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号码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号码

发布时间: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号码

个人感觉是留给台wan台bei的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中国佛协吗?在北京广济寺

中国佛教文化协会,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当心是擦别球的虎皮机构,O(∩_∩)O~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号

00852-22979291

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信息”下的“联系方式”一栏有。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外国文学系(外文系) 101 李玲燕 851955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外国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文学系(文学系) 102 张 媛 851954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少数民族文学系(少文系) 103 莎日娜 8519563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少数民族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学系(语言系) 104 白长茂 851953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语言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文字应用系(语用系) 105 刘子琦 65592968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南小街51号语言文字应用系 100010历史系(历史系) 201 凌文超 8519580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历史所科研处 100732近代史系(近代史系) 202 杨婉蓉 6525052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近代史所科研处 100006世界历史系(世界史系) 203 刘 巍 65275905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世界历史所科研处 100006考古系(考古系) 204 雷 然 8511647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7号考古所科研处 1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国史系) 205 狄 飞 66572303 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科研处 100009中国边疆历史系(边史系) 206 刘 洋 65598065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1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00005马克思主义研究系(马研系) 301 杨 静刘晓欣 851963118519569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研系)1347室 100732哲学系(哲学系) 302 许国荣 65138373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哲学所科研处 100732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系) 303 白文飞 85195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宗教所科研处 100732经济系(经济系) 401 陆 桦 68034303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工业经济系(工经系) 402 谷玉珍 68033728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工业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农村发展系(农发系) 403 张 斌 85196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农村发展所 100732财政与贸易经济系(财贸系) 404 孙 亮 68027440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财贸所科研处 100836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数技经系) 405 沈 嘉 651375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数技经所科研处 100732投资经济系(投资系) 406 程 翼 63908826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806 投资系 100037城乡建设经济系(城乡系) 407 刘美芝 58934029 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城乡建设系 100835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政策系) 408 刘克龙 8136022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行政楼225室 102488金融系(金融系) 409 徐义国 85195336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1号楼 金融研究所211室(金融系) 100732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法学系(法学系) 501 崔燕云 64054224 北京市沙滩北街15号法学所科研处研处 100720政治学系(政治学系) 502 张 宁 85196398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政治学所科研处 100732社会学系(社会学系) 503 殷 维 8519555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社会学系 100732民族学系(民族系) 504 孙 懿 6893853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民族所科研处 100081人口与劳动经济系(人口系) 505 张彦海 8519541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科研处 100007新闻学与传播学系(新闻系) 506 王 颖 65980298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10层1013室 100026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环系) 507 何 丽 65252160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100005社会发展系(社发系) 508 张晨曲 65124692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博源宾馆604室 100006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俄欧亚系) 601 张林山 64039106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科研处 100007日本研究系(日本系) 602 林 肖 64039045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日本所科研处 100007拉丁美洲研究系(拉美系) 603 刘亚楠 6403901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拉丁美洲所科研处 100007西亚非洲研究系(西亚非系) 604 丁 燚 64039168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西亚非洲所科研处 100007美国研究系(美国系) 605 许安结 85083507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美国研究所309室 100720欧洲研究系(欧洲系) 606 蔡雅洁 8519573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欧洲所科研处 100732亚洲太平洋研究系(亚太系) 607 朴光姬 64063922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亚太所科研处 100007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世经政系) 608 李春姬 851957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科研处 100732法律硕士 801 郝倩倩 6400551081360816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720102488工商管理硕士 802 孙晓晖 6473123764747082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甲1号214室 招生就业部 100102社会工作硕士 803 林莉云 8136006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5室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公共管理硕士 804 白玲玲 64720837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1号 100102金融硕士 805 张菀洺孙 晓 81360067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7室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102488税务硕士 806 赵 娜 81360069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图书馆B109室) 102488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807 刘 强 81360060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

