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网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网址

发布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网址

《外国中小学教育》 是 CSSCI核心+中文核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 CSSCI核心+中文核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 CSSCI核心+中文核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中国科技核心《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是普通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办有这5个期刊!! 没有什么 教育参考版!!《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 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 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由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教育科学版三本期刊组成。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该类共有50种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刊名                 ISSN号 统一刊号  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0-5919 11-1561  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2-0209 11-1514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000-5420 11-1476  4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0-5374 42-1071  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1-4667 12-1027  6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007-7278 32-1084  7   中国社会科学                   1002-4921 11-1211  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0-2456 42-1040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0257-0289 31-1142  10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1-5973 37-1066  1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438-0460 35-1019  1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1-4799 42-1020  1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0-5579 31-1010  14   学术交流                     1000-8284 23-1048  15   江西社会科学                   1004-518X 36-1001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0257-2834 22-1063  17   江海学刊                     1000-856X 32-1013  18   江汉论坛                     1003-854X 42-1018  19   社会科学                     0257-5833 31-1112  20   江苏社会科学                   1003-8671 32-1312  21   社会科学辑刊                   1001-6198 21-1012  22   学术月刊                     0439-8041 31-1096  23   学术研究                     1000-7326 44-1070 这些都是核心的中文期刊,权威性比较高,如果是大学生就投这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

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1、编著,花鸟虫鱼的传说(主编),1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2、编著,《当代中国民俗学》(理论),2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3、专著,《中国民俗》(理论),17万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4、专著,《文艺民俗学导论》(理论),27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5、专著,《中国鸟文化》(理论),24万字,学林出版社1996年9月6、编著,《中国风俗辞典》(副主编),26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8月7、编著,《民间文学》,56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8、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理论),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9、专著,《中国鸟信仰》(理论),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10、编著,《走进上海——在上海生活须知》(主编),2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7月。11、专著,《生肖趣谈》(理论),1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编著,《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主编),8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3、专著,《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理论),17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4、专著,《点击中国吉祥艺术》(理论)(第一作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5、专著,《中国民俗学》(理论),29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16、专著,《文艺民俗学》(理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16、(1990——1998兼任上海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上海采风月刊》主编、月刊每期12万字,全年144万字,共1150余万字;理论季刊《民间文艺季刊》副主编,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共出30余册,每册20余万字,共600余万字) 1、《民间鸟崇信在现实中的遗存和衍化》,《中国浙南的民俗文化——环东海农耕文化的民俗学的研究》,1999年3月 。2、《越地民间食用麻雀俗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0月。3、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0000余字,对外汉语教研论丛,1999/11,华东师大出版社。4、开掘民族民间文化宝库,熔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5、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6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6、《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12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1999、12日本鸟(日) 1、《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0年5月15日2、《人学观的演进与艺术民俗学的构建》4000余字艺术民俗学2000年6月,泰山出版社3、《中日金鸡传说崇信的文化走向》10000余字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7月2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越地民间食用麻雀崇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15000余字,2000年9月15日,台湾新闻出版局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世纪之交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走向》3500字回眸与思考,2000年10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12000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2月(注:作为封面人物,特约专稿。全年6期,每期介绍一位;分别为:钟敬文、段宝林、娄子诓(台湾)、过伟、金荣华(台湾)上述五人,年龄近70岁以上的老学者)7、《The Oral and Ritual Culture of Chinese Women Bridal Lamentations of Nanhui》(中国妇女的口授与仪式文化——南汇县的哭嫁歌)Volume ix-2,200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GOYA,40000余字8、《上海乡村民俗用品集萃·序》,2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1、《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12000余字,中国文联《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2、《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34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1。3、《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新华文摘》转载,2001/6。4、《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及学术取向》,22000余字,《思想与文化》2001/9,华东师大出版社。5、《村落少女情怀的艺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张泽井凌桥车墩联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调查》,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1/6。6、《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信仰与文艺》,20000余字,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报告集。7、《另类婚俗的历史钩沉》,3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9。8、《20世纪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15000余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2。9、《物态民俗的永久魅力》,2500余字,《东南文化》卷首语1999/12。10、《中国新年礼俗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200字,2001/12。11、《中国生肖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500余字,2001/12。 1、文汇文艺百家《透视民俗民间文化热》,文汇报,2002年2月20日。2、文汇时评《文化旅游应拒绝伪民俗》,文汇报,2002年1月14日。3、文化研究《洋场与石库门》,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30日。4、展现东方的精彩,文汇报2002年6月1日。5、《上海住宅消费中的地域文化》,中山大学《民俗季刊》2002/6。