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题目怎么写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题目怎么写

采纳以后来我这里拿。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SCR技术在车用柴油机上的应用 呵呵 有刚写好的 可以共享!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内燃机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机车主电路接地判断与查找 2、机车无流无压的分析与处理3、机车动轮擦伤原因分析及防止 4、励调器在内燃机车上的应用5、柴油机飞车原因分析 6、机车运用中突然停机的分析与处理7、JZ—7机车制动系统的改进 8、电喷系统在柴油机上的应用9、东风4B 内燃机车空气滤清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10、机车轮缘喷油器的改进 11、联合调节器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12、异步牵引电动机恒功率调节的分析 13、LKJ—2000型监控装置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14、DF4B 内燃机车辅助传动系统交流化研究 15、提高机车粘着重量利用率的措施16、东风4B 内燃机车抱轴瓦辗片故障分析及对策 17、增压器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8、机车行车安全 24、铁路内燃机车修理制度研究25、内燃机车车体损伤形式分析 26、内燃机车气缸活塞部件损伤分析27、内燃机车维修制度发展研究 28、内燃机车节能研究29、内燃机车实行部分状态修研究 30、降低内燃机车运用成本研究31、机务段布局设计 33、内燃机车维修研究34、机车制动系统研究 35、DF4型机车机油压力低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43、重载列车制动计算方法的探讨 45、货运内燃机车交路调整的探讨46、内燃机车柴油机运行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 47、内燃机车柴油机连杆无损探伤工艺研究48、机车柴油机故障诊断的趋势分析方法探讨 49、机车司机室人机工程分析50、计算机在内燃机车上的应用 51、机车轴承的故障诊断

机械设计类论文题目 300×400数控激光切割机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FXS80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 4 JLY3809机立窑(加料及窑罩部件)设计 5 JLY3809机立窑(窑体及卸料部件) 6 JLY3809机立窑(总体及传动部件)设计 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计 8 PB006糖尿病专家系统开发 PB012自动组卷系统 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 PLC在高楼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弹丸循环及分离装置、集尘器设计) 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滚筒及传动机构设计) 14 SF500100打散分级机回转部分及传动设计 15 SF500100打散分级机内外筒体及原设计改进探讨 16 SF500100打散分级机总体及机架设计 17 VC005基于WebCam的人脸检测技术 18 X700涡旋式选粉机 YQP36预加水盘式成球机设计 20 Z30130×31型钻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 21 Φ3×11M水泥磨总体设计及传动部件设计 22 Φ1200熟料圆锥式破碎机 半精镗及精镗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设计(镗削头设计) 24 柴油机齿轮室盖钻镗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 25 柴油机气缸体顶底面粗铣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 26 车床变速箱中拔叉及专用夹具设计 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出租车计价器系统设计 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31 工艺-WH212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2 管套压装专机 33 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 34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35 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的设计开发 36 减速器的整体设计 金属粉末成型液压机的PLC设计 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39 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 40 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 41 模具-Φ6药瓶注塑模设计 42 模具-冰箱调温按钮塑模设计 43 模具-电机炭刷架冷冲压模具设计 44 模具-水泥瓦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 45 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8 设计-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49 设计-CG2-150型仿型切割机 50 设计-ZL15型轮式装载机 设计-插秧机系统设计 设计-工程钻机 的 设 计 53 设计机床-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54 设计机床-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 55 设计-搅拌器的设计 56 设计-精密播种机 57 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中的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58 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 59 实验用减速器的设计 60 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62 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63 卧式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64 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65 新K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的设计 66 新型组合式选粉机总体及分级部分设计 67 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 68 知识竞赛抢答器PLC设计 69 知识竞赛抢答器设计 70 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怎么写

