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发布时间: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A 许光达(1908~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1925年 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曾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41年 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 2军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1949年1月,任军长,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要求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重视干部的培养和对知识分子的使用。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 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著有《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1939)、《论新战术》(1940),《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任主要领导 司令员 许光达(06-06) 陈 宏(06-11) 黄新廷(05-09) 政治委员 向仲华(02-05) 黄志勇(08-12) 姚国民(05-09) 莫文骅(07-09) 钟汉华(12-12)

在战斗时,坦克兵可配属步兵战斗,也可在其他兵种配合下独立战斗。装甲兵是陆军中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是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装甲兵具有猛烈的火力、广泛的机动力和良好的防护力,可以减轻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袭击的损害,并能迅速利用常规火力突击和核突击的效果,实施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在短时间之内歼击敌人。在合同作战中,可在其他军种、兵种协同下或独立遂行作战任务,也可配属步兵作战。其基本任务是:(1)以猛烈的突击消灭敌人,夺占重要地区或目标。(2)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扩张战果。(3)追歼退却之敌。(4)歼灭敌空降兵或配合我空降兵战斗。(5)以反冲击、伏击消灭进攻之敌。(6)巩固扩大登陆场,发展登陆成果。(7)担任仓促防御,阻止敌人发展进攻,封闭敌突破口等。扩展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兵种之一。其领导机构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兵团机关为基础,于1950年9月1日在北京建立的。参见“装甲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自1945年12月成立第一支坦克部队,1950年9月成立装甲兵领导机关以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由初创时单一的坦克兵发展为以坦克兵为主体、包括炮兵、机械化步兵、导弹兵、防空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工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具有强大突击力和战斗力的高技术兵种。装甲兵在编成上,通常以坦克部队、机械化步兵部队为主体,同时配置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保障部队(分队)。按照隶属关系的不同装甲兵一般可分为编入统帅部和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和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独立装甲兵部队的编制有坦克(装甲)集团军、师、旅、团等;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编有军属坦克旅、师属坦克团、旅(团)属坦克营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装甲兵

装甲兵是陆军中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又称坦克兵。一般包括编入统帅部和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 。独立装甲兵部队编为坦克(装甲)集团军、师、旅 、团等;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编有军属坦克旅 、师属坦克团、旅(团)属坦克营等。在编成上,以坦克部队、装甲步兵部队为主体,还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保障部队、分队。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

个人事迹先写自己的简介,再写自己曾在什么职位担任什么

个人的主要事迹的话我觉得可以把你的嗯医生取得的成就可以写一下如果你上学的时候就学的成绩你工作的时候取得的主要什么成绩都是可以

617厂即内蒙古一机集团,在包头市。99式坦克就是这里生产的

长子李祖平和长媳程敦彦、次子李祖宁和媳妇葛君、次女李幼兰(又名李又兰)和女婿张爱萍、三女李采芝(又名李锦)和女婿邱祖坤、四女李采荷(又名李艺)和女婿林晖。 李善祥的5个子女、2个媳妇、3个女婿共10人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又(幼)兰,我国著名实业家李善祥次女,副军级离休干部。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夫人。 四女儿,李艺(1926年—1994年),原名李采荷,又名黎艺。1942年6月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1944年1月被批准入党,随后被捕进入集中营,1948年10月重新入党。曾在浙东三北地区三五支队、华中军区及华东野战军等部队担任过电台缮写员、文化教员及图书管理员。1949年至1953年,先后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南京市军管会文艺处、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和总政青年部等单位从事编辑工作。1956年调入中央广播事业局,历任编辑、干部科副科长、中唱公司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长等职。1983年离休时为司局级干部。 丈夫林晖,原名林圣纬,1922年12月7日出生。1937年8月参加小港抗日救亡宣传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皖南、苏南、苏中、浙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和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与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青年科科长,总政治部青年部科长、处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离休后享受副军级待遇。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名枪》、《轻兵器》、《特种兵》、《世界军事》、《兵器》、《兵器知识》、《坦克》、《军事科技》、《舰载武器》、《枪手》、《军事特刊》、《世界名枪》这是我每月都买的,不知楼主能不能买得起

回答 你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业绩 提问 主要是工作业绩,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熟悉各项技术操作,疫情发生后参加疫情控制工作,参加郫都区采核酸检测工作,2021年注射疫苗接种工作至今然后就是其他急诊科基本工作 谢谢 回答 对,这些都挺好的 一定要写上 我的意思是,你按照上面的格式自己写,毕竟很多内容自己清楚 提问 不知道怎么写更多更好 回答 不用写那么多,其实这种东西就是存个档而已 提问 好的 更多9条 

