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

发布时间: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

这个不是,核心期刊期刊上会有标志,没有说明的一般都不是核心期刊。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档次还不太够

2012年以来,学报(哲社版)设置专栏“拉美研究”,连续发表我校拉美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投往我校学报刊出。系列成果不仅大多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也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机构的视野。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校学报的整体质量进行评审后,将《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列为核心期刊增补名录。

西南科技大学核心期刊目录

2012年以来,学报(哲社版)设置专栏“拉美研究”,连续发表我校拉美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投往我校学报刊出。系列成果不仅大多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也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机构的视野。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校学报的整体质量进行评审后,将《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列为核心期刊增补名录。

这个不是,核心期刊期刊上会有标志,没有说明的一般都不是核心期刊。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档次还不太够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分级目录

同档次学校,看专业,你喜欢什么专业,并且该专业在这所学校更强,那么就去该校成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地质类、土木类、环境工程类、建筑累、机械、通信、核能相关专业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类、计算机、控制、矿产普查与勘探、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英语语言文学、植物学西华大学:机械、自动化、材料加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企业管理所以你自己看吧,综合实力方面,当然是成都理工更好一丁点。

看来前面那个哥们对西南科大有很大偏见。西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高校,现在学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和西南石油大学共建的,西南科大的材料学类专业,在四川仅次于川大。成都理工和西南科大,两个学校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看自己想学什么专业了。成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地质类、土木类、环境工程类。西南科技大学优势学科:材料类、机械类、计算机、控制类。

本来不想来回答的,因为这样的为题实在太多,不过还是说几句。两个学校办学性质办学结构都差不多,都是省属重点理工科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要是综合起来看,成都理工大学稍好点。但是在普通本科院校里来说,两者差别不大,至少不是天壤之别。成都理工大学自56年建校以来就是本科院校,60年招收研究生,84年招收博士生,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高校改制合并之前为国土资源部部属重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有点坎坷,从建校后的中专,到九十年代的合并了几个不知名的中专院校后更名为西南工学院,直到2000年博得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异常华丽名字西南科技大学,然后绵阳市大力扶持,发展至今,也可谓是发展迅速了。从学科上来说,成都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保持的优势科目有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石油地质、土木工程(偏向于岩土方向)、地球化学等等,不过这些专业工作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基本只适合男生就读,多属于国家稀缺专业,高待遇的稳定工作几乎不愁。相比之下,西南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并不突出,从以前的四川建材中专的材料专业较好。近两年西南科技大学和国防科工委合作的专业到底如何尚不清楚。总体来说,在研教水平、研究生培养、社会声誉和地理位置上来说,成都理工大学要好于西南科技大学,但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在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和学校周边生态环境上,西南科技大学明显优于成都理工大学。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成都理工大学近几年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停滞不前,而西南科技大学可以说是发展迅速。这方面希望今年成都理工大学换届后会迎来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再具体到你这个22分来说,你要是想考重点大学,选个好学校就成功了一半,毕竟重点本科院校(特别是著名重点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而专业上了大学也可以考虑。 需要提醒一下,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均不是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如果是想考个好专业而不在乎是不是重点大学的话,那就好办了。也不必局限于这个两个学校,但是两者之间的话我个人认为成都理工大学好点,当然,是建立在你想从事地学或者石油相关的行业的话。 而关于选专业的话,你今年也来不及报了,慢慢再考虑吧。

成都理工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好于西南科技大学(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有博士点),西南科技大学好于西华大学(没有博士点)四川省高校分级:985高校: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直属211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省属国家一流学科高校: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省级双一流博士点高校: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省级双一流高校: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其它省属重点高校(小211):四川轻化工大学、川北医学院和成都大学(近年进步很快,先放在这一档)硕士点高校:绵阳师范学院和成都医学院其它一般本科高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警察学院等特殊行业高校不做分级。首先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直接决定学校的层次,也是双一流评定的重要指标,与本科生同样息息相关!纵观全国,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本科录取超一本线10分~20分的学生占48%,21~100分的学生占8%,101分以上的学生占2%。成都理工大学的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地质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大学,地球科学1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西南科技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的大学,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材料与环境学科群和信息与控制学科群),工程学、材料学和化学3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西华大学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成都理工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环境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西南科技大学拥有1个独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能源材料)、1个国家级军民融合类的协同创新中心(核废物与环境安全)、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共建)、1个国家遥感中心分部(绵阳分部)、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西华大学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及动力机械)等科研平台。成都理工大学拥有7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西南科技大学拥有4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学)。西南科技大学的本科生的保研率(不包含国防科工局定向保研补偿计划6个和研究生支教团保研计划11个)为48%(2019年全校对外非定向保研指标共有324人,2020届全校本科毕业生共有7225人,在四川省非985、211大学中位居第一,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华大学均没有4%)。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华大学在成都,西南科技大学在绵阳,三所大学的就业都是全球范围的,没有局限在一个地方。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分类