浅谈柴油机电控技术 摘要: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控制原理和应用特点及高压共轨技术的 工作原理、研究方向、应用前景。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高压共轨技术 1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1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 以来,英国卢卡斯公司、德国博世公司、奔驰汽车公司、美国通 用的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康明斯公司、卡特彼勒公司、日本五十 铃汽车公司及小松制作所等都竞相开发新产品并投放市场,以满 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由于柴油机具备高扭矩、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等特 点,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及工程机械能源问题最现实和最可靠的手段。因此柴油机的使用 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对柴油机的动力性能、经 济性能、控制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 传统的机械控制喷油系统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也难以实现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完全按最佳工况运转的要求。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成本、体积等各方面都能满足柴油机进 行电子控制的要求,并且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很容易实现。 实际上,柴油机排气中CO和HC比汽油机少得多,NOX排放量与汽油机相近,只是排气微 粒较多,这与柴油机燃烧机理有关。柴油机是一种非均质燃烧, 可燃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而且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交错 在一起。通过分析柴油机喷油规律得到: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 汽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进展 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提高喷油压力和柴油雾化效果、使用预 喷射、分段喷射等可以有效的改善排放。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柴油机的现状已与以往大不 相同。现代先进的柴油机一般采用电控喷射、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等技术,在重量、噪音、烟 度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汽油机的水平。随着国际上日 益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 (如欧洲Ⅳ、Ⅴ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都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技术。现在,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率已达到60%以上。 2何谓电喷柴油机 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及排放的柴油机即为电喷柴油机。 电喷柴油喷射系统由传感器、ECU(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 组成。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 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采用转速、油门踏板位 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 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时输入计算机(ECU),与已储存 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MAP图)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 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执行器根据 ECU指令控制喷油量(供油齿条位置或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和 喷油正时(正时控制阀开闭或电磁阀关闭始点),同时对废气再 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 到最佳。 3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的喷射压力 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喷射压力从10MPa提高到200MPa。如此高的喷射压力可明显改善柴油和空气的混合质量,缩短着火延迟期,使燃烧更 迅速、更彻底,并且控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废气排放。 2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传统柴油机的供油系统的喷射压力与柴油机的转速负荷有 关。这种特性对于低转速、部分负荷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不利。若供油系统具有不依赖转速和负荷的喷射压力控制能力, 就可选择最合适的喷射压力使喷射持续期、着火延迟期最佳,使 柴油 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废气排放最低而经济性最优。 3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 用户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非常关注。高喷射压力、独立的 喷射压力控制、小喷孔、高平均喷油压力等措施都能降低燃油消 耗率,从而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使用经济性。 4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 喷射正时直接影响到柴油机活塞上止点前喷入汽缸的油量, 决定着汽缸的峰值爆发压力和最高温度。高的汽缸压力和温度可 以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但导致NOX增加。而不依赖于转速和负 荷的喷射正时控制能力,是在燃油消耗率和排放之间实现最佳平 衡的关键措施。 5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 预喷射可以降低颗粒排放,又不增加NOX排放,还可改善柴 油机冷启动性能、降低冷态工况下白烟的排放,降低噪声,改 善低速扭矩。但是预喷射量、预喷射与主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不同工况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具有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十分有利。 6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 供油系统具有高喷射压力的能力与柴油机怠速所需要的 小油量控制能力发生矛盾。当供油系统具有预喷射能力后将 会使控制小油量的能力进一步降低。由于工程机械用柴油机 的工况很复杂,怠速工况经常出现,而电喷柴油机容易实现最 小油量控制。 7快速断油能力 喷射结束时必须快速断油,如果不能快速断油,在低压力 下喷射的柴油就会因燃烧不充分而冒黑烟,增加HC排放。电 喷柴油机喷油器上采用的高速电磁开关阀很容易实现快速断 油。 8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燃油喷射系统在很高的压力下工作,既增加了驱动系统 所需要的平均扭矩,也加大了冲击载荷。燃油喷射系统对驱 动系统平稳加载和卸载的能力,是一种衡量喷射系统的标准。 而电喷柴油机技术中的高压共轨技术则大大降低了驱动扭矩 冲击载荷。 2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及优点 1目的 优化动力性、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控制排放,使柴油机从 怠速至额定转速范围内均能获得最佳工作状况,防止可能发生的 危险运行状况,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优点 1具有多功能的自动调节性能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的运转工况是多变的,而且对油耗、排放 和可靠性等要求较高。