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殷墟甲骨文论文目录

殷墟甲骨文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殷墟甲骨文论文目录

一 前言二 甲骨文的发现与殷墟地望的确定三 殷墟发掘七十年回顾 (1928~1998)(一)1928至1937年殷墟发掘的辉煌业绩(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殷墟考古四 殷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一)有关殷墟文化分期的主要见解(二)殷墟文化分期探讨(三)殷墓分期简述(四)殷墟各期的年代问题五 殷墟的范围与布局概况(一)由小到大,范围广阔(二)居址、手工业作坊和墓群星罗棋布六 殷代遗址述略(一)殷代宫殿宗庙遗址甲组基址乙组基址丙组基址新发现的凹字形大型基址(二)小屯村周边地段的殷代遗址小屯北地磨制玉石器的“工房”小屯西北地遗址小屯南地遗址小屯东南地遗址(三)花园庄遗址村南居址村东居址(四)殷代防御性大沟壕(五)小屯西地居址(六)王裕口的殷代石堤(七)刘家庄遗址(八)徐家桥遗址(九)大司空村遗址(一 ○)洹北花园庄遗址(一一)殷代铸铜遗址苗圃北地铸铜手工业作坊孝民屯铸铜手工业作坊(一二)殷代制骨作坊遗址大司空村制骨作坊北辛庄制骨作坊七 殷墓概要(一)侯家庄殷代_千陵区 王陵区大墓简述乇陵区大墓的年代序列与墓主探讨祭祀坑、陪葬墓和祭祀场地(二)殷代家族墓地 殷墟西区家族墓地梅园庄南地家族墓地郭家庄家族墓地刘家庄南地家族墓地戚家庄家族墓地梯家口家族墓地后冈家族墓地大司空村墓地三家庄殷墓零散殷墓(三)马车和车马坑车马坑的分布与内涵车子的结构与性质八 琳琅满目的殷代文物(附:动植物遗存)(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陶器日用陶容器其他陶制品白陶、硬陶和釉陶陶文与符号(二)形优纹美的青铜器 (附其他金属器)合金成分举例高水平的铸铜工艺青铜器的类别附:其他金属器(三)绚丽多彩的玉器色泽与质料琢玉工艺玉器的类别(四)用途广泛的石器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各种动物形象的石雕(五)别致的彩色石器 (或称宝石器)装饰品与艺术品其他类(六)各有特色的骨角牙器骨器角器牙器(七)蚌器海贝及其他(八)漆木器和皮革制品及其他(九)精细的纺织品九 殷代社会面面观(一)殷代社会经济概要农业畜牧业、田猎及其他发达的手工业 商业和交换(二)奴隶制社会的缩影殷墟墓葬群和祭祀坑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社会阶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奴隶社会情景(三)殷墟文化的对外影响和交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殷墟甲骨文论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个得去图书馆找考古报告

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二,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三,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四,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五,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论文查询

刘锷

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二,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三,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四,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五,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

这个得去图书馆找考古报告

殷墟甲骨文论文怎么写

关注这样,先提些问题,比如,甲骨文的由来,甲骨文的特点什么之类的,然后根据你提的问题查找资料,整理一下,写出答案,然后结论,就是根据你查找的资料分析,概括。例如:关于“甲骨文的由来和特点”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甲骨文的由来?甲骨文有什么特点?二、研究方法在网上查找资料。三、资料整理由来:相传商朝时期,人们非常迷信,帝王一般在做很多重大决定前要请巫师进行占卜。占卜完成后,巫师又会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都记录在甲骨上,从而逐渐形成了甲骨文。当时文字是记录在龟甲以及骨头上,这些文字就被称为甲骨文。特点: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四、研究分析甲骨文在商时期出现,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特色,结构稳定。自创,求采纳哦!谢谢大家

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二,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三,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四,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五,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商朝后期,盘庚即位后,迁都至“殷”,因此商朝也称“殷商”。楼上的解释相当奇怪。“躬”的本意是整个身体,“躳”是“躬”的俗字并不是本字。而且“殷”是个会意字,形象是人在起舞击乐,本意是“盛乐”。甲骨文中,尚未发现“殷”字,最早见于金文。“墟”字本字为“虚”,但此二字最早均见于篆书。附图:

甲骨文的发现最早时间,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发现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於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经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确定了它在研究历史资料上具有珍贵的价值后,就开始被介绍到了学术界。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瘁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问世的是刘鹗的「铁云藏龟」,时在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 ○二)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 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更有欧美传教人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於民国十七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应推董作宾先生。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到民国十六年丁卯(一八九九到一九二七),共为二十八,后期自民国十七年戊辰,到民国三十八年己丑(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九),共二十二。 甲骨文字风格衍变:甲骨文字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互用发展所造成,大体上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氏据殷代卜辞,把贞卜人群,分为五个时。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錝时代,以十干十二友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徵。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至为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艰作。此类大字常是强力的,雕的笔划很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都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书家有韦、永、宾。 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书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於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期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贞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此一期,武乙、文丁时代新兴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 贞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均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丕变,制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

甲骨文与殷商文化论文题目

商 ,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上,故名。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而此前的图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在河南省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复经、、、、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更是瘁尽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见于的《铁云藏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出版,续有的《契文举例》、的《商卜文字考》、《书契考释》、《待问编》。商承祚的《文字类纂》、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还有欧美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1928年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当推先生。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民国十六年(1927),共为二十八年,后期自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字大体上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文字风格衍变可以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据殷代卜辞,把占卜人群,分为五个时期。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溯时代,以十干十二支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征。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表作。此类大字是用大力刻凿而成的,粗壮,并填有(、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时代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有韦、永、宾。 第二期(、时代)书风较为谨饬。、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於颓靡,前期老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时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文丁时)的卜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这一时期新兴的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 占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工整,如,乍变,制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 图片 (大会拟13日讨论世)提问者评价谢了~不用写那么多~~辛苦了~~~!!!谢谢~~评论(6)|赞同53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9条回答2005-12-18 20:35iwishwrwh|二级对中华民族五年年文明的延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西方各个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直到在20世纪初发现才把中国的历史延续到3000年以前,最近的“”就是找回失落的中华的一个浩大的工程,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资料,现在还是属于悬而未决的。即使提出了一些理论也是比较牵强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提问者采纳]|评论(6)|赞同442010-11-01 20:1315215383628|五级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的世界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记载着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的甲骨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篇《》,详细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物资料可作印证。 