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村青年》杂志社编委李春华

《农村青年》杂志社编委李春华

发布时间:

《农村青年》杂志社编委李春华

你有事吗?我认识一个!

%C0%EE%B4%BA%BB%AA自己去看看吧,肯定有你要找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__^*)

葫芦丝王子李春华李春华,青年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已出版作品有《葫芦丝巴乌使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葫芦丝巴乌一点通》、《欢乐的葫芦丝》、《金葫芦》、《醉人的葫芦丝》、《迷人的葫芦兰和《葫芦丝OK版》。 葫芦,谐音福禄,常被人们当作互送吉祥。祝福的礼品。云南傣族创造性地将葫芦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民族乐器一一葫芦丝。一个金黄色的双包葫芦,镶嵌着白竹吹嘴,下端延伸出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便构造出了葫芦丝。轻轻一吹,便能发出悠扬,缠绵的乐音,时而如山间竹林,寂静深远;时而如高山清泉,叮咚缠绵;时而如孔雀开屏,如百鸟争鸣;时而如景颇晨曦,朦胧神秘;时而又如万马奔腾,骑兵飒爽……听惯了协奏曲的宏大,雄壮、听上一曲葫芦丝,更有一番说不出来的恰然与陶醉。心情烦闷时,更上一曲葫芦丝,一种小径通幽的宁静,立刻让人神清气定,烦恼尽消。葫芦丝正是以其美妙的声音,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提起葫芦丝便不能不提起那来自彩云南的葫芦丝王子李春华。 李春华,本是汉族,早在学生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便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沉迷其中。除了吃饭睡觉,只要闲暇时间.李春华便关起门来练起来了。看新闻,眼睛看着电视屏幕,手上却拿着葫芦丝,忙着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为了方便练习,他还将葫芦丝的主管拆下来,自制成练习管,人到哪儿练习管便装到哪儿。就连坐车,嘴里也没闲着“TTK、TTK、TKT、TKT…”又练开了吐音。那真是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 正是因为这样刻苦地练习认真的钻研,李春华的葫芦丝演奏技巧日益成熟。在练习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刚开始学习时,总会出现“咕”音的问题,就着实让李春华苦恼了一阵子,请教,翻书,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他自己的摸索,试了一个又一个方法,连家里人都成了他的顾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华发现:吹奏时只要在音尾快速把嘴巴张开,就能避免“咕”音出现,他将这一发现应用于教学,学生们很快就解决了“咕”音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中,李春华还发现了不少类似“咕”音,看似简单,却又让葫芦丝爱好者无法自己解决这问题的方法,他便萌发了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心得整理成书的念头,于是2000年,李春华的第一部作品《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出版了。教程从音阶、按孔图到练习曲,再到乐曲,各章后面还附有相关乐理知识,书中汇集整理了大量适合葫芦丝演奏的曲谱。书的最后还配有各种调音阶的指法表。即便是不懂乐理的人,看了这本教程电能简单的学会吹奏葫芦丝。 学葫芦丝不再困难,葫芦丝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一时之间 这本教程成为了葫芦丝商家卖葫芦丝时,最喜欢向顾客推荐的一本书。李春华本人便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云南民族村游览时,便被一位女老板当外地游客热情地邀请进店铺推荐葫芦丝,生怕不买,还补充说:“您不会吹,不懂乐理,也不用怕,买了这本书包您看了很快学会,我和我哥就是这样学的…”说着还即兴吹奏了一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李春华一看这本书正是自己编写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看到商家和顾客对自己的作品如些肯定。李春华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心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担心的是书中只要有一点纰漏他就会误导学习者。于是李春华更加注重修改完善《实用教程》从红色封面到绿色版本,书的页数越变越厚,内容越来越充实。街边的小贩甚至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浓缩成小传单来推销自己的葫芦丝。短短5年《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成为广大葫丝学习者必备的一本教程。李春华的葫芦丝吹奏手法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由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出版,李春华不断接到一些葫芦丝学习者的电话咨询,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可见市场需要更具直观性带有示范性、可见性的示范教材。李春华的教学VCD《怎么演奏好葫芦丝巴乌》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这也是市场上第一部系统的葫芦丝巴乌教学专集。 随着葫芦丝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一大批葫芦丝爱好者成长起来,不在满足于演奏一些简单乐曲。他们更渴望涉及葫芦丝高难度曲目,可太专业的乐曲,一时又不太容易理解。应广大学习者的要求,李春华出版了教学专辑二《怎么演奏好葫芦丝巴乌》以及教学专辑三《葫芦丝巴乌一点通》。 在担任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考级评委的过程中,李春华深刻地感觉到考级学员之间的差异:首曲子到底应该吹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演奏合格。为了给考级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2005年5月出版了全国第一版葫芦丝考级专辑《葫芦丝精曲示范》。 