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柴油机的调节系统正 好可以实现多功能的自动调节,从而保证柴油机动力性、燃料使 用经济性、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等性能充分发挥。 2减轻质量、缩小尺寸、提高柴油机的紧凑性 对于现代高速柴油机而言,由于驱动喷油泵的扭矩较大,要 设计一个紧凑和可靠的供油提前自动调节器很复杂,而且在柴油 机总体布置上也比较困难。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解决供油提前角自 动调节问题,不仅可以容易地解决上述难题,而且提高了柴油机 的紧凑性。 3部件安装连接方便,提高了维修性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相关部件尺寸减小(特别是燃油供给系 统),安装部位免受空间位置的约束,连接简便,有利于柴油机 日常维护及修理。 4扩展了故障诊断、联络等功能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方便地与微型计算机相连,很容易实 现柴油机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功能,柴油机运行及检测数据的存 储与传递等问题也迎刃而解,便于科学管理和使用。 5使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和负荷得到更精确的匹配 随着工程机械制造技术高速发展,为了提高自行式工程机械 的作业效能,采用了电喷柴油机,电控自动变速器等自动控制装置,使自行式工程机械在作业 时,能随着负荷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动力输出、动力传 递,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和负荷得到更精确的匹配,充分发挥工程 机械作业效能。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我校机电系机械专业的一篇论文: 【论文摘要】 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横梁运动形式已知有三种,即升降翻转运动,升降平移运动,直接升降运动。三种运动都是由曲柄滑块机构实现的。由于在前两种运动中横梁必须通过一拐点,因而其滑块变异为导轮,而直接升降运动,既可使用滑块,也可使用导轮。曲柄由减速机经减速齿轮获得转。曲柄的固定支点为机架,运动支点与主连杆下端活销连接,主连杆上端与横梁端轴活销连接。曲柄转动时,经由主连杆推动横梁端轴沿既定的轨迹运动。三种运动形式中,前两种运动的轨迹基本相同,但辅助运动不同,而第三种只是前两种运动的一部分。由此,在硫化机开模到终点时,横梁处于三种不同的状态。因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硫化机。 一、升降翻转型运动 据文献介绍,升降翻转运动形式分为: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单槽杠杆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其中最常用也最简单的是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单槽杠杆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在大规格B型定型硫化机如1900B,2160B等机型上曾经使用过,但已逐渐被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取代。而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在国内的定型硫化机上尚未见使用。本文介绍的升降翻转型运动就是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型运动。梁端轴外的主导轮和副连杆上的副导轮,直接讨论横梁端轴的运动。 横梁的运动轨道由一竖直开式主导槽和与其相接且夹角小于90°的开式导轨组成。为保持横梁运动的平稳性并实现横梁的自转,还有一个与开式主导槽平行的闭式副导槽。开模时,横梁端轴在开式主导槽中上升,与横梁固定连接的副连杆 下 端中心轴在闭式副导槽中同步上升,此时横梁做平动。当横梁端轴离开竖直开式主导槽进入开式导轨后,横梁端轴的运动轨迹便不再与闭式副导槽平行。此时,在主连杆和副连杆的共同作用下,横梁端轴在开式主导轨上边移动边自转。在横梁运动极限位置,主连杆两活销中心连线与曲柄支点中心连线重合。实际运动中,一般不会到达极限位置。 Φ=α+β 其中α为副连杆与横梁竖直中心线间的夹角 β=arcSin 上式中,h,l是由横梁本身结构决定的,它们也决定了α的值。由此式可知,横梁的翻转角度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在其结构确定之后,与硫化机的开模长度有关。开模到极限时,其翻转角度达到最大值。 直到二十世纪末,几乎所有的B型定型硫化机都使用升降翻转运动。这是由B型硫化机的特点和它的适用范围决定的。首先,B型中心机构在装胎和卸胎时,胶囊都是完全拉直的,这使得上环升得很高。其次,早期使用的硫化机的抓胎爪都是长式的,而且当时的轮胎主要是斜交胎,其生胎高度也较大。为了将生胎顺利地装入下模,中心机构上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使用升降翻转的运动形式,在完全开模的状态下,中心机构上方是完全敞开的,使装胎,卸胎操作十分方便。再次,我们知道,轮胎硫化后,与硫化模型间的粘着力是很大的。其值不仅与轮胎和模型间的接触面积成正比,而且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大,单位面积的粘着力也随着增大。这就使得大型轮胎如载重轮胎,工程轮胎等的粘着力非常之大,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脱模的难度,甚至将轮胎拉伤。为了减小粘着力,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往模型上喷洒隔离剂(硅油与水的混合液)。而要进行这种操作,只有在上模翻转一定的角度之后才便于进行。 一般地说,规格在1525以上的定型硫化机应该有自动喷洒隔离剂装置。国外企业对此比较重视,国内企业似乎不太在意。 几乎所有的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调模机构都使用螺纹副结构。在保持良好润滑的条件下,这种结构调整方便、可靠,承载能力也较大。但螺纹副较其它配合的间隙偏大。尤其是调模机构受硫化室高温的影响,其螺纹副的间隙较常温下使用的又偏大。硫化机开模合模时,螺蚊副由竖直状态转入接近水平状态或反过来由近水平状态转入垂直状态时,其间隙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硫化机不断地开模、合模,这种间隙分布的变化周而复始地进行。很显然,它不但影响运动的平穩性,也损害了螺纹副的配合精度,进而影响上下模间,上模和中心机构间的同轴度。在使用活络模时,横梁翻转后,活络模操纵缸的活塞杆压向一侧。活塞杆与活络模的上胎侧模连接,又会影响模型的精度和寿命,还会影响活塞杆与缸的配合,甚至引起缸的泄漏。 二、升降平移型运动 采用升降平移运动形式时,横梁端轴的运动轨迹与采用升降翻转运动形式基本相同。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副导槽是一个中心线与横梁端轴中心运动轨迹完全相同的封闭式导槽。因而在横梁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其端轴中心轨迹与副连杆轴中心的轨迹完全相同。横梁保持平动。图2为其机构运动简图。 不考虑装胎机构固定在横梁前面的结构,与升降翻转型运动一样,完全开模时,中心机构上方也是完全敞开的。由于横梁没有翻转,调模机构的螺纹副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与升降翻转型运动相比,它不但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开合模的重复精度,更容易保证上下模型及其与中心机构间的同轴度,也改善了模型尤其是活络模型及其操纵缸的使用条件。 到二十世纪末,如同所有的机械传动式B型定型硫化机都使用升降翻转运动一样,B型以外的所有机型,如A型、AB型、C型等,则全都采用升降平移运动。这是因为A型、AB型、C型等机型一般都只用于硫化中小型轮胎,通常不需要喷洒隔离剂。尤其对于硫化中小型子午线轮胎,使用升降平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轮胎的硫化质量。 根据前面的论述,大型B型硫化机由于需要喷洒隔离剂而采用升降翻转运动是合理的。而所有的B型硫化机包括硫化小胎的1030B型硫化机也使用升降翻转运动则有些让人费解。