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语文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征稿通知各地教研部门、各学校:为了展示新课改以来全国中学作文教学取得的成就,继续推动作文教学长足发展,为了引导广大中学生关心现实生活、培养良好情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社、《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联合举办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参赛学生累计超过九百万,是共青团中央和语文报社合力打造的一项国家级重点赛事。此次大赛的举办,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所以我们特别把“责任”作为本次大赛的主题,以激发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与此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促进各地学生之间的写作交流,全面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大赛还面向全国基层学校和广大语文教师推出“作文教学先进单位”、“优秀指导奖”等奖项,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遇。本次大赛属公益性竞赛,组委会不向参赛学生收取任何参赛费、评审费,并承诺免费颁发荣誉证书、奖牌、奖品等。现将征稿细则公布如下,欢迎全国各地教研部门、各学校,组织学生踊跃参赛。一、征稿对象及范围欢迎全国各地中学生踊跃参赛。本次大赛以“责任”为主题。参赛学生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写作,可写身边的事、熟悉的人、眼中的景、心中的话……题目自拟。不管写哪方面的内容,都应力求凸现鲜明个性和真实感受,体现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二、参赛办法和注意事项1.每名学生限投一篇,稿件须字迹清晰。稿件须誊写在“大赛辅导专号”特别提供的“大赛专用纸”上,同时在专用纸的指定位置贴上“参赛标志”。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2.本次大赛主要为集体参赛,由学校、年级组、班级、指导老师或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统一组织,统一投稿。3. 参赛作文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是抄袭之作,将取消参赛资格。三、作品评选及奖励大赛评奖本着公正和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每个奖项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又注意照顾参赛地区的差异性,尽可能地使参赛学校、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都得到应有的收获,很好地展示参赛地区和学校的作文教学成果。学生佳作奖:来稿按年级分组分别进行评选,每组均设国家级和省级两个级别的奖次。分赛点组织的比赛,可酌情增设少量市级奖名额。大赛将给国家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和精美奖品,给其余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部分佳作还将由主办单位结集出版或在《语文报》等媒体上选发,以扩大小作者在全国的影响。教师指导奖:设立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根据学生获奖情况颁给指导教师。上述奖项可作为评职称、晋级评优的成果证明。四、组织单位表彰办法先进单位奖:大赛将给组织1000名以上学生参赛的学校或教研室颁发“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或“作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奖牌或锦旗。五、征文递交和联系方法初中组邮寄地址:(030024)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作文大赛初中组楚雨桐收高中组邮寄地址:(030024)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作文大赛高中组高雨桐收截稿时间:2010年3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联系电话:初中组0351—6378141、6378172,高中组0351—6378140、6378173六、大赛评选和揭晓日期大赛将邀国内作文专家、语文名师、资深编辑共同组成大赛评选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评选。大赛评委会将于2010年3月进行初评,选出入围作文;4月终评,评出各项奖次。获奖名单将于2010年5月在语文报社所属的《语文教学通讯》和中华语文网上公布。获奖证书、奖品、奖牌等将在2010年5月前后寄出,敬请参赛单位和参赛学生留意查收。“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2009年9月