长期以来,由于葫芦丝的音阶有限,可吹奏的曲目很少,成了葫芦丝发展中的一个局限,葫芦丝给人的有遗憾之感,在这方面李春华又做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把二胡独奏曲《赛马》改编为葫芦丝独奏曲,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又把反映部队生活的《骑兵进行曲》用葫芦丝演奏,更让葫芦丝火了一把;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改编,让葫芦丝的表现更加丰富更具魅力。用葫芦丝吹奏的《沧海一声笑》更让人们领略了一回古今英雄的豪情:谁说葫芦丝小家子气。随着李春华的欣赏专辑《欢乐的葫芦丝》、《醉人的葫芦丝》等一系列作品的问世,人们对葫芦丝又有了新的认识。 李春华,年青,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是不少听过看过他的专辑的人对他的评价。教学往来中,李春华的谦虚、诚恳、耐心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只要个电话打过来,向他请教问题,他无论再忙都会认真诚恳给你提出意见、建议和鼓励。湖南省常德市的1 6岁少年赵亚星、吉林省通化市59岁的王晓春,提起这一点感触最深,他们都是通过教学专辑认识李春华的。在电话咨洵中,得到了李春华的多次指导。曾多次用葫芦丝参赛荣获了国家级及省级金奖一他们获奖后打的第一个电话便是向李老师报喜,感谢他的耐心指导一看到他们的成绩,李春华说: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李春华传播葫芦丝文化的足迹及身影,遍布全国各地。曾在多个城市举办葫芦丝独奏音乐会和专题讲座会(在商丘独奏音乐会,杭州独奏音乐会,太原专题讲座会等数十场)。李春华能有今天的成绩,源于他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乐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喜爱葫芦丝,让更多的人听到葫芦丝的声音。这便是年青的葫芦丝王子一李春华最大的愿望。听“葫芦丝王子”谈“葫芦经”圆润的葫芦,几个簧片,吹起来声音优美动听,学起来简单容易上手,这就是最近在老年人中非常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近日,来自云南的“葫芦丝王子”李春华来到杭州,和老年朋友交流自己的“葫芦经”。年仅32岁的李春华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16岁开始在民乐队拉二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师兄正在拨弄一个带着葫芦的乐器,乐器演奏出来美妙轻巧的音色立刻把他给吸引住了。“当时一个葫芦丝要80块钱,我一个月的零用钱只有5块,攒了大半年才花了50块钱买了一个跟葫芦丝同类的巴乌。”李春华笑着说。后来的这几年,巴乌和李春华形影不离,每天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就是吹一吹。随着对葫芦丝的热爱,李春华出版了第一本葫芦丝专业教材,录制了葫芦丝教学光盘,成为了一位“葫芦丝音乐人”。“正是对葫芦丝的这一份感情,才让我走到了今天啊。”他说。“葫芦丝的特点是音色好听,简单好上手,特别适合老年人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不过,上手虽然容易,如果要学起来,一定要有专门的教材和专业的老师指导。”李春华反复强调, “很多老年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音乐基础或是没有音乐天分,其实那都不重要,将近90%的人对音乐都没有特别的悟性,只要你想学好,认真学,努力学,就一定会有让你满意的成绩。”好学、好看、好听、好带、好吹,这就是葫芦丝的五大特点。问李春华学习葫芦丝的诀窍是什么,他笑着说:“练葫芦丝最重要的是练好一口气,老年人不需要过多地要求自己跟原奏一模一样,要追求流畅、自然、优美,要以乐为主,以自己为主,最重要的是以快乐为主。”最后,李春华特别提醒老年爱好者:“如果你喜欢葫芦丝,那就一定要用心练、刻苦练,根据自身情况,每天最好保证一至两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吹吹葫芦丝可以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相信它会是一件令你开心的乐器。”李春华:谦虚的葫芦丝音乐人说起李春华,熟悉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是一名葫芦丝爱好者,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因为,目前我州大多数葫芦丝培训班和葫芦丝爱好者使用的葫芦丝教程和葫芦丝VCD光碟就出自他之手。记者曾看到过的他与哏德全、杨志宁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也在潞西市文化馆目睹了他最新编著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年仅32岁的李春华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幼年时在祖父和父亲的引导下,接受了民族音乐的熏陶和教育。1991年考入昆明师范学校,跟随作曲家、音乐电教板发明者王绍禄学习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器乐的演奏,后师从著名葫芦丝制作、演奏家哏德全潜心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同时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深造,目前正从事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2002年,他与哏德全、杨志宁编著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后来又个人编著了《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2002年4月出版了《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出版发行《醉人的葫芦丝》、《柔情丝语》、《节日的德昂山》等VCD光碟,创作了《蓝色的香巴拉》等许多优美的葫芦丝乐曲。作为这样一名从事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名师”,他接人待事却非常谦虚,从不以大师自居,风采尤佳。记者近日对李春华进行了采访,了解了他与源于我州的民间乐器葫芦丝的结缘、对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以及对我州举办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的看法等。据李春华介绍,2002年,当时葫芦丝的市场和演奏方法都不是太规范、科学。于是,哏德全老师他们合作编著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将经典的葫芦丝曲目汇编成册,帮助教师规范、科学地教学生吹奏葫芦丝,也为葫芦丝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入门的教程,为发展葫芦丝做出一定的贡献。