教育局电话号码:010―660961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编制委员会规定。国家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政府工作部门。教育局上班时间是这样:8:30——11:30,下午14:00——18:00(有的单位下午15:00上班)。政府机构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30到5点半(夏季:3点到6点)。建议上午到政府部门办事,因为政府部门一般上午开会,工作人员比较齐;下午有可能外出办事而找不到办事的人。教育局内设机构:1、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局机关重要党务、政务、事务工作;负责起草教育局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文字材料的综合;负责党委会、局务会、局长办公会及局级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会议议定事项的督办;负责上级部门及局领导交办重要事项的督办工作等。2、政策法规科研管理处负责全国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并就重大问题进行政策调研;规划并起草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负责全国教育系法制宣传、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3、人事处负责全国教育系统人事管理、教师轮换、表彰奖惩工作、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负责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科级干部的任免和备案;负责教育系统知识分子工作和专家管理工作。4、财务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教育经费管理、筹措的有关政策规定;统计并监测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和计划执行情况;管理监督国家及省、国家下拨的各种专项经费及教育贷款、教育集资、捐款、教师奖励基金等项目的使用情况;管理使用国家财政部门下达的各项专项资金;统筹管理教育费。

真的搞不懂九年义务教育是怎么来的,现在的学费越来越贵,2020秋季收费标准如下:教辅资料:5¥安全读本:16¥小学生之友:40¥新时代爱国主义读本:14¥作业本:10¥寒假作业及试卷:63¥课后服务费:150元/月,收三个月的费用,共450¥。✨特别说明一下,因为上个学期课后服务收了2个月的费用,多收了一些,所以这个学期只收取3个月的费用!家长们对收费还有不清楚的请与我私聊以上的是老师们说的,说有什么就私聊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219-242;《朝鲜王朝关王庙创设之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页1-13;《<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157-176;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第66-100页。《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页441-455。《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又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卷,页138-151;《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9-32;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页124-133;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文史知识》转摘提要;《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页109-115;《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页25-31;《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页187-210;《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页191-216;《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页40-47;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N53 (Spring, 2006), 4-50;《清对朝鲜宗藩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页91-122;《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4-100;《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98-107;《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10月)总第七卷,页399-410;《朝鲜燕行士人与清朝儒生:以洪大容与严诚、潘庭筠、陆飞交往为中心》,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页351-371;《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摘录提要),页117-122;《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页63-70;《登莱事变及其对明、后金与朝鲜的影响》,陈尚胜主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页119-142。《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台湾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页77-83【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提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2004年第2期转载】;《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页28-35;《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页92-99【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录提要】;《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页44-50;《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4年6月,页191-218;《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页25-33;《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页144-167;《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被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提要,第18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3年第1期,页12-19;《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页247-272;《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20卷第1期,页163-188;《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台湾),2002年第17辑,页255-281;《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页66-73;《<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页237-247;《<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页74-80;《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页66-75;《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页37-57;《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406-428;《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大陆杂志》(台湾),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页6-14;《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大陆杂志》(台湾),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页277-287;《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清修<明史>与王世贞》(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6期全文转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页78-88;《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页98-101;《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6-163;《人性演变与文学发展—读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署名黎正衡),《书目季刊》(台湾)1999年第33卷第1期,页73-84;《<明季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台湾),1998年第2期,页60-65;《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年6期全文转载),《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试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撰、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台湾,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页313-345;《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页33-41;《朝鲜王朝的一部明史著作--<明史纲目>之研究》,《中国历史与史学—祝贺杨翼骧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页346-359;《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与郑克晟先生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页224-233;《翁万达在广西》,《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页129-140;《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页34-42;《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页39-47;《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页21-24;《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页11-16;《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与关汉华先生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16-124;《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页56-60;《史学至精微,微处见大义---浅谈郑天挺先生的治史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页30-34;《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11期,页135-149;《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页69-74;《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页3-12。

曹志耘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不是这可吧朋友 看看在复制过来啊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

电话:010-85325709,传真:010-85322771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114

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中国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本刊设有中国文化论坛、百年文化思潮、哲学研究、名家序跋、讲子研究、当代学人、文化名人研究、文化与艺术等栏目。

cctv

  • 索引序列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号码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号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官网电话
  • 中国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