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4

丫丫King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际博物馆期刊苏联ragon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啃鲍鱼的螺丝

已采纳
首先,博物馆能很好的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它能很好传承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如埃及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院。其次,博物馆能广泛传播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博物馆是聚集人类财富、聚集文化的宝地。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第三,博物馆能集中展现了人类智慧和 财富。博物馆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利于我们方便快捷地了解更多的东西,开拓眼界。如安徽省博物院、安徽地质博物馆总之,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的理解和认知还很粗浅的,仅限于这三个方面。但通过游览博物馆,可以加深我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可以说乐此不疲。最后,展示一下提到的几个博物馆,看后你一定会感同身受,她那特有的魅力会让你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埃及博物馆埃及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收藏文物 30 多万件,保存着人类最早的文字、雕塑等各类展品,记载了人类最早,约7000年来的人类发展史。走进博物馆,我仿佛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这是上埃及法老一家三口雕像,法老的帽冠极像一个保龄球,脚下刻着古文字。埃及第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埃及博物馆镇馆之宝。由此可见埃及法老当时的生活有多么奢侈。埃及博物馆的狮身人面像 ,是埃及法老墓地的守护者,它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埃及的“莎草纸”,这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纸张。4000年前,埃及人用一种叫莎草的植物纤维,加工制作纸张。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1日,我去美国参加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典礼,在纽约参观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深感震撼。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文化艺术品,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人类自身的文明的光辉历史。安徽博物院2020年6月,我们夫妻自驾游,参观了安徽博物院 ,它是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也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重器,其体积在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最大的。“葵花型金盏”,南宋时期制造,该器造型新巧,花瓣形盏壁配以突起的花蕊,使金盏宛如盛开的花朵,工艺精湛。安徽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地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独具特色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博物馆还专门设置恐龙专题展览馆,呈现了各个地质时期、各个种类的生物化石、恐龙化石,是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知识的理想场所。上述,仅仅介绍了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博物馆,与大家一起分享,所罗列的展品有限,也占博物馆的九牛一毛,要想看更多精美的展品,你可以走进博物馆,近距离的感受她的魅力,你就能体会到博物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237 评论

肥仔美金

中国博物馆》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创刊以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我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化和博物馆业务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阵地、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帮手、学习博物馆理论方法与政策法规的园地,以及培育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博物馆》杂志开设的栏目有:特稿、专题、文论(理论与实践)、展览评论、文博人生、博物馆推介、博物馆图书评论与书讯、博物馆相关学术会议综述、批评与回应等。《中国博物馆》杂志为季刊,128页,每季度第二月出版,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112元。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学会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16开国际刊号:1002-9648国内刊号:11-1462/G2创刊时间:1984年

127 评论

jiangyue514悦兔

5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8天(闰年第1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7天。

308 评论

Dianayaoyao

由于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成立了一所庞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学术学识为重心,设立图书馆,并收藏珍贵文物。百余年后,罗马帝国掠夺希腊,所有美术品皆移存到罗马城的宫廷、寺院及王公贵族的家园里,美术品变成贵族私产。中古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寺院成为保存美术品的场所。十六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起,私人搜集珍物的热潮展开,文艺复兴运动亦激起古物学研究的风气。使博物馆学的领域展开新局面,文物分类法与修护技术相随而起。十七世纪私人收藏家开始公开其珍藏文物供一般民众参观,私人博物馆出现,公共性博物馆相继成立。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美国各地大兴博物馆事业,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亦新兴博物馆事业。二十世纪初叶迄今,现代博物馆管理的方法与观念日趋进步,由静态进入动态,视听设备及新科技皆被应用到新的陈列设计与管理上。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学者黄摩崖认定,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最早的孔庙也是最早的博物馆。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于1936年6月6日动工建设,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当时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中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因此,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定义也在不断修改之中。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了给博物馆下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定义,进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长时间,曾经作过多次讨论和修改。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时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馆是指为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1951年、1962年、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多次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讨论修改,直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很多人认为,这是较为适当的一个定义,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国际间的一般性定义,各国仍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对待博物馆。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现代的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苏联大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日本的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工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供一般民众使用,同时进行为教育、调查研究、启蒙教育等所必要的工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作为目的的机关。中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对其定义也有过多次修改。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论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两次大的讨论和修改,直到1979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国博物馆界对国际博协1974年作出的这一定义基本上是肯定的。

168 评论

士多啤梨cake

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恶化与文化冲突,如何协调各种文化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任务。而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不同族裔各代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她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告诉人类应当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为了人类更加幸福的未来共同积累历史的经验,克服更多不可预测的未来苦难。所以我们说,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当今的博物馆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博物馆可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生活在更加和睦与和平的环境中,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生存条件。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研究、欣赏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功能。博物馆汇集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与生产生活、文化活动及其自然环境有关的物证,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文化历史知识的无尽宝库。我们认为,博物馆应当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供人民大众和学术界、艺术界接受教育、汲取知识、开展研究、欣赏艺术,并最终达到启迪智慧、促进文化创新的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发展趋势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比如,200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强调博物馆在收藏、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的主题定为“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突出博物馆在促进文化交流当中的作用;去年的主题则是“博物馆与旅游”,强调文化休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依托博物馆开展文化旅游,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有效途径,不断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成果,是博物馆的光荣职责。 群众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十分强调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许多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学、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不断创新。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中学历史教员举办文物知识讲座,编辑出版教学参考资料;北京地区博物馆举办电视博物馆知识竞赛;苏州博物馆组织“历史访古夏令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纪念馆开办上海到嘉兴南湖党的诞生地系列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为教学和观众服务的咨询活动。这些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活跃的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使中国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中国博物馆的藏品搜集保管工作、陈列展览工作和群众教育工作,都强调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不仅为博物馆自身业务活动需要服务,还为社会上生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提供科研资料。中国博物馆科研工作者长期来在金文、甲骨、历史、考古、青铜器、陶瓷、书画、文物保护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地学、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博物馆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科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反映博物馆科研成果的编辑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50~60年代中期,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博物馆学基础》等苏联和东欧国家博物馆工作和博物馆学的专著和文章,出版了中国博物馆学专著《博物馆学概论》等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文化大革命”时期,博物馆研究编辑出版工作完全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才日趋活跃。此后,出版了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翻译出版了日本的《博物馆概论》和英国的《八十年代的博物馆》;出版了中国学者编写的《博物馆学新编》、《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国博物馆指南》、《博物馆纵横》等专著;还与日本合作出版了《中国博物馆丛书》。许多博物馆出版了反映本馆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以及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学会,还都有自己的会刊。1979~1988年全国发表博物馆学论文超过2000篇。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博物馆期刊苏联ragon

    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恶化与文化冲突,如何协调各种文化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

    翻页作废啊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国际博物馆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本A批。 北京工商大学是由原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多学科大学。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

    美丽依然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国际博物馆期刊投稿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

    宝哥哥艺涵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国际博物馆期刊官网

    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本A批。 北京工商大学是由原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多学科大学。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

    mon也是部长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国际博物馆杂志

    《故宫博物院院刊》主管单位:国家文化部 主办单位:故宫博物院 国内刊号:CN 11-1202/G2国际刊号:ISSN 0452-7402是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学术

    终于改了名字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