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发布时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论文都写了,心得还难吗?自己写吧,加油!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RNA干扰,都渗透着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就没法探索生命的奥秘,也无法揭开疾病的发生机理,谈不上对疾病的有效防治。因而培养医学高级人才,必须加强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教育,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内容广泛、具体而抽象,特别是对于没有经过科学研究实验训练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来说,并不容易掌握。笔者就溶入科研知识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模式 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有两类:(1)纯理论教学。就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种方式是把教材上的理论,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选择性的讲授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是我国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2)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相结合。这种方式比较合理,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学生能学到相关的实验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为数不多的重点医学院校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由于受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真正能选到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只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以及一些与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2 改革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纯理论教学,有很多优点,如理论严密、系统。但是纯理论教学已经暴露出很多不足。首先,这种方式是从理论到理论,也就是在理论的框架里悠转,没有具体的研究实践,许多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只能在以理论形式表述。而这方面知识抽象,学生按照书本的理论很难理解其中内容。例如,给学生讲授“差异性基因表达”,这是寻找细胞发育和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但是纯理论教学只能讲述如何提取mRNA,而后扩增,再杂交。没有做过mRNA提取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在提取mRNA过程,为了保证mRNA的完整性需要很高的无菌条件和mRNA扩增时需要的反转录PCR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而听课的恰好是没有做过这些实验的本科生或刚入学的研究生。其次,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很强的学科,实验知识贯穿整教材的内容,如DNA序列的测定、蛋白质的印迹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等,这些都是实验内容,因为没有做实验的条件,所以研究方法是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比较难阐述的内容。目前能真正把完整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内容和实验联系起来的高校为数不多,而且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单一,没法反映当前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

投稿须知凡是和生物医学有关或者是生物科学最新研究领域的论文均可投稿,因为我们旨在办一个以生物医学为主的综合性生命科学杂志。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对来稿做出录用与否的答复,欢迎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专业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我们将为广大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对较高的稿酬。 文稿要求◆基本要求:本刊重视论文的原创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调新颖性与创新点。投稿论文应论点明确,资料可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图表规范、描述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文字精炼。全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 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来稿一律进行检索查重,正文中连续30个字与已发表文献雷同且未明确注明出处,即视为抄袭;抄袭率超过10%,直接退稿。请在投稿前严格按照本刊《投稿须知与写作模版》整理全文。★文中所有数字、英文字母均须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字号与其所在段落的字体设置保持一致。全文段落采用5倍行距,两端对齐(除图、表外)。l论文题目:三号宋体&TimesNewRoman,加粗,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5个字。l作者及单位: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姓名在文题之下,排好顺序,通讯作者用△(上标)标注。单位写在姓名下方,若各作者为不同单位,则需在姓名右上角以序号表示,工作单位应写全称,注明科室,后加省、城市、邮政编码和国籍。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需全部大写。英文单位书写格式为:科室/专业,医院/学院,所属高校/部门,城市,省份,邮编,国籍。l摘要和关键词: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字数不得少于300。关键词一般3-5个,之间用分号(全角)隔开。ABSTRACT要求实词一般不少于300个。l 基金项目:标明基金类别、项目名称及基金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E-mail。通讯作者: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l正文格式及层次:全文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字体。一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采用五号宋体,加粗(标题最好不多于三级)。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后回车,空两格书写正文;三级标题后空三格直接书写正文。各标题下的内容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书写,标点符号使用中文全角。l正文中的表格:采用小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居中。