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孔子毕业论文怎么写

孔子毕业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孔子毕业论文怎么写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1、《诗三百》诗歌观念与孔子论诗 2、《楚辞》的楚文化精神 3、《楚辞》与《诗经》赋比兴艺术的发展 4、《左传》梦象的文学意蕴 5、《战国策》的写人意识及写人艺术 6、论汉代的诙谐小赋 7、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8、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9、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 10、论玄学与魏晋诗歌的关系 11、汉魏六朝诗歌中对女性美描写的变化发展 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 13、陶渊明田园诗中情景理结合的艺术特征14、南朝山水诗发展的轨迹 15、谢朓山水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16、吴声、西曲的产生与发展 17、南朝文学对北朝的影响 18、论“盛唐气象” 19、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 20、李商隐诗歌的意象选择与组合特点 21、唐代桂林山水诗概观 22、论王维《辋川绝句》的“空” 23、王昌龄与李益边塞七绝之比较 24、杜甫咏物诗中的人道主义 25、李商隐咏七绝的艺术技巧 26、论柳宗元的柳州诗 27、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嬗变 28、比较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不同特点 29、唐代传奇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关系30、宋诗理趣与唐诗情蕴漫议 31、苏轼题画诗研究 32、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变化

孔子毕业论文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不仅被历代的读书人称为“圣人”,而且在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孔子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但孔子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不同的形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孔子形象。我们一直想了解:孔子本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所能做的,大家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接近历史上本来的孔子,但同时,我们的认识又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永远值得人们重新研究的缘由所在。孔子开创的中国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成为过去,并不象有些学者所说的变成了“游魂”。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它、了解它。孔子的一生是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一生,是追求社会治平、世界太平之道的一生,同时又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人生都有悲剧色彩,但他们每个人的具体经历和情景是各相不同的。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似乎是逆着潮流而走。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的民族和人类,所以说他是东方的圣人。在现在中西对话中,孔子是东方文化的象征。 一那么下面我先简单地谈谈孔子其人。孔子后来被尊为圣人,其实他这个人的一生也是很平常的。他晚年的时候曾经总结自己一生的修养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个总结大体上说明了孔子一生的生命历程。孔子三岁丧父,少年丧母,家境贫困。孔子生于陬地,在他幼年的时候,母亲就把家迁到鲁国的都城曲阜。为什么迁到曲阜?曲阜是当时的文化政治中心。鲁国是周公的后代,周公是“制礼作乐”之人,曲阜在当时是文化典籍集中的地方,孔子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孔子在很小的时候玩游戏就显示了与众不同之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拿礼器来做礼仪方面的游戏,这与一般的儿童不一样。孔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我年少时地位卑贱,所以学会了很多卑下的事情。孔子曾经在鲁国当过管理粮草和牛羊的官吏。这是很小的事,但他做得很认真,一丝不苟。当他管理仓库的时候,“会计当而已矣”,很认真很仔细;他在做牛羊官的时候,牛羊很肥壮。这就说明孔子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认真地做好,不眼高手底。这就是一个伟大人物的行事。孔子一生非常勤奋地学习,从未间断,自“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没有间断过。他的学习态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不同于现在的一些人以学习作为实现其他的目的的手段,学习是孔子生命的一部分,可以是培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境界。就象他讲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在学习中对知识产生一种乐趣。孔子一生就是这样的,他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可以说是对其一生的一种总结。孔子一生无所不学,但学无常师(《论语·子张》)。在他一生的经历中,他曾向当时一个很小的诸侯国的人学习请教过历史文化问题,还曾专门跑到东周(今洛阳)问礼,据说还向老子问过礼。这里顺便说一下,中国文化里头主要的有两派,一派是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一派是道家,以老子为代表。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儒道互补”,两家思想不同,但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张力,使得中国文化延续不断。这个说法可以商榷。我认为,儒、道是同根而生的。特别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比如湖北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比现在的通行本早得多,这里头有些关键的地方与现在通行本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现行本批判儒家的地方,出土本却很多地方和儒家思想没有根本上的不同。这就更证明了,他们的根本思想是同根的。当时孔子生活的时代,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时代。在周商时代,学校教育是官学,贵族可以学习,一般

人物传记。考证孔子生平 思想研究。从其著作中发掘 比较研究。与同时代人比较,与异时代人比较,与西方思想家比较。 现代的实用。如,孔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孔子思想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等等。

三楼写的不错,建议看看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不好意思说你了,5分也好意思拿出来,而且还是论文!太抠了~~

孔子毕业论文题目

不知道呀么不知道!