会员主要获奖情况(1999年至2006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金曾豪 《苍 狼》(长篇动物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蓝调江南》(散文集) 第六届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童话) 第五届王一梅 《鼹鼠的月亮河》(长篇童话)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金曾豪 《鹤 唳》(长篇动物小说)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金曾豪 《绝谷猞猁》(长篇动物小说)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王一梅 《有爱心的小蓝鸟》(童话)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王稼句 《扬州文化丛书》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冰心文学奖金曾豪 《绝 招》(长篇儿童小说) 第十届冰心儿童图书奖金曾豪 《绝谷猞猁》(长篇动物小说) 第十二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孙骏毅、冯 斌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家庭报告》(报告文学) 第十二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王一梅 《鼹鼠的月亮河》(长篇童话) 第十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王一梅 《住在雨街的猫》(长篇童话) 第十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王一梅 《蔷薇别墅的老鼠》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王一梅 《住在楼上的猫》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高巧林 《白 弟》(中篇小说) 第十五届冰心儿童图书奖高巧林 《长辫子老师》(儿童小说) 2002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马升嘉 《木瓜浜,童年的乐园》(散文) 2003年冰心儿童文学奖殷建红 《房子的记忆》(散文) 2003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殷建红 《回乡偶书》(散文) 冰心儿童文学奖大奖范小青 《生活的脚步未曾停》(散文) 第十三届冰心摄影文学奖吕锦华 《空谷佛音》(散文集) 中国散文学会首届冰心散文奖钱欣葆 《活泼可爱的快乐猪》(系列寓言集)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图书奖钱欣葆 《刺猬认错》(寓言)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黄霞君 《点亮心灯》(散文集) 第二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盛永明 《铺 床》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范小青 《百日阳光》(长篇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苍 狼》(长篇动物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鹤 唳》(长篇动物小说) 第五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陆文夫 《人 之 窝》(长篇小说) 首届范小青 《百日阳光》(长篇小说) 首届叶 弥 《成长如蜕》(中篇小说) 首届荆 歌 《惊愕奏鸣曲》(中篇小说) 首届荆 歌 《惊愕奏鸣曲》(中篇小说) 首届金曾豪 《青春口哨》(儿童文学) 首届杨守松 《生命如火》(报告文学) 首届吕锦华 《何时入梦》(散文) 首届范小青 《城市表情》(长篇小说) 第二届叶 弥 《天 鹅 绒》(短篇小说) 第二届金曾豪 《蓝调江南》(散文集) 第二届王一梅 《有爱心的小蓝鸟》(童话) 第二届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童话) 第二届王一梅 《鼹鼠的月亮河》(童话) 第二届王一梅 《第十二只枯叶蝶》(童话) 第二届朱文颖 《水 姻 缘》(长篇小说) 第二届朱文颖 《浮 生》(短篇小说) 第二届车前子 《云头花朵》(散文) 第二届小 海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诗集) 第二届马升嘉 《想要的感觉》(儿童小说集) 第二届王 尧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评论》(系列论文) 第二届江苏报告文学奖杨守松 《生命九章》 1993~2003年度一等奖吴志峰、高 宗 《黄金大道》 1993~2003年度二等奖吕锦华 《森林女神》 1993~2003年度三等奖平燕曦、宋执群 《生命二十小时》 1993~2003年度三等奖汤 雄 《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 1993~2003年度三等奖秋 石 《两个倔强的灵魂》 1993~2003年度三等奖叶正亭 《茶人吴严》 1993~2003年度三等奖杨海国 《国宝周庄》 1993~2003年度三等奖江苏散文佳作评选陆文夫 《姑苏之恋》 2000~2001年度一等奖俞 明 《叛 逃 者》 2000~2001年度一等奖赵 践 《追忆昔日园林》 2000~2001年度一等奖亦 然 《叩访苏州》 2000~2001年度二等奖吴凤珍 《负暄搔背图》 2000~2001年度二等奖杨守松 《醉忆大别山》 2000~2001年度二等奖朱子南 《编一套“告密丛书”,如何?》 2000~2001年度佳作奖邱 载 《苏州的水》 2000~2001年度佳作奖陈 益 《幸福的计算法》 2000~2001年度佳作奖陈放虹 《九寨沟印象》 2000~2001年度佳作奖燕华君 《我的痛怎么形容》 2000~2001年度佳作奖燕华君 《单身日记》 2000~2001年度佳作奖其他奖项范小青 《干 部》(20集电视剧) 第二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范小青 《医 生》(短篇小说) 2001年《当代》短篇小说奖范小青 《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 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03~200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杨守松 《黑发苏州》(散文) 2002年度全国报纸副刊金奖杨守松 《永生之恋》(报告文学)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征文奖杨守松 《水做的沙家浜》(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特等奖杨守松 《回忆田庄》(散文) “我心中的周庄”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金曾豪 《田 阿 桐》(短篇评弹) 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创作奖金曾豪 《铁琴铜剑楼》(中篇评弹) 江苏省曲艺节优秀创作奖金曾豪 《阿庆嫂的阳澄湖》(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三等奖王一梅 《抽屉里的小纸人》(童话) 第二届张天翼童话奖王一梅 《蔷薇别墅的老鼠》 第二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纪银剑 《踏实的人》(报告文学) 中国作协首届“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二等奖车前子 《Big-character posters》(散文) 《人民文学》“泰山杯”散文一等奖秋 石 《中方总经理》(报告文学) 《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戴 来 《茄 子》(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2003年度短篇奖凌鼎年 《了悟禅师》(小小说) 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法 眼》(小小说) 全国微型小说2002年度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天下第一桩》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三届全国微型小说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菖蒲之死》 天津作协与《天津文学》举办的“全国小小说精品征文”一等奖凌鼎年 《天 使 儿》(小说) 《人民文学》“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四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笔 会》(短篇小说) 首届黄河口杯文学征文大赛散文三等奖(《中国作家》、《中华散文》、《诗刊》等联合举办)刘苗虎 《疯 猫 岛》(长篇科幻小说)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钱欣葆 《神枪手打猎》(寓言) 第三届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钱欣葆 《美丽的家园》(寓言) “安徒生杯”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二等奖荆 歌 《前 妻》(短篇小说) 