表格必须为三线表格,表名位于表格上方;注释位于表格下方,左对齐、小五号TimesNewRoman。表名(表文题)需中英文对照,表内文字与表下注释只需显示英文形式(不要出现中文)。“表1”用“Table1”表示。l正文中的图片:采用小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居中,图名(图文题)和图序必须提供中英文对照(加粗),图内文字与注释只需显示英文形式(不要出现中文)。“图1”用“F1”表示。图片应保证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像素300以上)。图片应标注缩放标尺。公式需要自行编辑,不得复制图片等格式的公式,且公式后面需用圆括号注明公式编号,示于公式行右端,全文公式统一依前后顺序编号。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方式需统一。文中引用时仅需交代为“由或见图、公式、表…”。l符号用法:标点符号遵照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的用法。量和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遵照国家标准GB3100-3102-93。如:统计学符号t检验用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样本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非斜体)等。文中所有计量单位与数字之间必须空一格,如50g,5μL-1DDP,10%。l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2-3年发表的学术类论文为准,通常引用与论文观点或数据密切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本刊要求论著参考文献不得少于20条,综述不得少于30条。近5年发表的文献应占70%以上,其中近3年发表的文献比例不低于30%。对于已被某一期刊采用而尚未刊出的文章,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必须提供作者姓名、文献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如有卷号,也需提供),然后加“[Epubaheadofprint]”。“参考文献(References)”(居中,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本刊要求参考文献均统一采用英文撰写,中文文献必须写出其相应的英文翻译(可在国际、国内检索系统下载原文),标点符号均用英文半角。引文序号须用中括号“[n]”表示(在文中需置于文字的右上角)。引文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姓和名之间空一格,少于三位作者的应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英文半角);三位以上作者只列出前三位,其余用“”表示,“”后加引文题目,题目后加文献标识符,标识符后加“”,然后空一格加期刊名称。例:[1]WangPeng,YuMin,WangJia-jun,ProgressinCorrelationbetweenMatrixMetalloproteinase–9andSystemicInflammationResponseSyndrome[J]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5):998-1000[2]李友邕,周碧燕,覃李线,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内毒素、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8):3522-3445LiYou-yong,ZhouBi-yan,QinLi-xian,ApplicationandValueAnalysisofDetectingWBCCount,ETandCRPLevelsforAcut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Children[J]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2012,12(18):3522-3445[3]ChapmanPB,HauschildA,RobertC,ImprovedsurvivalwithvemurafenibinmelanomawithBRAFV600Emutation[J]NEnglJMed,2011,364(26):2507-2516[4]HumphrisJL,JohnsAL,SimpsonSH,Clinicalandpathologicfeaturesoffamilialpancreaticcancer[J]Cancer,2014,[Epubaheadofprint][5] 徐光, 郭凌晨, 石莎, 等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策略:脑啡肽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9(6): 1151-1153Xu Guang, Guo Ling-chen, Shi Sha, et New Strate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 Neprilysin[J] 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 2009, 9(6): 1151-1153[6] 方玉 用于增生性疾病的中频微电场/电流治疗技术研发[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0Fang 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Micro-Electric Fields/ Current Therapy Technique for Proliferative Diseases[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1992)[Z] 1992-07-20The State Archives B Science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rchives Management Practice (DA/T2-1992)[Z]1992-07-20[8]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Code for Design of Archives Buildings (JGJ25-2010)[S]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s, 2010注: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进行分类。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论著类用“A”,技术方法类用“B”,管理性文章“C”,报道性文章“D”,文件、资料用“E”。

科学技术无疑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但如果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解决人世间一切问题甚至以此为标准来达到全人类知识的整齐划一就显得十分荒谬。当人们把关乎人的生命、身体、精神的医学简单地划归为“科学”时,是否缺失了什么?  即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们把人体从结构上看得越来越“清楚”,我们也不能漠视病人对情感和尊重的需求  医学模式的缺憾  生物医学这辆“战车”把“人”与“病”这个密不可分的一体蛮横地裂解了,并在“科学主义”的帮助下,裂隙越来越大了。  医学科学主义的缺憾  当代医学在添加了科学技术的“发酵粉”后迅速发展、扩张和膨胀,逐渐战胜了其他医学流派并巩固和神话了自己的地位。  科学精神的缺乏  科学精神的缺乏使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上,在处理问题的原则上产生了很多矛盾,也给伪科学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温床。  当代医学借助于科学技术的雄风,建立在笛卡尔、培根的科学思想方法之上,以彪炳千秋的成就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如此,仍有些许不尽人意之处。笔者希望通过深刻的反思,发现其缺憾所在,探寻使医学真正成为“人”的医学之路。  