本世纪初,在他搜集的甲骨中,发现了刻有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实了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小屯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上”的所在地。 此后,学者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中《》的可信性。是商朝第10代王于公元前1318年,把都城从奄(今山东附近)迁到殷(小屯村一带),从此历经至8代12王,在此建都达273年之久。这些研究成果,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的否定。  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占卜风之盛  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据学者胡厚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的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我国的文字达到基本。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刻划精湛,内容丰富,对中国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上的,汉的《》。甲骨文比《》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和发展,纠正《》的疏失,解决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的用笔、结字、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时,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从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掘和研究  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大体弄清了殷墟的范围和布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郊的殷墟,它以小屯村为中心,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带是殷王居住的宫殿区,发掘出宫殿基址数十座,最大的一座面积5000平方米。洹河北部是殷区,先后发掘出十几座大墓、一千多座小墓,以及大批祭祀坑。在宫殿附近发现了两座甲骨文档案库和铸铜、制玉、制骨、烧陶等作坊遗址。殷墟发掘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收获之丰,是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 为了纪念殷墟考古的伟大发现,1987年秋,安阳市在宫殿遗址区东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复原和再现了3000年前殷王宫和一些建筑的风貌。 1976年春,在宫殿区附近,小屯村北偏西100米处,发掘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好的墓。甲骨文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20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有一片甲骨卜辞上说,妇好在征战羌方时,统帅了1?3万人的庞大队伍,这是迄今已知商代对外用兵最多的一次。是殷墟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殷代,出土的很多器物上都刻有,是唯一能与甲骨文、历史文献相印证,从而能确定墓主身份、年代的商代。 对殷墟70年的考古,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甲骨文的三次重要的考证与发现: 第一次是1936年6月12日,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发掘出一个甲骨坑,保存着带字甲骨17096片,记录着商王武丁时期的许多活动,看来这是武丁王室的甲骨文档案库,这批甲骨片的出土,对考证武丁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有极宝贵的价值。发掘时坑中还发现埋有一个身体蜷曲、侧卧的尸骨,其身躯大部分压在甲骨上,专家认为可能是档案库的看守人。 第二次,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又发掘出甲骨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5041片。与这批甲骨同时出土的还有制品,这种甲骨与陶器共存的现象为甲骨文分期及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三次是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地发掘出一个仅2平方米的甲骨坑,但其叠压厚度却达8米,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记载内容丰富,而且问卜者都是武丁时期的王族成员和高级贵族。说明这个时期,占卜活动已不限于最高统治者国王,王室都可以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殷墟发掘,对中国考古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此之前的学者,只是在书斋中研究和铭文,从不去田野里考察和发掘。中国的田野考古,最早是1921年对河南仰韶村遗址的发掘,然后是 1927年开始在北京遗址的早期发掘。但当时对这两处的发掘,不是由我国学术部门独自承当的,而是由当时政府聘请外国学者主持,或由中外学术单位合作进行。真正由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的田野考古,是从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的首次发掘开始的。它对中国田野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老一代的考古工作者,绝大部分是在殷墟考古工地上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又基本上是由他们培训出来的。因此称殷墟是中国田野考古学的诞生地,确属。 甲骨文  关于商代与地理的研究  殷墟甲骨刻辞的发现亦为研究商代提供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数十年来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1945年在四川石印出版的《殷历谱》是以12年时间利用甲骨文等资料撰写的研究殷代与周祭祀谱的巨著。在本书第一卷中提出商人采用干支纪日,一直连续至今日而未间断;商人之月为月,有大之制(29日,大月30日),过14或16月后连置两大月;他认为当时采用阴阳合历之年,故有置之法,19年而7闰,并依其新旧派之分的见解,指出旧派(如武丁)年终置闰(设13月),新派(如)则为年中置闰。在第三卷他还讨论了卜辞所见日、,企图证明当时已有古四分术与正丑之制。《殷墟卜辞》进一步肯定了董氏的一些说法,同时作了修正,认为年终或年中置闰在一个时期(、)内曾并行。但陈氏批评董氏所提出的殷代历法为古四分术及正丑之说,认为“是完全错误的”。1981年出版的由天文史学家撰写的《中国天文学史》肯定了董、陈氏对阴阳合历与大的看法及董氏提出的干支纪日从殷代至今未间断的看法,并肯定了年终置闰,但否定了殷代有年中置闰的可能性[142]。 殷代以纪月,治甲骨文的学者如过去多认为是为首。上举《中国天文学史》与1984年瑜等发表的论文[143]均认为应是以新月出现为首。同样的看法,日本学者薮内清在1957年即已提出[144]。但1990年冯时发表《殷历月首研究》[145]一文仍认为殷人是以为月首,因为相对疏阔的朔还是可以通过观测取得。由此可见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今后还会继续下去。 有关商代地理的知识对于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文献中有关的记载寥寥可数,因此殷墟卜辞中出现的地名便格外引起学者的注意。开殷墟卜辞地理研究之先河者为,他在1914(或1915)年撰写了一篇很短的文章《殷墟卜辞中所名考》,从当时已能见到的200余地名中选了8个距今安阳较近而又见载于文献的地名,考释了其地望。此时还谈不上地名间系联。真正为卜辞地理研究创立了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科学的方法的学者是郭沫若。他在出版的《卜辞通纂》(日本文求堂)中以商王田猎卜辞为研究对象(此种卜辞多附记当日占卜地名,即田猎驻地),通过同版几条卜辞干支之日差计算地点间的距离,而后又通过异版同名联系其他地名,从而结合文献记载建立起地理区域构架。此后,虽有不少学者继续开拓商代地理研究领域,但采用的方法皆本自于郭氏的干支系联法。