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不要看教程,更不要去培训,看别人的作品,看这个作品如何设计,完成的,渐渐就学会变成一个告手了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 、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 、朱子春、谭甲文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吴小贻2010年 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方瑞芬201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红2014年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团队汪东萍2015年 质量工程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基础英语、高分子化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分析化学、英语写作、无机化学、微积分模块教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民法学、土地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土地法学、教育学 、古代汉语、英语教学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模块选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学研用一体化IT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化工类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创新实践基地 、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旅游管理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 、卓越城镇学前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改革与创新计划 、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中,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并与国内外50余所高教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古籍文献主要收藏《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特色文献资料有《大藏经》、《中国佛教学术全刊》、《禅宗全书》、《宋藏遗珍》、《太虚大师全书》、《民俗曲艺》等傩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资料。电子文献资源拥有:读秀中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西外文电子图书、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LS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种实用学习光盘和随书附赠光盘等;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有:读秀学术搜索、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非书资料资源中心、职业全能培训库、方略学科导航、e线图情、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法律法规等。 学术期刊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为《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特色栏目有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池州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 、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 、朱子春、谭甲文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吴小贻2010年 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方瑞芬201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红2014年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团队汪东萍2015年 质量工程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基础英语、高分子化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分析化学、英语写作、无机化学、微积分模块教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民法学、土地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土地法学、教育学 、古代汉语、英语教学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模块选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学研用一体化IT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化工类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创新实践基地 、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旅游管理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 、卓越城镇学前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改革与创新计划 、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中,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并与国内外50余所高教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古籍文献主要收藏《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特色文献资料有《大藏经》、《中国佛教学术全刊》、《禅宗全书》、《宋藏遗珍》、《太虚大师全书》、《民俗曲艺》等傩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资料。电子文献资源拥有:读秀中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西外文电子图书、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LS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种实用学习光盘和随书附赠光盘等;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有:读秀学术搜索、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非书资料资源中心、职业全能培训库、方略学科导航、e线图情、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法律法规等。 学术期刊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为《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特色栏目有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池州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著作】 1996 东大图书公司[台湾] 胡宏 2000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香港] 湖湘经世名贤传[第一主编] 2003 岳麓书社 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 2004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第三主编] 2008 岳麓书社 胡宏著作两种[点校] 2010 岳麓书社 王立新讲《论语》——圣者凡心 2011 岳麓书社 天地大儒王船山 2011 中华书局 时代人物各风流[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知识人是三大调[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传统与现代之间[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人文主义力量[第二主编] 2012 岳麓书社 理学开车周敦颐 2014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与道偕行:纪念游建西先生[第一主编] 20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 【论文】 时间(期号) 刊物 文章 1986(S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司马迁的历史通变思想探讨 1997(2) 船山学刊 从胡宏到船山——看湘学经世特点的形成与转型 1997(6) 湘潭大学学报 从《知言疑义》的产生看胡宏对朱熹的影响 1998(6) 湖湘论坛 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胡安国父子的“经济”之学 1999(1) 湘潭大学学报 三“天”归一——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凝缩 1999(3)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胡宏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999(6) 湘潭大学学报 船山的发现与误读——兼论民族主义之作为动力(第一作者) 2000(3) 湘潭大学学报 兴衰已逝,遗韵长存——湖湘学派及其历史分期 2000(4) 船山学刊 船山人性论及其思想意义 2001(1) 湖湘论坛 胡宏是“超善恶论”者吗? 2001(1) 湘潭大学学报 “湘学”略论(第一作者) 2002(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伦理框架内的法治与德治关系——对儒家德治与法治关系思想的选点式研究 2002(5) 文史哲 闽学与湖湘学 2002(5) 福建论坛 易学与儒学完整关系的新探索——评任俊华《易学与儒学》 2002(5) 湘潭大学学报 孔子的仁、礼观念并及儒家的历史命运 2002(4) 船山学刊 胡安国族系考证 2003(1) 湘潭大学学报 湖湘学派与核心湖湘文化——并及湘潭碧泉、隐山湖湘文化资源 2003(2) 船山学刊 理学家兼诗人——曾几的生平与学术 2003(6) 池州师专学报 南泉普愿禅师的人生智慧及湖湘学派与禅宗的关系 2004(1) 湘潭大学学报 胡安国与程门弟子 2004(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胡门的向氏弟子 2004(2)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胡安国隐居衡山时期的弟子们 2004(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湖湘学派与佛教 2004(4)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胡安国隐居碧泉时期的弟子们 2004(5) 湘潭大学学报 胡宏论性的层次和特点 2004(4)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如何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以韦政通所著《中国文化概论》为例 2005(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跨越历史的心灵沟通——郭嵩焘对王船山的认识和评价 2006(9) 学术月刊 儒家伦理的当下境遇问题 2011(4) 求是学刊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第二作者) 2011(8) 学术界 论中国哲学最初的“被”冷遇(第二作者) 2011(4) 池州学院学报 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的哲学思考(第二作者) 2011(1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宋明理学与儒家精神——记王立新教授的一次学术漫谈(第一作者) 2013(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想给老游唱首歌 2013(5) 深圳大学学报 船山与朱子对王猛的评价(第一作者) 2013(5)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庄子》论“乐”的伦理学内涵(第二作者) 2014(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十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第二作者)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

