊八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因而也叫“佛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稷米、绿豆、小豆、枣、粟子、果仁等熬煮成粥。“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寓意为获得丰收。 过小年 腊月廿三为过小年之日,这天灶王上天述职。当晚满族家家设桌案摆放米制之糖祭灶神,将饴糖抹在灶王像嘴上,用火烧掉,谓之送灶王爷上天,盼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种糖又称关东糖,是东北满族特产。 除上述重要节日外,满族的岁时习俗还有:正月初五“破五”,全家吃面饺曰“捏破”;正月十四“跳跶”;正二月“打油千”(即秋千);三月三日“踏青”,等等。 颁金节 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民族文化事业兴起,满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欢度本民族的节日。各地的满族同胞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作为满族的节日。1989年10月,将此节日名称定为“颁金节”。“颁金”来源于满语“颁金毕”,意为“生成、生机勃勃”或“新生、欣欣向荣”之意。这个节日的名称,既是为了纪念本民族称谓的命名,又含有反映满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充满勃勃生机之意。1993年11月23日,北京满族同胞首次欢庆本民族的节日“颁金节”。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日常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粱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粱、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满族的文化特色很多的,比如上元节等等,很多和汉族的一样的。上面的回答都很好啊

满族文化参考文献

满族(满文: 拉丁化满文:manju),旧称满洲族,古称女真,为生活在现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通古斯民族之一。在古代汉语文献中被称为女真或萧慎,一般认为该民族起源于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是在中国史书中曾经被泛称为生活在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东胡民族的一部,《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隋书·靺鞨传》“邑落具有酋长,不相总一”。古代以渔猎生活为主。唐代的汉语文献中将其称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卫督司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明,建立了覆盖满洲、前明领土及西北新领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改满洲为“满族”。清代的满洲侍卫现在的满族人口中,大部分为父母一方有满族血统或者祖上据查还有满族血统,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为汉军(或朝鲜、蒙古)旗人。满族有语言满语和文字满文,辽(相当于中国北宋)时期,女真人在现中国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北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俗统一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其中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并灭北宋占据中原地区,根据汉字创制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后来由于金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最后在明末彻底消亡。经过金一代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随着金朝的覆灭,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汉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迁入,满洲类似完颜是女真的一个部族名称。后来满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统一称谓为“满洲”,其中包括了归顺满洲的蒙古、朝鲜及辽东汉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都是先前明时的女真人(金亡后,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满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满洲之外,譬如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完颜部的后裔也不一定就是满洲人,不少完颜部的后裔融入汉人,而完颜部本身也在继续分化,产生了不少新的部落。直到满洲形成后并没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并与蒙古结盟后,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来的,到清朝后期,满族贵族逐渐汉化,已经很少使用满语,民国建立后,满族人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语言。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就是满文(祖先为融入华夏汉民族的鲜卑族)的一个变体,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人口与分布人口超过1000万,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现在满族人主要分布在:(1)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北京及邻近的河北省,(清代规定北京内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长城以内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驻防的战略要地。