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金融营销环境分析论文

金融营销环境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金融营销环境分析论文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因素是较大的主体和社会力量的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发生。主要包括:首先,人口,环境1,人口增长率:市场规模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民族结构。3,人口和范围的地理分布二,经济环境1,直接影响经济和环境因素:收入,储蓄和信贷的营销活动。2,间接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的营销活动:(1)(2)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3)区域和行业发展现状(4)城市化程度三,自然环境1,某些自然资源短缺能源成本上升3。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4。管理的自然资源和干预越来越四,技术环境主要趋势:1,全球化的市场营销活动2,大规模的营销信息的实时处理3,管理活动的成效,以改善4,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5,创造更多的财富机会第五,政治和法律1,立法2,公益组织的发展3议会政权第六,社会和文化1,教育情况2,宗教3个值4消费习俗5,审美观念6,海关第一次公开提出了金融营销的概念,由此揭开了金融营销理论应用的序幕。之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金融营销的内容也日益丰富[1]。在激烈的现代金融竞争中,金融营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开展集约化经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可以说,金融营销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金融营销》力求在介绍传统的金融营销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国际上金融营销活动的最新发展与管理经验,系统地阐述金融营销的内容、策略、方法及管理,并结合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实现金融营销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全球资金一体化、通讯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业的开放,必然使传统的金融营销受到巨大冲击。金融主体间的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不仅表现为金融企业在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手段等方面的竞争,而且还表现在创新金融工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服务等深层次上的竞争,如何创新我国金融营销观念,进行金融新产品开发、组合,实施各种营销策略创新,是金融企业在入世后获得良好发展空间的需要。本文拟就金融营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金融营销的发展和特点 1、金融营销的发展历程 1.金融营销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1958年在全美银行联合会议上,第一次提到市场营销在银行的运用。在英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才有少数几家银行意识到营销研究对其未来发展及当前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将营销思想引入到金融领域中来。此时金融营销还处于萌芽阶段。整个60年代,市场营销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非常缓慢,尽管一些银行开始采用广告等营销手段,但它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营销在整个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2.金融营销发展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金融企业开始意识到它们所经营的业务本质上是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金融方面的需求,营销创新成为这一时期金融营销发展的主流。这一时期西方金融营销的特点是从简单的采用营销方法到广泛运用营销思想的转变,市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是金融企业研究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整个经济活动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一种组织功能,市场营销无疑已经确立了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地位。而市场营销作为一种经营哲学所发挥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3.金融营销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金融营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金融营销研究的重点开始由银行转向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营销研究的核心由战略转向关系。国际营销和网络营销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营销创新出现新的高潮;金融企业更加强调面对面的服务;由于白领阶层和新生代收入的增加,开始重新重视零售银行业务。与此同时,其金融营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必须解决好下列问题: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和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开展金融业间的战略合作;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提供超值服务;如何开展内部营销;如何面对金融全球化以及对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2、金融营销的主要特点 1、从金融营销的主体——金融机构的地位看,金融企业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不仅要在资金筹集活动中针对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又要在资金运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满足资金需求者要求的同时,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其作为交易中介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中介服务。 2、从金融营销的客体——金融服务的消费者看,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发育日趋成熟,全方位、多功能、多渠道的资金融通、交易结算便成为可能,也使参与金融活动的金融消费者数量日益增多,构成日趋复杂,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从金融营销的目的和要求看,实现收益最大化便成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目的,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各种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由于金融服务的提供和服务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二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不可分离性,这种金融服务提供与消费的同步性,要求金融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提供规范的服务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 4、从金融营销的标的——各种金融产品来看,它是金融活动中与资金融通的具体形式相联系的载体,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工具,也是金融管理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的对象,同时又是金融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存在形式上的无形性。它不采取任何具体的物质形式来展示,而通常是采取帐簿登记、契约文书等形式,人们购买某项金融产品,并不一定非要持有具体的金融资产,而只需保存代表该资产的某种凭证即可。 (2)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可替代性。金融产品与一般实物产品不同,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重合的,它是一种价值尺度的表现。这种产品本质的一致性赋予了不同金融产品间的可替换性和极易被其他金融企业所仿效,从而加大了竞争的难度。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金融产品在形式上因其期限、流动性、承担的风险、发行者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筹资者可利用不同金融产品的这些差异,吸引不同的金融投资者;投资者也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向选择,实现自己参与金融活动的目的。 5、从金融营销的实现方式看,在金融企业中,员工成为营销活动的主体,员工的状况直接决定着顾客的满足程度,因此,金融企业在做好企业与顾客的外部营销的同时,必须把一线员工作为内部“顾客”,对一线员工做好内部营销,包括工作设计、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相互沟通及激励等。成功的内部营销是成功的外部营销的前提。 (1)科学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加强对客户市场的研究,根据需求同质的特点,将企业和公众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向选定的目标客户群体提供独特的金融产品、服务和营销组合,在维持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不断延伸和拓展新的市场。 (2)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既与技术创新有关,也与金融市场体制创新有关,它主要是通过采纳和运用改变金融市场结构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实现。金融企业应当在市场细分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适时地创新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需要。二、金融营销的现状和对策 1、金融营销的现状 1.市场营销观念陈旧。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大多数银行的经营观念还是停留在金融产品的推销阶段,尤其是一些主管贷款的银行高级职员,依然是一副居高临下地对待有求于他的客户,这种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导向,显然不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要求。 2.市场营销认识不全面。有些在经营策略上虽也借用了营销的概念和手法,但往往又把推销当营销,只有在推销自己企业产品时才零星地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策略,各项宣传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未能将银行产品和银行经营理念等形象宣传结合起来,更缺乏整体营销。有些银行在营销中虽新招频出,但所采取的营销组合策略常与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相冲突,在业务活动中违规操作不断出现。 3.市场营销缺乏战略目标。营销策略出现盲目性和随机性主要表现为:(1)普遍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2)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尚未与营销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联系起来而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在营销策略上,业务的拓展以公关、促销为基本方式,没有形成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的科学组合。(4)虽在渠道设计上利用了高新技术,但分销渠道的扩展策略仍以增设营业网点为主要方法,难以形成高效的营销渠道。 4.缺乏营销专业人员。员工知识结构基本是金融专业,很少有营销专业人员进入企业,企业的招聘和培训也大多注重金融专业。专门负责金融产品市场推广的职员也多是从其他部门调来做简单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目前在人员的专业构成中,精通市场营销理论,谙熟市场营销策略、策划和实施的专业人员凤毛麟角。 5.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单一,尚未形成市场化操作,使银行的价格策略和价格组合大打折扣。产权关系模糊,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进行金融营销的内在驱动力。国有金融机构过多地承担了宏观调控职能,在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时,难免把政策因素作为最终制定和选择营销策略的重要参数。商业银行较普遍地存在高比例的不良资产。 二、金融营销的方法和策略 1、整合营销策略。金融营销观念应是整合营销观念的思想,发挥营销职能的各个部门应统一指挥,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协调行动,以取得综合经济效益。为此,金融企业一要树立“大市场”观念,即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树立起全方位、全时点服务。从传统的同质化、大规模营销观念转变为个性化的营销理念。 2、新产品开发策略。金融新产品开发要找准“利基点”,以满足客户利益为倾向,设法多增加产品功能。具体可采取仿效法、组合法和创新法等不同方法。在这方面也可借鉴国外银行成功经验。为满足客户的新的需求和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应注重产品的组合开发以及服务的更新。 3、促销策略。入世以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金融企业在促销策略运用上一方面应加大投入,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则应把各种好的促销手段,把这一系列促销手段加以有机组合、统一策划、统一组织,以便收到良好的整体效果。促销的主要策略有一是广告促销、二是营销促进,国内外金融业常用的促销工具有有奖销售、赠品、配套优惠、免费服务、关系行销、联合促销等等。三是人员推销。四是公共宣传与公共关系。 4、产品期限策略。在做好产品策略的时候,更要运用好金融产品期限策略,依据金融产品从入市到终市的时间长短来制定相关促销策略。一是根据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来确定金融产品的营销策略。金融市场发达地区,可适当推销多一些营销期限较长的金融产品;二是灵活地对金融产品期限进行适时调节。利用一些附加条件调节营销期限,分散货币支付负担,调整企业负债结构,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获得信誉上的提升。 5、知识营销策略。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下,金融企业要努力开发出知识含量高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并积极引导客户进行使用。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必须采取知识营销,通过提供知识服务来加强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使客户了解并懂得如何使用金融产品以及使用所带来的便利,使客户成为本行的忠诚客户。 6、品牌经理营销策略。如何在保持金融企业整体形象、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的前提下,或者说在一个总品牌形象下,塑造品牌的各自特色,形成各自品牌的忠实消费群体,为金融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和生存空间,避免出现一个金融企业的品牌族群互相矛盾及冲突的尴尬局面。 7、网络营销策略。网络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而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同时,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业务交易,都可以节约成本,这样也为进一步降低客户成本创造了条件。 8、服务营销策略。必须在加强核心服务创新的同时整合表现服务的优势,实现服务的差异化策略。金融企业只有建立“大服务”观念,强化“大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和创新服务品种、服务手段和服务设施,才能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金融服务,赢得竞争优势,树立良好形象。服务产品的有形化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金融服务产品有形化,服务环境的有形化,服务提供者的“有形化”。 9、营销哲学转变的策略。第一,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设立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体现了营销导向的要求,其主要职责是发展客户;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资金支持及新的业务品种;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向企业反馈客户的呼声和需求等;设立客户服务中心。 10、合作营销策略。我国金融业面对入世后的全方位、多层次竞争的新形势,合作营销,合纵联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可以预见,在今后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必将会有各种新的合作营销形式出现,这无疑会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最佳综合效益,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11、内部营销策略。“内部营销”就是企业的决策层和领导层必须擅长管理人,帮助下属做好工作。要求必须重视和抓好对内部雇员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同时通过制订企业工作准则、服务标准,以及一系列对内营销宣传、教育,使广大雇员树立营销服务观念,熟悉其提供服务的特点,认识雇员与客户交流反应过程对本企业经营业务成败的重要作用。 12、善变营销和快速营销策略。