近年来,吉林、北京、湖南等地的葫芦丝音乐人也纷纷出教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一大批优秀的葫芦丝教育者,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民间乐器葫芦丝发展的春天再次来临。李春华说,德宏州审时度势,紧扣时代脉搏,提出在今年“十·一”期间举办中国·德宏首届葫芦丝文化节,这有利于把葫芦丝推向高潮、促进葫芦丝艺术的发展;对于每个葫芦丝音乐人来说,也是一件幸事。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文化节办好,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告诉世人,葫芦丝的故乡在德宏梁河,演奏葫芦丝的高手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他表示,将克服困难,尽量全程参与首届葫芦丝艺术节。李春华对我州青少年葫芦丝爱好者寄予厚望。他说,听了几位德宏小朋友的演奏,感觉非常好。他们如果到昆明、北京参加比赛,都是有可能获得金奖、银奖的优秀选手,只要培养得好,他们就是未来的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谦虚地说:“坦而言之,我不是一名葫芦丝演奏大师,仅是一名执着的葫芦丝爱好者、演奏员。学习葫芦丝很简单,吹好葫芦丝却不简单,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今后的道路也将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人们常说“春华秋实”,没有春天的繁花,就没有秋天丰硕的果实。大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李春华用谦虚的治学态度和勤奋的刻苦钻研换来今天的累累果实:他还担任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的考级评委。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风趣地说:“没有葫芦丝,我就失业了,我这一辈子就靠葫芦丝吃饭,把葫芦丝吹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葫芦丝对我而言,就是毕生的追求和精神的支柱。”他还对记者说,我敢预言,今后葫芦丝的发展将会一路飙升,就如同股市一样,一个字:“牛”。如果你走出云南,你就会发现全国各地到处飘着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不少人喜欢葫芦丝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记者问他对德宏的印象,他一个劲地说:“这里不愧为歌舞之乡、植物王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醉。这里是一块宝地,它培养了金小凤、龚全国、哏德全、万小散、毛相等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德宏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骄傲和自豪。”李春华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巴乌考级评为,是我国具有开拓创新性质的的少数民族管乐演奏家。在他作品的专著《李春华葫芦丝创作作品》中共收录了其个人创作的九首葫芦丝作品,他立足于民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专业作曲的技法,其中《丝恋》、《风中的葫芦》等作品已经完全是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类似有器乐小品的性质,其他的如《打跳欢歌》、《蓝色的香巴拉》、《木鼓神韵》、《断桥残月》、《清清玉湖水》等则是具有地域性的民族风格特点,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春华对于民族性音乐风格与西方作曲风格有着深层的理解与把握,笔者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从作品的风格、作曲手法、技巧运用等方面对当今葫芦丝音乐的现状及其以后的发展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一、民族风格多样性的体现中国器乐曲的创作最大的特点也是与西方创作的不同就是作品的标题性,从作品的标题可以领略到作曲者的意图及审美观点,而中国器乐曲的标题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域性或称之为地域特色、地域风格。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民族众多,真是这些自然人文因素造就了音乐风格的地域性,多样性。李春华的葫芦丝作品风格不再拘泥于狭小的地域范围,而是用葫芦丝这一专属于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表现了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1、《打跳欢歌》:“打跳”是纳西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性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歌为主的带有叙事性质的舞歌,另一种是带有抒情性质的歌舞并重的形式,李春华在这首作品中将两种形式的歌舞熔于一炉,音乐采自民间歌舞音乐素材,并且运用了打跳中特有的节奏形式:三步一跺脚。即每一小节中有三拍半,充分体现了纳西族的民族风情。2、《蓝色的香巴拉》:这首乐曲有着浓厚的西藏音乐风格,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居住于西藏自治区,藏族歌舞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以“囊玛”歌舞最具代表性。在《蓝色的香巴拉》这首作品中运用囊玛歌舞的结构作为全曲的曲式结构,即前奏、慢歌段、快舞段,并以藏族酒歌为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在此曲中也充分运用了舞蹈节奏形式:四拍三踏步,此曲描绘了一幅藏区仙境般的画面。3、《雪莲花开》:这首乐曲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维吾尔族的音乐按地域分为有三种形式,南疆音乐、东疆音乐、北疆音乐,这三个地区的音乐在调式音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首乐曲从调式音阶的构成上充分体现了北疆音乐风格,即以五声、七声音阶为主,在筒音作5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了葫芦丝的半音阶,赋予了葫芦丝这一演奏五声性旋律以新的调式音阶风格,同时在这首乐曲中也体现了维吾尔族音乐弱拍起唱、锯齿型旋律的特点。