前段时间看到题为“我心目中的孔子”的征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孔子是个可爱可敬的人,我很喜欢他。 现代很少有人了解孔子,如果谁敢鼓起勇气去大街上做个调查,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会骂你神经病,不正常。也许有人会茫然地说,孔子,我好像听说过,但我不认识他。 难怪外国人很多都认为孔子是韩国人,孔子遗风也在韩国。中国人也习惯了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拱手送人。 在这里还想纠正一点,就是所有五四以来的"打倒孔家店",以及鲁迅骂过的孔子,都不是针对孔子本人,针对的是孔子学说中被统治者歪曲、利用的封建礼教。 我反正一直喜欢的是孔子。觉得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豁达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算是社会的最底层。《史记》记载: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孔子与一些士人前去参加,被一个叫阳虎的人大骂“季氏款待士人,你没有资格来”,于是“孔子由是退”。 “孔子由是退”这一句话很妙,孔子当时年少气盛,受此污辱,却并未争辩、气恼,只是默然退出。少年孔子已经初露大度从容的儒家风范。 孔子后来立志恢复周礼,规范人们的沦理道德行为准则,但四处碰壁,甚至几处险境,但都能达观地对待。 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子贡去找孔子,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丧家之犬。”子贡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乐了,说:“嘿嘿,说得真对啊,我就像个丧家之犬啊。” 孔子的幽默 孔子是个充满幽默细胞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幽默达观的风范。 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误会,曾被匡人围攻追打,五天后孔子才和颜回重逢,可谓生离死别,孔子一见到他就惊喜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也回敬说,“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曾经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这句话并没有对女性的恶意的歧视,只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戏谑之言,我们不知道孔子受了什么刺激发此感概,但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确实惟妙惟肖地概括了女子部分的心理特征,让人哭笑不得。 《史记》上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阳货当时是位权臣,孔子看不惯他。但阳货去见孔子并给孔子送了礼。孔子虽然讨厌他,却认为“来而不住非礼也”,于是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决定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这样既避免了和阳货见面,又做到了有礼。谁知道,孔子很倒霉地就在路上碰见了阳货。阳货于是居高临下地批叛了孔子的学说,孔子也乐呵呵地敷衍附合,并未争辩,懒得对牛弹琴。孔子大度友善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在论语第一篇里就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们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有谁能真正做到?你的苦心没有人了解,你的满腹经纶没有人看到,你能做到不愠吗? 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老庄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一生都在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奋争,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他四处飘游,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 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 倔强的孔子也有多次绝望的时候,他曾愤闷悲哀地感叹:“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将乘桴浮于海了!”“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好久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凤凰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图出现,我这一生也快完了吧!”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无奈的呐喊。 孔子的随性自然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欢富贵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通过不义的手段来达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而即使是清贫的生活,孔子也会乐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还说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途径追求富贵的生活,他甚至愿意去做赶马车的营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在齐国闻《韶》乐,一下子痴然入迷,浑然忘我,身心处于一种最宁静最舒适的境界,竟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其纯真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这也是孔子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写照。 敢爱敢恨的孔子平日的孔子平易近人,随和达观,知错就改,但孔子也是敢爱敢恨的人,也有气极败坏的时候。因为他说过“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这句话闪着多少人性的光辉啊,因为只有仁者才不惧怕恶的方面,才敢能向恶的一方挑战。他曾大骂兴起陪葬风俗的人会断子绝孙,对白天屡次睡觉的弟子也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而孔子心爱的学生颜回死了,孔子大恸,哭得肝肠寸断,“天丧予!天丧予!”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慌急地问有没有伤人,而不过问马伤了没有。孔子是个充满人情味的人。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尔后自强不息,背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志,学而不厌;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为了万民苍生的福祉,向各统治者宣扬“仁义”、“礼乐”、“德治教化”;整理编纂六经文献……他就这样不停地走啊走,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