还有舰船知识

个人的主要事迹的话我觉得可以把你的嗯医生取得的成就可以写一下如果你上学的时候就学的成绩你工作的时候取得的主要什么成绩都是可以

人民装甲兵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个人的主要事迹的话我觉得可以把你的嗯医生取得的成就可以写一下如果你上学的时候就学的成绩你工作的时候取得的主要什么成绩都是可以

是以坦克和其它装甲战斗车辆为基本装备的兵种,包括坦克和装甲步兵等部队。

还有舰船知识

周建华(1928—1992),男,汉族,1928年11月出生于荣成市斥山镇沟姜家村。1945年1月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周建华任山东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队员、独立第二团连文化干事。胶东军区第五师连副政治指导员。他参加过莱芜、青岛、漳州、厦门、金门等战役战斗。1946年莱芜战役中,部队徒步穿越解放区、游击区、敌占区,历时40多天,行程千余公里,历经多次战斗,歼灭了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周建华于行军和作战过程中,表现勇敢顽强,荣立三等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建华任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连指导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部报社记者,战车独立第五团政治处宣传股副股长,《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部助理员、副科长、副部长,军委装甲兵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北京第二医学院军代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1950年,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2军进军福建,参加了南屏地区大规模的剿匪战役。因南屏地区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反动宣传教育,人民群众不明白我党的政策,听说共产党的部队打过来了,有的外逃,有的内藏,有的视解放军为敌。群众基础差,语言又不通,在这非常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周建华耐着性子千方百计地接见群众,沟通思想,了解情况,把握政策,以高昂的斗志和充沛精力投入工作,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撰写了大量文章,为宣传我们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鼓舞指战员斗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战部队仅用一年时间,就把盘据在南屏的数万名顽匪全部剿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和平年代,他主要从事部队的政治、文化、教育工作,又立新功。60年代初期成功地创作了《英雄坦克手》电影剧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全国上映获好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派遣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在“极左”的逆境中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了党的利益,保护了大批党的干部,多次制止了群众组织之间即将发生的恶性冲突。他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称为“文革”中极其罕见的行为。他离职休养后潜心文化学习和创作,60岁高龄通过军委总参谋部大专函授考试,获合格证书。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过散文、诗歌、小品文章,与著名作家王愿坚共同创作了若干反映部队生活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赞誉。周建华1988年离职休养。1992年11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电子版

长子李祖平和长媳程敦彦、次子李祖宁和媳妇葛君、次女李幼兰(又名李又兰)和女婿张爱萍、三女李采芝(又名李锦)和女婿邱祖坤、四女李采荷(又名李艺)和女婿林晖。 李善祥的5个子女、2个媳妇、3个女婿共10人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又(幼)兰,我国著名实业家李善祥次女,副军级离休干部。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夫人。 四女儿,李艺(1926年—1994年),原名李采荷,又名黎艺。1942年6月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1944年1月被批准入党,随后被捕进入集中营,1948年10月重新入党。曾在浙东三北地区三五支队、华中军区及华东野战军等部队担任过电台缮写员、文化教员及图书管理员。1949年至1953年,先后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南京市军管会文艺处、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和总政青年部等单位从事编辑工作。1956年调入中央广播事业局,历任编辑、干部科副科长、中唱公司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长等职。1983年离休时为司局级干部。 丈夫林晖,原名林圣纬,1922年12月7日出生。1937年8月参加小港抗日救亡宣传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皖南、苏南、苏中、浙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和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与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青年科科长,总政治部青年部科长、处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离休后享受副军级待遇。