《青春》、《芳草》、《作品》、《萌芽》“四小名旦”特别奖荆 歌 《绑 匪》(短篇小说) 2004年度《青海湖》文学奖(2005年6月颁奖)荆 歌 《重现的时光》(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汤 雄 《黑枭红颜》(长篇小说) 《今古传奇》长篇大奖汤 雄 《关键时刻》 华东六省市“梅陇杯”法制故事优秀奖丁晓原 《报告文学,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 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王 尧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范培松、金学智 《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 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科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朱文颖 《水 姻 缘》(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朱文颖 《人民文学》、《南方文坛》主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中被评选为首届“年度青年作家”阿 坤 《岁月的印痕》(散文集) 中国文化出版社等六家单位举办的国际文学笔会“中山图书奖”张更前 《这也是一笔遗产》(散文) 第十六届华东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张更前 《不让受助者难堪》(随笔) 第十五届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林家治 《善思的时刻》(散文) 《中国作家》杂志征文二等奖林家治 《晶莹如玉,明净可鉴》(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征文优秀奖黄霞君 《感悟苍凉》(散文) 文学报“完美杯”征文二等奖缪 克 《野 地》(小说散文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文学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05年首届“屈原杯”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缪 克 《花瓣的盛开》(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文学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05年首届“屈原杯”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老 铁 《爱情的瞬间移动和消逝》(组诗) “星星杯”爱情诗歌大奖赛优秀奖、“屈原杯”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黄劲松 《民 工》(组诗)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新浪网、人民文学等举办的首届鲲鹏文学奖优秀作品奖丁古萍 《心颗飞翔》(组诗) “白沙杯”——我心飞翔全国诗歌邀请展获奖丁古萍 《云山天水》(组诗) 《中国作家》北京“金秋之旅”笔会三等奖丁古萍 《追寻孔繁森》(诗歌) 山东聊城文联“纪念孔繁森殉职十周年”征文三等奖丁古萍 《苏州印象》(诗歌) 《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二等奖徐 宁 《“小桥流水”惹谁了》(杂文) 第十五届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徐 宁 《刘统勋的失心疯》(杂文) 扬子晚报“共建和谐社会”杂文征文一等奖茅震宇 《“抠门”与“寒酸”》(杂文) 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三等奖茅震宇 《“寒酸”显精神》(杂文) 2004年度群众杂志好标题奖苏 梅 《喷火小雷龙》(长篇童话)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优秀图书编辑奖袁成亮 《凌虚传》(人物传记) 中山图书奖(中国文化出版社、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小小说读者杂志社、金山杂志社、中山文学院等6家单位举办)龚 平 《万三蹄宴》 江苏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编剧奖叶 弥 《明 月 寺》(短篇小说) 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03~200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唐晓玲 《千古美谈卓克基》(散文) 人民日报“长征”征文二等奖万 芊 《李斯说了一句大实话》(小小说)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四届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徐卓人 《如果你的文字让人敬畏》(散文) 《江南时报》创刊10周年征文一等奖叶正亭 《回眸周庄》(散文) “我心中的周庄”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邵 忠 《桃李芬芳说师傅》 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二等奖孙荣昌 《南 酱 店》(散文) 江苏省企业报第七届散文大赛一等奖高巧林 《同 学 会》 《故事大王》千字故事征文暨2006年度优秀作品三等奖雨 林 《走进周庄》(诗歌) 《诗刊》全国同题诗大赛三等奖石海泉 《清流滋润的城市》(散文) 《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三等奖葛 芳 《黄昏的迷醉》(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三等奖张寄寒 《陈逸飞与周庄》(散文) 《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三等奖吴文华 《今生有缘》(散文) 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三等奖周泳逊 《呀,我失明的母亲》(散文) 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三等奖文学成就奖范小青 1999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范小青 2004年苏州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金曾豪 2003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金曾豪 2004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金曾豪 2004年苏州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金曾豪 第四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王一梅 2003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王一梅 2004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王一梅 第四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朱文颖 2003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杨守松 2004年苏州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金曾豪 《苍 狼》(长篇动物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绝 招》(长篇儿童文学) 第四届吴恩培 《百年觅渡》(长篇小说) 第四届唐晓玲 《家 园》(长篇小说) 第四届吕锦华 《森林女神》(长篇报告文学) 第四届孙骏毅、冯 斌 、陈雪春、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家庭报告》 第四届卢 群、吕大安 《大地的脊梁》(长篇报告文学) 第四届朱伟杰、高巧林、张寄寒、费幸林、张惠英、万 芊、盛永明、竹 槿 《“半山”文学丛书》 第四届金曾豪 《鹤 唳》(长篇动物小说) 第五届吴恩培 《文化的争夺》 第五届秋 石 《两个倔强的灵魂》 第五届纪银剑 《没有车票的旅程》(散文集) 第五届陈 益 《我的先祖是蚩尤》(散文集) 第五届张苏宁 《绿 风 景》(长篇小说) 第五届陆 平 《渡 口》(长篇小说) 第五届范小青 《范小青中短篇小说集》 第五届杨守松 《淘 江 湖》(长篇小说) 第五届平燕曦、宋执群 《生命二十小时》(长篇报告文学) 第五届刘苗虎 《追踪变脸人》(长篇科幻小说) 第五届肖 静 《爱情无颜色》(长篇小说) 第五届姜广平 《重塑生命》(长篇报告文学) 第五届陆 泰 《弇山夜话》(散文集) 第五届金曾豪 《蓝调江南》(儿童散文集) 第七届范小青 《城市表情》(长篇小说) 第七届范培松、金学智 《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 第七届王一梅 《米粒校园童话系列》(童话) 第七届朱文颖 《戴女士与蓝》(长篇小说) 第七届马升嘉 《想要的感觉》(儿童小说集) 第七届徐卓人 《真山真水园中城》(风物集) 第七届吕锦华 《无价的君子兰》(报告文学集) 第七届奚旭初 《落叶无声》(长篇小说) 第七届荆 歌 《我们的爱情》(长篇小说) 第七届钦志新 《太 湖 魂》(长篇小说) 第七届老 铁 《等待或者穿越》(诗歌集) 第七届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比赛