4、《断桥残月》:此首乐曲开辟了葫芦丝演奏江南风格乐曲的先河,作曲家以江苏民歌《孟姜女》为旋律素材作为主题并伸展,引子部分音乐能够感受到竹笛名曲《姑苏行》的影子,作品取景于杭州西湖十景中“断桥残雪”的深刻意境,但作者在这首乐曲中并不注重景色的描绘,更多的是对于心境的一种刻画,此曲是一首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的优秀作品。5、《木鼓神韵》:这首乐曲具有浓厚的佤族音乐风格,佤族主要居住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和沱源两个佤族自治县。木鼓是佤族人民的打击乐器。佤族人民在节庆时常常击鼓随舞,木鼓舞在表演时往往带有激烈或者单一的舞蹈动作,因此在这首作品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木鼓舞的表现及其带来的“神韵”。二、葫芦丝小品——西方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小品”一词作为一种器乐曲的体裁源于西方的器乐音乐创作,尤其是钢琴音乐创作,如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音乐瞬间”,波兰肖邦的“夜曲”,德国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这种体裁的特点是篇幅较小,且大多数带有标题性,内容多为抒情或叙事。在葫芦丝音乐中,从作品的表面上看,每一首作品的篇幅都不大,且都带有标题,抒情性、叙事性无一不全,笔者将小品一词引入此文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称作小品,作者所讲的小品是抛去作品表面上所体现的特点,而主要的是从作曲技法上去研究。《丝恋》是一首典型的运用西方作曲手法,具有现代音乐风格的作品,其现代风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调性的特点,作品在第一部分从主调的属音弱起,建立在G大调上,并运用模进的手法将旋律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倾向G大调的的关系小调e小调,从大调转向小调,情感色彩由明亮转为柔和,在调的转换过程中引入新的音乐材料,抒情性更加增强,第二部分结束在e小调上。第三部分是一种音乐材料的变奏性发展,但调性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更像是第一部分的调性转换式模进,作品的第四部分属于过渡段,由第三部分的e小调过渡到了第四部分的G大调,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回归主题,全曲结束。另一首作品《风中的葫芦》不像《丝恋》那样在调性上有频繁的转调,自始至终坚持了同一调性,即e小调,此首乐曲多是材料的重复,带有变奏的性质。三、对葫芦丝传统技巧的发展和创新葫芦丝音乐能够使人神往,关键是在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体现,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也是学习葫芦丝必须掌握的三个基础方面,一是气息上的技巧,包括强弱的控制力,换气的方法,气颤音等,二是手指上的技巧,主要是打音、滑音、虚指颤音、颤指音、叠音、波音等,舌头上的技巧主要是各类吐音。葫芦丝音乐要表现出多种风格,技巧的运用可谓是至关重要的,技巧的运用使音符充满了生命力,反之,没有技巧的运用,音乐从整体上而言是死板的,缺乏活力的。在李春华的作品中,各种技巧无处不在,毫不夸张的说,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具有技巧特点的,因此这些作品大多是带有炫技性的,从葫芦丝音乐的长远发展去看,炫技性特点无非是发展的主流形态,,同时这种炫技性的发展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奏要求,这对葫芦丝的长远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1、传统技巧的发展在以往的葫芦丝演奏中,各种技巧都是独立运用的,,而在李春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多处是技巧的复合式运用,而且具有频繁使用的特点。(1)复滑音的使用,在运用滑音时抛弃了以往单滑音的孤立使用,而是在不管相差几度的音符之间皆可使用滑音,更多的是连滑音、复滑音。(2)气指音的使用,笔者在此处用这种技巧名称未免有些牵强,有必要做一个深入的阐明,这里的气指的是连音线,指的概念是手指上的各类技巧,即在同一小节甚至在同一拍中既有连音线又有手指上的技巧,因此在连音线和指法的结合中对演奏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新技巧的运用(1)吐打音,在传统技巧上,吐音和打音是分开使用的,吐音的运用使音符具有硬度的特性,打音使音符具有弹性,在李春华上《打跳欢歌》中,吐音与打音复合式运用,这种吐打音的运用能够增强音符的硬度与弹性。(2)插指颤音此种技巧在《蓝色的香巴拉》中运用较多,这种技巧打破了传统颤音演奏方法,其方法为快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以上的音孔,其余音孔保持原位不动,有长颤与短颤两种,这种颤音具有马头琴式的颤音效果,多在蒙古音乐和藏族音乐中使用。四、李氏葫芦丝作品在葫芦丝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李春华的葫芦丝音乐创作与演奏在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从他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带有一种当今及以后葫芦丝音乐创作的方向性,也是一种过渡性质的风格,这种过渡是由传统葫芦丝音乐作品创作向现代创作的过渡,虽然他的大部分作品的音乐素材来自民间音乐,但是对音乐材料的使用从作曲手法、结构布局上都体现着新时代的气息,从本质上去讲,他的葫芦丝创作并没有完全摆脱民族音乐风格,但是不在拘泥于某一地域的特点,而是对各种地域性的风格进行探索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在音域的使用上,别具匠心的开发了葫芦丝音阶的使用广度,一是为了适应多风格的体现,也体现了多调性甚至无调性的现代作曲手法的要求。结论艺术的发展总是朝着更新、更高具有时代特点的方向性发展,葫芦丝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它能从我国西南边陲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是经过多少年、多少代有志之士的努力得来的额,要想使它能够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对其研究开发,因此,发展葫芦所以艺术不仅要扎根于传统的土壤,还要在其深厚的根基上使其生根发芽,所以发展葫芦丝艺术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必须努力的去发展弘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