医学模式的缺憾  所谓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医学观,具体地讲就是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医学教育的观点,是医学模式的核心观点。第二是医学思维方式,也就是如何认识疾病的过程。第三是根据医学的发展水平,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维方式所建立的医疗卫生体制,与当时的经济、科学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哲学思想紧密联系。  当代医学的主流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其医学观、医学思维方式和医疗体制都是围绕着人体的生物学属性而开展的。它的特点是采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主要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原理说明人体生命和疾病的现象,突出强调疾病的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性病因观念。它出于古代医学而胜于其,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并且在人类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及其他地方病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取得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正因如此,当代医学所依仗的“科学主义”的霸权而拥有的地位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虽然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人皆尽知,尽管有许多有识之士疾呼欲改,但它的魔影仍处处可见。比如在医院建设方面重“电脑”轻“人脑”,重科研轻临床;在医学教育方面重“科学”轻“人学”;在技术职称评定方面重文章、学历和知识,轻医德、学识和智慧;在医疗质量评定方面重效率轻公正;在医疗实践判定方面重结果轻过程;在医学科普方面重科学成果的宣传,轻科学精神的培育;在宏观政策方面重治疗轻预防;在健康促进方面重“正规军(大医院)”,轻“地方军(社区医院)”。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医疗状况,各级领导呕心沥血狠抓医疗质量和医德建设,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勤奋努力、忍辱负重、如履薄冰地工作,但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不满甚至是愤怒和仇恨之声仍不绝于耳。人们感觉医学离“人”越来越远了。这是因为生物医学这辆“战车”把“人”与“病”这个密不可分的一体蛮横地裂解了,并在“科学主义”的帮助下,这个裂隙越来越大了。  医学科学主义的缺憾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和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开始。从此科学技术的快车就以飞驰的速度疾驶着,向前发展着。当代医学在添加了科学技术的“发酵粉”后迅速发展、扩张和膨胀,逐渐战胜了其他医学流派并巩固和神话了自己的地位,甚至成为了部分人的“宗教信仰”,误认为当代医学是解决人类疾病和痛苦的唯一良方。更有甚者居然有人以为医学的触角可以伸及日常生活的任何层面。由此又诱发了医疗费用上涨,对征服慢性疾病和长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疾病的预防和社区服务及初级卫生保健。对健康和疾病理解过于片面以及科学成果的滥用,导致了医学科学的非人性化和医疗危机的产生。甚至汤因比博士都忍不住发点牢骚:“医生们就似乎觉得躺在床上的不是有生命的人,而不过是称作肉体的‘物质’”。  科学精神的缺乏  科学精神和科学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科学精神是一种对于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崇尚精神,是求实、求是、理性、创新、怀疑与批判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概念系统,是一种方法体系。实际上,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的质疑,如苏格拉底穷追不舍地提问;一种论证精神,如胡适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一种探索精神,如达尔文对人类进化过程的拷问;一种创新精神,如爱因斯坦脱巢于牛顿所创建的相对论。  时下某些医生与患者在疾病诊治方面均缺乏科学精神,比如“价高药必好”、“补药总有益”、“新药总比旧药强”、“中西药合用治病快”、“广告药质量必定好”、“复杂治疗胜于简单治疗”、“高新技术优于临床思维”等等不胜枚举。科学精神的缺乏使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上,在处理问题的原则上产生了很多矛盾,也给伪科学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温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在最新的科技核心目录里,所以它是科技核心期刊。但是,优助医学检索它并没有在北大目录,所以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清朝中期时的闭关锁国,导致其他先进文化未能传入我国;同时文字狱也沉重打击了人民对文化的希望;至于后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由于高层的腐败以及社会的封建性落空,洋务运动就是一个例子。

科学技术无疑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但如果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解决人世间一切问题甚至以此为标准来达到全人类知识的整齐划一就显得十分荒谬。当人们把关乎人的生命、身体、精神的医学简单地划归为“科学”时,是否缺失了什么?  即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们把人体从结构上看得越来越“清楚”,我们也不能漠视病人对情感和尊重的需求  医学模式的缺憾  生物医学这辆“战车”把“人”与“病”这个密不可分的一体蛮横地裂解了,并在“科学主义”的帮助下,裂隙越来越大了。  医学科学主义的缺憾  当代医学在添加了科学技术的“发酵粉”后迅速发展、扩张和膨胀,逐渐战胜了其他医学流派并巩固和神话了自己的地位。  科学精神的缺乏  科学精神的缺乏使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上,在处理问题的原则上产生了很多矛盾,也给伪科学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温床。  当代医学借助于科学技术的雄风,建立在笛卡尔、培根的科学思想方法之上,以彪炳千秋的成就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如此,仍有些许不尽人意之处。笔者希望通过深刻的反思,发现其缺憾所在,探寻使医学真正成为“人”的医学之路。  医学模式的缺憾  所谓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医学观,具体地讲就是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医学教育的观点,是医学模式的核心观点。第二是医学思维方式,也就是如何认识疾病的过程。第三是根据医学的发展水平,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维方式所建立的医疗卫生体制,与当时的经济、科学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哲学思想紧密联系。  当代医学的主流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其医学观、医学思维方式和医疗体制都是围绕着人体的生物学属性而开展的。