太无语了,孩子费劲巴拉的写了2000字作文,学校非得让投稿,网站连着几天都登不上去,到登陆界面了,总是显示验证码有误,我是眼瞎还是怎么样,五个数字我能看不见吗?打官方电话接通就给挂断了,就这个态度还怎么弄好作文大赛,全国性的比赛,加个服务器能怎么样,第一次见这种比赛网站,无语了。

是一位作家

会员主要获奖情况(1999年至2006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金曾豪 《苍 狼》(长篇动物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蓝调江南》(散文集) 第六届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童话) 第五届王一梅 《鼹鼠的月亮河》(长篇童话)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金曾豪 《鹤 唳》(长篇动物小说)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金曾豪 《绝谷猞猁》(长篇动物小说)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王一梅 《有爱心的小蓝鸟》(童话)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王稼句 《扬州文化丛书》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冰心文学奖金曾豪 《绝 招》(长篇儿童小说) 第十届冰心儿童图书奖金曾豪 《绝谷猞猁》(长篇动物小说) 第十二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孙骏毅、冯 斌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家庭报告》(报告文学) 第十二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王一梅 《鼹鼠的月亮河》(长篇童话) 第十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王一梅 《住在雨街的猫》(长篇童话) 第十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王一梅 《蔷薇别墅的老鼠》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王一梅 《住在楼上的猫》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高巧林 《白 弟》(中篇小说) 第十五届冰心儿童图书奖高巧林 《长辫子老师》(儿童小说) 2002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马升嘉 《木瓜浜,童年的乐园》(散文) 2003年冰心儿童文学奖殷建红 《房子的记忆》(散文) 2003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殷建红 《回乡偶书》(散文) 冰心儿童文学奖大奖范小青 《生活的脚步未曾停》(散文) 第十三届冰心摄影文学奖吕锦华 《空谷佛音》(散文集) 中国散文学会首届冰心散文奖钱欣葆 《活泼可爱的快乐猪》(系列寓言集)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图书奖钱欣葆 《刺猬认错》(寓言)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黄霞君 《点亮心灯》(散文集) 第二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盛永明 《铺 床》 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范小青 《百日阳光》(长篇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苍 狼》(长篇动物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鹤 唳》(长篇动物小说) 第五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陆文夫 《人 之 窝》(长篇小说) 首届范小青 《百日阳光》(长篇小说) 首届叶 弥 《成长如蜕》(中篇小说) 首届荆 歌 《惊愕奏鸣曲》(中篇小说) 首届荆 歌 《惊愕奏鸣曲》(中篇小说) 首届金曾豪 《青春口哨》(儿童文学) 首届杨守松 《生命如火》(报告文学) 首届吕锦华 《何时入梦》(散文) 首届范小青 《城市表情》(长篇小说) 第二届叶 弥 《天 鹅 绒》(短篇小说) 第二届金曾豪 《蓝调江南》(散文集) 第二届王一梅 《有爱心的小蓝鸟》(童话) 第二届王一梅 《书本里的蚂蚁》(童话) 第二届王一梅 《鼹鼠的月亮河》(童话) 第二届王一梅 《第十二只枯叶蝶》(童话) 第二届朱文颖 《水 姻 缘》(长篇小说) 第二届朱文颖 《浮 生》(短篇小说) 第二届车前子 《云头花朵》(散文) 第二届小 海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诗集) 第二届马升嘉 《想要的感觉》(儿童小说集) 第二届王 尧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评论》(系列论文) 第二届江苏报告文学奖杨守松 《生命九章》 1993~2003年度一等奖吴志峰、高 宗 《黄金大道》 1993~2003年度二等奖吕锦华 《森林女神》 1993~2003年度三等奖平燕曦、宋执群 《生命二十小时》 1993~2003年度三等奖汤 雄 《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 1993~2003年度三等奖秋 石 《两个倔强的灵魂》 1993~2003年度三等奖叶正亭 《茶人吴严》 1993~2003年度三等奖杨海国 《国宝周庄》 1993~2003年度三等奖江苏散文佳作评选陆文夫 《姑苏之恋》 2000~2001年度一等奖俞 明 《叛 逃 者》 2000~2001年度一等奖赵 践 《追忆昔日园林》 2000~2001年度一等奖亦 然 《叩访苏州》 2000~2001年度二等奖吴凤珍 《负暄搔背图》 2000~2001年度二等奖杨守松 《醉忆大别山》 2000~2001年度二等奖朱子南 《编一套“告密丛书”,如何?》 2000~2001年度佳作奖邱 载 《苏州的水》 2000~2001年度佳作奖陈 益 《幸福的计算法》 2000~2001年度佳作奖陈放虹 《九寨沟印象》 2000~2001年度佳作奖燕华君 《我的痛怎么形容》 2000~2001年度佳作奖燕华君 《单身日记》 2000~2001年度佳作奖其他奖项范小青 《干 部》(20集电视剧) 第二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范小青 《医 生》(短篇小说) 2001年《当代》短篇小说奖范小青 