李春华 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年轻的共产党员,用舍己救人的壮举,将22岁的青春定格在2006年7月21日这一天。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人生的价值着眼于“奉献”,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即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摘自李春华的思想汇报  7月21日傍晚,湖南衡阳市山田寺村繁忙而平静。  暑假回家参加抢收抢种的李春华,挑着一担谷子气喘吁吁地往家里赶,在经过一个池塘边时,忽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村里的两位少年李明和李雪峰不幸落水了!  李春华赶紧撂下担子奔向塘边,连长衣长裤都没有脱就跳入水中。救上李明后,他立刻跳下水去救李雪峰。  当时,李雪峰已经离塘边有10多米远了,李春华迅速游到他的身边。李春华一只手抱住李雪峰,一只手划水。划着划着,他渐渐体力不支,两个人都开始下沉。情急之下,他猛地推了李雪峰一把,借着这股力量,李雪峰幸运地爬上了岸,而精疲力竭的李春华却沉了下去……  晚上9时左右,李春华的遗体被村民们打捞上岸,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我们的命是春华哥哥换回来的!”11岁的李明泪流满面。  7月22日下午,李春华的家人在万分悲痛中举行了简单的葬礼,近300名村民从附近村庄赶来哀悼;李春华的28位同学也从长沙赶到衡阳,送他们的班长最后一程。同学们抹着眼泪说:“春华经常跟我们讲,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次,他用舍己救人的壮举诠释了人生最大的价值!”  永远跟党走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更不会发出自我的光和热。  ——摘自李春华的入党申请书  李春华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历史一班班长,中共党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为什么能够挺身而出?同学们从李春华的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中,找到了答案。  李春华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是在大一时递交的,但那一次他并没能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  大学二年级,李春华第二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他写道:“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的航标,便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实现生命的价值。要成为21世纪的优秀年轻人,就要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伟大、正确的组织靠拢,就要永远跟党走”  李春华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2005年5月,他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用火热的青春奏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最强音——永远跟党走  去年寒假,家乡正在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每次党员开会学习,李春华总是要求参加。村支部书记李宁构回忆,李春华很认真地参加讨论,好像就是支部的成员一样。村里有人迷信,怕鬼,他就告诉村民,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如果人死了会变成鬼的话,那地球上早就没有人走路的地方了。  在同学眼中,他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同寝室的李良说,学校为资助贫困学生,设立了困难补助,并且对特困学生减免学费。李春华是班长,也是班上最困难的学生,但他从未向学校提过申请,总是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学。资助灾区儿童,参加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每一次他都走在前面。他经常说,自己是班长,是党员,应该这样做。  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我敬佩和崇拜党的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从他们身上感到自己的差距所在,激励我在艰苦的环境中也得时刻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摘自李春华的日记  1984年12月20日,李春华出生在山田寺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家现在仍借住在叔叔的土砖房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窗户,没有一块完好的玻璃,只有一台电视机,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李春华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从小,李春华就爱听爷爷讲党的领袖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模范事迹,也很敬佩和崇拜英雄。他还爱看《当代英雄》、《毛泽东传》等图书。李春华从小就乐于帮助别人,孤寡老人何奶奶是他的邻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李春华坚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提水、种菜等,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三年。1997年何奶奶病危,读六年级的小春华利用课余时间帮她抓药,端屎倒尿,照顾饮食起居。临终前,何奶奶一定要见到小春华最后一面才肯瞑目。  高考前,学校推荐评选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按当时的政策,如果评上了,高考可以获得5到10分的加分。班上推选出了春华等3个同学,可学校只给班上两个名额,春华却主动找到班主任要求放弃推选资格。  进入大学后,他生活很节俭,但每次当学校或学院有募捐活动,他总是第一个解囊。他的同学邝翌琼说:“今年3月份学校组织爱心帮助贫困小学的活动,他带头捐了20元。前不久工学院的一个同学得了淋巴癌需巨款医治他又捐了15元,要知道,对于他来说,这20元、15元就是三四天的生活费。”  努力是给妈妈最好的回报  朋友,努力吧,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日夜为你操劳的妈妈。朋友,努力吧,取得好的成绩,才是对妈妈的最好的回报。  ——摘自李春华的日记  2003年,李春华以56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师大历史教育系。他说,只有取得好的成绩,才是对妈妈的最好的回报。  进入大学后,他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的养分。湖南师大图书馆有李春华的借书记录:从2003年11月开始到2006年7月春华牺牲,李春华从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书共计105本,平均每个学期17.5本。  他的同学罗琳说:“春华借过的书涉及历史、法律、文艺、英语等方面,在他面前,我们只有惭愧,我们同学互相问了一下,在同样的时段里,在图书馆借的书一般也就60本左右。在男同学中,他做课堂笔记是最认真的一个,我们总是找他借笔记参考。”  读师范专业,三笔字(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是必修课。李春华的字写得不好,他就下苦功练。春华买了一本钢笔字帖,一有空就练。晚上睡觉前,他打来一桶热水,把脚泡在水里,就开始练毛笔字,一练好久,往往热水练成了冷水。每天中午,教室的黑板上总是写满了春华的粉笔字,有时一个字就写几十遍,直到满意为止。  担任班长后,李春华要负责班级很多事务,同时他还兼任3份家教,即便如此,他对学习仍是一丝不苟。李春华的英语底子薄,同宿舍的李良发现他书包中始终放着一本英语词典,有空就拿出来背一背。他还每周坚持去英语角练习口语。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全国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他都是一次性通过的。  在学校,李春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还经常提醒身边同学不要荒废学业。  同学彭山平玩电游上了瘾。李春华几次提醒他克制,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有一天,李春华对他说:“我也喜欢玩电游,可是有一天我无意中算了一笔账:一学年的学费是4000元,全部上课时间也就是180天左右,平均每天22.22元,如果我们因为玩游戏缺一天课,就意味着我们浪费了22元钱啊。这些学费可是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他们是让我们学本事,不是让我们来玩的呀!”春华一席话让彭山平心服口服。  李春华走了,他的事迹感染了莘莘学子。10月27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作出决定,追授李春华同志“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称赞他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向他学习。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29所大学联名发出向李春华学习的倡议,网友自发举行“万人悼念李春华大签名”活动。