6、《文化视野中的文艺民俗批评》,中国社科院《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7、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8、仙道思想——稻作鸟化宇宙观的展示,上海道教2002年。9、文化旅游:摒除为民俗,开掘真民俗,民俗研究2002年。10、民俗倾向,思想与文化2002年。 1、编注《民间文学》(古代文献选编),56多万字,广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2、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专著《中国鸟信仰》(修定本)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2月。3、论文《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文汇报,学术讲演7千字,2003年2月5日。4、《新华月报》全文转摘《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2003年第3期。5、个性化的城市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报,2003年4月11日。6、盘活上海“文化家底”,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3年6月25日。7、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9、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陈勤建梁祝文化遗产研究的报道。 1、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在民俗学文学化中独立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2、中国妇女的口头文化与仪式文化——南汇的哭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视角,《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旧金山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7月。4、略论民俗与民俗精神,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5、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1、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02。2、现代民俗解读——兼谈中外民俗的差异,新民晚报,2005年2月27日。3、文艺民俗批评理论与实践,《金羊毛的寻找者》,2005年4月。4、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群文世界,2005年10月。5、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5年10月30日。6、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1、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2、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民俗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3、 展望21世纪中日民俗学,《民俗春秋》,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4、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03。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中国美术馆,2006/04。6、 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民间文化论坛,2006/06。7、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8、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与重建,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2006年12月。 1、《生活相 生活场 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2、《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发表在《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3、《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民俗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4、《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一)》。5、《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策划构思为例》,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2007年12月。6、《古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瑭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年6月。7、《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陈勤建、尹笑非,2007年11月,《美术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 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 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以上都是的。

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1、编著,花鸟虫鱼的传说(主编),1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2、编著,《当代中国民俗学》(理论),2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3、专著,《中国民俗》(理论),17万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4、专著,《文艺民俗学导论》(理论),27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5、专著,《中国鸟文化》(理论),24万字,学林出版社1996年9月6、编著,《中国风俗辞典》(副主编),26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8月7、编著,《民间文学》,56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8、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理论),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9、专著,《中国鸟信仰》(理论),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10、编著,《走进上海——在上海生活须知》(主编),2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7月。11、专著,《生肖趣谈》(理论),1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编著,《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主编),8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3、专著,《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理论),17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4、专著,《点击中国吉祥艺术》(理论)(第一作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5、专著,《中国民俗学》(理论),29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16、专著,《文艺民俗学》(理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16、(1990——1998兼任上海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上海采风月刊》主编、月刊每期12万字,全年144万字,共1150余万字;理论季刊《民间文艺季刊》副主编,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共出30余册,每册20余万字,共600余万字) 1、《民间鸟崇信在现实中的遗存和衍化》,《中国浙南的民俗文化——环东海农耕文化的民俗学的研究》,1999年3月 。2、《越地民间食用麻雀俗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0月。3、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0000余字,对外汉语教研论丛,1999/11,华东师大出版社。4、开掘民族民间文化宝库,熔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5、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6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6、《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12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1999、12日本鸟(日) 1、《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0年5月15日2、《人学观的演进与艺术民俗学的构建》4000余字艺术民俗学2000年6月,泰山出版社3、《中日金鸡传说崇信的文化走向》10000余字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7月2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越地民间食用麻雀崇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15000余字,2000年9月15日,台湾新闻出版局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世纪之交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走向》3500字回眸与思考,2000年10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12000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2月(注:作为封面人物,特约专稿。全年6期,每期介绍一位;分别为:钟敬文、段宝林、娄子诓(台湾)、过伟、金荣华(台湾)上述五人,年龄近70岁以上的老学者)7、《The Oral and Ritual Culture of Chinese Women Bridal Lamentations of Nanhui》(中国妇女的口授与仪式文化——南汇县的哭嫁歌)Volume ix-2,200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GOYA,40000余字8、《上海乡村民俗用品集萃·序》,2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1、《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12000余字,中国文联《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2、《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34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1。3、《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新华文摘》转载,2001/6。4、《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及学术取向》,22000余字,《思想与文化》2001/9,华东师大出版社。5、《村落少女情怀的艺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张泽井凌桥车墩联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调查》,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1/6。6、《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信仰与文艺》,20000余字,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报告集。7、《另类婚俗的历史钩沉》,3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9。