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博物馆期刊2021-1-2期

国际博物馆期刊2021-1-2期

发布时间:

国际博物馆期刊2021-1-2期

《中国博物馆》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创刊以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我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化和博物馆业务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阵地、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帮手、学习博物馆理论方法与政策法规的园地,以及培育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博物馆》杂志开设的栏目有:特稿、专题、文论(理论与实践)、展览评论、文博人生、博物馆推介、博物馆图书评论与书讯、博物馆相关学术会议综述、批评与回应等。《中国博物馆》杂志为季刊,128页,每季度第二月出版,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112元。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学会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16开国际刊号:1002-9648国内刊号:11-1462/G2创刊时间:1984年

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2021年博物馆日活动聚焦“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历史: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协,随后每年均组织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采用主会场活动的方式开展博物馆日活动,现已相继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石家庄、北京、上海、长沙等地举办了12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本A批。 北京工商大学是由原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多学科大学。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现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大学。 原北京商学院创建于 1950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经济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北京轻工学院创建于 1958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原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创建于 1982 年,是专门为机械工业企业培养管理人才的成人高等院校。 北京工商大学拥有健全的教学、科研机构,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法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11 个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基础部、外语部等 3 个教学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科门类覆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 7 个一级学科。目前,学校设有 38 个本科专业、 1 个二学位专业、 16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 35 个成人教育专业。学校有 7 个市、部级重点学科和 4 个重点实验室。学校已经在贸易经济、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另设有计算机与网络中心、经济实验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和图书馆等。学校现有教职工近 1400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 75 人,副教授 320 人。学校在校生 18000 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10000 多人,研究生 650 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 7000 人,外国留学生 100 多人。学校对外交流活跃,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高校都有广泛友好的合作关系。全校师生员工以 " 增强团队意识,树立再创业精神,爱岗敬业、同心同德争创国内财经类大学第一 " 为理念,以崭新风貌和开放步伐迈向未来。 保险学系属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院现有保险、金融、财政、经济、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 7 个本科专业,有金融学(含保险、金融等方向)、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专门史(经济史)、统计学 7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经济学一级学科全部二级学科专业,其中产业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保险、金融、期货市场、统计分析、专门史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在校本科生 2000 余人,研究生 200 余人。全院教师 70 余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30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2 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34 人。学院既拥有 梁小民 教授这样的知名学者,又拥有一支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者队伍。学院注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近年来发表论文 7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70 余部。 二、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师资及科研水平介绍 我校于 1994 年设立保险学专业,是国内设立保险专业较早的大学。近 10 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已经具有任课较为齐全精干的专业教师队伍。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3 人,助教 1 人。高级职称所占的比重为 64 %以上。并新引进保险及相 关专业 博士 2 名、海外归来学者 1 名以充实师资科研队伍。另外,还外聘校外国际知名保险专家 任兼职 教授 12 人。目前已具备保险专业相应课程的教师,分别讲授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学、海上保险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法、保险会计学、保险专业英语、保险精算学、社会保障学等专业课。该专业也云集了一批保险专业的专家,学术水平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系主 任王绪瑾 教授同时兼职为: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咨询专家、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顾问、北京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职。有关保险学专业的教授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曾经先后 6 次参加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并且每次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这样既为本专业教学提供了条件,也为请入国际大师创造了机会。我专业还具有国内外的广泛研究网络。保险专业另设有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由保险学系主 任王绪瑾 教授兼任,中心名誉主任由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 潘履孚 教授兼任。该中心云集了国内外一些知名的保险专家。本专业保险研究网络主要包括:在国内,与中国保监会及派出机构、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保险学会及各地保险学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及各地保险行业协会、各保险公司及有关高校密切联系和合作;在海外,与有关开设保险专业的大学、国际性保险学会会员,具有较多的联系。从对外交流来看,有 关 教授 1993 年先后到意大利贝鲁加大学、马切那达大学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1997 年- 2003 年曾经参加过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印度、泰国等国家或地区举行的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 (APRIA) 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年会,并于会议前后作中国保险代理人、中国保险监管、中国保险经纪人、保险市场模式、保险投资比较、保险法等问题的学术报告; 1998 年 7 月应邀到中国台湾铭传大学参加海峡两岸保险经营研讨会,并作中国大陆保险监管问题的演讲;并且保险研究中心于 2001 年 3 月 19 日 与北京保险学会、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国浩律师集团联合举办了 “ 中日保险法与保险市场研讨会 ” ,在学术界和保险业界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我系专业师资具有较为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保险专业教师自 1985 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海外论文 12 篇,发表的刊物主要有:《保险专刊》(中国台湾)、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and Actuarial Journal (新加坡国际保险与精算杂志)、 Ris Managmenent Review (新加坡风险与保险学会举办)、 The 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风险管理与保险杂志,泰国)、 L'università( 意大利 , 贝鲁加大学学报 ) 、《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经济日报》等著名报物。