未来的金融业必须训练员工的客户导向意识,充分了解客户不断更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市场机会。及时推出新产品、新概念,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其次,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快速出击”、“捷足先登”,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等到其它企业纷纷仿效之时,行动迅捷者又制造新的热点去了。市场经济好比竞技比赛,胜利者仅仅是抢先半步,脱颖而出者。 13、特色营销策略。金融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活动,在把握金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认清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营销重点,适时适地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各金融企业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选准目标市场,在服务内容、服务渠道和服务形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发服务项目,并采取优于他人的传递手段,迅速快捷地把其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 14、文化营销策略。必须不断地培育和壮大自己的品牌,并提高品牌的知识含量,出金融精品,创行业名牌,这样才能在国际、国内金融多元化竞争的格局下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所淘汰。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需求,是营销文化发展的基石。特别是中国社会环境特有的“人情”文化特征,使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独特的关系特性,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强化企业文化精神,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银行员工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调节力和辐射力,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认同感,激发起员工的首创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 15、分销渠道策略。金融行业要进一步拓展其市场范围、增大其市场容量,应尽快建立起各类中间环节,包括各种代理网、经纪网等。运用广阔顺畅的分销渠道,即有形的分销网点和无形的Internet,沟通金融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并为金融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使资金更有效地投入到技术开发和扩大服务规模上。要合理调整直接分销渠道分支机构,按规模效益的原则,继续撤并一些亏损、无效益的支行和网点,积极调整网点布局,优化网点结构,提高网点运作效率,改变效益不佳的状况。依据区域经济内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分等级设置分销机构。同时要拓展间接分销渠道,加快发展新型分销渠道,提高其科技含量,使产品的销售既方便又畅通。 16、市场定位策略。市场定位包括产品定位和企业形象定位。营销市场定位的步骤(1)进行市场分析。主要是对金融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可按不同标准进行,通过对营销市场细分,了解市场规模、位置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选择目标市场找出依据。(2)评价内部条件。在评价内部条件时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找出自己劣势,预测未来市场给本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3)竞争对手分析。包括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和当前定位即指客户接受的存款产品印象,并把本企业目前的定位状况与竞争对手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17、企业形象战略。企业形象(简称CI)是公众对企业的总体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是企业主体实态的一种理性再现,也是企业同公众进行信息沟通、联络思想的工具。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S)三个子系统:企业理念识别(简称MI);企业行为识别(简称BI);企业视觉识别(简称VI)。商业银行在确立CIS战略时,应善于宣传和突出其自身的经营特色。具体要求成立“CIS战略领导小组”,由其负责CIS战略的开发和实施,该小组成员可由行长或分管行长、一线营销人员、营销方面专家、CI策划专家等组成。 18、多元思维的大营销观念。树立大营销观念,充分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全方位开展市场营销,形成以市场营销为龙头,以内部管理控制为保障的经营管理新体制,切实提高应付市场经济变化的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充分注重各个关系主体之间力量的匹配,协调、优化与同业、媒体等的关系,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创立精品、名牌营销战略。客户不仅从众多金融产品中去认定心目中的品牌,还可以从规模、质量、品种、数量、服务、信誉等方面,全方位选择其中的名牌企业。 19、整体营销战略。即在营销活动中应将最终客户、竞争者、同盟者、政府部门、内部员工、大众传媒及其他社会公众等均作为自己的营销对象,全方位地开展营销活动。它要求主动去完善微观营销环境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内对外的公共关系活动来建立、改善与各方面的关系。改造单一的产权结构和分层授权代理制,实施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局限营销战略的体制问题。构造金融业务营销机制和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健全人力资源利用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为银行实施营销战略提供完善的内部环境。与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战略、战术同盟,优势互补,节约交易成本,完善服务内容。 20、产品定价策略。产品定价应考虑的基本要素是需求和风险程度。同时还要考虑政府的金融法规和风险程度。必须在符合金融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价格,有时还必须服从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可依据情况采取下列三种定价策略:第一,依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在产品的创新阶段,进入市场的初期,采用撇脂定价法来定价,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产品的发展期,运用渗透定价法调整产品价格,以形成规模经济,达到对市场垄断的目的。第二,依据金融产品价格弹性定价。可依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市场营销组合的情况,对不同的购买者买同一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允许销售人员根据不同市场行情对产品的售出价格作出调整,使销售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产品售价,以招揽更多的客户。第三,依据金融产品价格折扣和贴补定价。依据客户资金需求量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的季节灵活调整金融产品价格,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自身营销费用的分析以及客户的信用等级,对大宗交易或关系良好的客户购买,给予付款上的宽限;还可以给予客户各种优惠。 21、金融营销组合管理战略。可以采取在地区分布政策下,制定与修改行业投向政策的模式。首先,根据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的各行业产值(销售额)所占的比例及其增长率、行业平均利润率、行业规模等指标对行业进行打分、排名,并按打分情况把各行业分为:成熟行业,成长性行业,衰退行业,不确定行业。按上述四类行业制定投向政策。对成熟行业可维持或扩大信贷规模;成长性行业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扩大信贷规模;衰退行业逐步缩小信贷规模,并关注对这些行业的替代行业,将衰退行业中缩小的信贷规模转移到这些行业;密切注意不确定行业中蕴含的行业投资机会,为以后的信贷投向调整做准备。其次,要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必须要注意地区间产业结构的雷同。尤其要注意的是,当时本地区的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看就变成了劣势行业而要淘汰或转移。要研究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规律的形势和态势,以识别本地区的产业变化格局,选择变化中的优势行业。在地区范围内,根据地区分布政策,实施有差别的品种和信贷投向政策。第三,关注国际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转移对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以此调整上述产业分类,进而修改地区分布政策和信贷投向政策。这一点在面临冲击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进入之后可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前调整资产的地区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改变行业投向。全是复制内容,找的相关资料 汉鹰网沈洛专业解答

那我建议你自己写吧,能找到的就是这个,本人非营销方面达人,爱莫能助参考,可以将文中的中小企业换成所需的具体企业再加以修改摘 要:分析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从加大品类管理、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坚持营销投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出口创汇占3%,缴纳税金占全国的2%,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技术创新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源泉所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中小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并收益减少、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导致出口增长放慢、转型需求增大而转型能力不足是困惑广大中小企业主要四大因素。 1.1 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一是资金成本提高。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去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47%,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企业用工成本全面上升,三是原材料成本提高。由于大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总成本增加6%~10%,大大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企业为了维系住老客户,已经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2 外贸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来说,经济减速不仅降低我国的出口增速,而且使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而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经济下滑,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在总体上需求的下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会有所下滑,企业出口的增速下降,还将面临更多的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1.3 融资困难加剧 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压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程度差,本来融资就很难,在经济增速放慢、多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银行放款行为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融资环境逐渐恶化。 2 金融危机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消费者和企业都共同处在外部宏观环境下,所以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企业,消费者需求产生全面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则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和实施营销行为最直接的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改变。因此,企业应该了解金融危机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或威胁。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损伤,消费者对未来越发不确定,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消费者多年来卯吃寅粮型西方超前消费观念将回归到节约型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日趋谨慎。 其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引发需求下降,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也会更加关注。 金融危机还将会影响受众心理。任何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都是消费者,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减弱,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 (1)品牌的虚拟感觉的消费依赖在下降,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成本付出后所获得的核心产品,花高价去追求名牌的感性消费行为受到制约,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2)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明显,商品的选购、比较时间有所延长。越发节约,享受型、奢侈性消费品的消费在缩减,购买决策受广告的影响程度减小。 3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大品类管理,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强,缺乏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目标市场中的重点市场和关键销售渠道,整理并筛选出主要贡献产品,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借助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积极拓展内销市场,集中资源提升企业现有的核心产品销量,放缓不断推出新产品策略的施行。 (2)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 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要么产品性能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性能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这样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 (3)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渠道成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强化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联购分销营销模式,施行扁平化渠道的营销战略,采用垂直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利润分流,此外,为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进一步扩大采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 (4)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 营销的效果将在长期内得以体现,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这是营销的长效定律。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打破这一定律的束缚,进行大规模的特价促销和降价处理。用特价优惠和降价等措施打破一贯的营销主旨,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抗衡,克服困难艰难前行,挤占现有市场,给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的机会,一旦危机阴霾散去,终将成就行业的领先者。 金融危机时,更应不断强化客户服务至上的意识,有研究表明企业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而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是保持一个满足的老顾客成本的5倍,一个企业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则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强化培训一线市场及终端卖场核心服务人员,不断提升目标消费群对品牌的满意度。 (5)坚持营销投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收缩产品线和生产线以减少开支,但切不可削减营销预算,相反还应适当加大营销资金投入比例,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在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时候,本企业对社会的营销相对成本往往达到最低,因为此时的传播噪音和类似信息的干扰最小。此时的营销投入不一定马上变成销量,但却是建立企业形象和增强产品信赖度的最好时机,危机过去后市场必将给与企业更多的利润。 