它的特点是采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主要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原理说明人体生命和疾病的现象,突出强调疾病的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性病因观念。它出于古代医学而胜于其,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并且在人类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及其他地方病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取得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正因如此,当代医学所依仗的“科学主义”的霸权而拥有的地位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虽然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人皆尽知,尽管有许多有识之士疾呼欲改,但它的魔影仍处处可见。比如在医院建设方面重“电脑”轻“人脑”,重科研轻临床;在医学教育方面重“科学”轻“人学”;在技术职称评定方面重文章、学历和知识,轻医德、学识和智慧;在医疗质量评定方面重效率轻公正;在医疗实践判定方面重结果轻过程;在医学科普方面重科学成果的宣传,轻科学精神的培育;在宏观政策方面重治疗轻预防;在健康促进方面重“正规军(大医院)”,轻“地方军(社区医院)”。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医疗状况,各级领导呕心沥血狠抓医疗质量和医德建设,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勤奋努力、忍辱负重、如履薄冰地工作,但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不满甚至是愤怒和仇恨之声仍不绝于耳。人们感觉医学离“人”越来越远了。这是因为生物医学这辆“战车”把“人”与“病”这个密不可分的一体蛮横地裂解了,并在“科学主义”的帮助下,这个裂隙越来越大了。  医学科学主义的缺憾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和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开始。从此科学技术的快车就以飞驰的速度疾驶着,向前发展着。当代医学在添加了科学技术的“发酵粉”后迅速发展、扩张和膨胀,逐渐战胜了其他医学流派并巩固和神话了自己的地位,甚至成为了部分人的“宗教信仰”,误认为当代医学是解决人类疾病和痛苦的唯一良方。更有甚者居然有人以为医学的触角可以伸及日常生活的任何层面。由此又诱发了医疗费用上涨,对征服慢性疾病和长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疾病的预防和社区服务及初级卫生保健。对健康和疾病理解过于片面以及科学成果的滥用,导致了医学科学的非人性化和医疗危机的产生。甚至汤因比博士都忍不住发点牢骚:“医生们就似乎觉得躺在床上的不是有生命的人,而不过是称作肉体的‘物质’”。  科学精神的缺乏  科学精神和科学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科学精神是一种对于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崇尚精神,是求实、求是、理性、创新、怀疑与批判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概念系统,是一种方法体系。实际上,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的质疑,如苏格拉底穷追不舍地提问;一种论证精神,如胡适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一种探索精神,如达尔文对人类进化过程的拷问;一种创新精神,如爱因斯坦脱巢于牛顿所创建的相对论。  时下某些医生与患者在疾病诊治方面均缺乏科学精神,比如“价高药必好”、“补药总有益”、“新药总比旧药强”、“中西药合用治病快”、“广告药质量必定好”、“复杂治疗胜于简单治疗”、“高新技术优于临床思维”等等不胜枚举。科学精神的缺乏使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上,在处理问题的原则上产生了很多矛盾,也给伪科学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温床。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RNA干扰,都渗透着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就没法探索生命的奥秘,也无法揭开疾病的发生机理,谈不上对疾病的有效防治。因而培养医学高级人才,必须加强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教育,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内容广泛、具体而抽象,特别是对于没有经过科学研究实验训练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来说,并不容易掌握。笔者就溶入科研知识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模式 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有两类:(1)纯理论教学。就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种方式是把教材上的理论,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选择性的讲授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是我国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2)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相结合。这种方式比较合理,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学生能学到相关的实验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为数不多的重点医学院校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由于受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真正能选到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只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以及一些与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2 改革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纯理论教学,有很多优点,如理论严密、系统。但是纯理论教学已经暴露出很多不足。首先,这种方式是从理论到理论,也就是在理论的框架里悠转,没有具体的研究实践,许多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只能在以理论形式表述。而这方面知识抽象,学生按照书本的理论很难理解其中内容。例如,给学生讲授“差异性基因表达”,这是寻找细胞发育和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但是纯理论教学只能讲述如何提取mRNA,而后扩增,再杂交。没有做过mRNA提取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在提取mRNA过程,为了保证mRNA的完整性需要很高的无菌条件和mRNA扩增时需要的反转录PCR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而听课的恰好是没有做过这些实验的本科生或刚入学的研究生。其次,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很强的学科,实验知识贯穿整教材的内容,如DNA序列的测定、蛋白质的印迹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等,这些都是实验内容,因为没有做实验的条件,所以研究方法是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比较难阐述的内容。目前能真正把完整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内容和实验联系起来的高校为数不多,而且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单一,没法反映当前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论文都写了,心得还难吗?自己写吧,加油!