保险专业教师参与的课题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和部级保险方面的课题 6 项。本系教师独著和参著的教材和合著作达 20 多部,共计 400 余万字。保险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我校目前已具有本专业学生学习所必须的良好的实验环境。我校目前有经济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室、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图形图像实验室等,有戴尔服务器 7 台,高档个人电脑 500 多台,同时拥有各种应用软件,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实验需求。我校图书馆现有藏书 88 万余册,中外文期刊 2500 余种,为本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较充足的资料保证。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2014年,译林社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利润总额超过4800万元。译林社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10年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授予2007-2009年度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12年荣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出版单位特别奖”,2013年荣获《出版人》等评选的2013中国书业“年度出版社”特别奖。2014年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联合组织评选的“2013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100强”  在2015年公布的《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译林社继续位居全国文艺类图书出版社总体经济规模第一,也是从2010年起第六次获此殊荣;开卷监控图书零售市场排名从2012年的31位上升到2014年的24位。  译林社以品牌战略着眼持久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竞争能力居于同类社前列。“经典译林”“译林名著精选”和名作家作品集等构成世界文学品牌板块;“传记译林”“双语译林”富有读者口碑与市场潜力;以“人文与社会译丛”为主体的人文社科学术板块深具影响。其中2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3种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种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提名奖;5种图书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种图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1种图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2篇论文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2种图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3种获选“中国最美的书”;20种图书获“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优秀图书奖”;37种被评为“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3种图书获年度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其中1种获“最佳译著”;14种图书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出版物奖,近百种图书被多家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评为年度好书。《牛津初中英语/牛津高中英语》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文报》评选为“60年60本最具影响力英语教育出版物”。译林网站在译林品牌建设中也发挥作用,连续七年在“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获得系列荣誉。  译林社拥有屡获国家期刊奖的外国文学旗舰刊物《译林》、英语教育类刊物,还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联办《外国文学动态》《当代外国文学》等国内主要外国文学研究刊物。  译林出版社将继续围绕打造有一流文化贡献力、有高度市场竞争力、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国有文化企业这一目标,用好书垒品牌,用品牌谋市场,以专业化精神进一步构建市场公认的译林品牌体系,谋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外国文学出版分社  由原大众图书事业部和综合外语与图书事业部整合而成,致力于外国文学以及双语读物的出版。外国文学出版方面,在世界名著出版领域拥有一流品牌和名列前茅的市场占有率,所译介的国外现当代文学作品形成优秀的口碑。“经典译林”、“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和多个作家作品集等深受国内学者、作家和读书界肯定。同时,还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外国文学史著作及外国语言文学和翻译学术著作。“传记译林”拥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和市场影响。双语读物方面,以“双语译林”为主干,凭借规模和质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面日渐扩大。 基础教育出版分社  从事中小学教育图书出版,致力于提供一流的基础教育服务。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开发的国家新课标中小学英语系列教材均通过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获得了“语言好、理念新、方法活”的高度评价,“牛津英语”系列教材还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60年60本最具影响力英语教育出版物”、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础教育分社为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师培训服务,拥有包括全国众多知名学者在内的专家团队,具备丰富的培训经验。此外,基础教育分社出版基础英语学术期刊一种,努力打造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的前沿探索。  基础教育分社将建成纸质、数字、网络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创建融出版、服务、研究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出版中心,以优质内容为中心,以立体化服务为依托,以前瞻性研究为导向,积极服务和推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分社  创刊于1979年的大型外国文学期刊《译林》,始终坚持“打开窗口,了解世界”的办刊宗旨,坚持以最快的速度译介外国最新畅销佳作,多年来备受外国文学研究界、创作界及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荣获“国家期刊奖”等多种奖项。译林社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出版旗舰学术期刊《国际博物馆》,在国内文博界获得较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综合编辑部  主要负责稿件审读及质量把关,以及合资公司图书的内容把关工作。 人文社科图书事业部  致力于人文社科专业图书和人文社科大众图书的出版。被誉为“十年来最好的十套引进版社科译丛”之一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已成为著名品牌丛书,深得学术界认可。“译林人文精选”“名家文学讲坛”已逐渐成为大众学术出版的品牌常销书。“西方政治思想译丛”“法政科学丛书”等,开辟了专业出版新的领域。所出版图书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以赛亚?伯林作品、《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等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回答 VOGUE是杂志,不是衣服。 《VOGUE》是由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出版发行的一本期刊。美国版《VOGUE》杂志诞生于1892年, 其出版商康泰纳仕公司随后推出了英国版(1916年) 和法国版(1921年)。纳仕先生是现代杂志版面设计的创始人。他是第一位聘用艺术家担任杂志摄影师的出版人。 《VOGUE》杂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用彩色摄影表现时装作品的杂志。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9月中国版VOGUE《Vogue服饰与美容》正式在中国创刊。 更多1条 