总之,营销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认知、产品及定价、渠道管理、销售促进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其市场营销更为复杂,主动地适应环境巨变,积极面对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突围和重生。适者生存!当金融危机袭来,企业切不可盲目“减肥”、被动应对,洞悉危机下的市场机会,趁机发展方为企业的营销上策。 销售收入下降、费用压缩、裁员、缩小企业业务板块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与金融危机挂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成为企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企业完全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看做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只不过这种环境变化突然和剧烈。实际上,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化,而且受全球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同样需要提升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每年都做战略规划的企业会对环境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这需要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深刻理解环境背后的机会和威胁。所以,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是环境分析的最重要目的。企业运行的环境如下(见图1):本文发表于中科软件园|4oa|由图1可以看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都在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下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产生全面影响: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生动态反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企业进行战略或营销行为的最直接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进行变化,所以,企业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的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外部环境分析系统是企业的感应器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建立在消费者和环境的周密分析之上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反应系统。目前企业对环境的分析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环境的分析只停留在脑海里,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看似想清楚了,实则一头雾水,结果只能模糊决策;二是没有将对环境分析与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与竞争对手的影响密切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参照动态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发现市场机会,形成企业的营销策略(见表1)。在以上分析工具中,对变化趋势预测和竞争对手反应预测,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和威胁“互藏”的思想,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机会方面,通过分析找到企业的营销机会,形成营销策略,这是分析的目的所在。企业通过这样的分析,会对“未来看不明”的前景看得更清晰。环境分析需要企业将三个层面上的变化尽可能地全部描述出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完整、更清晰的把握。三个层面的环境虽然范围不同,但其结果有一致性。在金融危机下,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胀、紧缩、信贷和税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主要是指对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上游供应商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而下游企业的变化会引起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消费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所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环境,更需要密切关注客户或消费者的外部环境。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金融危机对中高档商品的影响比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于弹性小所受影响非常有限。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会使消费者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将受到明显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会更加关注。由于行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加上救市政策的出台,所以,金融危机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的影响仍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所受影响程度如何,企业都要密切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案例:阿里巴巴最近宣布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海外推广计划。阿里巴巴为何一反常态在美欧等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 显然,阿里巴巴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趋势,但是阿里巴巴却可以通过此举让中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更多的贸易机会。原因很简单:无论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不会减少,减少得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费;同时,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居民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进行贸易,将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满足在经济危机时期居民对于物廉价美的产品的消费需求。很显然,阿里巴巴从美欧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喜欢折扣商店,喜欢更廉价的商品”这一消费行为变化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如此操作,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在美欧经济不景气的危机下获得良好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将此举作为进入美欧市场的切入点。 加大品类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很多消费品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不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和产品缺乏独特的价值,很难进行“高价定位”直接相关。所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还要从为目标消费者创新更好的产品入手。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的重点市场和渠道,主要贡献产品或条码等。这时候,营销需要的不仅是精细化的策略和管理,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遍地撒网。根据分析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产品销量,然后借品类管理的机会,调整产品结构,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要么产品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加大产品规格或更实用的包装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企业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不宜过多关注赠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如目前的汽车行业需求不足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很明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引发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经济型、低油耗、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新宠。关注和控制渠道风险渠道风险是企业当前应该注意控制的。金融危机会对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往往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机会),企业渠道成员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不注重风险控制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企业在销售政策的设计上,需要特别关注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现金为王”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关注渠道成本,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他们会寻找一些成本更低、更适合自己的渠道,这时候企业如果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会在渠道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这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机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危机时的新创意或许会成为危机后的一种商业模式。抓住机会趁虚而入企业在制定策略时,除了密切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还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很多市场机会都与竞争对手的反应相关联。竞争对手选择退的时候,也是企业考虑是否趁机进入的时候。相反,对于一些鸡肋市场,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可以选择放弃,守好重点市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于因意外事件导致竞争对手出局留下市场空隙的情况,企业都要迅速作出反应,抢占空白市场。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迅速反应,抢占市场空隙,就连豆奶粉都想分一杯羹。当年“康泰克事件”之后,为抢占市场空隙,“白加黑”迅速反应,加大广告投入,配以系列终端推广,最终成就感冒药市场前三的霸业。案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电影工业受到严重损害,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营电影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他们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留下的市场空白给了美国影片极好的乘虚而入的机会,也给了好莱坞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数据资料显示,1945年-1949年,意大利累计进口美片2000多部。同样,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电影事业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好莱坞电影也是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挺进中国,给中国市场输送了大量影片。好莱坞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得益于此。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营销团队的打造是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可能,企业最好不要裁员,因为企业一有困难就裁员,将会让留下来的员工失去安全感。他们会认为,企业在下一次遭遇困难时将抛弃他们,带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很难做到“战时”的“精忠报企”。企业领导人需要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企业在考虑如何渡过眼前危机之时,也要积极思考当危机过后经济复苏时,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帮助企业抓住未来的市场机会。优秀团队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业现今更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团队技能,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经济危机犹如海上“飓风”,很多企业不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没能躲过“大风大浪”的冲击。真正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那些能在飓风下“顺势”而为,乘风而进的人。

金融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那我建议你自己写吧,能找到的就是这个,本人非营销方面达人,爱莫能助参考,可以将文中的中小企业换成所需的具体企业再加以修改摘 要:分析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从加大品类管理、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坚持营销投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出口创汇占3%,缴纳税金占全国的2%,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技术创新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源泉所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中小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并收益减少、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导致出口增长放慢、转型需求增大而转型能力不足是困惑广大中小企业主要四大因素。 1.1 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一是资金成本提高。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去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47%,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企业用工成本全面上升,三是原材料成本提高。由于大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总成本增加6%~10%,大大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企业为了维系住老客户,已经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2 外贸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来说,经济减速不仅降低我国的出口增速,而且使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而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经济下滑,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在总体上需求的下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会有所下滑,企业出口的增速下降,还将面临更多的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1.3 融资困难加剧 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压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程度差,本来融资就很难,在经济增速放慢、多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银行放款行为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融资环境逐渐恶化。 2 金融危机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消费者和企业都共同处在外部宏观环境下,所以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企业,消费者需求产生全面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则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和实施营销行为最直接的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改变。因此,企业应该了解金融危机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或威胁。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损伤,消费者对未来越发不确定,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消费者多年来卯吃寅粮型西方超前消费观念将回归到节约型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日趋谨慎。 