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0

笑笑之笑0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云南丽江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纳木错dolphin

已采纳
我今年上四年级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去过很多地方有:北京,日照,贵阳,云南,其中让我最难忘就是云南了。 在云南我去了昆明,丽江,我在丽江游玩的影响最深刻,那里藏着古老的文化,例如:东巴纸,东巴文字还有大家最喜欢的东巴小皮人。东巴纸是由原料为海拨高达2400-3500米的一种被叫做“阁弯呆”(音译)的灌木树皮以及丽江金沙江河谷两岸被纳西人称为“糯窝”的乔木树皮,经传统工艺制成。此种纸千年不腐,因原料难以采集,所以非常珍贵。 大家听了我对云南的介绍,是不是有了深刻的了解呢?云南还有很多的美,说也说不尽,请大家去细细游赏。
275 评论

yanran8385

有些人曾抱怨春节没有能够回家,也曾抱怨春节连续加班。可是,在380年前,也有一个人没有回家,他在赶往丽江的路上。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游侠——徐霞客。今天清晨,一场春雨把丽江滋润得清新而湿润。380年前的今天,同样的天气,徐霞客看着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嗅着丽江沿途的花香,经过丽江的门户邱塘关,进入了丽江。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上午,丽江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了一批文化人来到邱塘关、木家桥徐霞客纪念馆等地,开展了相应的纪念活动。那么,徐霞客当年为什么来丽江?他在丽江待了多久?他在丽江都干了些什么?来听听丽江知名文化人、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夫巴先生的讲述。夫巴,谈徐霞客进入丽江的故事徐霞客(1587-1641)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探险家,22岁出游,33年里行走了21个省市,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察,给后人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旷世奇才”,入列40位中国古今文化名人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代表中国经典文化的杰作之一,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380年过去了,对徐霞客的研究对丽江文化发展有些什么意义呢?来听丽江师专教授、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林军先生怎么说?杨林军,谈研究徐霞客的意义作为360年前的一位旅行家、地理探险家,徐霞客走遍了大半个云南。《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占了整个游记的五分之二,而且因其内容的真实可信,成为研究明代云南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徐霞客游记》中的“丽江日记”在徐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晚年“遐征”西南,丽江不仅是考察的最终目的地之一,也是考察成果最丰硕的地方,同时又是撰写反映明末社会生活、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山川形势、江河源流等文献的创作之地。到丽江前后,他完成了《溯江纪源》、《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专文和首部《鸡山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徐霞客游记》中的华彩篇章。在丽江他留下了中原文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印迹。自滇西游归时双足俱废,55岁的他已无力返回故土,在此情况下,丽江土知府木增派人把他护送回家,演绎了一段汉、纳民族间情同手足般的真诚友谊。目前收集到的已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有14个版本有关徐霞客的研究,首部专著应推夫巴著的《千古奇人生命的最后旅程——徐霞客与丽江》。该书较全面介绍了徐霞客进入丽江的过程,并对他的行踪作了一些考证。此后夫巴又撰《徐霞客“丽江之旅”的史实与考证》一文,进一步考释了他在丽江的旅游路线及其它一些史实。此外,有相当部分文章中涉及到徐霞客进入丽江的前前后后,评价他在丽江考察的贡献等,如:褚绍唐的《徐霞客下云南的考察工作》、卢永康的《徐霞客在云南》、葛季芳的《徐霞客在云南的考察贡献》等。由于徐霞客进入丽江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上,多数文章通过述评徐霞客与木增的交往,将其提升到民族之间的真诚友谊的高度,如:赵荣的《徐霞客与西南少数民族》,彭小明的《丽江盛情迎霞客》,陈缝湘的《徐霞客对发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贡献》,李近春的《徐霞客和木增友好交往述论》,杨时铎的《徐霞客与木生白》等等。元明以来丽江实行土司制度,但有关土司制度的史料记载甚少,故而也有部分论文对丽江土司制度进行研究,如:文庚的《徐霞客对云南土司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施立卓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云南土司制》等。木增是鸡足山佛寺的最大施主,徐霞客曾两次在鸡足山停留,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宗教意识。在鸡足山徐霞客创作了大量的文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孙太初的《徐霞客手书赠鸡足山僧妙行诗稿》,朱惠荣的《徐霞客与创修》,朱惠荣的《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陈友康的《徐霞客与佛教》等。最丰硕的成果应数2004年10月在丽江举行的“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120余人,提交论文近80篇,其中紧扣丽江方面的论文达70篇,都收到《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这次大会是对徐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报,特别是把“丽江日记”的研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促进了丽江地方文化的发展,扩大了丽江旅游文化的深度发展。此《论文汇编》被列入2004年全国重要会议论文集。2006年7月1日、15日分别在《丽江日报》周末版连载发表了题为:《中的纳西族文化内涵探析》,文章从记述了徐霞客到丽江所记录的纳西族文化,作者还进一步挖掘了《徐霞客游记》中所折射出来的深层纳西族文化。2007年5月,笔者出版了学术专著:《徐霞客与丽江》。作者首先介绍了徐霞客家世、其人发迹到《徐霞客游记》的问世,接着萍踪了徐霞客丽江行之路线,用对比的手法,把360年来沿路的文化变迁娓娓道来;作者还专题论述了徐霞客笔下的丽江文化,最后,讨论了丽江与江阴之间割不断的情谊。可谓是“徐霞客与丽江”这一专题的升华之作。木氏土司第48代嫡长木光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夫巴对徐霞客详细提到的邱塘关情有独钟,他一直致力于在遗址上恢复和重建邱塘关。现在,邱塘关牌楼已经建迄,那尊他在梦中看到流泪的石狮子,也拄了一根石拐杖重新站起来了,他终于舒了一口气。

206 评论

地主李东家

丽江古城介绍——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成以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睡一天的懒觉。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9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