[编辑]历史上的分布根据清朝统计,1760年除东北和北京附近地区以外八旗兵超过1000人的城市有:荆州(5535人)、江宁(4126人)、西安(3970人)、广州(3906人)、镇江(3521人)、宁夏(3509人)、绥远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属于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凉州(1105人)。[编辑]语言满语为满族本民族语言。现代满族普遍使用汉语,除了一些学者还能应用满语外,目前会说满语的满族人只余下屈指可数的老人家,大多数满族人已经不懂满语了。不过,东北和北京地区的汉语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满语的词汇。[编辑]风俗习惯 满族剪纸艺术在东北地区仍可见到许多满族的风俗习惯。如食物中的酸汤子、酸菜、粘豆包、血肠、萨其马等。满族人禁忌狗肉。从前嘎拉哈是满族儿童的一种游戏。[编辑]民族特征典型的满族人中,两眼间隔较近,直鼻,长方脸型的较多,肤色较浅。满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达到40%强(这一比例在汉族中是20%)。由于满族在清代的支配统治阶级地位,满族较之中国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平。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满族每一万人中的大学学历者有1,2人,全国平均水平为0人,汉族为1人。在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满族为41%,全国21%、汉族53%,,满族的数据远远低于中国国内的其他民族。[编辑]服饰 满族服饰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原为四侧开叉,便于骑射。男子成人后要剃去周围的头发,编发辫垂于脑后。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旗袍,围白丝巾,梳京头和“盘盘髻”,戴三个耳环,腰间挂长手帕。[编辑]宗教早期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虽然萨满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数的满族人则和多数其他汉人一样,属无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编辑]参见女真族 满洲 清朝 满语 中国东北 满洲国 锡伯族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儿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大米、秫米喻之龙虎,故又称“龙虎斗”。[秫米水饭]:将秫米放宽水中煮熟,捞到冷水中浸凉即成,多在夏季食用。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类。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尤喜食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常见的菜肴有:[白肉血汤]:将鲜猪血灌入鲜猪肠内煮熟,切片,与白水煮成的猪肉切片后同码盘中,佐以韭菜花、蒜泥、辣椒油吃。[坛肉]:将猪肉切小块,煸炒后加葱、姜、大料、腐乳汁,放坛中文火煨烂。[豆泥酸菜汤]:将泡发的黄豆捣成泥,酸菜切块炒透,放入肉汤、黄豆泥,调好味,炖透即可。[炸鸡蛋酱]:将鸡蛋液搅匀,倒入热油锅中,边搅边炒,再倒入酱油、大酱。食用时配大葱、黄瓜或青菜蘸食(也可拌食)。[芥末墩儿]:将大白菜去老帮,整棵横放,切成3厘米长的圆墩状,用沸水烫一下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一般人家老人死后,要顺炕放三块木头,俗称“停尸排子”,把死人放在上边。要头朝西,脚朝东。死者的嘴里要放一个铜大钱,或者硬币,叫“含殓”。要停灵三天。第一天,报丧。通知远近亲友,当晚家人不能睡觉,叫做“守灵”。死者头前放一盏豆油灯。用棉花捻成长捻,一半在碗里,一半在碗边,豆油灯一夜不灭,俗称“照尸灯”。死人,一般要在屋里停放一夜,第二天入殓、祭奠。当人们抬尸首时,不能走门,要走窗户,因为门是留给活人走的。第三天出灵,即出殡。满族人的棺材与汉族人的不一样,汉族人的棺材是平顶的,满族人的棺材是起脊的,上尖下宽,跟起脊的房屋一样。满族人叫“旗材”或称“满材”。棺材不能白茬,要着色,一般是红土色。两边棺材帮,要画上山水花纹、云子卷儿,俗称“鞑子荷包棺材”。棺材头要画云子卷儿和仙鹤等,也有的画上各种花卉,俗称“花头棺材”。棺材头的横批,一般是“驾鹤西去”。棺材后头,要画上莲花,叫做“脚踩莲花上西天”第二天,中午开始“祭奠”。亲朋好友得信前来,要献上“帐子”和礼钱。“帐子”就是整幅白布,上边别上用白纸写的大字“某某千古”、“某某万世流芳”等,丧家要把帐子悬挂在灵棚里,供人观看。棺材头旁边,站着一个主持仪式的人,子女和家人跪在棺材两旁,叫做“陪孝”。吊唁的亲友要站在棺材前头,由主持人高喊:“某某老人家,你老听真,这位是你老的什么什么人,前来给你老吊孝来了!”随后向凭吊的人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叩首!”凭吊者三鞠躬后跪下磕头。主持人喊:“平身!”凭吊人起来走开。下面继续第二人。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满族人家死人成殓后,在院内要挂红色幡旗,有一尺多宽,一丈多长,挂在院内西边一根两丈多高的木头杆子上,满族人认为幡是死者的灵魂。每天太阳出来之前,将红幡挂起,太阳落山之后,将幡取下,放在棺材盖上。满族丧葬中,有“烧饭”之习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的烧饭之俗。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将生前所御狗、马焚烧的。后努尔哈赤等一再告戒要节省食物器具,除烧饭外,也不再焚烧狗马,只将生前所用狗、马在烧纸时,用鞭棍催打狗马从火堆上跳过就可以了。出殡的时候,长子手举“灵头幡”,走在灵车前头。灵车后,其他子女们打着“铭旌”,就是细长的布条,像旗帜一样,结在一根长棍上。布条的周围镶着狼牙边。旗的颜色,要根据死者是哪旗人而定。满族死人,不写“殃榜”,这点与汉族不同。所谓“殃榜”,就是在一张白纸上写明某人某日某时“含殓”,某年某月某日为死者生日,某月某日某时辰为“四熬日”,某月某日某时辰为“避忌日”,告知亲友,按时参加仪式,按时回避。出殡回来,要摆筵席宴请参加送葬的亲戚朋友,叫做“辞灵饭”。祭奠日期,有“一七”,也叫“头七”,就是人死后的第七天。家人和子女要携带供饭、供果等到坟头焚烧。以后是“三七”、“五七”、“七七”祭奠。到了一百天,还要照样祭奠,叫“烧百日”。祭奠完毕,家人和子女在坟前脱去孝服,叫做“脱孝”。到了一周年时,要“烧周年”,举动比较大。再以后,要“烧三周年”。每年到了清明节,家人和子女要上坟祭奠。