一、社会和产业背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研究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探测、存储与处理的科学,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高技术。光子具有1000倍的电子的信息承载能力,高出两个数量级的传输速率,可实现三维信息存取,并行信息处理,以及最大的能量和功率密度等突出优点,因此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量载体的优越性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的共识,光电子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技术中应用,促进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专家认为2010年将形成5000亿美元的产业的规模,光电子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还引起光学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促进相应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二、行业背景目前,全国设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5所,在校学生3~4万人。本专业设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本专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本专业的规模在稳中有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是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经济的稳步发展相适应的。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面、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合格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既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过程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过程;它既受到学校氛围的熏陶更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既要有“教方”教改的进步,更要有“学方”学习的自觉。这些决定教育质量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职业背景由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光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四大知识板块。该专业对学生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要求很高。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常常觉得“很赚”,一是学的东西很多,二是因为动手的乐趣多。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电子学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信息,设计光电子信息系统等,都是它的使命。因此,这就决定了该专业拥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个鲜明的特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的是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该专业人才在电子、光子、信息、计算机四大领域大受欢迎。毕业生就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电子方面,可以做电路设计工程师,有线无线都能上手;在光子方面,可以承担光显示技术工程师;在信息方面,可以做电信工程师;在计算机方面,搞软硬件开发都在行。四、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目前,市场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短缺。具最近数据显示,每年毕业学生不到2万,而社会需求达2-3万,尤其是在中国光谷、光学基地等大量需求该类人才。但是应该注意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发展变化较快,不同产品在不同时期受市场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另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不同单位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这一点来看,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层次结构之间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今后5年内本专业的本科招生应该基本维持现有规模,适当增加研究生和大专层次的招生规模。韩国、美国、西欧、日本、台湾、香港地区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我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我国光谷全国分布也必然带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因此,今后5年我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我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该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五、学科专业适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随着“光电信息产业是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一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认同,国家发展光电技术和产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不断出台,国内重点建立了多个“光谷”中心,各种光电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光通信、计算机外围光电器件、计算机内外部互连、传感智能化、民用航天等一大批光电信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相继出现,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建设我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对于适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期待。光信息技术满足国防重大需求,在远程战略侦察,精确制导,战场侦察、夜视观瞄、光电稳像、定向定位,航空航天、光信息处理、传输与显示等武器装备中大量采用了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因此,近年来国防装备技术特别是创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多层次创新人才。六、我校近四届主要就业情况1、有在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连通(成都居多)、天津德力、浙江天煌等大型单位工作的。2、分布在沿海、中部(武汉)、成都居多。3、从事于光学仪器技术改进、销售、技术培训、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4、年薪从3~12万,根据工作表现、岗位性质、工作时间和突出成绩等确定。5、每年我校该专业一次就业率达50%(主要制工作),最终达96%以上。6、每年均有考上研究生主要分布在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院所。

我认为如果你不在西南交大学术期刊分级目录的话,你需要再继续努力,发表一篇分级目录的文章。据说学硕毕业必须发表一篇分级目录的文章才能够毕业,而且,对于学校的评优评先,大多都只看分级目录以及不在分级目录上的sci。知识扩展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援藏计划培养单位,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成员。学校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此后屡迁校址,数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学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尤以土木、矿冶两学科独树一帜。1952年经院系调整,更名唐山铁道学院,专事轨道交通人才培养。1964年学校内迁峨眉,1972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成都。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4][5][6]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犀浦、九里、峨眉三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以及研究生院、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4][7]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查询

  • 索引序列
  •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
  • 西南科技大学核心期刊目录
  •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分级目录
  •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分类
  • 西南科技大学期刊目录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