很简单的,切入点,但是反应的问题犀利就是好。你可以去百度搜医学好网,它是专业写医学论文的网站,还可以代发的,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很不错。

投稿须知凡是和生物医学有关或者是生物科学最新研究领域的论文均可投稿,因为我们旨在办一个以生物医学为主的综合性生命科学杂志。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对来稿做出录用与否的答复,欢迎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专业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我们将为广大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对较高的稿酬。 文稿要求◆基本要求:本刊重视论文的原创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调新颖性与创新点。投稿论文应论点明确,资料可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图表规范、描述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文字精炼。全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 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来稿一律进行检索查重,正文中连续30个字与已发表文献雷同且未明确注明出处,即视为抄袭;抄袭率超过10%,直接退稿。请在投稿前严格按照本刊《投稿须知与写作模版》整理全文。★文中所有数字、英文字母均须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字号与其所在段落的字体设置保持一致。全文段落采用5倍行距,两端对齐(除图、表外)。l论文题目:三号宋体&TimesNewRoman,加粗,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5个字。l作者及单位: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姓名在文题之下,排好顺序,通讯作者用△(上标)标注。单位写在姓名下方,若各作者为不同单位,则需在姓名右上角以序号表示,工作单位应写全称,注明科室,后加省、城市、邮政编码和国籍。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需全部大写。英文单位书写格式为:科室/专业,医院/学院,所属高校/部门,城市,省份,邮编,国籍。l摘要和关键词: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字数不得少于300。关键词一般3-5个,之间用分号(全角)隔开。ABSTRACT要求实词一般不少于300个。l 基金项目:标明基金类别、项目名称及基金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E-mail。通讯作者: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l正文格式及层次:全文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字体。一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采用五号宋体,加粗(标题最好不多于三级)。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后回车,空两格书写正文;三级标题后空三格直接书写正文。各标题下的内容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书写,标点符号使用中文全角。l正文中的表格:采用小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居中。表格必须为三线表格,表名位于表格上方;注释位于表格下方,左对齐、小五号TimesNewRoman。表名(表文题)需中英文对照,表内文字与表下注释只需显示英文形式(不要出现中文)。“表1”用“Table1”表示。l正文中的图片:采用小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居中,图名(图文题)和图序必须提供中英文对照(加粗),图内文字与注释只需显示英文形式(不要出现中文)。“图1”用“F1”表示。图片应保证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像素300以上)。图片应标注缩放标尺。公式需要自行编辑,不得复制图片等格式的公式,且公式后面需用圆括号注明公式编号,示于公式行右端,全文公式统一依前后顺序编号。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方式需统一。文中引用时仅需交代为“由或见图、公式、表…”。l符号用法:标点符号遵照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的用法。量和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遵照国家标准GB3100-3102-93。如:统计学符号t检验用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样本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非斜体)等。文中所有计量单位与数字之间必须空一格,如50g,5μL-1DDP,10%。l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2-3年发表的学术类论文为准,通常引用与论文观点或数据密切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本刊要求论著参考文献不得少于20条,综述不得少于30条。近5年发表的文献应占70%以上,其中近3年发表的文献比例不低于30%。对于已被某一期刊采用而尚未刊出的文章,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必须提供作者姓名、文献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如有卷号,也需提供),然后加“[Epubaheadofprint]”。“参考文献(References)”(居中,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本刊要求参考文献均统一采用英文撰写,中文文献必须写出其相应的英文翻译(可在国际、国内检索系统下载原文),标点符号均用英文半角。引文序号须用中括号“[n]”表示(在文中需置于文字的右上角)。引文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姓和名之间空一格,少于三位作者的应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英文半角);三位以上作者只列出前三位,其余用“”表示,“”后加引文题目,题目后加文献标识符,标识符后加“”,然后空一格加期刊名称。