能让人接受的解释只能是为了設备的标准化、系列化,便于管理。 三、直接升降型运动 直接升降型运动实际上只是升降翻转和升降平移运动的一部分。它借鉴液压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运动方式,横梁只在中心机构的正上方升降。很显然,直接升降型运动较前两种运动形式更简捷,也更容易实现。同时由于横梁只在一个方向做上下运动,其运动精度也得以大大提高。 在升降翻转和升降平移运动中,曲柄绕固定支点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整个传动装置做正反转运动。而直接升降型运动,曲柄旋转一周,横梁便完成一个升降周期,传动装置无须反转。 采用直接升降型运动,横梁的最大升降高度等于两倍的曲柄长度。由于设备体度的限制,曲柄不可能做的很长,因而开模的高度就非常有限。它不适用于B型硫化机,只能用于A型、AB型、C型等硫化机中硫化乘用子午胎、轿车子午胎。 直接升降的运动形式,使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的精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在液压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还不普及的条件下,它可以部分地代替液压硫化机用以硫化高等级小型子午胎。 综上所述,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三种运动形式的应用应该这样划分:硫化大型轮胎的B型硫化机(一般为1525B以上规格),使用升降翻转运动;一般的B型硫化机,使用升降平移运动;B型以外的其它类型硫化机,尤其是用于硫化子午线轮胎的,优先采用直接升降运动,不能使用的,用升降平移运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轮胎硫化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如果能取消往上模喷洒隔离剂的工序,则可以予言,升降翻转运动将从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运动中消失。那时,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将只有升降平移和直接升降两种运动形式。所有的B型硫化机都使用升降平移运动,其它类型的硫化机则两种运动形式兼而用之。若是这样,则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运动精度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

柴油发动机以柴油为燃料。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都要比汽车差,因此柴油机不可能像汽油发动机那样在气缸外形成可燃混合气,柴油机的混合气只能在气缸内部形成,即在接近压缩行程终点时,通过喷油器将柴油喷入气缸内,柴油油滴在炙热的空气中受热、蒸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动力,最终自行发火燃烧。 由于采用压燃的点火方式,柴油发动机在热效率方面要高于汽油机,而且由于柴油本身的密度较大,等速行驶工况的燃油消耗量要小得多(等速工况行驶燃油消耗量测试是汽车实验学的中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实验,其计算公式中密度处于分母位置)。传统的柴油机通过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对柴油发动机进行燃料的供给,由于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时间极短,只占15°-35°的曲轴转角,燃烧室各处的混合气成分很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所以就需要柴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拥有良好的匹配。而传统的柴油机完全通过机械间的作用来完成这一匹配,就导致了大家印象中的冒黑烟,大噪声的出现,而且柴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优势也被埋没。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当共轨技术成功运用于柴油发动机上后,柴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优势立马体现出来,而冒黑烟之类的弊病也不再存在。越来越多的车辆都开始使用柴油动力,在欧洲,几乎一半的车辆都已经开始使用柴油动力。而在国内,随着大众TDI,双龙XDi等一大批先进柴油发动机的进入,也让国内的消费者们切切实实的体验到了先进柴油动力带来的驾驶感受。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已由第一代的位移控制到第二代的时间控制一直发展到了现在的压力时间控制,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共轨喷射技术。作为第三代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共轨喷油系统摈弃了传统使用的直列泵系统,而代之以用一供油泵建立一定油压后送到各缸公用的高压油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轨),再由共轨将柴油送入各缸的喷油器。这样一来,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压力就与喷油量无关,也不受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影响,能根据要求任意改变压力水平,使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都大为降低。与传统的机械控制柴油喷射系统相比,电控柴油喷射有以下优点: 机械控制喷射系统的基本控制信息是柴油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而电控喷射系统则通过许多传感器检测柴油机的运行状态和环境条件,并由电控单元计算出适应柴油机运行状况的控制量,然后由执行器试试。因此控制精确,灵敏。而且在需要扩大控制功能时,只需改变电控单元的存储软件,便可实现综合控制。 机械控制喷射系统往往由于设定错误和磨损等原因,二是喷油时刻产生误差。但是,在电控喷射系统中,总是根据曲轴位置的基本信号进行再检查,因此不存在产生失调的可能性。这些优点也就注定了第三代的共轨柴油发动机将拥有更强劲的动力以及更经济的使用性能。相比电控共轨喷射技术的姗姗来迟,涡轮增压技术在柴油发动机上运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几乎已经和柴油发动机完美匹配,通过涡轮增压技术将空气预先压缩然后再进入气缸,从而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这样一来,也就提高了发动机输出功率,改善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作为柴油发动机的传统优势,低速大扭矩是汽油发动机无法比拟的,而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柴油车功率不足,提速慢的缺点也得以改善。下面我们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相对于那些空白的溢美之词,数据更有说服力。例如,采用了7LXDi柴油发动机的雷斯特2在4000转时爆发最大功率121kW,在2400转时能爆发出最大扭矩340牛米,排量同样为7L的汽油丰田普拉多的最大功率120kW,不过在爆发最大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已经达到了5000转,而最大扭矩则是在3800转时爆发246牛米。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使用了柴油发动机的雷斯特2在各项数据上都要由于采用了汽油发动机的普拉多,而且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爆发的转速都要低很多,这在保证了加速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驾驶柴油版本的雷斯特2在高速公路上超车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而在起步过程中更是能率先冲出停车线。作为一款SUV,越野能力是肯定要放在首位的,而柴油发动机低速高扭的特性则更适合越野车——爬坡、脱困,轻松完成,而在燃油经济性方面,10个油足以喂饱它。