其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引发需求下降,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也会更加关注。 金融危机还将会影响受众心理。任何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都是消费者,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减弱,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 (1)品牌的虚拟感觉的消费依赖在下降,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成本付出后所获得的核心产品,花高价去追求名牌的感性消费行为受到制约,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2)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明显,商品的选购、比较时间有所延长。越发节约,享受型、奢侈性消费品的消费在缩减,购买决策受广告的影响程度减小。 3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大品类管理,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强,缺乏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目标市场中的重点市场和关键销售渠道,整理并筛选出主要贡献产品,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借助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积极拓展内销市场,集中资源提升企业现有的核心产品销量,放缓不断推出新产品策略的施行。 (2)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 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要么产品性能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性能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这样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 (3)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渠道成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强化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联购分销营销模式,施行扁平化渠道的营销战略,采用垂直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利润分流,此外,为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进一步扩大采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 (4)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 营销的效果将在长期内得以体现,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这是营销的长效定律。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打破这一定律的束缚,进行大规模的特价促销和降价处理。用特价优惠和降价等措施打破一贯的营销主旨,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抗衡,克服困难艰难前行,挤占现有市场,给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的机会,一旦危机阴霾散去,终将成就行业的领先者。 金融危机时,更应不断强化客户服务至上的意识,有研究表明企业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而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是保持一个满足的老顾客成本的5倍,一个企业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则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强化培训一线市场及终端卖场核心服务人员,不断提升目标消费群对品牌的满意度。 (5)坚持营销投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收缩产品线和生产线以减少开支,但切不可削减营销预算,相反还应适当加大营销资金投入比例,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在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时候,本企业对社会的营销相对成本往往达到最低,因为此时的传播噪音和类似信息的干扰最小。此时的营销投入不一定马上变成销量,但却是建立企业形象和增强产品信赖度的最好时机,危机过去后市场必将给与企业更多的利润。 总之,营销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认知、产品及定价、渠道管理、销售促进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其市场营销更为复杂,主动地适应环境巨变,积极面对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突围和重生。适者生存!当金融危机袭来,企业切不可盲目“减肥”、被动应对,洞悉危机下的市场机会,趁机发展方为企业的营销上策。 销售收入下降、费用压缩、裁员、缩小企业业务板块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与金融危机挂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成为企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企业完全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看做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只不过这种环境变化突然和剧烈。实际上,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化,而且受全球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同样需要提升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每年都做战略规划的企业会对环境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这需要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深刻理解环境背后的机会和威胁。所以,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是环境分析的最重要目的。企业运行的环境如下(见图1):本文发表于中科软件园|4oa|由图1可以看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都在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下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产生全面影响: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生动态反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企业进行战略或营销行为的最直接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进行变化,所以,企业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的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外部环境分析系统是企业的感应器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建立在消费者和环境的周密分析之上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反应系统。目前企业对环境的分析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环境的分析只停留在脑海里,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看似想清楚了,实则一头雾水,结果只能模糊决策;二是没有将对环境分析与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与竞争对手的影响密切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参照动态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发现市场机会,形成企业的营销策略(见表1)。在以上分析工具中,对变化趋势预测和竞争对手反应预测,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和威胁“互藏”的思想,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机会方面,通过分析找到企业的营销机会,形成营销策略,这是分析的目的所在。企业通过这样的分析,会对“未来看不明”的前景看得更清晰。环境分析需要企业将三个层面上的变化尽可能地全部描述出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完整、更清晰的把握。三个层面的环境虽然范围不同,但其结果有一致性。在金融危机下,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胀、紧缩、信贷和税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主要是指对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上游供应商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而下游企业的变化会引起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消费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所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环境,更需要密切关注客户或消费者的外部环境。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金融危机对中高档商品的影响比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于弹性小所受影响非常有限。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会使消费者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将受到明显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会更加关注。由于行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加上救市政策的出台,所以,金融危机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的影响仍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所受影响程度如何,企业都要密切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案例:阿里巴巴最近宣布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海外推广计划。阿里巴巴为何一反常态在美欧等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 显然,阿里巴巴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趋势,但是阿里巴巴却可以通过此举让中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更多的贸易机会。原因很简单:无论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不会减少,减少得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费;同时,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居民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进行贸易,将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满足在经济危机时期居民对于物廉价美的产品的消费需求。很显然,阿里巴巴从美欧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喜欢折扣商店,喜欢更廉价的商品”这一消费行为变化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如此操作,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在美欧经济不景气的危机下获得良好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将此举作为进入美欧市场的切入点。 加大品类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很多消费品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不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和产品缺乏独特的价值,很难进行“高价定位”直接相关。所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还要从为目标消费者创新更好的产品入手。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的重点市场和渠道,主要贡献产品或条码等。这时候,营销需要的不仅是精细化的策略和管理,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遍地撒网。根据分析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产品销量,然后借品类管理的机会,调整产品结构,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要么产品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加大产品规格或更实用的包装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企业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不宜过多关注赠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如目前的汽车行业需求不足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很明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引发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经济型、低油耗、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新宠。关注和控制渠道风险渠道风险是企业当前应该注意控制的。金融危机会对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往往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机会),企业渠道成员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不注重风险控制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企业在销售政策的设计上,需要特别关注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现金为王”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关注渠道成本,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他们会寻找一些成本更低、更适合自己的渠道,这时候企业如果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会在渠道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这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机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危机时的新创意或许会成为危机后的一种商业模式。抓住机会趁虚而入企业在制定策略时,除了密切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还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很多市场机会都与竞争对手的反应相关联。竞争对手选择退的时候,也是企业考虑是否趁机进入的时候。相反,对于一些鸡肋市场,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可以选择放弃,守好重点市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于因意外事件导致竞争对手出局留下市场空隙的情况,企业都要迅速作出反应,抢占空白市场。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迅速反应,抢占市场空隙,就连豆奶粉都想分一杯羹。当年“康泰克事件”之后,为抢占市场空隙,“白加黑”迅速反应,加大广告投入,配以系列终端推广,最终成就感冒药市场前三的霸业。案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电影工业受到严重损害,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营电影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他们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留下的市场空白给了美国影片极好的乘虚而入的机会,也给了好莱坞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数据资料显示,1945年-1949年,意大利累计进口美片2000多部。同样,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电影事业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好莱坞电影也是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挺进中国,给中国市场输送了大量影片。好莱坞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得益于此。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营销团队的打造是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可能,企业最好不要裁员,因为企业一有困难就裁员,将会让留下来的员工失去安全感。他们会认为,企业在下一次遭遇困难时将抛弃他们,带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很难做到“战时”的“精忠报企”。企业领导人需要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企业在考虑如何渡过眼前危机之时,也要积极思考当危机过后经济复苏时,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帮助企业抓住未来的市场机会。优秀团队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业现今更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团队技能,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经济危机犹如海上“飓风”,很多企业不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没能躲过“大风大浪”的冲击。真正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那些能在飓风下“顺势”而为,乘风而进的人。