国际博物馆期刊投稿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国际博物馆期刊官网

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本A批。 北京工商大学是由原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多学科大学。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现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大学。 原北京商学院创建于 1950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经济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北京轻工学院创建于 1958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原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创建于 1982 年,是专门为机械工业企业培养管理人才的成人高等院校。 北京工商大学拥有健全的教学、科研机构,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法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11 个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基础部、外语部等 3 个教学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科门类覆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 7 个一级学科。目前,学校设有 38 个本科专业、 1 个二学位专业、 16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 35 个成人教育专业。学校有 7 个市、部级重点学科和 4 个重点实验室。学校已经在贸易经济、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另设有计算机与网络中心、经济实验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和图书馆等。学校现有教职工近 1400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 75 人,副教授 320 人。学校在校生 18000 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10000 多人,研究生 650 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 7000 人,外国留学生 100 多人。学校对外交流活跃,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高校都有广泛友好的合作关系。全校师生员工以 " 增强团队意识,树立再创业精神,爱岗敬业、同心同德争创国内财经类大学第一 " 为理念,以崭新风貌和开放步伐迈向未来。 保险学系属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院现有保险、金融、财政、经济、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 7 个本科专业,有金融学(含保险、金融等方向)、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专门史(经济史)、统计学 7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经济学一级学科全部二级学科专业,其中产业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保险、金融、期货市场、统计分析、专门史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在校本科生 2000 余人,研究生 200 余人。全院教师 70 余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30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2 人,硕士学位的教师 34 人。学院既拥有 梁小民 教授这样的知名学者,又拥有一支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者队伍。学院注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近年来发表论文 7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 70 余部。 二、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师资及科研水平介绍 我校于 1994 年设立保险学专业,是国内设立保险专业较早的大学。近 10 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已经具有任课较为齐全精干的专业教师队伍。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3 人,助教 1 人。高级职称所占的比重为 64 %以上。并新引进保险及相 关专业 博士 2 名、海外归来学者 1 名以充实师资科研队伍。另外,还外聘校外国际知名保险专家 任兼职 教授 12 人。目前已具备保险专业相应课程的教师,分别讲授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学、海上保险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法、保险会计学、保险专业英语、保险精算学、社会保障学等专业课。该专业也云集了一批保险专业的专家,学术水平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系主 任王绪瑾 教授同时兼职为: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咨询专家、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顾问、北京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职。有关保险学专业的教授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曾经先后 6 次参加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并且每次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这样既为本专业教学提供了条件,也为请入国际大师创造了机会。我专业还具有国内外的广泛研究网络。保险专业另设有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由保险学系主 任王绪瑾 教授兼任,中心名誉主任由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 潘履孚 教授兼任。该中心云集了国内外一些知名的保险专家。本专业保险研究网络主要包括:在国内,与中国保监会及派出机构、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保险学会及各地保险学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及各地保险行业协会、各保险公司及有关高校密切联系和合作;在海外,与有关开设保险专业的大学、国际性保险学会会员,具有较多的联系。从对外交流来看,有 关 教授 1993 年先后到意大利贝鲁加大学、马切那达大学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1997 年- 2003 年曾经参加过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印度、泰国等国家或地区举行的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学会 (APRIA) 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年会,并于会议前后作中国保险代理人、中国保险监管、中国保险经纪人、保险市场模式、保险投资比较、保险法等问题的学术报告; 1998 年 7 月应邀到中国台湾铭传大学参加海峡两岸保险经营研讨会,并作中国大陆保险监管问题的演讲;并且保险研究中心于 2001 年 3 月 19 日 与北京保险学会、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国浩律师集团联合举办了 “ 中日保险法与保险市场研讨会 ” ,在学术界和保险业界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我系专业师资具有较为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保险专业教师自 1985 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海外论文 12 篇,发表的刊物主要有:《保险专刊》(中国台湾)、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and Actuarial Journal (新加坡国际保险与精算杂志)、 Ris Managmenent Review (新加坡风险与保险学会举办)、 The 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风险管理与保险杂志,泰国)、 L'università( 意大利 , 贝鲁加大学学报 ) 、《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经济日报》等著名报物。保险专业教师参与的课题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和部级保险方面的课题 6 项。本系教师独著和参著的教材和合著作达 20 多部,共计 400 余万字。保险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我校目前已具有本专业学生学习所必须的良好的实验环境。我校目前有经济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室、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图形图像实验室等,有戴尔服务器 7 台,高档个人电脑 500 多台,同时拥有各种应用软件,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实验需求。我校图书馆现有藏书 88 万余册,中外文期刊 2500 余种,为本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较充足的资料保证。