在经济危机,石油危机等一波又一波的危机面前,一辆柴油SUV能让大家在充分享受越野乐趣的同时还能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何乐而不为呢?在中国市场上的柴油SUV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低端SUV上,技术落后,即使采用了共轨技术也没有将共轨技术的极致发挥出来,功率也一直在70kW左右徘徊,而高档的SUV基本不对中国国内市场出售柴油版本车型,因为那些高档的技术装备更本无法适应中国国内恶劣的柴油质量,相比之下,双龙柴油发动机在技术以及适应性方面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可谓是国内柴油SUV的领军车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众的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像双龙系列的柴油SUV将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双龙汽车供稿) 2010-07-13 08:39:05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讯【关 键 词】柴油发动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整理【报告内容】一、国内内燃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燃机行业近1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5%,高于同期GDP增速。汽车内燃机销量占内燃机行业的2%,但按功率计算则占比高达75%,是内燃机行业最重要的子行业。目前汽车内燃机主要在国内销售,按照2008年的数据,出口量为43万台,出口比重仅为5%。从近10年来看,随着国内汽车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生产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发动机自给比率,维持在90%以上,仅进口部分高端发动机为合资厂商高端车型进行配套。中国汽车工业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总销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汽车工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需求将快速增长较长时间,再考虑到出口市场的拉动,则未来10年内国内和出口汽车总销量应能保持15-20%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汽车内燃机在未来10年内年度平均复合增长率,应与汽车行业销量增速基本持平,保持在15-20%左右。从国内汽车内燃机产业链格局来看,柴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较高,达到4%,其中玉柴动力市场份额高达0%。汽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仅为8%,其中东安动力及关联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达7%。国内汽油机领域和柴油机领域的独立发动机公司,在业内都呈现出一定的垄断竞争格局。对比国际汽车内燃机独立发动机公司的竞争格局,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柴油机领域和汽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汽油机领域。国际上独立汽油机公司极少,大型乘用车集团均附属汽油发动机公司。我们判断主要是因为国际乘用车公司生产规模均较大,拥有自营发动机业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车整合开发速度,更快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经营利润率的提高。而国内汽车乘用车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部分规模较小的整车企业,对于投入较大的发动机研发和生产一般采取外包的经营方式,因此独立汽油机公司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预计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汽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市场份额将继续降低。二、柴油发动机市场前景无限好柴油机比汽油机节能30%,这是业界早已达成的共识。在当前燃油紧张和排放限制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柴油机的这一优势就凸显出来。2007年8月8日,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无锡宣布,由博世集团和无锡威孚集团合资组建的博世汽车柴油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的注册资金为2亿美元,博世和威孚各占67%和33%的股份。这是博世柴油系统在德国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加强和扩大博世在中国生产和研发现代柴油系统的能力,是博世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博世非常看好柴油车在中国未来的市场,预计到2013年,中国柴油车将达到300万辆,主要在商用车领域。而在此之前,全球最大的零配件供应商德尔福在上海推介起柴油发动机,宣布近期将与三家中国发动机制造商新签柴油共轨系统供货合同,同时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德尔福公司先利用在印度和韩国的现有设施进行生产,同时将在中国建立新的基地,计划实施后,将在亚洲形成年产100万套共轨系统的能力。至此,世界两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2004年均宣布涉足国内柴油机市场,这无疑是看好柴油机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目前欧美国家100%的重型车、90%的商用车采用柴油机,欧美柴油轿车也已占轿车产量的32%,法国、西班牙等国更高达50%以上。随着柴油机经济、环保性能的不断突出,柴油车销量的逐步扩大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中国像法国、意大利那样,有一半的乘用车使用柴油动力,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柴油车市场。柴油机未来光明的市场前景,已经成为一个没有悬念的悬念。整车厂商业推波助澜与此同时,就在国际柴油机部件厂席卷而来之时,国内各合资的整车厂商也纷纷出击,意在力夺先机。一汽大众2006年推出第一款国产高档柴油车———奥迪A5TDI,瑞风柴油商用车会超过汽油车,占领瑞风商务车的半壁江山。虽然柴油机在国外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在国内的步伐依然远远跟不上国外,国内柴油车的使用尚存几大障碍。首先,有关部门对柴油车的行驶有限制。这主要是由于柴油机的冒烟现象,但随着柴油车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应当会鼓励柴油乘用车的使用。其次,消费者不知道柴油车更加环保、节能。实际上,柴油机不仅比同档次的汽油机节油30%,排放的时候温室效应也低45%。尽管柴油车比同样汽油车贵上1万元左右,但节省的油钱在两年内就可收回这一成本。再次,国内柴油油品不佳。目前国内柴油的含硫量、水份等指标的确需要改善。最后,可以装备柴油机的乘用车太少。虽然目前国内一汽大众推出了柴油捷达、宝来和奥迪轿车,还有江淮的柴油瑞风,但可供选择的柴油车仍然太少。三、柴油发动机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目前“计重收费范围增大”对重卡、半挂牵引车消费的影响逐步减弱;国Ⅲ标准正式执行前,国Ⅱ重型车的集中消费对未来需求形成“透支”;高基数效应;自然灾害对重卡的“需求突发性支撑”难以为续;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2009年上半年为止,重型车销量增长率接近50%,重型车6月产销周期见顶,2008年销量增速回落至10%,2009年销量增速在-20%左右。此轮调整有望持续一年,重型车将在2010年逐步复苏。中型车产销也会如重型车那样波动,但波动幅度不会那样大。轻型商用车的政策敏感性较低,市场需求的波动不会像中重型车那样,但从中长期来看,轻型柴油机市场在排放法规、高油价的宏观环境下,在跨国企业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强有力将竞争之下,企业格局和产品系列将会有很大变化。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摘要