全民族介绍

满族的文化特色很多的,比如上元节等等,很多和汉族的一样的。上面的回答都很好啊

满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由色音主编,收入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上发表的关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论文,包括《元代蒙古族萨满教探析》《当代语境下的满族萨满教美术》《试析节日祭祀中的宗教文化内涵——以春节祭祀为例》《南岳信仰民俗初探》等。 民俗文化网 《民俗文化研究》,共收录论文12篇,从理论视野、器具民俗和民俗生活三方面对中外民俗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民俗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 《民俗研究》杂志向国内外读者全面介绍中国民俗和民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国家确认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认为是“能够代表中国民俗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杂志。 季刊,每期272页,每季末月出版,全国邮局发行。

满族文化太落后了,还是不要写了,还是多鼓励现在满族接受汉文明的教育不要在固执了,任何国家没有受过汉文明的教育就是野蛮人。

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部分,任何人也否定不了,也无法抹去这一页历史。即使在将来满族文化也会继续存在并且发扬光大。而那些清宫剧不属于满族文化,而是某些挣钱不要命的文人在借用历史消遣大众。

满族:1、是一个悠久的渔猎民族,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满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2、旧称满洲族,族人旧称旗人。1635年,皇太极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纳入八旗之下,满族雏形自此形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洲族改称满族。3、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4、1952年,新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承认满族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恢复了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应有的待遇。许多之前隐瞒民族身份的满族人恢复了民族身份,满族的人口数量也因此成倍增长。在清代隶属于满洲八旗的一些锡伯、索伦等在当代则成为了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不属于满族的独立民族。1980年代,成立了新宾、岫岩、凤城、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北镇、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5、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语为gusa(汉音固山)。满洲人运用八旗子弟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 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朝6、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伦,吉林东辽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7、满族民间工艺。或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满族补绣线为原料剪缝而成,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8、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靺鞨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真人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大金国志》卷39)明代女真人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关东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关东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赵星垣、双厚坪、金万昌、谢芮芝、品正三、常澍田、程树棠、荣剑尘、常宝馥、连阔如、侯宝林、关学增等。这些曲艺表演家,其表演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9、民国以后,满族的好多民间艺术已经失传了,快救救这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吧。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