因为社会环境太大,投资者的目光有限营销可以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以上是重庆市副市长写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写就行

金融产品的营销分析论文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以上是重庆市副市长写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写就行

无不无聊 在别人问题上乱贴 素质有没有

分析行业发展的营销环境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环境的SWOT分析  摘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是商业银行成功营销的关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面临的环境,明确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优势与劣势,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 市场营销 管理  1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环境机会的分析  市场机会是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着力点,也为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提供了根本的生存动力。只有能够分清机会并抓住机会,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政治稳定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上,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9655亿元,2005年达到182321亿元,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国家实力获得极大提高。2005年中国经济超过加拿大和意大利成为世界第6经济大国,预测2010年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德国相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市场供求格局、经济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已经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对于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而言,今后20年又是一个中国政治和经济的良性运行难得的战略机遇。以党的“十六大”为新的起点,我国己进入更实际、更全面的小康社会建设期以及加入世界组织的适应期。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城市化的步伐将会加快,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将会进一步巩固,西部大开发也会不断取得更大进展。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商业银行开拓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2 中小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势头 企业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客户,建立稳健的银企关系,是商业银行营销活动的关键。分析我国企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国有企业仍是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的重点,但除此之外,为开辟企业市场,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应将营销眼光转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金融机构积极提供金融服务,这就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中拓展自身的业务市场空间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3 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市场快速发展 在未来的20年里,国家将逐步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以促进知识经济时代下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一般地说,新兴产业包括信息产业、生物和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以及其它新兴产业在内的产业群,它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以估算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同时,国家的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也使一些行业发展加快。如实物福利分房取消,个人住房信贷等促进了房地产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重点推进也大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外商来华投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教育、科研、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对银行信贷需求正在增加,银行同业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银行与相关市场主体合作空间扩大。所有这些均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4 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来看,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农村居民199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4%,还处在贫困阶段,2005年则降至5%,开始向小康推进。1998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005年降到7% ,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如图所示,我国目前个人消费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居民越来越开始接受信贷消费、分期付款消费、信用卡透支、超前消费等消费观点的成熟,个人消费市场的市场营销潜力将十分巨大,应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今后营销的一个主攻方向。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2月28  “十五”时期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5 国际业务市场进一步拓宽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金融全球化也通过世贸组织的基本框架将中国置于一个开放的全球系统中。中国的资本、商品、物资、贸易将更自由地进入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将因市场的扩大而充满活力。与此同时,国外的资本、商品也将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在赋予中国经济活力时,也将给中国国内的市场经济主体带来激烈的竞争压力。  通过与外国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外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迅速增加,将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企业客户群。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加速了国内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国际业务。  2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环境威胁的分析  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威胁。  1 外资商业银行的挑战 在WTO框架下,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逐渐被取消,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首先,外资银行将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资金来源。其次,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和国际业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外资银行具有资金实力雄厚、服务方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全球分销网络、银行营销管理水平高、制度完善等优势,今后将会有许多有利润增长点的国际结算业务和外币业务流失到外资银行。短期内,外资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争夺相当部分市场。最后,外资银行将与中国商业银行争夺人才资源。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工资待遇大大低于外资银行,且外资银行还为员工提供到国外培训的机会,用人制度灵活,竞争公平,奖罚分明,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多,空间大,这势必会使中国商业银行的许多业务骨于流向外资银行。  2 经营理念和机制的限制 表1显示了中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经营理念与机制的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制度在计划体制下对我国整顿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益、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较好作用。但从实践看,银行分业会使经营手段匮乏,业务拓展空间有限,经营风险集中。在WTO框架下,与外资银行混业经营体制并存,不利于中国商业银行灵活有效地进行资产组合与风险分散,建立内部稳定机制;不利于银行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在国际市场形成有一定优势的银企集团。如果不改革我国分业经营管理体制,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会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构成巨大的体制挑战。  表1 中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经营理念及机制的比较  中国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监管模式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混业经营  经营管理体制 总分行制 重点在网络化管理  确定银行规模的标准 总资产额 银行的一级资本  经营理念 以银行为本、销售导向 经客户为本、销售导向  经营重点 吸收存款 发放货款:重点客户  贷款的保证方式 第三方担保 借款人的信用和经济实力  资料来源:胡海鸥等.“中外银行经营理念与机制的比较”,《城市金融报》,2002年1月20日  3 经营空间和利差空间的收缩 从经营空间来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将使社会融资渠道发生巨大变化,这必将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空间的进一步萎缩。一方面,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非银行机构的发展分流了很大部分社会资金,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进一步萎缩。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萎缩还会逐步加深。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不断深化发展的进程中,过去20多年,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银行贷款业务必将随着融资渠道的增多而相对缩小。这对于以传统业务为主的中国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据人民银行2006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居民储蓄意向减弱,银行存款趋于短期化,除股票外,购买国债、保险、基金等金融资产的居民大量增加,1/5的居民有意改变现有的金融资产结构,进一步提高投资比重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分析经济金融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变化,才能在银行的营销管理工作中牢牢把握住战略性机遇和自身的优势,趋利避害,增强市场营销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成功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国力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23-24页  2 胡海鸥中外银行经营理念与机制的比较[J]城市金融报,2002,1,20

企业诚信营销初探【摘 要】 本文探讨了企业开展诚信营销的必要性,并从找出我国企业诚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诚信营销实施进行了专门研究。【关键词】 诚信;诚信营销;策略 一、我国企业诚信营销发展的必然性1、诚信营销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准也不断提高,目前人们普遍认识到,市场营销道德的最根本的准则应是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贯彻诚信营销又是核心环节。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社会长远利益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实施诚信营销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2、诚信营销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约束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诚信营销是其中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实施诚信营销,迫使企业时刻从消费者身心健康出发,尽最大限度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同时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由此可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使企业必须实施诚信营销。3、诚信营销是市场竞争规范化的必然结果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因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我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法制建设还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各个企业为了求生存争发展,在市场上争占一席之地,在营销中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甚至采用了如请客、送礼、回扣、贿赂、搭售、窃取商业情报、蓄意贬低竞争对手的广告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法。4、诚信营销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把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营销目标之一。然而,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招数。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成熟,加上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优选信誉好、讲诚信的经营者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二、我国企业诚信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我国企业诚信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1)企业没有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诚信观。一部分企业见利忘义,急于致富,不受商业伦理道德的约束,抛弃了诚信经商的传统,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致使商业行为中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2)产权不明晰。产权不明晰,企业无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其行为必然短期化,自然也就不再重视诚信。(3)信息不对称。在拥有信息方面,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企业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优势从事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活动。(4)政策多变,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行为,公开袒护本地企业的失信行为,助长了企业失信。(5)法律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法律环境的现状是:对不讲信誉的企业监督和处罚力度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客观上纵容了企业的失信行为。