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周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周期

发布时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周期

不太好投。对于质量把控非常严格,通过率比较低,一般硕博的论文并不会看。湘潭大学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湘潭大学主办的一则图书。主编是章育良。本书主要介绍了湘潭大学的科研成果和状况。《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78年,是湘潭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研究者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湘潭大学10个理工科院、系、所的16名教授、博士导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

近年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体质量不断上升,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湖南省第四届十佳社科期刊(2009)、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0)、首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一等奖(2010)、首届湖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1)等称号;并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009-2011)(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刊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湘潭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湘潭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5981CN: 43-1164/C邮发代号: 42-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时间:197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出版社下设办公室、总编室、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期刊部、财务室等,现编辑出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等学术期刊。

刊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湘潭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湘潭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5981CN: 43-1164/C邮发代号: 42-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时间:197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很好发,找学生会的人。

刊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湘潭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湘潭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5981CN: 43-1164/C邮发代号: 42-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时间:197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

1、《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3、《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3、《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合著,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模拟法庭:原理、剧本与技巧》(合著,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合著,排名第一),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6、《民事诉讼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版。7、《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与何文燕教授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版。8、《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合著,排名第三,共计7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9、《中国统一证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立法理由》(参著,共计8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司法部重点研究项目),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2月版,排名第三。11、《民事司法救济制度研究》(合著),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12、《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合著,排名第二。13、《民事诉讼法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14、《民事诉讼法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勘校,排名第一。1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排名第一。16、《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7、《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8、《如何当好调解员:中美调节培训启示录》(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9、《马萨诸塞州证据规则指南》(主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代表性学术论文 廖永安、何四海:民事诉讼当事人异议的法理分析,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2期。 刘方勇、廖永安:回归价值本源——巡回审判制度的考证与思索,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廖永安、张庆霖:论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的确立,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建立申诉终结机制的几点思考,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易玲、廖永安:民事执行权微观配置再思考——以民事执行权法律性质分析为切入点,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廖永安、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廖永安、邓和军:《〈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评析——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 廖永安、胡军辉:论法院调解的既判力,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廖永安、熊英灼:我国民事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价值权衡及选择,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廖永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廖永安、颜杨: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科学定位与制度设计,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案件类型之界分,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2期。 廖永安、魏小凡、文新:论我国律师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7期。 廖永安、文新:论宪法的司法适用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廖永安、魏小凡: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1期。 廖永安、刘方勇: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论纲,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廖永安、熊英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之构建,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自认的效力,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廖永安、雷勇:论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立法——以法院诉讼行为为研究对象,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胡军辉、廖永安:论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5期。 文新、廖永安:法院乱收费现象的透视与思考,载《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11期。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廖永安:《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廖永安、雷勇:论我国民事诉讼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廖永安、李世锋:我国民事合议制度之运行现状——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姜霞、廖永安:重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之探析,载《求索》2008年第5期。 廖永安:我眼中的恩师——江伟先生,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6期。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重构,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 廖永安、冯杨:我国民诉法修改的若干问题——兼评《民事诉讼法专家修改建议稿(第三稿)》,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廖永安:论单位、团体内部纠纷的自律性处理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廖永安、王春: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的立法缺陷与完善,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廖永安、李旭: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评价,载《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第2期。 廖永安、崔峰: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关系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廖永安、赵晓薇: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与司法公正关系考——兼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立法缺陷,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廖永安: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廖永安、赵晓薇:中日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比较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江伟、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之问题评析,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廖永安、王春:我国民事与刑事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廖永安:法院诉讼行为要论,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 廖永安:论诉的利益,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 廖永安、李胜刚: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之运行现状 以一个贫困地区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廖永安:民事诉讼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廖永安、彭熙海: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初探,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 廖永安: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廖永安: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载《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廖永安:如何正确看待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兼与杨贵宏先生商榷,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4期。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之再思考,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4期。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之检讨,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5期。 何文燕、廖永安: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江伟、廖永安:论审判独立的制度保障及其与审判监督的关系,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廖永安:论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的对立统一,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廖永安、何文燕:民事抗诉程序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邵明、廖永安: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新话题,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5期。 廖永安、刘健:论法律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载《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 廖永安、叶久根: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廖永安、彭熙海:论必要共同诉讼,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廖永安: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江伟、廖永安: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冯晓青 、廖永安:合作作品法律认定新探,载《知识产权》1994年第3期。 廖永安、李武松:论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保护,载《法律适用》1995年第1期。 廖永安、张辉: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载《广西法学》1995年第Z1期。 廖永安、李武松: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作为”现象探微,载《法律适用》1996年第3期。 廖永安、王焕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载《法学探索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山东法学》1996年第2期。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和救济,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政法论丛》1996年第1期。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简论,载《诉讼法论丛》1998年第2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不太好投。对于质量把控非常严格,通过率比较低,一般硕博的论文并不会看。湘潭大学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湘潭大学主办的一则图书。主编是章育良。本书主要介绍了湘潭大学的科研成果和状况。《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78年,是湘潭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研究者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湘潭大学10个理工科院、系、所的16名教授、博士导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

很好发,找学生会的人。

刊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 湘潭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湘潭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5981CN: 43-1164/C邮发代号: 42-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时间:197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

近年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体质量不断上升,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湖南省第四届十佳社科期刊(2009)、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0)、首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一等奖(2010)、首届湖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1)等称号;并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009-2011)(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龙新民, 2007, 论我国政府支出规模及其控制, 《改革与战略》第23,10期 龙新民, 2007, 公共产品概念研究述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2期龙新民, 2007, 论公共产品概念的现实意义, 《当代财经》第1期龙新民, 2006, 西方公共产品私人提供实验研究最新进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5期龙新民, 2006, 纵向财政不平衡理论评述, 《经济学动态》第5期龙新民, 2006, 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收负担影响的比较分析, 《税务与经济》第3期龙新民, 2005, 论高校图书馆部分有偿服务的经济学基础及其意义, 《图书馆建设》第6期龙新民, 2005, 论高校图书馆读者剩余的获得及提高, 《图书情报工作》第49,10期龙新民, 2005, 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的效应分析, 《税务研究》第8期龙新民, 2005, 解决国有企业领导人代理问题的新探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3期龙新民, 2005, 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的效应分析, 《涉外税务》第6期龙新民, 2005, 解决国有企业领导人代理问题的新探讨, 《湘潭大学学报》第29,3期龙新民, 2004, 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分析, 《南华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第期龙新民, 2004,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用, 《中国经济评论 2004年第6期》第期龙新民, 2004, 西部大开发,基层政府职能须加强, 《开发研究2004年第3期》第期龙新民, 2004, 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正负效应, 《娄底师专学报》第3期龙新民, 2004,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与管理 2004年第4期》第期龙新民, 2004, 论效率市场假说条件之深化, 《美中经济评论 2004年第2期》第期龙新民, 2002, 关于制度因素与农村城市化问题, 《南华大学学报,第3期》第期龙新民, 2001, 启动农村市场的难点与对策, 《经济论坛,第4期》第期

  • 索引序列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周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