人物传记。考证孔子生平 思想研究。从其著作中发掘 比较研究。与同时代人比较,与异时代人比较,与西方思想家比较。 现代的实用。如,孔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孔子思想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等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研究孔子的论文怎么写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孔子(前551 - 前 479)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时代,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由汉朝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孔子的四书五经中打转。知识分子穷一生精力从事研究他的学说,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子。大大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熟记。古代哲人的教条,深深地植跟于人民的心中。由于这种儒学的熏陶,中国逐发展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追求智识崇尚智慧的狂热,以及稳健的文化。中国虽经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绕,而且还能同化异族。但是,儒学并不是万能灵药。他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剂有效的灵药,能使他们的王朝尽量避免混乱和衰落的来临。但是,对于在求变求新的国际竞争压迫下,对于一国的发展,是个阻碍,那些维系个人和社会秩序的礼教,几乎使人无法动弹,而造成一套用不改变的模式。孔子的教条。彻底的限制了人类自然而充沛的冲劲。孔子的那些礼教实在太完美了,以致显得过分的严肃。在孔子的教条下,简直没有豪放和冒险,爱情和友谊也过分的受到桎梏。他使妇女一味服从,贬低了自己。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一著名口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五四”那批代表人物都是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以来在文化领域就开始了一种过激主义的“左”的倾向,似乎解放以后严重泛滥的“左”倾思潮,以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都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这使我有些不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外历史上多次启蒙运动采取尊古、复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的。因为从旧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仅很难找到改革的基点或旗号,而且日益显示严重的障碍。而选定“孔家店”这个突破口,无疑有利于冲破旧的以封建政治、伦理秩序为核心的文化格局。然而,另一方面,那些代表人物并不是“全盘反传统”的,从胡适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他对孔子和朱熹都怀有敬意。又如当时对旧文化作激烈批判的另一位人物钱玄同,他曾一度主张废除汉字,但他在坚决反对学术、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时,又十分向往中国古人所幻想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阔而自由的世界。对于孔子本人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们主要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五四”运动并没有造成什么“文化断裂”或“思想危机”,而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至于解放后一度愈演愈烈的“左”倾思潮,最后导致“十年动乱”的发生,恰恰表现为文化专制主义,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相背离的,而且另有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想根源

孔子“三问” 春秋时期,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们听说楚国要任用孔子,怕自己的国家受到威胁,于是合伙调拨人马,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野外,使之陷于进退不得、疲惫不堪、病者不断、缺药断食的绝境,此谓“厄于陈蔡”。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迷茫、有担忧、有怨气,便一个一个找他们谈话,提出问题:“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难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境地呢?” 子路是这样回答的:“或许我们的学说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们的学说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想践行。”子路所说的尚未达到“仁”与“智”境界的学说,当然是指孔子之“道”。 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反驳说:“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畅行无阻,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他以此向子路指明:不能指望“仁”的学说会令所有人都相信;也不能指望“智”的学说会令所有人都乐于践行。不能因此就怀疑自己一直相信的真理和坚持的信念。 子贡的回答不像子路那么直率。他说:“老师的学问相当之大,天下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容纳得下。老师您是不是可以考虑稍稍降低一点标准呢?” 孔子对此的回应是,“良农能稼”而未必有好的收成;“良工能巧”而未必能使所有客_都称心如意。君子只能“修其道”去尝试治理天下,怎么能为了“求为容”而改变自己的“道”呢?他以此向子贡指明:即便遭受重大的挫折,受到强力的制约,也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降低自己对于真理和信念的标准。 颜回的回答不同凡响。与子贡一样,他肯定了“夫子之道”的正确,并承认造成眼下之窘况的原因是“天下莫能容”。但他表示,“天下莫能容”怕什么?正因为“天下莫能容”,才能显现出君子的本色。他还说:“不坚持推行夫子之道,那是孔门弟子的耻辱;尽力推行夫子之道而不能为天下所容,乃是那些诸侯国君主们的耻辱。” 孔子听完颜回的话,笑着说:“说得真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 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弟子们不可能给出统一的答案,而他的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主张。他如此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与弟子进行问答,实际上是有的放矢地循循善诱,从而在困境中帮助他的弟子们坚持初心,凝聚人心,不乱于心。 从孔子“三问”,联想到我们今天所秉持的信念、推进的事业,难免会如同孔子“厄于陈蔡”那样,遭遇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像子路所说的那样,怀疑自己的信念吗?我们能像子贡所说的那样,为了摆脱困境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去趋炎附势吗?当然不能。我们应该像孔子和颜回那样,一如既往地坚持初心,勇敢前行。 来源:检察风云