2、我国企业诚信营销缺乏的原因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且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些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诚信问题。我国企业诚信营销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市场经济以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是趋利经济,容易滋生欺诈经营。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是市场经济趋利性的本质表现。因此,市场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2)道德容易失控:道德是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是产品,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与人民身心健康休戚相关。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必然要求组织成员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外在的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自我需求。(3)企业对短期利益追求过火: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能带来“惊天动地”的效果。然而任何成功的品牌都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来支撑。企业短期的大力宣传只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没有提升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的忠诚度需要历史的沉淀,它是长时间的结晶、长过程的升华。(4)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失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单个经营企业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没有诚信的动力。一把就跑是信息不对称有限博弈状态下常见的现象。只有信息通畅、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营销的机制。三、实施诚信营销的策略1、政府应采取的策略诚信营销的环境建设要从道德基础和制度建设保障两个方面着手解决。具体如下:(1)树立企业的诚信意识。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合作者,创造更多的商机和经济效益。只有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企业才能诚实守信,不做欺消费者的不乏行为。(2)明晰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所以产权制度是建立诚信的基础和保障。(3)建立信用和信息传输系统。要改变目前企业诚信环境差的局面,就要建立通畅的信用和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公开诚信信息,使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最终被淘汰出局。(4)规范政府行为,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要使企业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就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政企分开,避免政府介入直接交易行为。(5)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当企业不讲诚信损害到消费者权益时,消费者可以用法律讨回权益,让不讲诚信的企业付出代价。2、企业应采取的策略(1)产品诚信。从产品的广义角度看,产品包括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服务,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因此要求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等指数都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2)价格诚信。价格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有效武器,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运用得不好,使企业迅速陷入困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少企业利用各种虚假的优惠价、折扣价、处理价、甩卖价、出口转内销价欺消费者。(3)分销诚信。企业具备了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也就打开了产品的销路,但要实现正常的销售还离不了渠道管理的畅通,因此企业不仅要与消费者搞好关系,还要与分销商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在流转过程中,生产企业要与流通企业(经销商)建立长期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诚信来维持。(4)促销诚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促销—55—企业诚信营销初探经营管理《新西部》02期活动十分活跃。但是,一些企业的促销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不实宣传;二是价格欺诈;三是限制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缺乏安全管理措施;五是违反商业道德,操作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的促销活动。3、员工诚信员工诚信是指企业的员工,包括企业的高层,都要按照诚信的要求做事,参与到企业的诚信建设中来。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不断学习,牢固树立诚信的思想,并把诚信思想化为具体的行为:一是要提供诚信产品和服务,对企业不符合诚信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并积极进行上报,不生产、销售劣质产品,不污染环境,不提供虚假证明等。二是对于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等都要亲自购买、亲自使用,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先将自己塑造成企业的忠诚客户。4、加强营销道德建设,构建营销诚信文化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孔子曾指出“与朋友交,言则有信”、“信则人任焉”。在当代中国背景下,诚信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吸引顾客。因此,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加强职业操守的修炼,忠于职守,诚信待人,诚信服务,建立一种诚信理念,构建企业营销诚信文化。然而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假以时日,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以人为本,视诚信重于泰山,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在营销诚信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企业一把手的诚信及诚信意识的培养,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四、结论任何企业不重视诚信营销,就不会有持久的原动力。而一个企业若不造成自己的诚信优势,则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在此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以及过剩经济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企业经营者树立诚信营销理念和制定与其相适应的相关政策,并以此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参考文献】[1] 林祖华市场营销十大新趋势[J]商业时代(理论版),12-[2] 陈向军论企业诚信营销[J]商业时代,22-[3] 刘卫东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基[J]时代汽车,1-[4] 郝渊晓转轨期我国营销环境与企业诚信营销[N]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8-[5] 刘金锋论诚信营销产生的必然性[J]商业时代, 7-[6] 尚爱英浅谈诚信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15-[7] 刘辉培植企业诚信文化探索[N]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8-希望对你有用处@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说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改革开放的20年来,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营销是仍然走以模仿为主的道路还是走以创新为主的道路呢?对此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营销创新,应该成为21世纪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营销创新是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企业在21世纪之所以要以营销创新为主旋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买方市场的形成 1996年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年,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我国市场开始出现 全面过剩现象。据国内贸易局提供的资料表明,1999年上半年,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品种占2%,其佘的品种也基本利于供求平衡状况。不仅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过剩,甚至连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电力、煤炭、交通等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铁老大”已没有了“老大”派头,“电老虎”也失支了昔日的威风,中国市场已由过去 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企业只要仿效别人的 生产和营销做法就能获利。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因而企业只是仿 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则难以成功,只有走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营销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 存与发展。21世纪的我国市场是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坚持营销创新,是企业立足于买方市场之宝。 加入WTO 经过十几年的马拉松谈判,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我国加入WTO后,会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和降低关税,这必然导致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外企业一般实力雄厚,营销力强,国内企业欲与之抗衡,不仅应走联合之路,而且要加强营销创新如果一味效仿国外企业的营销做法,那么在这场中外营销战较量中容 易败下阵来。一是洋产品的天下,长虹、海尔、小天 等一批民族企业奋起 抗争,勇于创新,终于夺回了市场。因此,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况争和强 大的国外对手,唯有以营销创新方能取胜。 知识经济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 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 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 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面对世界绿色浪潮的蓬勃兴起,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我 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各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实行“洁净化”生产和营销,这就要求企业放弃传统的工业时代营销做法,探索新的营销做法,即进行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五大创新 我国企业在21世纪的营销创新可概括为十大方面: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策略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规则创新等。本文主要分析其中五大创新: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不能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为满足,而 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营销观念。我认为以下新观念应特别强调: 一是亲情营销观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 帝”。其实,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上帝”,而且上帝高高在上使人无法适从。亲情营销观念 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 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 “朋友”。试想,当顾客成为企业的“朋友”时,还不会向企业的产品“投资”吗?这就叫 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 二是全球营销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现代化大生产本身 的客观规律必然要求实现全球化分工。在这一经济规律的趋动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 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 际支柱产业,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 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 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和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空 中汽车公司早已不是法国公司而是欧洲公司,并把营销触角伸向各国市场。这些公司都是把 眼光放在世界地图上开展全球营销活动。海尔是我国企业界较早具有这一意识的公司,他们 明确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所谓“海尔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大规模 出口和在境外设厂让海尔迅速走向世界各国。1998年,在我国出口严重滑坡的情况下,海尔。 出创口汇同比增长36%,今年1-3月份,猛增131%。所谓“国际化的海尔”就是让海尔在世界各国本土化。据报道,海尔首先在知识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迈出这一步,美国海尔是海尔按照三位一体(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都在美国)原则成立的本土化海尔,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海尔,其设计中心设在波士顿,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林那州,让美国人来经营美国海尔,让美国资源来“养育”美国海尔。 三是知识营销观念。21世纪知识经济不同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智力优势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优势,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只有通用汽车公司资产总额的4%左右,而它的市场价值却相当于通用汽车市场价值的4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微软生产经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品——电脑软件,而通用生产经营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典型产品——汽车。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转变,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知识营销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营销观念。它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凭知识和智力而不是凭经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为此,主要充分捕捉和利用市场信息,开发和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选择和运用现代化营销手册。 四是绿色营销观念。自本世纪70年代初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拉开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 以来,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席卷全球,将把21世纪变成一个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带来绿色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世界绿色市场规模达4270亿美元;到2000年,可达6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增至12000亿美元。绿色市场规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各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的合起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市场创新 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战国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 战,企业是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还是去寻找消费者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需求,或创造一种新 的需求呢?