至80年代末,治商代地理成绩突出的有董作宾、、、岛邦男、松丸道雄与钟柏生[146]。董氏的成绩在于将黄组卜辞的征人方卜辞中经过地点系统地收集起来,按干支系联,借以考释其地望,并绘出。陈氏则较全面地讨论了商晚期诸种地理结构,如大邑商所在之地区与田猎区,勾画了卜辞地名网,并在伐人方路线上修正了董氏之说。李氏的将田猎区作了更细致的区域分划,更正了郭沫若将“衣逐”之“衣”释为地名的错误,指出“衣”当读为“殷”,训“同”或“合”。松丸道雄的著作则从理论上讨论了田猎地之间距离的推定方法,这是他超出其他诸家之处。钟柏生的论文集将卜辞地名作了分类,分为田游地理、农业地理、部族方国地理等。他详细评析了以前诸家研究的成绩与方法、观点上存在的问题,在田猎地名研究上虽仍主要采用干支系联法,但对辞例的条件作了较严格的规定[147]。 有关殷墟卜辞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是1994年出版的祥的《商代地理概论》[148],其特点首先是对地名作详细的文字考证,以求字识准确;其次是卜辞资料更为齐全,不仅利用了《甲骨文合集》,而且有《小屯南地甲骨》等新资料,是他书所未采用的;三是书中充分利用了最新的田野考古资料。 商代地理的研究虽然有较多成果,但由于卜辞资料本身的限制,对卜辞中出现的地名之地望的看法分歧仍比较大。其中最明显的如商王田猎卜辞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田猎区究竟在哪里,现在即有河南、、河南濮阳(及新乡以东、山东以西)三个地区三种看法。  编辑本段甲骨文受到的破坏  1、由于药铺老板拒收上面有刻画痕迹的龙骨,小屯村的农民就用小刀将上面的痕迹刮掉,以6文钱一斤的价格,将挖出的龙骨卖给药铺。于是许许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当作药吃进肚里,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 2、甲骨文发现后,家、古董商人、外国人开始大量搜购。这些非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据统计,从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十万片以上。  编辑本段更早的甲骨文  1985年夏,陕西考古研究所考古队西安市西南20多公里的镇一带,发掘出西周名都的大型遗址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时期的部落居住遗址,并且在这个遗址上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甲骨。据此,和学家认为它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甲骨文,这批甲骨文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4500~5000之前,比过去认定的商代甲骨文要早1200~1700年。  编辑本段相关资源  说文解字话甲骨网站  《》,徐中舒,ISBN:7806822321,四川辞书出版社 《新编》,隆,ISBN:780173355X,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甲骨文画帖字典》,池,ISBN:7533016947,山东美术出版社 《甲骨文编》(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四号)编辑,ISBN:7-101-00523-3/H·43,出版 甲骨文站  甲骨文的收藏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共藏有35651片。多系名家捐赠和从私人、市肆收购而来。其中以刘体智先生的庋藏数量最多,装在150个盒内,共28000余片。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还曾著录于《殷墟书契》、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郭沫若《殷契粹编》、郭若愚《殷契拾掇》中。 藏甲骨也很丰富,除正在传拓中的《馆藏甲骨集拓》外,还有《善斋书契丛编甲骨》十八册四函,共28000余张。在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还收录有该馆所藏甲骨十余种之多。  编辑本段辨伪  甲骨文的作 刻在上的甲骨文  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来刻字(因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牧师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于起开始搜集甲骨文,结果初次所购之大骨版,全系新鲜仿制,收藏不久,即腐烂发臭。 第二,若能目验实物,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因切口新,作伪者常用粘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 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东拼西凑,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又叫叙辞,写占卜日期,以干支表示,同时又写占卜者名,通常是商王的)、问辞(又叫命辞,是要问的事)、占辞(商王看了卜兆以后所下的是非结论)、验辞(占卜后结果的应验情况)这样四部分组成,不过许多卜辞都不完整,一般只具有其中的几部分。 第四,看刻辞格式。在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部分的,由外向里读,确切地说,刻于左甲边的文字,从左向右读,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由左向左读,在右侧的,由右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到帝辛12位商王计270余年,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8位商王。在这段时期内,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有些在写法上也有不同,可以从甲骨学(如高明《古文字类编》1980年版)上查对。 第六,看贞人(卜人)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不少对此有研究,且列表对照,一目了然(如《殷墟卜辞》)。 总的说,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倍加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668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 三条卜辞系真迹,而下半部字虽大而清晰,于文义却不通,系伪刻。作伪者有的本是刻字出身,便被古董商相中,专干伪刻卜辞。如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中提到的蓝宝光,便能仿刻完整的真片,其工细程度几可乱真。幸而此人不懂文例文法,否则在甲骨上大肆“创作”,会给今日的辨伪工作平添许多麻烦。 除商代卜辞外,1954年起又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的不少,时距殷墟卜辞的发现已半个世纪,作伪之风无存,当然也就谈不上辨伪了。  编辑本段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  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大型(Oracle)公司,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滩,现任行政总裁为公司创办人·森(Lawrence J Ellison)。 甲骨文1977年由3人合资,最初一年赚不够百万美金,在10年间迅速冒起,2004年640亿美元。 约在2000年前后,微软的数据库产品,只集中在中小企市场,但微软推出MS SQL 7数据库后,技术上突破,抢占高档软件市场。IBM亦以DB2数据库,抢攻市场,令甲骨临庞大挑战。 在制定反击策略时,甲骨文以所谓“餐”作为反击。过去甲骨文的数据库只是一个平台,平台上的应用多由其他公司开发,但自2000年底起,该公司自行推出一套叫“电子商务套餐”(e-business suite)的软件,内有、销售系统,全都是植根在数据库上的程序。不过这仍未挽回甲骨文的颓势,IDC的调查指,在这2000至02年,微软业务增长46%,IBM增长41%,但Oracle却下跌10%。 在数据库市场上,竞争尚不止于此。除了有数据库对手外,甲骨文踏入应用软件时,亦要面对应用界

甲骨文最初的应用是卜筮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索引序列
  • 殷墟甲骨文论文目录
  • 殷墟甲骨文论文
  • 殷墟甲骨文论文查询
  • 殷墟甲骨文论文怎么写
  • 甲骨文与殷商文化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