全民族介绍

不是满族被折磨。而是他们自己做的太绝。你为什么不好好想想满族为什么被骂。剃发易服。畿南大屠杀 时间: 崇祯十七年( 1644 年)阴历(以下同)五月 地点: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 人 发动者: 满清“ 睿亲王”多尔衮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剃发。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正月十三日地点: 陕西潼关死难人数: 约 7,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 亲王”多铎事件简介: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扬州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地点: 南直隶扬州府死难人数: 约 800,000 余人(一说约 48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豫亲王”多铎事件简介:即“扬州十日”。满清军队占领扬州,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大肆屠城。扬州居民除少数城破前逃出以及个别隐藏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余全部被屠杀。参考资料: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江阴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地点: 南直隶江阴县死难人数: 约 172,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贝 勒”博洛、“贝勒”尼堪、“总兵”刘良佐事件简介: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反抗满清的剃发令,奋起据城反抗。典史陈明遇、主簿阎应元、秀才许用等人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围剿大军三月之久。城破后全城军民无一投降,俱为屠戮,只余老小五十三人。参考资料: 《江阴城守记》《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嘉定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四日至八月十六日地点: 南直隶嘉定县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一说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吴淞总兵”李成栋事件简介:即“嘉定三屠”。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人领导下,起义反清。李成栋带领所部击破义兵后攻城,城破后大肆屠杀居民、掠夺财物。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后明将朱瑛、吴之藩两次攻取嘉定,皆为满清军队复占,城中居民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昆山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六日地点: 南直隶昆山县死难人数: 约 4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事件简介: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参考资料: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金华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七月十六日地点: 浙江金华府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贝勒”博洛、“闽浙总督”张存仁事件简介:是年五月,满清军队攻略浙东府县,明朝钱塘江防线瓦解,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参考资料: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明清史料》泾县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八月十七日前后地点: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事件简介:是年皖南人民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大兵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赣州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江西赣州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事件简介:是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很快亦为满清军击溃。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参考资料: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平海大屠杀时间: 永历元年( 1647 年)七月地点: 福建平海卫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不详事件简介:绍宗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主动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南明史》邵武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四月地点: 福建邵武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事件简介:是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同安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八月十六日地点: 福建同安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事件简介: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廷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南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十八日地点: 江西南昌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事件简介: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不力,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良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金、王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参考资料: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清世祖实录》信丰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三月初一日地点: 广东信丰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胶商、“总兵”刘武元等事件简介: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参考资料: 《西江志》曹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山东曹州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事件简介: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搜剿无遗。参考资料: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大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八月二十九日地点: 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事件简介: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镶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镶被叛徒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汾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九月至十一月地点: 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死难人数: 约 4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镇国公”韩岱等事件简介: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大兵扫荡晋南地区,在各地展开大屠杀。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泽州志》《明清史料》蒲城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四月初五日地点: 陕西蒲城县死难人数: 约 1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相应姜镶,反正归明,义军势力在陕北迅速扩大。满清调集陕西大军三路围剿,王永强战败殉国。蒲城居民固守不降,满清军破城后屠戮居民,匕筋无遗。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湘潭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二十一日地点: 湖南湘潭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大军攻略湖南,突袭湘潭。马进忠部见满清军势大,南撤。中湘王何腾蛟为满清军队俘虏,不屈殉国。济尔哈朗亲自下令屠城,湘潭城中居民全数被屠杀。参考资料: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南雄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二月三十日地点: 广东南雄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参考资料: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广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四年( 1650 年)十一月初二日地点: 广东广州府死难人数: 约 6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满清调集粤北大军,准备数月,进攻广州。用炮火轰塌广州城墙,守城将士六千余人与满清军巷战,悉数阵亡殉国。满清军占领广州后,疯狂地进行屠杀达十余日之久。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鞑靼战记》潮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七年( 1653 年)九月十四日地点: 广东潮州府死难人数: 约 1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靖南王”耿继茂、“靖南将军”哈哈木事件简介: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向郑成功求援被拒绝。满清军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永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十三年( 1659 年)闰三月地点: 云南永昌府、曲靖府、澄江府等地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进剿明军。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参考资料: 《明清档案》《清世祖实录》

满族历史悠久,两千年 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 靺鞨 ,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称作 “白山黑水”的广阔地区。黑水株鞠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 12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明万 历十一年(1583年)至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 度。1636年,皇太极继位称帝,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进关,统一全 国。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

在唐朝的时候,满族叫沫呵,分为两支:黑水沫呵和粟莫沫呵。后来好象是黑水沫呵统一了满足就是后来的女真建立了金政权,公元1234年被元朝灭亡,再后来就是明朝后期了,努尔哈赤统一满足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再后来就是清朝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库