《农村青年》杂志社

我觉得要看你自己需要的是哪个方向的吧,如果是励志的,推荐一些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尔、乔布斯写的都挺适合的。如果是相关于就业的话,有很多报纸、杂志还是不错的,像电脑报、网管世界等都可以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创业录

农村青年网是农村青年杂志的官网。中国青年网是中国青年报的网站。两家网站同属共青团中央旗下的媒体,但相互没有关联,都是独立的单位。

44、孙莉莉 邮编:100027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新世纪周刊》 办电:010-64663541 传真:010-64675393 45、邮编:200002 地址:上海市虎丘路《文汇生活导报》 46、李泓 邮编:710003 地址:西安市崇新里9号《爱人》杂志社 47、涂丽 邮编:330006 地址:南昌市阳明路139号《警察天地》 电话:0791-6825484 6815757-2523 48、孙昌建 邮编:310006 地址:杭州市平海路61号《今日青年》杂志社 49、任俊兵 邮编:030001 地址:太原市青年路新南昌四条43号《山西青年报》北方周末部 50、张靖 紫君 邮编:830002 地址:乌鲁木齐市民主路42号《伴侣》杂志社 办电:0991-2817917传真:0991-2834993 51、邮编:530022 地址: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女性天地》杂志社 办电:0771-5853754 女性视野编辑:唐禄金 副总:黄小姗 52、蒋开华 邮编:510600 地址:广州市达道路12号影视大厦807室《飞霞》杂志社 广州通联处 电话:020-87676209 传真:020-87655877 53、邱小兵(李东) 邮编:100037 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科原大厦4层《法律与生活》杂志社 电话:010-88414138 传真:010-88414139 54、邮编:10000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03号《中国妇女报》家庭周末部 55、程瑞平 邮编:150040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146号《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编辑:0451-2621940 56、邱瑞丰 邮编:132013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黄山路3号《做人与处世》杂志社 编辑:0432-4678172 57、邮编:100102 地址:北京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法制日报》社《法制与新闻》杂志社编辑部 办电:010-64365187 58、练佩鸿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西街甲2号《人生》杂志社 办电:010-62363133 59、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朝阳区忠新西街17号《中国劳动》杂志社 电话:010-64915745 60、邮编:100051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河沿甲215号《法庭内外》月刊 电话:010-65290368 61、邮编:030072 地址:山西太原市东街101号省政府3号楼《政府法制》新闻月刊 电话:0351-3041173 62、潘顺祺(主编) 邮编:200040 地址:上海市铜仁路88号(甲)《现代家庭》杂志社 电话:021-62790733 传真:021-62792001 63、邮编:710054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三秦都市报》社 64、李泓 邮编:710003 地址:西安市崇新里9号《爱人》杂志社 电话:029-7223428 65、王伏虎(副总) 邮编:410011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路1号《今日女报》杂志社 电话:0731-2219223 66、尹最良主任 邮编:210024 地址:江苏南京市上海路156号《江苏工人报》 电话:025-3324589 67、邮编:61006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东三段31号《四川工人报》社“周末专刊” 办电:028-4335050 68、韩永魁 邮编:250002 地址:济南市英雄山路4号《山东青年》杂志社 电话:2055754 6903721 69、黄伟 邮编:230074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247号《安徽工人民报》社“周末·副刊”部 电话:0551-2675155 70、邮编:570206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航西路69号《海口晚报》周末部 办电:0898-6829831 71、王树彪 姚锋 邮编:250014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7号《大众法制》杂志社 办电:2923104 72、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省委南院《公民与法》杂志社 73、邮编:310012 地址:浙江省杭州教工3号17号《浙江工人报》社周末部 74、黄建伟 邮编:300211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路78号《天津工人报》“东方周末” 电话:022-28305575 75、刘文良 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1路1号《大河报》“新闻周刊” 电话:0371-5978742 76、刘丰 邮编:100037 地址:北京时间百万庄南街12号《中国新闻周刊》 办电:010-68994602 69329955-3773、3781、3782 77、邮编:100086 地址:北京海淀区皂君庙乙2号京利华写字楼《经济晚报》星期刊 电话:010-62215991 78、冯建国 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郑州市纬五路17号附1号《河南工人报》“太阳周刊” 79、胡月胜 邮编:330046 地址:江西南昌市文教路111号《妇女之声报》社 电话:0791-8515521 8514607 80、王延海 邮编:250001 地址;济南市经二路185号《警界》杂志社 电话:6914050-3288、3289 81、邱耀康 邮编:200092 地址:上海赤峰路323号《民主与法制报》社 电话:021-65544713 82、刘晓 邮编:10002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里屯南30楼南院《农村青年》杂志社 办电:010-64166613 83、徐建宏 邮编:030001 地址:太原市青年路新南四条43号《山西青年》编辑部 电话:0351-2022138 84、苗笛 邮编:450003 地址:郑州市顺河路黄委会综合楼12层《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 电话:0371-6302618 传真:0371-6302219 85、邮编:100040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方圆》杂志社 电话:010-68879303 总:68879312 86、邮编:730000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统办一号楼《现代妇女》杂志社 87、邮编:410001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192号《当代警察》杂志社 88、邮编:110000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四马路28号《社会月刊》杂志社 89、邮编:030001 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6号《人间方圆》杂志社 90、吉林省吉林市松江路69号 《家庭主妇报》社 电话:0432-2028220 91、邮编:710068 地址:西安市红缨路90号 《当代青年》杂志社 92、邮编:100005 地址:北京时间崇文门东顺城街10号 《金盾》杂志社 93、赵欢 邮编:30005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19号《人与法》杂志社 电话:022-23311969-5402 23304861 94、邮编:830003 地址: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法制纵横》杂志社 95、邮编:518001 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19号《深圳法制报》 电话:5591501 96、魏河源 邮编:130061 地址:长春市崇智胡同63号 《法制天地》杂志社 办电:0431-8941174 97、邮编:200030 地址:上海市建国西路648号 《检察风云》杂志社 编辑:021-64741122-21288 传真:021-64741122-21248 98、吴束 邮编:330006 地址:南昌市《江西日报》社 《信息日报》早周刊 99、邮编:210016 地址:南京市解放路53号周末 100、白岚 邮编:510600 地址:广州市寺右新马路99号《信息时报》社周末部 101、杨进 邮编:100013 地址:北京安宁门外和平里北街21号 《中国煤碳报》今天周刊 102、雨云 邮编:610016 地址:成都市新开街1号《蜀报》特稿部 103、邮编:510601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周末》 104、邮编:100102 地址:北京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法制日报》社《法制与新闻》杂志社 办电:010-64365187 105、王比学 邮编:100733地址: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10号楼《时代潮》杂志社 电话:010-65092430 6509138 传真:010-65091630

农村青年杂志社

环渤海食品原料交易市场是经廊坊市人民政府批准发改委立项,团中央《农村青年》杂志社媒体支持,河北省粮油集团总公司,廊坊北方糖业有限公司,北京中食众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联合创办的华北首家以食品原料为主的农产品大型电子化批发交易市场。 环渤海食品原料交易市场具有低交易成本、高履约保证的特点,向农村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粮食经销、粮食仓储,粮食加工企业开放。欢迎各界朋友通过网址 food- 查询或通过电话0316-5219656、5219652、13731601987咨询。 环渤海食品原料交易市场欢迎您!