【著作】 1996 东大图书公司[台湾] 胡宏 2000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香港] 湖湘经世名贤传[第一主编] 2003 岳麓书社 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 2004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第三主编] 2008 岳麓书社 胡宏著作两种[点校] 2010 岳麓书社 王立新讲《论语》——圣者凡心 2011 岳麓书社 天地大儒王船山 2011 中华书局 时代人物各风流[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知识人是三大调[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传统与现代之间[第二主编] 2011 中华书局 人文主义力量[第二主编] 2012 岳麓书社 理学开车周敦颐 2014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与道偕行:纪念游建西先生[第一主编] 20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 【论文】 时间(期号) 刊物 文章 1986(S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司马迁的历史通变思想探讨 1997(2) 船山学刊 从胡宏到船山——看湘学经世特点的形成与转型 1997(6) 湘潭大学学报 从《知言疑义》的产生看胡宏对朱熹的影响 1998(6) 湖湘论坛 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胡安国父子的“经济”之学 1999(1) 湘潭大学学报 三“天”归一——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凝缩 1999(3)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胡宏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999(6) 湘潭大学学报 船山的发现与误读——兼论民族主义之作为动力(第一作者) 2000(3) 湘潭大学学报 兴衰已逝,遗韵长存——湖湘学派及其历史分期 2000(4) 船山学刊 船山人性论及其思想意义 2001(1) 湖湘论坛 胡宏是“超善恶论”者吗? 2001(1) 湘潭大学学报 “湘学”略论(第一作者) 2002(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伦理框架内的法治与德治关系——对儒家德治与法治关系思想的选点式研究 2002(5) 文史哲 闽学与湖湘学 2002(5) 福建论坛 易学与儒学完整关系的新探索——评任俊华《易学与儒学》 2002(5) 湘潭大学学报 孔子的仁、礼观念并及儒家的历史命运 2002(4) 船山学刊 胡安国族系考证 2003(1) 湘潭大学学报 湖湘学派与核心湖湘文化——并及湘潭碧泉、隐山湖湘文化资源 2003(2) 船山学刊 理学家兼诗人——曾几的生平与学术 2003(6) 池州师专学报 南泉普愿禅师的人生智慧及湖湘学派与禅宗的关系 2004(1) 湘潭大学学报 胡安国与程门弟子 2004(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胡门的向氏弟子 2004(2)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胡安国隐居衡山时期的弟子们 2004(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湖湘学派与佛教 2004(4)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胡安国隐居碧泉时期的弟子们 2004(5) 湘潭大学学报 胡宏论性的层次和特点 2004(4)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如何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以韦政通所著《中国文化概论》为例 2005(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跨越历史的心灵沟通——郭嵩焘对王船山的认识和评价 2006(9) 学术月刊 儒家伦理的当下境遇问题 2011(4) 求是学刊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哲学(第二作者) 2011(8) 学术界 论中国哲学最初的“被”冷遇(第二作者) 2011(4) 池州学院学报 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的哲学思考(第二作者) 2011(1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宋明理学与儒家精神——记王立新教授的一次学术漫谈(第一作者) 2013(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想给老游唱首歌 2013(5) 深圳大学学报 船山与朱子对王猛的评价(第一作者) 2013(5)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庄子》论“乐”的伦理学内涵(第二作者) 2014(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十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第二作者)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退改时间可以在官网进行查看。在池州学院官网提交过你的稿件后,在经过池州学院学报负责人的审核后,可以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稿件是否被采用。《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

河池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个人感觉吧!要是你是大城市的,你来这里可能觉得这里环境优美,如果你是农村的话来这里你就会失望。都读大学了还离不开农村!自己掂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广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桂教〔2008〕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学院研究决定,于2009年开展教学质量年建设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把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促进我院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突出;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师德师风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课程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明显;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规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学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学质量年”的建设活动,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建设内容 (一)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 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整体水平。2009年对院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进行检查和加大建设力度。通过建设,促进重点学科人才梯队、科学研究和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并争取使其中的部分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基地)提升为区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加强对6个本科专业调整改造的建设、检查、验收和推广,并争取继续得到教育厅的支持。同时,加大对区级优质专业的申报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3.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植品牌与特色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大讨论,使专业门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生源质量差、办学效益低的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改造或撤销。对院级重点专业进行检查、评比和立项建设,在重点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扶持力度,实施政策倾斜,遴选2-3个专业作为院级特色专业。(二)加强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抓好院级重点课程建设。各重点课程所在单位和课程负责人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要按照区级精品课程的基本条件建设好重点课程。2.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做好教材的选用、规范管理工作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立体化教材。学院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有特色、适应性强的应用型本科教材。3.加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力争通过建设和系列培训,使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不少于15%。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件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院级重点课程、区级精品课程要实行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规定,规范多媒体教学行为。同时,开展优秀课件评比活动。4.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代检代查专项服务、“优质服务之星”评比、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作风。  (三)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在新建实验楼使用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各教学系(院、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创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院级的“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进行检查和立项建设。  2.加强院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合作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拓展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渠道,建立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院外实习基地。学院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2009年,增加10个左右的院级实训实习基地。  3.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各专业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加大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比例。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4.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建立教学管理和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5.资助和支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实践和创新,以各项竞赛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资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新华杯”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6.构建学院公共教学实验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建设投入,构建为全院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的公共教学实验平台,主要承担公共计算机教学实验、大学英语语音训练、普通话测试、微格教学等职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和教学水平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制定相关的师德师风建设文件和开展演讲比赛、检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我院教师的良好形象,推进学院快速和谐发展。2.设立专业(课程)责任教授岗位。要从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中选聘担任专业(课程)责任教授,真正使专业(课程)建设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评选“十佳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树立良好教风。  3.教学团队建设。大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2-3个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院级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检查教案、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5.支持和鼓励部分教师转型。学院人员编制有限与新专业不断增加的矛盾,将是影响学院办学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近三年新专业的教师队伍总体现状看,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及素质远不能满足专业设置及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后备人选不足、学术梯队断层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引进和调入,必须让部分教师从原专业课程教学转到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来。为此,结合新专业的需要和现有教师的特点,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部分教师转型,以满足新设专业的建设需要。  (五)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结合新升本院校的特点,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督查组等组织的作用,完善教学工作体系,强化教学服务意识,加大二级单位工作力度,促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建立系(院、部)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督导体系。开展二级管理经验交流和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评比活动。 2.进一步完善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现学生基本功技能训练和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各教学系(院、部)分专业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 3.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开展院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4.加强和规范教研室工作。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础作用。各教研室相应建立健全规范教师备课、授课、听课、考试等制度。根据学院的要求,以专业为单位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开展优秀教研室和优秀教研室主任评选活动。 5.制(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实验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同时,通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授课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教学管理,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开展公共课教师课堂教学比赛。7.购置和开发教学管理软件,建立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六)学分制改革与推进  做好中文系和物电系2008级学分制试点工作(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共五个专业)。同时,逐步推进2009年招生的其它本科专业实行学分制。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七)全面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引导全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教改项目和教改活动,结合我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与探索实践,全面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继续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并对已立项的教学改革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出版一期《河池学院学报》增刊,刊登教改成果。开展教学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 (八)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就业水平制定实施《河池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把出勤情况、学风情况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之一。 开展诚信考试承诺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修订《河池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等违纪学生。 组织举办“学术论坛”和“大学生成才之路”等系列讲座,各教学系(院、部)应围绕教学质量年的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和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4.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调查工作。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多种途径,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制,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参加职业技能认定考试,加大力度对毕业生进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政策宣传、竞聘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力争初次就业率(7月31日)达到75%以上。 四、组织措施 (一)学院成立“2009教学质量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活动的部署、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在教务处设立办公室负责其日常工作。  (二)各教学单位要成立由系(院、部)主任为组长的“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三)教务处及相关部门要确定“教学质量年”活动评价办法和具体的检查项目,对各项工作的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量化打分,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教学质量年”活动结束时,进行评比,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在项目建设中有重大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没有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要将奖惩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在“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中,全院各管理服务部门要主动关心支持教学,帮助和配合各教学单位开展工作。各教学单位要按照学院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抓实干,确保落实,使“教学质量年”的活动取得实效,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我院教学工作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不好!今年学校评估过后,就开始联合中介坑实习生的工资。今年被河池学院组织去深圳策维实习的学生就被坑惨了。以下是具体情况:今年七月份电子、机械的学校组织去深圳实习,具体去哪里实习学校有关负责人不说,就想先把我们来。来之前,有关负责人还信誓旦旦地说“你们不用带什么东西去,钱就带三五百就行了”,其实这只是坑我们的第一步。去之前还说报销车费,之后车费又不报销了。来到策维科技公司实习后,学校有关负责人和中介(仁隆劳务派遣公司)暗箱操作,联合划分实习生的工资。实习生进厂工作后一直都没能和厂方签合同,实习生被告知默认签了合同。实习生工资按每小时7元算,不管是正常上班还是加班。而实习那里的普工、或有些和实习生一样是临时工的工资都比实习生的多,而且加班费按劳动法算。终于有人在实习一个月后就辞工了,他们辞工的结果是:一个月工资按1800元算,再被中介扣除后只能拿到300元……(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揭晓)