《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 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03~200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杨守松 《黑发苏州》(散文) 2002年度全国报纸副刊金奖杨守松 《永生之恋》(报告文学)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征文奖杨守松 《水做的沙家浜》(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特等奖杨守松 《回忆田庄》(散文) “我心中的周庄”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金曾豪 《田 阿 桐》(短篇评弹) 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创作奖金曾豪 《铁琴铜剑楼》(中篇评弹) 江苏省曲艺节优秀创作奖金曾豪 《阿庆嫂的阳澄湖》(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三等奖王一梅 《抽屉里的小纸人》(童话) 第二届张天翼童话奖王一梅 《蔷薇别墅的老鼠》 第二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纪银剑 《踏实的人》(报告文学) 中国作协首届“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二等奖车前子 《Big-character posters》(散文) 《人民文学》“泰山杯”散文一等奖秋 石 《中方总经理》(报告文学) 《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戴 来 《茄 子》(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2003年度短篇奖凌鼎年 《了悟禅师》(小小说) 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法 眼》(小小说) 全国微型小说2002年度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天下第一桩》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三届全国微型小说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菖蒲之死》 天津作协与《天津文学》举办的“全国小小说精品征文”一等奖凌鼎年 《天 使 儿》(小说) 《人民文学》“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四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凌鼎年 《笔 会》(短篇小说) 首届黄河口杯文学征文大赛散文三等奖(《中国作家》、《中华散文》、《诗刊》等联合举办)刘苗虎 《疯 猫 岛》(长篇科幻小说)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钱欣葆 《神枪手打猎》(寓言) 第三届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钱欣葆 《美丽的家园》(寓言) “安徒生杯”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二等奖荆 歌 《前 妻》(短篇小说) 《青春》、《芳草》、《作品》、《萌芽》“四小名旦”特别奖荆 歌 《绑 匪》(短篇小说) 2004年度《青海湖》文学奖(2005年6月颁奖)荆 歌 《重现的时光》(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汤 雄 《黑枭红颜》(长篇小说) 《今古传奇》长篇大奖汤 雄 《关键时刻》 华东六省市“梅陇杯”法制故事优秀奖丁晓原 《报告文学,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 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王 尧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范培松、金学智 《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 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科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朱文颖 《水 姻 缘》(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朱文颖 《人民文学》、《南方文坛》主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中被评选为首届“年度青年作家”阿 坤 《岁月的印痕》(散文集) 中国文化出版社等六家单位举办的国际文学笔会“中山图书奖”张更前 《这也是一笔遗产》(散文) 第十六届华东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张更前 《不让受助者难堪》(随笔) 第十五届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林家治 《善思的时刻》(散文) 《中国作家》杂志征文二等奖林家治 《晶莹如玉,明净可鉴》(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征文优秀奖黄霞君 《感悟苍凉》(散文) 文学报“完美杯”征文二等奖缪 克 《野 地》(小说散文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文学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05年首届“屈原杯”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缪 克 《花瓣的盛开》(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文学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05年首届“屈原杯”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老 铁 《爱情的瞬间移动和消逝》(组诗) “星星杯”爱情诗歌大奖赛优秀奖、“屈原杯”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黄劲松 《民 