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还是另做一块新的“蛋糕”。市场 创新不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而是去做新的“蛋糕”。有的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采 用“让利不让市”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结果往往得不尝失。高明的企业则把 视野投向新的市场。以洗衣机为例,城市洗衣机市场饱和了,海尔就拓展农村洗衣机市场, 当海尔总裁获知四川等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土豆时,立马组织企业开发出能洗地瓜、土 豆的洗衣机,备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可见,消费者的多层性及其需求的多样化为市场创新 提供了广阔空间,这种市场创新主要表现在:新的区间市场、新的专业市场、新的群体市场 等。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一是高科技市场。高科技市场是我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到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美国的微软、中国的北大方正等著名企业,都是在拓展这一市场领域大获成功的。 二是农村市场。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总数达9亿之多,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大约相差10年,因而在城市市场已处饱和的 些 商品,如家用电器等,在农村市场仍有发展潜力。据有关资料表明,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彩电3台、电冰箱8台、洗衣机9台,基本相当于1986年城镇居民4台、7台和7台的平均拥有水平。199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1%,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然,开拓农村市场也要适销对路,不能把城里人用的商品照搬到农村,应根据当地农村市场的需求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 三是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据国际有关旅游组织分析预测,随着人 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外出旅游,不断增加旅游消费, 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与钢铁产业并驾齐驱的重要支柱产业。该组织还认为,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旅游消费大国。今年国庆节放长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热潮,正说明拓展我国旅游市场大有作为,我国有关企业应致力于这一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四是老年市场。据政府有关部门近期宣布,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目前全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约3亿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年人将进一步增多。大量老年人的存在必然带来老年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老年食品、保健品等潜在的需求量极大,是企业应重点拓展的一个新群体市场。日本企业早在70年代就着手拓展老年市场,从吃穿用到住行玩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现在老年市场已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市场。由于老年人具有生活阅历丰富、勤俭节省等独到的消费特点,因而拓展这一市场难度很大,企业应正视困难,制定和实施“攻坚”战略,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五是文化市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 源十分丰富。然而,我国一直未能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只是把它作为发 展市场经济的点缀物,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正是最好的写照。其实,文化市场同 样只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世界著名的好莱坞影城、迪思尼乐园等都是成为成功的范例。最近 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按市场营销方法进行操作,结果生意空前兴隆,财源大增。当然,在 拓展文化市场过程中,也要进行营销创新,不能机械地模仿,否则也会失利。例如,深圳“ 锦锈中华”微缩景观一举成功后,一家公司模仿其做法,在宜昌兴建了“三峡”微缩影观, 结果观都廖廖无几,原因就在于选择兴建地点的错误,试想一下,当真三峡近在咫尺时,谁 还会有兴趣去看假三峡呢? 产品创新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产品 创新,才能永葆企业青春活动。国内外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宝刀不老,就在于不断强 化产品创新。烟台“北极星”钟表公司的成功秘诀就是每年推出数十个新品种,新花色、新 样式。如果不坚持产品创新,企业发展则会潜伏重大危机。武汉长江音响曾嬴利7000多万元,当时领导者认为把这笔钱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因而未去投资开发新产品,不到几年时间,VCD取代了音响,长江音响的生产企业因失去市场而被迫关门。 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是产品标准创新。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行创 新,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宜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 。而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二是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产品 的流行色、流行式变化更快,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适时推出新品种、新 花色、新样式,以变应变。 三是产品包装创新。包装创新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防止过渡包 装和过简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目前,应注意 纠正社会上对“包装”的变异理想,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 四是产品品牌创新。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 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 五是产品服务创新。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 足,因而越来越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营销学家李维特教授所言:未来竞 争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包装、 服务、用户咨询、购买信贷、及时交货和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著名的IBM公司在 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 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 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产品创新还要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 化、环保化、新奇化等方向发展,并注重实施产品陈旧化战略。产品陈旧战略是企业根据市 场需求变化规律有意识地淘汰老产品、推出新产品的战略,通过企业自己对产品加以否定而 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企业成长曲线呈平稳上升态势。 方法创新 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 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营销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

浅论乐购的绿色营销战略  【论文关健词】零售供应商环保物流链碳排放企业责任制  【论文文章摘要】通过浅析乐购零售公司的最新绿色营梢战略,了解市场营稍的重要过程之一即战略制定,同时也是对零售行业的初步探索,以此了解零售行业的基本运行规则。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探查和网络资料搜索归纳。文章通过作者利用留学英国的机会,时当地的Tesc。乐购实体店进行考察,发掘产品信息和实体店的节能经营现状。对于网络资料的搜索主要基于乐购官方网站,关注经营数据动态和新闻发布会内容,以总结出绿色营梢战略实行的经过。论文将从以下六点对绿色营梢战略进行浅析:战略背景、战略计划框架构思、战略商业运行程序、战略实行(4P)、战略之企业责任制及战略收益。  本文的结论得出绿色营梢战略具有充分可行性,并且该战略将使乐购公司成为未来绿色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  作为英国第一大的零售供应商,乐购(Tesco)占有英国本土零售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已经逐步领导英国及爱尔兰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同时也在全球零售行业与两大巨头沃尔玛与家乐福展开竞争,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零售商。  零售供应商的成功经营因素在于供应链管理、市场规划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其中,营销战略的制定决定着销售额、市场竞争的成败以及企业的形象。乐购长久以来以“点滴作用积少成多”作为管理原则与宣传口号,树立了关注社会与民生发展的积极企业形象,也为自己的销售战略发展之路定下了以企业责任制为根本的基调,志在保证价格的最低化以及影响力的地区化。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绿色零售”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乐购积极制定绿色营销战略。从绿色商品到节能减排,从塑料袋的控制使用到对供应商提出的环保要求,乐购欲用该战略完善企业形象、巩固市场地位,抓紧零售业巨大的环保商机,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战略背景  零售企业在组织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之前,必须要透彻分析战略制定下的背景。战略背景包括对于进军怎样的市场、利用怎样的资源、面对怎样的竞争对手以及市场所处于怎样的社会条件之下等等这些问题给出答案。在这里,可以将乐购绿色营销战略的背景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讨论:乐购的外部环境、可用资源、目标客户以及竞争对手。  1、乐购的外部环境。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碳排放”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要求英国所有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绿色管理。乐购自08年以来已经陆续将绿色管理投人实际操作。首席执行官特里莱西在2009年末的新闻发布会中称,在2010年,乐购的目标之一是将企业的碳排放量减少80%到90%,并且他声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绿色增长”来实现。所谓绿色增长,就是增加和实现对“低碳生活方式”的需求。正如西方消费情况解读了20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一样,全球“低碳消费”即将带来的全方位碳排放减少这一状况势必可以解读21世纪的经济发展。  另外,对于乐购来说,政府政策如“绿色税收”和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都将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谓的“绿色税收”,是一种将环境损害计算为生产成本,并且列人税款项目中的经济政策,旨在激励企业发展利于环保的技术、约束其有损环境的生产经营行为。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趋重,英国财政部门认为这一新的税收方式是未来重要的一项政策。该政策包括用缴税

金融营销的论文

学习金融营销最大的挑战是实践、经验。  营销是以营销活动刺激市场获得效益的活动,所以,所有的营销手段都是服务于最终营销效果的。所以营销效果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也就是实践学习到的营销理论和工具。  基本的瓶颈:  营销理论工具的掌握程度。  营销过程中的瓶颈:  1、营销工具的选择  2、营销过程中对市场预判能力,包括潜在消费者分析能力,市场前景预判能力,应对竞争对手策略能力等。  3、营销方案文案能力  4、媒体能力  5、营销活动的执行能力。  总起来说,营销是一些列流程性质的活动,实践和经验是其学习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多研究案例有助于学习。

那我建议你自己写吧,能找到的就是这个,本人非营销方面达人,爱莫能助参考,可以将文中的中小企业换成所需的具体企业再加以修改摘 要:分析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从加大品类管理、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坚持营销投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出口创汇占3%,缴纳税金占全国的2%,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技术创新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源泉所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中小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并收益减少、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导致出口增长放慢、转型需求增大而转型能力不足是困惑广大中小企业主要四大因素。 1.1 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一是资金成本提高。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去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47%,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企业用工成本全面上升,三是原材料成本提高。由于大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总成本增加6%~10%,大大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企业为了维系住老客户,已经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2 外贸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来说,经济减速不仅降低我国的出口增速,而且使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而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经济下滑,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在总体上需求的下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会有所下滑,企业出口的增速下降,还将面临更多的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1.3 融资困难加剧 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压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程度差,本来融资就很难,在经济增速放慢、多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银行放款行为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融资环境逐渐恶化。 2 金融危机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消费者和企业都共同处在外部宏观环境下,所以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企业,消费者需求产生全面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则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和实施营销行为最直接的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改变。因此,企业应该了解金融危机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或威胁。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损伤,消费者对未来越发不确定,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消费者多年来卯吃寅粮型西方超前消费观念将回归到节约型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日趋谨慎。 其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引发需求下降,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也会更加关注。 金融危机还将会影响受众心理。任何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都是消费者,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减弱,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 (1)品牌的虚拟感觉的消费依赖在下降,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成本付出后所获得的核心产品,花高价去追求名牌的感性消费行为受到制约,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2)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明显,商品的选购、比较时间有所延长。