蒸汽机车 就不说了 蒸气机原理中学学过物理的都知道 1988年大同机车厂生产了最后一台 前进型机车7207号后 国内正规企业应该没有再新制过干线内燃机车 2004年底 铁道部已经强制将内燃机车退出干线运营了 内燃机车 国内内燃机车是按传动装置来命名的 传动装置有三种 1、电传动 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直交(简称交流)电传动。东风、东风2和东风3型机车,为直流电传动机车;东风4型以后研制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均为交直流电传动机车 1999年以后 陆续出现了一些交流传动机车 比较成功的有大连厂的东风4DJ型 和戚墅堰厂的东风8CJ型 国产电传动机车都命名为东风*型 进口的则是ND*型 电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G型和东风8B型 2、液力传动 一般(机械换向)液力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另有一种为液力一机械传动。北京型和东方红系列机车均为液力传动机车;多数GK系列工矿机车为液力换向机车。 国产的液力传动一般是东方红*型和北京*型 还有工矿机车GK系列 进口的则是NY*型 液力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 就属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的ND5型了 3、机械传动 这个国内应该很少见 只在小功率的地方铁路和工矿机车上少有运用 我国干线内燃机车以电传动东风型为主 液力传动的现在比较少了 不过以前的首长专列都是用联邦德国汉寿尔工厂NY6、NY7牵引的 电传动内燃机车 只有一台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Z型 用来牵引专列 顺便说一下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的作用 每循环供油量一定时,柴油机的扭矩随转速的变化不大;柴油机的功率与转速近似正比变化,只有在标定转速下才可能达到标定功率。为了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实现机车牵引特性的要求,内燃机车必须设传动装置,作为柴油机曲轴和机车动轴的中间环节,将柴油机的扭矩、功率——转速特性转换为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即机车起动和低速牵引时有较大的牵引力;列车起动后,当机车主控制器手柄处于给定位置,柴油机转速、功率一定,列车运行阻力小于机车牵引力时(加速力为正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提高(牵引力随之减小);当列车阻力大于机车牵引力时 (加速力为负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下降(牵引力随之增大);同时,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机车换向、动力制动等工况转换功能,满足列车牵引的要求。 内燃机车的分类 (1)按用途分:干线内燃机车,包括货运内燃机车和客运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和调车小运转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地方铁路内燃机车。 (2)按传动方式分:电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普通液力传动、液力一机械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后者简称为液力换向内燃机车。 (3)按铁路轨距分:标准轨、宽轨和窄轨内燃机车。标准轨轨距为1435mm;宽轨轨距有 1520mmn、1600mmm、1665mm和1676mm、4种;窄轨轨距在597mm 至1219mm之间,共有19种,典型的轨距有600mm、762mm、900mn、lOOOmm、和1067mm。后两种轨距的机车,一般称为米轨机车。 (4)按机车装用主柴油机台数分:单机组内燃机车和双机组内燃机车。 (5)按能否实行重联牵引分:非重联内燃机车和重联内燃机车。 (6)按走行部结构分:车架式内燃机车和转向架式内燃机车。 (7)按机车轴数分:二轴、三轴、四轴、五轴、六轴和八轴内燃机车。 (8)按机车轴式分:A-A、A0-A0、B-B、B0-B0、B-B-B、B0-B0-B0、C-C、C0-C0、D-D、D0-D0、A01A0-A01A0、AAA-B轴式内燃机车。 (9)按司机室数量分:单司机室和双司机室内燃机车,还有无司机室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的组成 内燃机车,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机车。注:铁道机车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 内燃机车由下列部分组成:柴油机、主传动装置、辅助传动装置、车体(包括司机室)、走行部及各辅助系统。 机车辅助系统包括:燃油系统、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预热系统、空气制动系统及其他用风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充电系统、检测系统、诊断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等。 简单说一下应用最广的交直流电传动机车动作原理 机车蓄电池供96V启动 80KW启动发电机 启动发电机发动机车柴油机 柴油机运转带动同步主发电机运行 45KW的感应子励磁机通过整流输出直流电给同步主发电机转子励磁 主发电机正常发电 (当柴油机运转后 启动发电机转成他励发电机运行 发出110V恒定直流电,供给空压机以及一些机车辅助设备,另外再给机车蓄电池充电 ) 同步主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 经过主整流柜 供给六台直流牵引电机 最后,机车启动 电力机车结构原理教内燃机车简单的多 随便介绍一下 太多了 打起来实在吃不消 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获取电能,再利用牵引电机驱动的机车,是非自带能源式的机车。 电力机车种类 1、直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在国内应用最广 城市电车、地铁、铁道运输等方面都有应用 但受接触网电压的影响,机车功率受到一定限制 2、单相低频交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采用单相整流子牵引电机(现在也有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主要问题是整流 要求采用较低的供电频率比如16又三分之二赫兹或者25赫兹 这种机车在欧美有应用,需要设立专门的发电厂和变频装置。 3、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整流器式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是国内普遍采用的 像韶山1型、韶山3型等等 4、(1)、采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机车 像韶山2型 (2)、采用交流无换向器牵引电机的机车 交-直-交制 交-交制的机车已经在这种系统中应用 像德国的ICE型高速电动车组 株洲厂的DJ2型等等 电力机车由机械、电气、空气管路三大系统组成 下面简要说一下 整流器式和交直交电力机车原理 整流器式电力机车: 接触网供单相交流电-机车内牵引变压器降压-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给直流牵引电机-牵引电机旋转带动机车运行 交直交电力机车: 单相交流接触网-机车内牵引变压器降压-经电源变流器变直流-中间储能环节(平衡、隔离电源和负载之间的过渡装置)-经逆变器将中间环节的直流电源转变成可平滑调整其频率、电压的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异步牵引电机-三相异步电机转动牵引机车 就说到这里吧 打的乱了点 其实还不够全面 实在吃不消了 问题实在太大 机车那么多种 工作方式都不一样的对了,看了上面的机车轴式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 我再解释一下 机车轴式,是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来反映机车走行部车轴排列的结构和特点的表达式。 