孔子学院论文格式怎么写

一、题目作者: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宋体四号(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二、摘要关键词: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五、标题部分: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七、注释文献:[注释] 宋体五号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附件:论文格式要求[注:采用A4页面,版面尺寸39字×44行/页]:实验教学环节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注:大标题宋体2号加粗,不超过20字,可列副标题]李三[1],王四,张五[注:作者姓名,4号仿宋](浙江大学, 杭州 310027) [注:作者单位:小5号宋体]摘 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实验教学环节涉及的七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索。[注:摘要,小5号宋体,要求概括全文内容]关键词: 实验教学;质量;能力[注:关键词,小5号宋体加粗,一般为3至6个]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代表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涉及人、财、物等诸多因素,本文针对实验教学环节的七个方面内容进行探索,以期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注:论文正文,5号宋体,行间距25倍,A4普通页面,39 字×44 行/页;文章中变量符号均为斜体,矩阵、向量还需加粗;变量的上标或下标若表示某种含义,则为正体,若上、下标也为变量或表示变动性数字则为斜体;文中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需写出英文全称或中文名,特别是英文摘要中的缩写词第一次出现必须写全。]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注:二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行间距2倍]教学计划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应同属于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大纲是组织和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依据,只有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方式、学时分配、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成绩评定等。实验教学大纲的拟写,要经过反复的集体讨论与修改,并经过反复的研讨论证与严格的审查,避免因个人拟写而带来的不足。保证实验教学大纲的相对稳定与实验项目的有效开出,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1 实验教学改革[注:三级标题,5号宋体加粗]1 教学计划大纲[注:四级标题:5号楷体,空2字,后面接正文] 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科学化,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关系,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要反映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样图1 增强配方水泥土的σ?ε曲线[注:图中字体6号宋体;中文标题为小5号加粗;变量符号与单位符号之间用”/”隔开,变量符号为斜体,单位符号为正体,复合单位用括号扩起来。](正文主题内容省略。)样表1 土样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注:中文表题小5,号宋体加粗]参考文献: [注:中文4号宋体加粗][1 ]王和平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应用性人才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 ,17 (1) : [2 ]张雅琴,等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思考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 ,20 (3):59-[注:参考文献内容采用宋体小5号字,作者第4人开始写“等”;国外参考文献,作者姓全大写,名缩写为首字母;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名、中文书名、外文书名加粗;英文期刊名写全或缩写,全文统一,缩写时去掉省略点。]论文格式要求一、题目、摘要、关键词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1.著作[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2.译著[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4.论文集[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期刊文章[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7.外文文献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1] Mansfeld,RS&B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Chinago: NelsonHall,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1994,28(1)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词典资料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Z五、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六、年代和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许慎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朱文公文集》卷三六七、外国人名的表述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注明外文。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1、 论文封面按学校规定统一制作2、 前二页内容:a) 第一页写清题目、导师及本人姓名b) 字体——黑体 二号c) 题目——上距:9cm;左右边距各3cm 装订线:1cm (一排放不下可分二行)d) 副标题:e) 字体——楷体 小三号 正、副标题相距8cm3、 第二页下载论文原创性声明。地址:。论文在交到研究生部前这一页必须全部由本人和导师签名,否则研究生部不予接收。4、 目录:a) 提要:中文,字体——宋体 小四号;行距——5倍 英文,字体——罗马 小四;行距——5倍b) 章标:字体——宋体 四号;行距——5倍c) 节标:字体——宋体 小四号;行距——5倍d) 结论:字体——楷体 四号;行距——5倍e) 参考书目或尾注:字体:黑体小四号;行距——5倍5、 提要:a) 中文——楷体 小四号;行距——5倍 英文——罗马 小四号;行距——5倍6、 正文a) 关键词[黑体];关键词内同:字体——楷体、小四号;行距——5倍(上下空一行)b) 章标:字体——标宋 小三号;行距——单倍c) 节标:字体——标宋 四号(加粗);行距——单倍d) 正文内容:字体——标宋、 小四号;行距——5倍e) 章标开始空二行;章与章之间另起一页;f) 章与节之间空一行; 节与节上下各空一行。7、 结论:a) 标题:字体——黑体 小三号(另起一页);行距——5倍(上下空一行)b) 内容:字体——楷体 小四;行距——5倍8、 参考书目:a) 标题:字体——黑体 小四号(另起一页);行距——5倍b) 内容:字体——标宋 五号;行距——5倍c) 有尾注的另起一页,字体与参考书目相同。9、 版心格式:a) 页眉上距:2cm 字体——标宋 小五号 页脚下距:5cmb) 页眉从目录开始c) 注脚同页的字体为宋体、小五号;文章编注号用1、2、3……上标d) 版心距边位置:上距3cm 下距3cm 左距3cm 右距3cm 装订线1cm

[译文] “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 索引序列
  • 孔子毕业论文怎么写
  • 孔子毕业论文
  • 孔子毕业论文题目
  • 研究孔子的论文怎么写
  • 孔子学院论文格式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