译林出版社长期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期刊杂志等板块的出版业务。 块拥有创刊三十多年的外国文学旗舰刊物《译林》,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联办《国际博物馆》等重要学术期刊,还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联办《外国文学动态》、《当代外国文学》等国内主要外国文学研究刊物,构建了相对完备的期刊集群。

国际博物馆期刊苏联ragon

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恶化与文化冲突,如何协调各种文化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任务。而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不同族裔各代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她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告诉人类应当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为了人类更加幸福的未来共同积累历史的经验,克服更多不可预测的未来苦难。所以我们说,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当今的博物馆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博物馆可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生活在更加和睦与和平的环境中,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生存条件。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研究、欣赏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功能。博物馆汇集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与生产生活、文化活动及其自然环境有关的物证,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文化历史知识的无尽宝库。我们认为,博物馆应当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供人民大众和学术界、艺术界接受教育、汲取知识、开展研究、欣赏艺术,并最终达到启迪智慧、促进文化创新的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发展趋势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比如,200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强调博物馆在收藏、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的主题定为“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突出博物馆在促进文化交流当中的作用;去年的主题则是“博物馆与旅游”,强调文化休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依托博物馆开展文化旅游,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有效途径,不断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成果,是博物馆的光荣职责。 群众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十分强调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许多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学、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不断创新。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中学历史教员举办文物知识讲座,编辑出版教学参考资料;北京地区博物馆举办电视博物馆知识竞赛;苏州博物馆组织“历史访古夏令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纪念馆开办上海到嘉兴南湖党的诞生地系列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为教学和观众服务的咨询活动。这些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活跃的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使中国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中国博物馆的藏品搜集保管工作、陈列展览工作和群众教育工作,都强调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不仅为博物馆自身业务活动需要服务,还为社会上生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提供科研资料。中国博物馆科研工作者长期来在金文、甲骨、历史、考古、青铜器、陶瓷、书画、文物保护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地学、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博物馆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科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反映博物馆科研成果的编辑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50~60年代中期,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博物馆学基础》等苏联和东欧国家博物馆工作和博物馆学的专著和文章,出版了中国博物馆学专著《博物馆学概论》等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文化大革命”时期,博物馆研究编辑出版工作完全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才日趋活跃。此后,出版了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翻译出版了日本的《博物馆概论》和英国的《八十年代的博物馆》;出版了中国学者编写的《博物馆学新编》、《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国博物馆指南》、《博物馆纵横》等专著;还与日本合作出版了《中国博物馆丛书》。许多博物馆出版了反映本馆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以及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学会,还都有自己的会刊。1979~1988年全国发表博物馆学论文超过2000篇。