例:[1]WangPeng,YuMin,WangJia-jun,ProgressinCorrelationbetweenMatrixMetalloproteinase–9andSystemicInflammationResponseSyndrome[J]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5):998-1000[2]李友邕,周碧燕,覃李线,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内毒素、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8):3522-3445LiYou-yong,ZhouBi-yan,QinLi-xian,ApplicationandValueAnalysisofDetectingWBCCount,ETandCRPLevelsforAcut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Children[J]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2012,12(18):3522-3445[3]ChapmanPB,HauschildA,RobertC,ImprovedsurvivalwithvemurafenibinmelanomawithBRAFV600Emutation[J]NEnglJMed,2011,364(26):2507-2516[4]HumphrisJL,JohnsAL,SimpsonSH,Clinicalandpathologicfeaturesoffamilialpancreaticcancer[J]Cancer,2014,[Epubaheadofprint][5] 徐光, 郭凌晨, 石莎, 等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策略:脑啡肽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9(6): 1151-1153Xu Guang, Guo Ling-chen, Shi Sha, et New Strate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 Neprilysin[J] 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 2009, 9(6): 1151-1153[6] 方玉 用于增生性疾病的中频微电场/电流治疗技术研发[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0Fang 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Micro-Electric Fields/ Current Therapy Technique for Proliferative Diseases[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1992)[Z] 1992-07-20The State Archives B Science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rchives Management Practice (DA/T2-1992)[Z]1992-07-20[8]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Code for Design of Archives Buildings (JGJ25-2010)[S]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s, 2010注: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进行分类。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论著类用“A”,技术方法类用“B”,管理性文章“C”,报道性文章“D”,文件、资料用“E”。

那就多看下医学类的文献吧,像(生物医学、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到新闻出版总署上查期刊的级别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在最新的科技核心目录里,所以它是科技核心期刊。但是,优助医学检索它并没有在北大目录,所以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不是的,起码检索的结果当中显示不是核心你看图中核心刊栏目没有标识。如果是核心,就会标注,举例说明

现代预防医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医学论文发表加7 5 4 7 3 8 8 1 4QQ

冬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疾病,享受快乐的生活和学习。今天学校就利用这个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流行于冬季的常见传染病。 冬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以及近一两年新发现的SARS、H1N1也就是甲流等。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甲、乙、丙三型,此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发现流感流行时,应减少集会,注意房屋通风并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患者居家隔离至病后5~7天或热退2天。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2 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隔离期满。保护易感人群:水痘减毒活疫苗可用于应急接种,接触后3天内接种疫苗,可以得到保护,接触后5天内接种,可阻止水痘在病房内流行。水痘疫苗可用于所有易感者,是水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此外,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日。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多维持4至7日,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和脑炎。病人隔离至疹退或出疹后5天。 此外风疹、猩红热、流脑等也是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当这些传染病出现在我们周围时该如何做呢? 首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同学们要记得给教室经常开窗通风,课间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其次,要睡眠充足,小学生每天应该保证十小时的睡眠时间,多喝水,保证饮食营养,多吃绿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的摄入,千万不要偏食、挑食。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对气候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十分重要。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学校运动要避免大量出汗,不要随意脱外衣。 第三,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的好习惯,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宴请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同时,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第四,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如果生病了,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切忌自己乱吃药或因忽视而耽误病情,还要及时报告老师,并留在家中休息,减少与*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第五,加强卫生宣教,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采取措施。 第七,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另外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恢复,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秋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还要多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 最后,就是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过度紧张。冬季传染病可防可治,关键是我们要科学对待。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学习进步!