工》(组诗)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新浪网、人民文学等举办的首届鲲鹏文学奖优秀作品奖丁古萍 《心颗飞翔》(组诗) “白沙杯”——我心飞翔全国诗歌邀请展获奖丁古萍 《云山天水》(组诗) 《中国作家》北京“金秋之旅”笔会三等奖丁古萍 《追寻孔繁森》(诗歌) 山东聊城文联“纪念孔繁森殉职十周年”征文三等奖丁古萍 《苏州印象》(诗歌) 《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二等奖徐 宁 《“小桥流水”惹谁了》(杂文) 第十五届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徐 宁 《刘统勋的失心疯》(杂文) 扬子晚报“共建和谐社会”杂文征文一等奖茅震宇 《“抠门”与“寒酸”》(杂文) 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三等奖茅震宇 《“寒酸”显精神》(杂文) 2004年度群众杂志好标题奖苏 梅 《喷火小雷龙》(长篇童话)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优秀图书编辑奖袁成亮 《凌虚传》(人物传记) 中山图书奖(中国文化出版社、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小小说读者杂志社、金山杂志社、中山文学院等6家单位举办)龚 平 《万三蹄宴》 江苏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编剧奖叶 弥 《明 月 寺》(短篇小说) 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03~200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唐晓玲 《千古美谈卓克基》(散文) 人民日报“长征”征文二等奖万 芊 《李斯说了一句大实话》(小小说)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四届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徐卓人 《如果你的文字让人敬畏》(散文) 《江南时报》创刊10周年征文一等奖叶正亭 《回眸周庄》(散文) “我心中的周庄”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邵 忠 《桃李芬芳说师傅》 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二等奖孙荣昌 《南 酱 店》(散文) 江苏省企业报第七届散文大赛一等奖高巧林 《同 学 会》 《故事大王》千字故事征文暨2006年度优秀作品三等奖雨 林 《走进周庄》(诗歌) 《诗刊》全国同题诗大赛三等奖石海泉 《清流滋润的城市》(散文) 《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三等奖葛 芳 《黄昏的迷醉》(散文) “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征文三等奖张寄寒 《陈逸飞与周庄》(散文) 《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三等奖吴文华 《今生有缘》(散文) 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三等奖周泳逊 《呀,我失明的母亲》(散文) 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三等奖文学成就奖范小青 1999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范小青 2004年苏州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金曾豪 2003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金曾豪 2004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金曾豪 2004年苏州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金曾豪 第四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王一梅 2003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王一梅 2004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王一梅 第四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朱文颖 2003年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嘉奖(获全国性优秀文学奖)杨守松 2004年苏州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金曾豪 《苍 狼》(长篇动物小说) 第四届金曾豪 《绝 招》(长篇儿童文学) 第四届吴恩培 《百年觅渡》(长篇小说) 第四届唐晓玲 《家 园》(长篇小说) 第四届吕锦华 《森林女神》(长篇报告文学) 第四届孙骏毅、冯 斌 、陈雪春、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家庭报告》 第四届卢 群、吕大安 《大地的脊梁》(长篇报告文学) 第四届朱伟杰、高巧林、张寄寒、费幸林、张惠英、万 芊、盛永明、竹 槿 《“半山”文学丛书》 第四届金曾豪 《鹤 唳》(长篇动物小说) 第五届吴恩培 《文化的争夺》 第五届秋 石 《两个倔强的灵魂》 第五届纪银剑 《没有车票的旅程》(散文集) 第五届陈 益 《我的先祖是蚩尤》(散文集) 第五届张苏宁 《绿 风 景》(长篇小说) 第五届陆 平 《渡 口》(长篇小说) 第五届范小青 《范小青中短篇小说集》 第五届杨守松 《淘 江 湖》(长篇小说) 第五届平燕曦、宋执群 《生命二十小时》(长篇报告文学) 第五届刘苗虎 《追踪变脸人》(长篇科幻小说) 第五届肖 静 《爱情无颜色》(长篇小说) 第五届姜广平 《重塑生命》(长篇报告文学) 第五届陆 泰 《弇山夜话》(散文集) 第五届金曾豪 《蓝调江南》(儿童散文集) 第七届范小青 《城市表情》(长篇小说) 第七届范培松、金学智 《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 第七届王一梅 《米粒校园童话系列》(童话) 第七届朱文颖 《戴女士与蓝》(长篇小说) 第七届马升嘉 《想要的感觉》(儿童小说集) 第七届徐卓人 《真山真水园中城》(风物集) 第七届吕锦华 《无价的君子兰》(报告文学集) 第七届奚旭初 《落叶无声》(长篇小说) 第七届荆 歌 《我们的爱情》(长篇小说) 第七届钦志新 《太 湖 魂》(长篇小说) 第七届老 铁 《等待或者穿越》(诗歌集) 第七届