不是满族被折磨。而是他们自己做的太绝。你为什么不好好想想满族为什么被骂。剃发易服。畿南大屠杀 时间: 崇祯十七年( 1644 年)阴历(以下同)五月 地点: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 人 发动者: 满清“ 睿亲王”多尔衮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剃发。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正月十三日地点: 陕西潼关死难人数: 约 7,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 亲王”多铎事件简介: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扬州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地点: 南直隶扬州府死难人数: 约 800,000 余人(一说约 48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豫亲王”多铎事件简介:即“扬州十日”。满清军队占领扬州,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大肆屠城。扬州居民除少数城破前逃出以及个别隐藏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余全部被屠杀。参考资料: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江阴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地点: 南直隶江阴县死难人数: 约 172,000 人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贝 勒”博洛、“贝勒”尼堪、“总兵”刘良佐事件简介: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反抗满清的剃发令,奋起据城反抗。典史陈明遇、主簿阎应元、秀才许用等人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围剿大军三月之久。城破后全城军民无一投降,俱为屠戮,只余老小五十三人。参考资料: 《江阴城守记》《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嘉定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四日至八月十六日地点: 南直隶嘉定县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一说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吴淞总兵”李成栋事件简介:即“嘉定三屠”。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人领导下,起义反清。李成栋带领所部击破义兵后攻城,城破后大肆屠杀居民、掠夺财物。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后明将朱瑛、吴之藩两次攻取嘉定,皆为满清军队复占,城中居民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昆山大屠杀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六日地点: 南直隶昆山县死难人数: 约 4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事件简介: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参考资料: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金华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七月十六日地点: 浙江金华府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贝勒”博洛、“闽浙总督”张存仁事件简介:是年五月,满清军队攻略浙东府县,明朝钱塘江防线瓦解,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参考资料: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明清史料》泾县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八月十七日前后地点: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事件简介:是年皖南人民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大兵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赣州大屠杀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江西赣州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事件简介:是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很快亦为满清军击溃。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参考资料: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平海大屠杀时间: 永历元年( 1647 年)七月地点: 福建平海卫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不详事件简介:绍宗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主动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南明史》邵武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四月地点: 福建邵武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事件简介:是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同安大屠杀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八月十六日地点: 福建同安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事件简介: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廷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南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十八日地点: 江西南昌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事件简介: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不力,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良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金、王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参考资料: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清世祖实录》信丰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三月初一日地点: 广东信丰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胶商、“总兵”刘武元等事件简介: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参考资料: 《西江志》曹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月初四日地点: 山东曹州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事件简介: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搜剿无遗。参考资料: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大同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八月二十九日地点: 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事件简介: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镶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镶被叛徒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杀。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汾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九月至十一月地点: 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死难人数: 约 4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镇国公”韩岱等事件简介: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大兵扫荡晋南地区,在各地展开大屠杀。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泽州志》《明清史料》蒲城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四月初五日地点: 陕西蒲城县死难人数: 约 1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相应姜镶,反正归明,义军势力在陕北迅速扩大。满清调集陕西大军三路围剿,王永强战败殉国。蒲城居民固守不降,满清军破城后屠戮居民,匕筋无遗。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湘潭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二十一日地点: 湖南湘潭县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大军攻略湖南,突袭湘潭。马进忠部见满清军势大,南撤。中湘王何腾蛟为满清军队俘虏,不屈殉国。济尔哈朗亲自下令屠城,湘潭城中居民全数被屠杀。参考资料: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南雄大屠杀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二月三十日地点: 广东南雄府死难人数: 约 2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参考资料: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广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四年( 1650 年)十一月初二日地点: 广东广州府死难人数: 约 6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事件简介:满清调集粤北大军,准备数月,进攻广州。用炮火轰塌广州城墙,守城将士六千余人与满清军巷战,悉数阵亡殉国。满清军占领广州后,疯狂地进行屠杀达十余日之久。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鞑靼战记》潮州大屠杀时间: 永历七年( 1653 年)九月十四日地点: 广东潮州府死难人数: 约 100,000 余人发动者: 满清 “靖南王”耿继茂、“靖南将军”哈哈木事件简介: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向郑成功求援被拒绝。满清军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永昌大屠杀时间: 永历十三年( 1659 年)闰三月地点: 云南永昌府、曲靖府、澄江府等地死难人数: 不详发动者: 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事件简介:是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进剿明军。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参考资料: 《明清档案》《清世祖实录》

中国古代所说的“贵姓”,那不是因为姓某个姓氏的人多,而是因为占统治阶级的绝大部分人姓某个姓氏。 清朝八大贵姓:1、[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 承德夏宫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2、[马佳] 拼音---Majia 郡望---满洲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3、[佟佳] 拼音---To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4、[富察] 拼音---Fucha 郡望---满洲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傅恒, 富察李荣保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5、[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6、[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安达立,那拉穆占, 那拉苏克萨哈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八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7、[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和砷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8、[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 乌雅福崧, 乌雅长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州八大姓氏之一。 以上,八大贵姓,除了爱新觉罗氏,是皇族成员以外;其他各姓都是世代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后族姓氏。他们家族里的女子在清朝历代都是陪王伴驾的后妃宫嫔,男子都是出将入相的驸(郡)马人选。 除爱新觉罗氏,因为皇族缘故,其他各贵姓(除马佳氏)在清朝历史上都出过地位非凡的后妃。 如: 佟佳氏 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元妃(据说努尔哈赤还是入赘佟家的女婿呢) 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 康熙皇帝自己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 富察氏 最著名就是那个得到了风流天子乾隆一生的敬与爱,死后被谥为“贤”的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 钮祜禄氏 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太后 乌雅氏 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康熙皇帝的德妃,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 那拉氏 那拉氏就不用说了,是清王朝最为煊赫的后族之一,历朝历代都有人入宫伴驾,出过的后妃是不胜枚举。 最有名的有三位: 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一任皇后,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 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同治皇帝的生母慈嬉太后 还有就是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 瓜尔佳氏

一、八大姓氏含义清朝满族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二、起源传说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扩展资料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洲八大姓

纽呼喇氏

  • 索引序列
  • 满族文化参考文献资料
  • 满族文化参考文献
  • 满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
  • 满族历史文献资料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