由于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成立了一所庞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学术学识为重心,设立图书馆,并收藏珍贵文物。百余年后,罗马帝国掠夺希腊,所有美术品皆移存到罗马城的宫廷、寺院及王公贵族的家园里,美术品变成贵族私产。中古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寺院成为保存美术品的场所。十六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起,私人搜集珍物的热潮展开,文艺复兴运动亦激起古物学研究的风气。使博物馆学的领域展开新局面,文物分类法与修护技术相随而起。十七世纪私人收藏家开始公开其珍藏文物供一般民众参观,私人博物馆出现,公共性博物馆相继成立。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美国各地大兴博物馆事业,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亦新兴博物馆事业。二十世纪初叶迄今,现代博物馆管理的方法与观念日趋进步,由静态进入动态,视听设备及新科技皆被应用到新的陈列设计与管理上。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学者黄摩崖认定,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最早的孔庙也是最早的博物馆。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于1936年6月6日动工建设,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当时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中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因此,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定义也在不断修改之中。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了给博物馆下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定义,进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长时间,曾经作过多次讨论和修改。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时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馆是指为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1951年、1962年、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多次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讨论修改,直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很多人认为,这是较为适当的一个定义,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国际间的一般性定义,各国仍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对待博物馆。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现代的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苏联大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日本的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工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供一般民众使用,同时进行为教育、调查研究、启蒙教育等所必要的工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作为目的的机关。中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对其定义也有过多次修改。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论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两次大的讨论和修改,直到1979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国博物馆界对国际博协1974年作出的这一定义基本上是肯定的。

5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8天(闰年第1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7天。

首先,博物馆能很好的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它能很好传承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如埃及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院。其次,博物馆能广泛传播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博物馆是聚集人类财富、聚集文化的宝地。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第三,博物馆能集中展现了人类智慧和 财富。博物馆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利于我们方便快捷地了解更多的东西,开拓眼界。如安徽省博物院、安徽地质博物馆总之,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的理解和认知还很粗浅的,仅限于这三个方面。但通过游览博物馆,可以加深我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可以说乐此不疲。最后,展示一下提到的几个博物馆,看后你一定会感同身受,她那特有的魅力会让你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埃及博物馆埃及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收藏文物 30 多万件,保存着人类最早的文字、雕塑等各类展品,记载了人类最早,约7000年来的人类发展史。走进博物馆,我仿佛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这是上埃及法老一家三口雕像,法老的帽冠极像一个保龄球,脚下刻着古文字。埃及第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埃及博物馆镇馆之宝。由此可见埃及法老当时的生活有多么奢侈。埃及博物馆的狮身人面像 ,是埃及法老墓地的守护者,它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埃及的“莎草纸”,这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纸张。4000年前,埃及人用一种叫莎草的植物纤维,加工制作纸张。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1日,我去美国参加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典礼,在纽约参观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深感震撼。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文化艺术品,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人类自身的文明的光辉历史。安徽博物院2020年6月,我们夫妻自驾游,参观了安徽博物院 ,它是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也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重器,其体积在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最大的。“葵花型金盏”,南宋时期制造,该器造型新巧,花瓣形盏壁配以突起的花蕊,使金盏宛如盛开的花朵,工艺精湛。安徽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地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独具特色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博物馆还专门设置恐龙专题展览馆,呈现了各个地质时期、各个种类的生物化石、恐龙化石,是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知识的理想场所。上述,仅仅介绍了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博物馆,与大家一起分享,所罗列的展品有限,也占博物馆的九牛一毛,要想看更多精美的展品,你可以走进博物馆,近距离的感受她的魅力,你就能体会到博物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 索引序列
  • 国际博物馆期刊2021-1-2期
  • 国际博物馆期刊
  • 国际博物馆期刊投稿
  • 国际博物馆期刊官网
  • 国际博物馆期刊苏联ragon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