人的网站,报一天登录不上,客服打不通电话,留言都不行,手机是空号,截止报名了,然后能登录了!人不!!!

中国编辑学会年会征文比赛

三十年来,学会在历届理事会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密切配合国际经济形势和围绕我国对外经贸工作的中心任务,研究国际经济合作理论、政策、形势、任务和发展战略,进行学术与经验交流,多次开展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业务活动,已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论文评审会、学术年会、征文评奖活动等七十余次。坚持理论研究与国际经济合作实践相结合,对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在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创建“国际经济合作学科理论”,先后编撰发行了《国际经济合作原理教学参考资料》、《国际经济合作概论》、《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国际工程管理教学丛书》(共20册)、《跨进21世纪的国际经济合作》、《年会论文选编》以及一些专题文集共四十余部。特别是为加快实施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重点围绕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中心,对一些重大课题专题立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实施战略研究》、《“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战略研究》、《2012“走出去”战略学术论文集》等书。学会积极开展为会员单位、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部门的服务;协助会员单位策划经营战略方案,提供各项有关信息咨询服务;组织会员单位出国考察、国内调研、推动会员单位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联络等。三十年来,学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三十多期,培训国内外人员一千余名。包括有关WTO知识、税务改革培训班,受商务部委托举办援外优惠贷款业务培训班、非洲国家优惠贷款研讨班、发展中国家优惠贷款管理研修班,以及“走出去”业务与政策等各类培训班,为培养国内外高级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商务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学员们的普遍好评。同时,学会还积极开展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为会员单位、社会各界搭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如编辑出版了《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月刊和建立了学会网站等。定期和不定期出版各类刊物、资料、论文选编、地区和国别投资贸易环境,及时传播有关国际经济合作理论政策及最新国外经济合作信息、动态,为会员单位和广大企业开阔视野、制定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开拓国际市场等提供大量实用信息、最新研究成果和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受到有关单位的欢迎与好评。学会在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影响与作用日益扩大。

独立撰写并发表论文40余篇,分别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科技与出版》、《出版参考》、《教材周刊》、《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出版业界媒体上。部分论文收录在《中国当代管理科学成果荟萃》、《2008中国数字版权保护研究报告》、《中国编辑学会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中国编辑学会第14届年会论文集》和《北京文化发展研究》中。部分英文论文,收录在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分别由SPRINGER和AussinoAcademicPublishingHouse出版。

现在哪个刊物,哪级组织的获奖论文不是假的?全是假的!不过是行政部门耍流氓手段,不交钱给他,它不予承认而已!

一、主要著作:1.《文笔精华》(三卷本,第一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2.《文化的透视——汉字论衡》(自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3.《中华语海》(编委,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现代汉语》(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二、主要论文5.《数词表示概数的两种句式》(《汉语学习》,1987年,第2期),6.《扩展法与汉语成词的理论基础》(《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第2期;又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87年,第4期)7.《语境的范围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语言学通讯》,1989年,3、4期;又收入《语境研究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2年)8.《评〈中国句型文化〉——兼论近年来文化语言学的论争》(《北方论丛》,1990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12期转载,201-203页),又《吉版图书评论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9.《说“金、银”》(《读书》,1992,第12期),10.《中日异而趋同的汉字观》(《外国问题研究》,1993年,第3期)11.《二十世纪中国语法学著作的出版》(《中国出版》,1994年,第2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出版工作 图书评介》1994年第5期),12.《编辑加工中的语言处理技巧》(《中国出版》,1994年,第3期;收入《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语言拜物教及其使用的社会心理——禁忌语和隐语》(《语言散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14.《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异说》(《外国问题研究》,1995年,第1期),18.《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 》(《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3期;收入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95第8期),15.《<办刊的误区>的误区》(《中国出版》,1995年,第4期),16.《惯用语在文学类图书中的使用特点》(《大学出版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7.《寻找语言文化的感觉》(《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5期;收入《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8.《红花莫拒绿叶扶——就编辑加工有关问题同张中行先生商榷》(《中国新闻出版报》,1996年10月19日,第3版),19.《安他勒语句理解的三位一体学说》(《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2期)20.《建立组稿编辑制的理论思考》(《编辑之友》,1996年,第6期;收入《编辑工作的规范与创新——中国编辑学会第3届年会论文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又收入《中国编辑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1.《口语句式“W 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22.《完善图书评奖工作的几点思考》(《出版发行研究》,1998年,第3期),23.《跨世纪编辑人才的评价标准》(《出版研究》,1998年,第3期),24.《大船行得稳,小船亦灵活——集团化时代小社的资源配置》(《出版研究》,1998年,第4期),25.《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26.《编辑加工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编辑出版学专号),27.《开辟文史互证的新途径》(《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5期),《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大学出版》,1999年,第4期),29.《学者型编辑与编辑人才》(《出版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30.《说“加工”》(《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书海出版社,1999年)31.《大学出版社:未来发展的难点与对策》(《中国新闻出版报》,2000年3月15日,第3版)32.《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的创新模式》(《大学出版》,2000年,第2期),33.《建立策划编辑制的理论基础》(《出版策划: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4.连动式研究述评,《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编辑出版学专辑,2000年12月。 对美国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3期。(第二作者)36.《汉语中存在“‘名’修饰‘形’”结构》(《汉语学习》2002年,第2期),37.《名词的比喻意义与名词、非谓形容词的界限》(《汉语学报》第3期,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8.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学专号39.单音词指称与陈述转化的标记模式和类型——兼谈单音词的词汇地位,《汉语学习》2004年4期。40.也说“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辑出版学的学与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41.“都”字补议 出版工作中的知识资本与制度创新,《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现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44.“第二”的词汇化意义,《中国语文》 关于“VP的3”的第三种类型,《语法研究和探索(13)》,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46.现代汉语数范畴说略,《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当代语言学》 中小学教材中的语法、语篇问题与解决方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2期。普通话培训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编者)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现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大……的说略,《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2期。公理观念下的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2期(第一作者)。关于中学标点符号教学问题探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2期(第二作者)。向心结构理论与汉语句法结构系统,《21世纪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语法研究的新进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爱咋咋地”的构式特点,《汉语学习》“VP+的+(VP)”结构中的“的”及其渐变性,《理论与实践——出版人的思考与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大连教育杂志2021年征文比赛获奖

