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发布时间: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影响,以及佛教对当时民众的思想冲击。

他指的就是佛教文献,因为共有90%以上,而且也是一些民间变体,也有精神回忆录,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查阅到更多的知识资料和内容。

意义非常的重大,是因为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很多的婚丧嫁娶方面的仪式,然后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背景。

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12万平方千米。同时,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涉及敦煌学理论、敦煌学史、敦煌史事、敦煌语言文字、敦煌俗文学、敦煌蒙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与中西交通、敦煌壁画与乐舞、敦煌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扩展资料: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打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

敦煌文献以写本为主体,具有写本文献的特征,了解和认清其特证,是正确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最基础的环节,本文从敦煌文献分券不定、符号不定、内容不定、用字不定、文多疏误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敦煌文献的写本特征

主要有佛教文献占90%以上,这些文献中包含了民间变体,佛像创作,精神回忆录,是我们认识佛教文学史上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资料。

敦煌出土了千年前的文献《凶吉书仪》,这次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本文献是一本关于士族生活的文献,因此这本文献的出土十分有助于我们了解千年以前的士族生活。这本文献的出土对于我们了解千年以前的文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敦煌原本为月氏人的游牧之地,但自汉代设立河西四郡以后,就开始逐渐并入中原的版图,不过,在这之后,敦煌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仍然很密切。到了唐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曾经占领过敦煌,并留下了许多藏文文献。至张氏与曹氏归义军时,还留下了大量回鹘与于阗国的珍贵文献。敦煌所保留文献的丰富程度与价值之高超出我们的想象。敦煌莫高窟所保留的壁画与泥塑一、吐蕃在今天西藏本土保存下来的吐蕃时期的历史文献非常的少,但在敦煌却保留了大量吐蕃时期的传世文献。在敦煌所出土的藏文文书中,不仅保留了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资料,还保留了和吐蕃王室有关的历史文献,如《吐蕃王朝编年史》。另外,在敦煌石窟中还发现了涉及吐蕃历代赞普事迹的《吐蕃王朝大事记》,这部书对我们研究早期吐蕃历史,特别是赤松德赞统治敦煌之前的吐蕃历史有很大帮助。在敦煌文书中还有反映在吐蕃统治时期,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历史文献,如《吐谷浑大事纪年》,就记述了吐谷浑向吐蕃称臣时的故事。吐蕃使臣像二、两个回鹘政权与归义军政权公元840年,身处蒙古高原的回鹘被黠戛斯攻灭,此役让回鹘国彻底亡国,并进行了大举西迁,一部分回鹘入居河西走廊成为甘州回鹘,一部分回鹘到达吐鲁番成为西州回鹘。过去我们对这两个回鹘的了解多集中于《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与《宋史》等正史文献的记述,但内容也多与朝贡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回鹘人像此时,甘州回鹘在归义军的地盘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西州回鹘又侵吞了归义军政权在伊州(今哈密)的地盘。历史上敦煌正好处于这两个回鹘政权所交汇的地方,在敦煌,归义军政权与两个回鹘政权既有争夺又有来往,而敦煌文书中就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对两个回鹘政权与归义军政权之间的关系,中国传世文献记载的特别稀少,只有通过敦煌文书才能知道其中大概的内容。三、于阗王国于阗王国原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一个王国,自汉代就有关于于阗国的记载,至唐代于阗国依然强大,作为西域早期的佛教国家,其宗教信仰一直较为浓重。唐中期,于阗被吐蕃所占领,而于阗是何时从吐蕃的统治下独立出来的,目前文献没有具体的记载,但估计应在公元9世纪前后,即与张议潮归义军起义的时间大体相当。敦煌的佛教雕塑于阗国虽然很早就脱离了唐的统治,但于阗国的国王一直保持着对唐的纳贡,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于阗国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至公元914年,于阗国开始与曹议金所建立的曹氏归义军保持密切的来往,特别是曹氏归义军与于阗国建立了婚姻关系,即于阗王娶了曹议金的女儿。至10世纪,回鹘建立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剌汗王朝。不久刚刚崛起的喀剌汗王朝就对于阗佛教国发动了以宗教为名义的战争,此时于阗国为了获得经济与军事的援助,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敦煌文书中就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于阗与敦煌之间交流的史料。在今天敦煌的壁画中还保留了众多带有于阗人特点的壁画,而这些宝贵的材料也成为了研究于阗史的重要史料。今天于阗国的佛教遗址四、粟特人粟特地处中亚西部,自中世纪开始就成为了东西间文明传播的中介者。隋唐时期,他们大批次地进入中国,而敦煌就成为粟特人东西往来的主要中转站。所以敦煌保留了大量以粟特文撰写的文献。唐代时,粟特人主要生活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康国、石国、米国等地,汉文史籍称之为昭武九姓,7世纪开始就与唐发生密切的关系。8世纪初期,中亚和大唐之间的战争导致西域局势紧张,加之安史之乱与吐蕃入侵,致使生活在今天新疆的粟特人不得不选择四散而逃。文献记载,到了吐蕃统治时期仍有粟特人在敦煌活动,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在今天敦煌的藏经洞内,发现了大量由粟特人留下来的佛教典籍。但实际上粟特人原先信仰祆教,后来因为长期在敦煌生活而改信了佛教,这也说明部分粟特人在敦煌一带曾经长期存在,而敦煌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粟特人。粟特人留在敦煌的珍贵文献也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唐代粟特人生活的重要史料。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看法

意义非常的重大,是因为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很多的婚丧嫁娶方面的仪式,然后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背景。

主要有佛教文献占90%以上,这些文献中包含了民间变体,佛像创作,精神回忆录,是我们认识佛教文学史上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资料。

敦煌文献以写本为主体,具有写本文献的特征,了解和认清其特证,是正确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最基础的环节,本文从敦煌文献分券不定、符号不定、内容不定、用字不定、文多疏误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敦煌文献的写本特征

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12万平方千米。同时,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涉及敦煌学理论、敦煌学史、敦煌史事、敦煌语言文字、敦煌俗文学、敦煌蒙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与中西交通、敦煌壁画与乐舞、敦煌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扩展资料: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打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感悟

意义非常的重大,是因为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很多的婚丧嫁娶方面的仪式,然后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背景。

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古时候的一些民俗传统,天文地理,同时也可以间接的从文献中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心理发展水平。

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影响,以及佛教对当时民众的思想冲击。

这次出土的文献,主要记载的是一些婚丧嫁娶的礼仪。我认为每一本文献的出土都是有着重大意义。通过上面记载的礼仪内容和流程。我们可以更详细的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字、音乐、服饰、制度甚至是文化。让我们对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更直观,更真实。

谈谈你对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给你找了一篇报告,可能会有用:

第一,从地下挖出来东西。第二,文字性的东西(包括古地图)比如带文字的甲骨,龟壳,竹简,木简,帛书,帛画。多指平面性的物品,立体的(鼎,罐以及生活器物)不算在内。

  • 索引序列
  •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
  •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看法
  • 谈谈对敦煌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认识和感悟
  • 谈谈你对出土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