坚持健康减肥,每天早起喝一杯蜂蜜水,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晚餐尽量用粥、汤代替,如果实在太饿就拿苹果当主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尽量不吃油腻和热量高的食物,控制食量,营养要均衡!再配合适量的运动,只要有恒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见成效% 本人亲身尝试总结的!

回答 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组建于2003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它的前身是青年出版社与开明书店)和中国青年杂志社(创刊于1923年10月)合并组成,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仍然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自1989年至今,中国青年出版社连续举办了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有3亿多人次的青年参加活动,在全国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青年出版社是面向全国青年的综合性出版社。自1950年建社至今,出版图书近7000种,发行约4万册,先后创办过15种期刊。为全面提高青年素质出好书刊,是中青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宗旨指引下,半个世纪中,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书刊,影响了几代青年读者,被誉为“读者信得过的出版社”。 如果您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给一个赞吧~另外您还可以点我的头像关注我,这样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点我头像对我进行咨询,感谢您的支持,期待与您在再次相遇~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编制

签订协议,明确权责。大学生村官人选确定后,县(市、区)委组织部与他们签订聘用合同。大学生村官在村(社区)工作期限为2年,聘用期间必须在村(社区)里工作,乡镇、街道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不得借调使用。聘用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继续留村(社区)工作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与其续签聘用合同。

村官没有任何编制,是国家招考知识青年下乡支持服务于农村建设。一般服务期限是2-3年,服务期满自行择业。2012年,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没有背景的,最好不要走村官这条路。现在的体制下要青年做村官,那是糟蹋了知识分子。

社长 总编辑 编辑(有美术编辑、插话编辑等职位) ,助理编辑、实习生等级别

一般杂志社,社长或总编是最高领导,他们下一级应该是执行总编辑,再往下应该分编辑、助理编辑、实习生等级别。其他还有美术编辑、发行经理等职位。发行经理与执行总编辑职位高低相当,美术编辑与编辑职位相当。

新农村杂志社编辑李明

《新农村》杂志投稿邮箱。

我有一篇在农村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经验浅谈的论文,不知如何在《新农村》杂志社投稿