个人的主要事迹的话我觉得可以把你的嗯医生取得的成就可以写一下如果你上学的时候就学的成绩你工作的时候取得的主要什么成绩都是可以

彭达彰(1908—1987) 崖头镇沽泊姚家村人。1937年1月入伍,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中央政治研究室学习和工作。抗战胜利后,投入到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之中。全国解放后,历任东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东北林业总局领导小组副组长和党委副书记、中央办公厅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中央直属机关临时党委书记兼临时纪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等职。1987年病故。 王程明(1926—1988) 崖西镇西藏村人。1944年l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6月入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战士、通讯班长、文化教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建国后历任青年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第四十三军副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革委会主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7月病逝。 张从周(1917—1988) 寻山镇寻山所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参加组织胶东著名“一一.四”革命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山东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从195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科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计量科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地质部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枝术科学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2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启良(1923—1989) 崂山镇崂山屯村人。1942年9月入伍,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荣成县独立营战士,东海军分区教导营班长、排长,胶东军区警备四旅和六师司令部参谋,华东九纵二十六师七十七团连长,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九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二三九团副参谋长,二十七军八十师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八十师炮兵三十六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军务处处长,守备六十四团团长,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师长、政委,浙江省温州军分区政委,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温州市委书记、浙江省第五届政协常委等职。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抗美援朝等战役。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89年4月病逝。 王骏超(1915—1989) 成山卫镇三村人。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他参加了党领导的“青年剧团”(后改名为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他是该团的负责人之一。1937年11月,在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任组长。1940—1947年,先后任东海中学校长、胶东中等教材编委会负责人、胶东教育工作队队长、烟台第一中学校长、烟台联合中学校长等职。1947—1958年,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编辑组长、秘书处副处长、行政处处长、办公室副主任、部机关党委副书记。1958—1966年,先后任吉林省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党委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吉林省科委副主任、党委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1978年,任辽宁省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红旗》杂志社科教研究评论部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1989年12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车吉林(1922—1990) 荫子镇西板石村人。1940年2月入伍,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作战参谋、团参谋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二十七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八十师二三九团团长,八十师副师长、参谋长,二十七军炮兵副司令员,西藏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江苏省徐州、南通、淮阴、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周村、潍县、济南、淮海、上海和抗美援朝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斗,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病逝。 吕景林(1905—1990) 崖头镇吕家村人。1940年8月参加工作,194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荣成县政府教育科科员,伟德山区副区长、区长,副县长,文登专署建设科科长、副专员、地委委员,山东省济南水利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山东省水利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山东省水利厅农田水利局局长,山东省泰安水利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山东省水利学校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山东省水利厅顾问等职。1982年12月离职休养。1990年因病在泰安市中心医院逝世。 林玉兰(1932—1990) 女,崖西镇前高家庄村人。1947年6月入伍,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野战军前卫第六总院文工队队员、前卫政治部文工团团员,华东野战军第四野战医院和第四兵团后勤部卫生部文化教员,解放军第六兵团卫生部政治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干事,华东训练团政治处书记。1962年10月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工作,历任拉美部编辑、党支部书记和政治处副主任。1980年任中央广播事业局纪律检查办公室主任、广播电视部机关纪委副书记。1985年10月任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法规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法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直属一分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主任编辑等职。1990年2月22日病逝。 宋惠(1919—1990) 黄山镇庵里村人。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区委组织、宣传委员。1938年2月至1939年4月,历任中共文登、荣成、威海边区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中共东海特委、地委组织部长。1941年4月在十八集团军战地服务团、中共山东分局巡视团做党的工作。1945年7月,任中共威海市委书记、威海警备区政治委员,后又任第四野战军中原支队二大队党委书记兼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中共湖南湘潭地委书记、湘潭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南局农村办公室主任。1956年9月,任石油工业部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办公厅顾问、石油部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等职。1990年9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刘崇申(1922—1991) 成山卫镇北盐滩村人。1945年1月入伍,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华东九纵二十六师七十六团二连战士,华东九纵二十六师七十六团八连排长、连指导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十师二三八团三营营长,八十师战车团副参谋长,八十师二三九团团长。1964年5月任二十七军八十师副师长、师长。1978年5月任二十七军副军长。1981年1月离休。1991年5月病故。 周建华(1928—1992) 斥山镇沟姜家村人。1945年1月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二团文化干事,胶东军区第五师连副指导员,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连指导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部报社记者,战车五团宣教股副股长,《人民装甲兵》杂志编辑,军委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部助理员、副科长、副部长,军委装甲兵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北京第二医学院军代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组长等职。参加过莱芜、青岛、漳州、厦门、金门等战役,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勋章。1992年病逝。 王明光(1917—1992) 荫子镇后荫子夼村人。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伍。入伍后历任荣成县第五区中队战士,三区中心站站长,荣成县公安局侦察员、代理执行股长,海阳县公安局审讯干事、秘书、股长、副局长,威海市公安局副科长,北海行暑公安局副局长,华东公安部侦察处副处长,华东公安边防保卫局副局长,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侦察处处长,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保卫处处长,第九一六仓库政委,后勤部第十四分部副政委,第十六分部政委等职。1977年按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1992年8月病逝。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看,效果不错!

  • 索引序列
  •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
  •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 人民装甲兵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 人民装甲兵杂志在线阅读电子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