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云南丽江的论文

关于云南丽江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云南丽江的论文

丽江古城介绍——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我今年上四年级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去过很多地方有:北京,日照,贵阳,云南,其中让我最难忘就是云南了。 在云南我去了昆明,丽江,我在丽江游玩的影响最深刻,那里藏着古老的文化,例如:东巴纸,东巴文字还有大家最喜欢的东巴小皮人。东巴纸是由原料为海拨高达2400-3500米的一种被叫做“阁弯呆”(音译)的灌木树皮以及丽江金沙江河谷两岸被纳西人称为“糯窝”的乔木树皮,经传统工艺制成。此种纸千年不腐,因原料难以采集,所以非常珍贵。 大家听了我对云南的介绍,是不是有了深刻的了解呢?云南还有很多的美,说也说不尽,请大家去细细游赏。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

风俗习惯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纳西族 现有人口为308839人。 民族概况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纳西族的天文历法   根据已翻译的二十多卷《东巴经》的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即有数十种之多。《创世纪》里还出现了专管气象、星辰和历法的忍劳、苏陀、尼罗、吉阿等人的名字;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动。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是:节日里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懂。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分布】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语言】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人口】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5%。纳西族也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

我今年上四年级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去过很多地方有:北京,日照,贵阳,云南,其中让我最难忘就是云南了。 在云南我去了昆明,丽江,我在丽江游玩的影响最深刻,那里藏着古老的文化,例如:东巴纸,东巴文字还有大家最喜欢的东巴小皮人。东巴纸是由原料为海拨高达2400-3500米的一种被叫做“阁弯呆”(音译)的灌木树皮以及丽江金沙江河谷两岸被纳西人称为“糯窝”的乔木树皮,经传统工艺制成。此种纸千年不腐,因原料难以采集,所以非常珍贵。 大家听了我对云南的介绍,是不是有了深刻的了解呢?云南还有很多的美,说也说不尽,请大家去细细游赏。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题目

一人艾滋病 全村艾滋病 一灭灭一村~ 围绕这个主题写下去。

丽江,常在小说中读到它,在我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使我深深向往。今年春节,我终于有幸游览了丽江古城,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小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了车,沿着一条小溪步行十来分钟,眼前便出现了一架缓缓转动的水车。我在水车的潺潺水声中,走进了丽江古城。小溪把古城分成了好几份,几座石桥又把它们连成了一个整体。街上的房子,最高不过两层。古城的布局像一只棋盘,街道纵横交错,一不留神,就转到了幽幽的小巷深处,迷失了方向。然而,当我踏在那些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上,感受那些小巷和拐角时,竟觉得不迷路会破坏了这种意境。穿行于方圆一二里的古街,我似乎走过了几个世纪。  到了丽江,如果不去住一下丽江的客栈,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客栈的老板是个热情的纳西族人,他把我们领到了一间可以看见丽江全貌的房间。如果站在客栈的长廊里凭栏远眺,还能依稀看到远处的雪山。我猛地吸了口气,啊,玻璃般的清凛,和着草叶的清爽!我久久地望着天空,大概是生态环境好的缘故吧,这里的天空是那样的蓝,蓝得惊心动魄,带给人旷世的寂寞,又使人对世界产生一种无争的悠游和纯净。  丽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沐浴了百年的风雨,但它丝毫不会给你陈旧的感觉。在古城的四方街,热闹程度不亚于都市,只是更多的融入了乡村古朴的生活气息。我看到穿得花花绿绿的妇女,手持搓板,在溪边洗衣服,还看到一些老人坐在街上,演奏着快失传的纳西古乐,形成一道独特风景。小巷深处,升起缕缕炊烟,又消失在被夕阳映红的天空,令我久久沉浸在这唯美的意境中。  喜欢古城里每一样东西,它们使我想起纳西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和纳西人纯朴善良的面孔!我爱丽江古城!

万众一心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摘要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女子外出工作,男子在家读书。所以她们的服饰是披星戴月,象征勤劳

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1]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1] ,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住等地的纳西人自称“纳西”,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西人自称为“纳”或“纳日”(或音译为“纳汝”);居住在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人”。[1]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2] 直至族称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麽些”或“摩西”。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姜”(Hjang),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摩梭”(麽些),但通用的他称仍为“摩梭”(麽些)。主要居住在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自称纳西或纳罕)被称为“阮可”(又音译为“若喀”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怎么写

你好在丽江古城,汉族的云南方言(也称云南话)是最广为使用的语言,在古城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纳西口语。丽江的年轻一代能讲汉语普通话,有些从事旅游业的青年能讲很流利的英语。由于有些老一代的纳西老人曾经接受过教会学校的西式基础教育,因此在丽江古城的街上看到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语自如交流也并非奇事。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 文字 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不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丽江有一种标音文字,共有2400多个符号,多是重复的异体字,较常用的有500多字,由东巴掌握,有少量的东巴经是用标音字写的。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的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丽江古城的年长妇女的衣着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丽江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 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丽江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时间:二月初八。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米拉会。 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时间:五月十五。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东巴舞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教经典中有专门记述东巴舞蹈的舞谱《舞蹈教材》和舞蹈来历。满意请采纳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丽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 丽江纳西族民居,多外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年人居住;东西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城依水存,水随城至”,是古城建筑的一大特色。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

  • 索引序列
  • 关于云南丽江的论文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题目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摘要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