越发节约,享受型、奢侈性消费品的消费在缩减,购买决策受广告的影响程度减小。 3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大品类管理,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强,缺乏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目标市场中的重点市场和关键销售渠道,整理并筛选出主要贡献产品,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借助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积极拓展内销市场,集中资源提升企业现有的核心产品销量,放缓不断推出新产品策略的施行。 (2)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 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要么产品性能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性能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这样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 (3)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渠道成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强化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联购分销营销模式,施行扁平化渠道的营销战略,采用垂直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利润分流,此外,为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进一步扩大采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 (4)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 营销的效果将在长期内得以体现,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这是营销的长效定律。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打破这一定律的束缚,进行大规模的特价促销和降价处理。用特价优惠和降价等措施打破一贯的营销主旨,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抗衡,克服困难艰难前行,挤占现有市场,给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的机会,一旦危机阴霾散去,终将成就行业的领先者。 金融危机时,更应不断强化客户服务至上的意识,有研究表明企业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而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是保持一个满足的老顾客成本的5倍,一个企业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则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强化培训一线市场及终端卖场核心服务人员,不断提升目标消费群对品牌的满意度。 (5)坚持营销投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收缩产品线和生产线以减少开支,但切不可削减营销预算,相反还应适当加大营销资金投入比例,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在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时候,本企业对社会的营销相对成本往往达到最低,因为此时的传播噪音和类似信息的干扰最小。此时的营销投入不一定马上变成销量,但却是建立企业形象和增强产品信赖度的最好时机,危机过去后市场必将给与企业更多的利润。 总之,营销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认知、产品及定价、渠道管理、销售促进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其市场营销更为复杂,主动地适应环境巨变,积极面对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突围和重生。适者生存!当金融危机袭来,企业切不可盲目“减肥”、被动应对,洞悉危机下的市场机会,趁机发展方为企业的营销上策。 销售收入下降、费用压缩、裁员、缩小企业业务板块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与金融危机挂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成为企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企业完全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看做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只不过这种环境变化突然和剧烈。实际上,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化,而且受全球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同样需要提升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每年都做战略规划的企业会对环境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这需要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深刻理解环境背后的机会和威胁。所以,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是环境分析的最重要目的。企业运行的环境如下(见图1):本文发表于中科软件园|4oa|由图1可以看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都在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下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产生全面影响: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生动态反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企业进行战略或营销行为的最直接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进行变化,所以,企业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的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外部环境分析系统是企业的感应器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建立在消费者和环境的周密分析之上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反应系统。目前企业对环境的分析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环境的分析只停留在脑海里,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看似想清楚了,实则一头雾水,结果只能模糊决策;二是没有将对环境分析与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与竞争对手的影响密切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参照动态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发现市场机会,形成企业的营销策略(见表1)。在以上分析工具中,对变化趋势预测和竞争对手反应预测,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和威胁“互藏”的思想,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机会方面,通过分析找到企业的营销机会,形成营销策略,这是分析的目的所在。企业通过这样的分析,会对“未来看不明”的前景看得更清晰。环境分析需要企业将三个层面上的变化尽可能地全部描述出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完整、更清晰的把握。三个层面的环境虽然范围不同,但其结果有一致性。在金融危机下,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胀、紧缩、信贷和税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主要是指对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上游供应商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而下游企业的变化会引起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消费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所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环境,更需要密切关注客户或消费者的外部环境。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金融危机对中高档商品的影响比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于弹性小所受影响非常有限。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会使消费者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将受到明显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会更加关注。由于行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加上救市政策的出台,所以,金融危机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的影响仍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所受影响程度如何,企业都要密切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案例:阿里巴巴最近宣布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海外推广计划。阿里巴巴为何一反常态在美欧等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 显然,阿里巴巴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趋势,但是阿里巴巴却可以通过此举让中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更多的贸易机会。原因很简单:无论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不会减少,减少得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费;同时,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居民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进行贸易,将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满足在经济危机时期居民对于物廉价美的产品的消费需求。很显然,阿里巴巴从美欧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喜欢折扣商店,喜欢更廉价的商品”这一消费行为变化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如此操作,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在美欧经济不景气的危机下获得良好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将此举作为进入美欧市场的切入点。 加大品类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很多消费品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不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和产品缺乏独特的价值,很难进行“高价定位”直接相关。所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还要从为目标消费者创新更好的产品入手。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的重点市场和渠道,主要贡献产品或条码等。这时候,营销需要的不仅是精细化的策略和管理,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遍地撒网。根据分析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产品销量,然后借品类管理的机会,调整产品结构,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要么产品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加大产品规格或更实用的包装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企业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不宜过多关注赠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如目前的汽车行业需求不足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很明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引发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经济型、低油耗、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新宠。关注和控制渠道风险渠道风险是企业当前应该注意控制的。金融危机会对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往往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机会),企业渠道成员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不注重风险控制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企业在销售政策的设计上,需要特别关注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现金为王”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关注渠道成本,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他们会寻找一些成本更低、更适合自己的渠道,这时候企业如果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会在渠道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这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机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危机时的新创意或许会成为危机后的一种商业模式。抓住机会趁虚而入企业在制定策略时,除了密切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还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很多市场机会都与竞争对手的反应相关联。竞争对手选择退的时候,也是企业考虑是否趁机进入的时候。相反,对于一些鸡肋市场,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可以选择放弃,守好重点市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于因意外事件导致竞争对手出局留下市场空隙的情况,企业都要迅速作出反应,抢占空白市场。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迅速反应,抢占市场空隙,就连豆奶粉都想分一杯羹。当年“康泰克事件”之后,为抢占市场空隙,“白加黑”迅速反应,加大广告投入,配以系列终端推广,最终成就感冒药市场前三的霸业。案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电影工业受到严重损害,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营电影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他们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留下的市场空白给了美国影片极好的乘虚而入的机会,也给了好莱坞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数据资料显示,1945年-1949年,意大利累计进口美片2000多部。同样,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电影事业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好莱坞电影也是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挺进中国,给中国市场输送了大量影片。好莱坞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得益于此。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营销团队的打造是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可能,企业最好不要裁员,因为企业一有困难就裁员,将会让留下来的员工失去安全感。他们会认为,企业在下一次遭遇困难时将抛弃他们,带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很难做到“战时”的“精忠报企”。企业领导人需要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企业在考虑如何渡过眼前危机之时,也要积极思考当危机过后经济复苏时,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帮助企业抓住未来的市场机会。优秀团队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业现今更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团队技能,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经济危机犹如海上“飓风”,很多企业不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没能躲过“大风大浪”的冲击。真正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那些能在飓风下“顺势”而为,乘风而进的人。

  • 索引序列
  • 金融营销环境分析论文
  • 金融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 金融产品的营销分析论文
  • 分析行业发展的营销环境论文
  • 金融营销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