应该算,偶姨夫也读过研,有过这样的经历。

主要看你单位的要求。你可以投稿到天之信采编部问问

拉芳舍的征文比赛在大家都忘记以后终于公布结果了,我居然得了二等奖,据说还有1500元的奖金,很开心。很开心是因为我觉得,一自己水平有限,二不是美女,三没有和拉芳舍有什么亲戚朋友关系,这样居然也能得二等奖,除了我运气好,我想不出别的理由。大凡得奖是都要发表获奖感言的,获奖感言一般都是

由于我不知道你们单位情况及其你推销什么,所以只能告诉你大概顺序是这么:上来先感谢领导给与自己这个荣耀,感谢同事对于自己工作的支持,之后把自己的功劳归功于领导英明的指挥(不要说得太假),之后说一下自己曾经碰到的困难,由于自己怎么怎么坚持克服的,最后在找找自己的不足,坐下简单的检讨,结尾处可以畅想一下未来,之后鞠躬走人。就这么简单,总体发言3分钟左右就够了。太长没人爱听。呵呵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大赛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1]编辑本段经历生平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 叶圣陶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灾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就是登陆不上,官方电话不通,没办法!

1、打开网站: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2、点击右上角注册3、根据步骤要求,选择“身份"4、根据步骤要求,选择“组别"5、填写“手机号码”和“准考证号”码即可。扩展资料:参赛流程初赛:时间为当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三月。学校组织报名的参赛选手由学校根据参赛人数向组委会领取参赛用书和初赛试卷,初赛题目由命题专家拟定(详见初赛试卷),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赛,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下完成。学校可采取统一考试或教师指导的形式组织学生完成初赛并对初赛作品进行初评,按10%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进行分类,后将所有初赛试卷统一寄往组委会。组委会收到初赛试卷30个工作日内将初赛荣誉证书送到学生手中。学生个人参赛请登录大赛官方微信平台(cxzw18910690588)在线报名提交作文。初赛参赛学生需交30元/篇参赛费用(含参赛用书费,初赛试卷费,获奖证书工本费,教师评审费、邮寄费等)。复赛:初赛结束后,由组委会专家在初赛一等奖文章中评选出的优秀同学,即参加复赛选拔的同学,复赛名单将发至各校教务负责人或直接通知家长。参赛同学须自制准考证并在大赛官方微信平台(cxzw18910690588)注册、缴费,在规定的时间由家长带领到各省指定的地点现场考试。题目将由全国语文科学学习专业委员会、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专家亲自命题,由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费赛区组委会、《作文新视界》编辑部组织实施。评审专家按高考作文要求阅卷,评出10%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月30日前通过媒体公布获奖名单,凡获得复赛一等奖的同学将参加7月底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同时向各省内名校推荐。决赛:全国总决赛将于每年7月底在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举行。由分赛区选拔出获得复赛一等奖的优秀同学参加。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和隆重的颁奖典礼。参考资料: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_百度百科

人的网站,报一天登录不上,客服打不通电话,留言都不行,手机是空号,截止报名了,然后能登录了!人不!!!

  • 索引序列
  •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比赛
  • 中国编辑学会年会征文比赛
  • 大连教育杂志2021年征文比赛获奖
  • 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征文大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