8、《20世纪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15000余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2。9、《物态民俗的永久魅力》,2500余字,《东南文化》卷首语1999/12。10、《中国新年礼俗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200字,2001/12。11、《中国生肖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500余字,2001/12。 1、文汇文艺百家《透视民俗民间文化热》,文汇报,2002年2月20日。2、文汇时评《文化旅游应拒绝伪民俗》,文汇报,2002年1月14日。3、文化研究《洋场与石库门》,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30日。4、展现东方的精彩,文汇报2002年6月1日。5、《上海住宅消费中的地域文化》,中山大学《民俗季刊》2002/6。6、《文化视野中的文艺民俗批评》,中国社科院《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7、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8、仙道思想——稻作鸟化宇宙观的展示,上海道教2002年。9、文化旅游:摒除为民俗,开掘真民俗,民俗研究2002年。10、民俗倾向,思想与文化2002年。 1、编注《民间文学》(古代文献选编),56多万字,广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2、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专著《中国鸟信仰》(修定本)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2月。3、论文《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文汇报,学术讲演7千字,2003年2月5日。4、《新华月报》全文转摘《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2003年第3期。5、个性化的城市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报,2003年4月11日。6、盘活上海“文化家底”,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3年6月25日。7、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9、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陈勤建梁祝文化遗产研究的报道。 1、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在民俗学文学化中独立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2、中国妇女的口头文化与仪式文化——南汇的哭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视角,《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旧金山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7月。4、略论民俗与民俗精神,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5、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1、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02。2、现代民俗解读——兼谈中外民俗的差异,新民晚报,2005年2月27日。3、文艺民俗批评理论与实践,《金羊毛的寻找者》,2005年4月。4、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群文世界,2005年10月。5、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5年10月30日。6、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1、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2、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民俗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3、 展望21世纪中日民俗学,《民俗春秋》,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4、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03。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中国美术馆,2006/04。6、 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民间文化论坛,2006/06。7、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8、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与重建,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2006年12月。 1、《生活相 生活场 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2、《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发表在《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3、《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民俗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4、《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一)》。5、《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策划构思为例》,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2007年12月。6、《古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瑭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年6月。7、《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陈勤建、尹笑非,2007年11月,《美术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9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周振鹤、李晓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体国经野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长水声闻》(三十年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逸言殊语》,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中人白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逸言殊语》(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余事若觉》,中华书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周振鹤撰集、顾美华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汉书地理志汇释》,周振鹤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明)王士性撰:《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此外还主编有《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象郡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合作)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秦汉宗教地理略说,中国文化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汉县城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1988年第6期中国历代移民大势与汉语方言地理关系,国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秦一代为四十八郡说,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辑,行政区划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1990年第4期方志所见16-19世纪上海方言,顾颉刚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新闻史上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一份重要资料——评介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年1期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明代卫所屯田的典型实例,中华文史论从,第51辑,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报刊目录,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汉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地戏起源臆测,道儒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假如齐国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年第2期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中国方域,1995年第2期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历史代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复旦学报,1995年3-4期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从汉代“部”的概今来理解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1996年第1期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秦汉风俗区划浅议,历史地理,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修志向导,1996年第4期 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边界的两大原则,中国方域,1996年5-6期十九二十世纪之际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封建三译语为说,传统与现代化1996年6期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中国方域,1997年1-2期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风”——两汉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上,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鹤自选集》官绅新一轮契约——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同时代的人对容闳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遐尔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辑,1999年3月澳门与MACAO得名缘由,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历史地理,15辑,1999年10月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牒谱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六合丛谈》综述,中华文史论丛,第6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持渡书在中日书籍史上的意义——以《戌番外船持渡书大意书》为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 索引序列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网址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