轴式的表示使用下列数字、字母和符号: 1、2、3 表示走行部(转向架)随动轴数目 A、B、C、D 表示走行部(转向架)动轴数目(相应动轴数目为1、2、3、4) 下脚"0" 表示转向架轮对单轴驱动,一般为电传动; 无下脚"0" 表示转向架轮对成组驱动,一般为液力传动; — 一字线表示二转向架间无活节联结; + 表示二转向架间有活节联结。 内燃机车轴式系列主要有下列几种: A-A和A-A-A 表示为车架式机车,有2组和3组独立的动轮对,液力传动。 B-B和B0-B0 表示转向架式机车,有 2台二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有2组动轮对;前者为成组驱动,液力传动;后者为单轴驱动,电传动。 C一C和C0-C0 表示转向架式机车,有 2台三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有3组动轮对;前者为成组驱动,液力传动;后者为单轴驱动,电传动。 2(B-B)和2(B0-B0) 表示2节B-B机车重联、2节B0-B0机车重联。 2(C-C)和2(C0-C0) 表示2节C-C机车重联、2节C0-C0机车重联。 B0-B0-B0 表示机车具有3台二轴转向架,单轴驱动,电传动。 B0+B0-B0+B0 表示八轴机车,有4台二轴转向架,每端2台转向架间各有活节相连,轮对单轴驱动,电传动。 B0-2 表示前面一台转向架为2组动轮对,单轴驱动,电力传动;后面一台转向架为2组随动轮对。前者称为动力转向架,后者称为随动转向架。 A01A0-A01A0 表示六轴机车,有2台三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前后2组轮对为动力轮对,中间为随动轮对,单轴驱动,电传动。

柴油发动机以柴油为燃料。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都要比汽车差,因此柴油机不可能像汽油发动机那样在气缸外形成可燃混合气,柴油机的混合气只能在气缸内部形成,即在接近压缩行程终点时,通过喷油器将柴油喷入气缸内,柴油油滴在炙热的空气中受热、蒸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动力,最终自行发火燃烧。 由于采用压燃的点火方式,柴油发动机在热效率方面要高于汽油机,而且由于柴油本身的密度较大,等速行驶工况的燃油消耗量要小得多(等速工况行驶燃油消耗量测试是汽车实验学的中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实验,其计算公式中密度处于分母位置)。传统的柴油机通过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对柴油发动机进行燃料的供给,由于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时间极短,只占15°-35°的曲轴转角,燃烧室各处的混合气成分很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所以就需要柴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拥有良好的匹配。而传统的柴油机完全通过机械间的作用来完成这一匹配,就导致了大家印象中的冒黑烟,大噪声的出现,而且柴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优势也被埋没。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当共轨技术成功运用于柴油发动机上后,柴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优势立马体现出来,而冒黑烟之类的弊病也不再存在。越来越多的车辆都开始使用柴油动力,在欧洲,几乎一半的车辆都已经开始使用柴油动力。而在国内,随着大众TDI,双龙XDi等一大批先进柴油发动机的进入,也让国内的消费者们切切实实的体验到了先进柴油动力带来的驾驶感受。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已由第一代的位移控制到第二代的时间控制一直发展到了现在的压力时间控制,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共轨喷射技术。作为第三代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共轨喷油系统摈弃了传统使用的直列泵系统,而代之以用一供油泵建立一定油压后送到各缸公用的高压油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轨),再由共轨将柴油送入各缸的喷油器。这样一来,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压力就与喷油量无关,也不受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影响,能根据要求任意改变压力水平,使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都大为降低。与传统的机械控制柴油喷射系统相比,电控柴油喷射有以下优点: 机械控制喷射系统的基本控制信息是柴油机的转速和加速踏板的位置,而电控喷射系统则通过许多传感器检测柴油机的运行状态和环境条件,并由电控单元计算出适应柴油机运行状况的控制量,然后由执行器试试。因此控制精确,灵敏。而且在需要扩大控制功能时,只需改变电控单元的存储软件,便可实现综合控制。 机械控制喷射系统往往由于设定错误和磨损等原因,二是喷油时刻产生误差。但是,在电控喷射系统中,总是根据曲轴位置的基本信号进行再检查,因此不存在产生失调的可能性。这些优点也就注定了第三代的共轨柴油发动机将拥有更强劲的动力以及更经济的使用性能。相比电控共轨喷射技术的姗姗来迟,涡轮增压技术在柴油发动机上运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几乎已经和柴油发动机完美匹配,通过涡轮增压技术将空气预先压缩然后再进入气缸,从而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这样一来,也就提高了发动机输出功率,改善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作为柴油发动机的传统优势,低速大扭矩是汽油发动机无法比拟的,而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柴油车功率不足,提速慢的缺点也得以改善。下面我们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相对于那些空白的溢美之词,数据更有说服力。例如,采用了7LXDi柴油发动机的雷斯特2在4000转时爆发最大功率121kW,在2400转时能爆发出最大扭矩340牛米,排量同样为7L的汽油丰田普拉多的最大功率120kW,不过在爆发最大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已经达到了5000转,而最大扭矩则是在3800转时爆发246牛米。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使用了柴油发动机的雷斯特2在各项数据上都要由于采用了汽油发动机的普拉多,而且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爆发的转速都要低很多,这在保证了加速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驾驶柴油版本的雷斯特2在高速公路上超车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而在起步过程中更是能率先冲出停车线。作为一款SUV,越野能力是肯定要放在首位的,而柴油发动机低速高扭的特性则更适合越野车——爬坡、脱困,轻松完成,而在燃油经济性方面,10个油足以喂饱它。在经济危机,石油危机等一波又一波的危机面前,一辆柴油SUV能让大家在充分享受越野乐趣的同时还能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何乐而不为呢?