2012大事记2012年12月21日龙源2012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暨移动阅读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2012年12月20日北京龙源创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龙源期刊网荣获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汤潮分获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先进个人和第二届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两项殊荣。2012年8月29日至9月2日龙源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推出全新移动互联网阅读产品。龙源在2012 BIBF启动“北京精神”数字教育知识库。2012年8月21日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汤潮当选为中国期刊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12年8月17日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汤潮当选为北京出版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和副主席。2012年8月15至21日龙源在上海书展推出“人文期刊的移动互联网系列产品”。2012年7月26日孙寿山副署长视察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听取龙源上海分公司汇报基地数字建设情况。2012年7月2012年数字出版年会上,龙源数字传媒集团举办了“龙源与《读者》独家合作新闻发布会”。2012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主论坛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汤潮发表了“期刊:移动阅读最有价值的内容”主题演讲。2012年5月2012年5月18、19日 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参展第八届深圳文博会5月18日,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参展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领导视察了龙源展区。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率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广东省领导视察龙源展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视察龙源展区5月18日,龙源与中宣部《党建》杂志合作的《党建》杂志iPad版上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上线仪式,亲自点击开启。《党建》ipad版开启仪式上,龙源总裁汤潮为刘云山部长等领导详细讲解5月19日,网络版手机龙源网正式发布上线,这是全世界首次实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完美集合,读者滑动拇指间无需下载浏览器便可享受优质内容阅读。2012年5月18日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走进了第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2012年5月8、9日龙源作为两家受邀厂商之一,应邀参加了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宜昌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湖北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会”。2012年4月龙源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了《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建议》,总裁汤潮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对于著作权保护的独特观点。2012年4月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龙源数字出版科技公司的注册,完成了入驻。2012年3月28至30日由澳门绿色能源产业协会主办的“国际绿色能源高峰论坛”在澳门举行,总裁汤潮被聘为绿色能源产业协会荣誉顾问,并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2012年3月实现了与中宣部《党建》杂志以及《中国青年》的合作。2012年3月完成了与京东电商平台的合作。2012年3月15日海外事业部赴加拿大参加“亚洲学术研究协会年度学术研讨会”。2012年3月为满足用户需求,龙源隆重推出“MuLu中文电子资源检索系统”。该系统整合了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出版的共计1万多条期刊目录,中国大陆近40万余条图书目录,1千多条台湾图书书目,为海外学术机构、其他东南亚研究机构等提供完整而全面的检索系统。2012年2月22日至24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座谈会”在京召开,龙源应邀参加,助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2012年2月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印发了作为表彰企业的公司情况介绍,曾经作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园区的单位在园区全体企业代表大会上进行典型发言。2012年2月龙源期刊产品成功进入“北京数字文化社区”。2012年1月公司正式推出《龙源月报》,分公共版和市场版,成为沟通客户和社会的通讯工具。2012年1月龙源推出触摸屏杂志阅览室,这是一款大屏幕触控阅读的全新产品。2012年1月龙源推出有线电视杂志阅览室,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提供色彩绚丽的原貌杂志阅读与大字体的文本杂志阅读,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视阅读到丰富多彩的杂志内容。2012年1月6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翼阅读基地在杭州召开首届合作伙伴表彰大会,龙源获“中国电信首届天翼阅读最佳伙伴奖”。2012年1月1日全球期刊门户网站经过全新改版正式上线,新版网站新增、整合了部分栏目,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期刊资讯平台。2011大事记2011年12月2011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2011年12月“全国教育新媒体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推选龙源汤潮总裁为联盟主席。2011年12月龙源与当当、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联合建立数字付费销售渠道。2011年12月28至30日龙源总裁汤潮等作为特邀演讲嘉宾出席了在台北举行的“两岸三地华文创作与数位阅读论坛”,发表精彩演讲。2011年11月中宣部《党建》杂志总编刘汉俊和党建网负责人以及杂志社的编辑参观访问了龙源,并达成合作共识。2011年11月台湾立法院等政府机构引进龙源阅览室。2011年11月5日龙源向准格尔旗图书馆捐赠捐赠了种类六千余种,总价值达六万余元的期刊,积极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将文化资源共享进行到底”。2011年11月4日龙源向山东革命老区的临沂一中、临沭一中等中学捐赠了价值40万的电子期刊阅览室及8万元刊物。2011年10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龙源用户,这也是龙源产品首次打入美国常春藤联盟。由此可以看到龙源产品的实力,已经得到世界顶级优秀高校的认可。2011年10月25日至29日龙源作为电子期刊营销领域的重要代表,受邀参加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2011年8月15日由龙源独立开发的全新3G手机版电子期刊阅读服务已经全面上线。龙源网手机站的隆重推出,代表着龙源集团在拓展手机用户进行电子期刊阅读的领域,已经迈出了有力的一步。2011年8月31日龙源期刊网首次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通过两个展位来展示龙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产品。2011年8月26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野霏等领导陪同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刁仁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兼社长董事长周天江、南京文广新局副局长彭年龙等考察组一行来到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参观调研,全面了解了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数字出版的发展。2011年7月龙源作为首次特设的“主宾企业”出席了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龙源各项活动圆满成功,彰显了龙源“让中国期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实力和决心。2011年7月8日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正式成立,已经形成了包括龙源期刊网、龙源国际网、龙源数字图书馆、龙源教育、龙源知识库、龙源移动、龙源心育传媒平台、龙源原创等八大支柱业务在内的综合化数字传媒平台。2011年7月7日龙源与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签署入驻协议,助力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龙源与华西村、广东金蟾联手启动了“新农村数字阅读平台”的合作项目。龙源与台湾“联合线上”(UDN)签署合作协议,将大陆精彩期刊推广到台湾。龙源牵头,与易博士金蝉软件公司、全国著名学校代表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中国数字教育新媒体产业联盟” 龙源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京师龙源数字教育有限公司2011年6月28日龙源宣布,将针对苹果的App Store推出超过1500款独立的杂志客户端2011年6月28日龙源期刊网宣布注册用户已突破500万大关, 成为目前国内数字期刊付费阅读平台中当之无愧的注册用户最多的网络期刊平台2011年6月28日龙源数字教育集团亮相“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2011年6月24日龙源应邀参加“福建省首届百名校长论坛”2011年6月7日龙源联手《看天下》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青年人大“走近传媒”系列活动2011年6月龙源期刊网西安办事处正式成立2011年5月13日第七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龙源被评为数字出版示范单位参展2011年5月7日龙源参加“繁荣数字文化 共建美丽家园”——国家图书馆都江堰灾区文化援建活动2011年4月龙源协办第四届中国卓越局长校长峰会,云集全国各地教育界人士,以“卓越梦想、智慧行动”为主题共议教育发展之道2011年3月23日龙源签约澳门中央图书馆,澳门首次引入内地期刊2011年3月3日龙源推出ipad全新杂志系列应用2011年1月17日龙源期刊网获“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传媒数字标杆”荣誉,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获“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传媒十年领军人物”荣誉 。2010大事记2010年12月22日2010第五届全国民营书业评选颁奖典礼暨2011中国书业发展年会,汤潮总裁被提名为“2010民营书业年度人物”之一2010年12月17日龙源获2010年出版业网站百强奖项2010年10月14日龙源参加“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2010年10月13日龙源举办“2010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发布会”2010年9月18日北师大“龙源树人优秀校友工作者奖励基金”成立2010年9月9日龙源参加第五届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2010年9月1日龙源携手重庆图书馆向黔江区图书馆、城口县图书馆捐馆优秀人文期刊2010年9月1日龙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正式实施2010年9月1日龙源推出高校数字期刊阅览室和海外双语数字期刊阅览室2010年9月1日龙源签约新浪,将独立运营新浪杂志频道2010年8月8日龙源参加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10年7月21日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龙源期刊网分论坛成功召开2010年7月1日龙源参加2010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2010年6月21日第二届中国传媒与互联网高峰论坛上,龙源获“2009-2010中国最佳数字出版企业”荣誉称号,汤潮总裁获“2009-2010中国数字出版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6月21日龙源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和促进产业发展征求意见座谈会”2010年6月11日龙源参加中国期刊协会召开的“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研讨会”2010年3月9日龙源与台湾著名传媒企业联合线上公司合作签约2010年3月7日《龙源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专家评议组论证评议,进行“全国中小学移动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项目”推荐使用产品序列2010年3月1日龙源推出军事阅览室、龙源人声语音版阅览室和英语学习阅览室2010年2月1日龙源参与国家图书馆“全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从国内数家主流电子期刊厂商中胜出,中标电子期刊服务项目2010年1月21日龙源参加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移动阅读产业论坛”

  • 索引序列
  • 《农村青年》杂志社编委李春华
  • 《农村青年》杂志社
  • 农村青年杂志社
  •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编制
  • 新农村杂志社编辑李明
  • 返回顶部