一、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作一名医生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申请单的书写、处方的书写、病史汇报、诊断分析、管理病人的方法等等。作为进入临床实习的我们来说,首先应该搞好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今后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这些技能不是仅通过看书、或“见习”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熟练掌握。因此,我们应该在练好这些技能上下苦功夫。 二、重视“方法”的学习 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同学都认为是学疾病,临床上一些同学对于遇见一个少见病,发现一个少见的临床体征而津津乐道,而很少思考这个少见病或体征是如何诊断或发现的,这实际上是我们实习中常常出现的误区,关于实习学什么?代教医生的观点是:实习学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疾病。理由也很简单,熟悉和掌握了一个疾病,终究只是一个疾病,而掌握了认识疾病的方法,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疾病,从而认识和掌握更多的疾病。所以说学习和掌握认识疾病的方法比认识一个或几个疾病更为重要。 三、找共性 所谓找共性,就是找具有共同性的规律。例如,对疾病的认识总是从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总结,而病历的内容,门诊病历的内容、病史汇报的内容、以及特殊申请单的内容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如果掌握了病历书写,那么其它的内容写起来就显得相对容易了。总之,在临床实习中会有许多类似的共同点或者共同规律可循,因此同学们在实习中应该有意识地总结这些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将会使临床实习在有效的实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找特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正是因为它的特性才使事物间彼此区别开来,把握住事物的特性,就能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临床上同样如此,每一疾病有其特点,每一学科有其特点,每一病人有其特点。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些特点,这对于正确认识疾病,搞好实习,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实习时应该学会善于找特点。 五、及时复习与预习 临床实习其实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我们应该将在校的学习习惯带到医院。经过白天在科室的实习后,晚上要做好及时的复习,将白天见到的病例与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用病例来加深临床知识的理解,使书上的知识交织成网,便于记忆与今后的随时调用。同时,书本上的知识能针对性地指导实习,使白天的实习更加有的放矢。同样,做好预习也是益处多多的。其实好的学习习惯是受用终生的,让我们将它进行到底吧! 六、写好科室实习小结 每一科室实习结束,我们都应及时写好科室实习小结。总结阶段的实习收获,检查寻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对搞好实习有重要的意义。 要写好科室阶段实习小结,应该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对哪些疾病有了何种程度的了解,学到了哪些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及基本技能有了哪些提高和进步,在实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我们就是这样在成长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成长。 正如前国足主教练米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一名准医生,我们要用心投入到我们热爱的事业中去。用心实习,不仅仅是认真实习。如果只是按照一些规定认认真真地做事,我们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好,但却不一定做出新意。用心实习,是将情感融入实习之中,带着创造的心去做事。用“心”实习,在于关心,在于发现,在于思考,在于创意,在于超越。你用“心”了,便会在你所做的事情中听到你心的跳动,让你感觉到生命的意味。

  • 索引序列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投稿经验
  • 现代预防医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