在中国市场上的柴油SUV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低端SUV上,技术落后,即使采用了共轨技术也没有将共轨技术的极致发挥出来,功率也一直在70kW左右徘徊,而高档的SUV基本不对中国国内市场出售柴油版本车型,因为那些高档的技术装备更本无法适应中国国内恶劣的柴油质量,相比之下,双龙柴油发动机在技术以及适应性方面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可谓是国内柴油SUV的领军车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众的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像双龙系列的柴油SUV将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双龙汽车供稿) 2010-07-13 08:39:05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讯【关 键 词】柴油发动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整理【报告内容】一、国内内燃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燃机行业近1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5%,高于同期GDP增速。汽车内燃机销量占内燃机行业的2%,但按功率计算则占比高达75%,是内燃机行业最重要的子行业。目前汽车内燃机主要在国内销售,按照2008年的数据,出口量为43万台,出口比重仅为5%。从近10年来看,随着国内汽车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生产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发动机自给比率,维持在90%以上,仅进口部分高端发动机为合资厂商高端车型进行配套。中国汽车工业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总销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汽车工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需求将快速增长较长时间,再考虑到出口市场的拉动,则未来10年内国内和出口汽车总销量应能保持15-20%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汽车内燃机在未来10年内年度平均复合增长率,应与汽车行业销量增速基本持平,保持在15-20%左右。从国内汽车内燃机产业链格局来看,柴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较高,达到4%,其中玉柴动力市场份额高达0%。汽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仅为8%,其中东安动力及关联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达7%。国内汽油机领域和柴油机领域的独立发动机公司,在业内都呈现出一定的垄断竞争格局。对比国际汽车内燃机独立发动机公司的竞争格局,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柴油机领域和汽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汽油机领域。国际上独立汽油机公司极少,大型乘用车集团均附属汽油发动机公司。我们判断主要是因为国际乘用车公司生产规模均较大,拥有自营发动机业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车整合开发速度,更快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经营利润率的提高。而国内汽车乘用车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部分规模较小的整车企业,对于投入较大的发动机研发和生产一般采取外包的经营方式,因此独立汽油机公司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预计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汽油机领域独立发动机公司市场份额将继续降低。二、柴油发动机市场前景无限好柴油机比汽油机节能30%,这是业界早已达成的共识。在当前燃油紧张和排放限制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柴油机的这一优势就凸显出来。2007年8月8日,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无锡宣布,由博世集团和无锡威孚集团合资组建的博世汽车柴油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的注册资金为2亿美元,博世和威孚各占67%和33%的股份。这是博世柴油系统在德国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加强和扩大博世在中国生产和研发现代柴油系统的能力,是博世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博世非常看好柴油车在中国未来的市场,预计到2013年,中国柴油车将达到300万辆,主要在商用车领域。而在此之前,全球最大的零配件供应商德尔福在上海推介起柴油发动机,宣布近期将与三家中国发动机制造商新签柴油共轨系统供货合同,同时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德尔福公司先利用在印度和韩国的现有设施进行生产,同时将在中国建立新的基地,计划实施后,将在亚洲形成年产100万套共轨系统的能力。至此,世界两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2004年均宣布涉足国内柴油机市场,这无疑是看好柴油机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目前欧美国家100%的重型车、90%的商用车采用柴油机,欧美柴油轿车也已占轿车产量的32%,法国、西班牙等国更高达50%以上。随着柴油机经济、环保性能的不断突出,柴油车销量的逐步扩大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中国像法国、意大利那样,有一半的乘用车使用柴油动力,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柴油车市场。柴油机未来光明的市场前景,已经成为一个没有悬念的悬念。整车厂商业推波助澜与此同时,就在国际柴油机部件厂席卷而来之时,国内各合资的整车厂商也纷纷出击,意在力夺先机。一汽大众2006年推出第一款国产高档柴油车———奥迪A5TDI,瑞风柴油商用车会超过汽油车,占领瑞风商务车的半壁江山。虽然柴油机在国外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在国内的步伐依然远远跟不上国外,国内柴油车的使用尚存几大障碍。首先,有关部门对柴油车的行驶有限制。这主要是由于柴油机的冒烟现象,但随着柴油车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应当会鼓励柴油乘用车的使用。其次,消费者不知道柴油车更加环保、节能。实际上,柴油机不仅比同档次的汽油机节油30%,排放的时候温室效应也低45%。尽管柴油车比同样汽油车贵上1万元左右,但节省的油钱在两年内就可收回这一成本。再次,国内柴油油品不佳。目前国内柴油的含硫量、水份等指标的确需要改善。最后,可以装备柴油机的乘用车太少。虽然目前国内一汽大众推出了柴油捷达、宝来和奥迪轿车,还有江淮的柴油瑞风,但可供选择的柴油车仍然太少。三、柴油发动机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目前“计重收费范围增大”对重卡、半挂牵引车消费的影响逐步减弱;国Ⅲ标准正式执行前,国Ⅱ重型车的集中消费对未来需求形成“透支”;高基数效应;自然灾害对重卡的“需求突发性支撑”难以为续;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2009年上半年为止,重型车销量增长率接近50%,重型车6月产销周期见顶,2008年销量增速回落至10%,2009年销量增速在-20%左右。此轮调整有望持续一年,重型车将在2010年逐步复苏。中型车产销也会如重型车那样波动,但波动幅度不会那样大。轻型商用车的政策敏感性较低,市场需求的波动不会像中重型车那样,但从中长期来看,轻型柴油机市场在排放法规、高油价的宏观环境下,在跨国企业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强有力将竞争之下,企业格局和产品系列将会有很大变化。

  • 索引序列
  •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题目怎么写
  •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题目
  •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怎么写
  •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
  • 机车柴油机的优化技术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