去过一次,感觉还行吧。学习的事关键还是靠自己,大学就是这样,自己的时间很多,看你怎么用了。一定要趁还在学校里时多学习些各方面的知识,不局限于学校规定的。学校的环境不错,所在地宜州经济还有待发展。总之算可以吧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多少字

党总支书记、校长:骆朝晖,男,196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7月在东至县查桥中学任教;1983年3月至1990年6月在东至县第一中学任化学教师、教导处副主任;199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东至三中工作(期间1997年被评聘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2001年8月任东至县第二中学副校长;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任东至一中校长;2007年3月任东至二中校长、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何浩峰,男,1964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安徽省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池州市三届人大代表,东至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池州市首届名校长工作室挂牌校长,池州市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东至县首届“杰出教师”。1985年被分配到东至二中任教。先后担任英语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等职。2009年9月,调任昭潭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2015年9月,调回东至二中任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上海闸北区风华中学挂职校长助理。2008年10-12月,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华东师大举办的第36期校长培训班课程的学习并获结业证书。  因表现突出,2002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04年被评为池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东至县“杰出教师”,2007、2009、2011、2013、2015年分别被评为“池州市学科带头人”,2008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园丁奖”,2009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同年获池州市首届“文明市民”称号,2011年3月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称号。2002、2008年两次担任安徽省特级教师业务考核评委,2014年7月担任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候候选人评委,2015年9月担任池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主任。他主持的省级立项课题《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于2015年8月通过了安徽省教育规划办公室的评审并结题。此外,近几年,他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上,题为《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发表于《中小学校长》2014年第1期(P40-41);题为《影响山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版)》2013年第7期(P59-61);题为《“导师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于《中小学校长》2012年第7期(P19-20);题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运用——以2011年安徽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考评课为例》发表于《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P159-160);题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While-reading环节案例反思》发表在《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5期(P20-21);题为《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特征研究》发表在《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P157-158);题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Post-reading环节案例反思》发表在《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12期(P59-60)。副校长:朱志亭,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同年8月分配至东至二中任教,长期担任高中地理教学工作,1996年底任校工会副主席,2001年11月任校政教处主任,2009年9月任东至二中副校长。副校长:周启志,1993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学历为本科,学位为文学学士。2001年1月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研究生,2004年1月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7-8月在东至三中任教高中语文,先后担任过校“冬青”文学社社长、教工团支部书记、教导处副主任。2009年9月调入东至二中,现任东至二中副校长,兼任东至人大常委、县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任教17年以来,先后获得以下表彰:2000年10月,被评为池州地区第二届教坛新星;2005年10月,在东至县“名师兴教”工程评比中获“教坛新星”称号;2008年12月被评为东至县先进教研个人;2009年6月获“池州市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副校长:吴秉华,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自学本科毕业。1988年6毕业于东至县教师进修学校普师班,先后担任利安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2004年12月任花园中学校长,2008年8月调任葛公中学校长,2009年9月调任东至二中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 他于 2003年9月被中共东至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2004年2月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管理先进个人”。2005年被池州市委、人民政府年表彰为“池州市先进工作者”。2007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 、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 、朱子春、谭甲文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吴小贻2010年 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方瑞芬201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红2014年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团队汪东萍2015年 质量工程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基础英语、高分子化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分析化学、英语写作、无机化学、微积分模块教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民法学、土地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土地法学、教育学 、古代汉语、英语教学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模块选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学研用一体化IT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化工类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创新实践基地 、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旅游管理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 、卓越城镇学前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改革与创新计划 、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中,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并与国内外50余所高教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古籍文献主要收藏《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特色文献资料有《大藏经》、《中国佛教学术全刊》、《禅宗全书》、《宋藏遗珍》、《太虚大师全书》、《民俗曲艺》等傩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资料。电子文献资源拥有:读秀中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西外文电子图书、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LS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种实用学习光盘和随书附赠光盘等;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有:读秀学术搜索、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非书资料资源中心、职业全能培训库、方略学科导航、e线图情、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法律法规等。 学术期刊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为《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特色栏目有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池州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 索引序列
  •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
  •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高吗
  • 河池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要求多少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